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小學生日記>

【精華】小學生數學日記模板集合六篇

學問君 人氣:8.3K

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將結束了,想必有很多難忘的瞬間吧,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篇日記吧。日記怎麼寫纔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生數學日記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小學生數學日記模板集合六篇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1

有趣的問題

二年(3)班徐婧今天,天氣格外好,藍湛湛的天空、綠茵的樹林、五顏六色的花兒??小動物們上學了。課堂上,熊老師對同學們說:“今天,我給大家出一道有趣的數學問題,題目是:兩個媽媽和兩個女兒一起在河邊散步,她們至少有幾個人?”熊老師請小松鼠來回答,小松鼠說:“兩個媽媽當然是兩個人,兩個女兒也是兩個人,所以應該有2+2=4(人)。”熊老師說:“誰還有不同的答案。”小猴舉手說:“我們先來看小林和她媽媽的關係,小林是媽媽的女兒,所以這裏有1個女兒,1個媽媽。媽媽是外婆的女兒,所以這裏也有1個女兒,1個媽媽。反過來想,兩個媽媽和兩個女兒在一起,至少有3個人。”熊老師高興地說:“小猴,你真會動腦筋。”(點評:這個同學寫的“有趣的問題”是她在平時學數學時遇到的,她將這個有趣的問題用

一等獎指導老師:王芳

學習真有趣

二年(1)班林晨陽鈴鈴鈴,鈴鈴鈴??上課鈴聲響了,數學老師走到教室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長度單位。”老師又問:“你們知道長度單位中有什麼和什麼嗎?”我們異口同聲的回答:“知道,有釐米和米。”然後老師又問:“誰知道釐米和米之間的關係?”我們班沒人知道,老師看見了就說:“1米等於100釐米,而且,釐米是用來量短的物體長度,米是用來量長的物體長度。”老師又叫4位同學用釐米尺來量黑板的長度。其中就有我,我們量的精疲力盡才量了一半,終於量完了,我們一個個都報告說:“380釐米。老師拿來米尺,只量了4下就可以了。”老師說:“用釐米尺來量,量得又慢又累而且答案也是不夠準確,較長物體的長度應要用米尺來量。”這節我學到了許多的知識。

(點評:小作者能把一節課上所觀察到學習過程記錄下來,從中發現數學知識的奧妙,只要做數學學習的有心人,即使在課堂中也能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

二等獎指導老師:林冰

釐米和米

二年(5)班劉靚瑩這幾天,老師教釐米和米的知識,我學了以後,回到家裏,看見媽媽在洗衣服,我看見了洗衣機,靈機一動,我就從筆盒裏拿出了一支沒削過的鉛筆,量了一下,洗衣機大約有5支鉛筆高,大約一米,寬有3支鉛筆寬,大約60釐米。最後我拿出布尺,重新量了一次,跟我估計的只差幾釐米,我真高興。

〈點評:你能在學完數學知識後,自覺地在生活應用數學驗證數學,真是難能可貴。)

二等獎指導教師:魏麗飛

11月16日星期三天氣:陰

量物體長度

二年(3)班林露芽

這個單元我們學了長度單位米和釐米。我們知道了1米=100釐米,量比較短的物品用釐米尺,量比較長的物品用米尺,量比較遠的距離用捲尺。我還知道怎麼量物品的長度呢,例如:量一支鉛筆的長度,我們把直尺的“0”刻度對準鉛筆的左端,再看看鉛筆的右端對着幾,就是幾釐米。

0123456789鉛筆長(8)釐米

(點評:從所寫的內容可以看出,她是個用心學習的孩子,她將長度單位這個單元的內容用自己語言做了歸納和整理,並且能圖文結合,可見對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

一等獎指導老師:王芳

11月13日星期三天氣:小雨

學習觀察物體

二年(3)班危宏輝

今天,老師教我們觀察物體,她先分別讓我們第1組的陳俊傑、第2組的林沅賢、第三組的陳俊昊和第4組的吳安洋站在不同的方位觀察一個杯子,觀察後,老師就讓他們把剛纔看到的畫在黑板上,陳俊傑畫的圖:如圖1,林沅賢畫的'圖:如圖2,陳俊昊畫的圖:如圖3,吳安洋畫的圖:如圖4。透過學習,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從不同的方位觀察物體,結果是不一樣的。觀察到的結果:

(點評:一個簡單的學具,引起了孩子的好奇和學習的慾望,可以看出他積極參與了課堂的學習活動,還善於觀察,又善於發現,是一個會學習的好孩子。)

一等獎指導老師:王芳

我要當醫生

二(2)林子青

今天,老師要我們當“醫生”。咦,老師要我們當醫生幹什麼呀?哦,原來,老師把我們前幾天筆算錯的題,寫在黑板上。然後,老師要我們一起找出黑板那幾道算式的毛病。原來,有的毛病出現在十位不承認,個位向十位借一,十位說:“我這裏還是原來的數。”還有的毛病是個位滿十了,沒有向十位進一。經過我們把他們錯的題糾正過來,他們終於病好了。我希望他們以後也會當醫生,不要再做病人了。

(點評:小作者的題目就帶有趣味性,確實,數學並不是枯燥無味的,只要用心,善於發現,就能體會學數學的重要,產生“我要學”的強烈求知慾。)

二等獎指導老師:林冰

乘法用處大

二年(5)班吳子晗

這個單元我學會了乘法,熟記了1-6的乘法口訣,比如,5個3的乘法算式是5×3=15,6個4的乘法算式是6×4=24,乘法還可以解決生活中用加法算覺得麻煩的問題,比如媽媽買了6斤蘋果,每斤3元,如果用加法做:3+3+3+3+3+3=18(元),用口訣一算,三六十八元快極了。學了乘法後,在日常生活中,方便了很多。

(點評:小作者能用生活中的實例,驗證了“乘法”的方便之處,既善於運用數學,又能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繫,很有說服力。)

二等獎指導教師魏麗飛

乘法的初步認識

二年(1)班方正

今天,林老師叫我們乘法的初步認識,上課的時候,老師拿出一張圖,問:“圖上有什麼?”大家爭先恐後的回答,有的說是過山車,有的說是椅子,還有的說是氣球??”“對,如果我們要計算這些東西一共有多少?要用什麼方法?”同學們回答:“用加法。”老師又問:“如果要大家算出全校有多少個同學,你們用什麼方法?”“加法。”老師說:“你們把一班一班的學生加起來要加到什麼時候?”有沒有簡便的方法?”我們都說沒有,老師說:“我們有其它的方法,你們信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的方法,那就是乘法。”

經過老師細心的講解,我對乘法有了初步的的認識。

(點評:小作者善於觀察,邏輯思維能力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擁有這一切,你一定能走向成功。)

三等獎指導老師:林冰

中秋節趣事

二年(1)班林曼鴻

今天,是中秋節,表姐到我家做客,媽媽買了2塊月餅,要分給我們吃,這時,媽媽問:“曼鴻,你有什麼辦法能把2塊月餅分成4份?”我說:“2快月餅並排切一刀。”媽媽又問:“還有什麼辦法呢?”我轉動兩隻烏黑的眼珠,一會兒有了主意,說道:“2塊月餅重疊在一起,並切一刀。”媽媽聽了,目瞪口呆,非常高興地表揚了我,看來數學在生活中可真有用呀!(點評:小作者在分月餅的過程中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三等獎指導老師:林冰

學習筆算減法

二年(1)班陳澤一

兩爲書加兩位數的筆算加法已經全部都學完了,同學們很期待下次會學什麼呢?到了第二天,同學們一進教室大家就去看課程表,原來第一節就是數學課呀,大家開心的跳起來,體操做完,鈴聲一響,同學們跑進教室,迫不及待的等林老師近來,林老師一進教室就看見同學們個個精神飽滿也很高興,就說:我們今天學筆算減法,然後仔細講解,最後讓我們記住最重要的一點是個位不夠減要從十位退1,同學聽得津津有味!現在我學會了筆算加法和筆算減法,我的知識還更加豐富了!(點評:從你的日記中看出你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相信你一定能在數學的海洋中吸收更的知識。)

