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關於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錦集七篇

學問君 人氣:1.76W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說課稿大班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錦集七篇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1

一、說教材

4――5歲的幼兒正是對周圍環境充滿着好奇的年齡,見到新奇的東西,總會伸手去摸、去拿,喜歡動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感興趣的事物。根據新《綱要》“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的目標並從孩子的興趣出發,我設計了社會活動《我有一雙小小手》。手是熟悉的、直觀的、形象的,幼兒透過熟悉的手來學習外形特徵和功能,在感興趣的基礎上對手有了新的認識及較全面的瞭解。熟悉的就是幼兒感興趣的,才能激發幼兒觀察的興趣,這就達到了培養他們從小善於觀察和發現的好習慣,還能起到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及幫助成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培養幼兒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培養幼兒愛勞動和動手動腦的好習慣。結合當前甲型“H1N1”和手口足病,抓住這一契機,教育幼兒勤洗手、講衛生,從小有一個良好的習慣。所以我在選材方面注意情趣性、遊戲性及適時教育,利於幼兒瞭解周圍事物,給予幼兒充分的想象空間。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新《綱要》的精神和要求,根據教材的內容及我班的實際情況,我確立了認知、能力、良好習慣等方面的目標,活動目標設定爲:

1、認識手的外形特徵和功能,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幫助成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之後,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

2、激發幼兒觀察的興趣,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善於動腦、善於發現。結合當前甲型“H1N1”和手口足病,教育幼兒講衛生,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3、豐富詞彙:手掌、手背、手心、手指、指甲。

根據目標將重點定位於:正確說出手的特徵,學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難點定位:手的功能,透過遊戲活動等讓幼兒瞭解手是身體重要的一部分。

三、說活動準備

“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各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這是新《綱要》另一目標。孩子們非常喜歡區角活動,爲了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我就利用區域活動角,讓幼兒到喜歡的區域進行操作,既有寬鬆的空間又有學習的價值,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感知了手的功能。

四、說教法

1、遊戲法: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出課題《我有一雙小小手》。

2、直觀法:用自身最熟悉的手來認識手掌、手背、手心、手指、指甲。用遊戲的形式數手指,知道一隻手有五個手指頭;比一比:手指的長短、粗細,最小是小指,最粗短是大拇指。孩子相互交流的過程中瞭解了手的外形特徵和功能的,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可以幫助成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知道手是身體的一部分,要愛護手。要勤洗手、勤剪指甲,做一個講衛生的好孩子。

3、鞏固法:區域活動區是孩子最喜歡的區域,讓幼兒自由操作、發現將認識滲透到具體形象,有趣的活動遊戲之中,很自然的知道手的特徵和功能。

4、延伸法:我有一雙能幹的手。讓孩子幫助他人做一件好事,既培養了孩子的良好品質,又達到鞏固認識手的功能,還可以讓幼兒在幫助了別人,快樂了自己的前提下,體驗快樂的愉悅,

五、說教學程序

根據中班的年齡特點和本活動的目標要求,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激發興趣――探索嘗試――遊戲交流――體驗快樂

1、以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猜謎語,引出課題《我有一雙小小手》。豐富詞彙:手掌、手背、手心、手指、指甲。

2、採用直觀教學法,讓幼兒把自己的小手伸出並與同伴相互觀察、討論,一隻手有幾個手指頭?讓幼兒比較手指的長短、粗細、最長的叫什麼?最粗短的又叫什麼?每隻手指頭還長着什麼?我們的小手能做什麼?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可以幫助成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知道手是身體的一部分,要愛護手、要勤洗手、勤剪指甲,做一個講衛生的好孩子。此環節爲幼兒創設了寬鬆的氛圍,又體現了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這一環節是根據目標重點定位:正確說出手的特徵,學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來設計的。

3、讓孩子在最喜歡的區域自由操作、探究,將認識滲透到具體形象,有趣的活動遊戲之中。很自然的知道手的特徵和功能。這樣設計,是因爲遊戲是幼兒活動的主要形式,這樣可以讓孩子在輕鬆、愉快、感興趣的同時,發展了幼兒語言表述能力、交流願望,又複習鞏固了所掌握的知識,感知了手的功能。着一環節的根據難點定位:手的功能,透過遊戲活動等讓幼兒瞭解手是身體重要的一部分來設計的。

六、活動延伸

讓孩子做一件幫助他人的事情,採用這活動延伸的形式,既培養了孩子的老好品質,又體驗了幫助他人的快樂,達到鞏固認識手的功能。

七、活動效果預測

透過觀察手的外形特徵和功能,激發幼兒觀察的興趣,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達到了科學領域的要求;讓幼兒到區角自由的活動,去觀察、去操作、去交流達到了語言領域的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能幫助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達到了社會領域的要求;適時教育活動,又讓孩子們明白了要勤洗手、講衛生,這是健康領域要求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此活動充分體現了教育目標的綜合性。

八、教案

目標:

