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精選小學語文說課稿範文錦集9篇

學問君 人氣:1.26W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小學語文說課稿範文錦集9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半截蠟燭》描繪了一場沒硝煙的戰鬥,但它無時無刻不給們以緊張激烈的感覺,讓們觸摸到人物的內心世界。這爲什麼呢?這因爲對人物神態、語言、動作的描寫已經達到了入微的境界,特別成功地運用了人物的心理描寫和環境描寫,雖然花費筆墨不多,但簡約而不簡單,循一點,足可以窺見全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能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讀。學會生字新詞,能在理解內容基礎上,清楚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怎樣與德軍周旋的。作者對人物神態、動作、語言、心理等描寫的方法,以及環境描寫在烘托當時氣氛的作用。

2、過程和方法:

主要採用“以讀促悟,以悟導讀”的方法,透過揣摩描寫人物神態、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詞語和句子,領悟主人公的精神品質。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透過朗讀,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鬥爭時的機敏,勇敢,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重點難點

指導認真朗讀,透過對伯諾德一家人從容鎮靜的動作、神情、語言、心理描寫去體會一家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理念】

應當想法設法創設相應的情境,緊抓文字語言不放鬆,引導透過概括、揣摩、想象、誦讀等方式潛心會文,深入人物的內心,去感受當時情況的危急和嚴峻,更要感受他們一家三口的勇敢、智慧和強烈的愛國心。

如何緊抓語言文字?於永正:“要深入鑽研教材,根據的語言重點和情感重點設計過程……”在這裏,想更進一步地實現自身的意圖,那就根據內容,要仔細斟酌、反覆鑽研,找到語言重點和情感重點的交融點,把最能體現當時形勢嚴峻,人物的內心品質的詞句提煉出來,也要大刀闊斧、刪繁就簡地把雖然也很精妙,但與中心無關或關聯不大的詞句撇開。具體展開就把文中對人物的描寫(語言、神態、動作、心理)和環境的描寫(蠟燭)的詞句精選出來,穿插在序的故事情節中,引導再三咀嚼其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從而深入領會人物的精神品質,在啓迪智慧的基礎上陶冶情操,使的人文性凸顯出來,最終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此外,在引導文中三位主人公同德軍周旋鬥智的基礎上,本人還力圖在訓練語言、積澱情感的同時,體現一個由扶到放,由指導到自主的過程。實現“教爲了不教”和“提倡自悟自得”的理想境界。

本課着力對兩個問題的思考探索。

一、文字解讀的多元性與規定性

中,強化展現個體理解的豐富的非預期性與創造性,同時認爲多元解讀並非沒任何制約的純個體主觀心理反應,而主觀心理與文字隱蔽信號的契合,因而中注意透過價值的引領讓領悟文字對話中“主觀”與“客觀”的辨證規律。

二、語言轉換的整體性與主動性

在中力求把握整體性與主動性,將體驗,想象與語言發展結合起來。諸如引發認知衝突,進行爭辯,憑藉文字資訊想象描述心理,既力求體現“多維度”“多層次”的豐富性,又旨在激發思維,表達的積極性,使之獲得整體的發展。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一冊,識字第二單元的《自選商場》。

一、說教材。

1、對教材的理解。

本課由一幅自選商場的插圖,一些商品的名稱,還有一篇關於自選商場的短文組成。插圖展示的是商場的一角;詞語介紹的是食品、日用品和文具三類商品;短文介紹了自選商場的售貨方式及其優點。相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憑藉自己的經驗認識更多的字,瞭解更多的知識。

2、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

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我是這樣確立的:

a、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這是根據教學大綱第一學段識字目標中的“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教學建議中的“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爲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評價建議中的“關注學生日常識字的興趣,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積極性”,而確立的。

b、認識本課的十四個生字,會寫“巾、牙”兩個生字。我是根據本課:識字量大,所識生字兩個(商、場)在課題,兩個(東、西)出現在短文,其餘基本集中在表示商品名稱的詞語中,這樣的特點而確立的。

c、知道在自選商場購物很方便。這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而確立的。

教學重點:1、透過認識本課的十四個生字,使學生學會一定的識字方法,培養他們的識字興趣;2、學會書寫“巾、牙”兩個生字。

教學難點:我認爲在四十分鐘的時間裏,要讓學生認識十四個生字,對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特別是某些識字量較少的學生。寫字時,要把“巾、牙”兩個生字寫正確、寫勻稱、寫漂亮也比較困難。

二、說過程。

在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後,第一課時的教學我將採用多種形式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進行展示、交流,引導學生自主識字,探究發現,體驗識字的意義和樂趣,鞏固識字成果。

1、生活識字,展示交流。首先,我揭示課題,匯入新課,需要買東西的時候,會去什麼地方?引出生字:商、場,隨機學習生字,說說自己在哪裏見過這兩個字。請學生說說自己和父母一起去自選商場時,經常買些什麼東西,從而引出本課所要學習的9個詞語:麪包、牛奶、火腿腸、牙膏、毛巾、洗衣粉、鉛筆、尺子、作業本。在這9個詞語中,包含了本課所要學習的10個生字:包、奶、牙、毛、巾、筆、尺、作、業、本。可以讓學生圈一圈,找出生字,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已經認識的生字,並介紹自己是怎麼認識的。根據班級學生情況,這些字學生大多都已經認識,可以請學生自己說說是怎麼記住的,發揮孩子自身的作用,讓孩子之間互相學一學,考一考,比一比,記一記,將識字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拓展識字的時間和空間。課堂上提供展示、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商品的標籤,讀讀上面的字,讓學生體驗識字的意義和樂趣。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明確購買的商品各式各樣,感受到自選商場的商品很多,在那裏購物很方便。從學生的感受自然地過渡到對短文的學習,認識生字“東、西”。

