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推薦】幼兒園中班說課稿範文錦集8篇

學問君 人氣:1.41W

作爲一名老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幼兒園中班說課稿範文錦集8篇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1

一、說活動教材:

在主題活動“故事”中,我們從陪伴幼兒聆聽故事開始,接着尋找故事,探究故事世界裏各種好聽好玩的事情。故事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文學形式,故事透過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節,生動、優美的語言,吸引着幼兒,使他們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從而培養愛憎分明的情感,並把學到的好思想見諸於行動。

《小紅帽》是一篇形象鮮明突出,語言生動淺顯而富有意義的故事。它的故事情節性教強,能爲幼兒提供一個較大的想像空間。在這次的活動中,我讓幼兒在理解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再來學習這首融於故事情景的兒歌,幼兒一聽就明白,容易理解,不需要教師過多的解釋,這樣孩子在接受它時可以不用去記憶就能背誦下來。孩子從中獲得了成就感,學習自然有了積極性。這樣的學習形式易被低幼兒童所接受,讓幼兒在欣賞、理解、體會兒歌的過程中,發展了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考慮到幼兒的形象思維的特點和童話故事本身的特點,以及《綱要》精神:“發展幼兒語言的彙總要途徑是透過相互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拓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因而,本次活動透過爲幼兒創設的學習情景,嘗試將故事與表演相結合,使幼兒多通道參與並自發地投入到兒歌的學習中來。因此,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目標: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感受故事中各個角色人物的心理特徵。

2.能力目標:根據對故事的理解進行詩歌創編。

3.情感目標:願意大膽地參加集體遊戲,體驗表演故事帶來的快樂,充分享受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的重難點離不開活動目標的具體要求,這是相輔相成的,此次活動的重點爲理解故事內容並感受故事中各個角色人物的心理特徵。難點爲根據對故事的理解進行詩歌創編,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具體的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透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從以下兩方面來談談我的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精彩的視頻,裏面有大灰狼、小紅帽、奶奶、獵人等故事中所出現的人物。根據故事,真實而豐富地創設了與故事相符的活動環境,讓幼兒在情景中游戲,以及沉悶、緩慢的音樂這些都是爲了進一步營造遊戲的氣氛而準備的。

2.知識準備:幼兒在主題活動“故事”中已經接觸了許多童話故事,對於如何欣賞欣賞和表演故事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

四、說學情:

小班幼兒年齡在四歲左右,他們處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段,是角色遊戲的高峯期。他們對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也總喜歡把自己想像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於詞彙貧乏,幼兒在遊戲中想說可又不知道該怎麼說,即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透過活動,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

五、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形象法、語言討論法、示範法等教學方法。

1.直觀形象法:觀察是幼兒獲得知識的最有效的途徑。於是,我打破以往用圖片爲幼兒進行教學的傳統模式,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兒歌所描繪的情景表象,利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不但能喚起幼兒對學習的興趣,也能提高他們的積極性,而且能讓孩子們如臨其境,彷彿置身於其中,更好的融入自己的角色之中。

2.語言討論法:討論法是幼兒自己教育自己,主動接受教育的方法。活動中,我多次讓幼兒討論自己對故事裏人物的看法,以“爲什麼”讓幼兒深入思考問題。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改成多樣性、啓發式、開放式的提問,爲幼兒創設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

3.示範法:幼兒喜歡模仿並且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在日常生活中我就發現許多幼兒喜歡模仿老師的動作和口吻,可以說惟妙惟肖,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就採取了示範法,讓孩子們模仿老師的表情、動作、語言來進行兒歌的學習。

六、說學法:

整個活動中我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爲現在的“我要學”,創造環境讓幼兒主動的參加到活動中來讓幼兒扮演故事中的各個角色,邊遊戲邊聯繫故事中的有些句子,在遊戲中學會兒歌,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並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說話,正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動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指導思想。

七、說教學程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爲:激發興趣→閱讀故事→表演故事。

1.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利用幼兒熟悉的“大灰狼”形象,透過它出場時播放沉悶、緩慢的音樂,爲幼兒創設一個幼兒熟悉的遊戲場景,相信幼兒們都會被深深吸引,很快進入故事角色。

2.閱讀故事:

與幼兒一起閱讀故事《小紅帽》,圖畫書上的故事圖片已經展開了孩子們想像的翅膀,再透過教師富有感情的講解說明,再次調動幼兒的興趣,以分段講述故事爲主要形式,透過一個一個的問題,找出故事的重點,引導幼兒不斷思考、探索、層層遞進,從而達到理解和記憶故事內容的目的。

3.表演故事: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幼兒們透過表演故事,對剛纔所學的內容做個鞏固,讓幼兒們把剛纔所理解的故事內容透過說話的方式來進行加深瞭解。場景與語言形式的轉換又會讓幼兒們覺得新鮮、不枯燥,所以他們又會興致勃勃地模仿着老師的樣子進行表演,從而達到鞏固的效果。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線描畫:線描畫是用線條的變化來描繪對象及其形體結構的繪畫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種繪畫方式,也是我國傳統繪畫的方式之一。線描畫的繪畫工具比較簡單,可以用勾線筆、鉛筆、油畫棒、鋼筆等,利用點、線、面來進行繪畫,既可以對物象進行細緻入微地刻畫,也可以對物象進行簡單地藝術處理;既可以進行造型訓練,亦可作爲藝術家表達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