1、認識手的外形特徵和功能,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幫助成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之後,體驗幫助特熱的快樂。

2、激發幼兒觀察的興趣,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善於動腦、善於發現。結合當前甲型“H1N1”和手口足病,教育幼兒講衛生,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3、豐富詞彙:手掌、手背、手心、手指、指甲。

準備:活動區域的材料投放及環境的設定尤爲重要,所以要在課前準備豐富的材料。

過程:

1、猜謎語:

五個兄弟,

生在一起,

有骨有肉,

長短不齊。

(打身體一部位)

自然引出主題後,提問:說一說你的小手有什麼?(手掌、手背、手心、手指、指甲。)豐富詞彙:手掌、手背、手心、手指、指甲。

2、比一比:

一隻手有幾個手指頭?讓幼兒比較手指的長短、粗細、最長的叫什麼?最粗短的又叫什麼?附小兒歌:

大拇哥,是老大;

二拇弟,是食指;

三姐姐,是中指;

四小弟,無名指;

小妞妞,是小指,

十個指頭排排站,

我的小手最能幹!

3、說一說:我們的小手能做什麼?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還可以幫助成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知道手是身體的一部分,要愛護手。要勤洗手、勤剪指甲,做一個講衛生的好孩子。

4、此環節爲幼兒創設了寬鬆的氛圍,又體現了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讓孩子在喜歡的區域自由操作、探究、體驗、交流,將認識滲透到具體形象,有趣的活動遊戲之中。這樣設計,是因爲遊戲是幼兒活動的主要形式,這樣可以讓孩子在輕鬆、愉快、感興趣的同時,發展了幼兒語言表述能力、交流願望,又複習鞏固了所掌握的知識,感知了手的功能,完成了所定目標。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得到了激發;探索的主動性得到了提高;探索的求知慾望也越加強烈。

九、活動延伸

讓孩子做一件幫助他人的事情,採用這活動延伸的形式,既培養了孩子的良好品質,又體驗了幫助他人的快樂,達到鞏固認識手的功能。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2

一、說教材。

水是孩子喜歡玩樂的憑藉物,在課間總會看到孩子在衛生間玩水,對於剛升入大班的孩子,對水不在是停留在單純的玩弄中,而且會思考這水怎麼從手指縫裏流出來、水能抓住它等等的問題,因此我就想把動畫與水的特性有機結合起來,讓動畫中的水給孩子有所啓發有所收穫。我選取的動畫是抽象型的幾何形體動畫,這更能發揮孩子的想象,更能吸引孩子的有意注意,但由於孩子是大班初期,一些有關知識點的選取得充分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如對於水的在態變化,我只要求孩子瞭解有這三種形態而不要求瞭解三態的變化過程,三態的變化過程瞭解我定位於大班下學期。在我選擇《小水珠旅行記》這則動畫時,我考慮主要原因是這個動畫片製作精良,形象可愛,想像大膽豐富,從視覺感官上刺激了幼兒發散自己的想象能力,適合大班上學期的幼兒。

二、說活動目標。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目標,是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以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目標爲依據,確使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目標得以實現。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徵,我分爲了三大目標:

學會綜合運用感官觀察水的用途,發揮幼兒的聯想能力,用語言描述水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知道節約用水,感受自然中水的美麗。

瞭解水的三態變化,運用簡單的圖畫表示水的形態。

三、說重、難點

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是啓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是結合生活實際,透過觀看動畫,知道水與我們生活的關係;教學難點是欣賞動畫,透過生動形象的畫面,瞭解水的三態變化。

四、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紙即小水珠旅行圖每組一份。

五、說教法和學法

本次活動我採用了直觀法、提問法、講述法等教學方法。

採用直觀法突破教學難點,提問:小水珠經過了哪些地方?小水珠遇冷會怎麼樣?遇熱會怎麼樣?課件直觀的表現了水的形態,幫助幼兒更有效地理解教學難點。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動畫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以看動畫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用提問法是因爲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啓發幼兒積極思維。我用啓發性的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或課件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操作法在本次活動中也運用的比較多也是比較重要的教學方法,第一次操作掌握水的三態變化條件,在操作中讓孩子的經驗(什麼遇冷遇熱的情況)進行整理提升經驗,對剛建構的知識(三種形態)經驗進行遷移;第二次操作掌握水珠與生活的關係,提升幼兒有關水的用途零碎經驗。

六、說活動過程

整個活動流程分六部分進行的

1、老師帶領幼兒進入活動室,自由找位置做下來。

出示小水珠後談話:哪兒看見過小水珠,讓幼兒聯想生活經驗,知道水與人們的關係。

欣賞課件第一部分,瞭解水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此環節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和講述法,把動畫進行分析。

提問:我們來看看小水珠它在做什麼?欣賞動畫1<第1遍>水珠有什麼本領?從哪裏看出來的?(發揮幼兒的聯想能力)

再欣賞動畫1<第2遍>,把剛纔遺漏得、沒找到的再仔細找一找,大部分幼兒能總結出小水珠的用途了。

提問:小水珠一共經過了哪些地方?碰到了哪些朋友?

