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初中物理《壓強》說課稿

學問君 人氣:2.78W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壓強》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壓強》說課稿

初中物理《壓強》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壓強》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一節的內容,壓強的概念既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章內容的主線,壓力和壓強的知識是對前面學力作用效果的延續,又爲後面學習液體壓強做基礎,因此學好本節課內容對全章有重要意義。

(過渡句)一堂成功的課不僅要熟悉教材,還需要我們充分的瞭解學生的特點:

二、說學情

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的基礎知識,並學習了兩個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這些知識都是本節內容學習的認知基礎。初中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也具備了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尚未成熟。對於本節內容學生之前已有了壓力作用效果明顯的思維定勢,這也是本節課要解決的難點所在。

(過渡句)透過比較知識點間的聯繫,以利於後續的應用。因此將教學目標確定爲: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初步認識壓強以及運用公式進行計算,瞭解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透過實驗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學習控制變量法,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以及提高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的能力。

(過渡句)本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壓強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難點】

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

五、教學方法

(過渡句)德國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說:“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該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因此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實驗探究法、談話法、練習題法。

(過渡句)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設計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六、教學過程

首先是匯入環節:

在這個環節中我會出示圖片:展示兩個體重差不多的人,穿與不穿滑板站在雪上,效果截然不同。再舉出駱駝爲什麼不會陷進沙裏,蚊子口器爲什麼容易刺破面板,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學習興趣,引出今天的課題——壓強。(板書)

【設計意圖】正如高爾基說:“好奇是瞭解的開端和引向認識的途徑。”這樣的問題學生既熟悉又好奇,帶着想知道這是爲什麼的懸念進入新課,可以調動學生的探索興趣。

接下來是新課講授環節,也是教學過程的核心。

在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實驗時我將分別演示兩組實驗:(1)在同一塊海綿上放兩個小桌,甲的小桌上什麼都不放,在乙的小桌上放一個砝碼;(2)實驗保持與上一次乙實驗相同,丙實驗把小桌反過來放在海綿上,再在小桌上放一個瑪法。

我將引導學生根據兩次實驗的現象總結出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板書)(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並說明:上述實驗中用的物理探究方法——控制變量法。

接下來我將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學中稱之爲壓強,定義爲:物體所受壓力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並提問由學生根據概念寫出壓強的字母表達式以及單位?根據比值定義法,P=F/S,單位N/m2。我將補充:壓強單位除了N/m2外,還有專有名稱:帕斯卡(Pa),並且1N/m2=1Pa。

【設計意圖】之所以這樣設計是爲了讓學生認真觀察實驗,這樣不僅使他們印象深刻,還培養他們的實驗探究能力。同時讓學生知道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物理的基礎,對於不確定的觀點應該透過實驗來驗證。

最後講授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板書),我透過出示一些生活實例的圖片:推土機的寬鏈條、美工篆刻刀的刀頭、火車上的破窗錘、火車軌道下面鋪設枕木,原因是什麼?學生會說出:推土機的鏈條和火車軌下面鋪設的枕木是爲了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對地面的壓強。篆刻刀和破窗錘是爲了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我將總結:當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減小受力面積可以增大壓強。

新課講授完接下來是鞏固提高環節:

在這個環節中,我會出示一道練習題,應用壓強公式進行解決:水平桌面上放一本書,書所受的重力爲3N,與桌面的接觸面積爲5×10-2m2,計算書對桌面的壓強。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目的在於檢驗學生是否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並且透過這個題目也能將本節課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相結合,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最後是小結作業環節:

在小結時,我會結合板書來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點,在課程結束後給學生建立完整清晰的知識體系。

在作業環節,我會給學生布置這樣一個任務:請同學們回去蒐集一些生活中是使用什麼方式來增大或減小壓強的事例。

七、板書設計

(過渡句)最後說說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注重直觀系統的設計,知識點由易到難的排布,重難點突出,能夠讓學生一目瞭然抓住本節課的核心。

