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小學生日記>

有關小學生數學日記模板集合9篇

學問君 人氣:1.23W

一天即將完結,想必大家都學習了不少新知識,這時候,最關鍵的日記怎麼能落下。如何把日記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數學日記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小學生數學日記模板集合9篇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1

五顏六色、令人陶醉,這就是美麗的長江路。

坐車開在長江路上,在車上領略美麗的風光。突然,媽媽說:“這裏有數學!”“哪兒呢,在哪呢?”“快找啊!看你怎麼也找不到,提示你一下,你仔細觀察一下隔離帶,它有什麼規律?”我一手撓着頭,看了看:“沒什麼呀?”“你看,有的上面有花草,有的上面長着樹……你明白了嗎?”“哦,原來是這樣啊!”“假如,這條隔離帶有800米,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呢?”“這個我早就想到了,說給你聽聽吧!如果隔離帶長800米,有花草的1塊加種樹的1塊合起來就是1組,1組是50米,問:可以種多少棵樹?800÷50﹦16(組)可以種16組。”媽媽故意爲難我說:“我還有一個問題。”“說來我聽聽怎麼樣。”我得意洋洋地說。“如果1塊是1組,1塊25米,那800就可以種800÷25﹦32(組),能種32組。”“媽媽,我有一種更簡便的方法:既然上面兩塊組成1組,是16塊。這裏是1塊1組,那就是2÷1﹦2 2×16﹦32(組)。”媽媽摸着我的頭連連誇獎我。

數學真有趣。我們一定要上好數學課,這樣,生活中的永遠難不倒我們。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2

今天,是中秋節,表姐到我家做客,媽媽買了2塊月餅,要分給我們吃,這時,媽媽問:“曼鴻,你有什麼辦法能把2塊月餅分成4份?”我說:“2快月餅並排切一刀。”

媽媽又問:“還有什麼辦法呢?”我轉動兩隻烏黑的眼珠,一會兒有了主意,說道:“2塊月餅重疊在一起,並切一刀。”媽媽聽了,目瞪口呆,非常高興地表揚了我,看來數學在生活中可真有用呀!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3

今天,我的媽媽跟我說:“雪飛,跟你玩個遊戲吧!”我說:“好呀!”

我的媽媽拿來一塊圓紙板,紙板中心用釘子固定了一根指針。紙板平均分成24個格,格內分別寫着1—24、“我的媽媽,遊戲規則是什麼?”“遊戲規則很簡單:指針轉到單數格或雙數格,都要加上下一個數。加起來是單數就是我贏,加起來是雙數就是你贏。”

我一連玩了十多次,可是每次都輸。“爲什麼總是單數呢?”我問我的媽媽。我的媽媽說:“你自己想想吧!”於是,我絞盡腦汁地想,終於讓我想起了:單數+雙數=單數。這下子我明白了,假如指針轉到單數格,那麼加下一個數就是雙數;假如指針轉到雙數格,那麼加下一個數就是單數。所以,指針轉到任何一格,加起來的數都是單數。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4

前幾天,我們進行了期中考試。我數學考了96分,雖然算是高分,可我卻高興不起來。因爲我那4分丟的太可惜了,錯了些不該錯的。

不過,我可不是那種會被困難輕易打倒的人!於是,我開始分析丟分的原因。不一會兒,我就找出了3個原因:1、考前沒認真複習。2、考試時太馬虎。3、對於數學問題沒有深入認真的思考。

有一道題錯得最可惜,是一道判斷題,題目是:正方體的6個面中不可能有長方形。我當時想到了正方形就是特殊的長方形這句話,就把這道題判了錯誤,事實證明我錯了,這題應該是對的。

還有一題,也是判斷題,題目是:將3克鹽放入100克水中,鹽佔鹽水的100分之3。顯而易見是錯的,可我判的對,我沒有認真仔細想,3克的鹽放入100克水中後,總量應是103,正確的應該是鹽佔鹽水的103分之3.

考試已經過去了,我應該從其中汲取經驗教訓,我下定決心了,一定要改掉所有的壞毛病,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點評:能認真分析自己考試中的得與失,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也是一種進步。就象你說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向着自己的目標繼續努力吧!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5

今天我因爲游泳凍着了,所以發燒了。爸爸媽媽把我帶到醫院輸液,看着液體一滴一滴的往下滴,到底什麼時候才能輸完啊!我心裏那個難受呀!

小學二年級數學日記《輸液》:輸液時我又想起一個數學問題,爸爸告訴我說:“你的液體是一分鐘滴30滴,15滴是1毫升,一共100毫升。”我要多長時間才能輸完液呢?30÷15=2(ml/分)就是1分鐘滴兩毫升。100÷2=50(分鐘)啊!50分鐘!好難受啊!於是第二天爸爸給我調成了一分鐘滴60滴,這樣,我用25分鐘就可以輸完了!舒服多了!我對爸爸說:“爸爸下次你再給我調成一分鐘120滴吧。”爸爸說:“這可不行太快了會受不了的。”唉,只能這樣了!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6

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是不能缺少的。每一件事中都會有數學的成分。

比如說:商場打折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運用數學。一件衣服打五折,現價250元,我們就可以求出原價,250除以10分之5得出500元。

