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必備】幼兒園說課稿大班模板集錦七篇

學問君 人氣:2.3W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大班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必備】幼兒園說課稿大班模板集錦七篇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1

一、設計意圖及教材分析:

全球資源日益減少,環境保護也日顯緊迫,保護生態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而我們的孩子生活無憂,社會環保意識淡泊,經常做出亂摘花草,隨意攀登樹木等行爲,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卻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不得不令我們幼教工作者產生重重的憂患。而《綱要》中也明確指出:教育幼兒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的環保意識。所以對幼兒進行認識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樹,在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觸,但幼兒對樹的認識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兒進一步去理解樹和人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植樹造林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益處。因此,對"樹"的深層次的探究已是一個迫不及待的工作了。故而,我爲大班幼兒設計了一堂社會環保課《植樹造林》。

二、活動目標:

基於這樣一種教育思想,接下來我來說說爲本次活動制訂的目標。幼兒教育的任何一個目標都應該爲幼兒的終生髮展作準備,社會教育也不例外。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目標,分別對幼兒知識,情感,能力方面進行積極的引導。

1、知道樹木是人類,動物的好朋友,瞭解綠化的好處,初步產生環保意識。

2、遷移生活經驗,激發幼兒熱愛和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透過看看,說說,聽聽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

我把活動目標一做爲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三、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是實現活動目標的載體。活動材料應有利於引發,支援幼兒的遊戲和各種探索活動,爲了能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提供條件,我爲活動作了以下準備。

1、各種樹的照片,實物投影儀。

2、多媒體課件和CD。(山洪爆發,沙塵暴來襲,小動物搬家)

3、植樹工具,小樹苗若干。

4、知識準備:和家長一起尋找關於"植樹造林"的資料。

四、說教學法:

在教學方法上我並沒有刻意選用什麼方法,正如一位教育名家說的:幼兒是活生生的人,他們天天在變,日日在長,因此,無論用什麼方法,只要能促進幼兒的發展就是最佳的方法,雖說教無定法,但是較必有法,簡單的歸納一下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講解法

活動開始部分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的在集體面前闡述自己的知識,能很好的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表現能力。實物投影儀的運用也更能形象直觀的幫助幼兒理解同伴的講解內容,能使幼兒更清楚觀察和交流,使幼兒產生學習的興趣。

二、情景體驗法

另外,我運用了CD和多媒體,讓幼兒從反面深刻地體驗到植樹造林讓人們受益非淺,迫壞自然生態環境必定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事實勝於雄辯",殘酷的現實情景再現,具有很大的說服力,是本次教學活動的一個靚點。

三、動手操作法

在幼兒的思維達到最高潮時,讓幼兒親自動手種植小樹苗也是幼兒情感的一種宣泄,爲本次活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五、教學流程

本次活動我把它分成三個部分,但這三個部分卻是有機的聯繫在一起的,層層深入,環環相扣。

(一)活動開始部分

1、活動前我將幼兒收集到照片,圖片把教室佈置成一個博覽會,一開始由我帶領幼兒參觀並作簡單的講解,並提問:你認識哪些樹是怎麼樣的它們長在哪裏目的在於在幼兒好奇心的驅動下儲存大量的感性表象,但又給幼兒留有餘地,可以讓幼兒在自己的發展水平上,在不同層次上思考,同時幼兒在相互討論,相互交流中積累知識經驗,體現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2、介紹樹,幼兒觀察後請幼兒將自己認識的樹的圖片,照片拿過來放到實物投影儀上,請幼兒講解自己的知識,和同伴分享經驗,發展了幼兒的表闡述能力,提供給幼兒大膽表現的機會。其餘幼兒在透過耐心傾聽同伴的講解直接獲取資訊,在和同伴的知識碰撞的同時積累經驗。

(二)第二部分,觀看CD和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的運用的優勢在於視聽結合,聲圖並茂,把教師難以講解說清,無法直接感知的,抽象難懂的知識,跨越時間,空間的界限生動的告訴幼兒,更聚說服力。幼兒從感知到理解,多媒體的運用恰倒好處,並自然合理地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突出重點。

