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有關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模板彙總九篇

學問君 人氣:2.62W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模板彙總九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1

19世紀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個真正的教師指點給學生的不是已投入千百年動盪的現成的大廈,而是促使他們去做砌磚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廈,教他建築”。這精闢的論述,強調了教師要引導學生入知識之門,上科學之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讓學生一輩子受用。

如何改革課堂教學,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呢?下在就《雨點兒》一課,談談我的粗淺見解。

我把說課內容分成六個部分:

一、說教材

二、說目標

三、說學情

四、說教法、學法

五、說教學程序

六、說板書設計

一、說教材

1、說教材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雨點兒》是小學語文第一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透過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告訴學生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雨點,滋潤了萬物,花兒更紅了,草兒更綠了。

這篇童話內容淺顯,情節性強,便於學生閱讀。

2、說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

難點是:透過讀課文,使學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係。

3、課時建議:

根據教材內容,本課可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的重點是識字、寫字,讀通讀順課文,粗知文章大意。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是朗讀感悟,使學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係。

二、說目標

確立合理的教學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和關鍵,而合理的教學目標是符合《語文課程標準》精神,緊扣教材特點,切合學生實際的。爲此,我按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條線,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本課制定的知識和技能目標爲:認識11個生字,會寫3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過程與方法目標是: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更強調透過學生自己的動手、動腦、動口等實踐活動,達到對知識的內化,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運用。使整個過程體現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達到學科間的綜合,並留下足夠的空間爲學生張揚個性。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第一學段(即一至二年級)的孩子,在閱讀方面,要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由此,我確立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爲:瞭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有着密切的關係。我們的世界因爲有了水,而更美好。

三、說學情

如今,班上的學生已入學三個多月,學習了漢話拼音,能借助拼音讀通課文。但讀書時有唱讀、斷詞破句的現象,輕聲讀得較重,朗讀能力有利於提高。他們年齡小,記憶力較強,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力還較差,有意注意的時間還較短,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老師的有效引導就顯得尤爲重要。

四、說教法與學法

葉聖陶先生指出,“老師之 爲教,不在於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苦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課彌深,乃爲善教者也”。在此,本課我採用情境法、發現法、質 疑法、朗讀法,放手讓學生運用已學過的拼音知識,指導學生自學、鍛鍊其自學能力,學生透過動手、動口、動腦,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掌握一定的字形記憶方 法,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讓學生舉一反三,形成能力,同時,倡導從老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不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五、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學習的內容如果發生興趣,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和強烈的求知慾。爲充分激起學生閱讀、探究的興趣,教學開始,我先播放歌曲《小雨沙沙》,讓學生跟着音樂唱一唱、演一演,並說一說自己對這首歌的感受。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明確讀的要求,對一年級的學生一說,十分必要。這樣可以提高讀書效率,有利於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於是,在匯入新課後,我馬上提了自讀要求:讀準了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

讀通全文後,我以多種形式讓學生認讀帶有拼音和去掉拼音的生字。反饋檢查時,讓學生自由選擇讀。樣做的目的是尊重學生的選擇,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習,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創設寬鬆、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努力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第斯多惠說過“知識是不應該灌輸給學生的,而應引導他們去發現它們,去獨立掌握他們”。教學識字最終是爲了讓學生獨立識字,爲實現這個目的,緊接下來,我就讓學生自主識字,先小組交流,再全班彙報。

(三)自主探究,朗讀感悟。

在第1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自讀,結合課件理解“數不清”和“飄落”,並依據課後作業的安排,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引導學生用“______從_______”的句式練習說話。

課文二至四自然段,是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在學生讀通讀順的基礎恥,我激發學生動腦筋提問題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學生質疑,用“爲什 麼”提個問題,比如說,爲什麼小雨點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爲什麼大雨點要到沒花沒草的地方?等問題在學生反饋時相機出示有關的句子,指導朗讀。並透過學生 交流、小組討論等方式解疑,學生明白了,乾旱的地方需要更多的水分,所以大雨點去了那兒,相信小雨點長大後,也會去幫大雨點的忙,使那兒長出更紅的花、更 綠的草。讓學生感受到其中關心、友愛的情感。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進而取代了教師繁鎖的講解分析。之後,我又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體現學生的個性,又一次得以張揚。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童年時期是培養、發展想象力的最佳時期,《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爲此,我積極挖掘教材,確立第五自然段,爲發展學生想象力的重點段。

教學時,我讓學生想象,雨娃娃到了哪些地方,那些地方有了什麼變化?在學生想象的基礎上,用課件再現美景。媒體創設了情境,而情境又助燃了感 悟。此時,我抓住時機,讓學生再讀:……。學生讀出了意境、讀出了韻味,將內心對雨點兒或喜愛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釋放於朗讀之中。此時,不生的 各種感官都沉浸在課文中,從而獲得了豐富、生動、獨特的感受。

(四)書寫生字

識字要和認識事物相結合,和寫字相結合,學生才能紮紮實實地識好字,所以在最後環節,我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本課的生字都是獨體字。教學時,我注意指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筆畫高低長短,把字寫勻稱。

六、說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我採用了圖文結合的方式,即是對課文的一種再創作,同時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學生,符合低年級學齡兒童的審美情趣。具體的板書如下:

花 紅

長 更

草 綠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2

說教材

《在家裏》這一課是人教版第一冊識字1第3課的內容。本課有一幅畫,一組有關家庭陳設和用品的詞語和一篇課文。圖畫內容是一個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報,媽媽在看電視,我讓爸爸媽媽吃水果,家庭充滿溫馨。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字和寫字。

【教學目標】

本課目標:

