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關於高中數學說課稿模板錦集十篇

學問君 人氣:9.33K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數學說課稿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高中數學說課稿模板錦集十篇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函數的單調性》,我將從四個方面來闡述我對這節課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本節課主要對函數單調性的學習;

(2)它是在學習函數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同時又爲基本初等函數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所以他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啓後的重要作用;(可以看看這一課題的前後章節來寫)

(3)它是歷年高考的熱點、難點問題

(根據具體的課題改變就行了,如果不是熱點難點問題就刪掉)

2、 教材重、難點

重點:函數單調性的定義

難點:函數單調性的證明

重難點突破: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透過認真觀察思考,並透過小組合作探究的辦法來實現重難點突破。(這個必須要有)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函數單調性的定義

(2)函數單調性的證明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全面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以及瞭解由簡單到複雜,由特殊到一般的化歸思想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精神和善於合作的意識

(這樣的教學目標設計更注重教學過程和情感體驗,立足教學目標多元化)

三、教法學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只有方法得當纔會有效。新課程標準之處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教學過程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本着這一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開放式探究法、啓發式引導法、小組合作討論法、反饋式評價法

2、學法分析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只是。學生作爲教學活動的主題,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影響教學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在學法選擇上,我主要採用:自主探究法、觀察發現法、合作交流法、歸納總結法。

(前三部分用時控制在三分鐘以內,可適當刪減)

四、教學過程

1、以舊引新,匯入新知

透過課前小研究讓學生自行繪製出一次函數f(x)=x和二次函數f(x)=x^2的圖像,並觀察函數圖象的特點,總結歸納。透過課上小組討論歸納,引導學生髮現,教師總結:一次函數f(x)=x的圖像在定義域是直線上升的,而二次函數f(x)=x^2的圖像是一個曲線,在(-∞,0)上是下降的,而在(0,+∞)上是上升的。(適當添加手勢,這樣看起來更自然)

2、創設問題,探索新知

緊接着提出問題,你能用二次函數f(x)=x^2表達式來描述函數在(-∞,0)的圖像?教師總結,並板書,揭示函數單調性的定義,並注意強調可以利用作差法來判斷這個函數的單調性。

讓學生模仿剛纔的表述法來描述二次函數f(x)=x^2在(0,+∞)的圖像,並找個別同學起來作答,規範學生的數學用語。

讓學生自主學習函數單調區間的定義,爲接下來例題學習打好基礎。

3、 例題講解,學以致用

例1主要是對函數單調區間的鞏固運用,透過觀察函數定義在(—5,5)的圖像來找出函數的單調區間。這一例題主要以學生個別回答爲主,學生回答之後透過互評來糾正答案,檢查學生對函數單調區間的掌握。強調單調區間一般寫成半開半閉的形式

例題講解之後可讓學生自行完成課後練習4,以學生集體回答的方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2是將函數單調性運用到其他領域,透過函數單調性來證明物理學的波意爾定理。這是歷年高考的熱點跟難點問題,這一例題要採用教師板演的方式,來對例題進行證明,以規範總結證明步驟。一設二差三化簡四比較,注意要把f(x1)-f(x2)化簡成和差積商的形式,再比較與0的大小。

學生在熟悉證明步驟之後,做課後練習3,並以小組爲單位找部分同學上臺板演,其他同學在下面自行完成,並透過自評、互評檢查證明步驟。

4、歸納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函數單調性的定義及證明過程,並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精神和善於合作的意識。

5、作業佈置

爲了讓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我將採用分層佈置作業的方式:一組 習題1.3A組1、2、3 ,二組 習題1.3A組2、3、B組1、2

6、板書設計

我力求簡潔明瞭地概括本節課的學習要點,讓學生一目瞭然。

(這部分最重要用時六到七分鐘,其中定義講解跟例題講解一定要說明學生的活動)

五、教學評價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在教學過程中透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跟主動性,及時吸收反饋資訊,並透過學生的自評、互評,讓內部動機和外界刺激協調作用,促進其數學素養不斷提高。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2

說課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拋物線的定義,掌握拋物線的四種標準方程形式,及其對應的焦點、準線。

(2)能力目標:透過對拋物線概念和標準方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提高建立座標系的能力,由圓錐曲線的統一定義,形成學生對事物運動變化、對立、統一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3)德育目標:透過拋物線概念和標準方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嚴密細緻的科學態度,透過提問、討論、思考等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1)拋物線的定義及焦點、準線;

(2)利用座標法求出拋物線的四種標準方程;

(3)會根據拋物線的焦點座標,準線方程求拋物線的標準方程。

教學難點:(1)拋物線的四種圖形及標準方程的區分;

(2)拋物線定義及焦點、準線等知識的靈活運用。

說課方法:啓發引導法(透過橢圓與雙曲線第二定義引出拋物線)。

依據建構主義教學原理,透過類比、歸納把新知識化歸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去(二次函數與拋物線方程的對比,移圖與建立適當建立座標系的方法的歸納)。

利用多媒體教學

說課過程:

一、課題引入

利用學生已有知識提問學生:1、橢圓的第二種定義:到定點與到定直線的距離的比是小於1的常數的點的軌跡是橢圓。(用課件演示)

2、雙曲線的第二種定義:到定點與到定直線的距離的比是大於1的常數的點的軌跡是雙曲線。(用課件演示)

由此引出:到定點的距離和到定直線的距離的比是等於1的常數的點的軌跡

是什麼?