1、播放沙塵暴侵襲的片段,畫面中人們頭裹紗巾在風沙中艱難地行走,司機因看不清道路發生車禍,交通堵塞。

2、播放山洪爆發,水土流失,家離失所的場面,同齡兒童因此失學。

3、小動物搬家。

透過觀看,幼兒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鳴,加上教師適當的提問,更加有助於幼兒的知識經驗的彙總。"爲什麼小動物會搬家""爲什麼會山洪爆發"這些問題的巧妙安排都使幼兒想到因爲沒有樹纔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三)討論

抓住這一思維我立即展開了下一個環節的教學,發展幼兒的擴散性思維,遷移幼兒新獲得的知識經驗。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拋向幼兒:"你認爲植樹造林有什麼用呢"透過集體商討,小組討論,個別提問,教師巡迴指導等多種形式讓幼兒的知識在這裏作一個大彙總,也是對本次活動的檢查,在討論的同時發展了幼兒的交往能力和間接獲取資訊的能力。然後教師以簡筆畫的形式快速的勾勒出幼兒的想法:防塵防沙,固土,淨化空氣,減少噪音,治理污水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等。

最後讓幼兒判斷一組圖片:亂砍伐樹木,攀登樹木,在樹枝上懸掛物品,搖晃樹木,給小樹苗澆水,拔草,鬆土,爲小樹苗加上防護攔等讓幼兒正確的判斷這些行爲的真僞,發展幼兒判斷是非的能力。

六、活動延伸:

根據幼兒愛玩愛動的特點,我採用動靜結合的方法,利用課後延伸時間帶領幼兒到園內的種植園地去植樹,藉機還可以滲透3月12日是植樹節。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本次活動,此時,也真正的體現了教育的延續性,實效性,形成良好的社會主人翁意識,爲幼兒的一生髮展作好了準備。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2

教學目標:

1.透過對站立的摺紙動物的研究與製作,使學生初步掌握動物立體造型的一般規律,提高動手能力。

2.對動物的造型表現進行適當的誇張與裝飾,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3.透過對動物的瞭解與製作,培養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在好奇心驅使下,進行平面思維向立體形象思維的轉換,研究與實踐動物站立的方法。

難點:啓發學生思維,舉一反三,根據多種不同的構思進行設計和製作。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今天這節美術課讓我們一起走進廣袤的森林和寬闊的草原,去看看動物們自由自在的生活吧!比比哪位小朋友發現的動物種類最多。(錄像)

它們的生活真是太精彩了,你剛纔發現了哪些動物?

小結:大自然真是偉大,創造出了這麼多形態各異的動物。接下來讓我們再進一步的去欣賞一下吧。

二、展開

1、 欣賞圖片:有這麼多動物,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種呢?能對它做個簡單的介紹嗎?學生說動物身體造型特點和身上的圖案花紋(板畫)

2、 這些可愛的動物我們除了可以用繪畫的方式表現以外,還有很多藝術家創作了許多動物雕塑作品。

3、你看了這些雕塑作品有什麼感受?

雖然他們使用的材料不同,但雕塑作品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你發現了嗎?(立體的能夠站立)

4、 我們今天也要來製作一隻立體的能站立的動物。但用的材料卻是一張紙,一張紙怎麼能站得住呢?請小朋友幫章老師想個辦法,怎樣讓一張紙很快的站起來呢?(請學生上來)

其實讓一張紙站起來的方法是很多的:可以折、可以卷……

5、 今天我們美術課就採用折的方法吧。來製作一隻能站立的摺紙動物(課題)

6、拿到一張紙你可以根據你想做的動物形象來選擇:對摺、二折、三折

7、“豬”的身體折了幾次?(一次)

如果你要製作的動物頭部和背部高度基本一致,你就可以把頭和身體畫在一起一次性完成。注意:對摺的地方不能剪。

哪些動物可以用這樣的方法?(鱷魚、熊、豹……)

如果頭部略高,你可以分頭和身體兩部分,把頭部剪下來貼到動物的身體上。哪些動物可以用這樣的方法?(獅子、兔子、牛)

