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方法>

最好的學習方法是什麼

學問君 人氣:2.75W

最好的學習方法

最好的學習方法是什麼

一、學會聽課

1、要有聽課的積極態度。所謂積極態度——指有強烈的求知慾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去聽課,要在課堂上學習到有用的知識。

2、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要做到目不暇視,耳不旁聽,口不講話,心無雜念。

3、要勤思。①自己的思路要跟着老師的思路走。②在理解上下苦功,要把握知識的來龍去脈,注意老師是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4、要多問。敢於向老師提出問題,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聽不懂或不十分明白的地方,課後要敢於向老師請教。

5、要敢說。當老師提問時,大膽舉手發言,掌握每一次表現自己的機會,透過回答問題,把自己的資訊反饋給老師,讓老師有針對性地解說問題。

6、學會做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①不能企圖把老師說的話全部記錄下來;②不過多考慮筆記的形式;③自習課、晚修期間要整理、翻閱筆記;④要把老師講的重點記錄下來,書上有的少記,但要劃書,書上沒有的要多記;⑤如果聽課和做筆記發生矛盾,要把上課放在第一位,下課再參考同學的筆記補回來。

7、學會利用課間休息的10分鐘。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或有疑問的可向老師請教。

二、學會做作業

1、做作業前要有計劃.動手做之前要考慮一下哪些科目有作業,安排作業順序,並估計一下所需的時間。

2、注意力要集中,在一個安靜的環境、聚精會神把作業完成。

3、先複習後做作業。磨刀不誤砍柴功,要在複習該節課內容的基礎上,再動手做作業,這樣做作業困難少、速度快、質量好。

4、做作業要認真。做作業不是遊戲玩耍,書寫要工整,格式要規範。

5、要按時獨立完成作業。①按時完成作業 時間管理,既不要急急忙忙地趕着去做,也不要拖拖拉拉到“火燒眉毛”再去做;②只要是在複習的基礎上,認真地去做作業,完全沒有必要與同學對答案;③遇到難題,要積極思考,嘗試着完成。

三、認真預習

1、看課程表,明天要上哪些科目,我們就重點複習哪些科目。

2、認真看課本,知道哪些內容是重點和難點,並把不懂的地方做好標記,例如打“?”,使自己心中有數,上課時要注意聽講。

3、嘗試着做做練習冊的有關習題,檢查一下自己的掌握程度。

四、及時複習

1、複習要及時,當天的知識當天要消化和鞏固。

2、要適當地作些背誦。文科的如歷史、政治背有關知識點,英語、語文要背單詞、句型和精彩語段。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切忌死記硬背。

教師招聘面試寶典之:說學習方法

學法指導

學法指導是依據課程標準,針對學生特點,爲使學生愛學、會學、學好而進行的指導。對於其基本的模式與藝術,閻承利先生歸納了16種,這裏摘要介紹8種,供大家參考。

一)領悟式指導法

所謂領悟指導是在教師提示、啓導下,讓學生自悟學法。此法的關鍵在於,教師要能啓發、引導學生按教學思路去領悟、發現新的學法,特別是透過頓悟,給學生點燃思維、靈感的火花,讓他們儘可能多地去發現學法,總結學法。如算∶3.14×÷+0.25+3.86=( ),看起來此題很複雜,但教師如能引導學生弄懂0.25與1/4等值,“/4”與“×1/4”一樣,然後提取公因式,此題就很簡單了。

(二)遷移式指導法

所謂遷移指導,就是教師“舉一”,培養學生“反三”的能力。這種模式的關鍵在於教師“舉一”要選準,不管是講解例題,還是講解文章段落,選的“一”要有代表性、典型性、並且與學生要反的“三”有相通性,否則就收不到效果,有經驗的教師在講授類似的兩篇文章、類似的幾個段落時往往採用這種方法。