幼兒在透過簡筆畫的訓練基礎上,再進行線描畫的練習,會使其繪畫的精細方面和手眼協調方面,有很大發展。不僅提高幼兒的繪畫能力。同時能提高幼兒專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幼兒在欣賞、發現、感受線條美的同時,大膽進行創作,不僅能將幼兒零碎的經驗加以提煉,而且與《綱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時在大班開展線描畫,能引導幼兒透過“觀察-想象-發現-表現-創造”系列活動,有意識地鍛鍊和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促進個性的發展。所以,我把線描畫作爲這學期我班美術特長訓練的主要內容。由此我設計了此次活動。

二、說目標

1、學習用線條的形狀變化和疏密排列來裝飾魚。

2、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想象大膽創作,發展幼兒的初步的創新能力。

3、向幼兒進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保教育。

活動重點:學習用線條的形狀變化和疏密排列來裝飾魚。

活動難點: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創作。

三、說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海底世界》

2、畫好的線描畫作品、其他小朋友畫的線描畫魚

3、欣賞老師的作品

4、白紙,鉛筆

四、說教學方法:

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據《綱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1、多媒體教學法。藉助多媒體手段進行觀察欣賞演示,則更爲簡潔、生動,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本次活動設計中,我透過幻燈片的展示,讓幼兒感受到魚寶寶身上線條的紋樣美、圖案美;2、觀察比較法。本次活動中,爲了讓幼兒直接感受點、線、面的疏密變化和規律性對裝飾效果的影響,我採用了觀察比較的方法,讓幼兒在觀察比較三幅特徵明顯的線描畫作品中,發現裝飾過於繁雜、無規律,裝飾手法單一、缺少變化都不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從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3、欣賞評價法。在本次活動的最後環節,我採用了欣賞評價法,在欣賞的同時圍繞兩個問題展開點評:

問題1、“你最喜歡哪個魚寶寶?爲什麼?”使幼兒在審美的同時自然地習得經驗,爲下次經驗遷移做準備。

問題2、“你是用怎樣的線條和圖案來裝飾魚寶寶的?”讓幼兒用語言將自己的裝飾意圖表達出來,達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這一環節,教師和同伴的欣賞與評價能讓幼兒體驗到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五、說活動程序:共有5個環節:

1、觀看多媒體課件:欣賞海底世界各種各樣的魚的花紋,引導幼兒說出魚兒身上花紋的特點。(匯入活動,觀看《海底世界》,初步感知欣賞各種各樣的魚。)2、欣賞小朋友的作品:引導幼兒說說他們的畫用了那些線條裝飾的,並進行比較。

再欣賞老師的作品,讓幼兒學習裝飾魚寶寶的基本方法。我同時逐個展示各種點、線、面(即根據幼兒回答展示各種線形和點形裝飾),既增強了趣味性,又有效地發揮了教育的功效。

(欣賞幼兒繪畫作品,請幼兒互相說一說,這些魚的形狀及裝飾的線條,說一說它們是什麼樣的?有什麼樣的花紋。)示範講解幾種魚的畫法:(欣賞老師的作品)(1)請幼兒說說老師畫的畫都用了什麼線條來畫各種各樣的魚。

(2)教師在幼兒最喜歡的魚身上示範畫出各種形狀的線條,並重點講解如何處理線條的疏密關係。

(3)請幼兒來裝飾幾條魚寶寶。

(4)引導幼兒討論,你準備畫一條什麼樣的魚?

3、透過比較,瞭解點、線、面的疏密變化和規律性對裝飾效果的影響。爲了幫助幼兒理解線描畫抽象的形式美的構成規律。我選擇了三副特徵明顯的線描畫作品(圖一:裝飾過於繁雜、無規律;圖二:裝飾手法單一、缺少變化;圖三:疏密變化恰當、有一定規律),幼兒透過觀察、比較、交流、探索、發現,從而掌握線描畫的基本規律,爲接下來的創作提供支撐。

4、幼兒創作,教師指導要點: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出各種奇形怪狀的魚,看誰想的和別人不一樣。

(2)啓發幼兒用不同的花紋裝飾魚,並注意線條的疏密變化。

(3)幫助能力差的幼兒變化各種線條花紋。

5、觀賞評析作品

(1)請幼兒自由互相講述自己所畫的魚

(2)請個別幼兒談談自己喜歡哪一條魚,爲什麼?

