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高中美術說課稿範文集合九篇

學問君 人氣:2.54W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美術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美術說課稿範文集合九篇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戰爭與和平》是湘教版美術鑑賞領域第三單元燦爛的美術世界的第六課。本節課主要是透過欣賞與戰爭有關的美術作品,引導學生了解美術作品本身的特點,瞭解戰爭與美術作品的關係,感悟戰爭的殘酷,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同時學會鑑賞美術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藝術鑑賞能力,提高審美素養。

二、說學情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鑑賞能力,具有更強的探究精神,思維比較活躍,見解獨到,同時觀察能力與感知能力增強,在美術學習中也希望瞭解更多本質性的、美術理論方面的知識。能用較準確的語言來表達,但是並非發展的盡善盡美。因此本課在教學設計上會更多的採用教師引導,然後拋磚引玉的方式展開,鼓勵學生合理運用不同的美術鑑賞方法,聯繫生活實際理解作品。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的分析和新課標的理念,我確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欣賞優秀的中外藝術作品,感受藝術家源於戰爭的藝術表現形式和思想內涵,初步瞭解戰爭與美術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透過觀察、思考、討論,體會藝術作品的特點,提高審美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會今天美好生活來之不易,增強熱愛和平的美好情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本課的現有知識,我的教學重難點確立如下:

重點:瞭解作品的內容、形式和特點等,探究藝術作品與戰爭的關係。

難點:理解藝術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

五、說教法、學法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不斷學習與更新着教學理念。我們的教學必須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經驗和美術學習之間建立聯繫,並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因此,我將基於以上的考慮,結合美術學科的學習特點和教材內容,採用討論法、提問法等。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要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和交流協作,因此,在學法的指導上我主要安排了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

六、說教學準備

同時爲了輔助我的課堂教學,我還準備了資料豐富的多媒體課件等。

七、說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大部分學生學習以感性認識爲主,而感性認識事物的特點是生動性、直觀性和具體性,根據學生的這種規律,爲了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本節的教學我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爲指導思想,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綜合素質,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具體的教學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環節一:匯入新課

新課程標準指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一種強大的動力。爲此,我將利用多媒體展示長城的圖片和紀錄片,引導學生認真觀看並談一談觀看後的感受及其對長城的瞭解。揭示課題《戰爭與和平》。

透過視頻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到長城的雄偉壯觀,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環節二:描述分析

首先,我播放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相關視頻,簡單介紹兵馬俑的概況,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兵馬俑的圖片並提出問題:透過觀察,我們發現兵馬俑的兵種和職級都不一樣,你們來說一說,你們都看到了什麼?

兵馬俑的色彩、製作方法和裝備上有什麼特點?製作兵馬俑的原因是什麼?透過這種針對具體的提問,同學們能夠更有目的的進行欣賞,同時找到問題的答案:兵馬俑是由步兵、騎兵、弓箭手、將軍等兵種組成的。他們在一開始的時候顏色豐富、亮麗,光彩奪目(現在大部分已經看不到了),兵馬俑主要是給秦始皇殉葬,秦始皇想要透過這隻地下軍隊保衛他。

接下來,我會繼續展示兵馬俑面部的細節圖,並提出問題:兵馬俑的面部、五官有什麼特點?學生透過細緻觀察得出結論:兵馬俑的面部形狀各異、五官各有特點,都不一樣,非常生動傳神。

我趁熱打鐵繼續出示圖片《大衛》和《聖德列薩祭壇》請同學們與兵馬俑作比較,並說出中國雕塑的特點,同學們經過觀察、思考,不難得出答案:中國的雕塑注重整體,在細節上不做精緻刻畫,生動傳神等。

在這個環節我結合學生的已有認知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並且層層深入,激發學生探究慾望的同時也加深了對兵馬俑的認識。

環節三:總結解釋

而後我將展示委拉斯貴支的《佈雷達的投降》,提出問題:畫面描述了怎樣的故事?你能感受到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學生欣賞思考後回答,教師總結:藝術作品對於戰爭來說不僅僅是歌功頌德,更重要的是藝術家透過畫面表達對戰爭更加深刻的思考,警醒人們客觀清醒的看待戰爭。學生若有所思,我繼續發問:戰爭有什麼影響?學生回答:人民家破人亡、生靈塗炭。教師總結:戰爭對藝術家的創作也有影響,在干擾藝術家創作的同時也讓藝術家反思戰爭。由此,我們也在課堂推進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戰爭的本質是什麼?它是毀滅、破壞和長久的苦難。以總結的方式,幫助學生加深重點知識的理解,爲後面的課堂活動做鋪墊工作。

環節四:欣賞評價

課程接近尾聲,我繼續展示西漢銅鏡和李公麟的《免冑圖》,提出問題:從文字和畫面的內容上來看,你們覺得古代的這些藝術家傳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學生們爭先恐後的回答:人民不希望戰爭,祈禱和平昌盛。

擁有美好的希望是好事,但是我們要如何做才能夠得到和平呢?這個振聾發聵的問題讓同學們沉思良久,最後異口同聲的說:心存敬畏、理解尊重、化干戈爲玉帛。

透過作品的欣賞,使學生對戰爭與和平藝術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從而激活學生思維,拓展視野。

