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有關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模板七篇

學問君 人氣:2W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模板七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1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教材《兩隻小獅子》是人教版第二冊第27課。課文共有7個自然段,主要講述了兩隻小獅子不同的生活態度,以及獅子媽媽對小獅子的教育。告訴學生,從小應勤奮學習,學會生活的本領,不能依靠父母生活。

《兩隻小獅子》是一篇生動有趣、富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文章篇幅較長,表現形式以對話爲主,適宜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根據教材的特點,整合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我預設目標有下面三點:

1、認識"獅、整"等14個生字,會寫"練、習"等6個字,積累abb型的疊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兩隻小獅子的不同表現,明白不能依賴父母,應該從小學習生活本領的道理。

教學的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明白獅子媽媽說的話的道理。

難點是讓學生明白不能依賴父母,應該從小學習生活本領的道理。

二、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教學以創設情境教學法爲主,創設森林王國選大王讓學生投票這麼一個教學情境,讓學生融入到課文當中,同時採用朗讀法,運用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中學,讀中悟。學法上主要教給學生用自主探究法學習生字,透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提出見解,發表感受。

三、教學理念

本節課的設計,我依據的三點教學理念如下:

1、注重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本課的學習從每個孩子的自我出發,使每個孩子都興致盎然地得到發展,運用直觀動畫、分角色朗讀,續編童話等形式讓每個孩子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在飽滿的情緒中有所感悟和發展。

2、突出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徵。本課教學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在誦讀感悟中,讓學生受到教育,願意做一個勤學本領的好孩子。

3、注重創新,構建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教師在引導學生對文字的解讀中,致力於學生想像能力的培養,透過想像擴大語文文字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多元感受。

四、預設過程

我預設的教學過程共有六個環節。

1、激趣匯入,揭示課題。

A、看動畫片《獅子王》片斷,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興趣。

B、你知道獅子有哪些本領嗎?

C、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兩個新朋友。板書課題:兩隻小獅子

〔這一環節透過看動畫片片斷,聯繫生活談對獅子的認識,喚起了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準備狀態。〕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A、自由讀書,要求讀書姿勢端正,劃出課文中的生字,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可以問同學,問老師

B、再讀課文,標出小節號,把句子讀通順。

C、同桌互相欣賞讀。

〔透過學生自由讀,同桌欣賞讀等讀的方式與生字常見面,培養自主識字的意識。讓學生注意讀書的姿勢,劃出生字,標出小節號是爲了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而同桌欣賞讀,可以激發學生的表現欲,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3、聯繫生活,趣味識字。

A、和生字朋友打招呼

用森林之王派生字來迎接我們了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讀準字音。

B、和生字朋友玩遊戲。

讓學生和生字玩捉迷藏,發現大屏幕上哪個生字藏起來了,就從自己的生字卡片裏找到它,大聲叫它的名字。在學生找出生字的同時,針對生字的特點,採取適宜的方法深入識記字形。

〔將生字的學習過程放置到學生日常熟悉的遊戲情境中去,先跟生字朋友打招呼,再跟生字朋友一起玩遊戲,喚醒了學生生活經驗,調動學生情感積澱,使學生學得積極,認得主動。〕

4、創設情境,研讀感悟。

A、創設情境

讓學生談談到了森林王國,看到了哪些景色?

再說森林王國選大王了!貼出兩隻小獅子的圖,一隻躺着,一隻練本領。給他們取個名字吧。

再讓學生讀課文去決定要投誰一票。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森林的美景,走進森林王國,再創設選舉的情境,讓學生給小獅子取名字,參加選舉投票,使學生走進教材,走近主人公的身邊,融入到學習的情境中去,與文字進行平等的對話。〕

B、研讀感悟

a、你準備投誰一票?理由是什麼?

〔依據學生交流句子的順序,決定品悟句子的順序,以學定教。〕

b、若學生先說勤勞的獅子學本領刻苦,就學習第二自然段,品悟"整天練習滾、撲、撕、咬,非常刻苦。"

小獅子在練習的過程當中會遇到哪些困難呢?

在學生充分想像說話的情況下,教師引導:我想採訪一下坐在這裏的小獅子們,遇到這麼多的困難,你爲什麼不休息休息,也躺下來曬曬太陽呀?

