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實用的幼兒園說課稿三篇

學問君 人氣:2.03W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的幼兒園說課稿三篇

幼兒園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及學生分析

《分類》這部分內容雖然不多,但很重要。分類能力是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方面,並且與實際生活聯繫緊密。進行分類時,首先要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綜合,透過比較,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繫與區別,並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點與本質屬性。而這一系列認識活動,都是思維的基本過程。分類能力的發展對於將來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統化的知識,形成科學、嚴謹的方式也有很大益處。

由於學生年紀小,生活經驗不足,所以聯繫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有助於他們更好地學習。教學時,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開展由淺入深的分類操作活動,由觀察、討論方法,到能夠按照單一標準分類,最後發現物品能夠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活動中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之中,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學會分類,掌握分類方法,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與概括能力。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及確定的依據

爲了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並在實際教學中體現三維目標的整合,依據課標要求,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透過操作活動,能選擇不同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掌握分類方法;

2、能力目標:透過各種形式的分類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分類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依據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學生能選擇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

三、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

數學教學應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爲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課堂中,我以開放式教學爲主,採用探究、合作、發現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課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使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獲得成功的體驗,進而達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目的。

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活動中的反饋情況,運用多種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把評價的權利真正的還給學生。讓學生透過自評、互評,看到自己的進步,體現評價形式的多元化。

四、教學流程預案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一)、情境匯入,初步感知分類。

上課伊始,我先創設了一個逛超市的情境,放一段超市的錄像,讓學生觀察、發現、交流,觀看完後,讓學生說說“你看到了什麼?你發現了什麼?”然後揭示課題:要想把物品擺放整齊,方便尋找,就要把它們分類擺放,這節課我們就來學學分類。這個情境的設計自然地向學生滲透了做事要講秩序,物品要按需要分類的思想。讓學生感受到分類的意義,同時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也爲孩子們營造一個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

(二)、動手操作,探究分類方法

在這一環節中我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兩次探究學習的機會,意圖爲學生們營造一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空間。

第一次探究:首先讓學生拿出我課前發給他們的學具袋①,同桌兩個人合作一起來分一分裏面的學具。兩個人可以分工合作,每個人分兩類,也可以一起合作分出四類,邊分邊說說分的依據。然後找代表到前展臺上演示分的過程,得出結論這些學具一共可以分成四類。看似一個簡單的操作活動卻不僅讓學生體會、理解分類,還激發了他們的合作的意識。

第二次探究:讓學生拿出學具袋②,這裏面有不同顏色和形狀的圖片,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先進行第一次分類,分好後選代表到展臺上展示分類的結果和方法,請其他小組同學互相評價。然後提出問題,其他小組有不同的分法嗎?再找出不同分法的小組代表到展臺上展示,從而讓學生感受以不同的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法。這時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討論交流,並動手開始進行第二次不同標準的分類。學生們在小組互評中得到啓發,又對圖片進行重新分類,大大激發了學生不斷探索、積極主動學習,探究的興趣,進而突破了重、難點。

(三)、從具體到抽象,運用分類

首先出示39頁的做一做,我把書上圖做成圖片,讓學生討論之後到前面展臺親自分一分,感受分類的多樣化。然後談話:“剛纔,同學們動手合作分類擺放物品,做得非常好,那麼,畫出來的,你能分嗎?”這時分別出示40頁的3題4題,讓學生看着圖進行分類回答問題!這樣讓學生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會運用分類解決問題。

(四)、實踐應用,體會生活中處處有分類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處處接觸到分類,讓學生想一想,說說你在什麼地方看過或接觸過分類?然後讓學生把全班同學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以達到鞏固的目的。從而也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這一理念。最後的作業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書包裏的物品和家裏的玩具進行分類。讓學生感受分類的樂趣和作用。

幼兒園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內容選擇的依據

中華民族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傳統,孩子是傳承民族文化的橋樑,在幼兒階段開展民族文化教育,接受民間文化薰陶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經常接觸有關十二生肖的話題,也看過有關十二生肖的影視片,特別是十二生肖中的許多動物都是幼兒熟悉的,喜歡的,《綱要》中也要求我們:一個活動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選擇十二生肖這個課題,對幼兒來說是非常有趣的,也具有可接受性。

