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推薦】幼兒園中班說課稿八篇

學問君 人氣:4.56K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幼兒園中班說課稿八篇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葡萄熟了》選自西安出版社《幼兒活動課程用書》教材中班的一節美術活動。該教材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爲指導思想,"尊重幼兒的人格和現實需要,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尊重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兒童觀爲啓示編寫的一本適合幼兒教材。

《葡萄熟了》是一個有趣的手工製作活動,讓幼兒在透過看、摸、嘗等各種方式來了解葡萄的特點,爲接下來的手工製作做準備。我用了《蝸牛與黃鸝鳥》律動匯入活動,爲幼兒創建了一個輕鬆愉快的活動氛圍氛圍。在活動材料的指導下爲幼兒製作了一個葡萄架背景牆,幼兒完成作品後,自己親手掛葡萄,將自己製作的葡萄展示出來,體驗秋收的快樂,並與同伴分享。

二、說學情:

對於中班的孩子來說,他們會對觀察到的事物會產生相應的聯想,而且會大膽的運用各種方式來表現自己的所見所想。所以在活動的過程中葡萄實物的展示必不可少,讓幼兒透過觀察葡萄實物而產生聯想。

中班的幼兒對手工製作有着濃厚的興趣,他們已經具備了一些基本的手工製作能力,而且我班的幼兒在動手操作上的能力比較強,能夠運用老師提供的材料隨心所欲的製作物品,以此來表現自己的情感與感受。

三、說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指南》藝術領域學習的核心教育價值,即,感受與欣賞,表現和創造,以及《幼兒園和諧教材》的指導思想,充分挖掘《葡萄熟了》手工活動對幼兒情感、知識、能力發展的教育價值,基於幼兒學情提出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及重 難點:

目標:

1.學會用皺紋紙團紙的方法;2.學習用團紙粘貼的方法制作葡萄和葡萄串;(怎麼樣團紙,怎樣粘貼葡萄,這是一個新的知識,也是一項技能)3.願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學會分享,這是幼兒情感上的昇華。)《指南》中指出感受與欣賞、表現和創造是幼兒藝術學習的重要方面,所以 :

1、學習用團紙粘貼的方法制作葡萄和葡萄串2.願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都是該活動重點。

而對於手指不太靈活的中班孩子來說,在製作葡萄時可能會有點困難,因此,活動的難點即:學習用團紙粘貼的方法制作葡萄和葡萄串。

四、說活動準備

1、幾串葡萄實物;(讓幼兒在透過看、嘗、聞等多感官的方式瞭解葡萄的特性)

2、紫色和綠色皺紋紙若干;(爲幼兒提供充分的、多樣的製作材料)

3、膠水、硬紙板,每個幼兒一份;(保證每一位幼兒都能夠參與到活動中)

4、音樂《蝸牛與黃鸝鳥》;(爲幼兒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活動氛圍)

5、葡萄架背景牆;(鼓勵幼兒用自己的作品裝飾背景牆,大膽的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說教學的方法

活動得以順利的開展還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的輔助 :

1.表演法:在音樂的指引下與幼兒一起律動引入活動的主題。爲幼兒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活動氛圍,激發幼兒的積極情緒參與到活動中,同時引起幼兒的有意注意,進入到學習的狀態。

2.觀察法:出示葡萄實物以及已完成的作品,透過對比觀察,瞭解葡萄的形狀、顏色,以及葡萄串的特點。讓幼兒對所觀察的事物的特性產生聯想並進行簡單的講述,然後在品嚐葡萄,真實的瞭解葡萄。

3.示範法:向幼兒介紹這次活動的材料和方法,引發幼兒的製作興趣。在觀察的過程中幼兒已經瞭解了葡萄以及葡萄串的特點,這時候幼兒會有想透過手工製作來表現自己所觀察到的葡萄的樣子。

4.作品展示:展示幼兒的作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作品掛在葡萄架上。

六、說教學過程

1.活動匯入。用《蝸牛與黃鸝鳥》的音樂律動匯入活動。秋天來了,讓我們跟着小蝸牛一起去旅行吧。(設計意圖:爲幼兒創設一個愉快輕鬆的活動氛圍,同時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活動中並進入到學習狀態,讓幼兒瞭解我們今天活動的主題是有關於葡萄。)

2.觀察實物,討論葡萄的特點。

出示葡萄,讓幼兒觀察葡萄的形狀,顏色;(圓圓的、有紫色,有綠色。)請幼兒觀察葡萄串,發現其特點:上寬下窄、上密下疏、像一個倒放的三角形。

3.向幼兒介紹製作葡萄的材料,引發幼兒製作的興趣。

教師:秋天到了,葡萄架上結滿了葡萄,你們想不想讓咱們班的葡萄架也結滿葡萄?(想)教師:皺紋紙能變成葡萄嗎?怎麼變?引導幼兒發現把皺紋紙揉成一個小球后很像葡萄的樣子。

