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小學生日記>

小學生數學日記合集6篇

學問君 人氣:1.25W

一天即將完結,我們一定有不少所感觸的事情吧,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寫一篇日記了。那麼寫日記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生數學日記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生數學日記合集6篇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1

有一天,我跟我的媽媽去逛商場。媽媽進了超市買東西,讓我站在付錢的地方等她。

我沒什麼事,就看着營業員阿姨收錢。看着看着,我忽然發現營業員阿姨收的錢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幣爲什麼就沒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趕快跑去問媽媽,媽媽鼓勵我說:“好好動腦筋想想算算,媽媽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爲什麼的。”我定下心,仔細地想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我高興地跳了起來:“我知道了,因爲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隨意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樣可以組成30元、40元、60元……”

媽媽聽了直點頭,又向我提了一個問題:“如果只是爲了能隨意組合的話,那隻要1元不就夠了嗎?幹嗎還要2元、5元呢?”我說:“光用1元要組成大一點的數就不方便了呀。”這下媽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誇獎我會觀察,愛動腦筋,我聽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歡吃的冰激凌還要舒服。

在此,我也在想告訴其他的小朋友: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問題,只要你多留心觀察,多動腦思考,你就會有很多意外的發現,不信你就試一試!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2

那一天我看了《小學生週報》,從一個版面上看到了這樣一道數學題:一隻小猴子從30米的`地方搬香蕉,一次只能搬30根,而每往家走一米就要吃掉根。現有60根香蕉,小猴搬到家剩幾根了呢?如果是120根呢?

題後已經給我們示範了一題60根的題,就是小猴搬30根到15米只剩下15根,返回,到原點時又剩下15根。15+15=30(根),再將30根一齊搬到家,就不會空空如也,至少還剩下15根。我看得津津有味,也想一展身手,便試解一道搬120根的題:

小猴先搬30根到15米,剩下13根;回頭至起點再搬30根,到15米剩下13根,加上前面的15根一共30根。再回頭搬30根至15米,加上以前的,一共45根,以此類推,最後一次也只剩下15根,合起來共60根。離家15米時再分兩次搬,每次剩下15根,合共30根。這樣,還有30根。

最新的數學日記小學生週報:從這我明白了,一個人只要肯動腦,什麼都可以做成。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3

國慶長假期間,我們一家人來到了華聯商廈。首先,我們先去給爸爸買衣服,爸爸挑了一件他特別喜歡的衣服。正好國慶期間特價打八折。爸爸問我,一件衣服的價錢是150元,打八折相當於衣服的價錢乘以0。8,你知道一件衣服多少錢嗎?我想:150乘0。8,不如將於150除10等於15,0。8乘10等於8,再相乘,15乘8等於120元,結果得120元,我高興得對爸爸說:“是120元!”爸爸問:“爲什麼呢?”我便把問題解答的過程告訴了爸爸,爸爸說:“對,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將0。8乘10,150乘8等於1200,再點上一位小數點就成了120。”

買完衣服,我們就來到了地上超市,爸爸對我說:“商店奶製品正在做促銷活動,買二贈一,如果買兩箱,相當於打幾折呢?”我說:“讓我算一算。”我想半天也想不出來,只好問爸爸,爸爸是這樣解答的:“買二贈一就是花兩箱牛奶的錢買三箱的牛奶。一箱50元就相當於花100元的錢買了150元的牛奶,那拿100除以150就相當打的折數,100除以150等於0。6,結果在6。5到7折之間,你明白了嗎?”我說:“噢,原來是這樣的,我現在明白了!”

在回家的途中,我也發出了許多生活中的數學,例如:樓層的高度,廓的面積,太陽能的容水量,國旗的精確度等等一些問題和發現!

這就是我在生活中的數學發現,我相信,還有更多的數學問題在前方等待着我們!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4

今天我媽媽去買菜,買了青菜、牛肉、土豆和蘋果,爸爸說這次要倒過來考考我。爸爸告訴我,青菜3元/斤,花了1元8角錢;牛肉20元/斤,花了32元錢;土豆3.5元/斤,花了2元8角錢;蘋果7.5元/斤,花了6元7角5分錢。問:(1)媽媽一共花了多少錢?(2)媽媽帶了100元去買菜,還剩多少錢?

(3)所有的菜和水果加起來有多重?我的解答如下:(1)

1.8+32+2.8+6.75=43.35元;(2)100-43.35=56.65元;(3)

1.8÷3+32÷20+2.8÷3.5+6.75÷7.5=0.6+1.6+0.8+0.9=3.9斤。在第(3)問中我知道了除法,並在爸爸的幫助下完成了運算,覺得很高興。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5

今天,我一早就做完了作業,媽媽見了,便走過來,對我說:“紫妮,跟你玩個遊戲吧!”“好呀!”我爽快地答應了。

媽媽拿來一塊圓紙板,紙板中心用釘子固定一根可以轉動的指針。紙板被平均分成24個格,格內分別寫着1—24個數。“媽媽,遊戲規則是什麼?你快說呀!”我心急地說。“遊戲規則很簡單,就是:指針轉到單數格或雙數格,都要加上下一個數。假如加起來是單數就是我贏,假如加起來是雙數就是你贏。”媽媽笑着說。

我見遊戲規則這麼簡單,就一連玩了十多次,可是每一次都贏不了媽媽,媽媽笑了起來。“爲什麼總是單數呢?”我不解地問媽媽。媽媽說:“你自己想一想吧!”於是,我絞盡腦汁地想呀想,終於讓我想起了老師曾經講過的公式:奇數+偶數=奇數。這下我可明白了,假如指針轉到單數格,那麼加下一個數就必然是偶數;假如指針轉到雙數格,那麼加下一個數就是奇數,所以,無論指針轉到任何一格,加起來的數都是奇數。媽媽就是利用這個規律獲勝的。

在數學的世界裏,有着許多奇妙的規律,只要咱們學好數學、善用數學,它,就是無處不在的!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6

今天,我和爺爺去廣場遊玩,走了一圈後,爺爺突然問我;‘‘你知道廣場的面積嗎?‘‘我搖搖頭。“開普勒是偉大的數學家,就是他,發明了圓形面積公式。開普勒也仿照切西瓜的方法,把圓分割成許多小扇形;不同的是,他一開始就把圓分成無窮多個小扇形。 圓面積等於無窮多個小扇形面積的和,所以 在最後一個式子中,各段小弧相加就是圓的周長2πR,所以有 這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圓面積公式。”在爺爺交完我一些簡單的圓面積公式後,我們就回家了。

到家後,我算了一下,操場的半徑大約是47米,照公式算面積的話,就是;

S=πrr

=3.14x47x47

=147.58X47

=6936.26

大約就是7000平方米,我感嘆了,原來廣場這麼大,看來工人們要花上不少心思啊。在這次的遊玩中,不僅玩了,還學到不少知識,這是今天最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