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銷售心理學>

皮格馬利翁效應

學問君 人氣:8.99K

皮格馬利翁效應指在本質上,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 篇1

A、想象客戶會接受

《華爾街日報》在其百年紀念的調查報告中指出,25%的美國消費者都抱怨商家服務不佳,並舉出了諸如營業員上班時打電話及不理睬客戶這樣的例子。關於歐洲的消費者,我們也讀到過同樣的報道。想想看如果營業員能多花點心思去取悅客戶的話,多少筆買賣原本是可以做成的。

錯失交易機會的原因固然有許多,但成功的原因卻只有一個——客戶滿意!作爲一名銷售員,你的收入取決於是否使客戶滿意,而你的銷售焦點對於在每筆交易中使客戶滿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一項調查中,每當問到一名銷售員“你爲什麼沒做成這筆買賣”時,回答差不多總是“我就知道這位客戶不會買的”。當問到怎麼會知道這一點時,銷售員就會說,“這麼說吧,我就是有這種感覺。”

你怎能憑感覺來決定客戶會買或不買呢?感覺總是在不斷變化的。甚至房間裏的溫度太熱或太冷,都可能會影響你的感覺。如果午餐時你喝了兩杯咖啡,或如果你等着朋友晚上打電話給你,你的感覺都可能會發生變化。每天都有成千上萬個瞬間而過的念頭會影響你的感覺,使其成爲消極的決策因素。

失敗的銷售員的另一個標準回答則是“我只是無法想象出該客戶買這樣一件東西——這對她來說太貴了”。當問及是怎樣知道這一點時,回答常常還是“嗯……我也不知道,我只是這樣想的”。

在銷售中,銷售員同樣可以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去影響客戶,使之更容易與你成交。那麼怎樣影響他們呢?那就是,對他們懷着成交的熱切期望。就是相信他們會與你成交,或者假定他們會與你成交。這種心理會產生奇妙的作用,微妙地影響客戶的心理和行爲,促使他更容易接受你的推銷。

當然,這也離不開銷售員充分的準備。你在做好各種準備和努力的同時,要在心理假定和相信:“客戶一定會買的!我知道他有錢,他需要。這筆生意做對了,我的產品是最好的,我們公司是一流的。他沒有任何理由失去這個對他有利的購買機會。他一定會買,一定會買!”有了這樣的信心,你在外表就會表現出會篤定和信任的樣子。這種信心和信任會感染客戶,影響他的行爲,使他更容易做出成交的舉動。

銷售大師喬、吉拉德也精通這個方法,他甚至自信到如此地步。

“當我每站在一個即將聽我做銷售展示的溫暖身軀前,我就假定自己會做成這筆生意。”

“我甚至假設,給我最多釘子碰的客戶,將來會變成我的重要客戶。我認爲,這些客戶知道自己並沒有拒絕購買的意思,一旦你幫他們做完銷售展示後,他們就很有可能購買。因此,他們強烈提出反對意見,以免銷售員看出他們的心事。基於此,我知道做完銷售展示後,他們就無法拒絕我,我也會輕易地完成一筆生意。”

“有一位頂尖的人壽保險經紀人告訴我,即使客戶爽約時,他也假定會成交。假定、假定、再假定,不論多麼囉嗦厭煩,在整場銷售展示中,我會不斷地假定已成交。你也可以這樣做,當然你首先應該把銷售展示做好。從開始接觸客戶到成交,你都要這樣假定。依我看,假定自己會成交的次數,愈多愈好。”

雖然我們客觀上知道我們的推銷不一定會獲得成功,但是我們在進行推銷的時候,保持成交的信心卻是必要的。如果你沒有信心,對其他人就不會有影響力;而你信任他,卻會促使他達到你的信任。

B、假定客戶已經接受的說話術

在霍爾登的畫廊裏,有一次,一位夫人在專心地欣賞一幅畫。霍爾登目光直視那位夫人,問道,“您喜歡這幅畫嗎?”她點了點頭。這時霍爾登就以帶有命令的口氣差不多是喊叫着說:“那就買啊!”果然,她就買了。

當有人問他,這種方法是否總是奏效,他說不是,“但這次之所以奏效是因爲透過他們的身體語言、手勢、表情及給我的回答,我知道他們很喜歡這幅畫,只需有人再慫恿一下就能做出決定。我想這也就是我的銷售會在這一連鎖店名列前茅的原因吧。許多客戶都會回頭再來找我購買,他們都說:‘怎麼可能忘記你!’”