總結:花朵--澆水、頭髮--洗頭、火苗--滅火、小魚--存活小動物。運用多媒體,根據幼兒的講述,講出一個用途,出示該標記,這樣更形象地總結出水與人們的關係。

觀看動畫2:突破難點,瞭解水的三態變化,並嘗試組合三態變化圖。

欣賞動畫2,開放提問了解水的三態變化。

觀看動畫2,小水珠有哪些變化?它來到了什麼地方?(冰山頂、熱騰騰的鍋裏、飄到天空裏變成雲)引導幼兒講出小水珠來到冰山頂上就結成了冰塊,到了熱騰騰的鍋裏就沸騰了,又飄到了天空中蒸發變成了雲朵。

小結:小水珠經過了這麼多地方,來到冰山上,遇到冷空氣變成了冰塊(出示冰塊圖)、小水珠跳進鍋裏遇到熱空氣加熱加熱成了水蒸氣飄到天空中。(出示水蒸氣圖)

三態變化圖提升幼兒講述經驗

提問:什麼情況下水變成冰,什麼情況下水變成水蒸氣?出示三態卡片,並由遇冷遇熱的字樣,冰塊(圖)---遇冷(文字)-水---遇熱(文字)---水蒸氣(圖)。

提問:水還會遇到哪些冷的時候變成冰?還有遇到哪些熱的時候變成水蒸氣?

此環節用課件與圖例相結合,突破教學難點,知道水有三種形態,並瞭解三態變化的條件是遇熱與冷。

4、小組合作,經驗遷移,鞏固難點。

導語:這是小水珠的旅遊圖,小水珠到什麼地方變成了水蒸氣,到什麼地方變成了冰塊?你把它們畫下來。

提供小組操作材料:水三態圖一套、繪畫筆紙一套。

小組合作要求:自由選擇畫紙的方塊小格,根據三態變化的要求,畫出遇冷遇熱情況,如:遇冷-冰山等表示,遇熱---燒火、火山等表示,每組組成不同的水珠三態變化圖。

5、連貫觀看課件,完整了解水概念

簡單提問用途及三態後老師小結。

小結: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每個人都需要它,每個生物都離不開水。因此在生活中,我們小朋友要節約用水。

在原來三態旅行圖的基礎上讓幼兒再進行用途的聯想補充完整旅行圖。

提問:小朋友,我們一起來把小水珠的旅行畫下來好嗎?激發幼兒繪畫的興趣。

引導幼兒回憶動畫中小水珠遇到的好朋友,也可以自由想象,水還有那些用途也能畫下來。提問:小水珠除了能澆花、洗頭髮、滅火、養魚,還有什麼用處?幼兒發揮想象,根據自己平時的知識經驗進行繪畫,培養了幼兒的合作能力。

每組提供一張摺好的長方形紙,折成9格,在每組完成三態變化的幾格後,餘下的自由填充完水珠的旅遊圖。

最後,請幼兒將自己組上完成的水珠旅行圖交換,看看其他小朋友畫的小水珠經過了哪些地方。讓幼兒與同伴和老師分享,這也是幼兒大膽表達自己想法的重要機會。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3

一、設計意圖

本節課在我們大班年級組進行了一次研討活動,本次的教學活動是在上次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在開始部分我就利用幼兒園老師相同款式的兩輛汽車直接匯入,從而讓幼兒想到車牌號碼孩子們比較熟悉的數字組合,讓本次數學活動滲透到我們平時的生活中,讓孩子們對本次活動產生興趣。使數學活動生活化。在最後一部分我以孩子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數字爲內容,讓孩子們發現生活中的數字,初步瞭解它們的不同用途,並且學會運用數字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從中體驗活動的樂趣。這樣不僅激發了孩子對數字的興趣,也培養了孩子積極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度。

二、教學目標

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再結合我們班幼兒數學的發展水平,制定目標如下:

1、瞭解一些數字排序的知識,學習對給定的3個數字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

2、感知數字在生活中的運用,體驗數字的`不同組合帶來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3個數字的組合排列的規律。

難點:運用規律嘗試又快又全地排列組合。

三、準備教學具

1、教具:車的PPT、自制車牌號碼。

2、學具:作業紙,筆。

四、活動過程

《有趣的數字》這節活動我主要分四個部分進行。

第一部分:我採用圖片匯入,在我們幼兒園老師中有兩輛一樣的汽車,於是我把它們的汽車拍了下來,透過提問:這圖片上的汽車,是我們幼兒園裏馬老師和許老師的汽車,它們顏色一樣,外形一樣,那她們平時用怎麼辦法辨別哪一輛汽車是自己的呢?從而引出本次活動的相關內容車牌號。並且車牌上的數字也有很多不同組合。