1、認識14個字,會寫4個字,認識筆畫“”和偏旁“ ”,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會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本節課的目標:

1、認識前面詞語中的8個生字, 2、會用“紅紅家裏有……有……還有……”來說話, 3、會寫一個生字“下”

【基本理念】

德國有一位學者有這樣一個精闢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面前,無論如何你都難以下嚥,但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的湯中,你在享用佳餚的同時早將15克全部吸收了。

因此我想教育之境界,莫過於鹽入湯中。鹽需要溶入湯中才被吸收;同樣知識也需要滲入到課堂的每個環節中。尤其在一年級的起始階段,認字更是一個重要內容,必須溶解在課堂中的每一步。

【說教學、學法】

1、願意表現自己是孩子們的天性,因此在一開始,我就設了一個簡單的謎語和一個難的謎語,簡單的謎語是爲了滿足孩子的表現欲,讓孩子覺得學習並不是那麼困難接着一個難的謎語讓孩子都猜不出來,然後我告訴他們在本課的教學中有答案,這時孩子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

2、培養低年級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新課標中低年級段口語交際的目標之一,在本課中“紅紅的家裏有……有……還有……”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課始激情情始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交流的一種最直接的對話。而課始激情能否激發是一堂課成敗的關鍵。一個開頭看似微不足道,可也要精心琢磨。每個學生的每一分鐘都需要“營養”,爲師的必須悉心“澆灌”。

我在一開始安排了一個“趣味引入課題”這個環節中用了兩個謎語,先出“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顆黑葡萄”,讓學生都爲自己能猜出謎底而沾沾自喜時,再用 “老大天天演戲,老二每天作文,老三千里傳聲,老四送來光明。”這雖然只有短短几句話,卻包含了4個謎語。一年級的孩子本身就喜歡猜謎,而且這個謎語的形式對他們來說又很新奇,不象一般的四句話只猜一個謎底,同時這裏面也包含了“報、紙、燈、電、視”5個生字寶寶,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課堂,進入了學習的環境。接着是結合謎面初步識字。這是第一個環節的延續,利用第一步所營造的興奮狀態進入到對生字的學習,這應該說是對識字這碗湯的淺嘗。

二、課中創情境悟字形。

撥動課堂琴絃的往往是在課中,一堂課的精彩之處莫過於吹皺一池春水,使之流動起來,活潑起來。我們課堂的氣氛就如同這池春水,如何使之流動,使之活潑起來,爲師的不免要使出一些“伎倆”!

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是創設了一個字物的搭配情境。先讓學生看圖來說說紅紅的家裏有哪些東西,說的時候還不能隨便說,必須用上句型:“紅紅的家裏有……有……還有……”在說的過程中肯定會提到“沙發”、報紙”、“檯燈”等物品,這時再引出三個重點要認識的偏旁“火”三點水和提手旁,同時說字形,記字形,如“火”字偏旁,我們可以說,他把腿一縮,多有禮貌!然後再將生字放到詞語裏再認,採用“小組讀”、“同桌讀”、“自由讀”、“個別讀”等形式加以正音,確保面向全體學生。最後將課件中的物品變成不帶拼音的生字再進行認讀,就是在這樣一個平凡的情境中,用一些習以爲常的事物來鼓勵學生,催發課堂的生命。這個環節就是對認字這碗湯的享用。

三、課終遊戲記生字。

如果說,一節課是老師與學生雙邊活動的橋樑的話,那麼老師對學生課後和教學鞏固就是這座橋樑的基石。抓住課終時機,滲透識字方法,培養他們主動識字的舉和願望。

一節課40分鐘,一年級的孩子往往注意力沒那麼長時間,那麼是讓最後的幾分鐘就在嘈雜聲中結束嗎?回答當然是不!我們要做的是如何向這最後的幾分鐘再要效率。這時遊戲是個好方法,如“搶氣球”。當屏幕上出現一個個往上飄的氣球時,學生會顯得特別興奮,這時可以讓學生自由讀,也可以集體讀,個別讀,既鍛鍊了反應能力,又是對生字的鞏固;也可以讓學生給生字再找朋友,這是新舊知識的結合運用。

最後一個環節是生字的書寫。先學習筆畫點的書寫。起筆輕輕,落筆重。本課的生字比較簡單,“下”這個字寫的時候就要注意一下它的筆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這些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說,然後再寫,再評,互相促進。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3

一、說教材:

《小松鼠找花生》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它以“益智”爲主題,借小松鼠找花生這件事,間接告訴學生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常識,教育學生遇事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仔細觀察,勤於觀察,善於思考。課文以生動形象的童話形式講授知識,是活躍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的好方式。文中插圖形象鮮豔,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對第一學段閱讀的要求,要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我設計了目標:

1、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培養自主閱讀的願望,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我制定的教學目標:

2、是認識12個生字,能準確認讀。

閱讀目標要求孩子能讀一些童話,感興趣的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因此我設計了教學目標:

3、知道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特性,激發學生觀察植物的興趣。

三、說學習重點、難點

1、重點:

(1)透過《小松鼠找花生》這個故事,啓發學生明白遇到事情要動腦筋,仔細觀察,善於思考道理。

(2)朗讀課文,注意讀出句子的語氣。

2、難點:

(1)理解“奇怪”“自言自語”的意思。

(2)朗讀課文,注意讀出句子的語氣。

(3)知道花生在地裏結果的這一特點。

四、說學生

1.一年級孩子對花生這種植物的生長過程都不是很瞭解,因此,小松鼠的疑問也就是孩子們很想解決的問題。

2、一年級下學期的孩子朗讀能力都很弱,閱讀後孩子對課文已經有自己的一些問題和想法引導他們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說來解決問題,逐步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說教學方法