環節五:小結作業

爲了更好地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在這個階段我先帶領學生回顧本節課的知識點,總結重點知識,再次引導學生感悟藝術的美,並激發學生對和平生活的熱愛,請他們回到家後蒐集有關戰爭的資料,用文字或者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這一環節從學生的角度檢驗本堂課的教學設定和教學效果,真正踐行“學生爲主”的教學理念,時刻以學生的接受程度和學習反饋爲標準來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探究更貼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八、說板書設計

爲充分體現課程內容,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清晰、直觀、明瞭,重難點突出: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下面來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術鑑賞)的第九課。在新課標的學習內容中,屬於五大學習系列中的美術鑑賞模組,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瞭解中國民間美術的種類和藝術風格,即透過欣賞、解釋、評價等方法,結合學生已有生活經驗,逐步提高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認識,增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崇拜,提高審美情趣。

二、說學情

接下來是第二部分——學情分析。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鑑賞能力,有一定的文學修養和歷史知識的積累。欣賞是欣賞者對作品內涵意義及其價值的認識,欣賞需要一定的知識和修養,高中生具備了這樣的能力,但卻力不從心。因此,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培養和鍛鍊。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明確民間美術的基本概念,瞭解我國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的表現形式、民間美術的藝術特徵以及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對我國不同地區、不同習俗的民間美術作品欣賞,形成對中國民間美術作品的初步欣賞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瞭解我國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形式,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從而瞭解家鄉本土的美術,進而熱愛鄉土美術,並逐步提高傳承鄉土美術的意識。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是:

重點:理解民間美術的基本特點以及民間美術與人們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繫。

難點:瞭解中國民間美術中最有代表性的藝術樣式以及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係。

五、說教學方法

新的美術課程提出要特別關注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的培養,幫助學生建立符合各自個性天賦的視覺思維方式,這就決定着學生要具有豐富而自由的創造力。

因此,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直觀演示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欣賞法、聯想法等。

六、說教學準備

俗話說“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爲此,我做了以下準備:課前佈置學生搜尋相關材料、預習瞭解本課知識點、多媒體課件、有民間美術特徵的實物等。

學具準備:民間美術相關資料收集、剪刀、彩紙等。

七、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設定情境,音樂匯入

採用音樂的匯入方式,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爲此,我將播放民俗音樂《喜洋洋》,並且提出問題:過年有哪些傳統習俗?中國傳統春節有哪些民俗活動(東北、西北、南方)?(小組討論回答)引導同學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從而自然的引出今天的課題:《美在民間——中國民間美術》。

環節二:欣賞圖片,講授新知

爲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的能力,我設定了小組討論的環節來引導學生進行新課的學習。我會出示圖片《對猴團花》《大阿福》和《兔爺》泥塑,詢問:哪些作品是民間美術?如何來界定民間美術?說出理由。針對這節課的重點,我將採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尋找答案,目的是鼓勵他們相互交流,大膽發言,使本節課的重點得到解決,培養了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環節三:拓展延伸,情感表達

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課堂練習時間,並結合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展示作品提出問題:目前,很多民間藝術由於民俗活動的消退而逐漸消失,有人認爲傳統的民間美術已經逐漸脫離了我們現代生活的需要,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是否有必要保留民間藝術?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並發表自己的觀點。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我會巡視檢查討論的結果,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體驗民間美術的樂趣。

小組討論並選代表發言,由教師總結民間藝術與現代設計的應用,如服裝紋樣、家居等方面相關知識。

環節四:小結作業,動手實踐

在課程即將結束時,以提問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加以回顧並逐步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學生可以對本節課的知識有一個更加系統的認識。

最後,爲了使學生能有更高層次的提高,我會給學生留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

1、學生回憶民間美術的定義、種類、特點及其寓意等知識。

2、佈置課外作業:實踐——剪窗花。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3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鑑賞第5課《走進抽象藝術》。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和教學過程四個步驟加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

作爲人類三種主要藝術類型之一,抽象藝術也是人類認識和把握世界的一種重要方式,只不過它使用的是純粹的藝術語言,抽象藝術有冷抽象和熱抽象兩種類型之分,瞭解抽象藝術的特點及其獨特的藝術美的表現,進而能夠創作抽象藝術作品。

[教學目標]

對抽象藝術有更深入、具體的認識,透過欣賞抽象藝術作品瞭解和認識抽象藝術的兩種基本形態(冷抽象和熱抽象),美術走向抽象的簡單過程及抽象藝術的語言和藝術上的美的表現。

[教學重點]

抽象藝術的概念和冷熱抽象藝術的特點的把握以及冷熱抽象藝術作品的辨別。

[教學難點]

1、如何結合原有的美術語言的知識來理解認識抽象藝術的概念。

2、藝術如何發展到抽象的。

二、[教學方法]展示法,講練結合法,探究討論法

三、學法指導:

1、引導學生採用觀賞觀察、實踐、討論、歸納的方法學習,用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並巧妙匯出本課。

2、討論法,小組合作法。

四、[教學過程]

新授過程:

匯入:首先同學們來看兩組圖片,第一幅是現實生活中具體存在的,真實的再現現實,即具象藝術。另兩幅在你們的生活中存在這樣的物體嗎?學生回答:“不存在”。我們稱這種沒有現實形象的可辨性的作品爲抽象藝術作品。怎樣去欣賞抽象藝術作品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抽象藝術,去體會其獨特的藝術美。

教師總結:抽象藝術和具象藝術、意象藝術不同的是,它不直接表現任何現實中的可視物,但不能因此說它與現實就沒有任何關係。

展示:《百老匯的爵士樂》、《即興之31》兩幅作品。

問題思考探討:

同學們分兩組討論,談談自己對這兩幅作品的感受。

相同之處:

不同之處:

學生活動:分別請一位同學回答問題,然後找同組同學作補充。

教師活動:老師總結後引出:抽象藝術的含義

(一)抽象藝術及其兩種形態(冷抽象,熱抽象)

1、抽象藝術的含義?

