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關於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彙編10篇

學問君 人氣:2.25W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彙編10篇

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這是“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第八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文章寫了“我”在玉泉觀魚時認識的一位聾啞青年,他畫魚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魚畫得又像又活。文章讚揚了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品質。課文敘議結合,情節生動感人。文章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的。可分四部分來理解。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講“我”常到西湖的玉泉觀魚;第二部分(第三、四自然段)講“我”在後院的金魚缸邊認識了一位舉止特別的青年;第三部分(第五至八自然段)講“我”看青年畫金魚;第四部分(第九至十四自然段)講“我”對青年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知道他是聾啞人,每個星期都來看魚、畫魚。

本文安排在第八組課文中的第一篇,對這一單元有着重要的引導作用。本組訓練的重點:在閱讀中,能邊讀邊提出問題,邊閱讀思考、合作交流來解決問題。注意情感體驗,理清文章的表達順序,大膽提出新見解,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習如何做事。爲後面學習《全神貫注》、《兩個鐵球同時着地》、《遨遊太空的五星紅旗》作些鋪墊。

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是: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2、學習作者和聾啞青年觀察周圍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3、學習本課的生字、詞語。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青年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的具體表現。

2、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魚先游到了心裏”的關係。

教學難點:

將理解課文內容和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同步進行,讓掌握作者按一定的順序來寫的習作方法。並且學習作者的習作方法。

【說教法學法及流程】

(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的訓練和朗讀感悟,自主合作學習爲主線”是當前語文教學改革的主導思想,它體現了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觀點,因而在課堂中,我將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並將學法滲透到教學中去。

1、出示掛圖,聽課文錄音,讓學生在一個寬鬆的環境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初讀課文,畫出自己不懂和含義深刻的句子,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3、學生分組討論解決不懂的問題。

4、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我採用“以讀代講、反覆朗讀品詞析句。”的方法引導學生對課文的重點內容、難點和特點予以理解,以課後作業1、2、3題展開探索、學習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聾啞青年是怎樣觀察事物和作者的習作順序。

1、以課後作業“青年的舉止特別在什麼地方?”展開討論。

2、抓住重點理解青年的勤奮、專注的精神。學習自讀討論,小組進行交流。

3、師生抓住文章中的重點句子展開彙報討論。

(三)美讀課文

這個階段,重點在於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達到學生的情文統一,進一步地深入表達對課文的理解。

課堂練習

語文是一種交流的工具,掌握這種工具的關鍵還在於運用,學以致用,是語文教學的目的。透過對文章的重點詞句的品析,能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瞭如下練習:

1、比較下面句子的異同,說說句子的意思表達有什麼不同,哪句更好,爲什麼?

(1)他一個人站在金魚缸邊,看着金魚在水裏遊動。

(2)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着金魚在水裏遊動。

透過對句子的訓練,體會重點詞語“呆呆”、“靜靜”的含義,體會青年看魚的專注、投入。

2、細讀課文第7自然段,填空,並說出填詞的理由。

青年畫魚畫得真(逼真、栩栩如生)啊!

透過這些試題的練習,考察學生對第7自然段的理解。

3、選擇恰當的關聯詞,把下面的兩個句子連成一句話。

魚游到了我心裏,魚游到了紙上。

透過對關聯詞的選用,輔導學生對課文難點的學習,從而讓學生理解因爲把魚形記得牢,所以能把魚畫得活。同時讓學生知道作者平時注意觀察,積累材料,才把文章寫得如此生動。

【說板書】

板書設計是爲教師的教學設計服務,板書設計的合理,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思路和層次,學習人物的品質,同時又能使學生感受到文章的結構,從而幫學生理清作者的習作順序。

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講的是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西門豹》。

一、說教材

《西門豹》一課是四年級第二學期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講述了西門豹初到鄴地,發現田地荒蕪,人煙稀少,他了解到是巫婆和官紳藉口河伯娶媳婦欺騙老百姓,他將計就計,最後懲治了官紳和巫婆的事。

針對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本課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針對課文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初步的閱讀,學習課文第一部分之後,我把本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知識目標:學習課文,瞭解西門豹是怎樣破除迷信的。

2.語感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力目標:掌握學習方法。體會用詞的貼切、生動,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4.品德目標:受到尊重科學的教育。

(二)設重點爲:

瞭解西門豹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爲百姓除害的。

(三)設難點爲:

西門豹破除迷信的經過。

二、說教法

我們強調一堂好的語言課應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變被動接受爲主動參與、主動獲取。因爲這是一篇精讀課文,精讀課文的教學,要注意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合作學習。要提倡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透過老師的指導,圍繞重點開展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

三、說學法

以思想政治教育爲靈魂,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是推行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本節課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知水平,引導學生運用思——說——讀——悟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不但能領悟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設計理念:本節課採用開放式教學,讓學生在自問自答,表演中完成學習任務。這是本班學生最喜歡、最容易接受的教學方式。

(一)在自問自答中學習二、三部分。

師:大家在上一節課學得很好,很有興致。現在我們學習課文第二個故事“懲惡”。根據你們第一節課的發言,我覺得大家對這一課書已經理解得很不錯了。所以這一段我想讓你們自己來學,可以嗎?(生:可以)怎麼學呢?我想讓同學們互相提問題,互相解答。行嗎?

生:行。

師:現在再給大家一段時間,你們做一下準備,好好讀一下課文,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學生讀課文,做準備。)

師:好,準備好了嗎?(生齊:準備好了!)提問現在開始,先由第一個同學提問。

主要完成以下幾個問題:

1.西門豹爲什麼說那個新娘不漂亮,要說換一個漂亮的?

2.課文中說“西門豹面對着漳河站了很久”。他已經把巫婆和官紳都投進了河裏,壞人已經懲辦完了,他爲什麼還那麼長時間站在河岸上?

3.西門豹是鄴這個地方的大官,別人都得聽他的。他下一道命令不許再給河伯娶媳婦,把巫婆和官紳頭子抓來砍頭,這有多簡單,爲什麼還費那麼大勁去裝着送新娘?

4.我想讓同學說一下,課文插圖中畫的都是誰?