再讀句子,指名讀,小組讀,看圖片,每天天剛亮,太陽已經落山了,夏天烈日炎炎,冬天雪花紛飛,教師引讀。

〔抓住"刻苦"一詞,讓學生想像說話,開闊了學生的想像空間。而轉變角色,讓學生當小獅子接受採訪,充當教材中的主人公,設身處地地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將口語交際訓練落實到閱讀訓練中,有利於發展學生語言和隨機應變的能力。最後透過多種方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了理解這是一隻勤勞刻苦的小獅子。〕

c、合作探究學習3-7自然段。

學生如果說懶獅子懶惰不學本領的,讓學生同桌分角色朗讀三至七自然段,研究討論每個角色的語氣該怎麼讀,並探討可以給這些角色設計什麼樣的動作。

全班討論交流可以給他們加哪些動作,模仿語氣,表演"懶洋洋"的動作,積累還有哪些像懶洋洋這樣的詞語。

請小組合作表演。

學生評價表演,並提出自己的建議。

教師在原文的基礎上把學生的合理建議記錄下來,相機進行朗讀指導。

〔透過學生自主研究、小組探討、小組合作表演,評價表演提出建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作性。透過給角色加動作、語氣,積累ABB的疊詞,將紮實而有效地把語言訓練落到實處。整個環節以讀爲主,學生透過不同的理解和情感體驗,去體會不同的語氣,設計不同的動作,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從而進一步理解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d、想像說話

懶獅子聽了媽媽的話會怎麼做呢?如果課文有第8自然段會寫些什麼呢?如果有下一幅圖會畫些什麼?你可以說一說,寫一寫,畫一畫,演一演。

〔這個環節的設計爲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學生個性化的理解和創造,使學生的想像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5、聯繫生活,拓展延伸

A、小朋友們,學了課文你知道怎麼樣纔是一隻"真正的獅子"了嗎?你是一隻勤勞的獅子嗎?你準們怎樣做一隻勤勞的獅子呢?、

〔將課文與生活實際聯繫,學生的想像由文字移到了人本,加深對童話教育意義的領悟。〕

B、補充格言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

6、指導書寫"練、習"兩字

四人小組互相評價。

你認爲哪個字你寫得很好,請你在這個字旁畫個五角星或對同桌誇一誇自己寫的字。

〔注重對學生寫的指導,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同時注重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讓學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學生認真寫字的習慣。〕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2

一、 說教材

《所見》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屋》裏的一首古詩。這是清代詩人袁枚寫的一首五言絕句。詩中描述了一個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唱着歌兒,忽然又不唱了的一剎那的情景。表達了作者熱愛鄉村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詩4行展現了兩幅圖畫。第一句話體現《牧童行歌圖》,第二句話體現《牧童捕蟬圖》。全詩的最大特色是:對仗工整,有聲有色、情景交融、由遠及近、動靜結合。本課文配有一幅插圖,但畫面上沒有畫出後兩句詩句的畫面。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有有必要另外再出示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的圖畫。

二、說學情

學生的的朗讀水平不高,理解能力有限,對古詩還生疏,學生的情感難以與詩人產生共鳴。要讓學生說出詩中描寫的情景,一定要在老師的引導下才能實現。所以我把引導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作爲本詩教學的重點,把學生引入詩人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並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從古詩中所感受到的情景定爲本詩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學目標:

I、理解詩的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中描寫的情景。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並根據古詩展開聯想,編寫一篇小短文。

3、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的興趣。

學習重點是理解古詩的意思,難點是借語言文字,想象古詩所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蘊美。

四、說教法

l、直觀教學法; 2. 圖文結合法; 3. 質疑法:;4.以讀代講法,自主探究法。學生好奇心強,無意注意和形象思維佔很大的優勢,因此本課教學目標充分運用了先進的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詩意,新穎的形式,精彩的畫面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消解學生觀察體驗、抽象思維,語言表達等方面的障礙,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中我圖文對照,讓圖中的情境美和文中的語言美統一再現,透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讓學生理解詩的內容,覺得自己彷彿身臨其境。