在20世紀初纔開始逐步形成的一種用美術的基本語言元素和語言手段進行獨立創作的美術類型。

2、冷抽象、熱抽象藝術的代表藝術家及觀點。

冷抽象含義:代表人物:蒙德里安。

熱抽象含義:代表人物:康定斯基。

作品賞析《百老匯的爵士樂》。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先鑑賞紐約百老匯夜景的照片,然後一邊聽爵士樂(爵士樂:《藍色狂想曲》),一邊欣賞蒙德里安的《百老匯的爵士樂》。

教師活動:老師介紹:1、爵士音樂;2、蒙德里安生平簡介;3、蒙德里安對百老匯城市面貌的感受及對爵士音樂的感受。

問題思考與探討:

學生活動:同學們分組討論後回答問題:

1.這幅作品使用的語言有哪些?不同的顏色塊讓你聯想起什麼?橫豎交錯的線條讓你想起什麼?

教師活動:老師補充總結

能力練習:欣賞幾幅作品,判斷它們是屬於冷抽象還是熱抽象藝術作品。

創設情景請同學們思考:具象藝術能夠如實的再現客觀世界,而抽象藝術卻完全排除現實形象的可辨性呢?那麼藝術爲什麼會走向抽象?

由上面的問題引出:

(二)藝術走向抽象的原因

問題思考:請同學們迅速瀏覽課本25頁,回答問題。1.抽象藝術的形成?2.抽象藝術形成的原因?

1.抽象藝術的形成:

19世紀中葉照相機的發明加速人們對美術的本質思考,20世紀初,抽象藝術的概念在西方已經基本確立

2.抽象藝術形成的原因:

照相機的發明,現代的社會化大分工,西方科學理性的影響。

抽象藝術形成之後具有什麼樣的特點?

(三)抽象藝術的特點:

分析性,即把藝術的各種語彙分析、抽離、孤立出來並加以誇大,甚至絕對化,這就形成了抽象藝術特殊的藝術美。

抽象藝術獨特的藝術美包括:A形式與色彩;B構圖與筆觸;C材料與肌理;D空間與透視;E光影與運動。

學生能力練習:讓學生自己來欣賞作品,判斷作品的藝術美的表現。

知識補充:抽象藝術在我國的獨特表現,抽象藝術在現代生活中的運用。

拓展:學生欣賞完這些作品後,躍躍欲試,都想創作抽象藝術作品,那麼,這時候老師要適時滿足學生的慾望,動手實踐,創作作品。讓學生聽一首音樂,創作一幅抽象藝術作品。

(四)課堂回顧

這節課重點講述的是冷、熱抽象藝術作品,抽象藝術的特點及其獨特的藝術美的表現。

四、板書設計:

透過多媒體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課課題,然後分別展示冷抽象、熱抽象美術作品,分析其分類、代表藝術家、特點等環節,分析鑑賞部分作品。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基本思路:

A教材主要處理的是美術家的自我認同跟社會環境的關係,也就是說,美術家究竟怎樣看待自己的職業?教師可以透過歷史的透視和具體美術作品的分析,來理解美術家的自我跟社會角色之間的關係。在某種程度上,美術家的自我和社會之間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社會試圖分派給藝術家一個明確的身份:工匠、雜役、職業畫師、藝術家;但美術家卻往往把自己看做一個完整的"人",遊離於各種身份之間。畫家或雕塑家僅僅是一種通常的稱謂和職業身份,不能反映某個具體藝術家的個性特點。而美術家更重視的,可能正是自己的人格和個性。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這條中心線索跟對美術作品的分析聯繫起來,層層深入地體現這條線索,並且貫徹到教材提供的兩個"活動建議"當中去。

B、教學材料分析

教材提供的美術作品可以分爲三組,反映出美術家表現自己的不同方式:《拉斯科巖畫》和《埃及墓室壁畫》是透過匿名的手段來表現自我的。這幾件作品年代較早,藝術家還沒有充分的自我意識,並且社會也沒有給予藝術家很高的地位,不允許他們過於明顯地突出自己。嚴格說來,在這些作品創作的時期,還沒有我們現在意義上的"藝術家",原始時期的"藝術家"實際上是巫師,而在古埃及和中國的商周時期,"藝術家"的準確身份是工匠,甚至是奴隸。

第二組作品,是14世紀以來的一些美術家的自畫像。教材中的幾幅自畫像已經涉及到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到,除了阿爾泰米西亞?真蒂萊斯基之外,其他畫家的自畫像都沒有用作畫的工具來暗示自己的畫家身份。相反,丟勒像基督,普桑像貴族,金農像隱士,而倫勃朗則把自己畫成一個真實、樸素、平凡、有血有肉的市民。

真蒂萊斯基的自畫像稍微有點特殊,或許因爲她是一個女畫家。實際上,當時女畫家的自畫像往往也不把自己畫成畫家,而是畫成淑女。

除此之外,真蒂萊斯基和金農都是用的側面像,這也具有某種心理暗示的意味。一般而言,在正面像中,美術家可以和觀衆達成交流,而側面像則似乎表明畫家更願意自行其是,因而其個性也更加孤僻和鮮明。