2、自主識字,探究發現。發揮學生自主識字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主動識字,發現識字的奧祕,形成自主識字的習慣。對見面較多,學生自己已經認識的生字,要讓學生自己說說如何記憶,如:“本、牙”兩字可結合已學過“木、體、穿”,採用加一加、減一減的辦法識記;對常用字,還可以讓學生說說平時的生活中,什麼時候用到過這些生字,如:包、毛……,對平時見面較少的生字,如:筆,可以由老師引導學生記憶。這是一個會意字,古代使用的毛筆,上面是竹子做的筆桿,下面是動物的毛製成的筆頭,讓孩子從造字的角度去記憶,不但記住了字形,更瞭解了字義,強化了對生字的印象。

3、創設情境、鞏固識字。根據一年級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的特點,採用多種形式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鞏固識字成果。

如:剛開始識字時,可以請同桌兩位同學互相檢查、幫助,待這些生字在學生的腦海中已經留下一定印象後,可以透過一些遊戲、活動創設情境,鞏固識字。我主要設計了三個遊戲:

(1)猜猜藏起來的是誰:4—8張生字卡片,藏起一張,展示剩餘的卡片,請學生猜猜那張卡片被藏起來了。遊戲中所使用的生字卡片數量由少逐漸增多,不斷提升難度。

(2)貼標籤。請學生給生字和圖片對上號,檢驗學生的識字效果。

(3)小小採購員。四人小組活動,一位同學擔任售貨員,他持有許多商品的圖案(標註拼音),其餘三位同學手中持有購物單(由生字組成的各種商品的名稱),每張購物單上有3—4種商品名稱,看誰能迅速購回所需商品。

4、寫字指導。

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新課標對寫字教學是非常重視的,強調要讓學生“書寫規範、端正、整潔。”我會帶領學生一筆一筆地書寫,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好習慣,學會找準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鳥的天國》是小學六年級上冊第五組的一篇課文,是聞名作家巴金老師的作品。文章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國時所見到的差別情形,詳細形容了薄暮大榕樹獨特的靜態美,以及第二天清晨羣鳥飛鳴的動態美,體現了大榕樹茂盛的生命力與“鳥的天國”的名不虛傳。在作者的筆下,清靜的河面,滿盈生機盼望的大榕樹,生動可愛的鳥兒,迷戀其間的人,調和相融。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中這種生命徵象的熱愛和稱讚。

本組課文的訓練要求是在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的,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本文的重點與難點也體現在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第一次沒有見到鳥,着重描寫了大榕樹奇特的靜態美;第二次見到了大榕樹上羣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寫出了鳥的天堂的動態美。本課計劃三課時完成,根據學生情況和教材特點,第二課時重點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第一次看到的茂盛大榕樹的情景。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作者在鳥的天堂看到的情景,讓學生親自去體會、去感受,並利用朗讀、交流去解決實際問題。

2、過程和方法目標:學生透過自讀、自悟,感受大榕樹的奇特、美麗。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更是教師引導學生與文字進行情感交流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愛擴大自然,愛護鳥類的重要性。

3.教學重、難點:

教材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鼓勵學生在學習課文後說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學難點是理解“鳥的天堂”爲什麼的確是鳥的天堂,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

說教法和學法

1.把質疑問難貫穿於教學的始終。

2.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朗讀的過程中思考、勾畫,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指導讀,有默讀、齊讀、自由讀、有感情地朗讀等形式,並注意啓發學生讀的慾望,提高學生讀的能力。

說教學程序: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情況,可以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

1、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鳥的天堂》這篇課文,在表達上很有特色。文章的語言生動、準確,如“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點縫隙”。一個“簇”字,一個“堆”字,我們讀了就很容易想象出榕樹枝葉茂盛的景象。

①課堂上學生的質疑:

“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新的生命在顫動”指的是什麼?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積極地各抒己見。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和平時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麼見解。學生透過朗讀,大膽想象是風吹、鳥動、新發的嫩芽、陽光的照耀、綠葉本身蘊育的無限生機……

②巴金爺爺用詞用句優美、準確,筆下描繪的大榕樹更是栩栩如生,充滿勃勃生機,作者雖然看不到鳥,但透過描寫榕樹的“大”、“茂盛”早已悄悄地把無限生機,暗藏着成千上萬的鳥都滲透在文字的描寫中。我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時候,體會榕樹的美,邊體會邊畫句子,把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旁邊作上記號。透過學生的朗讀、勾畫、體會,理解語句的含義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

“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樹幹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裏。”指導學生抓住這句話進行理解,鼓勵學生互相交流體會,學生透過閱讀實踐理解了榕樹有哪些特點?學生在朗讀、體會後很快地理解“簇”“堆”的用法,感受到大榕樹的“茂盛”,“那是一株大樹,樹的枝幹不可計數。”可以感受到樹的“大”。

2、學習寫作方法。

本課的寫作方法運用了描寫中的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在教學大榕樹部分時,指導學生體會句子意思後,總結作者在描寫大榕樹時是①按怎樣的順序來觀察榕樹的?②作者抓住了哪幾方面寫榕樹?其中哪一部分寫得最詳細?指出作者按從遠到近、從整體到部分,抓住榕樹的枝、根、葉三方面進行具體描寫,突出榕樹大而茂盛的特點,這種描寫方法叫靜態描寫。然後在學詞學句的過程中感悟句子和寫作方法,體會這種寫作方法好在哪裏。最後在教學過程的尾聲,我設計讓學生仿照巴金爺爺的寫作方法,運用靜態的描寫手法去寫自己喜歡的一種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特點去寫。

三、朗讀和背誦的指導。

這篇文章用詞優美,語句精闢、簡練,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例如:“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學生讀時習慣強調句中的“大”字,實際上作者強調的是“一”株大樹,所以要啓發學生朗讀時讀出“一”株大樹。讀好這句話,讀出榕樹的大,鼓勵學生相互交流朗讀的感受,說說爲什麼這樣或那樣讀。“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在學生置入文章的情境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最佳時機,我要求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誦下來,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