初中物理《壓強》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

壓強是物理學的重要概念。壓強知識既是對前面所學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續,又爲後面整個章節奠定了基礎,是學好液體壓強、大氣壓強和浮力的重要保證。本節內容又是初中物理有關力學知識的一次較大的綜合,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和學習科學方法的重要環節。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本身的特點,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知道壓力的概念,理解壓強的概念,知道壓強的單位,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知道改變壓強的方法,瞭解壓強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

⑵過程與方法:透過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進一步學習使用控制變量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及歸納、實驗能力;透過對壓強概念的學習,進一步理解比值定義法;透過對日常生活、生產中壓強現象的解釋,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簡單現象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實驗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認識科學方法的重要性;透過對日常生活中壓強現象的'解釋,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物理學原理精神和將物理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生產的意識。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壓強的概念,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壓強的概念貫穿全章,起着統領全章的作用)

教學難點:壓強概念的形成。(如何透過概括實驗結論而引匯出壓強的概念爲本課的難點。)

4、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的基礎知識,有了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和觀察能力,對如何用控制變量法探究自然規律有了一定的認識,也具備了基本的觀察、分析和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尚未成熟,透過實驗現象尋找規律的能力還比較薄弱。對於一些抽象的概念,最好透過形象直觀的實驗,讓他們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獲得。

二、教法與學法

教法: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依據新課標以學生爲主體提倡探究式學習的教育理念。這節課我主要採用探究式教學法和啓發式教學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透過自主探究來發現自然規律。

學法:根據以上教法以及我班學生的特點,這節課我主要採用的學法爲:觀察法,實驗法,對比法,歸納法,比值定義法,數學推理法。

三、 教學過程

1.讓學生用吸管插入酸奶杯,體驗插入的難易程度引入新課;

2.複習彈力引入壓力,詳細講解概念、方向、作用點

先讓學生畫壓力示意圖,再畫重力示意圖,分析壓力與重力的關係

大小(透過鋼尺、砝碼實驗,讓學生明確壓力的大小與重力的區別),

透過力的三要素可以影響力的作用效果,引出也有作用效果:

人站在泥潭裏,單腳站立和雙腳站立,陷入泥潭的難易程度,進行分析(三要素完全一致)。

氣球、鉛筆實驗讓學生猜想壓力的作用效果與那些因素有關?學生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怎樣來探究呢?(控制變量)

演示實驗,完善數據,得出實驗結論;

3.爲了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壓強,讓學生明白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學生對所提供的三組情況比較壓強大小,從而引出壓強定義式;分析單位,得出國際單位帕斯卡,對生活中的報紙對摺展開壓強的大小進行介紹;

4.典型例題解題過程學生練習並分析、講解;

現實生活中要增大(減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舉例(切菜、切肉(磨刀、大刀))

5.讓學生舉例說明生活中存在壓強的實例(打地基、沙發舒服,沙發變形增大受力面積、注射器),並說出是增大還是減小壓強,讓學生根據公式分析具體的方法,並把圖片拖至各種方法邊,一一對應;

6.鞏固練習;課堂小結

四.教學反思

本課成功之處:

1.充分利用實驗,創設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讓學生利用身邊的物體做實驗,這是後進生的強項,讓他們展示了自已的能力,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克服了畏難心理,照顧了學生的差異。

3.在分析講解壓強的概念、公式時,用類比法步步深入,讓學生很自然的接受並理解壓強的概念,從而更好的突破了難點。

4.在增大和減小壓強方法的學習中,從公式、現象出發,並結合實例分析,不僅鞏固了壓強的知識,還進一步落實了“生活——物理——社會”的教育理念。

本課需要改進之處:

1.時間的控制需要加強。

2.課件做得再靈活簡潔一些,可以隨時應對可能發生的問題。所以我會加強課件製作的學習,將多媒體技術更好的應用在物理教學中。

由於水平有限,可能有些細節把握的還不夠好,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提高。當然我會繼續努力,懇請您的指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