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文藝體育>

編導影片分析的正確寫法

學問君 人氣:2.39W

影評,是近年藝術類招生運用得十分普遍的一種考試形式。它先讓考生觀看一部電視片的錄像或光碟,然後按要求寫文章。這充分體現了電視的專業特色,有利於具有初步電視意識的好苗子。同時,它又避免了命題作文的偶然性,有利於考出真實水平。也因爲過硬,所以在專業考試中,它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每個考生都必須認真準備。

編導影片分析的正確寫法

那麼,怎樣寫好影評呢?我們根據以往的經驗,提出幾條建議。

一、不要寫觀後感

寫好影評文章,關鍵在於能否準確把握文章的體裁。考生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審題不當,完全不符合考試要求,體裁不合,把它寫成心得體會、觀後感了。這樣,哪怕文章再有文采,哪怕你“自我感覺良好”,得分也不會高。所以有必要弄清觀後感與看片分析有何不同。

首先是文章的體裁不同。觀後感、心得體會一類文章基本屬於抒情文範疇,抒情色彩濃;而影評則是文藝評論,屬於議論文範疇,理論色彩濃。前者重在議。前者常有喜怒哀樂的句子,如“看了這部作品後我很感動”、“我很氣憤”、“我心潮澎湃”之類;而後者態度比較冷峻,一般用各種議論手段,夾敘夾議,分析闡述,而不追求情感和“文采”。

其次是作者的身份不同。寫觀後感時,作者的身份是普通觀衆;而寫看片分析時,作者身份卻變成了“評論員”和“業內人士”,至少應是個“準電視人”即將來可能進入電視行業後備隊。既然來報考,就應該有一定的準備,有潛在的素質,就應該培養自己的專業眼光和職業意識。他們在看電視時,就不能把自己混同於一個普通觀衆,而必須多一個心眼,多一番思考:假如我是專家、評委,我該如何評價它?假如我是同行、同事,我該向它學習什麼?假如讓我來拍攝,我該怎麼辦? 總之,你必須找電視內行人工智能的感覺,逐步培養專業眼光,逐步完成角色的嬗變:觀衆——準電視人——電視人——專家。

再次是針對的目標不同。觀後感針對的是“這件事”,即作品的內容;而看片分析針對的是則是“這部片子”,即作品本身。前者回答的問題是:你知道這件事後,有什麼感想?這件事給你什麼啓示?而後者回答的問題是:這部作品該怎麼理解?哪些地方比較成功?如《難圓的綠色夢》,這部片子講述一位植樹造林模範的事,他辛勤種樹幾十年,樹卻被人砍光了。如果寫觀後感,應針對這件事,當然表示痛心、譴責。而看片分析時,則針對這部作品,分析它獲獎的原因,成功的經驗,應表示讚歎、欣賞。這二者的基調是明顯不同的。

最後是文章的側重點不同。觀後感重在作品的思想內容,重在教育意義;而看片分析則重在作品的創作經驗,包括藝術形式。前者要求緊扣主題,聯繫實際抒發感受;而後者要求緊扣創作特色,分析其表達效果,分析它的形式是如何爲內容服務的。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簡而言之,所謂看片分析,就是要你以“內行”的眼光,講出作品的“門道”來。

二、要有議論文的框架

明確看片分析是議論文這一定位後,接下來就是謀篇佈局的問題了。常見的毛病有以下幾種。

1、全文只有一段。有些人根本沒有段落概念,不會分段,往往想到哪裏寫到哪裏,天馬行空,東拉西扯,思路跳躍,鬍子眉毛一把抓,這當然不行。

2、“串講式”,或曰“賞析式”。它往往從電視片第一個鏡頭講起,然後第二個、第三個……一邊敘述內容,一邊作些評點,還美其名曰“夾敘夾議”。這好比語文老師串講課文,念一段,講一段。這種寫法缺乏宏觀的提煉,沒有形成小論點,沒有上升爲理論,沒有總結,也不合理要求。它還帶來另一個後果,就是敘述太多,議論太少,往往頭重腳輕,開關十分囉嗦,結尾又草草收場。

