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夾竹桃說課稿小學

學問君 人氣:7.2K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夾竹桃說課稿小學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19課《夾竹桃》。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模式、教學設計、板書設計、課堂評價、資源開發七個部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分析

本單元主題爲"詠物抒懷",共安排了3篇課文,《廣玉蘭》、《夾竹桃》、《古詩兩首》,寫了四種物,讓我們感受到了它們身上蘊藏的高貴品質。回顧蘇教版課文的編排,在三年級上冊學習了《蒲公英》,三年級下冊學習了《花瓣飄香》《荷花》,四年級上冊《桂花雨》,都是關於植物的,各學段內容循序漸進,螺旋上升。

新課標中指出:要培植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夾竹桃》正符合這一特點,能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提高學生審美情趣。

《夾竹桃》是季羨林先生的作品。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寫了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裏,夾竹桃花期之長、韌性可貴、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語言質樸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不經意間流露出這位"學界泰斗"的童真、童心、童趣。文章字美、文美、景美、情美,引人遐想不已。

二、說學情分析

本課爲蘇教版第12冊中的一篇美文,相對於高年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已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並對文質兼美的文章具有一定的鑑賞能力,透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並非難事。然而雖然學生都見過夾竹桃,在他們的頭腦中夾竹桃只是一種極爲普通的植物,透過語言文字瞭解夾竹桃的韌性以及月光下的夾竹桃給人帶來的幻想,從而更準確地感知美、表現美,則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將學生引入教學情境,真切地感受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結合教材特點及六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出現的6個生字,正確讀寫課文中出現的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作者爲什麼喜愛夾竹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本課的學習重難點定爲:讓學生從文字的字裏行間去揣摩作者對夾竹桃的韌性的讚美以及感受作者構思的奇妙,想象的貼切、新奇,從而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三、說教學模式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是學生、教師、文字、編者之間對話的過程,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爲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主要採用"讀議結合,情境共生"的教學模式:

教學中,採取以讀代講的形式,透過朗讀、默讀、齊讀、瀏覽等多種形式,在讀中自讀自悟,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夾竹桃可貴的韌性及花影迷離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四、說教學流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葉聖陶先生說過:"入境始於親。"我引導學生觀賞春夏秋冬各種花的圖片,讓學生說出關於有關描寫花的四字詞語。然後出示夾竹桃的圖片,讓學生說說對它的印象。

(二)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學生初讀課文,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明確任務 學有方向

這節課的學習任務便是學生課前預習的內容。現在重新提出來是讓學生更清楚的認識到本節課應該完成的具體目標,它是落實教學重點的主要途徑。

(三)交流展示 適時點撥

交流展示分三個環節進行:自我完善——小組交流——全班展示。自我完善要求學生重新完善自己的預習任務,做好在小組中交流的準備。隨後小組交流,(這一環節是因爲我們的學生由於處在農村,膽子還是比較小,也不夠自信,小組交流可以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中進行展示,透過小組中的合作,使自己的觀點更加完善,增強自信心,爲全班展示打好基礎。同時,對於一些稍有難度的問題,可以在組長的帶領下透過集體探究進行解決。)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我們進行全班展示,在全班展示的過程中,我做好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力求給更多的學生以展示的機會,並且隨機進行引導和點撥,落實教學重點。

我估計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會找出第二自然段兩盆夾竹桃開花時紅白相映,奇妙有趣的景象與第四自然段夾竹桃可貴的韌性和第五自然段引起作者的美妙幻想等內容。對於學生的每一個觀點,只要能從文中找出句子,談出理解,並有感情地讀下來,我都引導學生對他們進行肯定與讚揚。同時有機的進行整合並落實語言文字訓練,適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去感受夾竹桃的.美妙景象、可貴的韌性,培養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落實教學重點。

如夾竹桃可貴的韌性,孩子們會展示朗讀這一段話——:"在和煦的春風裏,在盛夏的暴雨裏,在深秋的清冷裏,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豔。"和"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

我引導學生抓住"和煦的春風、盛夏的暴雨,深秋的清冷、無日不、無不"這些詞語體會夾竹桃一年從春到秋,無論是氣候的變化,還是季節的更替,唯有夾竹桃花開不敗,體會它的花期之長,沒有任何一種季節性的花朵與之相比,從而體會夾竹桃的韌性可貴。

爲了進一步落實語言文字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我還出示這樣一段話"在和煦的春風裏,在盛夏的暴雨裏,在深秋的清冷裏,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衰敗的時候,每日都迎風吐豔。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每個季節都奉陪。"引導學生透過把"每日都、每個季節都"與原文中的"無日不、無不"進行比較,從而體會作者運用雙重否定詞"無日不、無不"在這裏的妙處,也進一步落實了課後題。

再如作者喜歡夾竹桃的花影迷離,孩子們可能會展示這樣一段話:"我幻想它是地圖,它居然就是地圖了。這一堆影子是亞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間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幾隻小蟲子爬過,這就是遠渡重洋的海輪。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現出一個小池塘。夜蛾飛過,映在牆上的影子就是游魚。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畫。微風乍起,葉影吹動,這一幅畫竟變成活畫了。"在孩子們初談感受的基礎上,引導他們有感情的朗讀,在朗讀中孩子們會有更新的感受,帶着這樣的感受再進行朗讀,同時輔助於優美的音樂,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想象地圖的樣子、想象池塘中的葕藻、想象墨竹畫的樣子,想象花和葉子在月影下那種朦朦朧朧的感覺,在朗讀中、在想象中感悟文字的美妙,感受夾竹桃的魅力。

在此基礎上,爲了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我還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幻想夾竹桃是什麼?完成句式:我幻想它是——,它居然就是——。讓學生把自己的理解傾注於筆端,讀寫結合,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四) 花語相伴,內化提升

當學生對夾竹桃的特點有了完整清晰的認識之後,對作者內心的情感有了更深的體會之後,我組織學生進行"爲夾竹桃設計花語"這一實踐形式,將感情內化爲行動,實現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五、拓展創新,內化感悟(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