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計劃>

【實用】初中學習計劃3篇

學問君 人氣:1.58W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的學習又將邁入新的階段,是時候制定學習計劃了哦。什麼樣的學習計劃纔是好的學習計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學習計劃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初中學習計劃3篇

初中學習計劃 篇1

一、預習的習慣

預習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開端,透過預習可以提高聽課效率,加深和鞏固對知識理解與記憶,同時培養了一種自主探究的品質以及影響一生的自學能力。在新學期的第一節課,教師就必須對學生提出學習社會學科的預習要求:

1.重視預習,每節新課都要求預習。由小組長負責檢查,教師抽查預習情況。

2.明確預習的要求,預習不是簡單的瀏覽書本,應該要求學生對照學案,找到答案,找出新的疑點;對重點問題和自己不理解的問題,用筆劃或記入預習筆記。

3.掌握預習的方法。要求學生在預習時對照學案學會圈點批註。

二.重視專心聽課的習慣

學校、家長、學生重視,在此背景下要提高學科成績,必須提高課堂效率,向45分鐘要質量。集中注意力聽課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學告訴我們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過程的動力特徵。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動在每一瞬間都能有選擇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腦中獲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爲注意擁有指向性和集中性兩個重要的特徵,所以,只有認真聽課,方能心領神會,教學互動,以達到課堂學習的最佳境界。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相當多的學生、老師、家長認爲,上課聽的懂或聽不懂沒有關係,反正有書,下課也可以看書。抱有這種想法的學生,聽課時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聽課障礙,就不想聽了,結果不但浪費了上課的寶貴時間,而且增加了下課的學習負擔,這大概正是一部分學生學習成績差的主要原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傳授知識,還要強調學生專心聽課習慣的養成:

1.幫助學生克服分心。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沒有注意,只是沒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當前的學習任務上,心不在焉,其結果必定“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2.積極思考,敢於提問。思維是智慧的源泉,沒有思維就沒有知識的理解、消化、和昇華。積極思考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透過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動性、參與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目的。

3.要求學生做好課堂筆記。使學生明確做課堂筆記並非指把老師所講的、所寫的一字不漏地記下,而是要記錄老師所講的重點、難點。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什麼是教育?簡單地說就是養成習慣。”

而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日積月累逐漸形成的。所以在社會教學中應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在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逐漸養成。而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將會成爲學生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

初中學習計劃 篇2

伴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減負”、“均衡”與“公平”成爲此次教育改革的三大關鍵詞。而對於剛剛經歷過複雜多變的廣大小升初家長來說,更加關注的卻是20xx年即將推行的中考考試與命題改革,他們更願意將精力放在更爲實際的考試動向與考試內容的調整上。事實上,無論政策怎麼改,無論考試內容怎麼調整,要想孩子們真正收穫一個有意義的初中三年,成績重要,快樂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在這三年裏,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對於大多數新初一的孩子而言,在整個小升初的備考過程中,最新政策也好,考試規劃也罷,都跟他們自身沒有太大的關係,一切,都只是完全服從父母的指令。

然而,面對正在被熱議的教育改革,以上談到的現象,纔是真正需要改的事情。多數中國孩子在面對大考的過程中,並沒有機會或者說並沒有能力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這導致孩子們失去了一次又一次自我成長的機會。久而久之,確實應證了“中國的青少年就是考試的機器”這一國人倍感羞辱的言語,而對於這樣一些青少年的父母而言,會陷入無休止的抱怨國情、抱怨政策與抱怨考試的怪圈。實際上,家長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全身心投入爲孩子定好的所謂方向、制定好的所謂規劃、爲了孩子能勻出更多的學習時間而扮演的生活僕人角色,都是在一次又一次地抹殺孩子們成長的機會。因爲對孩子們而言,初中三年的學科知識,並不能陪伴他們走過接下來的人生,真正陪伴孩子們一輩子的,實際上是結果導向反推達成路徑與查漏補缺的能力。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中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進入優質高中,在高考(微博)中考取好成績,進入名牌大學,畢業後找一份高薪的工作。筆者在實際的招聘與面試的工作中,發現只有極少數的985、211大學畢業生有能力做好目標拆分,做好路徑規劃,做好查漏補缺和反思改進,大多數進入二面、三面的應屆應聘者的常規動作是一頭悶入具體工作中,當發現自己由於結果不理想被淘汰後,會被捲入自怨自艾的悲情世界,實際上連自己的問題在哪裏都不知道。這全都源自於,孩子們沒有從小培養結果導向與查漏補缺的能力,在面臨小升初、中考乃至高考的過程中,以“執行者”的方式,僅僅收穫了學科知識的增長。

