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必備】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3篇

學問君 人氣:8.23K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3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1

一、說教材

1、這是長春版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的內容,本課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情境圖。小朋友托腮坐在窗前讀書,屋內十分安靜。牆上有鐘錶和風箏,樹上有夜鶯,天上有月亮。圖畫用以激發興趣,引入本課所要學習的四個鼻韻ang 、eng 、ing 、ong和整體認讀音節ying。

第二部分是ang eng ing ong的書寫,用以指導正確描紅。

第三部分是看圖讀拼音詞,拼音句子,用以練讀拼音詞,鞏固本課所學的韻母。

2、教學目標:

(1)認識複韻母ang 、eng 、ing 、ong和整體認讀音節ying。

(2)讀準音,認清形,能正確書寫。

(3)在遊戲活動中,讓學生去嘗試、發現、合作、探究,使他們親身經歷整個學習過程。

(4)激發學生們學習拼音、進行拼讀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情感,使他們樂學、願學。

二、說教法、學法

對於兒童來說,學習漢語拼音是比較抽象和枯燥無味的,所以,在課程設計中,如何調動他們的興趣,是重中之重。爲此,爲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爭強學習的趣味性,我採用了講童話的方式。創設交際的情境,使枯燥的學習變得趣味橫生,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參與意識可以充分地調動起來。

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表現爲好表現自己。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遵循由扶到放的原則,讓學生利用遷移類推、展開遊戲等形式掌握髮音。透過遊戲活動達到學以致用。

三、說教學過程

1、童話引入,揭示課題。

該環節用童話引入,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動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習效果,具體設計如下:

同學們,今天我們將繼續神遊有趣而奇妙的拼音王國,拼音王國裏有兩大家族,一是聲母家族,一是韻母家族,韻母家族中你認識多少韻母寶寶了?他們叫什麼名字?快和它們打招呼吧。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韻母家族又來新成員了,想認識它們嗎?

2、觀圖測音,遷移類推。

書中的教學步驟是先有圖片,再有韻母。我讓學生看圖推測讀音。在教學過程中,我遵循有扶到放的原則,先老師教,強調先發前面單韻母的音再快速連上ng的音,每一個後鼻韻母的發音都是如此。於是學得好的小朋友就能自己發音了。最後ong是最好發音的。 可以讓學生自己來發音,老師完全放手。

3、續編童話,學習音節。

利用講童話故事,學習整體認讀音節ying,由於低年級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採用了童話故事的形式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

4、在學完複韻母及音節之後,爲了鞏固學習成果,達到學以致用,設計了“介紹我自己。”

“找朋友”的遊戲,使孩子們在玩中學,樂中用,體會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

5、在拓展中昇華。

作業超市:

a、我知道我班同學的名字中有ang 、eng、 ing 、ong 。

b、我知道教室的物品名稱中有ang 、eng、 ing 、ong 。

c、我知道上學路上很多牌子中有ang 、eng 、ing 、ong 。

6、板書設計。

低年級的孩子比較好玩好動,所以我將板書設計成了一個可愛的小房子,我想對他們一定會有很大的吸引力。再有指導書寫時我把學習拼音和培養情感有機結合起來,教師放手讓學生去觀察,去實踐,自己只以夥伴的身份參與學生的活動,書寫複韻母時提醒學生“一家人相親相愛,要靠攏,”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和審美情趣,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2

一、教學背景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春夏秋冬》一課是部編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節識字課。本冊教材包括兩個識字單元和六個閱讀單元,識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單元,穿插在閱讀單元之間。《春夏秋冬》作爲全冊教材的第一課,在整冊教材中起着引領作用,主要體現在:1.識字、賞詞的學習是基礎,識字的意義在於學以致用,是在爲後面的學習做準備。2.本課的內容韻律和諧,易於朗讀,且蘊含着濃郁的文化韻味,使學生在誦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對後面的學習起着一定的導向作用。3.執教此內容時正逢冬去春來,是一年的開春之際,從教材結構編排和時間安排上來說順應了時節特點。4.《春夏秋冬》這一課是一年級下冊的開篇又是識字課,剛開學,學生的學習從識字開始,這樣的編排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