五、說教學流程

(一)由夏天捕蟬激趣匯入,並引導學習本節目標。

(二)以小組按提綱獨學、對學、羣學。

1、組長組織,一人一題,按順序逐題覈對,在組內共同的疑難地方做上標記。

2、朗讀和寫話的內容按提示對子間互學。2號督促做得不對的同學主動更正。

(三)展示交流

展一,正確、有節奏朗讀讀古詩,交流生字學習。

展二,看圖寫話,組內推選,展示精彩。

展三,交流詞意和句意,每組4號,一人一詞或一句。

展四,交流“讀出感情”1、2題。

展五,以組比賽背誦。

(四)教師點撥

1、與同音字、形近字區分記憶。

2、寫出誰在什麼地方,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3、連詞成句,組織通順。

4、結合重點詞、句說說體會。

(五)達標檢測。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3

一、說在前面

悠悠歲月,上下五千年。中國浩如煙海的古詩詞,有着如此燦爛的文化,博大而精深。唐時就有"人人會吟詩"的風尚。古詩文的朗朗上口,使人易誦易記,它那富有音樂性的節奏,至今,仍煥發出不息的藝術生命力。

新課程標準如是說:

1、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課程總目標。

3、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一、二年級階段目標中的閱讀目標。

《詠鵝》這是一首兒童十分熟悉的古詩,不少孩子在幼兒時就會誦讀。放在課文的第一篇,讓其讀讀、背背、看看圖、做做動作,自解其意,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說教材

這首詩從一個七歲兒童的眼光看鵝游水嬉戲的神態,寫得極爲生動活潑。

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之情。這三個"鵝"字,可以理解爲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爲孩子看到鵝在水中嬉戲,十分欣喜,高興地連呼三聲"鵝、鵝、鵝"。

次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的神態。"曲項"二字形容鵝向天高歌之態,十分確切。鵝的高歌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

三、四句寫鵝游水嬉戲的情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浮""撥"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了鵝游水嬉戲的姿態。"白毛""紅掌""綠水"等幾個色彩鮮豔的詞組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者互相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白鵝嬉水圖",表現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於觀察事物的能力。

本課教學目標定爲:

1、引導體味詩的情趣,指導有感情地背誦古詩。(語感目標)

2、會認"鵝、向天、白毛、綠水、紅掌、清波",會寫"向、白、毛"。(技能目標)

3、逐步培養自學古詩,自吟古詩的興趣。(情感目標)

三、說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十六個字: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針對以上教學思想,這節課,主要選用"自學探究"式教學方法,採用多媒體、討論、展開想象等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四、說學法

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會學"是教學這節課的.真正目的、根據教材和學生認知水平,主要向學生滲透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讀書。透過學生的讀讀、想想、議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智慧。

五、說教學程序

認識一位新朋友,激起學生興趣。

從圖到字再到整首古詩,抓住時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爲下文學習埋下伏筆。讀出詩的味道,又讓學生趣味盎然。

繼續督促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兒歌"的階段中,學生有認真聽記的習慣。在整體感知語言以後,要求學生能夠讀讀劃劃,認識詞語,再對照課後的要求檢查自己的掌握程度。教師依然要重視孩子已經形成的學習詞語的方式,不要用強硬的形式讓孩子去認記詞語。詞的大量認讀是現語教材的一個明顯特點,在此處設計靈活多變的形式,使詞語的認讀不顯枯燥,又有實效。

課後的三個生字是要求學會的,能力訓練的重點依然在"自己學會"。讓其會自己看"向、白、毛"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自己會體會筆順,自己會臨寫和校正。讓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顯得開放自主。

課間操內容與詩有關,形式學生喜歡。有調節課堂氣氛的作用。

對話式:採用師生扮演不同角色背誦這首古詩,可以減輕學生思想壓力,並能引導他們去積極思維。在背誦古詩的過程中,寓教於嬉,寓莊於諧。把背誦的檢查跟理解詩意和語言訓練結合起來了。

圖畫式:詩歌有聲有色地描寫了白鵝玩水的情景。鵝的叫聲,鵝掌划動的水聲,在空中傳送;白的鵝毛,紅的鵝掌,清澈的綠水,相映成一幅色彩鮮豔的白鵝戲水圖。

一幅切合詩意的圖畫,能使古詩教學直觀化。塗色練習這一環節讓學生動動手、塗塗色,激發興趣,寓教於樂,減少了許多繁瑣的講解。同時,化詩爲畫,畫中領悟,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古詩內容,更有利於入情入境,突破難點。

展示熟悉的古詩插圖,請學生點擊喜歡的古詩進行朗誦。進一步激起孩子學古詩的熱情。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4