第二部分:也是本活動的重點。爲了發揮孩子的主動學習能力,首先我出示3個數字,提出數字組合的要求,讓小朋友來寫一寫可以排列組合成哪些組合,先讓孩子思考。然後教師將幼兒所說的數字組合展示出來,請將小朋友說的所有組合進行整理,並在記錄的過程中用紅筆來特別標註,方便幼兒尋找其中的規律。

第三部分:幼兒操作、教師指導爲了瞭解孩子們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我在這一塊裏面設計了一份操作活動,給孩子們3個數字,6輛汽車,讓他們來給汽車製作車牌。

在教師講評部分,因爲操作紙比較小,爲了使孩子們都能看清楚,因此我將孩子們的操作紙拍成照片的形式放到電腦裏進行講評,使每個孩子都能看到清楚。

第四部分:我利用PPT展示了不同的數字組合,在不同的地方出現代表的意思是不一樣的,透過生活的拓展,感知數字在生活中的運用,體驗數字的不同組合帶來的樂趣。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4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小鳥小鳥你真好》是省編教材大班上學期中的一首歌曲,是一首優美、抒情、動聽,充滿愛的歌曲,它描述了老鳥爲了小鳥辛苦了一輩子,現在老了,行動方面已經不方便,再去捉蟲真的很困難,造成了生活上的問題。小鳥長大了,懂得了老鳥的困境,不怕辛苦,總是照顧着老鳥,每次捉蟲的時候,總是讓老鳥先吃飽。體現了小鳥尊敬長輩,照顧長輩的美德。歌曲是2/4拍節奏。我們知道,節奏是音樂要素之一。因此,知識點是2/4拍節奏的強弱特點。歌曲還運用了領唱、齊唱的方法,表現了老鳥和小鳥的情感;還運用了兩個間奏以及多處付點音符,掌握好這些知識點,爲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二)、幼兒情況分析:本班幼兒對歌曲的學習有一定的興趣,理解能力較強,對領唱、齊唱的歌曲特別感興趣,但對唱法還有一定的難度,必須進一步的學習。因此,設計了這一活動,透過這首歌曲的教學,可以提高幼兒的音樂水平,而且還可以對幼兒進行尊敬長輩的教育。

(三)、教學目標:根據材料特點以及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活動的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領唱、齊唱和間奏的歌曲,唱時有表情。

2、能大膽地表現自己。

3、教育幼兒學習小鳥敬愛長輩。

(四)、教學準備:

1、課前組織幼兒討論:我是怎樣尊敬、照顧長輩?

2、顏色鮮豔的插入大掛圖一幅,老鳥小鳥的胸飾若干,錄音機、磁帶等。

二、說教法:

在傳統的教學中,歌曲教學一直是被人認爲最容易進行的,只要教師自己會唱,幼兒自然會跟着模仿。但在新《綱要》中,明確地強調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因此根據教材內容和分析主要運用了視聽唱、整首教唱法、遊戲法三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第一種是視聽唱:主要是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鬆且安靜的環境中爲幼兒提供形象鮮明的大掛圖。充分的刺激幼兒的視覺感官,引導幼兒進行細緻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啓發,引導和示範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究因性和啓發性的提問。如:老鳥怎麼啦?小鳥是怎麼照顧老鳥的呢?如果你是小鳥,你會怎麼做?唱就是指幼兒的歌唱,幼兒透過欣賞老師範唱,然後把最好聽的一句唱給其他幼兒聽。在反覆的歌唱中理解歌詞內容。從而能有感情的進行演唱。而且這樣能滿足每個幼兒的願望,充分注重了個別差異,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第二種是整體教唱法:整體教唱是指讓幼兒在多次聽唱的基礎上跟着教師完整地唱一首歌,整體教唱能以連貫的歌詞、完整的曲調,很好地激發幼兒的音樂感受,使整首歌曲要義、情緒都能保全完整,不割裂,在學唱過程中能引起幼兒一定的情感體驗,從而提高幼兒的音樂水平。第三種遊戲法:《綱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理想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的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因此,透過遊戲,進一步讓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三、說學法:在教學中我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學法指導,一方面就是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現。因爲幼兒學習歌曲,主要是透過傾聽這一途徑,教幼兒注意傾聽,才能正確感知音樂的旋律,理解歌詞內容。另一方面就是指導幼兒透過自由表達的機會,將自己喜歡的“哪一句”歌曲展示給大家,提高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幼兒對音樂情感的理解和表現能力。四、說教學程序:教學流程:激發興趣——欣賞歌曲——整體教唱——幼兒遊戲

(一)引入活動,激發興趣

1、聽音樂:“可愛的小鳥”匯入課題。隨着清脆、悅耳、優美的音樂,師問:“誰來了”?安定了幼兒的情緒及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

2、觀察圖片,聽故事:

3、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討論:大樹上有誰?它們在幹什麼?