教師示範製作葡萄,引導幼兒把皺紋紙團揉成一個很像葡萄的樣子。

請個別幼兒示範,教師進行指正。

4. 幼兒自己製作,教師指導。

(1)幼兒自取皺紋紙,團揉成球。並提醒幼兒用雙手食指、拇指、中指一起團,用力把紙團緊,要從上往下粘貼。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每個幼兒團揉10顆葡萄粒。

(4)教師引導幼兒把葡萄粒粘在硬紙板上做成葡萄串。(提醒幼兒要從上往下粘,葡萄串上面要緊,下面要鬆,上面的葡萄要多些,下面要少些。)5、作品展示。鼓勵幼兒用自己的作品掛在葡萄架背景牆上。

引導幼兒共同欣賞,體驗豐收的喜悅。

七、說教學效果評估

手工課是幼兒最喜歡的一門課之一,手工課能夠提高幼兒的想象能力,也可以爲孩子們創造練習技巧的能力。在活動中,我拿出葡萄吸引了幼兒的觀察,透過觀察來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幼兒的團隊精神。在活動中,幼兒透過觀察、動手操作,瞭解葡萄的特性,葡萄串有什麼樣的規律。但部分動手能力較差的幼兒,在我要求觀察時注意力不集中,覺得有點難,高興的是,在有些幼兒的幫助下完成了自己的手工製作。

再教思考:在活動中考慮到幼兒對組合葡萄串有困難,可以提供給幼兒三角形的紙板做底板,以方便粘貼;要提醒幼兒團葡萄粒時儘量團緊實一些,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2

一、設計思路

梯形這個東西是隻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幼兒所要認識的平面圖形中最難理解的一種,尤其是梯形這個東西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兒認識梯形這個東西,只要理解梯形這個東西的特徵,能找出相應的圖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兒用語言描述梯形這個東西的特徵。我把本活動的目標定爲:

1、初步理解梯形這個東西的特徵,並能不受其他圖形的干擾在各種圖形中找出梯形這個東西。

2、認識不同的梯形這個東西,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動手能力。

3、誘發孩子們學習圖形的興趣。

重點:初步瞭解梯形這個東西的特徵。

難點:認識不同的梯形這個東西。

二、說準備

爲了更好的進行教學,我做出以下準備:

環境創設:活動室內放一些包含梯形這個東西的圖畫。

教師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長方形娃娃、梯形這個東西娃娃。

幼兒學具:包含有梯形這個東西的的圖畫若干張(沒塗色)。

三、說教學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爲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爲學習得主體。因此我採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動法,並設計遊戲形式,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充分發揮幼兒學習的積極性。爲了更好地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透過讓幼兒聽一聽,說一說、做一做等多種形式,讓幼兒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幼兒透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四、說程序設計

課堂教學是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爲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啓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設計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程序:

複習整理基礎上,滲透新知識點——新授活動——鞏固活動——生活化延伸

1、透過尋找、塗色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梯形這個東西的特徵。

讓幼兒找出圖中不是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並塗上顏色。

由於梯形這個東西的概念幼兒不容易理解,所以活動設計我就不從概念入手,而讓幼兒透過操作活動,反覆感受,逐步理解梯形這個東西的特徵。

2、觀察瞭解梯形這個東西特徵。

(1)出示梯形這個東西,提問: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你們看,它上面的邊短,下面的邊長,上下兩條邊平平的,旁邊兩條邊斜斜的。這個圖形像什麼?

(2)小結:這個像滑梯的圖形,名叫——梯形這個東西。

(3)不過,梯形這個東西寶寶可調皮呢,它一會兒翻跟頭,一會兒躺下睡覺,你們看這樣還是梯形這個東西嗎?(小結:原來梯形這個東西可以倒着放,睡着放,它們都是梯形這個東西。)

(4)分別出示直角梯形這個東西、等腰梯形這個東西,讓幼兒瞭解它們也是梯形這個東西。

提問:這個一邊可以當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這個東西?這個兩邊有一樣長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這個東西?

幼兒認識梯形這個東西的另外一個難點是梯形這個東西的多樣性。幼兒認識的特點是先入爲主,容易形成定勢。所以活動開始時就要讓幼兒接觸各種梯形這個東西,每個環節中幼兒所看到的、製作的梯形這個東西都是各種各樣的。

3、透過再一次的操作活動讓幼兒鞏固瞭解梯形這個東西的基本特徵。

(1)來了一些小客人,他們說肚子餓了,想吃梯形這個東西餅乾,小朋友能幫助他們嗎?