第三組作品是處於創作或生活場景中的美術家。在這裏,美術家的工作環境也具有一定的含義。委拉斯貴支的畫室是在皇宮,侏儒、侍女、小公主和鏡子裏的國王和王后清晰地表明這個場所的性質。畫家本人是"宮廷畫師",負責記錄這些人物和事件。而維米爾卻是耐心地坐在自己那狹小的畫室裏描繪一位抱樂器的姑娘。跟《宮娥》相比,這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地方。委拉斯貴支自畫像面前那塊巨大的畫布表明他記錄的是重要的事件和宏偉的景象,而維米爾那塊小畫布則說明他更專注於普通生活的細節。

2、教學目標:瞭解美術家社會地位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同文化、經濟、政治因素的關係;瞭解創作者的自我意識在作品上的表現方式;學會把特定的視覺圖式以及風格特點跟藝 術家的生活、生存環境聯繫起來,以一種歷史的觀點來看待美術作品。

3、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依據:重點:美術家社會地位的歷史變化;自我和社會的關係。本課的難點:引導他們深入理解自我和社會的關係。

4、三維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

知識與技能:學生要在學習中瞭解分析類似的美術現象的方法,學會舉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術欣賞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術基本素養。

過程與方法:學生能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討論,豐富視覺審美經驗,發展美術鑑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能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5、課程資源的開發及有機整合

a、教材或課程所需圖片的多媒體課件。在製作的課件中,教師可以提供一些有特點的自畫像或肖像畫作品供學生參考,領會塑造、表現性格的一些方法。將觀察的內容一一地加以列舉並比較,引導學生將觀察與分析科學化、系統化,並運用教材所介紹的知識對比較的結果進行分析。

B、在課前,請同學們從網上或者書中查閱一些關於肖像刻畫(繪畫、攝影),然後到課堂上與同學們分享。

二、學法指導

學情分析:高中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識能力和判斷能力。但由於高中階段學生的社會意識以及生活經驗的侷限,可能對本課的主題理解的不夠深入,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手段要儘量多樣化,在課前,讓學生去查找一些這方面的資料或者故事拿到課堂上與同學分享。

心理調節的方法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他們查找資料,大膽想像和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能體會美術作品的美術語言與形式特徵 .

知識建構的方法指導:從學生對美術家工作和生活的想像入手,結合具體美術作品的分析,來逐步引導學生理解教材的主要思想和內容。一方面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另一方面透過歷史背景的講解來加深學生對美術家的自我與社會的關係這個問題的認識。適當運用啓發式教學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思考。

三、教學方法及手段

教學方法的選擇及依據:主要採用"比較鑑賞法",提問法,討論法、觀察法等。適當運用啓發式教學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思考。

理論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藉助多媒體課件、圖片等資料進行教學。

四、教學程序

創設問題情景匯入、激發興趣誘發探究

A、圖片欣賞匯入

1.圖片欣賞: 每個藝術家即使在表現同一個對象時,也會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並且還欣賞過金農的作品《月》。(出示圖片)

2.提問: 請同學們想像一下,畫《月》的這位藝術家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學生口頭描述對金農的想像。)

B、講授

1. 思考提問: 現在我們來看藝術家本人對自己的描繪。(出示金農的《自畫像》)

看看跟我們想像的有什麼不同?藝術家爲什麼要這樣畫?(學生討論)

小結:美術家對自己的看法可能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

2.作品欣賞:《拉斯科巖畫上的手印》、《埃及工匠正在製作獅身人面像》。

思考:這幾件美術作品表現的是什麼內容?有沒有藝術家留下的痕跡?怎樣留下來的?

進一步思考:這些作品是什麼時候留下來的?當時屬於什麼樣的歷史時期?藝術家處於什麼樣的地位?(學生討論,教師進行適當的講解。)

3.作品欣賞:三幅《自畫像》(丟勒、普桑、真蒂萊斯基)。

這是一組自畫像。仔細觀察畫面,回答下列問題:

a.是正面還是側面?男畫家還是女畫家?年輕還是年老?

b.你是否知道這些藝術家的相關背景?他們分別屬於什麼時期?

c.畫面是否暗示出創作者本人是一位畫家?透過什麼方式來暗示的?如果沒有這種暗示,那又是爲什麼?(結合學生回答的情況,教師進行必要的講解。)

4.完成第61頁的"思考與交流":倫勃朗的三幅自畫像。

這些自畫像各自反映出作者什麼樣的心情?(中年以後的倫勃朗接連遭受不幸,晚年竟然落到靠救濟金度日的地步,自畫像也表現出一種濃厚的滄桑感。)

C、集體討論 :對比分析《宮娥》和《畫室》。

1.畫家所在的環境或場所有什麼區別?2.畫家自己是以什麼方式出現在畫面上的?

3.能否看出畫家對自己職業的看法?

D、分組討論: 1.討論和分析對象:《聽琴圖》、《西園雅集圖》。

2.思考: a.畫的是什麼樣的場景? b.作者是以什麼身份在畫畫?