如果想做斑馬,就要對摺兩張紙,把頭部和身體再組合起來。哪種動物可以用這種方法?(長頸鹿)最後可以用畫和貼的方法把動物身上的花紋佈置好,一隻能站立的摺紙動物就完成了。

三、學生作業

1、透過折、畫、剪、貼等方法制作一隻能站立的動物。

2、與同學們合作完成一個“動物樂園”。

四、作業展評

1、學着模仿你所製作的動物的行走或叫聲到臺上來,讓同學猜猜你製作的是什麼動物。

3、 同學評價作業。

教學反思:

也許是我覺得學生比較喜歡動物,也許是我覺得上動物的內容課堂效果比較好,經過簡單的挑選,我就確定了開課的內容——能站立的摺紙動物。只有打動自己才能打動別人,在備課中我找到了許多有關動物的資料,並經過精選,挑選了一段介紹動物的精彩錄像和一些動物圖片。的確,學生被出示的畫面所深深的吸引,所製作出來的作品生動,充滿童趣。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3

說教材

《採茶》是大班下學期的韻律活動,這4曲子分爲四個樂句,講述了春光明媚,採茶姑娘高高興興走到茶園,忙着採茶的歡快場面。音樂節奏歡快,每一句都以長音結尾,讓學生比較容易地區分樂句。現在正是春暖花開,茶香飄逸的時期,蘇州名茶“碧螺春”已家喻戶曉。前兩天還組織了學生到東山茶莊去親自嘗試了採茶、製茶、品茶的活動。爲了能進一步深化這次實踐活動的教育功能,表達學生的內心體驗,我選擇了這個教材,讓學生將生活化的動作向着細膩化的表達。

說目標

《綱要》明確地強調,豐富學生的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在於激發學生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我班有部分學生信心不足不願意表演給別人看,特別是韻律活動中,孩子們大部分趨向模仿教師的示範,創新意識不強。所以結合《綱要》的要求和本班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在學生熟悉音樂旋律和結構的基礎上,學習採茶的基本動作。

啓發學生創編不同節奏、方位及幅度的採茶動作,根據圖譜組成一隻完整的舞蹈。

透過活動讓學生體驗到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學生採茶的活動錄象資料

採茶課件一個

茶園情景佈置

攝象機一個

活動過程: 本節課的主要步驟分爲四個

1、看採茶活動的錄象資料,講述自己是怎麼採茶的,學習採茶的基本動作。

2、聽音樂,瞭解音樂的性質。

3、看圖譜創編動作。

4、拍攝錄象自由表演。

觀看錄象,講述生活經驗,重點學習採茶動作。

1.提問:小朋友你們看電視裏是誰呀?在幹什麼?那你們都是怎麼採茶的?請你用動作試一試。

(這個錄象資料是小朋友在採茶時拍攝的,當他們看到自己的影象後會非常高興,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有的學生會說“我是兩隻手同時採摘的”有的說“我是左右手交替採的,一根一根放……藝術允許學生自由參與,自由發揮,容許參與者將自身內在資訊與外在資訊廣泛交流,這種開放性特點給學生的自我表達提供了豐富而廣泛的天地。

2.學習採茶動作,將動作細膩化,體現教師的引導功能。教師除了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創造性之外,傳播性內容也要把握好。所以將鏡頭定格在採茶姑娘的手部動作上,讓學生觀察她們是那兩個手指動的,向什麼方向動的,怎麼動的?可以運用示範、講解、練習的方法來學習基本動作。特別緻意“鳳點頭”的手型和拇指、食指的曲伸節奏,接受力強的還可以提示他們透過提壓手腕來誇張動作,將韻律感表現得更優美、柔和,協調性差的就將手關節動起來就行了。

熟悉音樂,瞭解音樂性質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曲子,名字就叫《採茶》想聽嗎?讓學生對音樂有一個初步、完整的感知。

3。聽了這首曲子有什麼感覺?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聽了這首曲子就能想到茶園裏非常熱鬧,有的托起茶簍,學生忙着採茶,有的尋找茶葉忙碌得很。透過提問總結將抽象的音樂,情景化、具體化,有利於學生有內容有動作可表達,而不是空洞的,將音樂於生活經驗相結合,兒發展規律中的“建構性”原則。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4