(二)設計思路

根據社會教育的目標要求,十二生肖社會活動的內容,不僅要讓幼兒知道十二生肖的名稱和形象,同時還要了解十二生肖的順序和輪迴問題。我的活動思路爲:熟悉動物;感知順序;理解含義;瞭解輪迴規律;遊戲鞏固認知。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精神和設計思路,努力體現以幼兒爲本的現代化教育理念。結合本班幼兒實際情況,我確定以下活動目標:

1、熟悉十二生肖中十二種動物的名稱及其排列順序。

2、瞭解十二生肖的輪迴,對不同生肖的年齡進行簡單的判斷。

3、培養幼兒對民族文化的學習興趣和熱愛情感。

(二)活動重點、難點

以兒童的發展爲出發點和歸宿是《綱要》的基本點,對大班幼兒學生來說,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掌握十二生肖中十二種動物的名稱及其排列順序;由於十二生肖的輪迴具有抽象性,幼兒理解水平有限,所以理解十二生肖的輪迴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說教法

十二生肖社會活動內容對大班幼兒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爲了有效的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以下幾個教學策略。

1、透過故事、課件與遊戲手段。

我透過講述十二生肖來歷的故事,再結合課件充分利用學生的聽覺和視覺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明確十二生肖的動物名稱和排列順序;遊戲活動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聚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爲一體的特點。本次活動的中,我就引導幼兒用遊戲的形式記住十二生肖的順序,感受十二生肖的輪迴,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活動氛圍中掌握重點。

2、藉助鐘錶。

由於學生已有了如何看鐘表的知識基礎,知道鐘錶上的12個數字,知道12個數字的輪迴是怎麼回事。運用知識的遷移原理,將幼兒對鐘錶的知識遷移到讓學生感受和理解十二生肖的輪迴上,符合教育規律,同時鐘錶的週期具有直觀性,這樣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有利於學生理解十二生肖的輪迴,是突破知識難點的有效手段。

3、雙主體互動模式。

師幼互動、幼幼互動是本次活動的最大特點,一方面,幼兒是問題的學習者和探索者,幼兒帶着對十二生肖動物的好奇參與學習,探索問題,大膽表述自己的認識,另一方面,教師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引導着、組織者、促進者,教師透過各種手段激發幼兒學習探索的積極性,引導幼兒積極探索,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四、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爲主體,幼兒將在說說、看看、想想、聽聽、演演、唱唱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

五、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1、教具的準備:十二生肖動物課件、根據本班學生屬性準備屬相飾物若干。十二生肖的故事、十二生肖圖片一套、十二生肖的兒歌。

2、知識經驗準備:透過佈置家庭作業使幼兒事先知道自己的屬相,知道父母的屬相,父母的年齡,瞭解十二生肖中部分動物。認識鐘錶。

六、說教學過程:

根據大班幼兒學習經驗和年齡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提問匯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幼兒會集中注意力,並樂此不疲。爲了激發幼兒活動積極性,教師運用激勵機制,將事先準備好的屬相小禮物獎給回答問題的學生。

在這個環節,老師對小朋友說:“小朋友們,我這裏有很多禮物,現在我要獎勵給回答問題積極,答題又好的小朋友,你們看好不好”。根據學生屬相在回答完問題後獎一個屬相飾物。問題如:

1、你知道自己的屬相嗎?屬啥的?

2、你知道父母的屬相嗎?你媽媽多大了?

3、你知道都有哪些屬相?