(教師講解:在中國古代,純粹的畫家地位很低,被稱爲"工匠";而文人兼畫家這一身份卻具有很高的地位。)

五、總結

在各個歷史時期,美術家的社會地位不同,他們對自己的看法也不盡一致。例如《聽琴圖》,宋徽宗是一位畫家,但又是一位皇帝。這件作品既體現了他對繪畫的興趣,也表明了他至高無上的身份。

活動交流 :課下完成"活動建議一",教師選出一些作品進行評議、交流。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靜物構圖》是選取湖南美術出版社、現代美術教育研究所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選修)《繪畫雕塑》系列中的《繪畫》模組第二課《形的視覺印象》的延伸內容。這一課包括客觀物象在平面上呈現的形體、特徵及我們怎樣梳理客觀物象給我們的印象,我從中選取怎樣梳理客觀物象給我們的印象這一節加以擴展靜物該怎樣構圖,作爲本節課的內容。本課從首先請同學們把自己最喜歡的照片或圖片進行描繪,然後透過活動,讓同學們給與意見,結合教師所說的理論知識進行修改再創造。採用學生上臺手繪、師生交流的形式教學,既加強了課堂的交互能力,又調動了學生探討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再創作。

2、教學目標:

美術繪畫課教學的目的是透過美術繪畫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學會運用繪畫的理論,進而培養學生動手繪畫創作的能力。根據高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知識目標:

掌握有關靜物構圖的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

A。提高學生的觀察靜物取捨的能力

B。培養學生對靜物素描動手繪畫能力

(3)發展目標:

A。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B。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C。培養學生開拓新思維的能力

(4)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B。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感受生活,創造生活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靜物構圖的基本形式

(2)靜物構圖的基本原則

教學難點:靜物構圖的基本形式,如何取景

4、教師準備:

靜物作品圖片、知識

5、學生準備:

簡單的靜物:本子,書籍,筆,橡皮擦,文具盒等一些學習用品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因此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探究知識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並透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繪畫慾望。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

生 體會生活總結體會討論探究知識擴展再創生活

互 動

師 引導體會說出問題啓發點撥彙總歸納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設計了兩個活動,讓學生透過活動來自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首先是回憶自己生活裏的美麗圖片,自己是怎麼把這些情景拍攝下來的,自己有過什麼樣的想法沒有,也可請學生上臺來大概繪畫一下自己有過的好的設想或作品,並闡述一下自己的構思,之後師生一起進行點評,說出優點和存在的一些問題,並請同學提出一些修改的意見,之後教師結合構圖的基本知識點進行講解構圖的要素進而講到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靜物,並講解靜物構圖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原則,結合我所畫的靜物構圖進行分析和闡述。然後要同學們結合靜物構圖理論,自己用眼前書桌上的東西擺設一組靜物並進行取捨描繪,之後再請同學上臺繪一次,並說明自己的想法,怎樣和靜物構圖理論知識結合,我們給與一定的意見,進行完善,並最後總結。在教學中,教師應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於平等的地位,相互交流。在設計活動時要注意活動的趣味性,以活躍課堂的氣氛。

三、說過程:

1、提問:以前出去拍照,你會怎麼拍攝,怎樣構思,有沒有重點?或是自己喜歡的圖片是怎麼樣的,喜歡的是它的什麼?

學生回答

2、活動(一)請同學們把自己美好的回憶再描繪一下,並請同學在臺上進行描繪,闡述自己的觀點

3、大家一起進行點評,提出意見,老師也會提出意見並轉入思考自己該怎樣梳理一些身邊不注意的靜物,該怎樣發現美,並創造美

4、教師結合自己的靜物作品講解靜物構圖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則,並分析作品是如何進行的,另外注意存在的一些常見的構圖錯誤,分析錯誤。

5、學生結合知識要點對自己前面的作品進行修改,並相互交流,完了之後,再創作一幅作品活動(二),就拿自己的學習用品作爲道具,進行擺設,取景,描繪,並請同學上臺來展示。大家可以發表意見完善作品

6、總結內容,並發動學生課後去室外取景,並描繪下來

四、說注意事項

1、在活動(一)的時候是要求學生圖說並茂,叫兩個學生上臺就可以了,不拘束學生的思維,暢談自己的設想

2、在活動(二)中,要強調學生結合理論知識來重新認識靜物構圖,並自己創作一幅談自己的感受

3、在學生在下面繪畫時,教師應下臺觀察,選擇有畫的好的或很有想法的同學上臺描繪講解,適當的發問學生這麼畫的緣由

4、本課的內容緊密聯繫生活,加上活動式的教學法,課堂的氣氛非常活躍,教師應注意調控課堂紀律,把握好課堂的活躍程度。

五、小結

本節課以活動驅動爲主線,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爲中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勤於動手、敢於創新,課堂氣氛活躍;從教學效果看,知識目標完全達到,能力、發展和情感目標基本實現。

以上闡述了靜物構圖這一節課的有關設想,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專家.輔導老師.同行們,大家好!下面是我的一節說課稿,請大家給與指導.謝謝!

