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論文寫作>

審美羣體的審美要求研究

學問君 人氣:6.76K

美學(英語:Aesthetics),又稱感覺學,是以對美的本質及其意義的研究爲主題的學科。美學是哲學的一個分支。美學一詞來源於希臘語aisthetikos。最初的意義是“對感觀的感受”。由德國哲學家鮑姆嘉通首次使用的。

審美羣體的審美要求研究

摘要: 審美羣體的審美要求直接關係到聲樂作品能否被接受,在聲樂作品的傳播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探討了審美羣體的審美要求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來滿足審美羣體的審美要求。

關鍵詞: 審美要求 審美羣體

一、重視審美羣體的審美要求的必要性

語言是大家最爲熟悉的事物之一,有語言活動就存在語調,主要包括語言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只有有語調的語言,人們纔會覺得它生動。這種審美反應延伸到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包括對聲樂藝術的審美。可見人們會因爲語言習慣而對具有類似語言韻律的聲樂產生審美要求。任何語言都有語氣,在語言運用中語氣是靠音節的強弱、時間的延伸和壓縮等方式來表現的,可以反映不同情感和心態。它和聲樂審美要求也有着比較直接的關係。人們有用語氣表達情感的語言習慣,而如果這個習慣在欣賞聲樂作品時得不到滿足,演唱者和欣賞者之間的情感交流就會出現障礙。語言都有邏輯重音,邏輯重音位置的正確與否是人們判斷語意和情緒的關鍵因素。在聲樂活動中也是一樣的,唱詞中邏輯重音是否正確,是不是得到了充分的強調,直接影響着人們的審美感受。從這方面來看,邏輯重音位置的正確與否,邏輯重音強調得是不是充分、合理,也是人們聲樂審美需求的內容。語言結構是語言審美的重要因素。在傳統的相聲表演中,常採用打亂正常語言結構的方式來達到逗笑觀衆的目的。在聲樂作品中因爲有歌詞的存在,所以對語言結構的要求,自然也成了聲樂的審美要求。咬字發音是語言審美的又一重要因素。人們多年來已經習慣了使用有聲調的語言,沒有聲調的語言大家是很難接受的。這些審美習慣自然也要在有語言活動的其他領域得到滿足,如有歌詞的聲樂活動。

情緒的發展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有着自身的規律,這種規律的存在同時也產生了一種聲樂審美要求。它要求演唱者能準確地表現某種情緒和情緒的變化,演唱者表達越到位越能激起審美者心靈和情感上的共鳴。例如,我們在聽聲樂大師帕瓦羅蒂演唱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陽》的時候,儘管歌詞是意大利語,但我們還是能從歌聲中聽出那真摯的熱誠和如火的激情。這種情緒資訊激起了審美者情感上強烈的共鳴。這是因爲,除了大師無比嫺熟的聲樂技巧和美妙動聽的聲音外,還有一點就是他的演唱滿足了欣賞者的情感體驗需求。所以在聲樂教學和聲樂實踐中對作品情感發展變化的恰當處理是非常必要的。

人們的審美要求還有一部分是來源於現實生活的。例如人們在勞動或運動等活動中,如果表現得純熟和輕鬆,就會得到別人的`讚許而表現出自我的滿足,這種表現也同樣體現在聲樂審美反應中。大家都知道,一個演員唱錯歌詞或忘詞會引起觀衆的不滿,對其他的聲樂實踐活動中不能準確、熟練完整地演唱,欣賞者同樣也不能接受。諸如此類的問題很多,如人們習慣於透過表情和形體動作表達一定的思想情感和情緒變化,這就使得人們對聲樂實踐活動中歌唱者舞臺上肢體語言、神態是不是符合他們自己本身的習慣非常地敏感。如果歌唱者在這些方面的表現不當,就會給審美者帶來負面的感受。

二、如何滿足審美羣體的審美要求

在聲樂作品中有很大部分作品的歌詞的邏輯重音和旋律中節奏的強音並不重合,這樣的作品就需要演唱者和教師加以重點關注。如果不能對邏輯重音給予足夠的強調,就和人們的語言習慣不一致,必然會影響到藝術效果。

現在聲樂工作者對作品的結構越來越重視,越來越注意在聲樂演唱中遵循語言結構規律去處理作品。而在聲樂作品和聲樂活動中關於語言結構經常存在這樣的問題,那就是音樂結構和歌詞的語言結構錯位,這一類型的問題多出現於外文歌曲譯爲中文歌曲的作品中。在遇到這樣的作品時,教師應提醒學生要尊重語言結構。如何正確劃分語言結構呢?吳天球先生編著的《讓你的歌聲更美妙》中對有感情的換氣有專門的論述,詳細地闡述了換氣對錶達情感的作用。他指出,在聲樂活動中,歌詞的結構主要靠換氣來體現,但是不能隨意換氣,不然會影響聽衆的審美反應。

在聲樂活動中不同的音調會引起聲調改變,而聲調的變化同樣會使歌詞字意發生變化。要做到歌詞字意準確,演唱時就要對關鍵的邏輯重音作恰當的處理。在作品《高天上流雲》第一句中,“雲”字是陽平,但它處在下行旋律上,如果直接唱出來這個字,聽起來它更像“運”而不是“雲”。爲了使歌唱中唱詞字意準確,在它的曲調上加入上行大二度的後倚音,感覺就會好一些。

TAGS: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