霍爾登巧妙地運用了“皮格馬利翁效應”,不知不覺中鼓勵顧客做出決定。

美國有一位房產銷售員也善於利用這種方法。在和客戶的銷售談判中,當到了成交的最後階段時,他就換了一種語氣,好像對方已經是那套房子的主人似的,說:“它已經是你的了,你一定很滿意。那麼現在讓我爲你介紹一下這座房子的另一些好處:它坐北朝南!何況稅務部門以後會退還你繳納的稅金!所以,我得趕快把你的報稅號碼抄下來,填在這裏。你很快就會收到退稅了。請在這裏簽名!”

他很自信地引導客戶簽上了名字。“最慢4個月內就會收到錢。是不是很棒?請告訴我你的銀行賬號,我把資料填上去!”

銷售員繼續說:“這是一張房屋出租賬號的專用申請表。如果你希望把房屋租出去,那麼租房者就會知道他的房租該匯給誰。你一定希望每個月都有租金收入吧?這樣行了嗎?請在這裏簽下你的大名!”

就這樣,銷售員順水推舟地讓客戶簽上了名字。

他總結出這樣的經驗:“我秉持的座右銘是:不要爭辯,只管讓對方‘相信’,訂單就自然而然地來。最後的簽名蓋章,就像理所當然的一樣。”

可見,客戶彷彿被他催眠了一般,不知不覺中被他影響,最後與他成交。

在心裏假定成交時,銷售員可以運用一些說話技巧去影響客戶,比如下面這些話。

“我會直接把發票寄給你。”

“請把名字簽在這裏。”

“你同意後,請在這裏簽字,用力一點寫。”

“我要恭喜你作了明智的決定。”

“我會把它當成禮物包起來給你。”

你只要假定客戶將要買你的產品即可,而不要去問客戶“你的發票要送到哪裏”,或“你今天想預付些訂金嗎”這類問題。

C、巧妙運用激將法

面對一個做事拖拉、猶豫的人,銷售員有時可以告訴客戶:你相信他是一個果斷而非優柔寡斷的人。這實質就是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對客戶實施一種“激將法”,使客戶不好意思達不到你的期望,從而與你成交。

被譽爲日本推銷女神的柴田和子就經常使用這個方法。當她碰到扭扭捏捏、不願填寫投保書的人時,總是說:

“一個有出息的人,不必回家跟老婆商量。”

“只有能自我判斷、毫不遲疑地做出決定的人,才配稱爲人中之龍。”

“我聽部長說,您可是一塊可造之材。所以請您現在就下定決心吧!因爲出人頭地者決不遲疑。”

“您打高爾夫球輸5萬日元,打麻將輸3萬日元也不皺一下眉頭,可是要您每月繳5萬日元的保費卻捨不得了。像這樣弄不清孰輕孰重的人,怎麼期望將來出人頭地呢?”

這些說法,是在無形中把對對方“果斷”的期望傳遞給客戶,使客戶感到,自己應該是個爽快而果斷的人,否則會讓低看一眼,所以不要表現出優柔寡斷和斤斤計較的樣子。喬吉拉德也精通這種“心理戰術”。

一位單獨來看車的客戶對吉拉德說:“在決定買不買車之前,我得和太太商量商量。”

吉拉德就說:“趁這個機會,咱們先看看訂單吧。來,請在這兒籤個名,我需要100塊作定金。”然後說:“張先生,我知道像您這樣能夠獨立做主的人真是不多見——現在很多男人都是讓太太決定一切。”

如果碰上一位女客戶,他可能會說:“李女士,我多麼欣賞那些無須丈夫點頭就能做出購買決定的現代女性啊。”這些話,都是鼓勵對方獨立而果斷地做出決定。

如果在期待裏夾雜着欣賞,只要對方不是特別排斥,那麼就是對對方的行爲形成了一種鼓勵,會在心理上推客戶一把,促使客戶做出決定。

還比如,一位銷售員對客戶說:“朱經理,我聽華美服裝廠的張總說,

跟您做生意最痛快不過了!他誇您是一位熱心爽快的人。”已經被別人誇成是熱心爽快的人了,還好意思不“熱心爽快”麼?差不離的話,顧客大概就成交了。

皮格馬利翁效應 篇2

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Phenomenon):當人改變對世界的認知時,人也會跟着改變。