一.說教材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着自身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繫着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時間是世界和萬物運動、變化的表現形式。因此,我運用幼兒較熟悉的一日生活的作息時間,引導幼兒認識整點,這樣一起幼兒的積極性。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制訂出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爲:

1.幼兒認識鐘錶,能叫出名稱,基本掌握鐘面的主要結構。

2.使幼兒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係,能正確辨認整點,認識整點的讀法及記錄方法。

二.教法與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的主要是幫助幼兒認識整點,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使幼兒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讓幼兒撥一撥,看一看的過程中掌握整點、半點,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係。對能力差的幼兒在看圖撥指針時,教師注意加強輔導,如:7:00時,提醒幼兒分針在12上,時針在7上。

三.活動準備

1、製作鐘錶一個.

2、幼兒每人制作一個鐘錶。

3、幼兒用書大班下冊《科學與數學》

四.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出這節課的內容。

誰?師:今天我們要認識一個新朋友,請小朋友猜猜他是誰,滴答滴答,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他會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起,什麼時候睡,大家猜猜他是誰?

引導幼兒學說:“鐘錶”

2、師:剛纔的謎底是“鐘錶”,請幼兒說說鐘錶的用途,總結出鍾能告訴我們時間,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都離不開它。今天老師就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位鐘錶朋友。(出示製作的鐘表)

3、引導幼兒觀察鐘錶的表面。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鐘錶,鐘錶上都有什麼呢?

有數字寶寶,有針,請小朋友從小到大的順序讀一讀。1-12

3.。老師撥動鐘錶調時鈕,引導幼兒觀察時針和分針的區別。

幼兒學說:“分針”“時針”“分針跑得快,時針跑得慢。”

4.透過撥動鐘錶調時鈕,認識鐘錶的“整點”。

(教師將分針和時針都撥到12上,然後撥動鐘錶的調時鈕,分針轉一圈從12點轉到12點,讓幼兒注意時針有了什麼樣的變化。教師反覆撥幾次,讓幼兒明白分針每走一圈,時針就走一格,就是走了一個小時。引導幼兒說:“1點、2點、3點、4點……”)

板書:1點2點3點……

5、師:現在請一個小朋友到前面來聽老師的口令撥動鐘錶。(找3-5個小朋友示範)

6.給幼兒每人發一個製作的鐘表,幼兒聽口令撥動鐘錶(老師巡迴指導)。

師:請小朋友仔細聽老師口令,老師說幾點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撥表,比一比,看誰又快又正確。

現在9點了,小朋友該起牀了。

現在10點了,我們該吃早餐了。

現在12點了,我們該到室外去做廣播操了。

現在1點了,我們該吃午飯了。

7、老師撥動鐘錶調時鈕,幼兒看老師撥到幾點,然後記錄在紙上。

8.示意幼兒把幼兒用書翻到22頁,聽指令做題。教師巡視。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5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丈量也是測量的一種,是認識量的手段,幼兒的測量最早是“目測”,即透過感知比較量的差異,大班幼兒的測量活動是自然測量。自然測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腳步、鉛筆等)作爲量具進行直接測量,即僅限於簡單工具的測量,而不是標準工具的測量。

學習自然測量,可以加深幼兒對各種物體量的認識,有助於幼兒對不同量的測量工具的初步認識,加深幼兒對10以內數的理解,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及對測量活動的興趣。

什麼東西可以用來測量?這個有趣的問題會引起孩子的好奇,促進他們開動腦筋,有步驟去探索、去發現,在動手操作中不僅獲得知識經驗,而且還獲得了學習知識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二)活動目標:

今天的幼兒是21世紀的主人,21世紀是個競爭激烈的時代,需要的是高素質的人才。時代對幼兒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從“學會”到“會學”,即透過學習,不僅僅只侷限於學到某些知識,記住某些東西,而是更應該透過自身努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主動探索、動手操作的習慣等。