四、總結

在這堂課結束的時間,讓學生談本身的勞績,談自己課上運用的學習要領,讓學生領會到每一節課,都應是自己生命里程中最重要的一個點。在每個點上、都應該有勞績,並能帶着疑問和要領走出講堂,走向生活。這纔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本質。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永生的眼睛》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S版第十二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作者一家三代人捐獻眼睛角膜的感人事蹟,讚美了他們高尚的情操。

二、說教學目標

六年級的學生讀了這篇課文,應該能夠感受到其中所體現的真善美,也能夠擁有很多感動,所以,教學本課的重點在於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而理解器官捐獻的意義,體會爲什麼要以“永生的眼睛”爲題,則是教學的難點。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項目和課文的重點難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讀懂課文內容,抓住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尤其是“父親”和“溫迪”的語言描寫,體作者一家人以死後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快樂和驕傲的高尚情操。

3、瞭解角膜捐獻,對器官捐獻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三、說教法學法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結合這個實際,我採用“自讀自悟——交流體會——感情朗讀”的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 “議一議”自己感受深的句子,“說一說”自己已理解的內容,“讀一讀”文中的重點詞句。學生透過自己的學習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體現“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原則。

四、 說教學過程

本文涉及到角膜捐獻,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所以,課前我讓學生查找有關角膜捐獻的資料以及做初步的調查,瞭解周圍人對捐獻角膜的看法,爲學習課文做好鋪墊。教學過程我預設了以下四個環節:(一)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三)自讀自悟,品析感悟。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一) 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我首先朗誦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術而重見光明的人寫的一首詩《你的眼睛》

你的眼睛

像遠方淡藍的大海,

那永恆的痛苦,

像塵土隱沒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

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

透過流水的閃爍,

宛如水底的珍珠。

讀完後說:這位重見光明的人在呼喚、在尋找給他帶來光明的使者,這位光明的使者到底是誰呢/?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

設計這樣的匯入,是因爲這首詩表達了重見光明者內心的感受,配之教師教師深情的朗誦,不僅能激起學生的學文興趣,還能爲課文的深入學習墊定情感基調。

(二) 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我爲學生創設一個自主讀書的情境,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1、初讀,做到不漏讀,不錯讀,指導朗讀難以讀通的句子,引導學生正音。2、再讀,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養成自主讀書的習慣,學習用多種方式去讀書,自己讀懂文章大意。

(三) 自讀自悟,品析感悟。

怎麼讀是語文教學要解決的重要問題。《課標》指出,閱讀教學的關鍵在於引導學生形成自己個性化的見解,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就離不開閱讀方法的指導,此時,我出示課件指導學生閱讀。

1、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邊動筆,畫出令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和段落,並在旁邊做簡單的批註。(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書)

2、彙報交流。

對話與交流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形式,語文課程應重視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因此,我以“彙報朗讀——談談感受——讀出感情”的方法指導學生彙報交流,在交流中品味語言,感悟情感。此時,我會根據學生的彙報隨機出示語句,引導學生透過品詞析句,朗讀與交流,體會思想感情。我預設重點把握兩個語段:

第一個語段: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你媽媽和我都覺得,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那麼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這裏,我首先引導學生理解父親和琳達結於捐獻母親角膜的態度是不同的,並找到相關的段落朗讀,議一議:面對捐贈母親角膜這件事,琳達和父親爲什麼會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態度?難道父親不愛自己的妻子嗎?讓學生透過對話理解:父親愛自己的妻子,同時也愛別人的生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愛吾生命以及人之生命。”使學生真正地爲琳達的父親而感動,然後在感動中全班齊讀本段,並以“這時,你想對琳達的父親說些什麼”的方式來表達感動。

第二個語段:在這一刻,我才真正領悟到父親所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他所遺留的是輝映在我女兒眼睛裏的一種驕傲!

議一議:琳達說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那麼,父親留下的更是什麼呢?

引導學生明白父親的言傳身教給後輩帶來的影響,父親給一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用“輝映在我女兒眼睛裏的一片驕傲”來啓發學生將溫迪與琳達到14歲時的情況進行對比,從而感受溫迪的富有愛心、無私奉獻和熱愛生命。

在學生被溫迪的語言感動的同時,我出示本文後面三個自然段並再一次配樂朗讀,激發學生對溫迪更深的敬意和對課題內涵的更深的理解。引導學生以不同的形式來朗讀信的內容,讀出自己的感動。當學生擁有了感動之後,再回到課題,“永生的眼睛”永生的僅僅是眼睛嗎/?還有什麼是永生的?透過交流,引導學生明白,永生的還有他們一家三代人富有愛心、無私奉獻、熱愛生命的精神。

四、課外延伸,昇華情感。

這時,我出示資料,讓學生了解目前我國角膜捐獻的現狀。據衛生部統計, 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 其中70%可能透過角膜移植手術復明。但由於供體匱乏, 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左右的角膜移植手術, 數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同時,呈現另一組資料,說明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人也像琳達一家人一樣捐獻自己的器官,記學生對器官捐獻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促使學生在思想、情感的的提升。

板書設計

第十八課 永生的眼睛

(精神永存)

捐贈眼睛角膜————最珍貴的給予

盲人重見光明——死得有意義

(熱愛生命,無私奉獻)

設計這樣的板書意在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文內容,體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目標的有機統一。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講的課文是《小柳樹和小棗樹》。

一、說教材:

《小柳樹和小棗樹》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四組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課文都蘊涵了深刻而豐富的生活哲理。對於這組課文的教學,要特別關注人文精神的挖掘與落實,在讓學生不離開對語言文字感悟的同時進行自然的思想教育,使生動的教材顯得更加鮮活。授以閱讀的方法,培養閱讀的能力,逐漸引導學生品味語言、運用語言。這篇課文以小學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形式出現,藉助小柳樹和小棗樹生長情況的不同,賦予它們不同的性格特點。並透過它們之間的對話,生動形象地使學生懂得“要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不足”這一深刻的道理。

二、說學情:

剛剛讀二年級的學生,對童話故事有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強,但缺乏一定的鑑別能力。大多數學生活潑、好動、大膽且獨立,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識字的方法,喜歡讀書和表演,但語言的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時間還比較短,好動、好玩。

三、說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表現角色的不同性格。

2、讀懂課文內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長處。

教學重點:用不同語氣表現人物的不同性格。

教學難點: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學會欣賞別人。

四、說教法: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特色,教學中,以小柳樹和小棗樹的對比爲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閱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爲貼近學生實際,我運用了談話法、講故事法、對比法、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五、說學法:

1、學習方法指導:引導學生學會傾聽,一是要求聽別人講話要用心,要細心;二是要“會聽”,要邊聽邊想,思考別人說的話的意思,能記住別人講話的要點。

2、能力培養:培養學生學會欣賞別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培養髮散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和獨特個性。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瞭解主人公。

上課伊時,我請學生說說印象中的柳樹是長什麼樣的。語文學習不是零起點。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都對柳樹有所瞭解,因此也能說出一些描寫柳樹的詞句。而棗樹生長在北方,學生相對比較陌生,我就出示棗樹的圖片,讓學生說說圖上的棗樹怎麼樣,感受棗樹從光禿禿到果實累累的生長過程。由學生對主人公的瞭解走進文字,喚起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彌補了他們原有的認知空白,同時也抓住了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契機。然後,我告訴學生:小柳樹和小棗樹之間還發生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讀讀吧,引發了學生強烈的閱讀期待,爲下面的學習打好了鋪墊。

(二)、感知全文,初探故事大概。

記得有位教學專家說:閱讀教學,要加強初讀,延時開講。此環節,我安排了兩次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讀書。第一次,請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讀通每一個句子,遇到難讀的多讀幾遍,想想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第二次,我請學生分小節輪讀課文,相機進行字音的糾正和強化。如:前鼻音的“忍”、後鼻音的“乘”、既是第三聲,又是前鼻音的“淺”,將初讀反饋和字音教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體現了語文學習的規律: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同時也利於更好地瞭解學情,並且立足具體的學情開展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我們的閱讀一般都要經歷一個整體——部分——整體的過程。初讀以後,我引導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的大意,利於培養學生一種整體把握的能力,同時這種將厚書讀薄的能力必將讓學生受益終生。

(三)、研讀文字,對比人物特點。

在瞭解了故事大概的內容之後,我引導學生走進文字,走進主人公,去體悟主人公的性格特點。這裏,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文字兩個層次的對比進行品讀。

對比一:春天,小柳樹是怎樣的,而小棗樹又是怎麼樣的。

我先讓學生在文中找出春天裏描寫小柳樹的語句,讓學生用朗讀表現出小柳樹的美麗。這裏主要有三個重點的語句:

1、小柳樹的腰細細的,樹枝綠綠的,真好看。

我先出示插圖一中的小柳樹,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誇誇小柳樹,感受小柳樹那柔軟、纖細的腰肢和嫩綠、充滿生命活力的樹枝。然後出示文中的句子,引導學生體會“細細的”、“綠綠的”兩個疊詞的妙用,讀出疊詞的韻律感和小柳樹的美麗。

2、春天,小柳樹發芽兒了。過了幾天,小柳樹的芽兒變成小葉子,她穿上一身淺綠色的衣服,真美!

我讓學生將文中這句話和”春天,小柳樹發芽兒了。過了幾天,小柳樹的芽兒變成小葉子,真美!”進行比較,讓學生談談爲什麼你覺得課文中的語句更好一些呢?引導學生體會文中的句子是將小柳樹當成人來寫了,她像人一樣穿上了美麗的外衣,好漂亮啊!

3這時候,小柳樹的葉子已經長得又細又長了。她在微風中得意地跳起舞來。

這裏,我出示插圖二中的小柳樹,讓學生想象柳樹在風兒的吹動下,她會是怎樣的。在學生的想象說話中,在大家的交流討論中,學生彷彿看到到了小柳樹輕盈地舞動着動人的身姿,此情此景,的確像極了一個驕傲的小公主,漂亮而自得,迷人又傲慢。朗讀時,引導學生特別要突出“得意地跳起舞來”這幾個重點的詞。

在小柳樹如此漂亮的同時,文中對於小棗樹的描寫有這樣的幾個重點的句子:

1、小柳樹看着小棗樹,樹枝彎彎曲曲的,一點兒也不好看。

結合圖片,讓學生說說小棗樹的樣子,學生會說:光禿禿的,什麼都沒有,就像一個光頭,可難看呢!……朗讀時,特別要注意“彎彎曲曲”、“一點兒也不好看”這幾個重點詞語。

2、她看看小棗樹,小棗樹還是光禿禿的。

朗讀時,引導學生抓住“還是光禿禿的”幾個詞,突出小棗樹的難看。

如此強烈的對比,小柳樹的確在外表上有着如此大的優勢,難怪她會對小棗樹說:“喂,小棗樹,你的樹枝多難看哪!你看我,多漂亮!”“喂,小棗樹,你怎麼不長葉子呀?你看我,多漂亮!”那種奚落,那種傲慢,學生自然而然地就能體會。

對比二:秋天,小柳樹和小棗樹的變化。

到了秋天,兩個主人公的外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小棗樹結了很多又大又紅的果子,給大家帶來了豐收的喜悅,而小柳樹什麼也沒結。這裏有幾處關於小柳樹的心理描寫和神態描寫非常傳神,也留給了讀者想象思考的空間。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思考:究竟是什麼,讓小柳樹“實在忍不住”?讓學生完成這樣一個想象說話:小柳樹聽了,她想:……不好意思地笑了。抓住文中這個空白處,引導學生想象填補,可以讓學生設身處地地體會小柳樹當時慚愧、後悔、感動、頓悟等多種情感交織在一起的複雜的心情,爲寓意的體悟打好了鋪墊。