課題是《古典藝術的發源地-古希臘美術》(選自高中美術鑑賞中的外國美術鑑賞第二課),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本課時的教學設計思路:

一、教材:

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和搖籃,沒有希臘,無法想像歐洲文明會是什麼樣子,今日西方世界無處不遺存着希臘文明的傳統。古希臘雕塑是西方藝術的直接源頭、西方藝術的黃金時代,在整個西方美術傳統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而本課時又是教材中十分重要的內容,在美術史中的價值很高。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概述古希臘的雕塑及建築。

(2)總結古希臘雕塑和建築發達的原因。

2、能力目標:

能獨立運用美術語言來評價和欣賞雕塑作品。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以及勇於探索藝術美的精神。

三、重點和難點:

重點:希臘雕刻發達的原因以及其藝術特徵。人物雕刻寫實與理想化的結合,追求和諧的理想美,以人體爲美的審美風尚。

難點:學生對古希臘的社會風尚和審美取向瞭解較少,需要透過歷史背景的介紹,幫助他們理解。

四、教學方法:

在老師引導下,以特殊“運動會”的形式展開,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在教學過程中透過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去實施教學程序,而教師只是作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因此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比賽中保持高度的探究欲、嘗試欲,並透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對藝術美的欣賞慾望。

五、高考連結:

《擲鐵餅者》,米隆(古希臘)

注:《擲鐵餅者》曾經高考中出現,要求答出作者、國家,並用簡筆的形式畫出擲鐵餅者的人物形象。

六、教學過程:

1、情景創設

透過視頻一(雅典奧運會開幕式片斷)和視頻二(劉翔110米欄奪冠)引出課題。利用雅典奧運會開幕式片段中有大量古希臘雕塑和神話的介紹,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喚起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透過視

頻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學生很快進入比賽狀態,爲下面教學程序的實施作鋪墊。

2、預習交流

本課時以特殊運動會的形式開展教學,要求a、b兩組學生參預的比賽項目有“擲鐵餅者”、“維納斯”、“拉奧孔”、“雅典衛城”和“鞏固練習”四個部分。老師向學生介紹比賽內容、規則等。

3、分組合作:

將全班學生分成a、b兩組,小組內討論、代表發言、相互評論、總結等方式探究如何欣賞古希臘的雕塑和建築藝術。

4、重、難點突破:

兩組分別討論完成“維納斯”和“拉奧孔”、“雅典衛城”三個比賽項目以後,各選一代表談自己的感受,在老師的引導與參與下總結出希臘神話是雕塑藝術的土壤。

欣賞《維納斯》,瞭解她的藝術美,特別是殘缺美的含義。 透過表演擲鐵餅、畫簡筆畫和欣賞《擲鐵餅者》,總結出古希臘人

崇尚運動以及追求和諧與理想美的統一。

老師適當的進行古希臘人社會風尚和社會制度的介紹,小組成員合作總結出雕刻發達的原因、藝術特徵,以及人像雕刻的寫實與理想化的結合,追求和諧的理想美,以人體爲美的審美風尚。

5、透過達標測評加深印象:

(1)古希臘人認爲,(人體)是最美的,無論人像還是神像往往以(裸體)的形式來表現,加上古希臘人崇尚的以(和諧)爲美的美學觀念,使古希臘人像雕刻都具有(完美)的形體,(沉着高貴)的氣質,(崇高與優美)的風格。

(2)古希臘美術的成就突出體現在哪兩個方面?爲什麼?

(3)拼圖比賽

6、教學新目標的形成:

古典藝術的另一發源地在哪兒?

將學生帶入下節課內容的思考。

7、作業佈置:

思考與探究題:

聯繫古希臘的地理位置、歷史環境和社會制度進一步探究古希臘人像雕塑發達的原因。

七、板書設計:

古典藝術的發源地-古希臘美術;雕塑《擲鐵餅者》、《維納斯》、《拉奧孔》、建築:《雅典衛城》、》《帕特農神廟》。

八、教學感悟與反思

1、分組探究利於發揮學生主觀學習能動性。

2、能培養學生合作參與意識。

3、學生搶答、總結有利於加深對雕塑作品印象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研說的教材是人美版七年級美術下冊,我研說的過程是:說課標---說教材---說建議。說課標包括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說教材包括教材特點、編排體例、內容結構和知識整合;說建議包括教學建議、評價建議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詳細內容如下:

一、說課標

(一)目標

美術課程總目標按“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定。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美術活動,激發創意,瞭解美術語言及其表達方式和方法、運用各種工具、媒材進行創作,表達情感與思想,改善環境與生活、學習美術欣賞評述的方法,提高審美能力,瞭解美術對文化生活和社會發展的獨特作用。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美術課程分目標從“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設定。

(二)內容標準:

根據課程的總目標和分目標對7—9年級學段提出了相應的具體內容標準。各學習領域分別由目標、學習活動建議和評價要點三部分組成。

1、目標是課程總目標和分目標的具體化。

2、學習活動建議針對目標提出一些更爲具體的、可 操作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

3、評價要點則提出柱測目標達成度的要點。

二、說教材

(一)教材特點:

本冊教材是以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爲主線,以由淺入深的基礎知

識和基本技能內容爲副線,主、副線密切關聯,穿插並行。

(二)編排體例:

是由課題—教學提示—圖片與範畫的欣賞—教學內容的設定—

學習建議—思考與討論—學生作業等組成。

(三)內容結構:

本教材在內容結構編排上改變了傳統的學科知識門類劃分課

業的形式,各課內容彼此沒有非常緊密的聯繫,因此,而採用了

並列式、散點式排列而非單元式。

在本冊教材中,四大學習領域所包含的課程內容所示,造

型·表現學習領域共包含了5課,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共包含了6課,欣賞·評述學習領域共包含了1課,綜合·探索學習領域共

包含了2課,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造型與表現學習領域和設計與應

用學習領域佔全冊教材的80%左右,可見這兩個學習領域在這學年段美術學習中的重要性。

(四)知識整合:

本冊教材主要圍繞着色彩冷暖知識、線條、節奏、工藝製作、玩具、實用設計、電腦美術、欣賞等知識進行的學習。

1、教材重點

在循序漸進的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始終貫穿審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學要求,兼顧學生個性的發展和知識技能的學習的兩方面的需要。

