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計劃>

【實用】工作與學習計劃3篇

學問君 人氣:2.47W

時間是箭,去來迅疾,我們的學習又將邁入新的階段,來爲今後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吧。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學習計劃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工作與學習計劃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工作與學習計劃3篇

工作與學習計劃 篇1

今天紅姐讓明確自己的工作和成長目標及具體分工,我想了又想,竟感到驚訝,在明人前前後後也有半年時間了,自己到底在做什麼都不知道...每天都是大山讓我幹嘛我就幹嘛,大山不說的話我就沒事做!完全沒有自己的考慮和成長...當初來明人的時候目標明確,但是一但閒下來,還是一樣無所事事...而整天的無所事事就消磨了自己的鬥志,完全忘記了當初的初衷!這讓我想起了在學校的的生活,開學的時候想在期末考得到好成績,剛開始的時候鬥志滿滿,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就把自己的目標忘記,每天就遵循着老師佈置的任務,好像上學就是爲了完成老師的作業,每天完成作業以後就休息,沒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機會,如果哪天老師沒有佈置任務就不知道要做什麼,會突然感覺很閒...這樣的情況就引起了我的思考,學習到底是爲了什麼?據調查現在的工作中,在學校學的知識以及做的作業其實在工作中沒多少作用,而且百分之八十的人工作選擇的職業和大學學習的專業也不相關...我就在思考學校到底要學習什麼?後來明白了,就是要學習能力,工作和學習的能力!在學校上學的過程中學習這些能力纔是最主要的,所以纔會有不上學不一定會沒有出路,但是不學習一定沒有出路!現在的我只能先找到學習的感覺吧...但是博客我會繼續寫,哪怕每天一句話也要堅持這樣的好習慣。

工作與學習計劃 篇2

作爲一名教師爲了更好地適應現代化教育的發展形式,就要把自己培養成具有新課程理念,具有執行新課程的能力,充分應用現代化手段進行教學。因此,本人針對自身情況,特訂出本年度個人繼續教育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重視理論學習,提高認識,更新教育觀念。透過學習,樹立“以人爲本”、以學生爲本“的教育觀念。面向全體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爲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爲了一切學生,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始終將學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學習新的教育理論,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在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都要尊重學生人格,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

二、具體目標:

透過自我學習教育熱愛教育事業,熟悉《課標》、教材,掌握教學常規提高其教育教學能力,儘快適應新教學崗位的教育教學工作需要。力求達到:

1、樹立良好的敬業精神,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校,熱愛學生,遵紀守法,養成職業紀律和道德規範,熟悉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

2、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教案規範,符合基本要求。熟悉所任學科《課標》,教學工作得到大多數學生的認可。

3、熟悉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能管好課堂,完成學校分配的班級德育管理工作。

4、熟悉本專業、本學科的最新知識和資訊,完善知識結構,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5、把握教材重難點,自如地駕馭和處理教材。

6、開展教學探究、解決教育教學中實踐問題、總結教育教學經驗。

三、措施及方法:

1、按時參加學校組織的政治業務學習及上級舉辦的各級各類培訓和學習,抓好自身政治業務和自主研修能力的提升。

2、校本培訓:以學校爲主陣地,結合自己教學中的實際,深入研究和解決問題,促進自己把新課程理念轉化爲實際的教學行爲。

3、按本年度安排的繼續教育用書,按時參加集中培訓,並認真自學教材,做好讀書筆記,做到有計劃、有內容、有心得,年終對照計劃進行檢查。

4、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類教研教改活動及各種校本培訓學習,積極參與討論。如在工作中發現問題、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及時記錄教育教學中的困難及相關資料的收集和反思。