根據學齡初期,兒童感性認識較強,理性思維較弱,而且活潑,好動,富於想象,喜歡嘗試的心理特徵,依據教材特點,我擬定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讓學生透過生活中的直觀的東西,表情動作來記住字形,理解字義。

2、體驗法:透過表演對小松鼠的動作心情的體驗,使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

3、以讀代講法:在課堂中充分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課程理念,以學生的朗讀,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讓學生在讀中感,在讀中悟。激發興趣,培養語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

4、探究法:引導學生去仔細觀察,積極探討。讓學生懂得去觀察思考、學習。

六、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匯入。

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所謂“萬事開頭難”。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在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靈的橋。透過橋樑,師生的心拉近了。

《小松鼠找花生》開課時,我是這樣匯入的:

1、小朋友,在森林裏的一棵大松樹上,住着一位可愛的朋友,瞧,它來了!大家看看是誰啊?———(多媒體課件出示:小松鼠)你認識它嗎?大聲地和它打聲招呼吧!

透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小松鼠的距離,彷彿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同時也使孩子學着禮貌、熱情地與人打招呼。

2、誰還願意和它說說話?他怎麼啦?他的表情你會想到一個什麼詞?聽他在跟你們說什麼?

3、(多媒體課件出示小松鼠的話---謎語)小朋友,我今天要找一樣東西,你們能幫我找找嗎?這件東西啊,它是“紅房子,麻帳子,裏面有個白胖子”。你知道是什麼嗎?

如此激趣匯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與想象都被調動起來,“多頻道”地運作,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也更使孩子在輕鬆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夥伴。

4、那就讓我們和小松鼠一起去大森林找花生吧。然後揭示題目《小松鼠找花生》,讓學生想辦法記住“鼠”“找“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對低年級學生來寫,多讀是最主要的理解課文的方法,我採用多種方式的讀:自由讀,體會內容;圖文對照,再次讀,重點語句,體會讀;對話分角色讀,體會人物心理。讀書百變,其義無需再講就會自見。比如:小松鼠和鼴

鼠對話,理解小松鼠的想吃花生的心情。加重語氣讀“小松鼠每天都到地裏去”的“每天”,“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出沒看見一顆花生“,從重點詞語的讀中,感悟出小鼠鬆的疑惑。這樣既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出讓學生隨小松鼠一起思考。

2、老師指導有些長句的朗讀。

3、誰願意來比賽?(各小組選一個學生分自然段進行朗讀比賽)

三)、精讀課文、朗讀感悟

第一、二自然段

1、(多媒體出示花生開花的畫面)隨機教學第一自然段。指名說說畫面的景色。你喜歡這些小花嗎?爲什麼?課文裏指什麼鮮豔,鮮豔是什麼意思?

課文裏的“格外”一詞,應怎樣理解?可以換成哪些詞?

設計意圖:直觀的畫面。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花生開花的美麗景色,幫助學生理解詞語。換詞理解“格外”“鮮豔的()”的教學,注重了低年級詞語的積累與運用。

2、這些花真美,我們看到了,小松鼠和鼴鼠也看到了,聽他們在說什麼呢?

3、帶上你做好的頭飾,當一當小松鼠和小鼴鼠(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老師加以指導。)

4、哪隻小松鼠準備好了,可以上臺表演呢?(請學生表演讀。)

5、聽了鼴鼠的話,小松鼠可真高興,這時它可能想些什麼呢?(啓發學生想象花生成熟後的情景,樹上長滿了花生,小松鼠津津有味的吃花生)

6、老師引讀:小松鼠很高興,他想:

設計意圖:在朗讀上,根據學生理解水平,要求一步步上升。透過學生不同角色轉變,聯繫實際想象說話,師生互動,以讀代講

第三、四自然段

看着鮮豔的花生花,聽着鼴鼠的介紹,小松鼠多麼想吃到好吃的花生。小松鼠越想越高興,那它是怎麼做的呢?結果又怎樣呢?

1、理解“每天”

設計意圖:承上啓下,想象理解,透過從前天、昨天、今天三天的比較,得出“小松鼠每天都去花生地看花生結果了沒有”這個結論,充分感知“每天”所強調的意思,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理解規律。

2、等了多久啊?一天?兩天?大家看看小松鼠等到什麼時候了?

第五自然段:

等了這麼久都沒有看見一個花生,這時候小松鼠會怎麼樣呢?讓我們來看看小松鼠做了什麼?理解“自言自語”

透過實際情景再現,讓學生簡單明瞭地明白意思,並用說話來反饋自己的理解。同時讓學生理解運用“自言自語”這個詞。

1、是誰摘走了小松鼠的花生啊?幫小松鼠想一想,希望大家說的時候要注意說出你的理由。

2、各小組說說自己小組的討論結果。

3、花生究竟都到哪裏去了?出示資料:花生又稱“落花生”“長生果”。一年生草本植物。莖匍匐或直立,有棱,被茸毛。羽狀複葉。腋生總狀花序,花黃色,受精後子房柄迅速伸長,鑽入土中,子房在土中發育成繭狀莢果。我國栽培極廣,黃河下游各地最多。

(四)、再讀課文、迴歸整體

指導學生朗讀,要讓學生自悟自得。透過讀,讓學生理解體會小松鼠心情的變化。

教師在指導朗讀時,要避免逐段逐句地進行,應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和學習的主體性.