(2)先請小朋友們從各種形狀的餅乾中挑選出1塊梯形這個東西餅乾,舉起來給老師檢驗。

(3)再選擇2塊不同的梯形這個東西餅乾,給同伴檢驗後喂小客人,並對小客人說:“請吃梯形這個東西餅乾”。(教師在旁註意檢驗)

此環節是我在教學中有意設定的一個難點,給小客人喂梯形這個東西餅乾幼兒得選擇2塊不同的梯形這個東西餅乾,給同伴檢驗後喂小客人,並對小客人說:“請吃梯形這個東西餅乾”。這裏必須選擇不同的梯形這個東西餅乾,對一部分幼兒來說,是需要思考一下的。只有讓幼兒經過一定的努力跨越過去才能從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心底裏得到滿足。

4、透過尋找生活中常見事物中的梯形這個東西,加深對梯形這個東西特徵的認識。

(1)讓幼兒在活動室周圍張貼的圖片中,尋找梯形這個東西寶寶,先請一名幼兒找找、說說。

(2)鼓勵全體幼兒尋找梯形這個東西,跟同伴和客人老師說說梯形這個東西寶寶藏在哪裏。

在整個指導過程中哦注重“三最”:即最大的觀察(努力觀察每位幼兒,避免籠統評價);最小的干預(教師角色進行退位,不干預替代);最多的鼓勵(鼓勵幼兒的點滴進步)。

另外,努力把握“玩數學”的度。不在遊戲中刻意地“教”,讓幼兒在遊戲中充分發泄情感,感受愉悅。

這節課,我透過四個環節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律,又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指導幼兒觀察、遊戲,操作,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幼兒的思維和各項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爲主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3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中班科學活動《顏色變變變》,我將從內容、幼兒、目標、準備、教學法以及活動流程幾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設計意圖

杜威說過“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中班幼兒已開始觀察周圍生活環境及其變化,對周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探究問題,積極動手、動腦。班上大部分幼兒比較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思維活躍,喜歡問這是什麼?爲什麼圖畫書會有顏色呢?顏色是怎麼來的呢?所以我設計了這個探索各種顏色的活動,來滿足幼兒的探究慾望,讓他們透過探索和實際操作擺弄,獲得切實的生活經驗。而他們也已具備一定的觀察、比較、操作、表達的能力,已能觀察到事物現象的細微之處,也有針對性表達的能力,這些爲本次活動的實施提供了必要的準備。

幼兒科學教育對幼兒的成長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想真正開展好科學教育,就要理解什麼是幼兒科學教育,幼兒科學教育是什麼,其實科學就在幼兒的身邊,就是幼兒經常接觸到的物質世界,如小鳥爲什麼能飛?蝌蚪怎麼變青蛙?月亮爲什麼會變化?等等這些都是幼兒樂於學習的科學。顏色是孩子們生活所能經常接觸到的,如衣服顏色、圖畫書、廣告等,孩子們經常都會很會發出很多疑問:爲了滿足孩子好奇和探索的願望,落實《綱要》提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我選擇了《顏色變變變》這個科學活動內容,讓孩子透過觀察、操作、討論等方法讓孩子充分探索和感受顏色的變化。

二、說目標

爲了在幼兒科學教育目標的構成和內涵上更爲強調“注重幼兒的樂學和會學”,強調“注重活動的過程”。根據幼兒的實際水平和內容特點以及中班科學領域目標,我從情感、態度、能力的三維目標上來定位:

1、幼兒主動參與變色的操作活動,感受三原色兩兩結合的變化。

2、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激發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3、樂意與同伴分享自己對顏色變化的發現。

以上活動目標既有知識經驗的獲得和能力的培養,又有愉悅情感的體驗,融合了各領域的目標要求,體現了目標的整合性。

三、說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幼兒主動參與變色的操作活動、探索顏色的變化

活動難點:讓幼兒學會自主分配角色,互相合作調配顏色。

四、說教學法新《綱要》

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師幼互動。因此,活動中我除了以親切、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還挖掘此活動價值組織教學,主要採用的教學法是:演示法。幼兒與成人的學習動機是不一樣的,他們的理解水平還很膚淺,容易受到興趣的影響和支配,他們往往對探究對象的感興趣程度決定了他們在活動中的注意力,所以活動內容設計是否符合幼兒的興趣,是一節活動成功的關鍵所在。因此我才用了以下幾重學法:觀察法、操作實驗法、討論法,這些教學法我將結合以下的活動過程作具體闡述。

五、說活動準備

活動的開展離不開教師、幼兒以及環境材料的積極互動,中班幼兒的思維還具有具體形象性,他們必須藉助豐富的環境材料來獲得知識經驗。爲了更好的完成活動內容和目標,我和幼兒做了以下三方面的準備:

1、經驗準備:請家長帶幼兒瞭解三原色,認識常見顏色。

2、材料準備:給每組幼兒準備一個調色盤,和一支筆。在最後環節給每個幼兒準備了一個製作好的白色風車。

3、環境準備:收集各種各樣的色彩亮麗大畫,佈置成展示區,供幼兒觀察分享交流。

六、說活動過程

本活動我將透過緊緊相扣的6個大環節來開展:

(一)歌曲匯入,引發興趣。--(二)展示欣賞,認識三原色。--(三)教師演示,認識三原色兩兩結合的變化。--(四)幼兒操作,親身感受。--(五)討論交流--(六)結束部分。

(一)歌曲匯入,引發興趣。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活動之前,我先讓孩子欣賞兒歌《小小蠟筆》,引出問題:兒歌裏提到了哪幾種顏色?小朋友都知道哪些顏色?