(三)點撥式指導法

所謂點撥式指導,就是教師以強烈的學法指導意識爲前提,在教學中抓住契機,用畫龍點睛,留有餘味的方法點撥學生學習。動用這種方式的關鍵是設計、選擇點撥,點在學法指導的重點處、難點處、關鍵處,另外還要選擇點撥的最佳時機。點在新舊知識接時,點在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時。如一位教師教《一定要爭氣》一文時,讓學生解釋“基礎”詞,學生不假思索地加回答∶“指建築物的根基。”教師這時便從學法指導人手點撥學生∶“以前我們講解詞方法的時候其中有一條叫隨文法,大家想想,用隨文法‘基礎,一詞在這裏如何解。在本篇文章中指(原文)底子。”這樣就起到了很好的點撥作用

(四)興趣式指導法

透過典型、生動的事例,誘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後再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如一位教師講“被”3整除。先讓學生隨口說出任何一個三位數,教師不用筆算就知道此數能不能被3整除。如法炮製幾回,均證明教師隨口答的正確。學生興趣然,此時教師再進行指導,教給學生如何判斷一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的方法,教學效果十分顯著。

(五)滲透式指導法

這是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學法指導模式。教師在教學中對一些最基本的學習規律、學習方法見縫插針,隨時滲透,可使學生在自覺的學習活動中掌握學法,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一些學校要求各學科教師備學法。開講要匯入學法,講課要點撥學法、啓發學法,結課要總結學法、串聯學法。總之整個教學過程都要滲透學法,這對說課人員來說,是值得提倡的。如何說學法“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是當前教改的熱點研究課題。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上課的過程中要重視學法指導,那麼說學法就是說課的重要環節之一。

說學法要說清楚四個問題∶

第一,本課要求學生掌握怎樣的學習方法。

第二,爲什麼要掌握這個學習方法。

第三,怎樣指導學生掌握好這個學習方法。

第四,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怎樣的學習習慣。

也就是說學習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不單純是指教給學生多少種學習方法,學習方法是有一般性和特殊性之分的‘教師進行說學法活動時不能只停留在學習方法系列這一層面上,必須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實施學法指導上來,學法指導要想取得成效,關鍵在於實施。學法指導是滲透、揉合、交織在學習活動中的,學習活動是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唯一途徑。所以要說好學法,首先,必須深入鑽研學生,處理好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係,改變陳舊的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素質教育;其次,要注重某一方法指導過程的闡述,如透過怎樣的情景設計、學生在怎樣的活動中,養成了哪些良好的習慣,體會、頓悟出何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又如何透過哪些途徑,培養了學生哪些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發現能力、歸納能力、實踐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綜合能力等);再次,說學法時要注意細膩,切忌粗放,否則容易和說教材中的教學目標,或和說教法相重。

以《大海的歌》一課爲例,談談怎樣說學法。

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短文,文中可指導的學法雖少,但在教學中則着重指導學生掌握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學習方法。爲什麼選擇這一學法作爲指導的重點呢?本課“思考練習3∶從課文中指出帶有下邊詞語句子’聯繫上I一文說說每個詞語的意思,並想想它們在課文中能不調換,爲什麼?”這就提示了本課學法指導的重點是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怎樣指導學生掌握這種學習方法呢?做法分“三步走”。

第一步,在教學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提出“望”一詞是什麼意思,讓學生先讀讀上文,想想誰在哪兒?(船長和遊客們在海輪的駕駛室裏)再讓學生讀讀下文,想想他們望到了什麼?(望到了海港兩岸的裝卸吊車、海輪)老師接着問“站在海輪的駕駛室裏往海港兩岸望,那麼嘹望是什麼意思”,學生會很快理解指“遠遠地望”,老師歸納出了這是一種“聯繫上下文理解嘹望指遠遠地望”,當老師教到“飄着各色旗幟和海輪有如衛隊,密密層層地排列在碼頭兩邊”時,問∶“請你們運用剛纔學習的,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說說密密層層是什麼意思?”學生透過讀上下文,會理解到“密密層層”是形容海港兩岸停的海輪很密很多。