(五)聯繫生活,拓展延伸

1、你還知道哪些植物供我們吃的部分也長在泥土裏?(土豆、芋艿、紅薯、藕……)

2、課文裏的故事雖然結束了,但是小朋友們只要你再動腦筋,還會有一個新的故事,你能以《花生找到了》爲題目再編一個故事嗎?試一試吧!把你編的故事講給小組同學聽。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力圖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的教學規律,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及時予以點撥指導,在課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諧的師生關係,學會給別人以補充和幫助,形成有效的師生、生生互動。但由於能力有限,會有許多遺漏與不足,希望各位同行批評指正,我一定會虛心接受。

七、說板書設計

看到——花生開花了

小松鼠等啊,等啊——沒看見一個花生(花生長在地底下)

自言自語——誰偷走了花生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4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20課《小熊和小鹿》的第二課時。

一、教材分析

《小熊和小鹿》是語文S版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是一篇童話故事,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講述了小熊和小鹿都很守信用的事。故事以對話的形式展開,寓道理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告訴我們答應過別人的事,一定要努力做到,若一時做不到,也要及時通知對方並做出解釋。透過這個故事讓學生從小樹立守信用的意識。

二、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和本單元訓練重點,結合教材本身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按新課標要求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生詞。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從實際中體會什麼叫“講信用”,學做誠實守信、善理解的孩子。

三、教學重難點

爲了誘導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引導學生以多形式的讀來解決問題,我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感悟課文內容。教學難點爲:讓學生從實際中體會什麼叫“守信用”,領悟出做一個好孩子一定要守信用。

四、學情分析

一年級第二學期,學生已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思維能力逐漸增強,在理解本課教學內容上不會有很大的難度。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文插圖及課件來引導學生學習,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極大地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五、教法分析

爲了達成教學目標,我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倡導“以讀爲本”的閱讀教學理念,綜合採用了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練習法進行教學。

六、教學流程設計

(一)誘導質疑、激疑匯入爲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並快速的集中學生注意力,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我採用激疑的方式匯入新課。

(二)複習詞語,初讀課文字詞學習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承接上一節課剛剛學完的生字詞,我先利用課件出示重點詞語,讓學生以多形式的讀來複習鞏固新詞,爲後面朗讀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精讀課文,感悟內化

1、我採用“師引生學”的方式學習第1自然段。我先讓1、2組學生讀課文,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媽媽要帶小熊去奶奶家,小熊心情怎麼樣?從哪裏看得出來?接着請個別生反饋,我相機出示課文插圖一和句子:小熊樂得直打滾兒,美滋滋的說:“太好了!我正想奶奶呢。”圖文結合,抓住重點詞語“直打滾兒”引導學生體會小熊當時的心情,從而引導學生品讀句子:小熊樂得直打滾兒,美滋滋的說:”“太好了!我正想奶奶呢。,感悟小熊非常想去奶奶家。

2、我讓學生自主學習2—4自然段。我先利用課件出示學習要求,接着透過小熊和媽媽的對話,讓學生體會小熊不能去奶奶家的難過心情和他答應了小鹿的約定,就堅決要留在家等小鹿的堅決態度。最後,我透過師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再次感悟不同人物的不同語氣,讓學生在讀中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增添學生的朗讀樂趣。

3、學習5—6自然段,我先讓3、4組讀課文,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媽媽走後,小熊在家是怎麼做的?然後請個別生反饋,我相機用出示課件:課文插圖2,讓學生從圖2和等啊等這個詞體會出小熊等了很久,並引導學生感悟小熊此刻的心情;接着利用課件播放鬧鐘滴答滴答的聲音和出示實物鬧鐘,請一個學生表演在等待小鹿的小熊。透過形象直觀的表演讓學生體會小熊在等待中的着急和失望心情,感悟小熊是個守信用的孩子;最後指導學生帶着失望的感情朗讀第6段;緊接着,我用課件出示拓展練習:說一說,你有過失望的時候嗎?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一說,以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4、我讓學生合作學習7—8自然段,我先出示學習要求,接着讓學生從小熊與小鹿爸爸的對話中瞭解小鹿沒來的原因,並引導學生感悟小鹿也是個守信用的孩子。最後設計拓展練習:課文中的小熊和小鹿你更喜歡誰,爲什麼?讓學生再次體會小熊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孩子,因爲他們守信用,所以纔得到大家的喜愛。

5、學習第9自然段。我主要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然後根據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做鞏固練習:照樣子說一說,讓學生透過練習,掌握……和……都……句式,豐富學生語言積累。

(四)回讀全文,引導學生再次感悟文字。

(五)延伸拓展續編故事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延續故事情節,激起學生表達的慾望,從而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六)作業設計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一聽。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想培養學生複述故事的能力,訓練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記憶力。

七、板書設計(課件出示)

小熊不去等和(約好去種樹)守信用小鹿生病道歉簡潔明瞭,能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是教與學思路的體現,也課文內容的縮影。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5

一、說教材

《 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蘇教版)一年級上冊地3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本課是一首兒童詩,全詩六行兩句,課本配有兩幅插圖,透過用學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讓學生懂得祖國哺育我們成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根據本課的安排,分爲兩個課時來完成,現將《家》一課第二課時擬定如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會讀《家》這首詩。

(2)情感與態度:讓學生懂得祖國哺育我們成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祖國就是我們的家,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看懂圖意,並結合圖理解字詞,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體會詩的第二句包含的意思,是理解詩句的難點,而突破難點的關鍵是創設情境,使學生進入詩的意境。

四、說學情

學生經過幾個月的語文學習,已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能過透過觀察、思考、聯繫生活,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

五、說教法

這節課採用情境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運用簡筆畫、遊戲、教學掛圖等手段,爲學生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採用“以讀爲本,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多讀、主動、自覺地爲解決問題而讀,如透過同桌讀、男女生讀、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等形式,讓學生入情、入境、給學生提供想象的空間,有利於降低學生理解詩句的難度,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