(二)展示欣賞,認識三原色。

爲了落實活動的重點,本環節我將運用演示法來進行:

1、出三原色圖片,讓小朋友重新認識三原色:展示擁有三原色色彩的物體圖片教師小結:顏色有多種多樣的。每種東西都有顏色,小朋友們會調顏色嗎?

(三)教師演示,認識三原色兩兩結合的變化。

這個環節中我主要採用操作實驗法這種教學法,本環節將進一步加深幼兒對三原色兩兩混合的瞭解,是完成活動重點的一個重要環境。我將透過3個小步驟來進行:

1、介紹操作材料:三原色,水、調色盤、筆等工具。

2、教師操作,顏色混合會發生什麼變化?

3、引導幼兒觀察顏色變化,進行探索,輕聲交流實驗結果。

(四)幼兒操作,親身感受。

本環節將作爲突破活動難點的重要環節,因此我採用了操做實驗法,讓孩子透過自己操作調色,親身感受顏色的變化。

(五)討論交流討論:操作後,請小朋友說一說,變出的是什麼顏色?是怎麼變出來的?

(六)結束部分《我的風車轉起來》子們利用剛纔變出來的顏色給風車上色,這個環節,很多孩子會有意識去尋找漂亮、鮮豔的顏色,有的把三種顏色混在一起的小朋友找不到漂亮的顏色了,他們開始尋求幫助,向別人借自己想要的顏色,所以合作交流再一次體現。而且,透過這一次,他們一定懂得,下次應該怎樣操作才能調出漂亮的顏色。最後在愉快的音樂中快速旋轉自己製作的風車,讓幼兒體驗獲得成功的快樂。

七、說活動延伸:

綱要提出:幼兒園教育要滲透在一日生活中。本次活動的結束只是暫時的,我們將充分發揮區域的優勢,將活動內容延伸到“各種各樣的顏色”主題展示區,繼續引導幼兒收集、交流、分享。同時我們也將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區的力量,請家長與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收集各種顏色鮮亮的圖片,瞭解顏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用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對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我選擇了《長方形的特徵》這個內容。在瞭解正方形特徵的基礎上繼續學習長方形的特徵,讓幼兒透過觀察、操作自主發現長方形的特徵。

2、目標分析

透過對教材以及這個年齡段幼兒認知能力的瞭解,我反這節課的活動目標定爲:

(1)、培養幼兒對圖形進行比較的興趣。

(2)、能在周圍環境中找出長方形的物體。

(3)、認識長方形,知道名稱和基本特徵,能區分長方形和正方形。

二、說教法和說法

情景引入法:課的開始,透過“老朋友”正方形的角色扮演引入課題,引起幼兒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期望。

觀察法:透過與正方形的觀察比較,幼兒得出長方形的形狀特徵。

自主探索法:幼兒在已有長方形的初步認識基礎上,透過提供操作材料,體驗長方形的形狀特徵。

三、說過程

1、活動匯入:

課的開始,透過“老朋友”正方形的角色扮演引入課題,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2、透過與正方形的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從而讓幼兒得出長方形的形狀特徵。

3、遊戲鞏固。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新《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透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由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編寫的《幸福的種子》早期閱讀繪本教學活動,這套繪本內容豐富,理念更新,激發了幼兒強烈的閱讀興趣。《白羊村的美容院》就是繪本中頗有意思的一個閱讀故事。該繪本透過輕鬆有趣的故事和精美的圖畫來提醒我們的孩子如何在資訊迅捷、價值多元的時代,懂得把握自己的方向。因此我特別設計此次活動旨在讓幼兒以白羊村的故事爲戒,讓孩子從小懂得喜歡自己,不迷惑於表面的新貌,不盲目模仿他人。

二、說學情

我班幼兒都是一些5歲左右的孩子,屬中班下學期年齡段的孩子。從小班開始,我們就很重視對幼兒進行早期閱讀的培養。經過一年多的閱讀實踐,我班幼兒有了一定的閱讀水平:他們可以注意傾聽別人說話,會說普通話並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對語言、圖畫及文字很感興趣。想象力也特別豐富,有較濃厚的閱讀興趣。

三、說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根據教材和本班孩子的認知發展水平,我將目標設定爲:

1、感受故事的詼諧、滑稽。

2、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故事所表達的主要內容。

3、有自己的審美意識。

根據目標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定位於:讓幼兒理解白羊村爲什麼會流行不同的顏色和式樣。

難點是:引導幼兒理解爲什麼最終白羊村恢復了白色。

四、說教法

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採用了直觀演示法、討論法、講述法和提問法。

1、直觀演示法:

活動中主要讓幼兒觀看形象直觀的書本圖片來欣賞,透過精美的圖畫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鼓勵幼兒大膽想像、積極的說、大膽表演,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從而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2、講述法:

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我透過生動形象地講述,採用不同的感情色彩來表現白羊迷惑於新貌、追求流行的現象,從而較好的表達作品的感情,爲突破重、難點做準備,也能較好的集中幼兒注意力。

3、提問法:

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啓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同時我將討論法結合在講述故事過程中。組織幼兒討論:白羊村爲什麼會流行起美容?每一種髮色流行時羊村會發生什麼事?爲什麼最後美容師會離開羊村?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五、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在活動中,我利用生動、形象的圖片,吸引幼兒注意力,引起學習的興趣。讓幼兒透過傾聽、講述、等方法,在積極參與的學習中達到活動的目的,體現以人爲本的理念。同時,不斷採用啓發幼兒想象的方法,給幼兒空間去自由發揮,並給予正面、肯定的評價。鼓勵孩子學習,思考,掌握整個故事內容。

六、說活動

準備1、經驗準備:幼兒對美有一定的自我理解2、物質準備:繪本大圖書一本、幼兒用小圖書人手一本七、說活動程序《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是老師以多種形式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本次活動,我根據本課教材內容集中,特點鮮明、語言通俗的特點,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幼兒學故事。做到各環節之間的相輔相承,有機結合。

(一)觀察繪本封面,初步熟悉故事發生的地點與相關故事角色。

我選擇從觀察故事的封面入手旨在幫助幼兒建構正確的閱讀次序,積累早期閱讀的有益經驗。告知幼兒老師帶來一本大圖書,我們一起來看封面,在封面上你看到了誰?當幼兒觀察到其中的主要角色“一隻臭美的羊時”能接住幼兒拋來的球,從而引發下一個問題“爲什麼封面上要出現這樣一隻羊,她怎麼會變成這幅怪樣的呢?”讓幼兒立即猜測封面所預設的故事情節,從而達到在激勵幼兒閱讀故事的同時,幫助幼兒建立閱讀的敏感性和探索欲。其次讓幼兒瞭解每一本圖畫書的封面上除了有圖畫還有字,讓幼兒跟着教師認讀故事題目《白羊村的美容院》。然後進一步提問“誰知道,什麼是美容院?美容院的工作是做什麼的?”、“你聽了這個題目以後,覺得可能會發生什麼故事?”

(二)幼兒自主閱讀,根據觀察到的畫面猜測前半段故事內容(從扉頁到第15頁)。

我在這一環節採取了讓幼兒帶着問題進行自主閱讀的方式進行。我給幼兒設定的問題有:你在書裏都看到了誰?它們在幹什麼?看完後請幼兒來進行自主交流。教師根據幼兒講述到的相關故事情節與內容,出示相匹配的故事特徵小圖,幫助幼兒梳理故事線索。引導幼兒思考:美容後的白羊,原來是什麼模樣呢?後來發生什麼變化了?請幼兒學會用完整的話來說一說。最後引發幼兒進行討論:白羊村的選美比賽,到底誰能獲勝呢?

(三)師幼集體閱讀,共同瞭解繪本圖書後半段故事內容(從第16頁開始到最後)。

在集體閱讀中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自己觀察到的畫面故事內容。教師在幼兒觀察、講述基礎上,進行畫面文字朗讀,幫助幼兒理解畫面。

(四)教師在完整講述故事的同時,引導幼兒跟隨教師的講述速度翻閱繪本畫面進行同步翻讀,進一步感受故事的幽默與詼諧。故事結束我設定了一個理解性提問:最後,故事中的美容師,爲什麼要離開白羊村?以及一個拓展性提問:你覺得白羊村的白羊,什麼時候最美麗?(從而引導幼兒從白羊們的外表美,關注到白羊們的心靈美。)(五)活動延伸:尋找與發現日常生活中的美。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6

一、設計意圖

歌曲《夏天到》旋律活潑歡快、內容形象生動,問答式的歌詞描繪了一幅極富童趣的夏天場景。歌詞內容淺顯易懂,音樂情緒活潑歡快,非常適合中班的小朋友演唱。

中班幼兒的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對音樂形象與情緒的感知必須藉助於多種感官進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動我採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對唱等方式,引導幼兒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情緒,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歌唱活動,並能夠傾聽同伴的歌聲、協調一致地演唱。

二、目標定位

從中班幼兒的已有學習經驗與年齡特點出發,本次教學活動目標確定如下: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強弱節奏,學會用愉快的情緒演唱歌曲並初步學習對唱。

2、進一步感知夏天的有關特徵,懂得夏季衛生的重要。

3、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歌唱活動,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從活動目標出發,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理解歌曲的性質和主要內容,學會用愉快的情緒演唱歌曲。活動的難點是:能傾聽同伴的歌聲、協調一致地對唱。

爲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情境遊戲之中,我作如下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開展《快樂的夏天》主題活動,瞭解夏天的主要特徵。

2.物質準備:關於歌曲的多媒體課件、歌曲磁帶。

3.空間準備:活動前幼兒的位置擺成倒八字,以利於幼兒進行對唱。

三、教法學法

新的《幼兒園教育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活動中除了以積極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我精選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我採用視聽唱法,引導幼兒在觀察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充分地刺激幼兒的視覺,用語言和音樂薰陶幫助他們輕鬆地理解歌曲內容,熟悉歌曲旋律。

2.根據“先行組織者理論”,採用難點前置的方法,引導幼兒感知歌曲的強弱節奏,並分段學唱。從幼兒熟悉的雷聲、蛙聲入手,引導幼兒感受三拍子的強弱節奏,同時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歌曲。