3、“雜文式”。這經常發生在擅長寫作的`同學身上。他們不滿足議論文的一般套路,斥之爲“條條框框”、“八股文”,很低想展示自己的文才,於是把它寫成文藝性論文,即雜文。當然不排除少數尖子可以寫出優秀的雜文來,但在考試時一般不要用。

正確的寫法,應該按照議論文的一般框架,即有論點、論證、結論三大部分。

開頭是提出問題,即論點部分。它應該包括兩層意思。一是對分析對象(即這部作品)做個簡單的介紹:;叫什麼名字(標題),作者是誰(哪個臺拍的),屬什麼體裁(欄目),講了什麼內容,表達什麼主題等。二是對這部作品做個總的評價,即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如“這部片子拍得很成功”等等。

中間是主體,是提出問題,即論證部分。它要求具體分析這部片子的成功之處,有哪些創作經驗。建議至少講三個方面的優點(或特點),而且每個方面分別寫一小段,每個方面都應該提煉出一句評語(即小論點)。小論點應該精闢、整齊、醒目,最好歸納的句式比較整齊。爲了突出小論點,應該把他們放在各小段的開頭,或改成粗體字排版,或升爲小標題。還可在前面加上“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再次”,或用排比句。這之後,再圍繞這個小論點作分析,“擺事實、講道理“。應該結合片子的內容,舉出具體例子,夾敘夾議,邊敘述有關情節或鏡頭,邊分析它們的表達效果,以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這裏要防止兩種傾向,一是光敘述內容,變成講故事了;二是光發議論,或空洞抒情,沒結合具體內容,與作品完全脫節,空對空,那也不行。請注意,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體,決定了文章水平的高低,篇幅要佔全文的絕大部分,短了不行。

最後是結尾,是解決問題,即結論部分。這部分很短,主要對全**個總結,或指出其不足,或提出希望,或補充說明,或照應開頭。有了這部分,文章就有頭有尾,完整無缺,並形成一個高潮,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是論文的常規寫法,當然可以靈活掌握,不要把“框架”當成“框框”束縛了思路。但就中學生而言,一般按這個格式去寫較爲妥當。建議先寫好段落提綱,至少要想好要講幾層意思,然後按照提綱,一段一段寫來。這樣,論文的框架就很穩,就可以做到段落清楚,層次分明,小論點突出。

三、要提煉出小論點

解決了體裁和結構問題後,下一個難點就是,從哪幾個方面去分析?如何提煉出小論點?這個問題普遍感到頭疼,我們不妨由淺入深,從感性到理性,逐步學會提煉。

我們可以從觀後評片中得到啓發。課文前後有什麼閱讀提示和思考題?老師對你們的作文有何批語?從這裏往深處想,就能學會抓主題(中心思想)、結構(段落)、手法(寫作特點)等。

建議大家學一點文藝理論常識。這樣才能找到理論武器提高鑑賞品位。如:文藝與生活,文藝與政治,文藝的典型性,文藝 批評,創作方法,流派 ,體裁,風格等。特別是“典型”這個概念應用很多。

還建議學一點電視常識。電視片有自己的特點,如:形聲兼備,視聽合一,不受空間時間限制,用鏡頭語言說話,用蒙太奇手法等。如果能瞭解一些電視創作的手法,熟悉它的工作程序,就能從電視的角度來分析它了。

下面提出一些選題供大家參考。

⒈主題方面。主題是作品的主要立意、中心思想。可以與相近題材的作品比,看哪個更深刻;也可結合時代背景,分析它有什麼現實針對性;還可分析標題 是否精彩。

⒉人物方面。作品的主角是個什麼樣的人,形象是否鮮明突出,性格特點如何,作品用什麼事實來刻畫它,次要人物有什麼特點,與主要人物有什麼聯繫等。

⒊選材方面。作品運用了什麼材料來表達主題,這些材料是否真實、具體、集中、祥略分明,哪些材料特別典型,哪些細節特別精彩等。

⒋結構方面。作品分爲幾大部分,它以什麼爲線索,它怎樣開頭,怎樣結尾,怎樣過渡,怎樣照應,結構是否嚴謹等。。

⒌手法方面。作品採用了哪些創作手法(如:對比、託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徵、因小見大等)。這些手法是否成功、新穎、有特色等。