(3)教師小結:今天,小朋友幫助魚媽媽找回了魚寶寶,並且魚寶寶身上的花紋都非常漂亮,線條的疏密也很好,魚媽媽謝謝你們了,現在我來當魚媽媽,小朋友來當魚寶寶,我們一起游到大海里去做遊戲吧。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我以孩子的興趣爲出發點,在活動設計中,我既給予孩子技法上的幫助,又給予孩子充分的創造空間。活動中我始終作爲幼兒的支援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兒的創造,肯定、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觀和表達方式,讓幼兒在特別寬鬆、開放、愉悅的環境中感受美、表現美。根據對本次活動教法與學法的選擇與教學程序的設計,估計活動的重難點將會得到突破。但是由於孩子存在個體差異,因此,我在活動中還將根據孩子的基礎和能力水平,給予相應的指導,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提高。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3

一、學生情況

我班是4歲左右的幼兒,喜歡唱歌活動。能在音樂活動中獲得情感的愉悅與交流,喜歡嘗試用動作和聲音表現自己的感受。所以特選取了《小雨沙沙沙》的教學內容,讓孩子從歌曲的角度來感受春天。從當前的季節來感受歌曲。

二、教材

1.歌曲〈小雨沙沙沙〉曲調優美,音域適合中班幼兒。歌詞用詞簡潔,用排比句描繪出春天的景象,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能夠調動起孩子的情感。

2.活動目標:

能夠感知、理解歌曲的歌詞和曲調表現的內容。

學唱歌曲,能夠正確的再現歌曲的歌詞和曲調。基本達到人聲和諧,情感和諧。

在快樂的情景中自由表現,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活動準備:

歌曲動畫課件歌曲錄音。(演唱5遍,伴奏1遍)歌曲圖譜灑水壺4.活動重難點:

能夠正確的再現歌曲的歌詞和曲調自然,投入的歌唱,和諧的歌唱。

二、教法聽唱法圖譜記憶法遊戲法整體教學法

三、學法體驗法直觀記憶四、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

1律動2練聲

二、學習歌曲

1匯入歌曲2熟悉旋律“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聽歌曲,邊聽邊想,從這首歌曲中,你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聽了這首歌,你有什麼感覺?”

請小朋友仔細聽,仔細感受,把你聽到的節奏用手拍出來。

請小朋友用手拍腿,隨音樂旋律拍出節奏來。

3熟悉歌詞老師清唱歌曲,幼兒聽後講述歌曲的內容請小朋友認真聽老師唱一次,聽聽歌曲裏唱了些什麼?

看動畫,記憶歌詞(請小朋友看《小雨沙沙沙》的動畫片,請你仔細的聽歌詞)春雨發出什麼樣的聲音?——沙沙沙小雨在哪裏?————花園裏(魚池裏,田野裏)花兒快樂得怎麼樣?——-張嘴巴(搖尾巴,向上爬)看圖譜師:最開始是小雨落在花園裏,花兒樂得張嘴巴然後是小雨落在魚池裏,魚兒樂得搖尾巴。

最後是是小雨落在田野裏,苗兒樂得向上爬。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說課稿

出示圖譜,按歌曲圖譜練唱歌詞,(放伴奏錄音)老師示範,幼兒唱。

“請小朋友看圖譜,一起來唱這首歌。”

4幼兒練唱歌曲播放動畫,集體演唱。

隨錄音演唱請小朋友一邊唱,一邊用你喜歡的動作來表演三、結束部分:

小雨要邀請小朋友和它一起唱歌舞蹈,來,我們一起和小雨唱歌跳舞吧。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4

活動目標

1.在觀察、交流和比較的基礎上,能用豐富的語言表達,感受秋天樹林色彩的變化美。

2.能夠運用、撕、粘、印染、等多種方式進行創造性美術創作。

3.嘗試與同伴共同合作完成作品,並體驗合作帶來的快樂。

教學準備

秋季基本認知、背景音樂、多媒體、黑色底紙、淺色蠟筆、顏料、泡沫墊、剪刀、膠棒、報紙。

活動過程

(一)引入:感受葉子的變化與色彩

1.談話倒入。

教師:“聽說中班小朋友的耳朵可靈了,那我現在可要試一下,看你們能不能聽出來這段語音裏的聲音是什麼!”(播放落葉的語音)

教師:“你們聽到了什麼聲音,落葉被風吹落下來是什麼季節?現在我帶領小朋友們一起欣賞一下秋天大自然的景色吧!”(播放秋日視頻)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看到視頻裏是哪個季節?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幼兒從樹開始落葉、樹葉開始變色去感知)

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進一步瞭解各種各樣的樹。

教師:“在這個視頻裏你認識那棵樹?下面請我來介紹一下他們吧”

①這棵樹的樹葉是什麼顏色的?葉子的形狀像什麼?(銀杏樹)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銀杏樹。

②看着棵樹樹葉是什麼顏色的?這棵樹的樹枝和樹幹在哪裏?(紅楓樹樹幹在下,樹枝在上。)

③這個樹我經常瞧見,你見過嗎?有誰認識他嗎?他叫做梧桐樹。看他的樹葉是什麼顏色的?他的樹幹在哪裏?樹枝呢?你覺得如果用我們身體的一個部分來假裝樹枝,應該是哪一部分?

④你看這些秋天的樹都是一樣的嗎?(有粗有細、有大有小)

⑤所有的樹葉顏色都一樣嗎?(引導幼兒觀察、回憶,感知秋天是彩色的)

教師:把各種顏色的樹種在一起變成樹林,這個樹林會是什麼顏色呢?