5、加強現代教育教學資訊技術訓練,認真製作課件。

6、在參訓過程中,把自己的心得體會,應用到教學中後要總結摸索經驗。

工作與學習計劃 篇3

根據縣教研室年度工作安排,將“教研是學校第一生產力”的思想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本學期教研處的工作重點將繼續放在“353高效課堂”的探索和研究及“青藍工程”的建設上。以課堂教學有效化研究及青年教師的培養爲重點,圍繞“有效導學案設計”這一主題,深入研究課堂教學,努力創新教研工作方式,營造教師積極參加教研活動的氛圍,使教研工作爲教師的專業發展服務,爲學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服務。具體工作安排如下:

一、繼續加大教師培訓力度,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校本培訓制度,是當前學校發展和教師成長的需要,也是促進老師儘快將新課程理念轉化爲自覺教學行爲的有效途徑。

本學期教師培訓安排如下:

1、“走出去”:組織部分骨幹教師參加市、縣教育部門組織的各種新課程培訓班。

2、“請進來”:請縣局領導、名師成員來學校作新課程專題報告。

3、“網絡資源”:教師平時可透過網絡,特別是“農村遠程教育資源網”加強自身的培訓。

4、“實戰、體驗”:把培訓陣地放在課堂,把培訓內容落實到課堂教學環節,把培訓師資擴展到一線教師。以“家常課”爲展示平臺,走課、串課、研課,以點評、反思、研討爲途徑,以實戰式、體驗式培訓有效提升教師駕馭新課堂能力。

二、繼續深化課堂教學研究,轉變教學觀念。

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每位教師都要想方設法從單純的“教書匠”轉變爲自覺的“研究者”、主動的“實踐者”、和嚴肅的“反思者”。每位教師必須學會學習、學會反思和學會創新。教師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素養最終都要落實到課堂教學上,以課堂教學爲核心,強化校本教研是我校新課程改革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

1、認真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導學案

新課程突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三個核心要素,因此,課前必須有“五備”:

(1)態度與情感方面的心理準備。

(2)熟悉課程標準與課改資訊上的學識準備。

(3)班級學生情況瞭解的準備。

(4)學生、教師、指導者、管理者互換角色的準備。

(5)必要的物質準備(如資料、音像、器材、教具等)。

導學設計時按以下四步完成:

(1)各教師各自設計好導學案:鑽研教材、瞭解學生、設計好上課的全過程。

(2)備課組集體備課:由主備教師完成初稿,印發給各位教師,從目標定位、內容的每個側重點的在確定,難點的把握及整個教學程序的編排等逐一展開討論。透過合作交流達成基本共識,專人整理,形成“二次備課”。

(3)各教師形成上課導學案:各教師拿到“二次備課”後,根據自己班的實際情況設計出適合本班的個性化教案。

(4)反思後形成新課改方案:各教師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情況做好課後反思,作好反思登記,爲下一次集體備課提供經驗和教訓,不斷提高備課質量。

2、改變課堂教學方式

新課程下的課堂應該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師角色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有了根本的改變。

(1)教師的角色:摒棄教師長期以來高高在上的“傳道、授業、解惑”的地位以及對學生學習內容的權威與壟斷,確定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是平等中的首席。給學生以心理上的支援,並注意培養學生自律能力以及守紀、交流合作的品質。

(2)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儘可能地創設積極的氛圍、充分開發課堂資源,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積極利用有效的評價,促進學生內在需求,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使自己的個性儘可能充分發展。

3、堅持走課、串課

分年級、分學科組織多類型的同課異構活動,以“家常課”爲展示平臺,走課、串課、研課,經過點評、反思、研討,研究出屬於城小的課堂教學特色。

 三、加強“青藍工程”建設。

根據教局的檔案精神及我校的工作實際和教育資源的優勢,與教導處攜手加強加強“青藍工程”建設,以更好地促進我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

 四、落實常規教研活動,提高教學質量

1.繼續落實備課組活動(由年級組具體負責)

2.組織好走課、串課活動(由教研組、備課組具體負責)

3.抓好“青藍工程”建設

TAGS:計劃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