(以問題爲出發點,創設情景,提高學生求知慾)

教師用直尺、三角板和細繩演示,學生觀察所得曲線。

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二、講授新課

1.對拋物線的初步認識

物理中拋物線的運動軌跡;數學中二次函數的圖象;生活中拋物線的實例(圖片顯示)等。

2.拋物線的定義

3.拋物線標準方程的推導:①學生回顧求曲線方程的步驟(建系、設點、列方程);

②若焦點F和準線的距離爲()這樣建立座標系?由學生思考:可能出現的結果:

四、課堂小結

1、本節課的內容:拋物線的定義,焦點、準線的意義及四種標準方程;

2、理解參數的幾何意義(焦準距)

3、利用座標法求曲線方程是座標系的適當選取。

課後作業:119頁習題8.52,4

設計說明:學生在初中學習二次函數時知道二次函數的圖象是一個拋物線,在物理的學習中也接觸過拋物線(物體的運動軌跡)。因而對拋物線的認識比對前面學習的兩種圓錐曲線橢圓和雙曲線更多。所以學生學起來會輕鬆。但是要注意的是,現在所學的拋物線是方程的曲線而不是函數的圖象。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橢圓和雙曲線的基礎上,利用圓錐曲線的第二定義統一進行展開的,因而對於拋物線的系統學習具有雙重的目標性。

拋物線作爲點的軌跡,其標準方程的推導過程充滿了辨證法,處處是數與形之間的對照和相互轉化。而要得到拋物線的標準方程,必須建立適當的座標系,還要依賴焦點和準線的相互位置關係,這是拋物線標準方程有四種而不象橢圓和雙曲線只有兩種形式。因而拋物線的標準方程的推導也是培養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好素材。

利用圓錐曲線第二定義透過類比方法,引導學生觀察和對比,啓發學生猜想與概括,利用建立座標系求出拋物線的四種標準方程,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教學過程,真正貫徹“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思想。對於標準方程中的參數及其幾何意義,焦點座標和準線方程與的關係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必須讓學生掌握如何根據標準方程求、焦點座標、準線方程或根據後三者求拋物線的標準方程。特別對於一些有關距離的問題,要能靈活運用拋物線的定義給予解決。

當前素質教育的主流是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本節課採用學生透過探索、觀察、對比分析,自己發現結論的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探索的精神。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本節課是蘇教版第二章《函數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數Ⅰ》§2。1。3函數簡單性質的第一課時,該課時主要學習增函數、減函數的定義,以及應用定義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2、教材所處地位、作用

函數的性質是研究函數的基石,函數的單調性是首先研究的一個性質。透過對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領會函數單調性的概念、掌握證明函數單調性的步驟,並能運用單調性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透過上述活動,加深對函數本質的認識。函數的單調性既是學生學過的函數概念的延續和拓展,又是後續研究指數函數、對數函數、三角函數的單調性的基礎。此外在比較數的大小、函數的定性分析以及相關的數學綜合問題中也有廣泛的應用,它是整個高中數學中起着承上啓下作用的核心知識之一。從方法論的角度分析,本節教學過程中還滲透了探索發現、數形結合、歸納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函數單調性的概念,掌握判別函數單調性

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從實際生活問題出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函數單調性的概念,應用圖象和單調性的定義解決函數單調性問題,讓學生領會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體驗數學的科學功能、符號功能和工具功能,培養學生直覺觀察、探索發現、科學論證的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

4、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1)函數單調性的概念;

(2)運用函數單調性的定義判斷一些函數的單調性。

教學難點(1)函數單調性的知識形成;

(2)利用函數圖象、單調性的定義判斷和證明函數的單調性。

二、教法分析與學法指導

本節課是一節較爲抽象的數學概念課,因此,教法上要注意:

1、透過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問題引入課題,爲概念學習創設情境,拉近數學與現實的距離,激發了學生求知慾,調動了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

2、在運用定義解題的過程中,緊扣定義中的關鍵語句,透過學生的主體參與,逐個完成對各個難點的突破,以獲得各類問題的解決。

3、在鼓勵學生主體參與的同時,不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具體體現在設問、講評和規範書寫等方面,要教會學生清晰的思維、嚴謹的推理,併成功地完成書面表達。

4、採用投影儀、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增大教學容量和直觀性。

在學法上:

1、讓學生從問題中質疑、嘗試、歸納、總結、運用,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利用圖形直觀啓迪思維,並透過正、反例的構造,來完成從感性認識到理性思維的一個飛躍。

三、 教學過程

教學

環節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意 圖

問題

情境

(播放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的音樂)

滿足在定義域上的單調性的討論。

2、重視學生髮現的過程。如:充分暴露學生將函數圖象(形)的特徵轉化爲函數值(數)的特徵的思維過程;充分暴露在正、反兩個方面探討活動中,學生認知結構昇華、發現的過程。

3、重視學生的動手實踐過程。透過對定義的解讀、鞏固,讓學生動手去實踐運用定義。

4、重視課堂問題的設計。透過對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叫李長杉,來自甘肅省嘉峪關市第一中學。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圍繞本節課"教什麼?"、"怎樣教?"以及"爲什麼這樣教?"三個問題,從教材內容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和課堂意外預案等幾個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說明。