本環節老師透過提問匯入,獎勵機制,激活幼兒原有知識,目的是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讓幼兒回憶對屬相的認識,爲全面學習十二生肖有關問題做準備。此時學生的主體精神得以充分展示,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二、基本部分:

過渡:剛纔小朋友回答的問題很好,可是人的屬相不僅有我們以上所說的幾種,實際上人的屬相有12種,它們都是什麼動物呢?好,今天我把它們請來了,大家認真看,它們都是什麼動物,它們有什麼特點。

第一個環節:播放十二生肖視頻課件,在動作、形象、聲音等方面突出每個動物的特徵,強化幼兒的認知。

本活動環節,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十二屬相動物做成視頻圖片,依次給學生播放。這個環節老師採用問題導學法、直觀視頻教學法。在學生觀看視頻之前提出問題,幼兒帶着問題觀看,同時透過形象生動視頻,使觀看具有目的性、直觀性;幼兒處在看看、想想、模仿的學習過程中,這個環節有利於加強幼兒的認知和記憶,實現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目標。

第二個環節:透過猜猜看活動、進一步認識十二生肖中動物的變形圖案。

在觀看視頻之後,學生對十二生肖動物,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十二生肖的變形圖案很多,爲進一步增強認知,教師透過圖片匹配、讓幼兒猜動物名稱,進一步深化幼兒的認知。

本環節採用雙主體互動模式,透過師幼互動,幼幼互動,教師、幼兒在師幼互動、生生互動中,形成合作學習的機制。本環節有利於完成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目標。

第三個環節:講故事,在鐘錶圖案上貼圖片,讓幼兒認識十二生肖的順序。

過渡:十二生肖中老鼠排在第一位,小朋友們你知道爲什麼嗎?這裏有一個傳說故事。

教師結合課件,繪聲繪色講關於十二生肖動物透過比賽來排序的傳說故事,在講故事的同時依序將對應的動物圖片貼到事先準備好的大鐘表上。從1——12。分別爲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愛聽故事是多數幼兒的特點,也是最能吸引幼兒的教學手段之一。本環節利用故事與課件相匹配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了幼兒的聽覺和視覺,幼兒在聽聽、看看的學習過程中明確了十二生肖的順序。本環節設計有利於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目標達成。

第四個環節:結合鐘錶圖,聯繫幼兒的屬相,用問題引導幼兒瞭解生肖與年齡的關係以及十二生肖的輪迴。

過渡:小朋友們,在我們這個神奇的鐘表中,各種動物依序排列,一個數字代表一年,一年一個屬相。下面老師問幾個問題,誰第一個回答,誰就先得到老鼠的頭飾。

教師設定具有層次性的問題,將難點分解,隨着學生的回答,依次發出十二生肖頭飾。

老師的問題如下:

1、今年是牛年,今年出生的孩子屬啥的?

2、今年是牛年,明年是什麼年?

3、明明小朋友屬馬的,明明今年幾歲?

4、12年後是什麼年?

在本環節中,老師採用難點分解法,透過給學生提出由易到難,由具體道抽象的問題,將十二生肖與年齡的關係以及十二生肖的輪迴活動難點,一一化解,學生則運用想想,說說的學習方法,從而突破難點,達成本次活動的第二個目標。本環節教學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第四個環節:透過遊戲、唱歌,鞏固加深學習成果,烘托課堂氣氛,達到本次活動的高潮。

三、結束部分。透過關於十二生肖動物兒歌和童謠的聯唱,激發幼兒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讓幼兒在意猶未盡中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園說課稿 篇3

一、說課件

1、課件來源:在一次常規的身高體重測查後,我把前一次的測查結果和這次的測查結果同時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對自己成長的關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時候的故事。爲此,我設計了這個主題系列活動,一方面滿足幼兒們的心理需要,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另一方面讓幼兒瞭解長輩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改善幼兒只會享受長輩對自己的愛,而不懂得會報的心理狀態。綱要中要求:應“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我認爲選擇此課件有一定的階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綱要》的精神:“教育活動內容既適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2、目標定位: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魯納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爲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融合了語言、科學、社會、藝術領域的整合。目標爲:(1)透過各種方法引導幼兒發現自己的成長與變化。(2)激發幼兒欣賞自己的成長,展示自己的能力,樹立自信心。(3)樂於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長的快樂。(4)讓幼兒嘗試製作個人成長冊,發展幼兒的精細動作。(5)讓幼兒體會父母的辛苦、關心,增進親子之情。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感受“我長大了”,主要是發現自己成長與變化。透過觀察、比較小時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錄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的難點是:根據人的成長過程進行排序、製作個人成長冊,主要是透過自主操作,在動手的過程中培養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對自己的成長充滿了期待。在目標定位上,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各領域內容有機聯繫,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動準備:(1)空間準備:幼兒小時候的照片、衣物、用品佈置於牆上,桌椅呈同字型便於評價和集中。(2)物質準備:“人的成長過程”圖片,卡片紙、彩筆、彩紙、剪刀、膠水等美工材料與工具若干,已製作本領樹的樹幹,小時候的錄像(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像),胎兒的生長髮育以及新生兒的養育的錄像。(3)知識準備:幼兒向家長瞭解爸爸媽媽的故事及自己小時候的趣事,觀察各個階段自己成長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徵。

