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文藝體育>

音樂樂譜學習:簡譜的基礎知識

學問君 人氣:2.5W

簡譜是一個法國人在五線譜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記譜方法,它最初的目的是爲了便於教學,而不是爲了演唱和演奏。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音樂樂譜學習:簡譜的基礎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音樂樂譜學習:簡譜的基礎知識

一般來說,所有音樂的構成有四個基本要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音的高低”和“音的長短”:

1、音的高低:任何一首曲子都是高低相間的音組成的,從鋼琴上直觀看就是越往左面的鍵盤音越低,越往右面的鍵盤音越高。

2、音的長短:除了音的高低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音的長短。音的高低和長短的標住決定了該首曲子有別於另外的曲子,因此成爲構成音樂的最重要的基礎元素。

3、音的力度:音樂的力度很容易理解,也叫強度。一首音樂作品總會有一些音符的力度比較強一些,有些地方弱一些。而力度的變化是音樂作品中表達情感的因素之一。

4、音質:也可以稱音色。也就是發出音樂的樂器或人聲。同樣的旋律音高男生和女聲唱就不一樣的音色;小提琴和鋼琴的音色就不一樣。

上述四項構成了任一首樂曲的基礎元素。應該說簡譜基本可以將這些基礎性元素正確標住。

音符

在簡譜中,記錄音的高低和長短的符號,叫做音符。而用來表示這些音的高低的符號,是用七個阿拉伯數字作爲標記,它們的寫法是: 1、2、3、4、5、6、7讀法爲:do、re、mi、fa、so、la、si(多、來、米、發、梭、拉、西)。 音符是和音高緊密相連的,沒有一個不帶音高的音符。

音高

音符的數字元號如1、2、3、4、5、6、7就表示不同的音高。在鋼琴鍵盤上可以很直觀地理解音符和音高。廣義上說音樂裏總共就有7個音符。

音符的長短

音樂中的音符除了有高低之分外,當然還要表示長短之分。這裏引用一個基礎的音樂術語----拍子。拍子是表示音符長短的重要概念。表示音樂的長短需要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時間概念。簡譜裏將音符分爲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等。在這幾個音符裏面最重要的是四分音符,它是一個基本參照度量長度,即四分音符爲一拍。這裏一拍的概念是一個相對時間度量單位。一拍的長度沒有限制,可以是1秒 也可以是2秒或半秒。假如一拍是一秒的長度,那麼二拍就是兩秒;一拍定爲半秒的話,兩拍就是一秒的長度。一旦這個基礎的一拍定下來,那麼比一拍長或短的符號就相對容易了。

用一條橫線“—”在四分音符的右面或下面來標註,以此來定義該音符的長短。下面列出了常用音符和它們的長度標記:

上例可以看出:橫線有標註在音符後面的,也有記在音符下面的,橫線標記的位置不同,被標記的音符的時值也不同。從表中可以發現一個規律,就是:要使音符時值延長,在四分音符右邊加橫線“-”,這時的橫線叫延時線、延時線越多,音持續的時間(時值)越長。相反,音符下面的橫線越多,則該音符時間越短。

休止符

音樂中除了有音的高低,長短之外,也有音的休止。表示聲音休止的符號叫休止符,用“0”標記。通俗點說就是沒有聲音,不出聲的符號。 休止符與音符基本相同,也有六種。但一般直接用0代替增加的橫線,每增加一個0,就增加一個四分休止符時的時值。

半音與全音

音符與音符之間是有“距離”的,這個距離是一個相對可計算的數值。在音樂中,相鄰的兩個音之間最小的距離叫半音,兩個半音距離構成一個全音。表現在鋼琴上就是鋼琴鍵盤上緊密相連的兩個鍵盤就構成半音,而隔一個鍵盤的兩個鍵盤就是全音。

變化音

將標準的音符升高或降低得來的音,就是變化音。 將音符升高半音,叫升音。用“#”(升號)表示,一般寫在音符的左上部分,如下所示:

標準的音降低半音,用“b ”(降號)表示,同樣寫在音符的左上部分。

基本音升高一個全音叫重升音,用“x”(重升)表示,這和調式有關。

基本音降低全音叫重降音。用“bb”(重降)表示。

將已經升高(包括重升)或降低(包括重降)的音,要變成原始的音,則用還原記號“ヰ”表示。

附點音符

附點就是記在音符右邊的小圓點,表示增加前面音符時值的一半, 帶附點的音符叫附點音符。

節奏

掌握讀譜,首先要掌握節奏,練習掌握節奏要能準確的擊拍。擊拍的方法是:手往下拍是半拍,手掌拿起有半拍,一上一下是一拍。

節拍

樂曲或歌曲中,音的強弱有規律地循環出現,就形成節拍。節拍和節奏的關係,就像列隊行進中整齊的步伐(節拍)和變化着的鼓點(節奏)之間的關係。

單拍與復拍

單拍指每小節一個強拍。復拍每小節有一個強的,有若干個次強的。

調式音階

按照一定關係結合在一起的幾個音(一般是七個音左右)組成一個有主音(中心音)的音列體系,構成一個調式。把調式中的個音,從主音到主音,按一定的音高關係排列起來的音列,叫音階。