(二)表演“送新娘”這段故事。

(教師選演員:西門豹一人、衛士二人,巫婆一個、官紳頭一人、小官紳二人、新娘一人、女弟子二人。教師與巫婆、官紳等人耳語一番,又囑咐了其他人,表演開始。)

衛士:(喊)西門大人到!(西門豹出場)

官紳頭:(帶着小官紳上前,拱手)參見西門大人。

巫婆:(帶着女弟子上前,行萬福禮)參見西門大人。

西門豹:把新娘領來讓我看看!(兩個女弟子攙新娘出場,新娘在哭,用手抹淚。)

西門豹:這個姑娘不漂亮,你去告訴河伯,過幾天我給他送一個漂亮的!(兩個衛士拉巫婆下場。巫婆還叫了一聲:”哎喲,我的媽呀!”。)

西門豹:(等了一會兒)這個巫婆怎麼還不回來,可能河伯留下她吃飯了,去,麻煩你去催她趕快回來!(衛士把官紳頭拉下場)

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本課是第八冊第五組的內容。本組的重點訓練項目是理清課文的條理,深入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並在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過程中,增強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的情趣。而《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也正是透過語言文字瞭解金華的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練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材安排:第一課時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雙龍洞的來歷,理清作者的遊覽順序,並按這個順序分段學習課文內容一、二、三段。第二課時重點是瞭解怎麼樣由外洞進入內洞及理解作者描述的景物特點及敘述的條理。至於流經的路線(也就是作者敘述的第二主線及指導朗讀指導、背誦全文將安排在第三課時)。

【說教法】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立足於雙基,抓住學習目標精心設計電腦課件,選擇好演示的切入點,突破教材的重難點,誘發學生去嘗試,自己發現問題並自己解決問題。另外,讓學生嘗試閱讀之後合着音樂的節拍,欣賞雙龍洞這一神奇的溶洞,從而創造激昂、活潑的主動獲取知識資訊的氛圍。教學中,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透過人、機交互獲得資訊交流,又爲學生學之得法創造條件,逐漸從學會到會學。

【說程序】

1、回顧上文,理清線索及思路: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9課《記金華的雙龍洞》,誰能概括地說一說,上節課我們瞭解了哪些內容?

2、嘗試讀文,瞭解孔隙的特點:

抓住關鍵,讓學生細讀課文,嘗試分析。首先讓學生帶着嘗試題有目標地自學課文,初步瞭解:

⑴ 這段話主要寫什麼?

⑵ 分成哪幾層?每層意思是什麼?

在這個基礎上演示課件──小船怎麼進入內洞?讓學生直接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再播放錄相片斷“遊人進入內容”的情形,進一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⑴ 找一找,作者是怎麼樣描述的?用橫線畫出來。

⑵ 用自己的話說說遊人進入內洞的情形。

⑶ 這樣窄小的孔隙,作者透過時有什麼感受呢?請同學用波浪線畫出來。然後透過句子的比較:

① 眼前昏暗了,可是我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擡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

② 眼前昏暗了,可是我還能感覺孔隙很窄小。

讓學生懂得怎麼樣把句子寫具體。最後師生一起歸納出“孔隙”這段的學習方法:

① 讀課文,理清課文內容,瞭解段落層次,弄清各層意思。

② 想一想,作者是怎麼樣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在嘗試讀文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3、嘗試自學第五段,把握特點,深化主題:

學生用歸納“孔隙”的學習方法自學課文。在學生弄清楚一些比較淺顯的問題後,教師循序漸進地拋磚引玉:作者一進內洞時的感受是什麼?在這麼寬廣的內洞裏作者觀賞了哪些景物?請同學找出來說說。觀賞完這些奇異的景物有作者心裏什麼感受?請同學們用……畫出來。學生質疑“變化多端、顏色各異”是什麼意思?先同伴協作解決,師再指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再透過錄象“內洞自然景觀”的放映,讓學生在自由想像中深化理解句子“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即使不比作什麼,也很值得觀賞。此時概括內洞“奇”的特點也就水到渠成了。最後指導朗讀:作者把內洞寫得這麼美,這麼奇,讓我們用驚歎的語氣來讀一讀吧!教師引讀:首先當然是──(生接讀)其次是──(生接讀)作者覺得──(生接讀)

4、重視總結,昇華嘗試成果:

學生透過分層。有序的嘗試,學生已經理解課文的內容,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們有什麼感受呢?

5、課堂鞏固練習:

填空:

⑴ 過孔隙時,我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還感到_____________,又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兩句話寫出孔隙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

⑵ 內洞的石鐘乳和石筍形狀_________,再加上_______,可見內洞的特點是_________。

6、板書設計:

(美) (寬) (大) (窄) (奇)

金華城 羅甸 洞口 外洞 孔隙 內洞 出洞

7、佈置作業:嘗試背誦第四段。

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說課內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五組第20課《花的勇氣》

教材分析:

《花的勇氣》選自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的散文《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課文細緻而又生動地描寫了作者在維也納尋花的經過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感受:從只見綠地不見花時的失望到見到花兒藏身於草下時的吃驚,到離開前仍不見花兒冒出來時的遺憾,再到看見花的原野時的驚奇,最後被花兒的氣魄所震撼。作者在愛花—尋花—盼花—看花的過程中,被小小的花兒傲風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閃現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氣!兩條線索非常清晰。這篇課文構思精巧別緻,以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變化爲線索,寓情於景,情理交融,耐人尋味。語言生動、優美、流暢,值得細細咀嚼品味。

《花的勇氣》是第五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本組課文圍繞“生命”這一主題展開,讓學生在學文中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簡析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4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領會作者語言的精妙。

3、情感目標: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樹立無所畏懼的勇氣和信心.