幼:就是五顏六色的。

3.引導幼兒欣賞圖片上樹林的佈局。(有的高,有的低,有粗有細,有的樹只能看見半棵。)

教師小結:看來秋天的樹葉是彩色的,那麼秋天的樹林也是彩色的。在樹林裏,有的大,有的小,還有的相互碰在一起。

二、幼兒創造

1.我想請小朋友們幫我一個忙,利用這些材料把這片五顏六色的大森林搬到我的畫紙上好嗎?我來介紹一下今天的材料。

2.今天的作畫方式是小組合作,所以小朋友們要共同合作完成。首先,請你用手比量一下你想要製作一顆多大多粗的樹,想要把樹放在什麼位置上。

那現在請拿出底紙,用報紙撕出來。在撕的時候請注意不要用力過大,將報紙撕斷。撕好之後請用膠棒一起貼到大底紙上,注意收好膠棒的蓋子。底紙很長,小朋友們可以多做幾棵樹幹。

3.做好樹幹我們要做什麼了?對!樹枝。剛纔我們說樹枝像什麼?那請你將你的左手放在樹幹上,用右手拿蠟筆,畫出你小手的輪廓,來充當樹枝。可以畫幾個不同方向的小手樹枝

畫好樹枝在畫什麼?我這裏有兩種材料。你可以拿出泡沫墊粘上顏料,在樹枝上印出五顏六色的小樹葉。也可以使用太空泥,選擇一種顏色,揪出一小點,自手心裏團成團,按在你覺得適合的位置上。

教師巡迴指導,輔助個別幼兒,共同完成作品。

三、展示作品、評價作品

1.用釘書機將各組的畫紙連接起來,形成一幅長畫卷。

2.展示幼兒作品。

教師:“那請小朋友們和我一起在這片大森林中漫步吧。”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小豬變形記》是英國插畫家本?科特創作的一本圖畫書。這本繪畫書向我們講述一隻小豬百無聊賴,就想體驗別的動物的生活。他精力充沛,滿腦子奇異的想象,用各種辦法模仿斑馬、袋鼠、鸚鵡等動物。遺憾的是,這些創舉都以失敗告終。最後受另一頭豬的啓發,找到了真正屬於豬的樂趣。他利用一種奇妙的方式爲我們展示了一隻豬“認識自我、認識他人”的思想歷程。顯得特別的幽默和輕鬆。

二、說教學目標

1、透過由易到難的方式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

2、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進行合作排列故事情節順序。

3、知道每個人擁有自己的特點,學會欣賞自己。

三、說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故事情節以及內容、瞭解故事含義;

2、教學難點:知道每個人擁有自己的特點,學會欣賞自己。

四、說教學準備:

1、材料準備:《小豬變形記》幻燈片、圖片(小豬、斑馬、大象、袋鼠、鸚鵡等)。

2、經驗準備:幼兒對各種動物的外形特點有一定的瞭解。

五、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1、直觀演示法:結合幻燈片聲情並茂地講故事,錄製象聲詞,讓幼兒透過眼、耳,口等多種感官欣賞作品。

2、提問法:在活動中,我透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發現問題,得出結論,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

3、講述法:透過生動形象地講故事,激發幼兒的情感共鳴,引導幼兒掌握故事內容,幫助幼兒理解做自己最快樂。

(二)、說學法

爲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爲師幼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舞臺,讓幼兒想說、敢說,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我採用的學法主要有:

1、觀察法:引導幼兒認真觀察繪本,培養幼兒仔細觀察的能力。

2、遊戲法:在幼兒觀察繪本的過程中,運用排序的方式讓幼兒理解故事發展的進程從而加深對繪本的認識。

六、說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透過以圖片匯入的方式直觀的讓幼兒觀看小豬怎麼了,讓幼兒問問小豬猜測下,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第二環節以分段理解的方式師生共讀故事,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夠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情節,我用生動的語氣給幼兒講述故事的開頭和第一次變形。對照繪本,讓幼兒傾聽故事。並用“小豬接下來會想出什麼絕妙的好主意?”“會怎麼做?”這個問題吸引幼兒注意,引發閱讀興趣,圍繞問題展開簡單討論和猜想,然後就開始進行餘下故事的閱讀。在小豬每一次變形之前,先讓幼兒仔細觀察繪本,猜測小豬的心理,然後才繼續故事情節,爲的是讓幼兒能夠學會細心觀察,達到先觀察傾聽,後表達講述的目標。

第三環節是讓幼兒透過排序的方式理清這個故事的發展過程,透過動一動、貼一貼的形式讓幼兒在繪本閱讀中也能互動起來。

第四環節回顧故事,教師透過圖片重新幫助小朋友梳理故事的主要內容,說說每次小豬想變成誰?怎麼變的?結果怎樣?重點放在討論小豬爲何失敗?有沒有開心?從而總結出別人的生活不適合小豬,做自己最快樂。

第五環節是結尾部分,注重對幼兒情緒的引導,以小豬的現身說法遷移經驗:說明只有做自己纔是最快樂最真實的,雖然別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但是別人的優點勉強加在自己身上反而會成爲缺點,我們要學會欣賞自己,做自己最快樂。