(四)、拓展延伸,體會寓意。

文中,小棗樹的一段話發人深省,平樸間蘊涵着一個深刻而厚重的哲理。我讓學生反覆地讀,用自己的語言談談自己對這段話的看法和認識,然後聯繫本單元《識字四》中的成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取長補短,相得益彰。舊知的回顧拉進了學生和抽象的寓意間的距離,打通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接着,我又讓學生小組討論,聯繫我們的生活談談自己對這個寓言故事的看法和想法,進一步體會其中的寓意。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近段時間,我校開展了“教學的有效性”教研活動。學校有幸請到了中央教科所教育專家韓立福博士親臨指導。我上的是《普羅米修斯》一課。課後,得到了韓博士細緻而精彩的點評,並對我的課和今後的教學提出了寶貴的建議和意見,給我極大的啓迪. 以下是我執教本課後的點滴感受:

普羅米修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位天神,而《普羅米修斯》一課,雖然文章短小,但包含的內容卻很多很廣。要想對人物的形象和個性進行深入的剖析,必須完整地讓學生閱讀《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和《解救的普羅米修斯》。今天的課堂中,研讀“普羅米修斯讓你感動的是什麼?”學生在互讀互議的基礎上各抒已見。其中陳婕琳同學結合課外知識,完整講述了普羅米修斯用大大的茴香枝取火的細節,並給予普羅米修斯“大智大勇”的高度評價。這一課堂中的意外生成,讓我驚喜不已。課內課外的有機結合,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以讀爲本,讀中感悟”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提出的要求。本課教學過程中,我設計的教學主線是“以多種形式的閱讀,讓學生充分感知文字,深入走進文字,在多渠道的閱讀中,在多層次的閱讀中感悟文中主人公的精神和品質。在學生朗讀課文,感悟句子含義,解讀普羅米修斯的過程中,我及時給予了糾正和指導,讓學生的理解層層深入,步步逼近教學目標。充滿生機、活力、智慧、和諧的課堂離不開教師精心的設計,耐心地指導,更離不開教師充滿博愛、親切、寬容、鼓勵的評價。教師及時有效的評價,不但樹立了多數學生學習的信心,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及時捕捉孩子的閃光點,給予鼓勵和肯定,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關注學情首先得關注學生”,今天我深深地體會到了這一點。

課堂上也留下了些許遺憾:課後發現課堂中雖注重了對學生學法的引導,但卻引導得不到位。對問題的提煉不準確,以致課堂上花了時間,繞了彎子,所得卻非常有限。韓博士一針見血的評價,讓我茅塞頓開:教師應增強問題意識,加強問題的提煉,才能提高課堂的生成性。師生在課前增強對文字的解讀就顯得尤爲重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採用多種方法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唯有如此才能讓學生在問中學,在學中疑,在疑中進。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

我是小學語文組×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板書:課題),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闡述。

一、說教材(時間控制3分鐘)

1、教材分析

《xx》是××版小學語文xx年級xx冊第xx單元的第xx篇課文,該單元以xx爲主題展開。《xx》是一篇精讀(講讀)課文,主要描述的是(文章大意)。課文雖然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給人很深的啓迪(這部分可以從課文的地位、內容,以及作者的寫作特點等幾個方面進行概括)。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階段目標(第一階段:1—2年級;第二階段:3—4年級;第三階段:5—6年級)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能夠認讀本課生字、詞。

2、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夠理解課文,抓住重點語句,瞭解重點語句所隱含的情感色彩。(如:對錶達情感的作用學習主人公——的美好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興趣)。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一句話):

難點(一句話):

4、教學時間:(根據要求安排)根據課文內容需要,將安排2、3個課時。(若爲幾個課時,則說明現在講的是第一課時,同時後面講課過程中要說明第一段主要講說明等。)

5、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和學法(時間控制1分鐘)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爲讓學生充分理解本節課(歸納課文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結合xx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透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採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於學,勤于思考。

那麼在學法上,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透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並要求學生在交流學習中勾畫出優美詞句,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的學堂。

三、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將以五個環節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興趣是的老師,小學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基於這點,開課之初,我首先透過多媒體播放/展播(引入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畫面,例如歌曲、人物的形象畫面等),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情境,爲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進而可以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隨後揭開課題,簡要闡述課文的主要內容,順勢進入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

(要做什麼?怎麼做?爲什麼?目的/效果怎樣?):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匯入新課後我先讓學生大聲自由朗讀,並要求一邊讀一邊想象(寫景:美麗的景象;寫人:活動的情景),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教師適時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個別指導,掃清學生閱讀文字的障礙。這樣做,目的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於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爲接下來的品讀詞句做好鋪墊。

第三環節

(同上):研讀賞析,體驗情感。葉聖陶說: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能讀書。鑑於此,在“研讀賞析,體驗情感”環節中,我首先抽選出幾個代表分段朗讀課文,此時其他學生邊聽邊勾畫關鍵詞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朗讀完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歸納出本節課的生字、詞和重點詞句,並讓學生議一議(例如課文中出現的含有修辭手法的語句所表現出來的意思和情感等)。力圖使學生在反覆朗讀和討論交流中對課文有所思有所悟。

緊接着,我將根據學生討論情況進行簡單的歸納總結,讓全體學生品讀重點詞句,並藉助多媒體展示課前準備好的圖片,適時加以引導和闡述,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和理解本節課重點詞句。如讀到“××”時,用多媒體展示“××”畫面(寫人:主人公表現情感的畫面;寫景:與內容相關的圖片)。這一幅幅畫面,不僅講學生們帶入課文之中,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等詞語,從而體味文章的意境美,領會作者表達的特點。

最後,藉助多媒體向學生再次展現一組配樂(根據內容而定的)圖畫,引讀課文,使學生與文字、作者再次產生共鳴,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激起他們對(根據課文內容)(如:草原的無限熱愛)。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第四環節

總結評價,拓展延伸。學生帶着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因此再對課文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後,透過問題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想:(根據課文內容拓展出的問題)。這個問題,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惟,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第五環節