教學重點爲感受作者的心理變化,爲什麼作者會有這樣的心情。教學難點爲透過作者的心理歷程,感悟小花的精神,感悟生命的力量在於勇氣。本課的教學時間爲2課時。

教法學法:

閱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因此,我採用整體感知、朗讀感悟、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運用閱讀法、討論法、合作學習法進行學習。

教學流程:

本課教學時間爲2課時,第一課時爲通讀課文,瞭解作者的情感經歷了哪些變化,以及變化的原因。第二課時爲品讀課文,感悟到生命的力量在於勇氣,積累令你感受深刻的句子,理解課文的主旨。

第一課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交流感悟、匯入課題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我以讓學生結合前面的課文談自己對生命的感悟,從而直接引出本課的學習。

二、檢查預習,掃除障礙

四年級學生對於生字已經有足夠的自學能力,因此在學習生字這部分無需花太多的時間,可以提前預習,在課中進行檢查,掃除字音障礙、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

三、自讀提示、明確要求

略讀課文以自學爲主,但是要給學生一個明確的自學任務,課文中的閱讀提示能給學生一個嚮導的作用,讓學生不至於盲目地學習。

四、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初讀課文爲的是對課文有個初步瞭解,便於後面的學習。我用分讀課文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同時,在讀中思考“作者在維也納經歷了一件什麼事?”這樣,學生能做到有目的地讀,讀中有所感悟。

五、細讀課文、理清脈絡

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這一環節我以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爲主線,指導學生在交流、傾聽、研討、爭辯中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薰陶。

圍繞“作者在看花、尋花這個過程中有那些情感變化?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這一中心問題,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作者最初看見草地時,感到_________,因爲___________;

扒開草後看見躲藏着小花時,感到_______,因爲______________;

離開維也納前,感到______,因爲_______________;

看見花的原野時,感到____________,因爲____________;

體會到小花的氣魄時,心頭_____________,因爲_____________。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學生運用“讀——劃——議”這一方法自學,並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問題。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自然能夠很快地、很樂意地投入到合作學習當中,其學習激情被調動起來,學習的氛圍也更濃厚。

六、總結全文、提升拓展。

本課時學習結束之後,學生已經有了充分的感悟。在他們的心中有了一定的感受。再組織學生進行朗讀的訓練,在讀中感悟,也因此能積累語言,加深對“生命的意味是什麼,是——勇氣”這句話的理解。

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自然之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爲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隻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羣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資訊,以爲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爲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說學情

從四年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出發進行分析,四年級的孩子已經初步具備了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探究大自然的奧祕,對自然現象有着關注的熱情。所以對於這篇課文,學生是有學習慾望的。但是,學生的關注可能僅僅停留在表面,要引導學生對話文字,在讀中感悟。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本課生字,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躊躇不前,愚不可及、頹喪”等新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透過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悟透過語言文字來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明白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規律一切違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爲註定要失敗的。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啓示的興趣。

我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啓示”設定爲教學重點,將“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設定爲教學難點。

四、說教學方法

我按照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思想採取以講讀法、談話法爲主的教學方法。我將透過講讀法,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大意,並讓學生學會概括內容的方法。

透過談話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引領學生對課文進行探究質疑,在點撥之下學生主動思考,體悟課文情感。

爲了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我還選擇了朗讀法和聯想法,自主品讀,體會情感,針對關鍵情節進行聯想。

五、說教學準備

爲了更好的實現課堂效果,我還準備了多媒體課件,用來播放動畫、圖片,呈現重點字詞。

六、說教學過程

下面,主要談談對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談話匯入,引發興趣。

在上課之前我會用多媒體出示一個故事動畫,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麼成語?

學生們很容易能猜到是(拔苗助長)。藉此我會請同學來談一談這個成語的道理,自然的引出“自然之道”。

爲什麼採用這樣的匯入方式呢,《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我利用多媒體呈現學生熟悉的成語動畫,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將學生引入“自然之道”的情境中。

(二)整體感知,自主質疑。

第二個環節是整體感知,自主質疑。在這個環節,我首先會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且想一想課文裏講了什麼人、什麼事情。

學生讀完後,我請同學概括主要內容,並教給大家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講出事件結果等要素來概括內容的方法。

緊接着,我會讓學生結合預習和讀文情況,提出質疑,針對重點問題,組織大家進行深入探究。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課文,對文章內容進行歸納。透過對概括方法的引導與提煉,學生學會用簡短的幾句話說清主要內容,掌握概括內容的一種方法。之後,抓住文章中的主要矛盾衝突,引發質疑,找出質疑點,以點突破。這樣設計旨在找準教學的起點,真正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以疑促讀,探究體驗,深入感悟。】

(三)深入文字,體驗感悟。

第三個環節是深入文字,體驗感悟,本環節緊緊圍繞有價值的問題,結合學生的質疑,一步步進行深入探究。

1、爲什麼救幼龜。

我預設學生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爲什麼要救幼龜”。研究“救”的原因,體會我們救幼龜的“一片好心”,感受自然的神奇等內容。

(1)透過讀文章,找出我和同伴、嚮導的不同態度,抓住“探”和“若無其事”等有關詞句,理解我們和嚮導救幼龜的原因。

(2)結合詞語,讀懂嚮導口中“自然之道”的含義,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理解、感悟和體驗。

(3)此時,我會對該問題進行總結。之所以救幼龜,是源於我和同伴緊張、焦急的心情,以及幼龜的處境。嚮導其實是懂得自然之道的,但是迫於周圍人的壓力,還是不情願地救了幼龜。

【設計意圖:充分預設學生質疑點,藉助語言文字,抓住關鍵詞語,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學會透過藉助詞典、聯繫上下文等方法深入理解詞語並體會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第二學段的特點;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情感。】

2、“愚不可及!”

此時,我會讓學生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形容我們的行爲,學生能夠找出“愚不可及”。所以,下一個問題,是研究爲什麼愚不可及,進而研究“害”的慘烈,突出對幼龜的“傷害”。

(1)先讓學生默讀5-8段,畫出有關句子,體會幼龜受到的傷害及人們的愚不可及。

(2)結合有關重點句子理解體會、想象表達。教師指導配樂朗讀,讀中感悟。

想象當時的情景,進行寫話練習,透過“語言表達”豐富原文畫面,以寫促悟。

(3)感情朗讀,觸動學生情弦。

【設計意圖:本環節着重突出以讀促悟,讀中悟情,以寫促悟,寫中生情。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理解內容,受到震憾,觸動心靈,提高朗讀能力。利用寫話練習,實現寫中動情、感受“害”的慘烈場面,提高運用詞語的表達能力,也爲深入探究原因、領悟道理做好鋪墊。】

3、爲什麼這樣一片好心救了一隻幼龜,卻害了更多的幼龜呢?