根據《規程》提出的“幼兒的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索活動”要求,結合本班幼兒對測量的認識特點,尚不能準確而又清楚的將第一次測量的終點,作爲第二次測量的起點。因此,我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初步選擇和使用材料與工具,在實驗中積極思考。從而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喜歡動手操作,萌發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三)教材重點難點

幼兒主動參與自然測量的過程是重點,討論發現正確的自然測量方法是難點,因爲只有強調幼兒的積極參與,才能使幼兒在活動中獲益,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幼兒用多種感官去聽、去思考,參與討論,動手操作,最終獲取知識經驗,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由於測量技能本身的要求大班的幼兒對測量的方法技巧,還較難掌握,幼兒獨立、正確地完成測量任務還有困難,因此幼兒討論發現正確的測量方法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二、說活動準備

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與內容,我做了以下活動的準備工作:

1、在活動區裏準備:木棍、毛線、礦泉水瓶、筆等。爲幼兒創設探索操作的條件,爲突破活動的重點難點服務。

2、教師操作的教具一套:爲幫助幼兒突破難點準備的。

三、說教法

作爲教師,我們教幼兒,既然我們教幼兒那麼我們就要了解幼兒怎樣思維,怎樣學習……,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本次活動注重手、眼並用,動靜結合,調動幼兒視、聽、觸覺運動等多種感覺分析器,學習丈量,從而萌發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所以在本次活動中主要採用了猜測討論法、探索操作法、發現法、遊戲法等。

爲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

1、猜測討論法

因爲語言不能代替操作,但操作也不能缺少語言的調節。在大班,討論是激發幼兒思考和動手操作願望的重要方法。在活動操作前,鼓勵幼兒積極思考、大膽猜測答案和結論,爲下一步幼兒操作檢驗做了很好的鋪墊。用猜測討論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兒積極有目的進行探索,最終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2、探索操作法

因爲幼兒愛動、愛問、好學這一特點,讓幼兒自己透過動手、動腦去探索。探索操作法,不僅是複習、鞏固知識的手段,更應該成爲幼兒探索知識、尋找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的有效方法,這種學習方法符合幼兒思維發展規律,因爲探索未知,僅用理解與記憶是不行的,必須進行主動地分析,綜合比較和初步的概括以求得測量的方法和結果,有利於認知能力的發展,我採用了這種方法,爲突破重點難點服務。

3、發現法

發現法是指幼兒透過直接操作、觀察、討論等途徑,去探索、去發現知識的方法。因爲大班的孩子好動、好奇心強、好問的特點,而且又有一定的經驗和知識基礎,透過發現法,讓他們在操作中,去尋找發現,滿足好奇心,從中尋找發現丈量的正確方法,爲突破難點做爲鋪墊。

4、遊戲法

採用遊戲法是根據幼兒喜歡遊戲,且活潑好動的天性,讓他們透過自選適用一種自己喜歡的工具去測量多種物體以比賽的遊戲進行,一個是激發幼兒的興趣,另一方面是爲再次突破重難點服務。

四、說學法

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爲主體,調動每個幼兒思維的積極性,在活動中,幼兒運用了多種感官參加活動,透過動口、動手、動腦積極參與。在操作中獲得探索經驗,整個活動過程,幼兒都是在積極主動中進行學習。

五、說活動程序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及大班幼兒年齡特點,本次教學活動設四個環節完成目標。第一個環節是引發興趣;第二個環節是探索發現;第三個環節是遊戲“量一量”;第四個環節是延伸活動。其中第二、三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之處。

爲什麼要這樣安排這五個環節呢?