教材分析:《小豬變形記》是英國插畫家本·科特創作的一本圖畫書。

本繪畫書向我們講述了一隻小豬透過各種辦法模仿其他動物的生活卻屢屢失敗後發現,做豬最快樂的道理。繪本利用一種奇妙的方式爲我們展示了一隻豬“認識他人、認識自我、做自己最快樂”的思想歷程。顯得特別的幽默和輕鬆。

幼兒情況分析:首先,大班幼兒年齡在六歲左右,以無意注意佔優勢,他們喜歡新奇的東西,而《小豬變形記》這一繪本教材擁有色彩明麗的外觀以及奇妙有趣的內容,能夠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其次,在這一時期,幼兒擁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和語言學習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詞彙量,繪本教材可以滿足他們模仿的需求,提供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鍛鍊幼兒自主講述圖書的能力。結合平時幼兒總是喜歡羨慕別人的東西,甚至產生嫉妒心理這一狀況,本繪本可以很好的引導幼兒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理解做好自己最快樂。

教學目標分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另外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開始由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過渡,易被新異的刺激所吸引,嫉妒逆反心理強,有了一定的讀圖意識。我提出的本次活動的目標如下:

1、積極參與閱讀活動,感受故事情節的趣味性。

2、透過觀察懂得做自己最快樂。

目標中提到:感受故事情節的趣味。因此,在活動中,我把這點作爲教學重點。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做自己,最快樂的道理活動準備:我爲幼兒準備了《小豬變形記》ppt,有助於幼兒直觀的感受故事情節的變化.對於幼兒複述故事有所幫助,並且有助於幼兒瞭解各種動物的特點。在知識準備上,我讓幼兒先認識了故事中各種動物的特點,進行模仿。

教法學法: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採用了以下兩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1、情景教學法:本活動爲了幫助幼兒熟悉故事內容,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我採用了情景教學法。在師生共同閱讀的過程中,選用了ppt圖片欣賞作品。2、交流討論法:在幼兒欣賞了完整的作品後用交流的方式引導幼兒回憶故事,學習句式增強情感。如老師與幼兒共同探討小豬變形的過程,先變成了什麼,然後變成了什麼,最後怎麼樣了。而每一次變形的結果又是什麼。透過討論使幼兒加深對故事的印象,感受小豬情緒的變化。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將引導孩子透過參與以及觀察的方法來體會故事情節變化,充分理解做自己最快樂的道理,最後能夠集體合作完成故事的複述。活動中,我將充分發揮ppt的作用,讓幼兒仔細觀察,不僅要關注故事情節的變化,還要觀察每種動物的特點。以達到我所期望的教學目標。

流程:

第一環節:激趣匯入。我從孫悟空的七十二變入手,激發孩子興趣。從“這一隻小豬有點不開心”開始了和小豬共同尋找快樂的旅程。

第二環節:分段閱讀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夠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情節。在講故事過程中,我在情節發展的關鍵處停下來,讓孩子們猜一猜下面會發生什麼?它會怎麼變?讓孩子們在讀書過程中發揮想象,在這樣的情境中想象是有依據的,有張力的。爲了讓孩子們能進入故事當中,把自己當成故事的主人公-小豬,在課堂上,我讓孩子們身臨其境地想象:假如你是小豬,你會怎麼想?採用看圖說話、模仿表演、編故事、做動作等形式,讓孩子不知不覺融入故事中。在講述精彩故事的同時,我試圖引導學生觀察故事圖片,例如小豬的動作、表情、神態,一方面可以幫助孩子在聽的過程學會欣賞,品畫面,同時,還可以借圖片的觀察進一步烘托故事主題。同時認識各種動物的特點,啓發幼兒運用“你不是”“你是”“”的句式進行表達。在小豬的第一次變形中,我會讓幼兒單獨回答,幫助幼兒學習這一新的複合句,在接下來的幾次變形中,我會採用集體回答的方式,幫助幼兒鞏固學習。

第三環節:遷移作品情感,完整閱讀。

這一環節閱讀,目的是引導幼兒在完整閱讀故事的過程中關注細節。讓幼兒發現圖片中一些有趣的小細節。比如小豬變形前後情感的變化。小豬從先前的“想到變什麼”到“變成什麼”再到最後的失敗,圖畫非常的有意思。總是從充滿激情與希望到一敗塗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根據這一特點,我讓孩子們先觀察小豬在變成動物時的表情,感受它內心的激動與欣喜。再觀察小豬變形失敗後的表現,孩子們就能感受到小豬的“慘不忍睹”!於是對“變成別人並不好”就有比較深切體會了。讀到最後,當看到小豬在泥潭中快樂打滾時,對“做自己最快樂”的感受也就呼之欲出了。活動重點也在這一環節中得到解決。

設計亮點:繪本的選擇較爲適合引發幼兒閱讀興趣;活動中充分運用了文字期待原理,讓幼兒邊讀邊猜想,始終有很強的閱讀興趣;在繪本閱讀中,培養了幼兒多方面的能力;整個活動採用多種形式閱讀,如:師生共讀,然後是幼兒合作讀,還有師生表演讀;利用繪本,我還引導幼兒認識了各種各樣的動物的特點。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6