一。教材內容分析:

1.本節課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概括地講,本節課內容的地位體現在它的基礎性,作用體現在它的工具性。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初中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延續和深化,對已學習過的集合知識的鞏固和運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也與後面的函數、數列、三角函數、線形規劃、直線與圓錐曲線以及導數等內容密切相關。許多問題的解決都會藉助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因此,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在整個高中數學教學中具有很強的基礎性,體現出很大的工具作用。

2.教學目標定位。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高考考試大綱說明、新課程標準精神、高一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狀況和學生心理認知特徵,我確定了四個層面的教學目標。第一層面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知識目標:熟練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兩種解法,正確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數三者的關係。第二層面是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運用數形結合與等價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運算和作圖能力。第三層面是德育目標,透過對解不等式過程中等與不等對立統一關係的認識,向學生逐步滲透辨證唯物主義思想。第四層面是情感目標,在教師的啓發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究,交流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確定。

本節課是在複習了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之後,利用二次函數的圖象研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只要學生能夠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數三者的關係,並利用其關係解不等式即可。因此,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爲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關鍵是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數三者的關係。

二。教法學法分析:

數學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良好意志品質和美好情感的重要學科,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使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解題能力,還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啓發引導下學會學習、樂於學習,感受數學學科的人文思想,使學生在學習中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爲了更好地體現課堂教學中"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關係和"以人爲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將緊緊圍繞教師組織——啓發引導,學生探究——交流發現,組織開展教學活動。我設計了①創設情景——引入新課,②交流探究——發現規律,③啓發引導——形成結論,④練習小結——深化鞏固,⑤思維拓展——提高能力,五個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教學環節,在教學中注意關注整個過程和全體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

三。教學過程分析: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長期以來,學生對學習數學缺乏興趣,甚至失去信心,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老師在教學中不重視學生對學習的情感體驗,教學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和需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中樹立信心,感受學習的樂趣。根據教材內容的安排,我以學生熟悉的畫一次函數圖象、求一次方程和一次不等式的解爲背景知識切入,設定一個練習題組,一方面讓學生總結複習已有知識,爲後面學習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打下基礎,做好鋪墊,另一方面,使學生在自己熟悉的問題中首先獲得解題成功的快樂體驗,然後以20xx年江蘇省的一道高考試題爲引子,引入本節課的新授內容。對於本題,引導學生,利用上面解練習題組1的方法,畫出二次函數圖象來解答。二次函數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本題又給出了函數圖象上許多點,相信學生畫出圖象應該不成問題,只要教師適當點撥,學生不難得到正確答案。以高考試題爲背景引入新課,可以提高學生興趣,抓住學生眼球,吸引學生注意力,還可以讓學生實實在在感受到,高考題就在我們的課本中,就在我們平常的練習中。

2.探究交流——發現規律。從特殊到一般是我們發現問題、尋求規律、揭示問題本質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把課本例題1、2編爲練習題組(一),交由學生用上面解高考題的方法——圖象法去解,學生由於熟知二次函數圖象,求解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啓發引導學生注意對比兩題的異同,組織引導學生展開交流討論,探討第(2)題能不能先把二次項係數化正以後再構造函數畫圖求解。然後達成共識,如果二次項係數爲負數時,先做等價轉化,把二次項係數化爲正數再解,課本19頁例3、例4作爲題組(二),繼續讓學生用上面的圖象法,由學生自己求解,這時我及時提示學生注意這兩題與題組(一)中兩題的不同(例1、例2對應方程都有兩個不等實根,例3對應方程有兩相等實根,例4對應方程無實根)。兩個題組的練習之後,可以尋求解二次不等式的一般規律。

3.啓發引導——形成結論。前面兩個題組的四個小題,基本涵蓋了一般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各種情況,進一步啓發引導學生將特殊、具體題目的結論做一般化總結,與學生一起就 △>0,△<0,△=0 c="">0或ax2+bx+c<0 a="">0)的解的情況應該水到渠成。至此,學生可以感受到,解二次不等式只須①將二次項係數化爲正數,②求解二次方程 ax2+bx+c=0 的根。③根據①後的二次不等式的符號寫出解集即可,必要時也可以結合圖象寫解集。這樣我們就得到了二次不等式的另外一種解法(可稱爲"三步曲"法)。

4.訓練小結——鞏固深化。爲了鞏固和加深二次不等式的兩種解法,接下來及時組織學生進行課堂練習,完成課本21頁練習1-4題。本環節請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黑板上書寫解題過程,之後師生共同糾正問題,規範解題過程的書寫。

5.延伸拓寬——提高能力。課堂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分類推進,分層教學的原則。爲此,我又設計了一個提高練習題組,共有三道備選題目,以供程度較好學有餘力的學生能夠更好的展示自己的解題能力,取得更進一步的提高。

四。課堂意外預案: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更多的關注學生自主探究、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鼓勵學生勇於提出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批評性。在課堂上學生往往會提出讓老師感到"意外"的問題,我在平時的教學中重視對"課堂意外預案"的探索和思考,備課時儘量設想課堂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情況,做到有備無患,以免在課堂中學生提出讓自己出乎意料的問題,使自己陷入被動尷尬境地。結合以往經驗,在本節課,我提出兩個"意外預案".