(緊扣教學目標,設計新穎):安排作業,複習強化。爲了複習、強化學生所學知識,讓學生再次體驗課文(寫景:優美的景象;寫人:主人公的情感)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兩道課後作業:作業1:請大家將本節課中自己喜歡的優美詞句摘抄到《優美詞句》小筆記本上;作業2:根據課文內容,(寫景:可以按照課文內容畫一幅圖;寫人:在老師的指導下將大家分成兩幾組進行角色扮演,讓大家一起體驗課文中人物的感受)。這是我教學過程的安排,下面說說本節課的板書設計。

四、說板書設計(緊扣教學重點寫出幾個詞句或安排新穎的板書)(時間控制1分鐘)

最後,我談一下本節課教學效果。本節課透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以及多媒體展示等課堂活動,我設想能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認知生字,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穫,同時力求讓學生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火車的故事》是小學語文教材第二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課文,屬於科學知識專題。本文是一篇介紹火車種類的常識性課文,分別向我們介紹了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火車、磁懸浮火車,以及火車提速、修建青藏鐵路等有關我國鐵路建設的成就,展現了我國鐵路建設迅速發展的大好形勢,藉以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二、說學生

一年級小學生對世界充滿好奇,喜歡問爲什麼,愛看《少兒十萬個爲什麼》、《兒童千百問》等科普類讀物,對一些科學知識很感興趣。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培養和訓練,學生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他們在老師的有效引導下,已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小夥伴之間的合作學習讓學生更多機會表現自己,幫助他們培養團結合作意識,學會與人交往。但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還是短缺,好動,好玩,老師要及時靈活地調控課堂。

三、說目標

在一年級起步階段,識字、寫字是學生的學習重點,老師一定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觀察、發現、交流。低年級閱讀教學,最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最好還能讀出感情來。老師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一年級小朋友對科普知識感興趣,但由於人生閱歷淺缺,生活經驗侷限,他們在認識火車種類,感受我國鐵路建設成就的過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本課教學,我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認識“郊、列”等14個生字。會寫“成、晚”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簡單瞭解課文介紹的幾種火車,感受我國鐵路建設的科技進步

其中,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積極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繫的橋樑,調動學生的生活認知與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感受科技進步。教學難點是:簡單瞭解課文介紹的幾種火車。從重點入手,層層推進,幫助學生理解感悟。

四、說過程

第一課時

(一)圖片展示,激發興趣

一年級的小學生最喜歡形象直觀的事物。新課開始,老師用課件展示形態各異的四種火車圖片,這樣一下子就了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學生簡單瞭解課文介紹的幾種火車是本課的學習難點。剛開始,老師就讓這四種火車與學生見面,使學生對火車的種類有一個整體感知,這樣就能使難點易化,爲後面的教學做好鋪墊。同時引導孩子學會有禮貌地和小火車打招呼,說出它們的名字,讓品德教育順其自然地融入語文教學當中。

(二)初讀課文,初步整體感知

學生應該充分與文字接觸,多讀書,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一年級的小學生讀書時還需要老師的有效指引。老師應該在每一個讀書活動中向學生提出不同的讀書要求,讓學生每次讀書都有所得,不斷學習、掌握朗讀方法、技巧!初讀課文部分,我讓學生讀文兩次。第一次要求是:讀準字音,遇到難讀的字畫出來,多讀幾遍。第二次要求是:朗讀時做到“四不”即“不錯字,不落字,不添字,不吞吞吐吐支支吾吾”。兩次朗讀根據學生的實際來設計,先易後難,要求清晰明瞭,讓學生易於執行,達到訓練效果,提升朗讀技巧!

(三)自主學習生字

生字以生字寶寶的課件形式出現,讓學生愉快地與生字見面,認讀生字。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培養和訓練,學生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如“加一加”“減一減”“合一合”等。老師創設情景,組織學生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別人的發言,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習積極性。在反饋交流活動中,學生暢所欲言,最後評選出識字小能手,讓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以後更主動地投入到識字學習裏面!

(四)指導書寫

老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範字,在小組裏交流自己的觀察發現,說說哪個字難寫,怎樣才能寫好!然後全班交流,互相補充提醒,在訓練觀察能力的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合作學習能力。接着學生試寫“成、晚”兩個難寫好的生字,老師深入學生中間指導,挑選出典型性的作業,然後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集體評價。學生在分析別人作業的同時,對生字的筆畫、結構會有更深入的認識,有所感悟,提升書寫水平。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生字詞語

課件出示課後“我會讀”的詞語,讓學生認讀,達到複習鞏固生字,防止回生,積累語言的目的。

(二)精讀課文,讀中思考,讀中感悟

“瞭解課文介紹的幾種火車,感受我國鐵路建設的科技進步。”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中,自主、合作朗讀課文,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是本課時教學的設計理念。

課文精讀環節以帶着問題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欣賞課件,說話訓練等形式進行,讓學生在有效、自主的學習中達到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目的。

1簡單瞭解課文介紹的四種火車

不動筆墨不讀書,一定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來讀、想和做記錄,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簡單瞭解課文介紹的幾種火車是本課的學習難點。爲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突破難點,我的設計如下:我先讓學生讀課文,邊讀邊用筆畫出課文介紹的四種火車。接着學生彙報,老師相機按順序在黑板上貼出四種火車名稱。清晰明瞭的板書能幫助學生又快又好地記住這四種火車。接下來我以電力火車、磁懸浮火車是“綠色環保型”火車爲切入點,讓學生再讀課文,找答案。學生很快就能從書本中找出它們“速度快,污染小”。一些預習充分,課外知識豐富的學生可能還會說出蒸汽機車會冒出濃濃黑煙,內燃機車不會冒出多少煙的特點,所以它們不是“綠色環保型”火車。這時,老師引導:從蒸汽機車到內燃機車,再到電力火車、磁懸浮火車,它們是一個比一個速度快,一個比一個污