第二步,在教學課文第四自然段時,教師提出“極目望”是什麼意思(眼睛用力往最遠的地方看),老師又問“你是用什麼方法理解這個詞的?”引導學生回答∶

“運用了聯繫上下文理解的方法,因爲上句有人指着前方叫他看,下句講他看到了海平線上的石油鑽探船。由於海無邊無際,海平線距離他們太遠,加上有層霧氣,朦朦朧朧的,所以眼睛要用力往最遠的地方看。”

在學生獨立運用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提問∶“極目望”是行駛在大海上看兩岸的景色,這節中的“極目望”是行駛在犬海上看遠處的海平線,所以,“極目光”不能換成望。由於運用了換詞比較的方法,深化了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學法。

我國著名大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是爲了不教”。因此,教學本課要讓學生不但學會,而且會學。總之,說學法要在教學過程中,從教材的特點出發,結合學情,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掌握方法,自主學習。

三招解決不愛學習的男孩子

全球一項對35個發達國家15歲青少年的知識和技能進行的爲期3年的研究證實,女孩在大部分學科和大部分年齡段的評分都勝過男孩,偏差最嚴重的是閱讀和寫作這兩項基礎科目。

教育專家建議,父母在家中可以採取有效措施幫助男孩改變學習習慣,讓男孩子愛上學習。

方法一:鼓勵爲先

如果孩子已經爲學習成績不好感到沮喪,那麼過度的批評只會導致孩子更沮喪,男孩更需要來自家長的鼓勵。

可以有意識地強調男孩子身上的優點,讓孩子將這種成功感擴展到其他領域,感受成功的同時發現自己的不足。

方法二:規範習慣

研究證明,很多男孩存在學習障礙並不是由於學習本身造成的,而是由於一些男孩過度沉溺於網絡、遊戲或看電視,這些活動會對男孩的大腦造成一定的影響。

攝入過多糖類食物也會造成“低成績抑鬱症”。因此,父母應注意改變孩子的飲食結構和其他不良習慣。

方法三:陪伴學習

家庭作業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父母在陪伴孩子學習時 學習方法指導,可以和他一起學習整理紙張和檔案夾,給他演示如何使用學習用具,測試孩子的拼讀能力等,父母的幫助對提高孩子的`學習效果能起到重要作用。儘可能每天花一個小時陪伴孩子做作業,並規定好做作業的時間。

提高中學成績 抓住課後“黃金兩分鐘”

課後兩分鐘迅速把當堂內容小結一下,勝過半月後一天的複習。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形象地比喻:課後不進行小結就猶如把水潑到一個篩子裏一樣。

優等生經驗談:

我的聽課經驗是,每次課後用兩分鐘將上課內容回憶一遍。這對鞏固課堂知識非常重要。45分鐘一個課時。隨後休息10分鐘,這就給我們課後及時回憶所學內容提供了時間和可能。

但在現實中,大多數同學都沒重視或忽視了這個環節 學習方法指導。其實,每次課後只要用兩分鐘將所學內容回憶一遍就可及時瞭解自己對課程的掌握程度,回憶不出的可及時翻書或問老師和同

別讓“低效”學習會壓垮孩子的暑假

暑假過半,各類輔導課程進入教學中期,由於學習方法不合理,知識吸收困難,學習效率低,不少孩子抱怨“太累了”,產生了厭學心理,鬆懈學習。教育專家表示,暑假高效學習,有助於孩子領跑新學年。可高強度“填鴨”教學,非但不能提升成績,更易打消孩子的積極性,家長應及時關注孩子心理變化,爲其減輕學習負擔,消除心理壓力。爲幫助孩子輕鬆學習,快速漲分,專家提出兩點建議。

因材施教,找準學玩“平衡點”

暑期輔導要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對“症”下藥,才能滿足孩子的學習需求。暑期學習多爲新學期做準備,不同層次學生應有不同的學習方案。優等生主要以新知識的銜接爲主;中等生60%“溫故”,40%“知新”;而差生則需要90%“溫故”,“知新”只佔10%。