六、說學法

因爲教是爲了學服務的,教的目的是爲了不教,爲了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我着重引導學生運用誦讀法,本節課“讀”是一個重要的手段,本課詩句優美,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主要讓學生透過誦讀,結合平時生活中的觀察,激趣生情,讀出親切的感受,在讀後兩行時,要讓學生帶着在祖國的哺育下多麼幸福的感情,讀出愉快、自豪的語氣。

七、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設計分爲以下四個環節來進行: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先用簡筆畫畫出一間房子,然後提問學生,這是什麼呀?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出:家。讓學生說說你有一個什麼樣的家?讓學生透過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2、細細體會,美讀欣賞。

新課標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訓練,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全文,透過朗讀,讓學生結合觀察圖,在讀中體會詩句的意思,把你認爲最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學生是學習的小主人,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去理解,試着讓學生把一句話換成別的說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然後進行討論, 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感受,師相機出示全詩,讓學生進一步透過觀察,比較他們之間的聯繫,能過很好地突破重點,理解難點。

3、遊戲複習,擴展訓練。

(1)做找朋友遊戲。指名幾個同學分別帶上不同的頭飾找出相對應的家。透過遊戲,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同步的發展。

(2)擴展練習,除書上介紹的這些以外,你還知道(什麼)是(誰)的家?讓學生分組討論,自由發表,最後集中訂正。

(3)小結(由學生完成)

八、說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設計簡練精巧,能很好地幫助學生複述課文,本板書又是一個從讀到說的轉變,同時爲學生說話、寫話提供了提綱。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6

一、 說教材

《四季》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一冊的一篇課文,是學生學習了漢語拼音和識字(一)後的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首詩歌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詩歌。本首詩透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詩歌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學習了本文能讓學生感受到優美的大自然從而讓環保意識悄悄地在他們心裏萌生,使他們養成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激勵他們去參與環保活動。課文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及學會本課生字詞,並且美觀地寫字。課文共有四句話和四幅圖,每句話配有一幅圖,第一句寫春天;第二句寫夏天;第三句寫秋天;第四句寫冬天。整首詩歌通俗易懂,字裏行間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本文分爲兩課時,第一課時識記11個生字,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悟課文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第二課時複習鞏固,指導書寫生字。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本着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自主全面主動發展的原則,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四季不同的美。透過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

2、會認11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徵,感受各個季節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和本單元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和心理特點,確立本課教學重點爲:識字寫字教學與朗讀教學。教學難點: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徵,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透過訓練學生朗讀、背誦課文及識字,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使知識和思想教育互相滲透。

四、說教法學法

小學一年級的課程是學好語文知識的基礎,一年級學生在剛剛學完拼音知識,對拼音還沒有一個鞏固複習的階段,就學習課文,在朗讀、識字等方面纔開始接觸,學起來很吃力,尤其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很容易唱讀。還有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對兒歌中所涉及到的“穀穗彎彎”不太容易理解,最好結合實物進行教學,直觀明瞭;理解“鞠着躬”“大肚子一挺”等動作和表演相結合,既有趣有生動,符合低年級兒童好動、好玩的特點,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這樣能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他們感覺到樂在其中。根據這些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以下教法和學法:

情境教學法:本節課,我透過創設一定情境,播放課件和遊戲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其注意力,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熟讀課文法:本着“以讀爲本”的教學原則,讓學生透過讀對課文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感情,學生就能進一步的感受到課文中的思想內涵,感受到語句的優美。

朗讀感悟法: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本節課,我讓學生透過多種形式的讀來感受文中蘊涵的情感。

自主合作學習方法: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明確學習任務,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衆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興趣一旦被激發,教學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上課伊始,我透過多媒體課件放一段錄像:一位小朋友來自四季如春的英格蘭,一位來自炎熱的蘇丹,另一位來自滿山紅葉的北京香山,還有一位來自最寒冷的冰島。 各方的小朋友,因爲奧運

而走在一起,相聚在北京!我接着問:“奧運會讓我們成爲了朋友,他們各自誇贊着自己的祖國,你能概括的說一說你看到的景象嗎?用你的語言展現出來!”學生透過觀察,說出了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象。

(二)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1、引出課題。

學習興趣具有強大的動力,它能推動學生興致勃勃地學習課文。以下環節透過有趣的遊戲,美麗的圖畫,讓學生彷彿置身於大自然之中,並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讓語文與生活溝通。我帶領學生再次走進美麗的大自然,透過語言描述四個季節的特點,再請學生來猜。引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揭示並板書課題《四季》。出示幾幅美麗的四季畫兒,讓學生爲畫兒找家。

2、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是最重要的訓練。爲了讓學生把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我採用自讀、指名讀、小老師領讀,評價讀等不同形式,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其自主識字的能力。我首先採用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首先讓學生再讀課文,並說說讀懂了什麼?接着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練習朗讀,並重點指導第一小節,透過指名讀、學生評價讀,老師範讀,並滲透讀書方法:邊讀邊看課文插圖,想象着春天美麗的景色的方法。讓學生再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再接着讓學生練習朗讀第二小節,透過以評促讀的方式讓學生逐步總結讀書方法。剩下的兩個小節,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選擇小組喜歡的小節用不同的方式朗讀,可以齊讀、男女生分讀、表演朗讀、配樂朗讀等多種彙報形式。最後迴歸整體,再次感受四季的美。

(三)拓展延伸,積累語言。

在學生有感情朗讀後,產生了對大自然的熱愛。我又設計了最後這一環節:仿照課文形式,自己做個小詩人。

( ),

他對( )說:

我是( )。

透過做詩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和他們的創造力,讓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四)板書設計

四季

草芽(尖尖)→春天

荷葉(圓圓)→夏天

穀穗(彎彎)→秋天

雪人(頑皮)→冬天

本課的板書,我追求言簡意賅,用小箭頭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括號中的形容詞可以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在中快樂學習。

(五)佈置作業

本次課後作業是爲了鞏固已學的知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因此我佈置的作業是選擇你喜歡的季節,用筆把它畫出來,並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7

一、說教材

《我多想去看看》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中的一首詩歌。詩歌用第一人稱的手法,以一個山村孩子的口吻,透過“我”和媽媽的對話,講自己非常想到遙遠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語言樸實、感情真摯,抒發了少年兒童嚮往北京的強烈思想感情。

透過本課的教學激發學生對北京和祖國的熱愛之情。

二、析學情

低年級學生對首都北京有一種天然的嚮往之情,教學中要點燃這種激情,巧妙利用,引導學生想象首都北京,在朗誦中感受北京。由淺入深,不斷提高。鑑於大部分學生沒有親自去過北京,要充分藉助多媒體教學讓學生直觀感受北京的風光,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爲情感的激發創造條件。

三、說理念

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從直觀入手,以活動教學爲主

1、從“封閉”走向“開放”。語文課程要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2、從“多講”走向“多讀”。根據一年級的學習目標、學生年齡和思維特點,教學中要以讀爲主。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在邊讀邊思中,動口、動腦、動手去學習朗讀,去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

3、重視情感的正確指向,讓學生感悟自己強烈而樸實的心願和所有孩子對祖國純真的愛。

四、說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椎》要求,結合新教材重點和學生特點,《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確立爲:

1、知識目標

鞏固13個生字、8個詞語及2個偏旁,會寫“足、走”2個字。

2、技能目標

瞭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對學生進行想象能力、聽、說、讀、寫全方位的培養。

3、情感目標

(語文課堂網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尋課文題目)原文地址

透過課文學習,使學生產生對首都北京的熱愛之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4、教學重、難點

識字和朗讀教學是重點;讀好詩中的長句子,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熱愛祖國的感情是難點。

五、說課堂教學行爲策略的具體運用

1、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重視情感的正確指向,讓學生感悟自己強烈而樸實的心願和所有孩子對祖國純真的愛。在教學中,要想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教師就必須創設情境,帶學生進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以體驗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因此,在教學時,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首先出示北京的掛圖,配以優美的語調講解北京的各景點,並配以悠揚的樂曲,之後請學生靜靜地聆聽《我多想去看看》這首詩歌,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引發出學生的情感。我還透過圖畫、語言描繪等手段,強化學生的感受,從而激起了他們熱烈的情緒。在熱烈情緒的帶動下,學生便被帶入到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中,從而獲得與作者相似的情感體驗。

2、以情育情,引發共鳴:

“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語文教學特別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這是《語文課程標準》所指出的。教學時,我和學生一起逐步深入地挖掘課文的情感,透過品味關鍵詞句,表情朗讀,表達抒情等方法,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課文情感,用課文的情感培育學生的情感,以達到與課文的情感發生共鳴。一旦學生的情感與課文的情感發生共鳴,便會張開想象的翅膀。在理解“壯觀”一詞時,我請學生一起觀看天安門廣場莊嚴的升旗儀式錄像,對於大部分沒有親眼見過升旗場面的學生來說,這一刻,他們和山裏孩子的情感是一致的。他們神情專注,已經把自己融入到課文中。看完錄像,我借情續情,請學生把剛纔看到的升旗場面讀出來,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情感再一次受到感染,熱愛祖國的情感在無形中得到昇華,我又抓住時機請學生一起體驗:如果你現在站在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的現場,你會怎麼做?接着,借勢請學生再欣賞北京的其他著名的美景,讓他們說說自己的心裏話::現在,你最想對北京說些什麼呢?透過相互的交流,學生的情感再次與課文中情感產生共鳴。最後,我和學生一起誦讀:“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此時無聲勝有聲,愛國之情已經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了。

3、情感的昇華:

根據一年級學生學習的目標、年齡和思維特點,教學中要以讀爲主。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安排了一個環節:看誰能把山裏孩子的心願讀出來。一次又一次的誦讀,在學生的情感和課文情感多次發生共鳴之後,學生已經完全置身於情感世界,充滿了對北京的嚮往。

六、說教後反思

1、教師準確把握教材特點,掌握學生學習規律,在教學中採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真正從學生出發,使學生快樂求知的有效手段之一。

2、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板,是課文精華的體現,更應具有深刻的啓發性。我在設計板書時,力求新鮮、有趣、貼近學生,希望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好奇心。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8

華東師範大學葉瀾教授指出,語文教學應做到五個“實”即:真實、樸實、紮實、豐實、平實。我致力於做真實的自己,做一名樸實的語文教師,教學生紮實的語文知識,努力讓孩子的心靈得到豐實,這就是我平實的教學理念。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設計、說板書、說評價、說開發,這六大方面來對本課做具體的闡述,不當之處敬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一、說教材

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共八個單元,這套教材的編寫圍繞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閱讀單元,每個單元語文學習的`目標都十分清晰,努力做到難度適宜,梯度合理,銜接自然。

我們今天所說的《荷葉圓圓》一課是本冊教材的第六單元中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夏天”,單元語文要素訓練重點是重視角色朗讀,抓住關鍵詞句品讀,從而讓孩子感受夏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本文是一篇圖文並茂的散文詩,通篇洋溢着童真、童趣,既有利於啓迪學生智慧,又豐富了學生內心體驗,激發想象。