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19課《小豬畫畫》。我將從四個方面來談談我的教學認識和體驗。

一、我對課文的解讀

《小豬畫畫》一文是一篇充滿童真童趣的童話故事,課文講的是一隻愛畫畫的小豬因爲自己沒有主見,輕信小松鼠、小山羊和小白鵝的話,將原本可愛的小貓畫成了一隻大怪物的故事。課文用對話展開故事情節,寓道理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角色鮮明,語言活潑,適宜進行朗讀教學。因此,我的教學設計是以讀爲本,讀中識字,讀中生情,讀中悟理。

二、教學目標的確立

⑴知識目標:認識“翅、膀、豬”等14個生字。會寫“角、些”等7個生字。

⑵能力目標:透過多種朗讀方式使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以及分角色朗讀課文。

⑶情感目標:使孩子從內心喜歡閱讀、喜歡童話故事。懂得遇事要多

動腦,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只聽別人說的道理。

本課教學重點是:

1、識字

2、朗讀

教學難點是:對課文內容的感悟理解

三、教學流程的預案

1、激情激趣

我的設想是:藉助語言表達、多媒體畫面,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我是這樣匯入新課的:

首先出示多媒體畫面,將孩子帶入創設的情境當中,和他們進行談話,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然後,透過多媒體畫面揭示課題(19小豬畫畫)

這樣富有情趣的匯入,將架起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樑,使彼此情感交融。

2、讀中識字,讀中生情

(1)初讀感知,自主識字

第一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

第二步:由於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差,單憑教師的講述或學生的想像,很難對某個字產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學的直觀性原則,在識字教學中,我設計了“摘蘋果”和“開火車”兩個遊戲環節。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體驗識字的樂趣,從而樂於識字,進而主動識字。

在這樣輕鬆、活潑的氛圍中進行有效的識字,真正讓孩子們在學中玩,玩中學,達到自主識字的目的。

第三步:設問感知。

①小朋友們,愛畫畫的小豬剛開始畫了什麼?哦,是一隻可愛的小貓。

②可是,可愛的小貓最後變成了什麼呢 ?原來變成了一隻大怪物。

(2)角色朗讀,品讀品悟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的教學步驟是:

第一步:分角色朗讀

第二步:進行讀的評價。透過學生相互評點,體會讀文的感情基調和讀文的表達技巧,並內化到自己的的方法裏。

第三步:品讀薰陶

學生互相點評後,我利用形象的CAI課件引導學生觀察,在觀察的基礎上,讓學生自讀重點句子,從不同角色的動作、神態、語氣等方面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指導。

A、首先出示第一幅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上有誰?他們在幹什麼?這幅

圖中包含兩個重點句子。出示句子,再次引導學生觀察小松鼠和

小豬的神態和動作,然後自己讀一讀,體會不同角色的語氣。

例如這句話,“你看,我的尾巴又大又好看,應該把貓的尾巴畫的

大些。”(出示句子)

我引導學生帶上動作讀出小松鼠炫耀自己的尾巴大而好看那得意洋洋的語氣。

出示句子:“小豬聽了,馬上把貓尾巴畫得又粗又大。”這句話指導

學生重點讀、並用動作理解“馬上”和“又粗又大”兩個詞語的意思,讓孩子們體會到小豬正是因爲聽到別人說的話,自己沒去思考就馬上去畫,所以把貓的尾巴畫的又粗又大,鬧出了笑話。

B、課件出示句子:

“你看,我頭上的角多神氣,快把角加上去吧!”

小豬聽了,連忙把貓的頭上畫上了一對角。

“你看,我的翅膀多漂亮,給貓加上一對翅膀該多美呀!”

小豬聽了,立刻在貓的身體兩旁添上了翅膀。

用以上的方法引導學生觀察第二幅圖。我採取生生互動的形式,即學生自讀,同桌互讀,分組分角色讀等互助形式,使他們自主感悟語言;最後在生生互動的基礎上,進行師生互動,在有趣的角色對讀中體會到:小山羊認爲自己有角覺得自己很神氣;小白鵝覺得自己的翅膀漂亮很自豪的語氣,以及小豬聽到他們的話不動腦筋,把他們的特徵畫在小貓的身上,鬧出了笑話。

第四步:賞讀比賽

新課程標準提倡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我先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分角色朗讀,然後戴上頭飾進行小組之間分角色表演朗讀比賽。這樣,課本語言透過學生自己再創造,變成了自己的語言,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3)整體把握,感悟感知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教學難點突破的教學策略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探究興趣,具有問題意識,樂於探究。”爲此,我在突破教學難點時,運用了這樣的教學策略:

巧妙設問,共同探究

在教學中,我設定了這樣幾個問題:

(1)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鵝他們的話有道理嗎?