三等獎指導老師:林冰

改考卷

二(2)林子青

今天老師評講考卷,我看見自己才考了95分,很不滿意。因爲我把自己的身高寫成1米3釐米,把課桌的高度寫成46米,這真是一些不應該錯的題,可我做錯了。主要的是沒有認真觀察生活中的長度單位,才錯了。我想:以後一定要認真觀察生活中長度單位,如:桌子、黑板、牀的長、寬、高是多少,等等。只要認真觀察,這對學習一定有很大的幫助。我想,下一次考試爭取考得好成績。(點評:小作者根據自身的體會,感悟到不但在課堂上要專心聽講,在生活中也要做個有心人,把課堂知識和生活實際相聯繫,這樣纔能有更大收穫。)

三等獎指導老師:林冰。

觀察物體

二年(5)班吳子晗

“觀察物體”這個單元真有趣,沒想到在觀察的過程中也能發現這麼多的數學知識。觀察物體,一個人是不可能把它的全部都觀察到的,要跟自己的學習小夥伴合作。觀察時,應注意辨認物體主要特徵,應邊觀察邊想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形狀有什麼不同,然後與同學交流。我發現長方形有2條對稱軸,正方形有4條對稱軸,圓形有無數條對稱軸。鏡面對稱更有趣,比如鏡子中的鐘面3:00就是9:00,1:00就是11:00,原來跟實物的方向是相反的。(點評:你能在學習中切身體會到與同伴合作交流的必要,就具備一項重要的學習能力,而且還能把學習的內容表述得這麼的清晰,完整,令人佩服!)

三等獎指導教師:魏麗飛

乘法

二年(5)班林涵

這周我學習了乘法,它是幾個相同的加數和的簡便算法。比如⊙⊙⊙⊙⊙⊙⊙⊙,加法算2+2+2+2=8(個)太麻煩,如果用乘法可以寫成4×2=8(個),還可以是2×4=8(個),我還會編口決二四得八,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多吧,只要你認真學一定學的很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有刻苦學習的決心,沒有辦不到的事。

點評:能探索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是這篇日記的閃光之處,可以看出你是個勤于思考的孩子!

三等獎指導老師:魏麗飛

10月22日星期六天氣:陰

二年(3)班陳巖鬆現在我們已經學到了角的初步認識,角都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從一個點起,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都可以畫成一個角。三角板上的3個角中,有1個是直角,畫直角用三角板能畫得又快又準確。在我們生活中所用的與所看到的許多物體都有角和直角,比如:桌子、椅子上有角,紅領巾上有一個大的角,兩個小的角,國旗的四個角都是直角。我們要把老師教的知識用起來,懂得區分和辨別。(點評:學數學更重要在於用數學,課本中的語言自然地運用到日記中,還做到聯繫生活用數學,相信他已經深深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2

我喜歡集郵,也喜歡郵票。今天,我就從一套郵票中發現了一個數學問題。我有一套1978年的郵票。一共五枚,每枚八分。在當時,這一套郵票值分)=4角,只不過4角而已。眼間,36年過去了,這套郵票也值錢了。現在,這套郵票要360元才能買到。是當年的900倍。平均每年漲了900除以36等於15倍。要是按照每年一套郵票價值是上年的兩倍來算,要是把我們家的郵票都賣出去,可就發大財了!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3

今天,我完成了一項實踐作業一日曆。我知道做日曆是寒假作業,當時我沒有做,但是我覺得沒做作業還是要補的。所以一回家我把大部分的作業都做完了,剩下時間我都在做日曆和小部分的作業。

在做日曆的過程中,我懂得了:20xx-5-30年是平年,今年二月有二十八天,一月的大寫是"壹月"二月是"貳月"三月是"叄月"四月是"月"……讓我真正懂得了數字的大寫,也讓我把這些字記在大腦裏,在看人民幣時有了信心。

做完了日曆,我翻着自己做的日曆,滿意極了!