3.根據幼兒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採用遊戲對唱的方式,引導幼兒傾聽同伴的歌聲,學習協調一致地進行演唱。

另外,我還將採用審美薰陶法、賞識激勵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在體驗音樂美的同時,達到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教學活動是老師和幼兒共同表演的舞臺,而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表演”以及活動中所呈現的一切都必須爲孩子自然的學習服務。因此,我在本次活動中注重幼兒自身的學習和體驗,採用體驗學習法和多種感官參與法,引導幼兒在體驗中學習,透過想一想、說一說、看一看、聽一聽、學一學、唱一唱等多種感官的活動,學習演唱歌曲。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活動,激發興趣。

出示課件一,引導幼兒談話。(課件內容:夏天的風景──雷雨過後,青蛙呱呱叫)教師:什麼季節到了?

幼兒:夏天到了。

教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幼互動的關鍵是爲幼兒提供寬鬆和諧的環境,激發幼兒積極迴應老師的提問,開放性的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思維,主動回憶日常生活中積累的有關夏天的知識。在這個問題中,隱含了前半段歌詞的內容,巧妙地藉助多媒體課件所展示的圖像,幫助幼兒理解並熟悉前半段歌詞。同時,也爲幼兒熟悉歌曲節奏做了鋪墊,自然地引出了本活動的重點內容:透過模仿雷聲和蛙聲感知三拍子的節奏強弱。

(二)欣賞感知歌曲前半段

1.教師以清唱的方式提問:“夏天到了怎麼知道?”(即歌曲第一句)課件展示雷聲和蛙聲的節奏圖譜,鼓勵幼兒按圖示有節奏地念出後半句歌詞,並用動作區分強弱的節奏。

2.欣賞歌曲前半段,教師清唱提問:夏天到了,你心裏覺得怎麼樣?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回答可能多種多樣。如何提升幼兒對夏天的認識,使他們的學習變得主動而且有意義,需要老師靈活機智的引導。歌曲的前半段與後半段節奏相同,但歌詞內容、歌曲旋律有明顯的區別,所以我先讓幼兒熟悉前半段。

提問:你最喜歡歌曲中的哪一句?請你來唱一唱。

一首歌曲一下子學會有點困難,但讓孩子在熟悉音樂後,唱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並不難。並且,中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現慾望了,讓他們當個小老師,他們會爭先恐後,使以往枯燥的學唱環節生動起來。當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準確,教師要及時引導,並努力引導他們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此環節要特別注意面向全體,尤其是能力較差、膽子較小的幼兒更應給予積極的鼓勵和機會。

3.教師與幼兒用問答的方式練習歌曲前半段

(三)整體學唱歌曲

1.教師清唱歌曲後半段,提問:歌曲裏還唱了些什麼?

出示課件,提示幼兒學念後半段歌詞。後半段歌詞比較多,幼兒記憶時相對要困難一些,因此,除了課件圖像的提示之外,我還採用教師語言暗示、動作暗示等方式幫助幼兒熟記。

2.用幾種不同的演唱方式激發幼兒學唱的興趣。如:教師領唱幼兒用單音字哼唱旋律;教師和幼兒互相接唱;邊做動作邊唱等等。

孩子對一種表現方式的興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們可以嘗試讓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來學唱歌曲。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這樣變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歡迎。同時,幼兒在學習前半段歌曲的基礎上,對歌曲的旋律和節奏已經有一定的.感知,很快就能跟上老師的領唱。

3.分組對唱歌曲(問答式對唱前半段、集體合唱後半段)問答式的前半段歌曲非常適合孩子們進行對唱。在這環節中,我先採用老師與幼兒問答對唱的方式,再請幼兒自由分組進行對唱,隨後請個別幼兒與集體對唱……儘可能多地爲幼兒提供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在不同的演唱過程中體驗歌曲愉快的情緒,以及三拍子的強弱節奏。《綱要》中指出,老師要培養幼兒大膽的表現自己情感和體驗的能力、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所以我採用多種對唱的方式鼓勵幼兒表演歌曲,這是孩子領會歌曲的一種昇華,也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

(四)活動延伸夏天到了,小朋友們特別高興,因爲夏天有許多與春天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去找找看,把夏天的這些特別的地方編進歌詞裏,唱給大家聽。

活動的延伸是爲了孩子再一次鞏固所學到的本領,並給每個孩子都有表現表達的機會,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孩子們在夏天的主題活動中積累了很多有關夏天的知識,也一定能夠創編出很多新的歌詞,我鼓勵他們相互做小老師,學學別人編的新詞,既滿足了幼兒充分表現自己的需要,也爲孩子們鞏固歌曲旋律、節奏提供了反覆的練習機會。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7

一、設計意圖

《綱要》指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生活,爲幼兒感興趣地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寬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月亮對於中班幼兒來說既熟悉又陌生,他們喜歡瞭解、談論有關月亮方面的知識。《月亮婆婆喜歡我》這首歌曲旋律寧靜優美,給人以無限遐想。因此,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綱要精神,我選擇了本次教學內容,以情境創設爲切入點,讓孩子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感受歌曲所包含的意境和情感,學習用語言、肢體來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學習演唱這首歌曲。