這個問題從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來檢查他是否真正的讀懂文章,理解了課文所蘊涵的道理。

(2)你喜歡小豬嗎?

這一問題的提出恰好鼓勵了學生在閱讀中談出自己獨特的見解。

(3)小豬把貓畫成了一隻大怪物,大家看了都哈哈大笑起來,你是怎麼想的呢?想對他說些什麼嗎?

把小豬的事情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使孩子們真正懂得要做一個愛動腦,有主見的孩子。

這個環節教學中,我將營造一個輕鬆快樂的學習氛圍。充分尊重了學生個性化解讀,多元化解讀,讓孩子們展開想象的翅膀,透過互動交流、互助探討,撞擊出思想的光芒。

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在於致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的發展,如此,本堂課我想全力打造一個開放而有活力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5

一、教材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看畫識字真有趣》是一年級第一單元識字(一)中的看圖識字課。本課所在的單元以集中識字爲教學重點。本單元的識字內容是在學習漢語拼音之後,所識的字大多是獨體字。這些字不是作漢字的部首,就是作合體字的部件。爲此,在這一單元,我要紮紮實實教好漢字的筆畫、筆順,要認真指導寫字,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識字、寫字習慣,培養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在本課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結合圖學會日、月、水、火、鳥、馬、蟲、魚、8個象形字和兩個新筆畫,教學生能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短文。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掌握基本的按筆畫識字方法。

二、學生分析

學生剛學完漢語拼音,急切需要接觸漢字及一年級學生好動,集中注意力時間不長的特點,在教學中設定了許多遊戲的環節,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努力激發學生識記漢字的興趣,使學生熱愛語文課學習,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三、說教法

透過觀看畫面,對照生字,找出圖和字的相似點,引出象形字的特點。透過組詞、說句、,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看畫識字真有趣》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S版)一年級上冊識字(一)第二課。本課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兒歌,第二部分是會認字和會寫字的書寫內容。兒歌分別寫了紅日、月牙、河水、火苗、鳥兒、小蟲、馬兒。此外,文中還印有一些圖和有關象形字。教材要求教師引導學生能借助圖與字的關係幫助識字。在老師和學生範寫、書空、描紅、仿寫的過程中,掌握生字的筆順筆畫,能夠在田字格里正確書寫。 根據本課的特點,讓學生在認識事物的同時認字,讓學生在感受美好的景色,感受美好的生活的同時,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數量詞表達方式。透過多種遊戲、猜字方法,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識字慾望,使學生主動識字,樂於識字,從而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實現本課識字教學的目標。

四、說學法:

圍繞單元訓練目標,強化識字訓練。.引導學生觀察圖畫,瞭解日、月、水、火、鳥、馬、蟲、魚、這八個字的演變過程。啓發學生思維,掌握象形字的識字方法。充分利用本課的圖畫,幫助學生了解字意,激發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使學生能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短文。加強詞語積累的訓練,利用組詞、說句子、猜字遊戲等形式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注重字的筆順訓練,在學生自學生字跟隨的基礎上,透過老師的範寫和學生的書空、描紅、仿寫等,幫助學生掌握字的筆順規則。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1.上節課我們學習的一種識字方法是什麼?

2.除了這種識字方法,你還有什麼好的識字方法?

3.今天這節課老師教你們在來學習一種新的識字方法。

4. 匯入新課。課件出示(看畫識字真有趣)

板書:(1)學生跟師書空寫。(2)學生齊讀。

二、動畫匯入,激趣引新。

1.開啟書46頁看圖。

2.出示課件:出示日、月、水、火、鳥、馬、蟲、魚、的象、形字及相應的畫面讓學生觀察說一說。

師:古代人真聰明,他們看見這些東西,就模仿這些東西的形狀創造出文字了。這些都是古代的象形字,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爲了方便書寫,就把彎曲的筆畫寫直了,逐漸變成了現在的漢字。現在的很多漢字都是由它們演變而來的,多奇妙呀!下面我們一起來透過看圖學習這些有趣的漢字吧!