1.學生在做課本練習1(x+2)(x-3)>0 時,可能會問到轉化爲不等式組{ 或{ 求解對不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想法非常好,應給予肯定和鼓勵,這與下節簡單分式不等式和高次不等式的解法有關,是解不等式的另一種解法——等價轉化法,不在本節課之列。

2.根據以往的經驗,在解(x-1)(x+2)>1一類的不等式的時候,由於受方程(x+1)(x+2)=0 可轉化爲x-1=0或x+2=0求解的影響,有可能會出現將不等式轉化爲不等式組{ 來求解的錯誤做法,教師要關注學生,及時發現問題並給予糾正,指出上面的轉化不是等價轉化。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粗淺的認識和構想,如有不妥之處,懇請各位專家、各位同仁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

上午好!

根據新課改的理論標準,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分析,學法、教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以及板書設計這六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和教學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北師大版高中數學必修二的第______章“__________”的第________節內容。

本節是在學習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後編排的。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爲後面學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下基礎,所以_________________是本章的重要內容。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生產、科學研究有着密切的聯繫,因此學習這部分有着廣泛的現實意義。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已熟悉掌握______

2、學生的認知規律,是由整體到局部,具體到抽象發展的。

3、學生思維活躍,積極性高,已初步形成對數學問題的合作探究能力

4、學生層次參差不齊,個體差異還比較明顯

三、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2、過程與方法:透過___學習,體會__的思想,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交流表達能力,提高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把握空間圖形的能力,欣賞空間圖形所反應的數學美(認識數學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繫,加強數形結合的思想,形成正確的數學觀)。

教學重點:

難點:

四、學法、教法分析

(一)學法

首先,透過自學探究,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學生課堂中體現自我,學會尋找問題的突破口,在探究中學會思考,在合作中學會推進,在觀察中學會比較,進而推進整個教學程序的展開。

其次,教學過程中,我想適時地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搭建平臺,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統一的教學規律”,

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能力出發,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學生只有不斷地解決問題、產生成就感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地提高學習的興趣,也只有這樣才能“學”有新“思”,“思”有新“得”。

(二)教法

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曾經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即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爲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發展規律、性質和聯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知識水平,爲落實重點、突破難點,本着以人爲本,以學爲中心的思想,本節課我將採用啓發式、合作探究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運用多媒體演示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五、教學過程分析

1、創設情境,引入問題。

新課標指出:“應該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從我們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問題,問題的設計改變了傳統目的明確的設計方式,給學生最大的思考空間,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2、發現問題,探究新知。

數學概念的形成來自解決實際問題和數學自身發展的需要.但概念的高度抽象,造成了難懂、難教和難學,這就需要讓學生置身於符合自身實際的學習活動中去,從自己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經歷

“數學化”、“再創造”的活動過程.

3、深入探究,加深理解。

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的模仿與記憶,數學思想的領悟和學習過程更是如此。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親身經歷和實踐體驗,師生互動學習,生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4、當堂訓練,鞏固提高。

透過學生的主體參與,使學生深切體會到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方法,從而實現對知識識的再次深化。

5、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小結歸納不僅是對知識的簡單回顧,還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從知識、方法、經驗等方面進行總結。

6、作業設計

作業分爲必做題和選做題。

針對學生能力和水平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在所有學生獲得共同知識基礎和基本能力的同時,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將學習從課堂延伸到課外,獲得更大的能力提升,這體現新課改理念,也是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的具體運用。

現代數學教學觀和新課改要求教學能從“讓學生學會”向“讓學生會學”轉變,使數學教學真正成爲數學活動的教學。所以,本節課我們不僅僅是單純的傳授知識,而更應該重視對數學方法的滲透。從熟悉的知識出發,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難點,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板書設計

板書要基本體現整堂課的內容與方法,體現課堂進程,能簡明扼要反映知識結構及其相互聯繫;突出本節重難點,能指導教師的教學進程、引導學生探索知識,啓迪學生思維。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各位專家、評委批評指正。

謝謝!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6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進一步熟練掌握求動點軌跡方程的基本方法。

2、體會數學實驗的直觀性、有效性,提高几何畫板的操作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及創新能力。

2、體會感性到理性、形象到抽象的思維過程。

3、強化類比、聯想的方法,領會方程、數形結合等思想。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動點軌跡的動態美、和諧美、對稱美。

2、樹立競爭意識與合作精神,感受合作交流帶來的成功感,樹立自信心,激發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勇氣。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類比、聯想的方法探究不同條件下的軌跡。

教學難點:圖形、文字、符號三種語言之間的過渡。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方法:觀察發現、啓發引導、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啓發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並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調控,幫助學生優化思維過程,在此基礎上,提供給學生交流的機會,幫助學生對自己的思維進行組織和澄清,並能清楚地、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數學思維。

教學手段:利用網絡教室,四人一機,多媒體教學手段。透過上述教學手段,一方面:再現知識產生的過程,透過多媒體動態演示,突破學生在舊知和新知形成過程中的障礙(靜態到動態);另一方面:節省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模式:重點中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課堂模式“創設情境、激發情感、主動發現、主動發展”。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生活中我們四處可見軌跡曲線的影子。