染小,這就是“科技進步”的成果。老師在黑板上板書“科技進步”。“科技進步”是《火車的故事》這篇課文的主線,前半部分介紹世界火車發展的科技進步,後半部分介紹我國鐵路建設的科技進步。所以“科技進步”一定要讓學生知道。

2感受國家火車事業的科技進步,進行說話訓練。

①感悟第4自然段,進行說話訓練

嘗試讓學生質疑,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樹立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生可能不明白“提速、夕發朝至”的意思,這時老師就可以讓其他學生當小老師,說出自己對這些詞語的理解。一年級小朋友詞彙量不太豐富,對“夕發朝至”這個詞語的理解可能還是存在困難。老師可以引導他們把四個字拆開理解,如“夕”指晚上,“發”指出發,“朝”指早上,“至”指到了。再將這四個字的意思合起來想一想,就是“晚上出發,早上就可以到達目的地”的意思。這樣做不光讓學生理解了詞語,還讓學生學到一種分析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掌握了語文的學習技巧。

語文教學中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生成,應該融入每一節語文課中,使學生的每一次上課能力都有提升。用“因爲……所以……”把課文中的兩句話連起來,就成了一句有因果關係的話:“因爲我國的火車不斷提速,所以現在從北京到上海,可以夕發朝至。”這教學設計,既訓練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又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②感悟第5自然段,進行說話訓練

由於地域差異和生活經驗的貧乏,青藏高原與青藏鐵路遠離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感受青藏鐵路建設的艱難和偉大,使他們明白“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創舉!”,併爲自己國家驕傲、自豪!就成爲我們教學中的一個重點、難點。我們用課件展示高遠廣闊的青藏高原,呈現青藏鐵路緊張修建的圖片,背景音樂是頌揚青藏鐵路修建的《天路》。學生看到青藏高原及青藏鐵路的圖片,聽着高昂、雄壯的音樂,彷彿來到青藏高原,加入熱火朝天的青藏鐵路建設一般!他們的心一下子就被征服!

當老師讓他們說說自己的感受時,回答精彩極了!“青藏鐵路兩旁的景色真美啊!如果我坐上火車旅遊,我一定不會亂丟垃圾!”“那條鐵路一會兒下坡,一會兒上坡,工人叔叔修鐵路時一定很辛苦了!”“我看到一位老奶奶看着鐵路在笑,她一定很喜歡這條鐵路。”在暢所欲言當中,學生對青藏高原及青藏鐵路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時,老師用課件顯示文中一句話:“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創舉!”讓學生說說對這句話不明白的地方。學生可能不理解“創舉”的意思。老師不急着說出答案,讓學生回到課文裏,讀一讀,畫一畫,找出相關的詞語。如“海拔最高、世界屋脊”等。這時,老師出示圖片,解釋青藏鐵路由於修建在海拔最高的地方,路況非常複雜,所以它的修成是史無前例具創造性的事情!幫助學生理解“創舉”一詞,讓他們爲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自豪!接着引導學生用高興、自豪的心情朗讀這一句話,加深學生對課文的領悟!

(三)課外拓展及作業

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是無限的,團結合作的力量更是不可估量!學生在小組裏一同設計一列未來的火車,一起出謀劃策,合作創新,共同進步!

課堂上學生整理出具體方案,課後用圖畫的形式把新型火車畫出來,第二天拿回班上張貼,與大家分享集體智慧的勞動成果!

(四)板書設計

火車的故事

蒸汽機車

內燃機車

電力火車

磁懸浮火車

老師根據學生反饋貼出四個種類的火車名稱,接着從“綠色環保型”火車切入,重點認知它們速度快、污染小的優點,由此推斷出火車發展的原因是“科技進步”這一結論。板書設計清晰明瞭,從重點入手,層層推進,合情合理,幫助學生理解感悟課文。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鉅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爲我們所效法。《論語》文簡義長,質樸含蓄;語言形象,富含哲理;易於成誦,琅琅上口,是舊時傳統教育下蒙童的必讀書。近幾年來,社會上重新掀起讀《論語》、學《論語》的熱潮,新教材七年級上冊的編寫也順應了這種形勢,在原來十則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兩則,有的談學習方法和態度,有的談道德修養和爲人處世之道,其豐富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對於心理髮展正處於萌芽狀態的初中生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

(二)教學目標

《新課標》對7-9年級文言文學習的總體要求是: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初一學生接觸文言文時間不長,缺乏古文功底,學習上可能有畏難情緒,但是初一的學生也有他們明顯的優勢,他們有對初中學習的新鮮感,他們樂於探索,勇於展現,競爭意識強烈,而新課標背景下的中學的文言文教學,應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進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信任學生,從朗讀訓練到理解文章字句的意思到挖掘文章的精神內涵,都應由教師引導學生採用互動的形式完成,從而提升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文言文的能力,使他們能透過學習,自主地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掌握一些淺顯的文言文基礎知識,打好紮實基礎,提升他們的文學鑑賞品位,從而爲今後的文言文學習奠定基礎。

因此,我對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有以下設想:

1.瞭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2、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要求讀準字音,注重節奏與語氣,並在誦讀中加以體會其內在含義

3.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4、引導學生聯繫自身的學習經歷,理解《論語》蘊含的精華思想,深入理解孔子將治學和修身結合的思想境界,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開闊胸懷。

教學重點::

1. 能準確流暢的朗讀並熟練背誦課文

2、 積累、理解重點詞句的含義。

教學難點:

聯繫自身的學習經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思想內涵,理解孔子將治學和修身結合的思想境界。

二、 說教法:

設定教法的緣由: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可以分爲寫景抒懷類、介紹說明類、敘事寓理類、敘事明理類等。作爲敘事明理類文章,《〈論語〉十二章》教學適合誦讀感悟,以“學”切入。

教學方法:1、誦讀法。指導學生透過反覆的讀,大聲的讀、氣韻暢達的讀,讀出古味,培養學生古文學習的語感。注意朗讀時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在讀中理解、領悟。