(1)學習日看圖.(告訴學生看着圖學習字,這是古文字是古代人模仿太陽的形狀造的字,叫象形文字。後來慢慢的演變爲古代一種字型小篆,再後來又變爲現在的漢字楷書。)

(2)學習月 看圖.彎彎的月亮像什麼?

(3)學習水看圖.學生用水字組詞和選詞說話。

(4)學習火

看圖.學生猜謎語;(人們做飯離不開它,冬天取暖離不開它,它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難。是火。)(思考:火能給人們帶來那些災難和好處?

(5)學習鳥看圖.思考:你們都見過什麼鳥?

(6)學習馬看圖.觀察圖.

(7)學習蟲看圖.思考: 誰最愛吃蟲子?

(8)學習魚看圖. 小魚的家在哪裏?

3.出示生字卡片. (1)全班齊讀 (2)開火車讀

三、自讀課文,認識生字

1.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短文。(思考:遇到不認識的字你怎麼辦?)(合作學習要求:小組合作識字,讀短文。)

2.檢查合作學習生字掌握情況(出示12個生字)

(1)指名讀 (2)兩人合作猜字遊戲 (3)同桌合作猜字遊戲(4)練習連線(5)師生合作猜字遊戲

3.抽查讀文

(1)指名讀 (2)男女生賽讀 (3)師生合作讀 (4)小組賽讀

4.思考:讀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麼或課文告訴了你什麼?

四、指導書寫

1.學生觀察書中上是幾筆寫成的?

2.觀察上在田字格中佔什麼位置。

3.指名上講臺書寫。

4.評一評。

5.學生獨立書寫教師巡迴指導》

五、教師小結:

同學們,模仿事物的形狀發明創造字,這是古代人造字的一種方法,他們還用了很多方法發明了很多字,同樣又好記又有趣,這些字正在以後的學習中等着和我們見面呢!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6

一、教材分析:

《雨鈴鐺》是北師大版第十單元的一篇主題課文。本單元以“雨”爲中心,旨在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在瞭解一些自然知識的同時,激發探索大自然的慾望;在品味文章音韻美的同時,培養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感情。本篇課文語言簡練、生動、富有童真,是本單元的引導性課文,也是豐富學生語言,積累學生語言,訓練學生語言感悟能力的重要陣地這一。

二、教學理念:

真正的新課堂應該是師生共同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的確立,是踐行新課標的基本平臺。在本課時中,強調落實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在開放、輕鬆的課堂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

三、教學目標:

爲了體現新課標提出的“以人爲本”、“爲了人的全面、和諧和可持續的發展”等理念,更好地將課程的知識與能力、方法與策略、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得到高效率落實,更好利用教材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確定以下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本課11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大自然的美。

2、方法與策略:在小組中協作、探究、發展個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激發探索大自然的慾望。

四、教法與學法:

在新型的課堂中,教師擔當多種角色,而在學生的眼裏首先應該是一位有向心力的益友。這兩者的關係決定着整個教學。教法與學法是不可分的,在本課時裏,確定的方法是:師生同樂、自主學習。

五、教學過程:

依據以上教材特點、學生特點以及課程標準中“學生是主體”這一主旨,爲了更好地獲得課堂的合理開放與和諧,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1、激發情緒,鋪墊課堂:用學生課前的無意識演唱進入學習

“雨” 在生活中是常見的,爲了讓學生再現生活的體驗,在學生用“雨”組詞、說話、背相關的兒歌,之後用漂亮的鈴鐺圖作爲對學生前段表現的肯定,並同時引出猜字這一識字方法。在學生情緒高漲的時候,適時地提出“沙沙”、“丁零當啷”的讀法,讓學生在此時對本課中難點——擬聲詞的朗讀有一個初步的感知。

2、運用方法,自主合作:一年級的識字教學是個重點,識字量大,不只是在課堂上就能解決得了的。在重視人的可持續發展的今天,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是最爲重要的。所以在承上的設疑之後,先讓學生在初次接觸課文的時候,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面對自己發現的問題再交流方法,並給予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進行充分而自主的練習,這一環節是要讓學生感受的到自己就是學習的主人,從而提高主動學習的熱情。

