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小學語文《麻雀》說課稿

學問君 人氣:2.14W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麻雀》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麻雀》說課稿

小學語文《麻雀》說課稿1

一、教學分析

《麻雀》這篇課文出自19世紀俄國著名現實主義作家屠格涅夫之手。敘述了一隻老麻雀在龐大的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使之免受傷害的動人故事。文中透過對小麻雀弱小可憐、獵狗龐大凶猛的刻畫,塑造了老麻雀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爲救幼兒奮不顧身的果敢形象,熱情地歌頌了“愛”這一種強大的力量。

學習《麻雀》一課,是讓學生透過閱讀,着重瞭解作者是怎樣具體地敘述,和表達真情實感的,進而認識到,內容真實、具體是寫文章的基本要求,並激發起對生活的熱愛,懂得母愛的偉大,培養愛護弱小的善良品質。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學段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了本課的知識、能力和情感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有如下兩個重點:

1、抓住描寫小麻雀、獵狗、老麻雀的神態、動作的句子,深刻感受到“一種強大的力量”是愛的力量。

2、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聽說讀寫練習,加深對文字的理解。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

認識到“母愛”的崇高與偉大,懂得回報父母的關愛。

四、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分爲如下四個環節。

(一)故事匯入,激發學趣

(二)析文暢談,發展思維

(三)角色互換,傾訴心聲

(四)感悟關愛,真情告白

五、設計意圖與目標達成

(一)第一個教學環節的整合點是:在課堂一開始就要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的進行本堂課下面的教學活動。

解決方法:播放本課故事的flash短片。

教學效果:動畫片能夠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二)第二個環節是在常規教學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學設計與效果如圖所示。

(三)在第三個教學環節中,角色互換,傾訴心聲是讓學生暢想:“假如我是那隻獵狗,我想對老麻雀說什麼?”“假如我是那隻小麻雀,我想對老麻雀說什麼?”

整合點是:學生透過角色互換,傾訴心聲,達到語文課上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目的。想要認同文中獵狗、小麻雀的角色,需要學生對故事情境深層次的進入。

解決方法:播放有關課文精彩情節的視頻短片。

教學效果:短片使學生受到故事情節的強烈感染,從而激發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同時也加深了對課文主題的理解。

(四)在第四環節的設計中,要讓學生感受到,愛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讓學生對父母說一句,內心最想告訴他們的話,來達到情感的昇華。

整合點是:感情的昇華,需要來自視覺上強烈的衝擊和音樂氛圍的渲染。真情告白,需要學生結合自己生活實際,對典型事件,產生深刻的觸動,才能說得動情。

解決方法:在抒情的音樂背景下:

1、播放真實感人的母愛事例。

2、展示父母對孩子關愛的圖片。

教學效果:深情的旋律,感人的畫面,教師再運用煽情的語言,極富感染力地解說,讓學生的感情之水盡情流淌,從而突破教學難點,完成本課的情感教育目標。

結束語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透過運用資訊技術所帶來的視頻動畫、圖片、音樂,爲學生營造出,濃濃的愛的氛圍。課堂上,師生全身心地投入,不只是在教和學,同時還能感受到課堂中,生命的涌動和成長。我的說課結束,謝謝各位專家評委老師

小學語文《麻雀》說課稿2

一、說教材

《麻雀》是新課程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語文第七冊中的一篇選讀課文,出自19世紀俄國著名現實主義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穎的構思,精練的語言文字,敘述了一隻老麻雀在龐大的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傷害的動人故事。文中透過對不同角色的神態、動作的具體描寫,不僅刻畫出小麻雀弱小可憐,獵狗龐大凶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爲救幼兒奮不顧身的果敢形象,熱情地歌頌了“愛”這一種強大的力量。

根據教學大綱和學段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和課後練習,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繼續運用“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讀懂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愛的偉大。

2、學習作者具體描敘和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3、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能力目標:

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思維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標:

懂得老麻雀奮不顧身掩護小麻雀那種“強大的力量”就是愛的力量。

(四)教學重點:

1、抓住描寫小麻雀、獵狗、老麻雀的神態、動作的句子,體會三者的特點,進一步感受愛是一種的強大力量。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理解。

(五)教學難點:

體會第4、5自然段中描寫老麻雀神態、動作的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即“一種強大的力量”就是愛的力量。

(六)教學準備:

動畫課件。

二、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改精神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而教學過程又必須強調合作精神、突出自主性、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因此,我主要採用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設計教案時,我結合“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先讓學生欣賞朗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提出兩個問題:“課文中哪些自然段使你感覺特別緊張、扣人心絃,甚至讓你喘不過來?”“課文中那些句子你有所體會?體會到了什麼?”讓學生合作探究,採取“讀——找、寫——議——讀”的方法,從文章中找答案,說理由,並透過朗讀把自己的理解讀出來。在反饋交流時,抓住重點句子,讓學生仔細體會,深入理解。透過各種讀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朗讀中積累語感,積累詞彙。

三、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出示課題)

1、聽錄音(鳥的叫聲。)

2、說說平常所看到的鳥有哪一些?說說最常見到的有是什麼鳥?

(二)整體感知

1、讀課文,說說課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根據板書再說課文內容。

3、師引導重點段落。(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三)探究中心

1、自主讀課文。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培養學生的自主性,這是新課標極力強調的。爲尊重學生的個性,我特別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同時又提出讀的要求,使學生明白讀課文的時候,注意力要集中,要開動腦筋。在閱讀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思、邊讀邊記、邊讀邊學,邊讀邊畫,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提問:讀了課文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學生邊讀邊把感覺寫在句子的旁邊。

3、反饋交流。

在以自學探究爲主的課堂裏,“交流”成了提升探究過程的重要環節,這是在接受式課堂裏所沒有的一種全新教學行爲。本環節教學,教師着力抓兩點,一是抓重點句子,品重點字詞;二是抓感情朗讀,讀中悟情。

分別從:“獵狗慢慢地走過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突然,一隻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着。”“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兒。”“它呆立着不動,準備着一場搏鬥。”等語句去體會老麻雀的奮不顧身、勇敢、爲了拯救自己的幼兒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母愛等。在教學中適當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直觀認識課文。

5、深化主題。

教師透過引讀第五自然段,進一步體會愛的偉大力量。再引導學生想象:“你從老麻雀的表現中想到了什麼?”進行發散思維練習。這一步能開發學生想象力,培養創造性思維,最大限度開發學生潛能,發展智力,激活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是知識進步的源泉。豐富的想象是創造的翅膀,透過展開想象,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加深學生對課文主題的理解。

(四)總結全文

教師先從閱讀方法和文章寫法兩方面進行簡短的小結,幫學生梳理和概括本節課所學知識,有助於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和寫作方法。然後,教師再運用煽情的語言,極富感染力地強調愛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這種力量在任何動物身上均有體現,都值得歌頌和讚美,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文中心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