這一單元,從學生熟知的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入手,到學生喜聞樂見的猜字謎,都是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及插圖、字謎、形聲字規律等識字,圖文結合,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在欣賞和想象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發對自然的熱愛之情。這一課的學習內容旨在引導學生利用多種形式進行識字,透過欣賞,圖文結合、聯繫生活實際和想象等方式在朗朗上口的誦讀中感受四季之美,激發對大自然喜歡的情感。而這一切都是爲了達成實現新《語文課程標準》中“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願望”的要求。

2.學情分析:

作爲一年級的學生,他們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由於學生的起點水平不同,識字量和識字方法的掌握程度存在一定的差異。在瞭解了這些的基礎上我對本班又做了進一步的小調查。

課前小調查:

(1)你是否上過學前班?

(2)看書時你會因爲不認識字而苦惱嗎?

(3)你知道哪些和四季有關的內容?

本班有26名學生,情況如下:在課前調查中,你是否上過學前班?56%的孩子選擇的是,這說明有一半的孩子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識字基礎。看書時你會因爲不認識字而苦惱嗎?全班有22人表示爲此感到很苦惱,佔全班的84.6%。你知道哪些和四季有關的內容?100%的學生都能說出一年級上冊《四季》這篇課文。可見,春夏秋冬四季的特點在學生頭腦中是有印象的,同時也反映出學生願意認識更多的字。那如何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識字,在欣賞中陶冶情操,感受詞語學習的魅力成爲了我本課思考的重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情況分析,本課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春、夏、秋、冬的美麗,培養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能力與方法:

透過聯想、圖文結合、多種形式讀記等方法,引導學生識字賞詞,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知識:

認識“霜、吹”等8個生字;認識雨字頭和雙耳旁2個偏旁;讀好詞語和短語。會寫“春、冬”2個生字。

三、教學過程

爲達成教學目標,本課主要採用互動式與體驗式結合的教學方式。本節課上,根據學生識字較少,缺乏詞語欣賞的情況,引入了大量美景圖,並設計了畫圖識字,韻律讀詞的活動,從而爲學生創設體驗的機會,寓教於樂,激發學生興趣,達成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考慮,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包括四個教學環節:

環節一:透過聯繫舊知,遷移匯入新課。

環節二:透過圖文結合,認讀生字詞語。

環節三:透過“畫圖”識字,韻律讀詞。

環節四:透過指導寫字,培養書寫習慣。

下面逐環節進行介紹:

環節一:透過聯繫舊知,遷移匯入新課。

一上課,先請學生回憶背誦一上課文《四季》,順勢提出問題:四季包括哪四季呢?引出課題《春夏秋冬》。

這一環節的設計考慮到學生的學情,他們對於春夏秋冬有一定的認知,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透過背誦熟知的課文,喚醒學生對春夏秋冬的美好回憶。

環節二:透過圖文結合,認讀生字詞語。

所以接下以“春夏秋冬都有哪些漂亮的景色?”這一問題切入到第二個環節的學習。爲了讓學生讀好、讀準“春風、夏雨、秋霜、冬雪”這四個詞語,我採用了藉助拼音初讀、同桌檢查讀,小組開火車帶讀、去拼音詞卡讀、看圖配詞讀、圖文搭配連線讀以及最後的配上音樂有節奏的韻律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不斷地認讀過程中識記、感受學習內容。

接下來,透過出示生動形象的圖片、利用多種識字方法引導學生識字讀詞。例如在認識“吹”時,老師引導:春風一吹,大地一片生機,你會吹什麼?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吹”字?學生透過做動作、聯想、加一加、組詞、形聲字等多種記字方法識字。在認識“霜”時透過圖片的引入,強化學生對“霜”字的記憶。