有個心理諮詢師在一次研習課程開始之前,有個學員指着某個矮小的男學員說:“你絕對想不到這個X先生有多麼風趣,他的幽默感真是超一流。”

於是,這個諮詢師看着X先生,眼裏就產生了變化。於是在課程一開始,便跟他打了聲招呼,然後還說了句:“聽說你很有搞笑的本事!”

這個X先生則靦腆驚訝的笑了笑,彷彿從來沒人告訴他似的。

然後,整個研討課程期間,這位諮詢師就看着這個男士心情愉悅,笑話一個接一個的說,且一個比一個精采,所有人都被他逗弄的很開心。

上完課之後,諮詢師向原先跟諮詢師指出X先生的人說:“那人的確風趣。”沒想到那人卻卻對諮詢師說:“你已爲我說的是誰?我說的是那個人!”一邊說一邊指向X先生旁邊一個高瘦,臉帶憤怒,始終沒開過口的人。

一個人的心念改變,就能夠改變自己。老師眼中聰明的學生,真的就變得比較聰明。老闆眼中精明幹練的員工,也將成爲最有效率的員工。

這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在社會學中,稱做情境定理:“當你相信情況爲真,就爲真。”人生在世,我們沒辦法決定事情的發生,但絕對可以決定迴應事情的反應。

若我們都能夠好好應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將可以幫助我們順利度過許多生命中的困境,創造許多美妙的感受,豐富自己的人生。

皮格馬利翁效應 篇3

相傳古代塞浦路斯島有一位年輕英俊的國王叫皮格馬利翁。他精心雕刻了一尊象牙少女像,每天都含情脈脈地凝視着“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種無限的'深情終於使象牙“少女”活了起來,皮格馬利翁的願望實現了,與她結爲伉儷。這種由於真誠期待而出現的現象,被形象地稱爲“皮格馬利翁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教授爲了驗證這一現象,在動物與學生中分別做了實驗研究。

羅森塔爾把一羣小老鼠分成兩組。A組交給一個實驗員,並告訴他這一羣老鼠特別聰明,要好好訓練;B組交給另一個實驗員,告訴他這是一羣普通的老鼠。兩個實驗員分別對這兩羣老鼠進行穿行迷宮的訓練。對於老鼠來說,走出去就有食物,但是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它們會經常碰壁。只有有一定記憶力、一定智力的老鼠纔有可能先走出去。實驗結果發現,A組老鼠比B組老鼠聰明,都先走出去了。事實上,這兩組老鼠都是普通的老鼠,只是羅森塔爾教授在告知實驗員時暗示了有“聰明”與“不聰明”之分,於是,實驗員採取的方法與對老鼠的期待就不同,從而造成了奇妙的結果。

這種實驗被羅森塔爾等人同樣地運用於學生的研究之中。1968年,羅森塔爾等人在美國的一所小學,從一年級至六年級各選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做了一番“煞有介事”的預測未來發展的測驗。然後將“最佳發展前途”名單悄悄交給校長和教師,並一再叮囑:千萬保密,否則會影響實驗的正確性。8個月後進行復試,奇蹟出現了,名單上的學生,個個成績進步快,情緒活潑開朗,求知慾旺盛,與老師感情特別深厚,最後都成爲名副其實的優秀生。

皮格馬利翁效應,因此也被稱爲“羅森塔爾效應”,其體現的就是暗示的力量,也被總結爲“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暗示的作用往往會使別人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動,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見成信念。可見,暗示在本質上是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積極的暗示促使人們向好的方向發展,消極的暗示則使人向壞的方向發展。所以,我們要想使一個人發展更好,就應該給他傳遞積極的暗示。

此外,皮格馬利翁效應會對人的生活產生積極或者消極的影響,但是千萬不要盲目地相信它,完全被它所左右。因爲外界的鼓勵和批評是每個人都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如果總是因爲別人的態度而改變自己的話,那就永遠也不會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