演示:這是美麗的城市夜景圖。

演示:許多人認爲天體執行的軌跡都是圓錐曲線,研究表明,天體數目越多,軌跡種類也越多。

演示建築中也有許多美麗的軌跡曲線。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感受軌跡,曲線的動態美、和諧美、對稱美,激發學習興趣。

2、激發情感,引導探索

靠在牆角的梯子滑落了,如果梯子上站着一個人,我們不禁會想,這個人是直直的摔下去呢?還是劃了一條優美的曲線飛出去呢?我們把這個問題轉化爲數學問題就是新教材高二上冊88頁20題,也就是這裏的例題1。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

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人教A版必修2第二章第二節《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我嘗試利用新課標的理念來指導教學,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爲什麼這樣教”爲思路,從教材分析、目標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和評價分析五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和教學的設計,敬請各位專家、評委批評指正。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學生在初中的學習中已經瞭解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並知道可以利用直線與圓的焦點的個數以及圓心與直線的距離d與半徑r的關係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但是,在初中學習時,利用圓心與直線的距離d與半徑r的關係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的方法卻以結論性的形式呈現。在高一學習瞭解析幾何後,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掌握由直線和圓的方程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方法主要是幾何法和代數法。其中幾何法應該是在初中學習的基礎上,結合高中所學的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求出圓心與直線的距離d後,比較與半徑r的關係。從而作出判斷,適可而止第引進用聯立方程組轉化爲二次方程判別根的“純代數判別法”,並與“幾何法”欣賞比較,以決優劣,從而也深化了基本的“幾何法”。含參數的問題、簡單的弦的問題、切線問題等綜合問題作爲進一步的拓展提高或綜合應用,也適度第引入課堂教學中,但以深化“判定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爲目的,要控制難度。雖然學生學習解析幾何了,但是把幾何問題代數化無論是思維習慣還是具體轉化方法,學生仍是似懂非懂,因此應不斷強化,逐漸內化爲學生的習慣和基本素質。

二、目標分析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直線與圓的位置的種類;

利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求圓心到直線的距離;

會用點到直線的距離來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2、過程與方法

設直線L:ax+by+c=o,圓C:x2+y2+Dx+Ey+F=0,圓的半徑爲r,圓心(- ,- )到直線的距離爲d,則判別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的根據有以下幾點:

當d >r時,直線l與圓c相離;

當d =r時,直線l與圓c相切;

當d

3、情態與價值觀

讓學生透過觀察圖形,理解並掌握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思想。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的幾何圖形及其判斷方法。

2、難點:用座標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三、教法學法分

(一)、教法

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啓發學生自主性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有效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素質。根據這樣的原則和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併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如下的教學方法:

1、啓發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實驗、探索、歸納。

2、採用“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方法。

3、體現“對比聯繫”、“數形結合”及“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

4、投影儀演示法。

在整個過程中,應以學生看,學生想,學生議,學生練爲主體,教師在學生仔細觀察、類比、想象的基礎上透過問題串的形式加以引導點撥,對照,歸納,整理,只有這樣,才能喚起學生對原有知識的回憶,自覺地找到新舊知識的聯繫,使新學知識更牢固,理解更深刻。

(二)、學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學習是學生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應該與學生熟悉的背景相聯繫。在教學中,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經歷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透過觀察、操作、歸納、探索、交流、反思參與學習,認識和理解數學知識,學會學習,發展能力。

四、教學過程分析

(一)、教學過程設計

問題 設計意圖 師生活動

1、初中學過的平面幾何中,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有幾類? 啓發學生由圖形獲取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的直觀認知,引入新課 師:讓學生之間進行討論,交流,引導學生觀察圖形,匯入新課

生:看圖,並說出自己的看法

2、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有幾種? 得出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的幾何特徵與種類 師:引導學生利用類比,歸納的思想,總結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的種類,進一步神話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生:學生觀察圖形,利用類比,歸納的思想,總結直線與圓的位置關

3、在初中,我們怎麼樣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呢?如何用直線與圓的方程判斷他們之間的位置關係呢?

你能說出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的兩

種方法嗎? 使學生回憶初中的數學知識,培養抽象的概括能力。

抽象判斷呢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的思路和方法 師:引導學生回憶初中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的思想過程

生:回憶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的判斷過程

師:引導學生從集合的角度判斷直線與圓的方法

生:利用圖形,尋求兩種方法的數學思路

5、你能用兩種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的數學思路解決例1的問題嗎? 體會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的思想方法,關注量與量的之間的關係 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書上的例1

生:閱讀教材書上的例1,並完成教材書上的136頁的練習題2

6、透過學習教材書上的例1,你能總結下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 關係的步驟嗎? 是學生熟悉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的基本步驟 生:於都例1

師:分析例1 ,並展示解答過程,啓發學生概括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的基本步驟,注意給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

生:交流自己總結的步驟

7、透過學習教材書上的例2,你能說明例2中體現的數學思想方法嗎? 進一步深化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師:指導學生閱讀並完成教材書上的例2 ,啓發學生利用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解決問題

生:閱讀教材書上的例2 ,並完成137的練習題

8、透過例2的學習,你發現了什麼? 明確弦長的運算方法 師:引導並啓發學生探索直線與圓的相交弦的求法

生:透過分析,抽象,歸納,得出相交弦的運算方法

9、完成教材書上的136頁的習題1234 鞏固所學過的知識,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師:指導學生完成練習題

生:互相討論交流,完成練習題

10、課堂小結

教師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思考

透過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的判斷,你學到什麼了?