裝修房子的時候,要買地磚,我們也可以運用數學算出最省錢的選擇。假如說這個房子70平方米,要鋪滿地磚。現在有兩種選擇,買5平方米的地磚,每塊20元。買10平方米的地磚,每塊50元。這個問題我們就可以運用數學來解決。先求出第一種的價格:70除以5等於14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塊地磚,再用14乘以20等於280元算出總的價格。再求第二種的價格:70除以10等用於7塊,再用7乘以50等於350元。很明顯第一種便宜。

再比如說,我們家要粉刷牆壁共57個平方。粉刷牆壁每平方米50元,共需要多少元?用57乘以50就得出2850元。

數學的用處還有很多很多……只待你發現。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7

今天,我高興的在家裏看着我的《聰明數學》,我看着看着,看到一個春聯中有關於數學方面的趣味數學題。裏面的資料是語靈部落的漢末央長老過生了,魔數王國的女王帶領下他們的臣子去給長老祝壽。到了以後,魔女小星看到長老的白鬍子長長的,就忍不住問:“請問長老有多大年紀了。

啃啃獸精靈長比較調皮,他對魔數王國的臣民的數學潛力早有耳聞,他這天決定見識一下。

於是,他出了一道題是用對聯的形勢寫的:

上聯:花甲重開,又加三七歲月。

下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開始我一向不明白從哪入手,因爲我不明白花甲和古稀是什麼意思,之後,媽媽說:“花甲是指“60”歲了,古稀是指“70”歲了。此刻,我最後有頭緒了,上聯“重開”就是,下聯兩個60,“三七歲月”是3×7=21歲,上聯的年齡是60×2+3×7=141歲,下聯:“雙慶”是兩個70,“一度春秋”是1年,下聯的年齡是70×2+1=141歲,所以長老年齡是141+141=282(歲)。

啊!原先數學是那麼的搞笑。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8

數學日記,就是讓學生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他們對每天數學教學內容的理解、評價及意見,包括在數學學習中的真實心態和想法。透過數學日記,教師可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瞭解學生的思維方式;透過寫數學日記,學生可真切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離不開數學,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學習新課前,教師提前告訴學生下節課將要學習的內容,讓他們注意收集生活中的具體實例,採用作業的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將生活中的實例寫到數學日記中,並應用到學習內容中。

有了課前的預熱,課堂上的數學資訊就顯得生活化、多樣化,就能把實際問題轉化爲數學問題,運用數學模式解決、解釋生活中的問題和現象。其中實際問題的數學化過程主要透過建模來完成,建模是一種技術,一種方法,一種觀念。

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數學模型後,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所掌握的模型去解決問題,就顯得尤爲重要。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有意識地採用應用性廣、操作性強的練習,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在平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記錄與教材相配套的應用知識,培養學生自覺能動地學習課外知識的能力,重視學生在生活中的新發現,把新感受、新現象記錄下來。將數學日記的素材由課本知識拓展到課外,就像樹的枝丫會越來越多,就能引發學生不斷探索,不斷學習。

學生記數學日記,重在素材的蒐集、整理,教師除了在這些方面進行指導外,還應重視採用有效的激勵機制,如開展精美日記本評比、數學資訊發佈會等活動,調動學生記日記的情感因素,以促使學生持之以恆地記日記。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對數學產生濃厚的求知慾望,增強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

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合理的複習資料能幫助大家更好的`學好數學這門課程。希望爲大家準備的小學生如何寫數學日記,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9

今天人們都能用正負數來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例如若以冰點的溫度表示0℃,則開水的溫度爲+100℃,而零下10℃則記爲-10℃。若以海平面爲0點,則珠穆朗瑪峯的高度約爲+8848米,最深的馬裏亞納海溝深約-11034米。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用“+”表示收入,用“-”表示支出。可是在歷史上,負數的引入卻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道路。

古人在實踐活動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如兩人相互借用東西,對借出方和借入方來說,同一東西具有不同的意義;再如從同一地點,兩人同時向相反方向行走,離開出發點的距離即使相同,但其表示的意義卻不同。久而久之,古人意識到僅用數量表示一個事物是不全面的,似乎還應加上表示方向的符號。因此爲了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和解決被減數小於減數等問題,逐漸產生了負數。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負數概念的國家。《九章算術》中已經開始使用負數,而且明確指出若“賣”是正,則“買”是負;“餘錢”是正,則“不足錢”是負。劉徽注《九章算術》,定義正負數爲“兩算得失相反”,同時還規定了有理數的加、減法則,認爲“正、負術曰:同名相益,異名相除。”這“同名”、“異名”即現在的“同號”、“異號”、“除”和“益”則是“減”和“加”,這些思想,西方要遲於中國八九百年纔出現。

印度在公元7世紀才採用負數,公元628年,印度的《婆羅摩修正體系》一書中,把負數解釋爲負債和損失。在西方,直到1484年,法國的舒開纔給出了二次方程的一個負根。1544年,德國的史提菲把負數定義爲比任何數都小的數。1545年,意大利的卡當著《大法》,成爲歐洲第一部論述負數的著作。雖然負數早已出現在人們的計算過程中,但卻遲遲得不到學術界的承認,直到17世紀,數學、力學、天文學獲得廣泛發展,使用負數可以大大簡化計算,所以負數才正式進入了數學。特別是1637年,法國數學家笛卡爾發明瞭解析幾何學,建立了座標點,將平面點與負數、零、正數組成的實數對應起來,使負數得到了解釋,從而加速了人們對負數的承認。但直到19世紀,德國數學家魏爾斯特拉斯等人爲整數奠定了邏輯基礎以後,負數纔在現代數學中獲得鞏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