學生在獲得較多的練習成果後,就會有很強的表現欲。在這時師生一起活動,展示自主學習的成果。透過課件的生動展示、個別學生的認讀、開火車、搶讀中組詞、說話等多種形式的練習,落實本課時的識字這一重點。

3、任務朗讀,揣摩品味:爲了讓學生的識字得到及時的運用,讓他們感受到識字之於讀文的重要。在檢測完字的學習情況之後,給學生自由讀的時間,讓他們在集體活動之後有個人活動的空間,體驗到學習的輕鬆。

緊接着用齊讀收心,用自評發現自已的優點,以獲得繼續學習的信心。教師的範讀則是爲了讓學生內心的向師性爲他們的朗讀導航,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就是爲了讓師生的互動得到最大限度的開放,同時也是在無意識中培養學生的評價意識和榜樣意識。在此基礎上再次給學生充分的展示自我的機會,完成此過程中的口語交際。

在齊讀後,給學生任務,以驅動他們的思維:雨落在哪兒,像什麼,發出了什麼聲音。在這些問題是顯而易見的,是要爲學生的口語表達練習提供一個線索,也是爲了讓學生再次體驗到閱讀的愉悅。

用小組賽讀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並再次用任務對其思維進行驅動:春雨招呼了誰,招呼它幹什麼。這一任務的提出旨在強調學生在生活中表達的完整性。

4、放飛想像,迴歸生活: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尤其應以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爲重點。因此在對文字的延伸中,我充分賞識個性,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如果你是春雨,你還想招呼誰,招呼他來做什麼。並將這種想像做深層的挖掘,用課件展示的生動的生活場景作牽引:在生活中,你還見過雨落在哪裏,像什麼,發出了什麼聲音。意在讓學生在無拘無束地想像與交流中展現個性與童真,在發揮創造力的同時,體味到詩歌的美、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

5、無盡延伸,回味無窮:用精煉而充滿童話色彩的小結語言——雨有個哥哥叫去雷,有個弟弟叫霧,雪花是它的姐姐,彩虹是它的妹妹,雲、冰雹……都是它的好朋友,它們在大自然中等着我們去觀察呢。讓學生的想像無限延伸。最後用歌曲《小雨沙沙》和小雨說再見,是爲了在高潮中結束本課時,讓學生在課餘仍有回味的內容,同時也爲他們對生活、對自然的觀察與探索打下思想的基礎。

六、關於板書:

只板書課題和本課中出現的兩個擬聲詞。在追求簡捷的同時,追求在書寫示範上的實效,用規範而富有美感的書寫爲學生作出榜樣,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的書寫。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7

一、 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失物招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文共有八個自然段,配有兩幅插圖。課文記敘了一年級一班的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去植物園參觀,同學們亂仍垃圾,被張爺爺提出批評的事,告訴同學們要增強環保意識,保護環境,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2、教學目標

(1)認識“失”“準”等14個生字,並加以運用。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感情。

(3)理解課文內容,??環保意識教育,使學生養成愛護環境衛生的習慣。

3、教學重、難點

認識生字加以應用,理解課文,讀出感情。

4、教具準備

①生字詞卡片 ②小黑板 ③小同學圖像

二、說教法,學法:

1、 教法:導讀啓思,圖文對照,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合作交流,放手讓學生自學。

2、 學法:讓學生藉助拼音讀文識字,利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讀練生字,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並進行感情朗讀。

三、說教學程序

(一)情景匯入,揭示題目。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內容如果發生了興趣,就會產生出愉快的情緒和清冽的求知慾。教學一開始,教師說:小朋友我們班的值日生揀到了兩塊橡皮,請丟失的同學到我這兒來認領,接着出示課題,釋題,然後問:你想知道些什麼?這樣設計導語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激發了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初步瞭解課文大意,並畫出本課的生字詞,讓學生聯繫上下文加以理解,緊接着教師檢查反饋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這樣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再讀課文,識記生字

首先讓學生將畫出的生字同桌交流,正音。然後檢查反饋,出示生字卡,要指名認讀,開火車讀並組詞,然後出示本課詞語讓學生賽讀(男、女生讀、小組讀、齊讀)等。採用形式不同的方法識記,有效的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識記。

四 、指導朗讀、感悟內容

先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朗讀課文,透過小組合作、交流、質疑,透過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透過學生自我互相評價,使學生有效地理解了課文內容,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