4、師以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述故事後問:“你們喜歡小鳥嗎?爲什麼?”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透過提問,來發展幼兒的思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二)、欣賞歌曲

1、欣賞歌曲,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

2、欣賞錄音機播放的歌曲,要求幼兒專心傾聽。師問:“歌曲中有誰?告訴我們一件什麼事?”

3、師有表情地範唱歌曲,讓幼兒進一步熟悉歌曲旋律,重點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師問:“你喜歡歌曲中的哪一句?”根據《綱要》精神,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此活動環節特別注意面向全體,尤其是能力較差的、膽子較小的幼兒,透過問唱,幼兒不僅注意力能集中,還能得到較好的練唱機會。

(三)、整體教唱

1、幼兒學唱歌曲:

2、整體教唱歌曲,重點指導幼兒唱好休止音及間奏的停頓。

3、分組進行領唱、齊唱的練習,要求幼兒有表情地演唱。

4、在上環節的基礎上,幼兒對整體歌曲的旋律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此運用了整體教學法,以連貫的歌詞、完整的曲調,很好地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在學習中,重點指導幼兒領唱、齊唱的方法及間奏的停頓。

(四)、幼兒遊戲

1、教育幼兒學習小鳥敬愛長輩:組織幼兒討論:平時你是怎樣對待長輩的?長輩盲目的疼愛,造成了幼兒總是以“我”爲中心,不懂得怎樣關心別人,幫助別人,因此,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音樂遊戲——《小鳥小鳥你真好》:幼兒自由結伴,在歡樂的音樂遊戲中,充分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愛長輩的情感。遊戲是幼兒最喜歡又易接受的一種方法,以遊戲爲基礎活動,每個活動都離不開遊戲,讓幼兒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學習,把活動推向高潮。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5

一、教材

另外,今年小學的課改也已全面啓動,開啟小學一年級的《數學》課本,我們可以看到:在幼兒園中圖文並茂的形式已處處可見,內容、層次上都向“下”延伸了許多,更注重所學的數學對孩子是否有用這一點上。如學完10、20以內各數後,都有讓孩子尋找“生活中的數字”這一操作活動。所以,選擇本次活動,可以說是爲一年級作了一個鋪墊,積累更多的此方面的經驗,也是爲實踐幼兒數學教育的主要目的——爲未來生活作準備的一個活動。

本次活動,是以幼兒的生活爲課程開發的新的生長點,將幼兒的學習與他們真實的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突出科學領域的知識具有“情景化、過程化、活動化、經驗化”特點的一個嘗試性的活動。設想透過類似的數學活動,達到:密切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繫,使孩子從生活經驗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發展數學。

二、活動基本流程流程:

暢談自帶的上面有

數字的物品

即可瞭解幼兒已有生活經驗又可激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源於生活

⑴發散性思維,哪些地方

有數字,有什麼用

⑵新用教學媒體,展示生

活中有數的圖片

⑶探討:沒數字會怎麼樣

三、遵循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原則,設計活動

1、捕捉生活素材——源於生活——內容生活化

數學本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們應關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體驗,捕捉貼近孩子的生活素材,選取孩子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採拮生活數學實例,讓幼兒體會到數學的生動有趣與豐富多彩,以喚起孩子學習的興趣。如①幼兒自帶的生活物品,是幼兒每天看到的、接觸到的、用得着的,拿來用於課堂上,他們非常熟悉,又具有一定的經驗,能喚起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在課堂上都能大膽地說出自己所帶的物品名稱,及上面數字的作用。②教師採集生活中不同場景且上面有數字的物品的圖象供幼兒觀察,由於來源於生活,幼兒很願意看和說。透過看和說,能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更能激發幼兒的興趣。透過捕捉生活素材,使幼兒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更有利於調動和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2、利用生活經驗——寓於生活——探究生活化

數學知識本身是抽象的,但他又是寓於生活、紮根於現實。數學活動中充分藉助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加以理解,更能讓孩子體會出數學的真正價值,學習數學的無窮樂趣,更有利於增強孩子的數學運用意識。如①數字遊戲活動。透過5個數字、編碼、中獎的遊戲,一方面是鞏固幼兒對數字的認識,另一方面是讓幼兒感受數字的有趣和神奇。中獎在生活中是常見的,對於幼兒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遊戲中幼兒積極性很高。幼兒在積極的學習氛圍中,知道了多個數字可以編出許多不同的號碼,從而體驗到數字的有趣和神奇,也感受到學習數學有着無窮的樂趣。②對於“生活中如果沒有數字會怎麼樣”的問題,幼兒也有自己的經驗,如公交車如果沒有幾路車號碼,乘客就不知道乘哪一輛車了;鬧鐘上如果沒有了數字的話,就不知道上班、上學時間了;電視機如果沒有頻道號碼的話,就不知道很難找到要看的電視節目了等等。透過系列活動,使幼兒理解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對於生活有着重要的價值。從而培養幼兒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的意識,提高幼兒以生活經驗理解數學的能力。

