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方法>

初中生課外數學學習方法指導

學問君 人氣:1.93W

初中生在課後學習是數學知識應用和深化的關鍵過程,是學習的繼續和深入。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精心整理的初中生課外數學學習方法指導,歡迎大家閱讀與學習!

初中生課外數學學習方法指導

一、完成作業方法的指導。

初中學生課後往往容易急於完成書面作業,忽視必要的鞏固、記憶、複習。以致出現照例題模仿、套公式解題的現象,造成爲交作業而做作業,起不到作業的鞏固、深化、理解知識的作用。

爲此在這個環節的學法指導上要求學生每天先瀏覽教材中所要學習的內容及筆記,回顧課堂講授的知識、方法,同時熟記公式、定理。然後獨立完成作業,解題後再反思。有能力的學生可以適當地進行一題多解,提高自己的發散思維能力。

在作業書寫方面也應注意“寫法”指導,要求學生書寫格式要規範、條理要清楚。作業的書寫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學生的思維水平。經過多年的初一教學,發現初一的學生做到這點很困難,指導時應教會學生:

( 1)如何將文字語言轉化爲符號語言。

( 2)如何將推理思考的解題過程用文字書寫表達出來。

( 3)正確地由條件畫出圖形。剛開始可有意讓學生模仿、訓練,逐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這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生今後的學習都十分重要。

二、課後複習鞏固方法的.指導。

1、適當選做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我們都知道,要想學好數學,做一定量的題目是必需的,剛開始要從基礎題入手,以課本上的習題爲準,反覆練習打好基礎,再找一些課外的習題,以幫助開拓思路,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題規律,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對於一些易錯題,可要求學生備有錯題集,寫出自己錯誤的解題思路和正確的解題過程,兩者一起比較找出自己的錯誤所在,以便及時更正。在平時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讓學生在解題時做到精力高度集中,思維敏捷,能夠進入最佳狀態,在考試中能運用自如。實踐證明:越到考試的關鍵時候,學生所表現的解題習慣與平時練習無異。如果平時解題時隨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會充分暴露,故指導學生在平時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2、細心地挖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學生對概念和公式的學習不夠重視,這類問題反映在三個方面:

一是,對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對概念的特殊情況重視不夠。例如,在單項式的概念(數字和字母積的代數式是單項式)中,很多同學忽略了“單個字母或數字也是單項式”。

二是,對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記硬背,缺乏與實際題目的聯繫。這樣就不能很好的將學到的知識點與解題聯繫起來。

三是,一部分學生不重視對數學公式的記憶。記憶是理解的基礎。如果不能將公式爛熟於心,又怎能夠在題目中熟練應用呢?

3、總結相似的類型題目。

這個工作,不僅僅是老師的事,更應要求我們的學生要學會自己做。當學生會總結題目,對所做的題目會分類,知道自己能夠解決哪些題型,掌握了哪些常見的解題方法,還有哪些類型題不會做時,學生才真正的掌握了這門學科的竅門,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變萬化,我自巋然不動”。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在進入初二、初三以後,老師們會發現,有一部分學生天天做題,可成績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們天天都在做重複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題目反覆做,需要解決的問題卻不能專心攻克。久而久之,不會的題目還是不會,會做的題目也因爲缺乏對數學的整體把握,弄的一團糟。

4、收集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

學生們最難面對的,就是自己的錯誤和困難。但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平時學生做題目,有兩個重要的目的:一是,將所學的知識點和技巧,在實際的題目中演練。另外一個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後彌補它。這個不足,也包括兩個方面,容易犯的錯誤和完全不會的內容。但現實情況是,很多學生只追求做題的數量,草草的應付作業了事,而不追求解決出現的問題,更談不上收集錯誤。我們之所以建議教師指導學生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是因爲,一旦學生做了這件事,學生就會發現,過去他們認爲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現在發現原來就是這一個反覆在出現;過去他們認爲自己有很多問題都不懂,現在發現原來就這幾個關鍵點沒有解決。

三、培養學生反思的習慣。

教師可以在課上先結合習題給以指導,給時間讓學生進行反思,並對反思的結果進行交流,互相學習,不斷提高學習反思的能力和自覺性。逐漸地,學生上完課後能夠會反思了,也有了些主動性。培養學生反思的習慣還可以透過建立“數學學習反思卡”來進行。“反思卡”按評價指標分爲認知領域和情感領域。按時間分爲課上課下。

1、在課堂上進行題後反思方法的指導

加強題後反思習慣的培養,課上結合習題給以指導,給時間讓學生進行反思,並對反思的結果進行交流,互相學習,不斷提高題後反思的能力和自覺性。逐漸地,學生做完題後能夠會反思了,也有了一些主動性。同學們在對某一個題進行反思後,再做此類型題時很快就解出來了。正如有學生感慨地說:“原來數學這麼簡單,題後反思就行了。”

2、提高學生對反思的認識

反思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是學與思的結合,一個人從接受知識到運用知識的過程,實際就是一個記與識,學與思的過程。學是思的基礎,思是學的深化,這兩者是緊扣的兩環,缺一不可;正如人體的消化過程那樣,只學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圇吞棗,舉一而不能反三,那是未經消化吸收,所學知識無法化爲“已有”;只有學而思之才能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解題後反思好處有四;一是可讓做過的題變得簡單;二是能避免錯誤;三是可以鞏固所學過的解題方法和概念;四是能反思出多種解法。

就這樣,學生的解題習慣不僅得到了鞏固,而且對解題後反思的認識也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