第三個問題,將探究“救”了一隻,卻“害”了更多隻的多重原因,反覆揣摩,觸動學生“心靈”。

(1)探究原因:引導學生關注全文,學生在文章關鍵處反覆揣摩,由淺入深地悟出“救一隻,害更多”的多重原因,體會出人們的愚不可及,領悟道理。

(2)引導學生抓住“悲嘆”等,角色體驗朗讀。到底是爲何而悲、爲何而嘆?體會愚蠢,得到啓迪。

4、教師小結

正如大家所言,人類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所以要多瞭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不違背自然規律,否則,不瞭解、不尊重自然,堅持已見,違背自然規律,往往事與願違,“好心”也容易辦“壞事”。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詞句深層探究自然之道,引發思考。在表達交流中,解決疑問,悟出愚蠢的多重原因及受到的啓示,在入境體驗與情理交融中,感悟“自然之道”的真正含義,觸動心靈,受到啓示。】

(四)拓展延伸,佈置作業。

探究寫作:觀察生活中的動、植物等,看有什麼新發現?把新發現寫下來。

【設計意圖:課中探究,深入理解了幼龜入海的自然之道,悟出了人們愚不可及的多重原因,得到人生的啓迪;課後拓展,再引導學生進入大自然,進行新的發現和探究。整個設計,從單元和專題的整體考慮進行了全面規劃和構思,注重了與生活的聯繫,體現了大語文觀,注重了探究、體驗,實現了對方法的學習和遷移運用,發展了學生的語文素養,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特點。】

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新教材《眼神》講述了一個內涵深刻的故事。一位老人在寒冷的冬夜等在

渡口準備過河。在漫長的等待中,老人的身體被凍僵了。這時,終於有幾個騎馬的人路過。老人截住了最後一名騎手,並請求幫助。擺脫困境的老人的一席話令這名騎手——托馬斯.傑弗遜總統深受感動。課文告訴我們:一個真誠的眼神、一種友好的態度會給需要安慰和幫助的人帶來機會,更讓我們懂得要樂於幫助有困難的人。課文共有7節,其中第5節是老人說的一段含義深刻的話,直接對眼神的作用進行了描寫,語言內涵豐富,是值得反覆推敲的。第1節是故事的起因,也就是老人遇到了困難,第2、3節則寫了騎手們對需要幫助的老人所表現的不同行爲。這些內容在課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應該把握好。

這堂課的內容對於剛升入四年級的學生而言是有一定難度的。從“眼神”本身而言只能意會難以言傳,從故事內容看情節性不強,從描寫語句看,課文中人物語言內涵豐富,需要深入品味方能領會。對於剛升入四年級的學生而言如何做到既能意會也能言傳?如何從課本中的語言文字中感受到“眼神”的魅力,又如何從這個故事的本身獲得啓示,這是本堂課的幾個難點。

二、學情簡介

我班學生學的是老教材,但從三年級時我就比較注重課外閱讀的拓展,常常會尋找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文章推薦給他們,或讀或寫或品或悟,而新教材的課文就是很好的補充內容。因此,我班學生對學習此類文章是有一定的基礎的。然而,從本課來看,不僅是要讓學生們從騎者們的眼神中讀懂他們對老人的不同行爲,更要了解這些行爲與眼神的關係,甚至是行爲之後所隱含的深刻含義。這樣的課文又不同於以往直接抒情的文章,故事情節不是很強,語言文字內涵豐富,要從騎者的眼神中瞭解他們的行爲,又要從老人的行爲中想象他的眼神,從課文的語言文字中推敲出他們之間的關係,再從其中體會出深刻的內涵,這對學生而言,是有難度的。

三、教學目標

在研讀了課文後,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我制訂了這樣幾個教學目標:

1、學習聯繫上下文,結合查字典理解“徒勞”、“無濟於事”、“暖人肺腑”等詞語。由於課文的語言內涵豐富,出現了許多學生不易理解的詞語。在課前的預習中、在教學中,學生根據自己的學情,透過隨機查字典當場解決這些詞語。一方面,理解了詞語在文中的意思,另一方面,幫助學生養成自覺用工具書學習語文的好習慣。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新教材課文篇幅長,再加上含義深刻,有些詞、句文學性較強,所以我有意識地安排了學生自己讀課文的機會。我覺得我們不應在朗讀上“吝嗇”付出時間,因爲,朗讀課文是對課文內容的再理解,是對語言文字的品味,是學生與課本的對話,再加上學習老教材的學生對於新教材的學習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更要在課文的朗讀上紮實些。教學中,我採用了反覆讀重點段,引讀、自己讀等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品悟“眼神”的內涵,從而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目的。

3、能夠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質疑,並透過釋疑體會人物的品質。新課標提出了“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要求,所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我並沒有更換這一個目標,(“更換”什麼意思?學生在質疑方面是何基礎?應具體說明)而是引導學生透過閱讀課文後,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所謂“有價值”的問題就是有思考的空間,並能幫助我們深入學習課文的問題。

4、藉助寫話訓練使學生懂得在別人遭遇困境時,應給予真誠無私的幫助。衆所周知,語文教學承載着道德教育的任務,但是,如果將德育的滲透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品悟與訓練割裂開來,將其作爲課堂教學的落腳點,無疑會使語文課失去了味道。因此,對於課文的情感目標的達成,我試圖透過寫話練習來實現。這樣,既有語言文字的訓練,也有學生個人的情感體驗。

四、教學過程

(一)抓住課題,整體進入課文。

1、師表揚學生上課精神飽滿。

2、出示課題,齊讀。

“眼神”是人與人之間相互溝通的一種重要方式。剛纔,老師在表揚大家的時候,你們看到老師的眼中流露着怎樣的眼神?

3、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中,這位老人又讀懂了誰的眼神?是怎樣的眼神?帶着問題輕聲讀讀課文,做到字字音準,句句通順,找到相關的句子後用直線劃出。

(說明:由於“眼神”在生活中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因此,課的一開始,我透過與學生的交流,幫助學生了解了“眼神”在生活中的作用,爲下文的教學打下了鋪墊。同時,就課題進行了提問,抓住了課文的着眼處,對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起着推動作用。)

(二)抓住重點段落,學習課文內容。

(說明:在仔細分析了課文後,便能發現第5節是課文的重點段落,這是老人對傑弗遜所說的一段話,分析了騎者的眼神與行爲之間的關係,把握了這一段就能幫助學生了解人物的品質,它具有深刻的內涵。所以在設計教學時,我便以此作爲統領全文的線索,在整堂課的教學中起着穿針引線的作用,使課文化難爲易、深入淺出。)

1、根據學生交流的語句出示課文第5節中老人說的一段話,引出線索。

(1)自己試着讀讀這段話,不僅要讀通,更要讀懂。你讀明白了什麼?