3、迴歸生活空間——用於生活——實踐生活化

在數學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標,也是學習“有價值”數學的生動體現。教學中,應再現生活情景,引導孩子迴歸生活空間,在生活空間中實踐、在生活實踐中感知,激發孩子自覺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問題,讓孩子在生活實踐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課堂上,教師很自然地啓發、引導幼兒應用數字來幫忙:師生留電話號碼這一活動,也是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解決了師生以後聯繫的辦法。這一環節很簡單,但從中能激發幼兒在生活中要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讓幼兒在生活實踐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讓數學與生活結伴同行,聯繫生活學數學是新《綱要》的基本理念,也是數學教學的重要途徑。我們應該致力於使數學知識與孩子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繫起來,使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只有這樣,才能使傳統的教材再現生機與活力;使傳統的課堂充滿個性與靈氣!

從新課程的角度,來反思大班《生活中的數字》這一活動。

本次課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爲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課堂教學也不例外。因此,新課程提出,關注孩子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應成爲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孩子在課堂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同伴合作中的行爲表現、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探究、思考的過程等等,即關注孩子是怎麼學的。透過瞭解孩子在課堂上如何討論、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獲得結論及其過程等的行爲表現,評價課堂教學的成敗。因此,新課程提出建立“以學論教、教爲了促進學”的響亮口號。

1、教師教學的方式與孩子學習的方式

新課程倡導新的學習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爲主;而教師也更多地成爲學習情境的創設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教師的“教”是爲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如:

①課堂上較多地體現了幼兒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幼兒找上面有數字的生活物品,首先幼兒要觀察自家的生活物品,而且上面要有數字的,進而會研究物品上面的數字有什麼用?這個找的過程,則是一個很好的幼兒自主學習、探究的過程。也是幫助幼兒構建自己的資訊和經驗體系,將教師的角色由“教”轉變爲“導”。

②近年來,幼兒的主體性成爲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教師和幼兒之間的交往和溝通變的更加多樣化,平等化,要提高師幼互動的質量,必須形成師幼雙方的心智交流,情感交流。所以,課堂上安排幼兒同伴交流(教師作爲幼兒學習的夥伴,也帶了物品參與其中),物品名稱及上面數字的作用,既提供給每一位幼兒交流表現的機會,又可以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從中還能體驗分享的快樂。

③相對於幼兒的學習方式而言,教師的教學方式更多地成爲學習情境的創設者、組織者和幼兒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如爲了讓幼兒體驗數字的有趣和神奇,感知數字排列順序的多樣化,教師設計安排了玩數字遊戲,讓幼兒在看認數字、編碼、對獎的情境中,積極的學習着,並感悟數學的巨大魅力。

④教師採集生活中相關的數學內容,讓幼兒看教學媒體,直接地來說,可以讓幼兒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有了數字生活很方便,間接地說,可進一步讓幼兒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從而激發起幼兒以後進一步關注生活、探究生活。

2、教師課前準備的關注點和備課的方式

“以學論教”使教師更多地關注孩子在課堂上的可能反應,並思考相應的對策。除了寫教案,教師更需要走進孩子中間,瞭解他們對即將講解內容的興趣、知識儲備和他們所關心的話題。教學活動的設計也隨着有所改進。如①教案並行設計“教師教學行爲”和“幼兒學習行爲”兩大部分。教師的“教”一定要根據幼兒的“學”。不是說教案設計很好,就行了。在現實條件情況下,要求教師要學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課堂教學要富有彈性,更關注的是教師的隨堂機智。

②課前準備中的物質準備,如讓幼兒帶自己家裏的上面有數字的物品,很方便快捷,家園合作,能充分利用家庭可利用資源,爲教育教學服務。不象以前開課前,要化大量的物力和人力,製作大量的教具。

由此引發的幾點思考:

1、《綱要》中對於數學教育的論述較以前有很大的變化,從形式上似有所降低,實際要求並沒有降低,在某些方面反而提高了,強調——數學教育生活化,那麼,對我們教育實踐工作者來說,就要考慮:怎麼選內容,選什麼內容?《綱要》還強調——讓幼兒在快樂中獲得有關的數學經驗,這就涉及到:怎樣設計課程?教師怎麼指導等,顯然,這對我們幼兒園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有一句話叫“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確實能學,孩子學習的正面效應也確實使我們有成就感,它的負面卻是使孩子沒有興趣,那麼,這種思想是否可以讓孩子持續有力地發展呢?值得思考。所以,我們現在迫切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怎樣發現內容,二是需要提供很多資源幫助教師,讓她們很快上路。

3、過去的課堂教學比較關注數學知識,但孩子學會了不用,結果對數學失去了興趣。現在教師正在探索透過多種途徑讓孩子運用數學知識。從數學感知和數學意識教育看,怎樣將數學更深層次地運用於生活,還比較欠缺。教師對活動中所蘊涵的數學教育因素的挖掘能力比較欠缺,而這是數學教育生活化更追求的一個方面。