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有幾種方法?他們的特點是什麼?

如何求直線與圓的相交弦長?

(二)、作業設計

作業分爲必做題和選擇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學生知識水平的反饋,選擇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延伸與連貫,強調學以致用。透過作業設定,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獲得成功的喜悅,看到自己的潛能,從而激發學生飽滿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的形成。

我設計了以下作業:

必做題:課後習題A 1,2,3;

選擇題:課後習題B1,2,3;

(三)、板書設計

板書要基本體現課堂的內容和方法,體現課堂進程,能簡明扼要反映知識結構及其相互關係:能指導教師的教學進程、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透過使用幻燈片輔助板書,節省課堂時間,使課堂進程更加連貫。

五、評價分析

學生學習的結果評價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評價。我採用了及時點評、延時點評與學生互評相結合,全面考查學生在知識、思想、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情況,在質疑探究的過程中,評價學生是否有積極的情感態度和頑強的理性精神,在概念反思過程中評價學生的歸納猜想能力是否得到發展,透過鞏固練習考查學生對本節是否有一個完整的集訓,並進行及時的調整和補充。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理解和設計,敬請各位專家、評委批評指正。

謝謝!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地位與作用

本節知識是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的第一節內容,與初中學習的三角形的邊和角的基本關係有密切的聯繫與判定三角形的全等也有密切聯繫,在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也時常有解三角形的問題,而且解三角形和三角函數聯繫在高考當中也時常考一些解答題。因此,正弦定理的知識非常重要。

二、學情分析

作爲高一學生,同學們已經掌握了基本的三角函數,特別是在一些特殊三角形中,而學生們在解決任意三角形的邊與角問題,就比較困難。

教學重點:正弦定理的內容,正弦定理的證明及基本應用。

教學難點:正弦定理的探索及證明,已知兩邊和其中一邊的對角解三角形時判斷解的個數。

根據我的教學內容與學情分析以及教學重難點,我制定瞭如下幾點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目標:理解並掌握正弦定理的證明,運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能力目標:探索正弦定理的證明過程,用歸納法得出結論。

情感目標:透過推導得出正弦定理,讓學生感受數學公式的整潔對稱美和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

三、教法學法分析

教法:採用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師的啓發引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和合作交流爲前提,以“正弦定理的發現”爲基本探究內容,以生活實際爲參照對象,讓學生的思維由問題開始,到猜想的得出,猜想的探究,定理的推導,並逐步得到深化。

學法:指導學生掌握“觀察——猜想——證明——應用”這一思維方法,採取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的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於對任意三角形性質的探究。讓學生在問題情景中學習,觀察,類比,思考,探究,動手嘗試相結合,增強學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維能力,鍥而不捨的求學精神。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布疑激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節課有個好的開頭,那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本節課由一個實際問題引入,“工人師傅的一個三角形的模型壞了,只剩下如右圖所示的部分,∠A=47°,∠B=53°,AB長爲1m,想修好這個零件,但他不知道AC和BC的長度是多少好去截料,你能幫師傅這個忙嗎?”激發學生幫助別人的熱情和學習的興趣,從而進入今天的學習課題。

(二)探尋特例,提出猜想

1.激發學生思維,從自身熟悉的特例(直角三角形)入手進行研究,發現正弦定理。

2.那結論對任意三角形都適用嗎?指導學生分小組用刻度尺、量角器、計算器等工具對一般三角形進行驗證。

3.讓學生總結實驗結果,得出猜想:

在三角形中,角與所對的邊滿足關係

這爲下一步證明樹立信心,不斷的使學生對結論的認識從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

(三)邏輯推理,證明猜想

1.強調將猜想轉化爲定理,需要嚴格的理論證明。

2.鼓勵學生透過作高轉化爲熟悉的直角三角形進行證明。

3.提示學生思考哪些知識能把長度和三角函數聯繫起來,繼而思考向量分析層面,用數量積作爲工具證明定理,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4.思考是否還有其他的方法來證明正弦定理,佈置課後練習,提示,做三角形的外接圓構造直角三角形,或用座標法來證明。

(四)歸納總結,簡單應用

1.讓學生用文字敘述正弦定理,引導學生髮現定理具有對稱和諧美,提升對數學美的享受。

2.正弦定理的內容,討論可以解決哪幾類有關三角形的問題。

3.運用正弦定理求解本節課引入的三角形零件邊長的問題。自己參與實際問題的解決,能激發學生知識後用於實際的價值觀。

(五)講解例題,鞏固定理

1.例1:在△ABC中,已知A=32°,B=81.8°,a=42.9cm.解三角形。

例1簡單,結果爲唯一解,如果已知三角形兩角兩角所夾的邊,以及已知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都可利用正弦定理來解三角形。

2.例2:在△ABC中,已知a=20cm,b=28cm,A=40°,解三角形。

例2較難,使學生明確,利用正弦定理求角有兩種可能。要求學生熟悉掌握已知兩邊和其中一邊的對角時解三角形的各種情形。完了把時間交給學生。

(六)課堂練習,提高鞏固

1.在△ABC中,已知下列條件,解三角形。

(1)A=45°,C=30°,c=10cm(2)A=60°,B=45°,c=20cm

2.在△ABC中,已知下列條件,解三角形。

(1)a=20cm,b=11cm,B=30°(2)c=54cm,b=39cm,C=115°

學生板演,老師巡視,及時發現問題,並解答。

(七)小結反思,提高認識

透過以上的研究過程,同學們主要學到了那些知識和方法?你對此有何體會?