(2)“學貴有疑”,你還有什麼讀不明白的?

對課文中字、詞不理解:無濟於事、……之狀

對課文內容不理解:“這樣一個機會”指怎樣的機會?“老人最需要的時候”是什麼時候?

(說明:四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閱讀的能力,爲了幫助學生把握課文的重點,理解“眼神”在老人和騎者之間所起的作用,我提出了“讀懂了什麼?”這樣,根據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幫助他們整理出故事發生的整條線索,從而也能瞭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以便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邊讀邊想,在讀中產生疑問,在讀中解決疑問,從而培養質疑問難的良好習慣。因此,在“讀懂什麼?”之後,又提出了“還有什麼讀不明白的?”根據學生以往的閱讀過程, 讀不明白的往往是課文深層的內涵部分,在課文裏也就是“老人是如何能透過眼神分析出騎者不同的行爲的?”學生對文章產生了問題,就有了學習的慾望,這對深入學習課文,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2、抓住線索學習課文第1節,體會老人的處境,體會老人的眼神。

根據學生的提問,引出問題:“老人最需要的時候”指什麼時候?快速讀課文,找到相關的小節好好讀一讀。

(1)指名讀

(2)這是文中的描寫,現在請大家用上這些詞語再來說說老人當時的處境。

(媒體出示詞語):

兩鬢蒼蒼 老態龍鍾 凜冽刺骨 焦急萬分 抖抖索索 漫天飛雪

(3)自由說、指名說

(4)想象:此時此刻,老人的眼神是怎樣的?

(說明:本文除了有人物語言豐富的特點外,還反覆渲染了天氣的寒冷,並在第1節中着重寫了老人在長久的等待中身體被凍僵的場景描寫,這是突出了老人所處的困境,爲下文作了鋪墊,讓人感受到騎手給予老人的幫助猶如雪中送炭。所以,在這裏我設計了運用詞語進行說話的訓練點,目的一:體會老人所處的困境,體會到關愛他人的重要性。目的二: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語言運用的能力。)

3、抓住線索學習課文2、3節,知道騎者們的不同行爲,體會眼神與行爲的關係。

就在這時,羊腸小道上走來一隊騎者,當老人向這隊騎者投去求助的目光時,他卻看到了不同的眼神。師引導學生再讀第5節。

那麼,老人對這兩種眼神的分析對嗎?讓我們來看看這些騎者不同的行爲吧!再讀第2、3節,找到他們不同的表現,用不同的符號劃出。

(1)讓我們先來看看前幾個騎手的行爲,請大家展開合理的想象,結合課文第5節來說一說。

突然,冰冷的羊腸小道上由遠而近傳來了有節奏的馬蹄聲,老人懷着焦急的心情,打量着幾個騎馬的人依次從他身邊過去,可是這些騎手們,個個流露着的眼神,他想: 。

,滬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說課稿 眼神

自由說、指名說、再自由說、齊讀填空。

(2)指導朗讀描寫最後的騎者的句子。

就當最後一個騎手將要和他擦身而過的一瞬間,老人看到他的眼神裏流露着——(齊說)

於是,便向他提出了幫助的請求,自己試着讀讀這一節描寫騎者的語句,想想該怎麼讀好它。

指名讀(媒體出示紅點)、齊讀,讀好騎者當時幫助老人的行爲。

(說明:感悟必須要以語言訓練爲依託,沒有語言文字訓練爲基礎的感悟必然是空洞的。爲了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兩者不同的行爲(關愛他人、冷漠待人)帶給老人的也是截然不同的結果,我設計了語言訓練點,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第5節進行想象說話。這個填空練習的設計我利用了課文描寫中的某些空白處,透過想象幫助學生去體會,同時也讓學生能掌握聯繫上下文理解文章的好方法。)

4、透過引讀4、5、6節,再次體會老人的那段話。

(三)深入感悟課文內容。

1、故事到這裏結束了,大家一定也知道,這最後一位騎者就是——(托馬斯.傑弗遜)(出示媒體)

他是美國第三任總統,是《獨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受到人民的愛戴。

2、總結: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想傑弗遜的眼神也反映了他的心靈。怪不得他在成爲總統後能受到人民的愛戴。

3、寫話練習:相信這位總統在經歷了這件事情後,一定受到了許多的啓示,那麼同學們你們在學習了這篇課文後,會有些什麼啓發呢?請寫一、兩句話。

在閱讀了這篇課文後,讓我也感觸頗深,所以我也寫了這樣一句話(媒體出示)

(說明:在教學中,我們不但要重視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教學,還特別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由於學生個人的差異,他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對內涵的把握都是不同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在學完了這篇課文後的感受也是不同層次的。透過寫話練習,將課文的含義進行了內化和提升。)(出示學生的寫話內容)

如果說《微笑着承受一切》是從廣度來挖掘深度,那麼《眼神》的設計力求從深度來挖掘深度,也就是要做到“深入淺出”,並且透過反覆朗讀、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能真正的學到一些什麼。我希望自己的課堂教學真實些、樸實些、紮實些。一堂骨幹教師公開課讓我受益很多,但我也切實感到自己教學還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還留下了些遺憾,這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掃一室”與“掃天下”》是根據《後漢書·陳蕃傳》的第一節內容改編的。故事的內容耐人尋味,蘊涵着深刻的哲理。主要講了東漢時代,一起學陳蕃志存高遠,喜好讀書,但生活很懶散,連自己的書房也很少收拾打掃。他父親的朋友告誡他:連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掃,是掃不了天下的。這個故事還警示人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溪,無以成江河;成就大事,往往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只有勤於“掃一室”,才能 “掃天下”。其中“領悟‘掃一室’與‘掃天下’ 的特別含義,搞清楚兩者之間的必然聯繫,明白心存大志必須從小事做起,連一間小小屋子都不掃,是掃不了天下的哲理。感受大與小之間的辯證關係”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圍繞這個教學的重、難點,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談話匯入,讀題質疑,激發興趣

