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小學語文五年級公開課《落花生》說課稿

學問君 人氣:6.18K

《落花生》說課稿《落花生》是一篇敘事散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經過,透過對花生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作者把種花生、收花生作爲次要內容,寫得比較簡略;把在過收穫節時談論花生作爲主要內容,寫得比較詳細,並在看似隨意的家常談話中,揭示出應該做什麼樣的人的人生哲理。行文樸實、自然、親切,引人深思,耐人尋味。本課的教學目標是: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偉大、體面的人”。對他人有益、對社會有用,是一個人的真正價值,是一個人真正的“體面”;初步學習在自讀、交流後,把要點複述一遍;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小學語文五年級公開課《落花生》說課稿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針對學生的特點,匯入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師:現在,老師說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它是哪種植物? “根根鬍鬚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

師:(出示花生的投影片)花生又叫落花生,因爲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鑽到士里長成花生莢,所以叫落花生。這篇課文的作者許地山是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因爲小時候父親關於落花生的一番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決心要像花生那樣,做一個對別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筆名是“落華生”。那麼,他的'父親關於花生談了些什麼,是怎樣談的呢?我們來看課文。帶着這些問題去揭示課題,我希望透過這種方法來提高學生學習本課的積極性。陶行知說:“創造始於問題”,問題是思維的起點,興趣是求知的動力。引用猜謎語,爲了營造和諧的氛圍,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重點導讀。

要想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只有讓學生自己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探求未知事物,而教師只要給學生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就行了。如在這節課質疑的環節中, 我讓學生自主質疑:其次,準備採用抓住關鍵詞,直奔中心的方法,讓學生反覆地朗讀課文中的重點句子,希望使他們在思維和表達的過程中,切實鍛鍊運用語言的能力。並在此時出示句子,讓學生去讀,在讀中體會詞的意思。以此來加強對課文的理解。最後,引導學生說出父親教育我們的目的。因此,我做了這樣的設計: 師:自由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

師:一家人是怎樣議論花生的好處的?

師:兄妹們所說的花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而父親指出的卻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視的一個特點。父親對花生作了幾次議論?幾次議論有什麼不同?

師:齊讀父親的第一次議論。

思考:父親是怎樣透過比較說明花生可貴之處的?

師:好,讓我們一起來有感情的朗讀。讀,是語文實踐活動中最重要的一環。教者在教學活動中,不但做到了在做上教,還做到了學生在做上學。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去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品味,在讀中生情,在讀中培養語感。讀後引導學生進行背誦,在背誦的過程中,我採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有助於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師:桃子、石榴、蘋果鮮紅嫩綠,惹人喜愛,而花生卻將成熟的果實理進泥土,等待人們來挖掘,來利用。由此,你體會到花生可貴的品質是什麼?

師:父親借花生來教育孩子們做什麼樣的人?用——勾劃出來。誰來讀讀父親的第二次議論?

師:作者“我”怎樣理解父親的話?在文中用~勾劃出來師:你怎樣理解作者的話?結合實際,舉例說明。

師:其實,我們的身邊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的人有很多,他們就是落花生那樣的人。 在我們身邊有沒有像落花生那樣的人呢?舉例說明。《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陶行知先生也說:“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裏找教育,爲生活而教育。”教者善於啓發、誘導,在語文和生活之間架起一座彩虹,讓語文走向生活,讓生活走向語文。

三 拓展部分

師:這篇課文,從種花生到收花生、嘗花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佔了多少篇幅?從嘗花生到議花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佔了多少篇幅?作者爲什麼這樣安排?

師:這篇課文的重點是議花生,父親的議論是着重寫的,這樣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內容略寫,但它爲文章的主要內容起說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寫。我們在寫作時也要確定重點,做到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師:這篇課文借寫花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種寫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們的周圍也有許多事物能給我們以啓迪,讓我們懂得深刻的道理。

如:粉筆這個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東西,爲了讓同學們獲得知識,不惜犧牲自己;蠟燭,照亮了別人而毀滅了自己……我們在寫作時可以學習本課“借物喻理”的寫法。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先生的職責不在於教,而在於教學生學。”教學有法,貴在授法。教者充分得挖掘了教材的內涵,巧妙地把課文的閱讀與寫作的指導有機地結合起來了,讓閱讀更好地爲寫作服務

四、老師總結。

我根據板書進行總結,讓學生帶着“到底該做什麼樣的人呢?” 這個問題搞一次社會調查,知道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突破課文的重難點。師:學了這篇課文,你想說點什麼?把你的想法寫下來,在小組內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