因此,在這樣一場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家長們真正需要的是引導孩子以“決策者”的身份,參與到自己的人生規劃中,以結果爲導向,反推達成路徑,及時查漏補缺。這不僅能讓孩子們從從容容應對中考,更能以此提高孩子的終生競爭力。

一、 結果導向,反推達成路徑

結果導向強調的一個要素就是站在結果的角度思考問題。對於孩子而言,即讓孩子在進入初中前,就明曉自己想要考入哪所高中,並且讓孩子們自己利用網絡和紙媒等蒐集資訊的工具,查明近三年此所高中的錄取分數線、查明20xx年改革後的各科分數與總分,算出百分比,得出結論,自己要想達在20xx年考入人大附,基本的分數要求是什麼。例如,在家長的引導下,A孩子想考入人民大學附屬中學,A孩子透過網絡查到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20xx-2013年在中考滿分580的情況下錄入分數線分別是550、545、540,查到20xx年中考總分爲570(體育40分不變的情況下),根據百分比得出結論,20xx年若想考入人大附,至少需要540分。

所謂反推路徑,即在有了結果導向的前提下,反向推導爲了達到目標需要做到的子集。例如,上文提到的A孩子,在20xx年要達到至少540分,反推各科目需要至少達到的分數分別爲:語文145分、數學115分、英語95分、物理95分、化學55分、體育35分。面對以上各科目標分數,A孩子需要將各科目的具體考察題型、各題型分數與具體考察內容做細緻瞭解。以數學學科爲例,整個試卷五大部分,25個題目,其中選擇題共8道,共32分,填空題共4道,共16分,解答題(包括計算題,證明題,應用題和綜合題)共13道,共72分。120分的具體考察內容爲數與代數60分、圖形和空間47分、統計與概率13分。對於A孩子而言,針對數與代數的考題需要得到58分、針對圖形與空間的考題需要得到44分,統計與概率需要得到13分,這樣才能夠在中考數學中得到115。對於知識板塊更加細緻的路徑拆分,孩子需要調動身邊的有效資源(中考的資深教師)知曉概率與溶劑在中考考點較爲簡單,紮實掌握基礎知識則可達到不失分的效果;數與代數在初一階段需要完成數到代數的思維轉變、建立數形結合的思想、整體思想與分類討論的思想,初二重點學習簡單函數,初三掌握二次函數;圖形和空間板塊需要孩子初一學會規範的表述和作圖、達到對三角形全等的熟練證明,初二對幾何重難點四邊形的各種性質定於極其熟悉,能夠綜合運用,初三除了學好圓與相似,幾何的三大變換外,還需要能綜合運用初中三年的數學知識。

二、 查漏補缺

透過以上結果導向和反推達成路徑的兩個動作,孩子自己對於三年的學習目標與規劃有了明晰的認識,接下來要做的,即在學習過程中透過考試不斷髮現自己的問題,並且在老師的幫助下解決問題,拿到預期的目標分數。例如,上文提到的A孩子20xx年中考英語的目標分數爲95,但A孩子可能不是足夠了解自身在英語這門學科存在的'問題,進而沒有辦法做好細緻的路徑拆分。那麼A孩子需要在進入新初一前的暑假安排120分鐘做一套20xx年的北京市中考真題,根據卷面的得分項與失分項知曉自身的知識漏洞。若A孩子(代表絕大部分新初一孩子的普遍問題)失分點爲閱讀,閱讀這一題型的基礎要求爲詞彙,中級要求爲長難句,終極要求爲提取資訊的能力,A孩子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判斷自身出現的問題在哪個部分,若三個部分都存在問題,則要從詞彙抓起。在補缺的過程中,A孩子一樣需要運用上文提到的結果導向與反推達成路徑。若A孩子想要在中考中達到閱讀無生詞的效果,則需要在初一階段背誦初中三年教材閱讀核心詞彙1600,初二上階段背誦中考與一模閱讀真題核心詞彙800,初二下階段背誦高考閱讀真題核心詞彙1200,以上詞彙由於是閱讀詞彙,因此A孩子只需要做到看到英文能迅速反應出中文意思即可。

總之,無論現在我們面對的是中考改革還是教育改革,無論變革如何開展,如果我們的孩子本身不具備“成長”的能力,那麼,家長們投入再多時間和精力在改革動態與改革內容的解讀上都無濟於事。因此,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真正需要關注的,是上文所談及到的結果導向反推路徑與查漏補缺這兩項軟技能,真正規劃好初中三年,考取理想的高中。透過孩子在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乃至大學四年對於以上兩項技能的熟練運用,進而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能更高效地解決問題,達成夢想。真正的牛孩兒,是踏踏實實地會!