二、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認知特點和設計意圖,我把目標設定爲:

1.感受和表現歌曲的寧靜、優美,學唱歌曲。

2.在遊戲中,讓幼兒學習利用教師的語言和動作提示理解歌詞。

3.體驗與月亮“走走、停停”遊戲的樂趣。

本次活動確立的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本次活動重點我定位爲:感受歌曲的意境美,學唱歌曲《月亮婆婆喜歡我》。活動難點:指導幼兒唱好休止符的樂句。

三、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對月亮有一定的認知,有晚上在月光下走的經驗。

2.物質準備:ppt課件、歌曲錄音、鋼琴、相關字卡。

四、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我用直觀教學法、談話法,透過猜謎語,引出月亮主題,再讓幼兒觀看ppt課件,聽着優美的音樂,觀賞着相關的動態畫面,使幼兒感受月亮的美,引導交流、體驗自己晚上在月亮下站立、行走的感受,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第二環節:在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在此,我用哼唱法、體驗法讓幼兒感受音樂旋律,嘗試用動作表現對歌曲的感受。

第三環節: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我利用字卡輔助法幫助幼兒鞏固對歌詞的記憶,並引導幼兒嘗試用肢體語言大膽表現歌曲內容。

第四環節:教師的作用應在於啓發幼兒感受美、表達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我設計遊戲“走走停停”,透過玩遊戲,讓幼兒感受休止符的樂句,突破本課的難點。

結束部分,循環播放歌曲音樂。教師用語言給幼兒營造一個與心,與音樂,與他人,與環境之間整體協調的快樂、舒適的氛圍。

本次的音樂活動,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爲幼兒的同伴、朋友、支援者、合作者和引導者。透過創設情景讓幼兒感受和表現歌曲的寧靜、優美,初步學唱歌曲。爲了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歌曲內容,我利用遊戲、和孩子們一起商量用動作來表現歌曲,如:引導幼兒“喜歡”用什麼動作表示;月亮“灑下”可以用什麼動作表現;月亮是怎麼走、停的……整個活動我會以積極的態度關注幼兒的表現,靈活將聽、看、說、想、玩等多種體驗互相轉換,促進幼兒在遊戲中主動表達感受,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五、預期效果

透過實施《月亮婆婆喜歡我》這一音樂活動,讓幼兒熟悉歌曲的旋律、初步學會演唱歌曲、感受歌曲寧靜、優美的意境,並學習用肢體語言表現歌曲的內容,初步掌握休止符的唱法。

鑑於是借班活動,我對幼兒的實際能力、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等方面不瞭解,再者,由於準備時間倉促,在教學實踐中可能存在許多不足,希望得到各位專家、老師的批評指正,謝謝大家!下面是我的活動組織。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8

音樂的魅力無窮無盡,古人云:“音樂感人至深,能使人樂、能使人悲、能使人奮起。”人在嬰兒時聽到音樂就知道“手舞足蹈”,在幼兒時期所接受的藝術教育,往往能作用於他的一生,幼兒在音樂的感染下能陶冶性情,對美好事物有良好感情,對生活無限熱愛,並能逐步建立起健康的審美觀點。

一、說教材、說幼兒情況:

1、材料來源:

歌曲《小雨沙沙》,是一首來自幼教刊物上的歌曲。這首歌曲能在春暖花開、春雨飄灑的季節,讓孩子們更好地體會、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它的教學對象應該是大班幼兒,透過我對歌曲的瞭解和分析後我發現這歌曲非常具有兒童化,旋律優美、易記,歌詞通俗、易懂,好學好唱。根據歌曲的特點,對於大班孩子可能較簡單了。所以我把這首歌作爲中班的教學內容進行,希望也能達到好得效果。

2、幼兒情況分析:

在此活動之前,我對幼兒進行音樂欣賞活動,有時讓孩子們聽一些音樂,他們能根據音樂的節奏、旋律感受音樂不同的性質:歡快、優美、或是憂傷。讓幼兒多進行呼吸練習,及怎樣用動聽的聲音演唱。孩子們以前唱歌時,不會用方法,常常用嗓子喊歌。也不會換氣,通常唱得上氣不接下氣,透過練習以後情況好多了。還鼓勵幼兒常常在聽音樂的同時創編動作。透過觀察我發現,每次孩子們聽到音樂時,他們都會情不自禁的動起來,只是有些孩子不自信、不大膽,不敢把動作做出來。因此,我積極的鼓勵每個孩子去創編動作,大大的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表現力。這些都爲本次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目標定位: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始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具體爲:(1)、萌發幼兒感受大自然的美好。(2)、幼兒理解歌曲內容,初步演唱歌曲。(3)、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表現力和創造力。根據教材的內容、幼兒的情況、和目標的制定,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在:感知大自然的美好,能用肢體語言來表現。活動的難點是: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二、說教法與學法:

近些年來,伴隨着社會對教育觀念的改變,素質教育的深入。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也由國外流傳進來,爲越來越多的幼教人士所接受。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爲中心的學習。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形式。作爲一節音樂活動,教師除了用柔美的聲音,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以自己的形態感染幼兒外,還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

1、在教學過程中給幼兒創設了“情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活動是在一定情景下進行的。透過cai課件的優美畫面和動聽音樂讓幼兒感知大自然的美好。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幼兒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

2、在本次音樂活動中還體現了“協作”的要素,在學唱環節中由爲突出。我作爲活動的組織者、導向者,帶領幼兒打節奏,合着旋律朗誦歌詞,並指導幼兒自己把歌詞唱到旋律中。幼兒作爲學習的主體,教師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然後,孩子們練唱時,用了多種形式,如:老師唱一句,幼兒唱一句、幼兒兩人拍手唱、加律動演唱等等,處處體現了協作的精神。

3、活動中,不僅僅是發展幼兒的“音樂智能”,在其他幾個方面也有體現。如:“語言智能”,在活動中讓幼兒把看到的畫面用語言表述出來,達到理解歌詞內容的目的。也提高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還有,在“肢體運作智能”上有體現,幼兒理解歌詞後,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用肢體語言表現“小雨和種子”的動作。用他們的身體表達想法與感受。最後,在“人際智能”方面的體現。幼兒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對老師的提問、動作、表情給予迴應,還要和其他幼兒合作學習。在這樣的過程中,增進了孩子與教師、孩子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此外,我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法、遊戲法、審美薰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歌曲的理解,萌發幼兒的審美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傳統的音樂活動總給人感覺比較枯燥,老師教、幼兒唱或跳,常常口乾舌燥。幼兒缺乏興趣,有聲無情,沒有表現力,幼兒無法理解歌詞所表達的意境。爲了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最優化,我製作了cai課件,並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活動過程爲: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孩子們在我的帶領下隨着歡快的樂曲跳入活動室,營照了音樂活動的氛圍。接下來,利用《小雨沙沙》的曲調做練聲曲,爲後面的學習歌曲打下基礎。

(二)、創設情境,幼兒探索:

利用課件進行多媒體教學,爲幼兒創設情境。多媒體教學把抽象化爲具體,把複雜變成簡單。它能把自然界中不易觀察到的現象清晰地印入幼兒眼簾。課件中,我把種子發芽這一漫長、很難觀察到的過程。用十幾秒鐘的時間在幼兒眼前展現,讓幼兒看到種子的發芽過程。因此,孩子們透過視覺、聽覺等感官在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中感受到“小雨沙沙沙的下,種子在發芽”的美好景象。歌曲配上形象、擬人化的動畫畫面,聲象結合富有趣味性,易於幼兒理解和記憶。從而達到學習歸納歌詞、理解歌詞的目的。正是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才使得幼兒探索的過程顯得輕鬆、愉快。

(三)、學唱歌曲,突破難點:

學唱歌曲,這一部分是整個活動的難點。孩子們首先透過看課件,欣賞歌詞,然後在畫面和音樂的帶動下邊打節奏邊朗誦歌詞。有了多媒體教學讓幼兒一看到畫面中的圖象就會聯想到歌詞的內容。孩子們很快地熟悉了歌詞。以往孩子們學唱歌時,都是幼兒跟着老師唱,孩子們顯得很被動,不能發揮潛能。有了多媒體的輔助教學,我將學唱歌曲這一環節進行了創新,也加大了難度。讓幼兒嘗試把歌詞唱到音樂中,這是幼兒要學習的一個方法,也是難點。正因爲課件中歌曲的旋律和表現歌詞的畫面配合得很好,當幼兒聽到旋律時,就會看到相應的畫面想到歌詞。所以,透過兩遍試唱,孩子們就掌握了歌曲的唱法。利用cai課件就輕鬆地解決這一教學難點。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幼兒主動學習的能力,使幼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這些在傳統教學中是難以完成的。

(四)、遊戲體驗: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幼兒對歌曲基本掌握的情況下,要進行練習。這裏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多種形式進行,增進情感的交融,幼兒也鞏固了歌詞的記憶。而後,請幼兒扮演“小雨”和“種子”的角色,結合多媒體課件,進行音樂遊戲。孩子們在課件音樂的伴隨下,看着畫面中出現的“小雨”和“種子”的形象。分別表演出二者不同的動作,較好地區分角色進行遊戲。其實,遊戲的過程在建構主義理論中就是意義建構的過程。是將整個活動中幼兒的所學透過遊戲的形式加以體現。

四、說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運用cai課件,多媒體等教育技術。在整個活動中,多媒體教學極大地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萌發了幼兒探索的慾望。cai課件讓歌曲中抽象的形象變爲具體可感知的形象,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難點,讓幼兒能夠較準確的把握住歌曲。多媒體教學能靈活地隨意點擊,方便了教師的教學,極大豐富了音樂教學活動的教學形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創造一個寬鬆、和諧、愉悅的氛圍,提高了這次音樂活動的質量。讓孩子們享受了音樂帶來的快樂,促進幼兒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提高了幼兒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