第一個環節:引發興趣

幼兒對活動感興趣,便於在活動中學習和思考,在開始部分,我根據幼兒好動、好奇這一特點,讓幼兒自己去尋找可以用來測量的材料,激發幼兒的興趣和爲下面的探索活動做準備。

第二個環節:探索發現

首先,我讓幼兒操作前的猜測討論,使用這些工具可以測量什麼東西,怎樣測?讓幼兒透過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測量工具進行探索性地測量,並根據自己測量的經驗進行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作法和想法說出來,起到互相學習、互相借鑑的作用,共同尋找測量的正確方法,然後教師採用幼兒正確的作法,共同研究、討論出正確的測量方法,並進行示範,透過示範讓幼兒對自然測量的方法有了正確的瞭解,這樣得到的方法,幼兒的印象較爲深刻,突出本次活動的重點,初步突破活動的難點。

第三環節:遊戲“量一量”

幼兒經過了第一、二環節的學習,此時幼兒已開始感到疲倦了,學習興趣也從高漲的狀態,逐漸轉向低谷狀態。因此,這環節我設計了遊戲“量一量”,讓幼兒在初步瞭解正確的自然測量方法的基礎上進行遊戲,既起到鞏固的作用,又起到了引新的作用(讓幼兒探索用同樣的工具測量不同的物體)。這個環節中,在安排遊戲之前,讓幼兒先討論設想操作結果—>接着進行操作遊戲—>最後進行討論。讓幼兒更明確操作的目的性,最後的討論一方面是講述自己實驗過程和發現;另一方面是檢驗自己獲得的結果與活動前的設想是否一樣,再次突出了本次活動的重點,同時也是進一步突破活動的難點。

第四環節:延伸活動

在活動區裏面爲幼兒提供多種測量工具,讓幼兒尋找選擇不同的工具,去測量其他物體,探索發現,掌握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

這四個程序的安排,我是根據幼兒園教育綱要中的科學指導要點中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啓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整個活動根據幼兒的學習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透過安排、討論設想到操作到再討論的形式,掀起一個個高潮,整個活動都是以幼兒動手探索發現爲主,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培養幼兒透過動口、動手、動腦去發現、去探索掌握知識的能力。

教學反思:

遊戲是最適宜於促進幼兒主體性和個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將理念轉化爲行爲,注重在活動中觀察、捕捉幼兒的興趣,把握時機及時引導,促使孩子們更深入進行遊戲,讓孩子在健康遊戲中得到更多的發展。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烏鴉喝水》這個題材原本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內容,孩子們對這個故事一定會很感興趣,在活動中,我把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作爲課程的切入點,把如何讓小烏鴉能最快喝到水作爲幼兒探索的關鍵點。因爲大班孩子探索欲很強,故事又源於幼兒的生活,整個活動又有利於幼兒的操作,同時還可以進行幼兒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這樣幾方面的結合讓我覺得選擇本次主題教學活動內容比較有意義。同時《綱要》中還指出,幼兒園教學活動內容的選擇要求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幼兒的.長遠發展;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我認爲本次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指向性的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活動中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標取向。

具體目標體現爲:

(1)喜歡實踐探索活動,嘗試運用不同的材料幫助烏鴉想辦法,探索如何讓瓶子裏的水位升高的方法,瞭解豆子的大小與水位上升快慢之間的關係。

(2)引發擴散性思維,能在同伴面前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並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3)萌發樂意幫助別人的情感,並從中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

本活動的重難點是:探索如何讓水位升高以及讓水位快速升高的方法。

在整個活動中我主要是運用猜測、講述、動手操作、分類、記錄等方法,讓幼兒在猜一猜、做一做、記一記等自主、積極參與探索的過程中突破來重難點。

3、活動準備:《綱要》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依據《綱要》精神我做了如下三方面的準備。

(1)材料準備:小石子,廢舊報紙,棉花,玻璃球,毛巾,即時貼標記若干。每位幼兒多個裝有相同多水的瓶子(貼上黃色膠帶),烏鴉圖片,記錄紙、筆。

(2)經驗準備:認識幾種常見的豆子(黃豆、雲豆、蠶豆等)。

(3)教具準備:小烏鴉喝水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式的探究學習方式,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繫,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既要充分體現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性,也要體現幼兒個體的主動性,還要體現各領域的綜合性,爲此我採用了協商、交流、共同構建等方式,促進教師與幼兒透過活動共同學習與成長。我採用的教法有:

1、情景創設法:運用動畫片的故事形象貫穿於整個活動之中,將幼兒自然地引入到活動中來,並以此來極大地調動起幼兒探索的慾望。

2、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兒喜歡的形式,幼兒都願意把自己的想法透過操作材料充分表現出來,既可以活動,又可以與同伴進行交流、合作。

3、觀察指導法:這種方法是針對幼兒在操作活動過程中出現的情況,教師可以採取隨機指導的方法,它體現的是教師對活動的調控能力。

4、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既有幼兒講述的部分,也有幼兒的操作實踐,還有幼兒透過數數進行記錄的形式體現,整個過程以科學活動爲主線,同時整合了語言、數學等其他領域的活動內容,實現了多元化的教育目標。

三、說學法

爲了體現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的教育觀念,我們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積累了經驗,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幼兒具體學法有:

1、嘗試活動法:它是建構幼兒活動的基本方法,本活動有幾次嘗試,第一次是對怎樣才能讓烏鴉喝到水這個話題的探究,幼兒邊做標記邊運用老師爲其準備的玻璃瓶若干,石子,廢舊報紙,棉花,玻璃球等材料進行操作實踐,嘗試使瓶子裏的水升高的方法,有的孩子成功了,有的孩子會發現棉花,報紙扔瓶子後,水反而會變少,知道不是所有的東西放進瓶子裏水都會漲的道理。第二次操作是以如何讓小烏鴉能快速喝到水?爲關鍵點進行嘗試,讓幼兒在操作、數數、記錄中發現豆子的大小與水位升高快慢之間的關係。

2、多通道參與法。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爲幼兒創設探索的環境,引導幼兒在玩玩、做做、試試、想一想等活動中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鼓勵幼兒參與合作、交流與分享。因此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透過看一看、猜一猜、試一試、記一記、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3、體驗交流法:蘇霍姆林曾說過幼兒的智慧是從指尖流出來的。在活動中我們提供給幼兒充分活動空間和材料,爲幼兒提供足夠的選擇材料的機會,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讓每個幼兒都承擔不同的探索職責,使每個幼兒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同時注重幼兒個體與小組之間,個體與老師之間的語言交流,體現生生互動、師幼互動。

四、說活動流程

在活動中我從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整合,使師、幼能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探索狀態。

活動流程爲:

匯入課題(以課件引出)猜測能讓烏鴉喝到水的方法第一次探索(探索讓瓶子裏的水位升高的方法)師生共同講述操作結果(完整看課件)第二次操作(探索讓水位快速升高的方法)老師進行活動小結

活動過程:

一、匯入課題。

1、小朋友們最喜歡看動畫片了,現在呀,老師就要請小朋友們看一個非常有趣的動畫片。

2、欣賞動畫片第一段後,提問:

(1)剛纔動畫片裏有誰?

(2)這隻烏鴉口渴了,它在天空飛呀飛,發現了什麼?

(3)瓶子裏有水,但是瓶口又高又小,烏鴉喝不到水怎麼辦呢?請我們小朋友來幫它想個好辦法吧。

二、幼兒猜測並講述能讓烏鴉喝到水的方法。

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猜猜、講講讓烏鴉喝到水的方法。

三、幼兒第一次探索:

我們小朋友積極動腦筋想了很多辦法,那這些辦法到底能不能幫助小烏鴉呢?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些材料,現在請小朋友自己動手去試一試,看看怎樣才能使烏鴉喝到瓶子裏的水。

2、提出探索要求:

①請每個小朋友先觀察瓶子裏的水位標記在哪裏,等你操作完了再用即時貼做一個標記,看看瓶子裏水面的位置是升高了還是降低了。

②請小朋友在使用操作材料的時候注意安全。

四、師生共同小結:你用了什麼材料,水面的位置有沒有變化?

