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論文發表>

發表學術論文策略

學問君 人氣:3.13W

如果從發表學術論文的角度,希望獲得最好的論文發表效益,選擇研究課題必須把握兩點,要麼新要麼深,否則就容易陷入跟蹤重複的陷阱,下面是小編蒐集的發表論文的策略,歡迎閱讀檢視

發表學術論文策略

後面這個研究就屬於效應描述性研究,可以說研究設計和研究觀察的指標都不那麼先進,大腦放射損傷有成熟的模式,正如作者說的神經細胞死亡和組織炎症是該損傷的病理基礎,認知功能障礙是其典型表現。比較新穎的是採用這個治療方法,這樣就可以只進行效應描述,不進行分子機制的分析,仍然可以發表比較好的論文。假如我們採用類似的方法,只改變不同的動物疾病模型,那麼從新穎性就打了折扣。當然如果能從分子機制方面深入研究,則仍然是比較好的工作。如果我們根據這個研究的啓發,採用注射線粒體的方法研究對上述疾病效果,如果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那麼就足夠新穎了。

研究表明,幹細胞能治療癌症放療腦損傷,但存在細胞治療的'某些風險。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幹細胞釋放的微囊泡可提供類似幹細胞的作用,並不會產生幹細胞治療存在的風險。研究結果2016年4月4日發表在PNAS上,文題爲“Cranial grafting of stem cell-derived microvesicles improves cognition and reduces neuropathology in the irradiated brain”。

大鼠研究中,對顱腦照射兩天後,腦內注射幹細胞分泌的微囊泡(microvesicle),研究發現注射這種膜結構具有恢復動物認知功能、降低炎症和保護神經元的作用。沒有明顯免疫排斥和腫瘤生長,這是兩種幹細胞容易出現的風險。

微囊泡由所有細胞分泌細小充滿液體的囊泡(外泌體)。微囊泡內含有大量生物活性運載物,如蛋白和RNA等。微囊泡在大腦能維持神經元存活和功能,也能夠在組織再生中發揮作用。顯然這種方法可以作爲一種研究模式看待,我們可以將這種微囊泡治療其他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如腦外傷、腦缺血、多發性硬化、老年性癡呆等。具體怎麼做?你懂的。一些科研服務公司,尤其是幹細胞服務公司,可以將這種微囊泡作爲一種產品對待,如果將來能成爲臨牀治療手段,那麼可以作爲一種生物藥物開發。有故事就有生意!

本研究中,加州大學歐文分校放射腫瘤學教授Charles Limoli等分離出多潛能人神經幹細胞微囊泡。將這些囊泡注射到大鼠海馬內,每次注射2微升微囊泡。海馬具有產生新神經元的能力,微囊泡被移植到經放射處理的鼠腦海馬內。放射處理1月後,接受微囊泡的大鼠表現出顯著認知改善。Limoli說,這些認知作用與神經炎症和神經元結構保留被逆轉有關,神經炎症和神經元破壞是大腦放射損傷的兩種典型病理改變。2011年,Limoli在一項利用多潛能人神經幹細胞的研究(Cancer Research, 15 July 2011, doi:10.1158/-11-0027)中報道過類似結果。幹細胞可能會產生一些風險,如免疫排斥,改變現存腫瘤生長或形成畸胎瘤,利用微囊泡治療的風險沒有這麼多。

 Limoli說,在未來還需進一步開展研究,以鑑定出微囊泡內產生這種神經保護效應的特異性因子,確定這些有益效果的持續時間。

Cranial grafting of stem cell-derived microvesicles improves cognition and reduces neuropathology in the irradiated b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