2、教材難點:

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設計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強化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在繼承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美術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充分體會社會的進步與多元化的美術發展方向。

3、教育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方面:

透過觀賞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單的話語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啓發學生感受並表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從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幫助學生認識和使用常用色和點、線、面;瞭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培養學生表達自己感受或意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知覺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和創造能力。

(2)教學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繪畫、繪畫創作等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以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在美術活動過程中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教學內容和活動方式要充分考慮開放性、立體性,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美術活動的過程中,透過參與美術實踐活動獲得身心愉悅和持久興趣;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說建議

1、教學建議

(1)要聯繫學生的學習生活內容,透過引導學生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的遊戲方式,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過程中的.愉悅,激發學生的豐富想象,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2)在指導學生製作方法時採用讓學生欣賞範作、動手體驗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自己分析思考,獲得製作方法、瞭解所需的材料。

(3)多在隨堂教學時提供給學生,重在營造適合學生欣賞、討論、獲取知識。

(4)合理利用現代教學媒體補充教材。

(5)根據教材內容設定情景增強教材的趣味性。

(6)重視教師的示範。(教師的示範能清晰展示美術技法更能發揮教師的作用。)

2、評價建議

評價點:

(1) 能否用簡單的話語大膽的表達美術作品的形與色;

(2) 能否認識和使用常用色和點線面,是否瞭解基本美術語言的

表達方式和方法;

(3) 學生是否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在過程中是否嘗試各種技法;

(4) 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是否得到提高;

(5) 是否有合作精神、能否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評價方法:

(1)自評方法

(2)互評方法

(3)師評方法

(4)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方法

(5)作品展覽

3、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教學設備與器材;多媒體教學設備;

(2)校外資源;剪紙、編制、廢棄物再利用等;

(3)利用網絡資訊化;資源共享;

(4)自然環境資源;自然風光寫生等等。

以上是我對七年級第二學年段美術科目進行的“三說一看”的學習研說,請各位評委老師給予建議和指導。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8

一、課題:《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與瓷器》

二、教學分析

學生分析:陶器和瓷器在學生的生活中隨處可見,關於陶器和瓷器的性質及其原材料、工具,工藝技法等方面的特點便於理解,這是本課教學的一個有利條件;但學生對古代的陶器和瓷器是陌生的,因此,教師需要針對這一情況廣泛地蒐集相關材料,幫助他們加強認識與理解。

教材分析:本課內容量大,知識的專業性強。要在短短的一節課裏帶領學生了解我國古代陶器與瓷器的藝術成就很困難。教師要抓住不同時期的重點作品展開教學,注重向學生滲透鑑賞的點,使學生學會方法,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地分析其他相關作品。

三、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瞭解中國原始社會陶器的產生、藝術成就及中國古代瓷器的藝術成就。

2.技能目標:學會從造型與裝飾結合的方面欣賞工藝美術作品。

3.情感目標:感受我國陶瓷藝術的燦爛輝煌及其對人類的偉大的貢獻。

四、教學重點:

古代陶器藝術特點及其與當時生活的聯繫;瓷器的幾個重要的種類及其藝術特色。

五、教學難點:

陶瓷雖是學生們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用品,但古代陶瓷對於學生來講,又是陌生的,本課的教學直觀性較差。

六、教學設計思路:

從生活當中我們對陶與瓷的感受入手,匯入本課。按照陶器與瓷器產生的先後順序分別介紹我國古代陶器與瓷器。全課把握住陶與瓷的區別,用對比的方法和展示相關視覺材料的方法輔助教學,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進而達到教學目標。

七、教學準備:

教師課前仔細蒐集相關材料,有視覺圖片,有視頻資料,又有現代陶瓷的實物教具,從各個角度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知識。

八、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略)

(二)匯入新課:

教師出示生活中陶器、瓷器各一件

這兩件作品給你帶來哪些不同感受?

那麼陶和瓷有又有什麼聯繫呢?有什麼共同點呢?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與瓷器》

(三)講授新課:

1.關於陶器:

a.產生

b.材料

c.燒製溫度

d.特質

e.古代陶器的藝術成就

重點了解馬家窯--半山--馬廠文化的彩陶藝術。(藉助圖片瞭解彩陶的圖案,分析它們的藝術特色以及與當時生產、生活的聯繫)

從造型、裝飾結合的方面重點了解《舞蹈紋彩陶盆》等作品。

白陶和黑陶的介紹。

2.關於瓷器:

a.產生

b.材料

c.燒製溫度

d.特質

e.瓷器相關知識的介紹:

藉助現代瓷器的教學實物,瞭解其品類及不同特點,增強感性認識。

f.古代瓷器的藝術成就

重點了解宋代瓷器的名窯、景德鎮瓷器等。(關看視頻:現代人模擬的官窯和景德鎮民窯,以瞭解我國瓷器藝術輝煌燦爛面貌的形成的主要原因)

官、哥、鈞、汝、定窯的地理位置,藝術成就;元代青花瓷的瞭解。

從造型、裝飾結合的方面,重點引導學生了解《貫耳瓷瓶》、《玫瑰紫海棠式花盆》、《青花海水龍紋瓷扁瓶》。

(四)課堂總結:

陶瓷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創造,是對人類的偉大貢獻。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優秀作品浩如煙海。希望今天的課能夠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激起大家瞭解陶瓷藝術、走進陶瓷藝術的興趣與願望!