大調式

凡是音階排列符合全、全、半、全、全、全、半結構的音階,就是自然大調。這是使用的最廣泛的調式。 一般來說,一首音樂作品的開始音符是使用1、3或5的,而結束在1上的就是大調音樂。比如國歌就是大調音樂。要想真正搞懂大調音樂,必須要學習和聲知識。

小調式

小調式有三種形式:a:自然小調:凡是音階符合全、半、全、全、半、全、全結構的音階,叫自然小調。b:和聲小調:升高自然小調音階的第VII級,叫和聲小調。c:旋律小調:在自然小調音階上行時升高它的4、5,而小行時還原5、4叫旋律小調。小調音樂一般第一個音符是從6 或3 開始,而結束在6上。比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就是小調音樂。同大調一樣,要想真正搞懂小調音樂,必須要學習和聲知識。

反覆記號

表示記號內的.曲調反覆唱(奏)。

裝飾音

裝飾音的作用主要是用來裝飾旋律。它們用記號或小音符表示,裝飾音的時值很短。

(1)倚音: 指一個或數個依附於主要音符的音,倚音時值短暫。有前倚音、後倚音之分。

(2)顫音:由主要音和它相鄰的音快速均勻地交替演奏。

(3)波音:由主要音和它上方或下方相鄰的音快速一次或兩次交替而成。

(4)滑音:主要音向上或向下滑向某個音。滑音分上滑音、下滑音兩種。滑音除聲樂能演唱這一技巧外,一切絃樂器都可演奏,但鋼琴等鍵盤樂器是無法演奏這一技巧的。

頓音記號

用三角符標記在音符的上面,表示這個音要唱(奏)得短促、跳躍。

連音線

用上弧線標記在音符的上面,它有兩種用法:(1)延音線:如果是同一個音,則按照拍節彈奏完成即可,不用再彈奏,如下面的2的連線;(2)連接兩個以上不同的音,也稱圓滑線。要求唱(奏)得連貫、圓滑。

重音記號

用“>”或“□”或“sf”標記在音符的上面,表示這個音要唱(奏)得堅強有力。當“>”與“□”兩個記號同時出現時,表示更強。

保持音記號

用-標記在音符的上面,表示這個音在唱(奏)時要保持足夠的時值和一定的音量。

小節線

用豎線將每一小節劃分開線叫小節線。

換氣號

用記號“v”標記。表示在此處換氣。

拓展:

樂譜有哪些種類

總譜

記載合奏或合唱的樂譜,由許多單行譜聯合組成。

分譜

分別記載着每種樂器或每個聲部的樂譜。

大譜表

由高音譜表與低音譜表聯合組成,用於鋼琴、管風琴、豎琴及混聲合唱等。兩譜表中隱伏一條臨時加線代表中央C,故又稱十一線大譜表。

五線譜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紀的紐姆記譜法及有量記譜法。紐姆譜以橫線爲標準,用符號表示音的高低,但不顯示音值長短。從7世紀起,這種記譜法出現在歐洲天主教堂內,最初只用一根線代表F音高,11世紀經阿雷佐的圭多逐步發展成四根線。規定音高爲d、f,a、c,並將f錢畫成紅色,c線畫成黃色(後來又成爲五線譜中高音及低音譜號的起源)。13世紀有人使用第五根線,成爲五線譜的前身。到了16世紀又有了加線的辦法,它更加完備了音高的記載。

有量記譜法是13世紀科隆教士弗蘭科創始的。這種用音符、休止符和記號嚴格規定了音的長短的記譜法,是對紐姆譜的補充和豐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用塗以黑色塗成的,它被稱爲有量黑符,以後改用空心音符,又被稱爲有量白符,這種記譜法在西方一直使用到17世紀左右。

五線譜在前兩者的基礎上出現,到17世紀逐步完善,18世紀開始定型沿用至今。如小節線原用於文字譜,17世紀末被五線譜所採用,升降記號通用於18世紀,表情記號取自有量記譜法,裝飾音記號源於紐姆譜,17世紀系統化後用於五線譜。五線譜所用的音符及休止符各有8種。

五線譜傳入中國,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是1713年的《律呂正義》續編,書中記述了五線譜及音階、唱名等。五線譜在中國逐步流傳和使用,是於19世紀中葉以後隨着西方傳教士的傳教及新學的興辦纔有所推廣。在五線譜之外,還存在着各種線譜的體系。除紐姆譜外,在16世紀中意大利和英國就曾使用六線譜及七線譜(供管風琴之用)。20世紀初,也有人對五線譜進行過改革,並作過種種多線譜的嘗試,但都未能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