數學教育生活化的轉變實際上是教師準備的問題,原來準備內容,現在強調從兒童發展、兒童原有經驗出發,爲其準備適宜的環境。我們已經站在了兒童的角度,但我們沒有走進兒童的世界,可是,只要我們掌握一個原則:孩子是否快樂、積極、有需要和興趣,我們探究的形式則可以靈活多樣。只要我們堅持幼兒的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充分發揮我們教師的主體性,成爲教學的研究者,反思者,努力成爲課程教材開發,設計的主體,那麼,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6

一、說教材。

(一)說設計意圖:

《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這是一個情節有趣,形象鮮明突出,語言中透露着嘲笑和鄙視,容易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其二是現在的孩子由於受生活環境限制,缺乏與周圍人相處的經驗,普遍存在對周圍事物缺乏感情的行爲,所以這一內容既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故事極具創意,從問題-衝突-解決都充滿童趣的處理方式,故事描述小兔子由於個體差異而受到別人的嘲笑,於是它想盡種種辦法讓耳朵豎起來,其實是帶出小夥伴們與小兔子之間的關係。小夥伴們不僅沒有安慰小兔子,反而三番兩次地嘲笑小兔子,於是製造出了更多的問題。最後小兔子透過醫生的點撥,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於是接受了這個事實,並用很樂觀的態度來對待,結果反而受到了別的小夥伴的歡迎。這個故事和生活比較貼近,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讓幼兒在講述中懂得每個人各有優點,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這個故事同樣也適合我們廣大的家長和老師,讀後發人深省。

(二)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讓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應該用樂觀的態度去認識的對待它。

2、透過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能夠結合相關動詞短句講述故事情節。

3、教育幼兒懂得接納自己、接納別人。

(三)說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是使幼兒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應該正確認識和對待它。教學難點是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結合圖片運用相關動詞講述故事情節。

二、說活動準備。

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作了以下準備:

耷拉一隻耳朵的小兔子圖片,教學圖片一套,故事課件一套。角色頭飾若干。

三、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猜測討論法等教學方法。

爲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呢?

採用直觀法是因爲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圖片、看課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爲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啓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啓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或課件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提問法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啓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果你是小兔子布布,夥伴們取笑你有一隻耷拉着的耳朵,你會怎樣?你會用什麼方法讓耷拉着的耳朵豎起來呢?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啓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猜測討論法討論能開拓幼兒的思維,是激發幼兒言語的重要方法,而言語是幼兒學習閱讀和檢驗閱讀能力的基本手段。運用猜測討論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兒積極言語,最終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四、說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爲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等。觀察法是幼兒透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透過觀看圖片和課件直接獲得印象。猜測討論法是幼兒在討論、猜測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五、說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1、出示主要角色圖片,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2、結合圖片,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3、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遷移經驗,使幼兒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

4、幼兒進行角色表演。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7

一、說教材 在孩子們的眼裏,大自然的花花草草是那樣的漂亮神奇,沒有善惡之分。孩子們生活的周圍永遠都有花草樹木的陪伴:春天,公園裏觀賞各種各樣開放的鮮花;夏天,在綠蔭底下乘涼;秋天,一起撿落葉;冬天,給小樹穿上棉襖……所以,孩子們喜歡花花草草,也願意瞭解它們,對大自然充滿着好奇和探索的慾望。

世界上的植物有很多種,而每一種植物又都有着自己獨特的地方。植物們在外形、生長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許多的不同。由於環境資源的破壞,有的植物繁殖過多,而有的植物又瀕臨滅絕……在這樣一個廣闊的植物世界之中蘊涵着多種多樣的教育價值。

大班幼兒對植物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透過各種教學活動,幼兒已經初步認識了園內的各種花草樹木,但是,幼兒的有關植物的知識和經驗是零散的,需要教師給予孩子們歸整和梳理,幫助孩子們形成一個有關植物的比較完整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花花草草,熱愛整個世界,熱愛整個地球的美好情感。這纔是一個完整兒童、完整人的基本素養。透過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透過觀察、比較、探索、討論等等,大膽表述對植物世界的認識,發現植物之間的不同,探討植物的獨特之處,瞭解植物世界和我們人類世界之間互相依存的關係,激發幼兒熱愛植物和保護植物的美好情感。

在《奇特的花草》這個活動中,我着重解說一下植物的自我保護。因爲我認爲,植物的自身保護與它們的生存環境和它們各不相同的外形特徵有着很大的關聯。另外,如今對獨生子女進行自我保護意識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而植物的自我保護教學活動的開展恰恰可以激起幼兒進行自我保護的意識。

二、說活動目標 基於教材的綜上特點,我從認知、情感、能力三方面來制定這次活動目標。

1、瞭解植物保護自己的方法,知道植物自我保護的方法與生存環境、外形之間的關係。

2、能把觀察到的植物的資訊大膽地用語言表達出來,學會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3、激發幼兒探索植物世界奧祕的興趣,樹立自我護的意識。