(五)課後作業與拓展:

選擇一些瓷片或陶片,觀察其胎、釉的差異;從觸摸中體會兩者的質感,從瓷器與陶器叩擊的聲音中比較兩者的不同。

宋元以來有哪些重要的瓷窯,其產品各有什麼特色?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託物寄情》選自湖南美術出版社美術教材選修模組《美術鑑賞》第三單元第三課,屬於高中美術鑑賞模組,主要內容是涉及美術與自我的關係,即藝術家個人經歷造成的內心世界是如何在其美術作品中體現的。主要包括“言”志與“抒”情,透過對傳統繪畫作品的賞析,理解中國畫託物寄情的特點,透過本課的學習逐步提高學生的藝術鑑賞能力,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

二、說學情

高中的學生具有更強的探究精神,思維比較活躍,見解獨到,同時觀察能力與感知能力增強,在美術學習中也希望瞭解更多本質性的、美術理論方面的知識。對於中國畫託物寄情也有一定的理解但是並不全面。所以在教學中我要爲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的分析和新課標的理念,我確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熟知中國畫託物寄情的特點並且能夠理解作品中所傳達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透過對美術作品的描述、分析、評價等,認識美術作品與生活以及藝術家之間的關係,從而理解託物寄情,提高審美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養成善於觀察、善於發現的好習慣並且增強熱愛生活的意識,感悟美術作品所滲透的情感,從而陶冶情操,提高美術素養。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本課的現有知識,我的教學重難點確立如下:

重點:美術作品中所表現的藝術家的個人情感。

難點:美術作品中滲透出的藝術家個人情感的審美價值。

五、說教法、學法

教師只是作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所以我採用了以下的教法與學法:教法爲情境法、展示法、實踐練習指導法,而學法則用自主探究法、比較分析法。

六、說教學準備

採用PPT課件輔助教學,既加強了課堂的交互能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薰陶。

七、說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大部分學生學習以感性認識爲主,而感性認識事物的特點是生動性、直觀性和具體性,根據學生的這種規律,爲了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本節的教學我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爲指導思想,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綜合素質,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具體的教學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環節一:激趣匯入

精心設計好匯入,無疑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勝,使學生興趣盎然的融入到活動中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爲此,我將引導學生朗誦描寫植物的詩詞,進而總結出古人運用繪畫的方式傳情達意,揭示課題《託物寄情》。

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學習狀態,並進入本課的學習。

環節二:描述分析

接下來我會直接提出問題:誰知道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四君子”?爲什麼稱它們爲“君子”?學生結合已有的認知水平能夠快速的回答出四君子,即梅、蘭、竹、菊,並且講解每一種植物都有一定的氣節的呈現,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中國傳統繪畫的表現題材。

《課程標準》中強調美術課程需要凸顯視覺性。所以,我將展示《墨梅圖》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問題:作品給你什麼感覺?表現了畫傢什麼情感?學生回答後,我會予以肯定並總結出作品傳達了畫家孤芳自賞的性格。緊接着我會展示《墨梅圖》上的題詩“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並再次引導學生思考畫家傳達的情感,從而師生共同總結出畫家還傳達了對異族統治的不滿。在此時結合作品的筆墨特點我會拋出問題:畫家爲什麼要畫成“墨梅”?請學生交流探討進而引導學生認識水墨是中國傳統繪畫的形式,王冕是借用傳統的表現方法,但在這裏又賦予了新的含義:“不要人誇好顏色”,看重的是梅花的高尚品格。

託物寄情並不僅限於具有固定情感象徵意義的植物,還有畫家筆下特定的情感,爲此我將展示徐渭《墨葡萄圖》提出問題:結合題款思考徐渭傳達了什麼情感?怎麼傳達的?在學生回答後我會講解徐渭的生平經歷並總結出徐渭透過作品,表現了徐渭狂放灑脫、憤世嫉俗的性格,表現了一個落魄悵然的文人形象。

此環節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變靜爲動,融聲、形、色爲一體,學生能夠更容易的掌握美術作品的特點和藝術規律,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和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同時培養學生的辨識能力。

環節三:總結解釋

透過作品的賞析,學生已經熟知了託物寄情在植物上的表現,進而我會引導學生總結出中國傳統繪畫透過對植物的人格化,寄託自己的精神情感,表達更深層次的自我。

這樣總結的方式,幫助學生加深重點知識的理解,爲後面的課堂活動做鋪墊工作。

環節四:欣賞評價

最後,我設定了“欣賞評價”的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遷移運用,理解本課的精髓,說出自己的收穫。故此我將展示《墨蘭圖》《墨竹圖》《菊花小鳥》等作品,並且設定小組討論:作品傳達了畫家怎樣的情感?師生總結,共同感受。

透過對多個作品的欣賞,使學生對各種藝術風格,世界多元化藝術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從而激活學生思維,拓展視野。

環節五:小結作業

在課程即將結束時,以回顧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中國畫託物寄情的表現特點進行歸納和梳理,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有一個更加系統全面的認識。

爲了加深學生對於託物寄情的認識,我佈置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思考四君子在其他的美術門類中的運用。

這一環節從學生的角度檢驗本堂課的教學設定和教學效果,真正踐行“學生爲主”的教學理念,時刻以學生的接受程度和學習反饋爲標準來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探究更貼合學生學段的教學方法。

八、說板書設計

爲了充分體現課程內容,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清晰、直觀、明瞭,重難點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