環節意圖: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選擇教學資源,多種形式的認讀,在不斷地復現中識記生字詞,每一次的認讀對於學生來說都是新一層次的提高。透過出示生動形象的圖片,圖文結合,加深學生感官——眼看的體驗,強化他們的感受和認知,極大程度地降低了本課的教學難度,突出了教學重點。

環節三:透過“畫圖”識字,韻律讀詞。

識記了生字、認讀了詞語也想象了畫面,接下來是不是放手給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呢?這時我又想到了《語文課程標準》裏的話,它指出:“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的心理特點,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爲主要材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實用結合。”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基於這一思考,我們進入到了第三個環節,“畫圖”識字,韻律讀詞。有了前面的引導、鋪墊,學生基本掌握了圖文之間的聯繫,所以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將自主權充分地交還給學生,請他們一起來“畫畫”,透過展開想象在黑板上描繪出一幅美景圖。在學生描繪時,我及時抓住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相關資訊,相機引導學習“池草青、山花紅、魚出水、鳥入林”等短語中的生字詞。這一環節的設計,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以“畫畫”爲學習資源,透過聯想和想象,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說詞語、貼圖、識字,在情境中學習,玩中學,學中悟。

最後針對這些詞語、短語朗朗上口的語言特點,我將學習內容編成輕鬆有趣的小兒歌,輔以美景和音樂,學生在欣賞、感受中理解,在節奏韻律中學習,學習形式更爲活潑,學習內容更利於學生記憶。

環節四:透過指導寫字,培養書寫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一生受益的法寶。在指導書寫這一環節,我不僅注重學生的書寫質量,更關注對他們寫字姿勢和握筆姿勢的引導和培養。這一環節中,學生首先透過觀察、交流感受漢字的整體結構和關鍵筆畫,然後在教師範寫與書空的過程中感受每一筆的寫法,最後落實在書面上,親自體驗,描一個,寫一個。書寫後的反思和修改必不可少,透過互相評價,讓學生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在修改中進步,在鼓勵中成長。

四、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評價方式:

1.以觀察課堂生成的方式將評價貫穿整節課。

2.課堂結束後,觀察學生書寫的字跡是否工整,寫字姿勢是否正確,是否能從實際行動中真正去熱愛大自然做出進一步的評價。3.激勵性語言評價。

五、教學特色

與以往教學相比,本設計的特色之處在於: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選擇教學內容,結合課內外,採用多種形式識字、讀詞,創造性地選擇以“畫畫”識字、學詞和韻律賞詞、讀詞爲教學資源。

(一)根據學生情況安排教學

根據課前調查,44%的孩子沒有上過學前班,識字存在一定困難。全班84.6%的同學會因識字少影響自己的閱讀。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之間的落差較大,因此,在課堂中,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認讀和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在這樣的教學內容中,學生學習是主動的,情感是真切的.,真正貫徹了語文學習應該注重對學生的整體把握和薰陶感染,陶冶學生情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宗旨。

(二)形成互動和體驗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在整堂課中,既有師生、生生、學生與文字之間的互動又有情景體驗。多種形式的讀,欣賞和想象,讓學生們敢說,愛說,這爲接下來的學習提供了憑據,讓學生有了學習的腳手架;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到繪畫當中,展開想象,學詞貼圖,跟着音樂,有節奏的拍手說兒歌,在音樂和美景中,強化了學習的效果,從而激發出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3

一、說教材

《我多想去看看》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中的一首詩歌。詩歌用第一人稱的手法,以一個山村孩子的口吻,透過“我”和媽媽的對話,講自己非常想到遙遠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語言樸實、感情真摯,抒發了少年兒童嚮往北京的強烈思想感情。