科學方法,把握提升“關鍵點”

“科學的學習方法,是提高成績的基礎。”專家指出,適合的學習方法,能提高學習效率,讓漲分事半功倍。一股腦灌輸知識,孩子卻消化不了,不僅不能達到暑期學習的預期目標,更易增加心理負擔,產生厭學情緒。因此瞭解新學期知識結構,找到突破口,制定合理的學習規劃,把握重、難點 學習效率,才能高效學習,起到揚長補短、銜接新學期的作用。

後進生如何變成優秀生

即使在同樣的老師教導和同樣的環境學習下,學生的學習水平還是會出現差異,而這些差異就是我們常說的學習成績的好、中、差之分。 failed 如果你成績好,大家會稱你爲“優等生”;如果成績中等則是“中等生”;如果成績差,那麼就是“後進生”甚至是“壞學生”(即使品行不壞)。如果只是因爲成績不好就要被稱呼成“壞學生”,真的是不公平! :( 你是後進生嗎?所謂後進生就是學習成績落後,不愛學習。但學習成績落後並不表示他們的智力有問題。其實,他們在其它智力活動中(運動、電腦等),表現與常人一樣或更好。 是什麼原因造成成績落後呢? * 缺乏學習動力。認爲學習是學校老師的事,是父母的事,和自己無關,自己是被逼去學習的。* 缺乏學習方法。從低年級到高年級時,知識會加深,科目會變多。每一個科目都需要不同的學習方法。如果學生缺乏這些個別的學習方法,就不能解決學習上的問題。而且,年級越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越來越強,再也無法依賴老師。如果學生無法進行調整,將無法適從,成績退步。* 學習基礎不好。學習是有連續性的,如果學生過去學習的知識不足夠,將會影響現在的學習進度。這會造成學生無法跟上老師講課的步伐,跟不上同學的學習進度,作業不會做,考試考不好。學生慢慢的從“想學習”變得“怕學習”,最後“厭學習”。 我要如何幫助自己迎頭趕上? * 相信自己的能力。只要願意解決問題,考好成績不是不肯能的事。* 瞭解自身的問題。現在的成績不好是因爲之前的不努力而造成,而不是自己智慧上的問題。* 成功是由許多小小的成功累積而成的。多注意自己的小成功,每天向前踏出一步,很快的,你將會到達你的目的地。* 不要對自己現在的成績感到自卑,敢於尋求和接受老師以及同學的幫助。

如何增強自己的學習動機

我們從動機理論上說,如果你從小樹立爲祖國和人民而學習的志向,說明你以自我實現爲動機,屬最高層次的內因性動機,它所帶來的作用必定最大,對你的發展也最有利。這樣,就不會因少了父母的獎勵和懲罰、老師的表揚而無動力了,真正做到有沒有老師與父母的影響一個樣了。因爲父母的獎勵和懲罰、老師的表揚屬外因性動機,畢竟它的作用無法與內因性動機相比。

增強有效學習的動力可以從推力、壓力、拉力三個方面入手。爲了父母、爲了老師指是一種拉力。拉力指外界對學習者的吸引力,促使學生從事學習活動。壓力指客觀現實對學習者的要求,迫使其從事學習活動。而從失敗中奮起纔是壓力的作用。許多成功者的成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有過失敗,但他們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爲他們失敗過,而在於在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是失敗後的奮起,直到成功。從這個角度上講失敗是成功之母,如果失敗給你的只是眼淚與嘆息,是不可能走向成功的。從哲學上說,矛盾雙方只有在一定條件下才能轉化,因此,失敗後不能等待成功,那簡直是守株待兔。真正的動力應該是內部的推動力。推力是發自個體內心的學習願望和需求,它可以透過學生對學習的必要性的認識、對學習的求知慾、對未來的理想等產生。

有些勝利者,願意敵手如虎,如鷹,他才感到勝利的歡喜 高三;假使羊、如小雞,他覺得勝利的無聊。——魯迅

TAGS: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