1.用向量證明了正弦定

理,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2.它表述了三角形的邊與對角的正弦值的關係。

3.定理證明分別從直角、銳角、鈍角出發,運用分類討論的思想。

(從實際問題出發,透過猜想、實驗、歸納等思維方法,最後得到了推匯出正弦定理。我們研究問題的突出特點是從特殊到一般,我們不僅收穫着結論,而且整個探索過程我們也掌握了研究問題的一般方法。在強調研究性學習方法,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積極性,使數學教學成爲數學活動的教學。)

(八)任務後延,自主探究

如果已知一個三角形的兩邊及其夾角,要求第三邊,怎麼辦?發現正弦定理不適用了,那麼自然過渡到下一節內容,餘弦定理。佈置作業,預習下一節內容。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9

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說課的題目是《正弦定理》。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介紹我這堂課的教學設計。

一 教材分析

本節知識是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的第一節內容,與初中學習的三角形的邊和角的基本關係有密切的聯繫與判定三角形的全等也有密切聯繫,在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也時常有解三角形的問題,而且解三角形和三角函數聯繫在高考當中也時常考一些解答題。因此,正弦定理和餘弦定理的知識非常重要。

根據上述教材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及原有知識水平,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在創設的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髮現正弦定理的內容,推證正弦定理及簡單運用正弦定理與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兩類問題。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透過觀察,推導,比較,由特殊到一般歸納出正弦定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觀察與邏輯思維能力,能體會用向量作爲數形結合的工具,將幾何問題轉化爲代數問題。

情感目標:面向全體學生,創造平等的教學氛圍,透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和評價,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給學生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正弦定理的內容,正弦定理的證明及基本應用。

教學難點:正弦定理的探索及證明,已知兩邊和其中一邊的對角解三角形時判斷解的個數。

 二 教法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編排的特點,爲是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空破難點,以學業生的發展爲本,遵照學生的認識規律,本講遵照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指導思想, 採用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即在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的啓發引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和合作交流爲前提,以“正弦定理的發現”爲基本探究內容,以生活實際爲參照對象,讓學生的思維由問題開始,到猜想的得出,猜想的探究,定理的推導,並逐步得到深化。突破重點的手段:抓住學生情感的興奮點,激發他們的興趣,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積極探索,以及及時地鼓勵,使他們知難而進。另外,抓知識選擇的切入點,從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和所需的知識特點入手,教師在學生主體下給以適當的提示和指導。突破難點的方法:抓住學生的能力線聯繫方法與技能使學生較易證明正弦定理,另外透過例題和練習來突破難點

三 學法:

指導學生掌握“觀察——猜想——證明——應用”這一思維方法,採取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的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於對任意三角形性質的探究。讓學生在問題情景中學習,觀察,類比,思考,探究,概括,動手嘗試相結合,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維能力,形成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增強了鍥而不捨的求學精神。

 四 教學過程

第一:創設情景,大概用2分鐘

第二:實踐探究,形成概念,大約用25分鐘

第三:應用概念,拓展反思,大約用13分鐘

(一)創設情境,布疑激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節課有個好的開頭,那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本節課由一個實際問題引入,“工人師傅的一個三角形的模型壞了,只剩下如右圖所示的部分,∠A=47°,∠B=53°,AB長爲1m,想修好這個零件,但他不知道AC和BC的長度是多少好去截料,你能幫師傅這個忙嗎?”激發學生幫助別人的熱情和學習的興趣,從而進入今天的學習課題。

(二)探尋特例,提出猜想

1.激發學生思維,從自身熟悉的特例(直角三角形)入手進行研究,發現正弦定理。

2.那結論對任意三角形都適用嗎?指導學生分小組用刻度尺、量角器、計算器等工具對一般三角形進行驗證。

3.讓學生總結實驗結果,得出猜想:

在三角形中,角與所對的邊滿足關係

這爲下一步證明樹立信心,不斷的使學生對結論的認識從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

(三)邏輯推理,證明猜想

1.強調將猜想轉化爲定理,需要嚴格的理論證明。

2.鼓勵學生透過作高轉化爲熟悉的直角三角形進行證明。

3.提示學生思考哪些知識能把長度和三角函數聯繫起來,繼而思考向量分析層面,用數量積作爲工具證明定理,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4.思考是否還有其他的方法來證明正弦定理,佈置課後練習,提示,做三角形的外接圓構造直角三角形,或用座標法來證明

(四)歸納總結,簡單應用

1.讓學生用文字敘述正弦定理,引導學生髮現定理具有對稱和諧美,提升對數學美的享受。

2.正弦定理的內容,討論可以解決哪幾類有關三角形的問題。

3.運用正弦定理求解本節課引引入的三角形零件邊長的問題。自己參與實際問題的解決,能激發學生知識後用於實際的價值觀。

(五)講解例題,鞏固定理

1.例1。在△ABC中,已知A=32°,B=81.8°,a=42.9cm.解三角形.