透過本課的教學激發學生對北京和祖國的熱愛之情。

二、析學情

低年級學生對首都北京有一種天然的嚮往之情,教學中要點燃這種激情,巧妙利用,引導學生想象首都北京,在朗誦中感受北京。由淺入深,不斷提高。鑑於大部分學生沒有親自去過北京,要充分藉助多媒體教學讓學生直觀感受北京的風光,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爲情感的激發創造條件。

三、說理念

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從直觀入手,以活動教學爲主

1、從“封閉”走向“開放”。語文課程要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2、從“多講”走向“多讀”。根據一年級的學習目標、學生年齡和思維特點,教學中要以讀爲主。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在邊讀邊思中,動口、動腦、動手去學習朗讀,去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

3、重視情感的正確指向,讓學生感悟自己強烈而樸實的心願和所有孩子對祖國純真的愛。

四、說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椎》要求,結合新教材重點和學生特點,《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確立爲:

1、知識目標

鞏固13個生字、8個詞語及2個偏旁,會寫“足、走”2個字。

2、技能目標

瞭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對學生進行想象能力、聽、說、讀、寫全方位的培養。

3、情感目標

(語文課堂網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尋課文題目)原文地址

透過課文學習,使學生產生對首都北京的熱愛之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4、教學重、難點

識字和朗讀教學是重點;讀好詩中的長句子,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熱愛祖國的感情是難點。

五、說課堂教學行爲策略的具體運用

1、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重視情感的正確指向,讓學生感悟自己強烈而樸實的心願和所有孩子對祖國純真的愛。在教學中,要想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教師就必須創設情境,帶學生進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以體驗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因此,在教學時,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首先出示北京的掛圖,配以優美的語調講解北京的各景點,並配以悠揚的樂曲,之後請學生靜靜地聆聽《我多想去看看》這首詩歌,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引發出學生的情感。我還透過圖畫、語言描繪等手段,強化學生的感受,從而激起了他們熱烈的情緒。在熱烈情緒的帶動下,學生便被帶入到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中,從而獲得與作者相似的情感體驗。

2、以情育情,引發共鳴:

“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語文教學特別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這是《語文課程標準》所指出的。教學時,我和學生一起逐步深入地挖掘課文的情感,透過品味關鍵詞句,表情朗讀,表達抒情等方法,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課文情感,用課文的情感培育學生的情感,以達到與課文的情感發生共鳴。一旦學生的情感與課文的情感發生共鳴,便會張開想象的翅膀。在理解“壯觀”一詞時,我請學生一起觀看天安門廣場莊嚴的升旗儀式錄像,對於大部分沒有親眼見過升旗場面的學生來說,這一刻,他們和山裏孩子的情感是一致的。他們神情專注,已經把自己融入到課文中。看完錄像,我借情續情,請學生把剛纔看到的升旗場面讀出來,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情感再一次受到感染,熱愛祖國的情感在無形中得到昇華,我又抓住時機請學生一起體驗:如果你現在站在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的現場,你會怎麼做?接着,借勢請學生再欣賞北京的其他著名的美景,讓他們說說自己的心裏話::現在,你最想對北京說些什麼呢?透過相互的交流,學生的情感再次與課文中情感產生共鳴。最後,我和學生一起誦讀:“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此時無聲勝有聲,愛國之情已經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了。

3、情感的昇華:

根據一年級學生學習的目標、年齡和思維特點,教學中要以讀爲主。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安排了一個環節:看誰能把山裏孩子的心願讀出來。一次又一次的誦讀,在學生的情感和課文情感多次發生共鳴之後,學生已經完全置身於情感世界,充滿了對北京的嚮往。

六、說教後反思

1、教師準確把握教材特點,掌握學生學習規律,在教學中採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真正從學生出發,使學生快樂求知的有效手段之一。

2、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板,是課文精華的體現,更應具有深刻的啓發性。我在設計板書時,力求新鮮、有趣、貼近學生,希望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