⒍新聞方面。如果是新聞類作品,還涉及到許多新聞性問題。如:真實性,時效性,是否堅持了新聞的黨性、羣衆性、戰鬥性等原則,採訪是否深入,主持是否深入,主持是否成功等。

⒎鏡頭方面。電視是用鏡頭說話的,它的鏡頭語言運用如何(構圖、色彩、光線、速度、字幕、特技、聲音等),哪些鏡頭特別精彩,運用了什麼蒙太奇手法等。

⒏其它方面。除此之外,屬於創作的各個方面,只要你覺得很有特色的,也都可以選。如:音樂、美術、表演、播音、主持等。

必須強調,以上這些絕不需要、也不可能全部講到,只要選其中三四點特別突出、十分明顯的講。甚至可以只講其中一個方面,但必須講深、講細、講透,而且它們也必須提煉出小論點。

四、要全面考慮,掌握分寸

寫文章最要講辯證法,要全面處理各種關係,掌握好分寸,防止走極端。

⒈要充分肯定優點,而不要專門挑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分析作品當然可以講它的缺點,但必須掌握好一個度。有些年輕人眼高手底,用大半或全部篇幅講缺點,這就很不應該了。要知道,拿出來的電視片,初特殊情況外,都是好的或比較好的,甚至是獲獎作品。正確態度應該是充分肯定優點,附帶言其不足,在措辭上、提法上也要謹慎,如用“美中不足”“瑕不掩瑜”之類。

⒉要有專業眼光,但不要亂用專業術語。有人太急功近利,剛接觸幾個術語,就忙不迭地對號入座,結果撿了芝麻卻丟了西瓜,只剩下“看鏡頭說術語”,變成“看圖說話”。初學階段似懂非懂,沒有十足把握就不要亂貼標籤。

⒊要扣住作品,但不要拘泥於作品本身。事物都是相互聯繫的,分析時必須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與同一題材、同一體裁、同一作者的其它作品進行比較,才能比出特色來。此外,許多作品都與時代背景有關,特別是新聞片,要特別留意它的拍攝(播出)日期。

⒋要學會看電視,纔會評電視。一般人看電視是爲了獲取資訊、欣賞娛樂、消遣放鬆,這都是無可厚非。但立志當電視人考生,就不能停留在這種水平了。他們看電視時,應該加上學習的目的,提高鑑賞水平,應該“帶着學習的目的看電視,帶着職業的眼光學新聞”。建議先學會看電視,養成良好的收視習慣。要多看中央臺,多看新聞片、專題片、藝術短片,以及好的電視單本劇。而要與志同道合的同學議一議,與周圍人交換一下看法。最好能強迫自己把看法寫成文字,或小評論,然後請有關專家老師指導一下,練幾次筆。

近年考看片分析時,爲了防止偏題現象,普遍降低了難度。有的對作文要求做了提示。如北京廣播學院導演專業2002年的筆試題是:

觀看短劇《較勁》,寫不少於1500字的影評,題目自擬。應包含以下內容:一、作品的主題思想是什麼。二、人物對白的語言特點,這樣處理的目的是什麼。三、劇中印象最深的一段戲是哪裏。四、重新設計結尾。

有的乾脆不用作文的形式,而是回答幾個問題,如北京廣播學院電視編輯專業2002年的筆試題是:

看電影片《蕉窗聽雨》(注:是一部介紹蘇州園林的藝術專題片)回答問題:一、這部電視片如何表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又如何表現自然的花木與人工園林的巧妙融合?(40分)二、請舉例說明“相識固然不難,理解未必容易”這句話的含義。(30分)三、這部電視片闡釋了哪些具有深刻內涵的思想和哲理?(30 分)

這種考試安排限制了話題,使答題不至於離題萬里。而且它重在考查對內容的理解,沒有太高的專業要求 。這比寫文藝評論要容易一些,但它們的套路基本一致。這種回答,也不能像中學那樣簡單地列幾條筋,否則肯定沒有競爭優勢。建議在考前練習時,仍應以寫文藝評論爲主。

TAGS:編導 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