例1簡單,結果爲唯一解,如果已知三角形兩角兩角所夾的邊,以及已知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都可利用正弦定理來解三角形。

2. 例2. 在△ABC中,已知a=20cm,b=28cm,A=40°,解三角形.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

下午好!

我的抽籤序號是___,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______》第__課時。 我嘗試利用新課標的理念來指導教學,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爲什麼這樣教”爲思路,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和評價分析四方面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和教學的設計,敬請各位專家、評委批評指正。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與作用

數列是高中數學重要內容之一,它不僅有着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一方面數列作爲一種特殊的函數與函數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學習數列也爲進一步學習數列的極限等內容做好準備。而等差數列是在學生學習了數列的有關概念和給出數列的兩種方法——通項公式和遞推公式的基礎上,對數列的知識進一步深入和拓廣。同時等差數列也爲今後學習等比數列提供了學習對比的依據。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已熟練掌握_________________。

(2)學生的知識經驗較豐富,具備了教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

(3)學生思維活潑,積極性高,已初步形成對數學問題的合作探究能力。

(4) 學生層次參次不齊,個體差異比較明顯。

二、目標分析

新課標指出“三維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繫的有機整體,應該以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爲學會學習和正確價值觀。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以知識技能的培養爲主線,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並把這兩者充分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新課標指出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因此目標的制定和設計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__在教材內容中的地位與作用,結合學情分析,本節課教學應實現如下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理解函數單調性的概念,初步掌握判別函數單調性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透過觀察、歸納、抽象、概括,自主建構單調增函數、單調減函數等概念;能運用函數單調性概念解決簡單的問題;使學生領會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函數單調性的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體驗數學的科學價值和應用價值,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勇於探索的良好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二)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________,教學難點是_________。

三、教法、學法分析

(一)教法

基於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高二學生的年齡特徵,按照臨沂市高中數學“三五四”課堂教學策略,採用探究――體驗教學法爲主來完成教學,爲了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教法上我採取了:

1、透過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問題引入課題,爲概念學習創設情境,拉近數學與現實的距離,激發學生求知慾,調動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

2、在形成概念的過程中,緊扣概念中的關鍵語句,透過學生的主體參與,正確地形成概念.

3、在鼓勵學生主體參與的同時,不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要教會學生清晰的思維、嚴謹的推理,並順利地完成書面表達.

(二)學法在學法上我重視了: 1、讓學生利用圖形直觀啓迪思維,並透過正、反例的構造,來完成從感性認識到理性思維的質的飛躍。 2、讓學生從問題中質疑、嘗試、歸納、總結、運用,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研究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分析

(一)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是一個教師的“導”,學生的“學”以及教學過程中的“悟”構成的和諧整體。教師的“導”也就是教師啓發、誘導、激勵、評價等爲學生的學習搭建支架,把學習的任務轉移給學生,學生就是接受任務,探究問題、完成任務。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把“教與學”完美的結合也就是以“問題”爲核心,透過對知識的發生、發展和運用過程的演繹、解釋和探究來組織和推動教學。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新課標指出:“應該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從我們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問題,問題的

設計改變了傳統目的明確的設計方式,給學生最大的思考空間,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2)引導探究,建構概念。 數學概念的形成來自解決實際問題和數學自身發展的需要.但概念的高度抽象,造成了難懂、難教和難學,這就需要讓學生置身於符合自身實際的學習活動中去,從自己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經歷“數學化”、“再創造”的活動過程.

(3)自我嘗試,初步應用。 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的模仿與記憶,數學思想的領悟和學習過程更是如此。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親身經歷和實踐體驗,師生互動學習,生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4)當堂訓練,鞏固深化。 透過學生的主體參與,使學生深切體會到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方法,從而實現對知識識的再次深化。

(5)小結歸納,回顧反思。 小結歸納不僅是對知識的簡單回顧,還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從知識、方法、經驗等方面進行總結。我設計了三個問題:(1)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2)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體驗是什麼?(3)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技能?

(二)作業設計

作業分爲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對本節課學生知識水平的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延伸與,注重知識的延伸與連貫,強調學以致用。透過作業設定,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獲得成功的喜悅,看到自己的潛能,從而激發學生飽滿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的形成.

我設計了以下作業: (1)必做題 (2)選做題

(三)板書設計 板書要基本體現整堂課的內容與方法,體現課堂進程,能簡明扼要反映知識結構及其相互聯繫;能指導教師的教學進程、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透過使用幻燈片輔助板書,節省課堂時間,使課堂進程更加連貫。

五、評價分析

學生學習的結果評價當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評價。我採用及時點評、延時點評與學生互評相結合,全面考查學生在知識、思想、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情況,在質疑探究的過程中,評價學生是否有積極的情感態度和頑強的理性精神,在概念反思過程中評價學生的歸納猜想能力是否得到發展,透過鞏固練習考查學生對____是否有一個完整的集訓,並進行及時的調整和補充。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理解和設計,敬請各位專家、評委批評指正。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