二、說教法:

《綱要》指出:“老師應成爲幼兒學習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本次活動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主要有:

1、情景教學法:本次活動透過環境的刺激,讓幼兒尋找、辨認同伴小時候的照片,引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吸引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

2、演示法:透過電教手段、多媒體動畫“小時候的錄像(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像),胎兒的生長髮育以及新生兒的養育的錄像”,讓幼兒對自己的成長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在這一個過程中,現代教學的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3、操作法:本次活動用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讓幼兒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透過觀察比較(小時候與現在)獲得了最直接的經驗,並在交流操作的過程中增進了對自己和他人的瞭解;第二次分組操作把自己獲得的經驗再一次深化,透過製作、想象繪畫、排序的形式表現自己對成長的理解與期盼,體驗成長的快樂。

三、說學法:

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綱要》科學領域目標明確指出:“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對自己的成長髮生了興趣。

2、交流討論法:當幼兒對自己成長有一定的感受時,讓他們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講述自己的故事,討論自己的成長,不僅讓幼兒分享快樂,達到生生互動,而且能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展示法:讓幼兒展示自己的本領,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每個幼兒都獲得了表現自我的機會,並對自己的成長充滿了期待。

4、嘗試法:陶行知說過“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活動中讓幼兒製作、排序、佈置“本領樹”,幼兒的思維更加靈活,各種能力得到鍛鍊,拓展了知識面。

與此同時,我還透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着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爲本”的理念。

四、說教學程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爲:

激發興趣——自由探索——積累經驗——交流體驗——展示自己——操作表現——分享快樂

1、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開始,以活動室環境的變化引發幼兒對小時候用品的興趣。

2、自由探索(欣賞小時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讓幼兒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誰?一起議論爲什麼猜不着?從而發現小朋友的變化。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真實地感受自己長大了。在這一過程幼兒的經驗是淺顯的,我就透過集中讓幼兒互相議論的方法:現在與小時候比,自己有什麼變化?引導幼兒從更多的方面有目的進行比較,目標一得到了體現。 3、觀看錄像,積累經驗:幼兒對自己是從哪裏來的、是怎樣長大的,充滿了好奇。透過觀看錄像把幼兒帶到了神祕的生命起源時刻,他們深深地感受到媽媽懷孕的辛苦、父母養育的艱辛,增進了對父母的感情,目標五得到了體現。

4、交流體驗(回憶童年趣事):讓幼兒講述自己小時候的趣事,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長的快樂,目標三得到體現。

5、展示自己:幼兒分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領,同時又讓幼兒有互相學習、感受別人長處的機會,並在適當的時候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進行展示,樹立自信心,目標二也得到了體現。

6、操作表現:爲了讓幼兒進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長、瞭解成長的過程,我讓幼兒分組操作,一組製作“成長變化圖”——我小時候是這個樣子——我現在是這個樣子——我將來會變成這個樣子——請幼兒畫一張自己將來的畫像。一組排序:請幼兒給人的成長過程圖片排序,表現人是怎樣變化的?一組幼兒在每片樹葉上畫一件自己會做的事情,然後貼在樹上。讓幼兒自主選擇,有領域的整合,目標四得到了體現。

7、分享快樂:這是活動的延伸,《綱要》指出“爲幼兒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幼兒在這一環節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同伴,愉悅的情感得到極大的滿足,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