初中學習計劃 篇3

1。每天6:10起牀。開啟收音機邊聽英語,邊洗漱吃飯。

2。到校後利用課前時間多看看今天要講什麼,回顧昨天的東西。

3。充分利用每堂課,認真聽講,不懂就問,多和周圍同學交流學習經驗和解題方法。

4。中午要有午睡習慣,大約在20——40分鐘左右。剩下的時間用於背語文的古詩和歷史。每天中午背3——5首古詩。同學,貴在堅持不懈!

5。在校10分鐘的課間裏,最好不要再想着出去玩,要在這10分鐘裏好好理順一下剛纔老師所講的自己懂了多少,有問題及時解決。

6。放學不在外逗留,抓緊時間回家,10分鐘內吃完飯,然後就一心學習。

7。初三前幾個月重點放在物理,數學,化學和語文背誦上。

8。到後期重點放在文科,理科方面也要適當做些經典題。

學習方式:

對於語文,我認爲最重要的就是平時的積累。 教課書上的古詩文言要會背,重點段落要會翻譯和默寫。生詞表上的單詞要會寫。 這是前面基礎的10分。 後面的閱讀一定要注意平時的積累, 首先要多讀好的文章, 注意積累其中的詞彙。 讀完一篇好的文章不僅僅是讀了就完了,要像在語文課上一樣做分析,分析一定要透徹,這樣纔有助於閱讀水平的提高。 做題的時候一定要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礎上。 讀不懂就再讀, 要是真的讀不懂,那麼就是基礎功不夠了。。。關於作文首先卷面一定要整潔,有必要的話練下字去。平時要多讀好文章好作文,並深刻解析,這樣對作文也會有幫助。但關鍵還是靠自己的感覺。

數學平時如果作業不多的話,自己多做一點題吧!一定記住:熟能生巧!這一點致關重要!!!去年中考我考了117,也是粗心。。。所以對於理科,做完了都要檢查。檢查的時候如果時間還多,那麼把答案蒙起來,重新做一遍吧!時間緊就把你認爲你沒有把握的題目做一遍。最後加一點:切忌驕。

英語其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難,關鍵看你有沒有興趣啦!上課注意聽講,語法不僅僅要背得,而且要熟練(這點跟數學一樣),學習了語法就多用用,練習相信老師佈置的已經夠的多了。單詞也一定要努力背誦,不要一次性背誦,要反覆鞏固,多學多背多用纔是硬道理!也不要忽略課外的培養,多看一點適合自己的英語雜誌電視等等,並且我個人認爲不要看中文了,這樣有一點適當的壓力未嘗不是好事。語感的培養同樣重要,有了較強語感可以大大加強速度及正確率。這全依賴與課外培養。

物理是一門理科,但同時又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從某個角度所,物理就是生活的學科。平時的生活中可以注意觀察一下週圍的物理現象,比如打籃球的時候籃球飛了起來那是因爲人的手對它做了功,它依靠慣性飛行;飛行過程中是動能轉化爲重力勢能,重力勢能又轉化成爲動能等等。物理的公式定理也要像數學一樣的理解並且記憶,並且懂得舉一反三的道理。做物理實驗的時候不能馬虎,注意觀察,並且要親自動手做一做。

政治考試的時候應該是開卷的(至少我們是)。這樣題型會相對靈活,但是萬變不離其中。考試之前對教材一定要熟悉,我是採用通讀教材的方式熟悉教材的,挺有效的。另外做題的時候要好好審題,答偏了可是一點分都不給。。。。答一題的時間不能太長,簡答題答清要點即可。如果閉卷一定要背得各個概念。

生物我認爲挺簡單的,我們初2時也是開卷考試。但是對教材也要熟悉,同樣可以採用通讀的方法。答題的時候可以適當的發散。

歷史對於大事件一定要清楚地記憶人物時間地點過程和結果。歷史的背誦最好是平時就背誦了,你要臨時記憶效果不會太好。。。歷史是一門正宗的課外學科,所以課外的積累是最重要的。課外的掌握若是豐富了,自然不會怕考試。

學習地理同樣是課外的積累,我個人推薦《中國地理雜誌》一書,我認爲對於有需要的人,它是不錯的選擇。學習地理我還有一個小竅門,那就是聽天氣預報,這對於記憶各省市行政區很有幫助。

最後一點,學習之餘要注意勞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