一、 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愛是一個永恆不變的話題,是世間最美好的事物之一。我們要訴說愛、感受愛、表達愛。《抱抱》這本書就是這樣透過各種動物間不同的抱抱來表達愛的繪本。其實在衆多的繪本中,很容易發現這本《抱抱》,它的封面是猩猩媽媽緊緊地抱着自己的孩子小猩猩,閉着眼睛,很陶醉,而小猩猩卻睜着眼睛,悄悄地看着外面。這本書畫面主體很突出,主要人物形象大,線條清晰,很引人注目。繪本開本也很大,適合集體閱讀。翻開書看後發現,此書幾近無字書,書中只有“抱抱”、“媽媽”以及“寶寶”大大的字樣。故事主要情節是小猩猩看見許多媽媽在和自己的寶寶抱抱時想自己的媽媽了,大家幫助它找到了媽媽。但是怎樣很好地把無字繪本介紹給孩子,喚起孩子的閱讀慾望以及讀懂它?此繪本中又蘊含着怎樣的教育資訊和教育價值?這些是設計這節課重點考慮到的問題。於是根據中班孩子的心理和年齡的發展特點,及《綱要》中對幼兒園語言教育提出的要求。着力組織適合中班孩子的語言教學活動,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從孩子的實際生活中去發現教育教學的資源,鼓勵、引導、支援孩子積極參與活動,把教育內容有機地蘊含在活動過程中,透過作用於孩子的活動來激發孩子主動學習。讓孩子從中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並鼓勵孩子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發展語言表達能力。結合這些設計了本次語言活動《抱抱》。

(二)活動目標:

根據中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爲:

1.觀察畫面中動物的動作和表情,初步感受並用語言較清楚地表達它們抱抱時的內心感受。

2.藉助音樂、動作、討論等手段,進一步理解作品中抱抱的不同含義:親情、感謝、友誼等。

3.體驗和同伴共同閱讀,體驗閱讀繪本的快樂。

(三)活動重難點:

根據孩子的認知特點,活動中,我將“觀察畫面中動作和表情”作爲重點,“理解作品中抱抱的不同含義”作爲難點。

(四)活動準備:

我從下面兩部分做充分準備

1.前期幼兒經驗準備:

(1)《表情遊戲》:讓幼兒在參與遊戲中初步感受做各種表情時五官的變化。爲幼兒學習利用觀察畫面中動物的動作和表情的方法,感受並表達動物們抱抱時的內心情感做準備。

(2)《抱抱舞》:讓幼兒在舞蹈中感受與朋友抱抱帶來的快樂。

2.物質準備:

PPT、音樂《愛我你就抱抱我》、繪本《抱抱》、墊子、教棒

二、說教法:

活動中,我運用以下教學法完成本次活動目標:

(一) 遊戲法:

運用律動幫助幼兒在擁抱中放鬆心情,感受抱抱時的內心情感。

(二) 觀察法:

透過觀察重點畫面的方法,爲幼兒能用語言較清楚的表達動物們抱抱時的內心感受做準備。

(三)引導談話法:

透過提問談話活動,引導孩子認真傾聽,大膽回答問題。

(四)行爲體驗法:

行爲體驗式法教學不僅對孩子的感性認識有幫助,而且在發展孩子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有着獨特的作用。活動中,我將透過幫小猩猩呼喚媽媽的方式讓幼兒的心靈去感受、體驗小猩猩想媽媽的心理。

三、說學法:

活動中,我將爲孩子創設寬鬆的學習環境,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讓幼兒在跳跳、看看、說說、抱抱的過程中進行活動。

四、說活動過程:

爲了更好地完成活動目標,我採用了環環相扣的方法組織活動。

(一)開始部分:

藉助音樂律動、體驗擁抱

開場利用律動《愛我你就抱抱我》讓孩子在擁抱中放鬆心情,並在旋律中體驗抱抱產生親切感,爲感受抱抱時的內心情感做鋪墊。

透過提問問題“喜歡和誰抱抱?爲什麼?”喚起孩子的生活經驗,並支援和鼓勵孩子能大膽的說出來。這爲繪本閱讀的準備。這一環節是爲落實活動目標第一條。

(二)學習部分:

學習觀察畫面,爲繪本閱讀做準備。

1、《綱要》指出:

“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在這一環節中我將剛纔孩子們的真實體驗進行梳理回饋,直接匯入動物的抱抱。設計導語:“孩子們,今天有幾個小動物也在開心地和它們的媽媽抱抱呢!讓我們看看它們是誰?它們是怎麼樣抱的?”剛剛和同伴擁抱過的孩子們會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動物會是怎麼樣抱抱?帶着這些好奇的疑問,我將先逐一出示從繪本中抽取三幅動物媽媽抱抱的重點畫面做成PPT(大象→長頸鹿→河馬),引導孩子學習透過觀察畫面中動物的'動作、表情的方法來體驗擁抱帶來的感受。孩子的們的觀察表述詞彙是有限的,這時把三幅畫面集中,引導幼兒觀察出它們都是閉着眼睛,久久地抱在一起,閉着眼睛,很溫馨、陶醉。這樣的詞語的引入幫助幼兒更準確描繪擁抱的狀態,給孩子一個提升,讓孩子們在動作中感受和理解。