這時我才真正體會到張老師的一句話:"自己親手做的東西是最有意義的"含意。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4

冬天過去了,春天來了。晴空萬里,空氣也格外清新。孫小聖和小熊笨笨一起去最新開張的公園玩。大自然的景色真美!花兒五顏六色,蝴蝶翩翩起舞,鳥兒在空中盤旋、飛翔,大樹長出了碧綠的葉子,小草又穿着嫩綠的外衣往上爬;天空飄着那一朵朵潔白無瑕的雲朵,他們一會飄向那邊,一會飄向這邊……春風輕柔的吹着,“沙--沙--沙”“沙--沙--沙”這風兒吹動的聲音似乎是春姑娘輕輕走來的腳步聲。小河裏清澈見底,一條條魚兒在我們游來,燕子也從南方飛回,他一會跳到這邊,一會跳到那邊,那穿着綠色盛裝的柳樹姑娘也隨着微風跳起舞來。這些都是春天的預兆,因爲春天來了!

孫小聖和小熊笨笨來到動物王國最新開張、最考你腦力的——“碧海公園“。太陽火辣辣的烤着大地,可孫小聖和笨笨的熱情卻絲毫不見低潮,“碧海公園”是一個智力公園,只要你想來就都可以來,“碧海公園”裏的娛樂項目就是與數學有關的,只要你能夠答對題目,就能領到自己喜歡的一樣獎品。“笨笨,我聽小可說公園裏的“深海樂園”裏有我最想要的PSP遊戲機也!我們快去看看!“說完便拖着笨笨向“深海樂園”出發!

過了一會,孫小聖便和笨笨來到了“深海樂園”,孫小聖就快步走向答題機,開始答題。問題:“1,有一個菜園,在它的衛冕用籬笆圍城了一個等邊三角形,其中一條邊長是15米,這個等邊三角形的周長是多少米?”等邊三角形的三個邊相等,這還不容易!看我的!孫小聖眼睛骨碌一轉,“刷刷”兩下,在答題卡上寫出了答案:15×3=45(米)答:這個等邊三角形的周長是45米。“答案正確,請挑選獎品!”一個機器的聲音響起,孫小聖便向“獎品屋走去”,一會兒,孫小聖便拿着一個嶄新的PSP遊戲機走了出來。面對前面孫小聖答題的速度笨笨還是有些不解,便問孫小聖:“小聖,剛剛答題你怎麼算得這麼快?有什麼訣竅?”孫小聖嘿嘿一笑:“那裏有什麼訣竅,其實很簡單,等邊三角形的三條邊相等,所以就直接拿已知的一條邊×3條邊就可以咯!”“哦,原來如此啊!那麼現在就和我到“黑色陽光”去答題吧!”

黑色的大門、黑色的窗簾、黑色的……“黑色陽光”讓人的感覺很“沉重”,笨笨來到答題機面前,摩拳擦掌,開始答題!問題:“新光小學有660名同學參加夏令營活動,活動中同學們分成6對,每隊又分成10組,平均每組有多少名同學?”“笨笨,這題好亂啊!660……6……10……嗚我看你還是換道題吧,我都眼冒金星了!”“660名、6隊、10組讓我想想……有了!”笨笨一把拿過筆,認真寫起來。答案:660÷6÷10=11(名)答:每組有11名同學。用總人數660平均分成六隊,再用110隊÷10組=每組11名同學。“答案正確!”笨笨便到“獎品屋”領了一架“寶牛”牌汽車模型。

然後他們又到“一米希望”、“緋色玫瑰”、“琉璃之心”等地方闖關,似乎想把那裏的東西統統搬走才肯罷休。這時“碧海公園”的老闆應該眼巴巴的想着自己的獎品呢!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5

有什麼寫什麼,求實求真。有一點就寫一點,有多少就寫多少,只要把想對老師說的內容寫清楚,能使老師看明白就可以了。

格式靈活多樣,猶如與老師對話。學生在寫數學日記時,好象跟老師面對面聊天,有什麼說什麼,想什麼寫什麼,凡是與數學有關的內容都可以寫。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不講究寫作格式和要求。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6

早晨吃完飯以後我開始寫作業。我先背乘法口訣然後寫A本。寫完以後媽媽給我出了幾道數學題,其中一道是這樣問的:一個數學本5角錢,買4本需要多少錢?我想了想說:需要2元錢。媽媽問我是怎樣算的?

我說是用乘法4X5=20角,20角不就是2元嗎。媽媽高興地表揚了我,我更喜歡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