根據新課標對小學語文第一階段的教學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認識“珠、搖、躺”等14個生字,會寫“朵、機”等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引導學生藉助插圖,聯繫生活實際瞭解“停機坪、搖籃”等詞語意思,透過動作知道“躺、展開”等詞語的意思。

4、讓學生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荷葉的可愛,夏日的美好。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藉助插圖,聯繫生活實際瞭解“停機坪、搖籃”等詞語意思,透過動作知道“躺、展開”等詞語的意思。

教學難點:讓學生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荷葉的可愛,夏日的美好。

二、說學情

一年級的孩子對四季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春天桃花開了,夏天知了在樹上唱歌;但是,那僅僅是一些零碎的,不規範的語言,爲了使他們正確理解運用語言,本組教材帶領孩子走進快樂的夏天,在課堂上聯繫他們的生活實際,創設他們熟悉的生活情景,幫助他們學習、積累、感悟語言。

三、說設計

“成就師生夢想,開啓幸福人生”是三裏畈小學的辦學理念,課堂是實施幸福教育的主渠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有法”,說明教學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無定法”說明不能視流程爲教條。三裏畈小學推行“幸福課堂”教學模式,正是這種思想的產物。

本着這一理念,結合本節課的特點,及我對教材的理解,我將本節課設計如下:1、謎語激趣,揭示課題2、初讀課文,掌握字詞3、朗讀感悟,互動交流 4、拓展深化,放飛想象

(一)謎語激趣,揭示課題

我班學生喜歡猜謎語,所以我就尊重學生的愛好。開課之初,我先出示謎語:“一把大傘綠又圓,夏天站在水裏邊。”讓學生邊猜謎語邊欣賞荷葉。再說一說荷葉的樣子。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課題,荷葉圓圓。這樣,學生初步感受到了美,容易產生樂學的情緒。

(二)初讀課文,掌握字詞

識字教學是一年級的教學重點,新課標提倡:在語境中鞏固識字而不再是單字復現,即讓學生在聽、讀、說的過程中儘快的認識並掌握生字,於是,我採用“三步法”來引導學生熟悉課文,識記生字:

初讀:整體感知,圈圈劃劃,即慢速地、大聲地朗讀全文,並把本課要求識記的生字劃出來。

再讀:展示朗讀,自主識字。

多種形式識記生字:我主要採用遊戲法來識記生字。“加動作識字”和“猜一猜”例如我出示生字“搖”、“蹲”學生就做出“搖”、“蹲”的動作,還有“何老師戴了一頂草帽(荷)”

在識字過程中我還適時指導學生書寫“朵”、“機”這兩個生字,寫之前首先請學生觀察它們的筆畫結構和佔格特點。引導學生觀察兩個字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爲把漢字寫得規範、美觀做好充足的準備,並對容易出錯的筆畫進行書空,強化記憶。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適時提醒坐姿(頭正、肩平、身直、足安)和三個一:手離筆尖一寸、身離桌子一拳,眼離桌面一尺,規範寫字姿勢。

透過“耳聽、眼看、口讀、腦想、手寫”用肢體語言表演,全頻道運作,多功能協調,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

在良好的氛圍鋪墊下,我順利的展開教學的第三環節:

(三)朗讀感悟,互動交流

首先,老師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思考,故事裏來了哪些小夥伴,他們把荷葉當作了什麼?讓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找到相應的詞語卡片粘貼在黑板上(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

其次,讓學生小組交流,透過動作知道“躺、展開”等詞語的意思。相機結合圖片理解:“搖籃、停機坪”等詞語意思。讓孩子們在教師的創景中感悟小動物的心情並結合小動物的動作再次有感情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

最後帶上頭飾表演讀文。在不同角色的表演中,孩子們很主動、很樂意地去選擇、去展示,把“要我讀”變成了“我要讀”“我想讀”“我愛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培養學生的語感,感悟課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增強同學之間的團結合作精神,落實單元訓練重點。

(四)拓展深化,放飛想象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和創造潛能。在學生對課文內容全面理解後,我啓發學生想象:孩子們,美麗的池塘,圓圓的荷葉,還會吸引誰呢?他們會把荷葉當作什麼呢?這樣的話題,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也溝通了語文與生活、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繫,學以致用,落實本節課主題思想。在結課時,我還向孩子們推薦課外閱讀篇目《夏季的早晨》。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無聲的教學語言,本課我主要採用貼畫配文字的“圖文式”板書,此板書圖文並茂,色彩鮮豔,內容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能引導、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也爲背誦有困難的學生理清了思路。

五、說評價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爲了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

1、多角度評價學生,讓評價適當、合理、明確、有針對性。口頭評價是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的重要手段。在自讀課文時,有的孩子會讀得很有感情,我就適時給以評價:老師真喜歡聽你讀課文啊,你的聲音真好聽,真有感情!