2、出示小猩猩→認識小猩猩→觀察小猩猩的表情變化的過程:

介紹主角:小猩猩,用它只有一歲,不太會說話的介紹,喚起幼兒幫助它的願望,並結合觀察小猩猩的動作和表情來感受小猩猩內心的手段,激發孩子迫切想去了解小猩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的情緒,幫它把故事中發生的事情說出來。引出故事《抱抱》。

(三)引出繪本,和幼兒共同閱讀

1、和孩子共同閱讀,鼓勵孩子把看到的說出來。

孩子有了觀察以及把觀察到的說出來的經驗後,過渡到繪本的閱讀。並且把小猩猩的圖片黏貼在繪本上,讓這個小猩猩圖能從書上跳下來,到孩子身邊進行互動,引發幼兒更加積極地觀察畫面和主動表述的願望。這些策略的綜合運用,從而幫助幼兒更關注作品。

繪本教學中集體閱讀策略有重點畫面的閱讀,孩子們和同伴邊閱讀邊議論,也有帶着問題閱讀的方式,這些手段的運用,是爲了讓孩子們有目的的讀,有思想的讀,讓孩子在充分的預期和感受後再讀,體會作品的精髓,體會作品中抱抱的多重含義,落實活動目標第二條。

2、故事的**:

(1)小猩猩仰頭大聲呼喊的圖片:是爲了讓孩子能掌握運用觀察動作、表情的方法,體會小猩猩着急、傷心、難過,想念媽媽的情緒。以鼓勵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辦法幫小猩猩找媽媽,一起呼喚小猩猩媽媽的遊戲讓孩子宣泄內心的情感。

(2)猩猩媽媽伸長胳膊,跨着大步的圖片:引導孩子更熟練的掌握透過觀察動作、表情的方法來了解猩猩媽媽的心理想法。

(3)小猩猩和媽媽緊緊擁抱的圖片:喚起孩子的生活經驗,去感受與自己媽媽擁抱時的內心感受。

(四)結束部分:

大家抱抱,體驗愛的快樂。

1、《綱要》指出:

“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在結束時我積極鼓勵孩子主動與同伴、老師抱抱,共同體驗擁抱帶來的快樂。

2、尋找繪本《抱抱》:

最後利用找書的遊戲,激起孩子們要完整欣賞繪本故事的興趣。當孩子們得知《抱抱》的書一直藏在身邊,亟不可待地尋找,迫切地閱讀願望,使我想到周兢老師說過:閱讀不僅僅是一個理解過程,更是一個審美和情感體驗的過程。孩子在今天的活動中無法自我完整的閱讀,有點遺憾。但在整節活動中,爲營造了溫馨、溫柔、溫暖的情境,如孩子們坐在軟軟的墊子上上課,老師、孩子們的各種擁抱姿勢,音樂韻律的烘托,找到藏着的書後的喜悅,讓孩子們的心情一直在被關注着,被暖意包裹着。

繪本教學,讓孩子成爲閱讀的主人,讓他們喜愛閱讀,願意閱讀,會讀,是繪本教學的一項長期任務,我會繼續努力的。謝謝大家!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7

一、設計思路

梯形這個東西是隻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幼兒所要認識的平面圖形中最難理解的一種,尤其是梯形這個東西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兒認識梯形這個東西,只要理解梯形這個東西的特徵,能找出相應的圖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兒用語言描述梯形這個東西的特徵。我把本活動的目標定爲:

1、初步理解梯形這個東西的特徵,並能不受其他圖形的干擾在各種圖形中找出梯形這個東西。

2、認識不同的梯形這個東西,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動手能力。

3、誘發孩子們學習圖形的興趣。

重點:初步瞭解梯形這個東西的特徵。

難點:認識不同的梯形這個東西。

二、說準備

爲了更好的進行教學,我做出以下準備:

環境創設:活動室內放一些包含梯形這個東西的圖畫。

教師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長方形娃娃、梯形這個東西娃娃。

幼兒學具:包含有梯形這個東西的的圖畫若干張(沒塗色)。

三、說教學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爲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爲學習得主體。因此我採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動法,並設計遊戲形式,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充分發揮幼兒學習的積極性。爲了更好地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透過讓幼兒聽一聽,說一說、做一做等多種形式,讓幼兒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幼兒透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四、說程序設計

課堂教學是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爲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啓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設計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程序:

複習整理基礎上,滲透新知識點——新授活動——鞏固活動——生活化延伸

1、透過尋找、塗色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梯形這個東西的特徵。

讓幼兒找出圖中不是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並塗上顏色。

由於梯形這個東西的概念幼兒不容易理解,所以活動設計我就不從概念入手,而讓幼兒透過操作活動,反覆感受,逐步理解梯形這個東西的特徵。

2、觀察瞭解梯形這個東西特徵。

(1)出示梯形這個東西,提問: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你們看,它上面的邊短,下面的邊長,上下兩條邊平平的,旁邊兩條邊斜斜的。這個圖形像什麼?

