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小學生日記>

關於小學生數學日記模板集錦6篇

學問君 人氣:5.27K

不知不覺中一天又要結束了,我們一定有不少所感觸的事情吧,是時候用心地寫一篇日記了。那麼日記有什麼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生數學日記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小學生數學日記模板集錦6篇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1

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和媽媽要到千盛百貨去購物。臨出發時媽媽拿了二張價值五十元的千盛百貨購物券,看樣子媽媽是想用購物券購物。”媽媽到底清不清楚買的東西有多少元?帶一百元的購物券剛合適嗎?“媽媽剛準備出門,我的心裏就充滿了疑惑。

我們來到了千盛百貨,進入了地下超市。首先,媽媽來到散裝食品區裏買了五元錢的山楂。接着我們買了二元錢的小饅頭和十八元錢的酸奶。然後我們又去買了十七元錢的豆腐乳和九元錢的口香糖。最後我們買了五十元的內衣。”超了,超了!“剛買完內衣,媽媽就說買的東西超過了一百元。一開始我還有些不相信:”纔買了這一點東西就超了?根本不可能!‘’後來,我們去收銀臺結賬,收銀員一算,天呀!和媽媽說的差不多,剛好超了一元。我徹底心服口服了。

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問媽媽:“媽媽,剛纔在超市你怎麼算的那麼準?能把方法交給我嗎?”“嗯,好吧。我可以把方法教給你。”她同意了。媽媽先把那張購物小票給我看,讓我看看物品的價格:山楂五元,小饅頭二元,酸奶十八元,內衣五十元,豆腐乳十七元,口香糖九元。看完了,媽媽告訴我可以用估算:

山楂五元——山楂五元

小饅頭二元——小饅頭五元

酸奶十八元——酸奶二十元

內衣五十元——內衣五十元

豆腐乳十七元——豆腐乳二十元

口香糖九元——口香糖十元

5+5+20+50+20+10=110(元)

110元>100元。

“把山楂五元看成五元,價格不變。把小饅頭二元看成五元,價格提高三元。把酸奶十八元看成二十元,價格提高二元。把內衣五十元看成五十元,價格不變。把豆腐乳十七元看成二十元,價格提高三元。把口香糖九元看成十元,價格提高一元。把數都變成整十(兩個五元相加), 這樣一來,在心裏就能算出物品的價錢了——

後來,我學到了估算,對估算有了更深的瞭解。我知道了估算有許多妙用:不但可以用來估算商品,還可以用來估算字數,面積等。由此看來,估算真是人們名副其實的幫手!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2

今天中午媽媽事不在,所以讓我管店。在媽媽出去前,她用一張紙記下了店裏所有物品的價格。我心裏在想:我是第一次管店,別人會不會因爲看我小,不買我的東西呢?我會不會……突然,一位看似大約60多歲的老奶奶問我:泰國炒米多少一斤?我看了看媽媽給我的那張紙,對老奶奶說道:“10塊錢一斤,喜歡吃泰國炒米的人挺多的,你也買些去吧。”老奶奶又說道:“看你年紀輕輕,就會做生意了,好!我買兩斤去。”說完,我抓了一大把裝進袋子裏,然後,放到電子稱上稱。我嘴上念道:一斤=500克,兩斤=一千克,10塊一斤,應該按20.00,嗯?怎麼只有15.60元,我又想,泰國炒米大約2角一包,20.00-15.60=4.40(元),4.40/0.20=22(包),我就又抓了22包放進袋子裏。剛好電子稱顯示的是20.00元,我就把袋子繫好給了老奶奶,等我收錢的時候媽媽回來了,所以錢就由媽媽收了。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3

在星期六的.上午,我和媽媽一起去逛商場,我們逛了好長時間,都找不到價格,樣子都合適的衣服。我們走到了一家褲子店,看到門口的牌子上寫:全場5折!我看了一下,有點摸不着頭腦,問:“媽媽,5折是多少啊?”媽媽對我說:“就是原來價格的一半呀!”我進去買了幾件褲子,頭腦中還不免有些疑問:有沒有7折,3折,9折呢?這些折扣又是怎麼算的呢?我帶着這些問題回了家。

一回家,我就問爸爸:“爸爸,商場上的折扣都是怎麼算的啊,我現在只知道5折是原來價格的一半,可7折,3折這些折扣我還是不知道怎麼算,您能教教我嗎?”爸爸聽了我的話,笑着說:“我家女兒還真好學,看爸來教你啊。你看,假如原價是60,打7折,那就是60×0。7,打3折,就是60×0。3,打5折,就是乘0。5,也就是半價,但5折以下的4折,3折……當然是比5折便宜了。那6折,7折呢?”我答道“則比5折貴一些。”“真聰明”爸爸高興地說。

我明白了,生活中,數學是無處不在的,我們要好好學習數學,讓生活更加的充滿智慧!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4

我喜歡集郵,也喜歡郵票。今天,我就從一套郵票中發現了一個數學問題。我有一套1978年的郵票。一共五枚,每枚八分。在當時,這一套郵票值分)=4角,只不過4角而已。眼間,36年過去了,這套郵票也值錢了。現在,這套郵票要360元才能買到。是當年的900倍。平均每年漲了900除以36等於15倍。要是按照每年一套郵票價值是上年的兩倍來算,要是把我們家的郵票都賣出去,可就發大財了!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5

你以前聽說過“雞兔同籠”問題嗎?這個問題,是我國古代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中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裏,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求籠中各有幾隻雞和兔?

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你想知道《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嗎?

解答思路是這樣的:假如砍去每隻雞、每隻兔一半的腳,則每隻雞就變成了“獨角雞”,每隻兔就變成了“雙腳兔”。這樣,(1)雞和兔的腳的總數就由94只變成了47只;(2)如果籠子裏有一隻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因此,腳的總只數47與總頭數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顯然,雞的只數就是35-12=23(只)了。

這一思路新穎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數學家讚歎不已。這種思維方法叫化歸法。化歸法就是在解決問題時,先不對問題採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將題中的條件或問題進行變形,使之轉化,直到最終把它歸成某個已經解決的問題。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6

前兩天,上高中的哥哥來我家做客,媽媽總誇他的數學好,讓他教我數學。哥哥教我的知識可奇怪了,他不是讓我乖乖地坐坐在椅子上學,而是帶我出去邊玩邊學。

當我們走出家門時,哥哥指着大門說:“這是什麼形?”我笑着說:“這不是長方形嗎?有什麼難的。”“你知道長方形的面積和周長怎麼算嗎?”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長方形的周長是(長+寬)*2,面積是長*寬。”哥哥點點頭說:“回答的真好。"我們走下樓梯,哥哥又說:“你數一數,這樓梯有幾級?”我心想:哥哥肯定又要給我出題目了,於是我低下頭數了一下共12級。“那我們從一樓到七樓一共有幾級?”哥哥笑着說。我撓了撓頭說:“7-1=6,每一層有12級,那不是72級嗎?”哥哥誇我說:“真聰明”,我紅了紅臉說:“這有什麼難的。"接着又問:“你一天要走幾級嗎?這可難倒我了,我又不知道一天要走幾次?”那你好好想想上下樓一共有幾次,這不就算出來了嗎?”“哦”我恍然大悟。哥哥對我說:“我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你看街道上有幾棵樹,每兩棵樹之間有多長,你就可以知道這條街道有多長,你再看看菜市場裏那可是數學練習冊啊!

原來我們只要多觀察,就能發現生活上有很多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