2、 自主學習四步教學法: ⑴自譯,標疑難 ⑵合作,通文意

(3)競答,查重點 (4)總結,理脈絡

三、說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佈置:1、查找論語及孔子的相關資料

2、試着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並嘗試讀準節奏。

3、藉助工具書自譯,標疑難

課堂教學:

(一) 匯入新課:說成語出處引入:教師出示“言而有信”、“隨心所欲”“舉一反三”“後生可畏”“文質彬彬”等成語,詢問學生是否知道出處,從而引出《論語》。

這樣的導語設計,簡潔明瞭,從常見成語入手,引出《論語》,讓學生體會到這部文化典籍離我們並不遙遠。

(二) 學生交流資料,介紹孔子和論語的相關知識,教師補充。

多媒體顯示孔子和《論語》的相關介紹,進一步明確相關知識。

(三)誦讀課文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誦讀對於古文學習的重要性。初一的學生剛接觸古文,文字生疏,缺乏語感和停頓斷句的常識,所以我在朗讀訓練時採用循序漸進的方法:

1、 初讀---讀準字音:學生分成四人學習小組,老師要求每個學生先在小組中朗讀,其他成員注意傾聽這位同學有無讀音上的錯誤,並進行糾正,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聽讀課文的能力,還能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學習課文中重點字詞的讀音,並不斷加強印象。一輪進行完之後,小組成員選出在組內讀得好的同學,來參加班內的朗讀展示,如果有錯,再在全班範圍內糾正。此時,老師再出示幾個易錯的生字,如:說、慍、省、罔、殆、簞、肱等進一步落實。在此期間,教師應肯定這次小組內朗讀的成果,並對讀音完全正確的學生和小組進行表揚,激發孩子們的好勝心和小組合作的信心。

2、 再讀——讀出停頓和重音:教師多媒體顯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吾日三省吾身。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請個別學生朗讀,提醒其他學生注意傾聽他有無停頓和重音上的錯誤,並提出改進的建議。教師逐條進行訂正,並帶領大家齊讀。在教師示範的基礎上,學生將全文朗讀節奏掌握。

3、三讀---讀出語氣語調。學生此時對文句的意思還未掌握,所以讀出語氣語調還有些難度。這裏教師可以化難爲簡,要求學生想象置身於古代學堂中,眼前有位老者手拿書卷在給學生們上課,老者的神態怎樣?語氣怎樣?和學生交流時又是怎樣?然後讓學生模仿朗讀,教師可以給參加朗讀展示的學生配上古樂,讓孩子融入到情境中,這樣,學生對於語氣和語調的掌握就容易多了。

(四)、疏通文意:合作通文意,競答查重點。

我們課本上所選取的這十二章《論語》,篇幅短小,句意簡單,而其課文提供了大量重點詞語與的解釋,課前學生已經進行預習,學生完全可以自主學習解決,老師稍加點播即可,所以我放棄了串講,利用前邊小組學習的初見成效和小組與小組之間的競爭,我採用這樣的形式:首先,學生以小組爲單位,以小組中成績較好的同學爲核心,利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解決重點字詞的解釋和句子的翻譯,如果在學習中遇到問題無法解決,就做好標記,留待全班交流時解決。其次,學習小組間相互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或某位同學回答,其他同學可以糾正或補充。在此期間,教師應該對大膽質疑的同學或者是作出精彩回答的小組代表進行表揚,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講解和訂正,以求知識的落實。這樣的教學設計,既解決了基礎知識的落實,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又增強了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何樂而不爲?

(五 精讀課文,探究思想內涵:

掃清了字詞的障礙,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文意,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體會孔子的思想內涵,是這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爲了突破,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 要求學生用“從——---這句中,我讀出了孔子————的主張”的句式發言。教師可以先做出示範,例如:從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句中,我讀出了孔子學習後要不斷溫習的主張。這樣的示範,進一步給學生明確了思考的方向,消除了學生的畏難心理。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言,並對學生答案中的閃光點進行肯定,對於比較成熟的答案,教師要板書到黑板上。當然,對於學生們確實難於理解的章節,教師可以做出講解。這樣,當所有的章節都分析完畢後,板書上清晰的顯現出學生們的答案,學生們就可以輕鬆分析出這十二章《論語》有的談學習方法,有的談學習態度,有的談道德修養和處事之道。

2、明確了這十二章論語的分類,我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這十二章論語有的談學習方法,有的談學習態度,有的談道德修養和處事之道,那麼這(課件上打思考:)三者之間有什麼密切關係嗎?

根據初一學生的認知水平,,我預設了他們的答案: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學習態度是先決條件:人要熱愛學習,以學習爲樂趣,要謙虛向別人學習,珍惜時間等。學習方法也很重要,學習後要經常的複習,知識才會鞏固;學習時要學思結合、取長補短等。做人要有志向,有骨氣和堅定的信念,要淡泊名利。擁有這些品質才能成爲一個德才兼備的人。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明確了這十二章論語雖然各自獨立,其實是個密不可分的整體,這就爲下面教師給學生講解孔子的“治學三境界”做好鋪墊。

3、教師講解“治學的三境界”:第一境界是“學而時習之”,包括讀書、練習、複習、實習等,這是治學基礎。第二境界是與志同道合者討論、交流、論辯,使自己的思想進入新境界。第三境界是保持淡泊寧靜的心態,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的人,才能在學問上達到最高境界。在孔子看來,治學和修身的結合爲最高境界。聖人如此,我們的同學也是如此!

透過這兩個問題設立和教師的講解,學生由淺入深的明確了孔子的精神境界,也明白了聖人的思想並不是高深莫測,遊離於我們的生活中的,時隔兩千多年,仍然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義。

(六)拓展延伸

除了課本中的章節,你還知道那些《論語》中的句子或者有關孔子的小故事。設計這個環節,是爲了進一步增加學生對孔子和《論語》的瞭解,豐富學生的文學積累。

課堂小結:

四、作業設計:

推薦學生朗讀于丹的《〈論語〉心得》周國平的《孔子的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