1、小結:當我們把一個個小石子、小玻璃球放進玻璃瓶裏的時候,小石子、玻璃球很霸道,搶了水娃娃的地方,水娃娃就被擠到了瓶口,水面的位置升高了,這樣烏鴉就喝到水了。可是當我們把棉花、報紙放進瓶裏的時候,棉花、報紙和水娃娃很友好,做了好朋友,棉花、報紙抱住水娃娃,水娃娃也鑽到它們的身體裏一起做遊戲。水面的位置沒有明顯變化。所以烏鴉還是喝不到瓶子裏的水。剛纔呀,小朋友幫烏鴉想了很多辦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敗了,但我們小朋友都積極動腦筋,並大膽進行了嘗試,你們都是最棒的。

2、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動畫片裏的小烏鴉是怎麼喝到水的?教師播放動畫,並完整欣賞。

五、第二次操作(讓水位快速升高的方法)

又飛來了很多的烏鴉,它們飛得又累又渴,真想馬上就能喝到水呀,我們怎樣能讓水升得再快一些呢?(幼兒討論、講述)

1、出示豆子和水瓶組織幼兒玩投豆子的遊戲。

(1)先請幼兒說說豆子的名稱,再向幼兒介紹遊戲規則。

老師這裏有一些豆子,它們能讓瓶子裏的水升高嗎?誰會讓水升得更快一點呢?瓶子上有一個黃色標記,是小烏鴉能喝到水的記號,請小朋友每人選擇兩種豆子,分別放入兩個瓶中,一邊放,一邊數,兩種豆子各放多少顆才能讓烏鴉喝到水呢?

提醒幼兒邊放豆子邊數數,並把數字記錄下來。

(2)鼓勵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實驗結果。

實驗出現了兩種結果,引出下一個遊戲豆子比賽:蠶豆和雲豆比賽,看看到底哪種豆子能最先讓小烏鴉喝到水?

遊戲規則:一組投蠶豆,一組投雲豆,每組每次投一個豆。兩組同時投豆子,當有一種豆子達到水位線時,遊戲結束。孩子們發現蠶豆能讓小烏鴉最先喝到水。

老師提出問題:爲什麼我們投了同樣多的豆子,有的能先讓小烏鴉喝到水,而有的卻沒能讓小烏鴉先喝到水呢?幼兒進行充分的討論。

老師進行簡單小結:原來豆子越大,水就升得越快,烏鴉也就越快能喝到水。

六、活動總結

我們幫助那麼多小烏鴉喝到了水,你覺得快樂嗎?對,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以後當我們小朋友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要積極動腦筋,想出不同的好辦法來解決,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應該積極動腦,熱心地去幫助別人解決困難。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7

目標

⒈引導幼兒學習用膠水在紙上粘貼細沙或大米、小米、芝麻等點狀材料,培養手眼協調的能力,體驗粘貼活動的樂趣。

2.鼓勵遇到困難敢於求助,在討論過程中相互學習。

準備

膠水、毛筆、盤子、洗淨的細沙或大米、小米、芝麻、溼抹布。材料可以由和共同準備。

過程

⒈匯入活動

提問,引起興趣:每天早上,小朋友都高高興興地來到學前班,請你告訴大家,你來到學前班的路是怎樣的?你還走過什麼樣的路?

2.瞭解活動內容

出示準備好的粘貼材料,提出活動內容:今天,請小朋友用細沙(或大米、小米、芝麻等材料)來修一條上學前班的路。

3.學習製作方法

引導幼兒探索怎樣用膠水、細沙等材料粘貼出上園的路。

(1)引導幼兒觀察用書第1頁,說出上學前班的路在哪裏。

(2)激發已有經驗,互相討論粘貼步驟。(先在"路"上塗膠水,撒上細沙。)

(3)交代粘貼要求:粘貼前先用毛筆將膠水均勻地塗在"路"上,但不能塗到"路"的外面。再把細沙或其它粘貼材料均勻地撒在塗有膠水的"路"上,用手掌輕輕壓幾下,稍等一會,把用書豎起來,輕輕地把多餘的細沙抖落在準備好的盤子裏,再修補一下沒有細沙的地方,上學前班的路就修好了。

4.操作,指導

提醒

正確地塗膠水,遇到困難主動找或者旁邊的小朋友商量解決。做好後,壓和抖落多餘的細沙時,動作要輕,便於收拾。

5.欣賞評價作品

請小朋友將作品放在自己的桌上,以小組爲單位,輪流欣賞評價同伴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