(2)小結:這個像滑梯的圖形,名叫——梯形這個東西。

(3)不過,梯形這個東西寶寶可調皮呢,它一會兒翻跟頭,一會兒躺下睡覺,你們看這樣還是梯形這個東西嗎?(小結:原來梯形這個東西可以倒着放,睡着放,它們都是梯形這個東西。)

(4)分別出示直角梯形這個東西、等腰梯形這個東西,讓幼兒瞭解它們也是梯形這個東西。

提問:這個一邊可以當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這個東西?這個兩邊有一樣長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這個東西?

幼兒認識梯形這個東西的另外一個難點是梯形這個東西的多樣性。幼兒認識的特點是先入爲主,容易形成定勢。所以活動開始時就要讓幼兒接觸各種梯形這個東西,每個環節中幼兒所看到的、製作的梯形這個東西都是各種各樣的。

3、透過再一次的操作活動讓幼兒鞏固瞭解梯形這個東西的基本特徵。

(1)來了一些小客人,他們說肚子餓了,想吃梯形這個東西餅乾,小朋友能幫助他們嗎?

(2)先請小朋友們從各種形狀的餅乾中挑選出1塊梯形這個東西餅乾,舉起來給老師檢驗。

(3)再選擇2塊不同的梯形這個東西餅乾,給同伴檢驗後喂小客人,並對小客人說:“請吃梯形這個東西餅乾”。(教師在旁註意檢驗)

此環節是我在教學中有意設定的一個難點,給小客人喂梯形這個東西餅乾幼兒得選擇2塊不同的梯形這個東西餅乾,給同伴檢驗後喂小客人,並對小客人說:“請吃梯形這個東西餅乾”。這裏必須選擇不同的梯形這個東西餅乾,對一部分幼兒來說,是需要思考一下的。只有讓幼兒經過一定的努力跨越過去才能從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心底裏得到滿足。

4、透過尋找生活中常見事物中的梯形這個東西,加深對梯形這個東西特徵的認識。

(1)讓幼兒在活動室周圍張貼的圖片中,尋找梯形這個東西寶寶,先請一名幼兒找找、說說。

(2)鼓勵全體幼兒尋找梯形這個東西,跟同伴和客人老師說說梯形這個東西寶寶藏在哪裏。

在整個指導過程中哦注重“三最”:即最大的觀察(努力觀察每位幼兒,避免籠統評價);最小的干預(教師角色進行退位,不干預替代);最多的鼓勵(鼓勵幼兒的點滴進步)。

另外,努力把握“玩數學”的度。不在遊戲中刻意地“教”,讓幼兒在遊戲中充分發泄情感,感受愉悅。

這節課,我透過四個環節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律,又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指導幼兒觀察、遊戲,操作,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幼兒的思維和各項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爲主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8

【說教材】

孔雀是孩子們喜歡的鳥類,他們在電視上、圖書中見到過孔雀,而該活動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孔雀的瞭解。《綱要》中指出:讓幼兒感受生活的美,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自己的感受。因此我選擇了這一活動,讓幼兒大膽地展示自己。我班的幼兒大多數沒上過幼兒園,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有些欠缺,但他們敢於用動作表現自己。

【說目標】

透過《綱要》的要求及對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學習冠形、掌形和孔雀展翅的動作,能隨音樂輕柔、優美地進行表演。

(2)瞭解孔雀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

(3)產生喜愛孔雀、愛護孔雀的情感。

【活動重、難點】

從活動目標看出本節活動的重難點是:瞭解孔雀的外形特徵及學習冠形、掌形和孔雀展翅的動作,並隨音樂表演。

【活動準備】

根據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

活動前準備:讓幼兒熟悉歌曲《金孔雀輕輕地跳》的旋律及歌詞。

活動準備:

(1)製作的《孔雀》課件。

(2)《孔雀開屏》的錄像、歌曲《金孔雀輕輕地跳》的VCD一張。

(3)教師的孔雀服一件。

(4)蠟光紙、即時貼、膠棒、乳膠。

【活動設計】

1、匯入活動:以猜謎的形式展開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2、運用課件《孔雀》:讓幼兒觀察孔雀的外形特徵,瞭解其生活習性以及孔雀的種類。用觀察法、講解法讓幼兒瞭解孔雀,並能積極、大膽地表達出來。

3、播放錄像《孔雀開屏》,讓幼兒瞭解孔雀開屏的原因:

(1)一種是孔雀繁殖的季節開屏,吸引雌孔雀,並不是比美。

(2)孔雀開屏是自我保護、防禦的本能。

4、讓幼兒傾聽歌曲《金孔雀輕輕地跳》,感受歌曲的優美。

5、教師示範舞蹈,請幼兒欣賞、感受傣族舞蹈的優美。

6、教師教授冠形、掌形及孔雀展翅的動作。

7、師幼聽音樂完整表演。

【活動延伸】

請幼兒用各種材料爲孔雀裝飾尾巴。

活動效果預測:

透過本節活動的學習幼兒進一步瞭解了孔雀的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並會用肢體語言表現孔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