談論生活當中的大事與小事,目的在於拉近學生與文字之間的距離。此外《“掃一室”與“掃天下”》這個課題本身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因此開課伊始,讓學生理解課題意思以後,然後圍繞課題提出自己最感興趣的或最想搞明白的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掃一室”與“掃天下”有什麼關係,爲什麼把他們並排放在一起? “掃一室”與“掃天下”有什麼特別的含義?而這正是我們課堂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教師可隨機板寫下來,以此來組織下一步的教學,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體現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理念。

二、初讀課文,瞭解故事內容

1.安排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讀通句子。

(瞭解學生掌握讀音的情況,並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如爲衆多個多音字的讀音,需要糾正讀音並鞏固加強。)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的大體內容。

(瞭解學生對故事內容的掌握情況,以便把握學生的認知水平,進一步展開下面的教學。)

三、精讀課文,感悟故事內容

(一)研讀3、4自然段,探討陳蕃的思想根源

1.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想一想陳蕃是一個怎樣的人。

2.小組合作、交流,議一議陳蕃這個人。

3.全班交流。(這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從陳蕃的做法和想法兩個方面,即結合課文的3、4自然段,有理有據、有條有理地談論、評說。在學生認識的基礎上順勢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實現認識上的昇華。)

學生談到第三段的內容時,可要求學生劃出描寫陳蕃書房情景的句子,結合句子談感受。教師要利用好這個句子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從生活態度、生活習慣等方面談不屑於做小事帶給人是不爽甚至是厭煩的感覺。依次來訓練學生透過事物現象看本質,提高評判事物的能力。[

學生談到第四段的內容時,可指導學生先劃出陳蕃對打掃房間不以爲然的三個詞語:滿不在乎、理直氣壯、很有些得意,讓學生結合陳藩的話談談他是怎樣想的?

他認爲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就不能把精力、心思浪費在無謂的小事上,做小事的人是成就不了大事業的。順勢解決了“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

(二)研讀描述薛勤的語句和段落(重點是第五自然段),理解“掃一室”與“掃天下”的關係

(學生把握了“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之後,在激發學生的思維,深入探討“掃一室”與“掃天下”的關係。

1.薛勤和陳蕃的想法一樣嗎?他是如何看待陳蕃的言行的?

(這個話題是學生願意探究和表達的,教師關鍵要指導學生理解好第五自然段的兩組句子。)

第一組句子: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連小事都不願意做,怎麼能做成大事呢?(這個句子表述了兩層意思:陳蕃從小就有大志,即志存高遠,但連打掃房間這樣的小事都不願意做,又怎能做成大事,實現志向。)

第二組句子:年輕人,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又怎麼去掃天下呢?(這是一個反問句。要注意引導學生用肯定的句式表達相同的意思。同時透過對比體會反問句表達的意思更強烈。)

2.幫助學生提煉認識

幫助學生逆推,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實現高遠的志向,必須從小事做起。要知道“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溪,無以成江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三)研讀第六自然段,體驗陳蕃的內心活動

以第六自然段爲過渡,創設問題情境:薛勤走後,陳蕃沉思起來,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如果你是陳蕃,你怎樣品味薛勤的話,你從中悟到了什麼?

(讓學生進行換位思考,更易於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更深入地去理解、感悟薛勤講的“一間小屋都不掃,又怎麼去掃天下”其中蘊涵的深刻哲理。幫助學生初步感受大與小之間的辯證關係。)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深化認識

重點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的3、4、5自然段,深化對“掃一室”與“掃天下”之間的關係的認識。

五、課外拓展,蒐集相關的名言或故事,擴充對“大與小”辯證關係的認識

六、小練筆

聯繫自己的實際,寫一寫應該做好哪些小事,爲將來做好大事打下基礎,做好準備。也是學生對自己收益的一個總結。

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白鵝》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體會動物的有趣、可愛,感受作者對動物的關愛、對生活的熱愛;二是在閱讀中體會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一、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能力目標:透過本課的學習,瞭解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朗讀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學生保護動物,跟動物交朋友。並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領悟學習方法,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二、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我透過引導學生讀句子,劃句子、朗讀重點語句,並自制直觀形象的課件,搜尋各類教育資源提供的材料,加深學生對本文的理解和感悟,以達到解決這一重點的目的。

本課的難點是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解決這一難點我利用課文優美的語句,及製作非常生動直觀的課件,並搜尋能利用的教育資源,向學生提供展示作者寫這鵝是爲了表達自己喜愛的思想感情。

三、說媒體和遠程教育資源利用

上這節課之前,我精心地備課,查閱了許多教育資源網站,找了許多的有利於本課教學的遠程教育視頻資源,利用多媒體作爲教學輔助設備。透過多媒體的聲,形、影像的播放,給學生最直觀的展示,讓學生對未見過,未體驗過的事物有直接感觀。如:在教學鵝的叫聲這段,爲了讓學生對鵝有直接認識,我四處搜尋網站,終於找到了視頻資源優酷網的鵝的叫聲,鵝追咬人的網頁。我把這些網頁連結到課件中,並播放視頻資源,讓學生從屏幕上直接感受到鵝的高傲,鵝的兇猛盡職,從而理解了課文內容。再如:爲了區別鵝和鴨的步態,我也在網絡上搜尋可利用的教育資源,找到了經濟網有關鴨和鵝的步態視頻資源。特別是"淨角"這一詞語是學生平時根本瞭解不到和想象不到的名稱,爲了讓學生理解這一詞語,我在網絡上下載了一些淨角的圖片和京劇《打龍袍》,播放給學生看,不僅讓學生耳聞目睹了京劇的風采,還很直觀地把鵝和淨角聯繫起來,解決了這段教學的難點,很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總之,在這堂課中,我合理地運用了多媒體和遠程教育網絡資源,使整個教學達到了直觀、形象、便捷、科學、高效的課堂效果。