目標(1)(2)綜合了認知和能力方面的目標。幼兒的科學教育重在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給予幼兒正確的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所以重點目標定位在認知和能力兩方面。其中“知道植物自我保護的方法與生存環境、外形之間的關係,學會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因爲幼兒能夠對植物的各種自我保護的方法進行分析分類,這是更高層次的。目標(3)是社會情感目標,透過活動激發幼兒探索植物世界奧祕的興趣,同時樹立自我保護的意識。這三個目標中蘊涵了科學能力的培養、主動探索的經驗獲得和對事物歸納總結能力的提高,體驗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

三、說活動準備

只有瞭解了幼兒原有的經驗,才能提升幼兒的已有經驗,所以以下兩經驗是這

次活動的成功開展的有力保障。

1、知識準備:

認識各種植物,對各種植物感興趣,透過看書、看錄象、問成人的途徑對植物保護自己的方式有所瞭解。

2、物質準備:

(1)、玫瑰花

(2)、錄象:“植物的自我保護”

3、植物的圖片、標記、白紙、筆

四、說教學方法

爲實現本次活動目標,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方法:調查問卷法、語言討論法和遊戲法

1、調查問卷法:教師鼓勵幼兒運用調查、分析、討論和統計的方法獲得各種植物保護自己的方法,並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調查分析,和同伴資源共享。

2、語言討論法:在教學活動中,討論是一種常用的方法,但是,討論的時機選擇在操作的不同時間,就會對幼兒的具體操作及思維活動起不同的作用。因此,在對植物自我保護方法的分類時,我就引導幼兒對各自的調查分析進行討論與分享,同時集體歸納植物的自我保護方法。

3、遊戲法:透過“會保護自己的植物”的遊戲,進一步使幼兒透過競爭性的遊戲,達到在玩中學的目的,在遊戲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變被動爲主動,既使知識得到了鞏固和深化,又使幼兒的分析、比較、概括能力得到提高。

同時,在幼兒學習過程中,教師做到面向全體,注意個別差異,讓每個幼兒在各自不同水平上有所提高。

五、說活動過程 (一)、匯入課題: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經驗,對花草保護自己產生興趣。

1、出示玫瑰,這是什麼?請你們仔細地看一看,它有什麼特徵?

2、原來玫瑰的身上有刺,你知道這個刺是它用來做什麼的嗎?

3、小結:爲了防止人們來採摘它,玫瑰的身上長滿了刺,這個刺是它用來保護自己的。

(這一環節透過幼兒回憶已有經驗匯入課題,同時調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二)、共享調查問卷 玫瑰在遇到危險的時候能想辦法保護自己,你們已經對其他植物的自我保護進行了調查,請你們拿出來和好朋友說一說。

(這一環節中教師鼓勵幼兒展示並大膽表述自己的調查分析,和同伴資源共享。)

(三)、集體討論分析,對有相同自我保護方法的花草進行分類 教師請個別小朋友對自己的調查進行大膽表述,同時對有相同自我保護方法的花草進行分類,邊分類邊出示標記和幼兒共同記錄,共分爲以下幾種保護方法:

1、放臭氣:菸草、水毒芹

2、身上有有毒物質:絲蘭、龍舌蘭

3、身上有刺:金銀花、月季花、薔薇花、玫瑰

4、擬態:圓石草、角石草

5、小結:植物們也很聰明,想了許多辦法來保護自己,有的依靠自己的氣味,有的依靠自己身上長刺,還有的利用擬態來保護自己。這些植物真能幹!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和幼兒對各自的調查分析表進行討論與分享,同時集體歸納它們的相同。透過表述、操作分類、分析探討、記錄等方法,使重點得以突破,難點目標進一步解決。)

6、觀看錄象“植物的自我保護”在觀看的過程中,引導幼兒仔細觀看並幫助幼兒驗證自己的調查分析。

(在此環節中,透過直觀的錄象觀看,幫助幼兒驗證自己的調查,充分調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使重難點目標也得以突破提升。)

(四)、鞏固遊戲:會保護自己的植物 我們一起來做一個遊戲,叫“會保護自己的植物”,當老師出示植物的保護方法的圖示後,請你們找一找哪個植物用的是這個保護方法,然後學一學它保護自己的動作,看看誰找到的速度最快。

(利用遊戲的形式,,進一步使幼兒透過競爭性的遊戲,達到在玩中學的目的,在遊戲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變被動爲主動,既使知識得到了鞏固和深化,又使幼兒的分析、比較、概括能力得到提高。)

(五)、“我的自我保護” 植物們都想辦法來保護自己,我們小朋友能不能爲自己想象創造一種自我保護的方法,請你們動腦筋想一想,然後在紙上畫下來。

(此環節運用繪畫這一表現方式,鼓勵幼兒想象創造自我保護的方法,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最終使活動目標得以深化,並回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