2、即時評價,適時發現,捕捉學生的閃光點,進行激勵。

比如在識字闖關比賽環節,學生進行彙報時,我就做了如下評價:你認字真有進步,能再響亮的給同學們讀一遍嗎?學生在教師的讚賞聲中建立了自信,教師評價幫助學生體驗和享受了成功。

3、培養合作意識,重視小組評價,以及小組之間的評價。

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教師的評價往往只注重對彙報個體的評 價,忽視了小組合作的其他個體的存在,導致了小組合作之後,學生仍然熱衷於個體競爭,我會利用小組得星星的方式促進小組合作。如:在朗讀課文,全班展示環節,對於表現突出的小組進行評價:你瞧,這個小組的同學,角色把握的真好,配合的也真好等。對於優等生而言,應注重評價他(她)對後進生的培養、幫助情況,透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

六、說開發

1、挖掘教材資源。隨着課程改革的實施,新教材越發顯示出它的優越性,例如在教學本節課時,將課本中精美的插圖運用到課件中,讓孩子們一邊看一邊聽,會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樣做既營造親切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鍛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巧用生成資源。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學會傾聽,成爲學生的忠實的聽衆,並在傾聽過程中發現他們困惑的焦點、理解的偏差,再因勢利導,進行教學。

3、運用媒體資源。電教媒體作爲一種先進的教學工具走進教學課堂,正顯示着它無與倫比的優勢,併發揮着日益顯著的作用。在這種形勢下,在語文教學中恰當地運用電教媒體,把文字搬上頻幕,使教學活動生動、有趣,從而優化語文教學。

4、挖掘課外資源。採取的是溫儒敏教授推崇的1+X的辦法,即講一篇課文,附加若干篇泛讀或者課外閱讀的文章,讓學生自己讀,讀不懂也沒關係,慢慢就弄懂了。本課我推薦的課外閱讀篇目是《夏季的早晨》。在美術課上引導學生觀察荷葉並手工製作荷葉。在科學課上一起探索荷葉底下的奧祕。並確定當月閱讀主題活動爲“夏季”注重學科之間的融合。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感謝大家的聆聽,謝謝。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9

《美麗的小路》以童話的形式講述了小路從美麗、乾淨變髒,最後又恢復美麗的過程,告訴學生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文章圖文並茂,人物語言活潑有趣,是一篇非常富有童趣的課文。在聽吳燕芳老師上課的過程中,有幾點做的非常好:

首先,這節課思路清晰,從整體感知到重點感悟,有條有理。複習完詞語後,吳老師用一句“還記得呀先生門前的那條銷路嗎?”打起了學生記憶的閘門,激起了他們的學習慾望,然後引導學生從小動物們的對話裏去感受“小路的美麗”,再讓學生透過圖片、對話感受“小路不見了!”,最後在“小動物怎麼把美麗的小路找回來?”這個環節讓學生懂得我們從小要保持環境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的道理。一路執教下來,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明理。教學過程還抓住瞭如“兔姑娘’輕輕地’走”“鹿先生慢慢的’走”這些重點詞語感悟讀文,培養了理解和欣賞能力。

其次,創設情景,調動情感。在語文教學中,只有調動學生情感的參與,教學才能達到高層次和理想化的境界。課上吳老師把多媒體引進課堂,讓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容具體形象化:花花綠綠、鮮花盛開的小路;垃圾遍地,蒼蠅飛舞的小路;憨態可掬,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撥動了學生的心絃,引起了感情的共鳴。學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兔姑娘、鴨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讀課文,心靈受到薰陶。

師:還記得鴨先生門前的那條小路嗎?那是一條怎樣的小路?

生:一條美麗的小路。

師:讓你走在這條美麗的小路上,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生:我會很舒服!

生:我感覺花兒香香的,美美的!

師:讓我們走上這條美麗的小路,誰願意把心中感受到的這份美麗與大家分享?

吳老師把學生帶到了這條美麗的小路上,充分感受小路的美麗,體會小路帶給人們的愜意。走過小路,學生看到了五顏六色的花,聞到了花香,聽到了清脆的鳥鳴,甚至就像真的踏在了小路上。他們盡情說着自己的所見,這樣的感受是在情境創設的基礎上實現的。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從課上以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很濃,在閱讀時全身心投入。情境的創設,給學生以遐想的空間。

再次,表演朗讀,豐富情感。《美麗的小路》它透過童話的形式,形象生動地把“愛護環境”的道理蘊涵其中。針對教材的特點,結合一年級學生好表演的特點,以情感爲紐帶,在學生充分自讀課文的基礎上,吳老師巧妙地組織分角色表演讀,促進課文理解,使課堂充滿童趣。學生在讀故事中,體會到了表演的樂趣。透過提示加上表情,配上動作,輔以象聲詞,使學生即使在讀較長內容時,也始終保持興奮狀態並會樂此不疲。

在整個閱讀環節中,教師以合作者、促進者、調控者的身份出現,不斷調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採用自主讀、個別讀、表演讀、評析讀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將每一個學生帶入課文所表達的情境中,用語感聯結了學生的感覺、感官和情感,學生自己的閱讀體驗代替了教師的範讀。“皺起了眉頭”、“捂住了鼻子”、“一拍腦袋”等貼切、生動自然的表演,把單調枯燥的言語配上動畫,讓學生配上動作讀,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還符合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提高了學生的朗讀勁頭。

最後,擴展文字,訓練說話。“美麗的小路如何不見了?”課文用一句話交待:“可是過了不久,小路上堆積了許多垃圾,蒼蠅在小路上嗡嗡地飛來飛去,美麗的小路不見了。”吳老師讓學生藉助文字大膽展開想象,說出自己認爲的此刻的小路怎麼樣。學生在想象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此時教師出示變髒的小路,只見垃圾遍地,蒼蠅飛舞,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撥動了學生的心絃,走在垃圾路上,再次讓學生談失去美的感受,飯菜的酸臭味,紙屑水果皮等讓蝴蝶看不見花朵的美麗,蜜蜂聞不到花兒的香味,紛紛飛走了,蒼蠅在上面飛來飛去。此時的課文朗讀,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學生以驚奇、氣憤、着急、失望的語氣讀出美麗的小路不見了。

整個教學過程中,吳老師側重了課文的幾句對話的教學,結合圖畫觀察,個性化、多樣化朗讀,一步一步下來,非常紮實,讓學生從文字的情感昇華到自身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