四、說教學方法和學法指導

1、教學方法:《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這節課我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時,我儘量啓發學生、跟學生談話,鼓勵學生大膽表演和利用課件的教學方法來突破本課的重點、難點,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2、學法指導:《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篇文章語言風趣幽默,詞語豐富、精彩。在整堂課中,我讓學生透過自讀課文,獨立思考,合作討論、合作表演等來解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教給學生歸納學習的方法,這樣不僅能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本節課教學過程我按四步來進行。

1、談話揭題,引入本課

在這一環節,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談談對鵝的認識,再從舊知識入手,背誦古詩《詠鵝》,引出新課,讓學生有個知識的遷移過程。

2、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這一環節我佈置學生自由讀書,在讀書前,出示讀書要求,使學生養成帶着問題學習的習慣。反饋中我設計了字、詞、句的檢查,由易到難,逐步上升。重視對學生字、詞、句的掌握,同時檢查學生自學預習情況,並讓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了哪些內容,讓學生從整體上初步對課文有個感知。

3、品讀課文1~4自然段,感悟作者的寫作方法。

在這環節中,我讓學生多讀課文,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並讓學生自己發現文章所寫的白鵝的特點。能在自讀中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同時讓學生懂得過渡段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在學習3、4兩自然段時,我先指導學生學習第3自然段,然後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第4自然段。在這一環節裏,我設計了讓學生想像說話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爲了讓學生理解淨角出場進一步理解鵝的步調傲慢,我給學生播放淨角出場的視頻,不僅讓學生耳聞目睹了京劇的風采,還很直觀地把鵝和淨角聯繫起來,解決了這段教學的難點,除此之外我還鼓勵學生大膽表演,模仿鴨和鵝的步態,讓學生從表演中感受鵝的高傲,從而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注重朗讀指導,藉助朗讀,讓學生從讀的過程中感受課文內容,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六、說作業設計

我讓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和精彩句段,培養學生隨時積累,多背、多抄、多積累的習慣。並佈置學生仔細觀察自己喜愛的動物,爲後面的習作作準備。

七、說板書設計

13 白 鵝

姿態:伸長頭頸 左顧右盼

高傲 叫聲:嚴肅鄭重 厲聲呵斥

步態:步調從容 大模大樣

吃相:三眼一板 一絲不苟

根據課文的結構及內容,我設計簡潔性概括性的板書,既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又讓人一目瞭然,這樣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說教材

《落花生》是人教版第九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敘事散文記錄了作者許地山小時候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經過,透過對花生好處的談論,以小見大,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雖然文章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和深奧的說法,卻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道理,蘊含了豐富的人文精神。因此,對於本課的教學我從新課標出發,結合本單元的教學任務,本着“以學生爲本”的精神,我把《落花生》的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知識技能目標: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懂得什麼是借物喻人。

2.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花生的默默奉獻的可貴品質,理解心靈美比外表美更重要。

教學重點

由表及裏地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做人的道理。

教學難點

文章採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教學時應突出這一特點。

說教法、學法

良好的教學效果離不開教法和學法的和諧統一。語文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應是開放而有活力的。根據教學目標和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選擇了多種教法和學法配合實施,體現了“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的特點,努力追求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1. 情境教學法。利用多媒體和實物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更形象的理解課文,真正的把握文章內涵。

2. 談話法。教學中,教師和學生,課本和學生應是對話和交流的關係,談話法架起師生溝通的橋樑,是我不可或缺的教學方式。

3. 朗讀法。語文課程應以讀爲本,透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指導,感受課文的深刻含義。

4. 練習法。好的練習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並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

5. 自主、合作、探究法。學生是語文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透過學生自主學習,生生交流,師生互動,解決重點問題。 教法和學法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本課採用以上五種主要的教法與學法,既突出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又重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用活潑簡單的謎語匯入新課:同學們,老師請你們猜個謎語“麻屋子,紅帳子,裏面睡個白胖子”,誰能猜出謎底是什麼?學生猜出謎底後,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花生,讓同學們觀察,隨後我利用多媒體出示花生成長的圖片,邊出示邊講解課題:花生因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植物學上稱之爲“落花生”。我這樣設計匯入,主要目的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二.整體感知,探究學習

本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展開記敘,這一環節我首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分析課文結構,然後師生交流,把課文分成以下三大段理解: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種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母親提議過收穫節,併爲過收穫節做準備; 第三段(第3自然段至最後):寫父親和我們品花生議花生,父親對花生的讚揚使我們對普普通通的花生產生了敬佩之情。

三.重點導讀,讀中悟理

注重閱讀體驗,加深理解,受到感情薰陶,獲得思想啓迪,是新課標的新要求,也是重要的閱讀教學策略。爲了突破“由表及裏地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做人的道理”這一教學重點,我指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閱讀第三段品花生議花生:首先,學生齊讀,初步體會。並討論:姐弟們說到了花生的哪些好處?父親又說到了哪些?(兄妹們說“味美可以榨油便宜大家都喜歡吃”,這些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而父親說的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視卻是最重要的特點: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第二,多媒體範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父親怎樣議花生?父親對花生的第一次議論,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的果實是否露在外面來比較,以突出花生即使是成熟了也無聲無息,不急於表露的品格。其中“鮮紅嫩綠”“高高的掛在枝頭上”和“埋在地裏”“矮矮地長在地上”形成鮮明對比,我再一次利用多媒體播放它們的對比圖片,並在圖片上用文字概括出果實的色彩、樣子以及果實生長的位置比較,幫助學生理解花生雖沒有桃子、石榴、蘋果的外在美,卻具有內在的可貴品質。爲了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我把課文設計成填空,在課堂上和學生們一起做,引導學生深入體會。

【附:填空練習: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裏,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第三,分角色朗讀,深入體會:父親特別指出花生的最可貴之處,目的是希望孩子們能像花生那樣,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最後,我再次拿出花生讓學生們觀察,直觀的體會花生的樸實無華,感受它的可貴品質。

四.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自主學習是未來社會對人的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請同學們互相交流討論:父親說的“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和作者說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兩句話的含義。學生討論完之後,我請同學們說說自己的觀點,並注意引導學生在外表美和心靈美面前,應該更看重心靈美,更看重能實實在在爲人民做好事。一個外表不怎麼美的人,要做出成績,得到大家的認可,也許比外表賞心悅目的人更難,但如能默默無聞、毫無怨言地去努力,給別人帶來好處,應該說更了不起,也更讓人敬佩。這時,我抓住時機,趁熱打鐵地告訴學生課文由議花生講到做人,以小事物闡述大道理,這種寫法就是借物喻人。這時,我在多媒體上打出兒歌: 姐弟種花生,居然收穫豐。 父親巧教誨,影響“我”一生。 我這樣做,目的是想利用淺顯易懂的兒歌,概括全文,突出文章借物喻人的特點,利於學生理解和接受。

五.拓展延伸,把握文章

佈置作業: 思考題:

1. 文中寫“種花生—收花生—品花生—議花生”四個過程,想一想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略寫,作者爲什麼這樣安排?

2. 聯繫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想一想我們周圍的哪些人也像落花生一樣,樸實無華卻默默奉獻? 動手題:找出文中的好詞佳句,並會用好詞造句。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迴歸生活世界。我的作業有助於學生對生活進行反思、體驗,進而提升、完善。併爲本課的第二課時埋下伏筆,做好鋪墊準備,幫助學生深度把握課文。體現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0

一、設計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理解又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和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要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獨特體驗,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

二、角色體現

讓學生成爲學習主人,發展的主體,教師要當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幫助者、引導者、激勵者,更應當是參與者。

三、教材解讀:(教師理解教材,掌握教材,超越教材的過程。)

一位教育家說過:“欲求教書好,先做讀書人。”上好課的關鍵是教師要吃透教材,但不要迷信“教參”,要創造性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過濾與重組)。這是備課的重要環節。

1、理解教材

《生命生命》這個題目讓人好奇,這重複之中一定飽含着特別的情,一定是思考後發現的驚喜,是歡呼,是讚歎,抒發的是作者對生命的熱愛之情。

生命多麼寶貴,可生命是什麼?誰都想找到它的答案。課文開頭的設問引起了讀者的興趣與思考。接着課文以“飛蛾求生”“香瓜子的頑強”“作者聽自己的心跳”三個事例證明生命的存在,回答了生命是求得生存的力量。最後展示了作者積極的生命態度,讓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

2、學習與批判

透過反覆讀書,我深深地體會到:文中作者列舉的三個事例,反映了不同的生命態度,飛蛾落到作者的手中,極力鼓動雙翅求生,一粒香瓜子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裏,不屈向上,茁壯成長,這小動物,小植物對生命是多麼渴望,它們珍惜生命,不失去一絲機會,不放過一分一秒,極力去展示自己,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除此之外別無選擇。比起它倆,人的生命是多麼旺盛,多麼強大,可沒有像飛蛾,香瓜子那樣珍惜,還要有自己對生命的不同使用方法,可以好好使用,也可以白白糟蹋多麼可惜,多麼可悲呀!對於最有靈性的人,竟這樣不視生命爲幸運,不一心一意地去向上去成長,去展示。這句“可以白白地糟蹋它是多麼的不妥,這是對生命的不尊重。由此,我聯想到現在的人有多少在糟蹋生命,要說人不如飛蛾,不如香瓜子該不過分吧!

好在作者在文章結尾宣揚積極的生命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總之,這篇課文,應該讓學生從中得到生命的啓迪與薰染,懂得怎樣珍惜生命。

四、教學目標

有了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生的瞭解,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學本課的生字,讀寫打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句好段。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生命的可愛與可貴,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

當然,這些細節目標要注意體現“三維目標”,注重語感培養,思維訓練,語言表達,人格提升,這是教學永恆的目標。

五、課前準備

準備好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課上和學生細細品味。

六、教學設計(六個環節)

(一)讀懂課文

目的是讓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解決字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學法體現:讓學生充分讀書,自主學習。

1、匯入:同學們,我們多麼幸運,因爲我們擁有生命,你想知道什麼是生命嗎?下面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19課。

讀書要求:

(1)先把課文讀正確,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2、檢查讀書:問題設計

(1)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2)透過幾件事講的?用小標題概括。

(二)讀出發現,讀也思考,讀出感受

目的地:在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讀書,自主學習,自由發現,體現個性化閱讀,凋動學生的讀書熱情,抓住重點句子,關鍵詞語,體會情感,獲得感動。受到薰陶和感染。喚醒孩子們對生命的熱愛,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感受,並鼓勵學生背誦喜歡的段落。

學法:這個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再小組合作交流,然後彙報所得,展示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激勵學生敢想,敢說,敢讀,學生參與互評,激發學生互相超越的精神,以求得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

透過這個環節的學習,讓學生爲“飛蛾珍惜生命,極力求生而感動,爲瓜子生命力頑強,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成長,珍惜生命的每分每秒,也要爲有人糟蹋生命而惋惜,懂得讓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

情境匯入:你想從每個事例中發現它們的生命態度嗎?讓我們再去讀書,看看誰最愛生命?誰不夠熱愛生命?一會把你的發現講給同學,談給老師,好嗎?

(三)拓展昇華,尋找珍惜生命的榜樣

目的:讓學生靜下心來思考,更加清楚地認識生命,感悟生命的價值。

情感匯入:同學們,擁有生命多麼幸福,我們一定要珍惜生命,讓自己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你知道怎樣做纔算珍惜生命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從生活中,從學習中,從自己瞭解的古今中外人物中,發現誰在珍惜生命,誰在糟蹋生命。

在學生說完自己的發現後,一定讓學生知道作者也是珍惜生命的榜樣,並介紹作者的生平。

(四)反思自我,獲得教育,得到啓迪

目的:觸及心靈的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這篇課文是啓迪學生心靈的好材料,體現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的課程特點。諾貝爾獎獲得者羅曼羅蘭說過:“從來沒有人讀書,只有在讀書中聯想自己,發現自己,檢查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我認爲自我反思就是培養學生學會自我教育——因爲真正的教育是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蘇堆姆霖斯基)

情境匯入:同學們,剛纔,我們讚頌了珍惜生命的榜樣,幫助了糟蹋生命的朋友。現在我們聯想一下自己,想一想讚揚自己,說說自己珍惜生命的快樂;想不想幫助自己,讓自己不珍惜生命的做法永遠留給過去。

(五)積累語言背誦最後一段。

(六)作業:指導寫記生字,背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