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初中範文彙編五篇

學問君 人氣:1.37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說課稿初中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初中範文彙編五篇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1

初中數學湘教版說課稿1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湘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第五章第一節“軸對稱圖形”,下面,我就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和教學評價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軸對稱圖形”是第五章“軸對稱”的第一節的第一課時,是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一則重要內容,它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有着緊密的聯繫。實際生活中也隨處可見軸對稱圖形及軸對稱的應用。

2、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已經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特徵,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日常生活中具有軸對稱性質的很多事物,爲學生奠定了感性基礎。

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透過觀察、分析現實生活實例和典型圖形的過程,認識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會找出簡單的對稱圖形的對稱軸,瞭解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聯繫和區別。

2.過程與方法:透過摺紙、剪紙等活動,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與思考問題的習慣。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欣賞現實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體驗軸對稱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4、教學重難點 :

教學重點:認識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會找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難點: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區別和聯繫。

三、說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我以“感受生活——動手操作------共同探討——歸納總結————應用實踐”的模式展開教學。讓學生始終處於主動的學習狀態,讓學生有充分的思考機會。

1、教 法:觀察法、討論法、探究法、多媒體電化教學。 在課的開始,結合多媒體動畫,從優美的生活場景中抽象出蝴蝶、蜻蜓、樹葉這三個軸對稱圖形,激發學生的情趣,使學生產生探索的強烈願望,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學法:觀察猜想、共同探討、動手操作、歸納總結、應用實踐。“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學習是一種過程,而不是結果.”可見,“學會學習”本身比“學會什麼”更重要.

3、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課前製作動態演示的多媒體課件;模具、實物、投影、膠水。

學生準備:剪刀、各種美術顏色、美工刀一把、白紙若干。

四、說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用多媒體演示生活中的有關畫面)

故事引入:(師講故事的過程中播放動畫)

實驗探究

探究一

問題1:這些美麗的圖形來自生活。認真觀察這些圖形有什麼共同特徵?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問題2:你能將圖中的窗花沿某條直線對摺,使直線兩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嗎?其他圖形呢?(在學生透過觀察、概括、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進行歸納驗證:方法一:動手操作“扎紙”實驗。)

方法二:利用多媒體,用動畫的形式演示,總結,得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軸對稱圖形、對稱軸。

這樣設計目的在於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同伴的幫助下,經過自己的努力主動地獲取知識。也有利於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練習: 請大家拿出你們準備的圖形,動手摺一折,畫一畫,找出它們的對稱軸,有幾條呢?

探究二

學生活動.做“印墨跡”實驗:取一張質地較軟、吸水性能好的紙,在紙的一側滴一滴墨水,將紙迅速對摺、壓平,並用手指壓出清晰的摺痕,再將紙開啟後鋪平,觀察所得到的圖案有什麼特徵?

完成上面實驗後,啓發引導學生有什麼發現?在於同伴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得出軸對稱的概念:

接下來給學生例舉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在加深印象的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處處有數學。

問題3:你能說出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的區別與聯繫嗎? 先給學生一分鐘時間思考,然後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再在全班進行交流。爲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特徵,可利用多媒體,展示具有 代表性的圖片。最後教師加以點評,得出二者的區別與聯繫。

拓展應用

1、讓學生設計一個優美的軸對稱圖案。展示自己的作品,體會創作時的快樂和意想不到的圖案美和成就感.

2、欣賞反思,提升認識。師:請看這裏!音樂聲中,教師配音介紹,學生談感受。舞姿優美典雅的舞蹈——“千手觀音”、雄偉壯麗的人民大會堂、歷史悠久的北京天壇、巍峨高聳的法國埃菲爾鐵塔、

課堂小結

(1)、本節課學到了哪些知識?

(2)、說說自己在本節課中的體會或困惑? 課後作業

1:教科書第117頁習題5.1的第 1、2、3、題。

2:教科書第114練習第1、2題

五、教學實踐活動的收穫與反思:

1、在學習中實踐 ,我學習了金石中學幾位老師的課堂教學,提升了自己教育教學能力。

2、在實踐中反思 ,在實踐研修的過程中,我充分感受到課堂不只是教師個人的舞臺,還應是師生心靈對話、情感交流的舞臺。教師只有在課堂上搭建起師生互動的教學交流平臺,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纔有利於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理念、情感和體驗,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相長。

3、在反思中收穫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會靜下心來採他山之玉,納百家之長,慢慢地走,慢慢地教,走出自己的一路風采。

初中數學湘教版說課稿2

大家好!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與大家一起學習、交流,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我說課的課題是“合併同類項”,下面進行簡單的說課: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本節課選自湘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2.4節,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在引入用字母表示數,學習了代數式、多項式以及有理數運算的基礎上,對同類項進行合併的探索、研究。合併同類項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其法則的應用是一次式加減的基礎,也是以後學習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礎。另一方面,這節課與前面所學的知識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合併同類項的法則是建立在數的運算律的基礎之上;在合併同類項過程中,要不斷運用數的運算。可以說合並同類項是有理數加減運算的延伸與拓廣。因此,這節課是一節承上啓下的課。

七年級的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象直觀思維已比較成熟,但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薄弱。所授班級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勇於探索的學習風氣。

基與上面對教材與學情的分析,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同類項、多項式相等的概念。

2、掌握合併同類項的法則。

能力目標:

1、在具體的情景中,透過觀察、比較、交流等活動認識同類項,瞭解數學分類的思想;並且能在多項式中準確判斷出同類項。

2、在具體情景中,透過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合併同類項的法則,體驗探求規律的思想方法;並熟練運用法則進行合併同類項的運算,體驗化繁爲簡的數學思想。

情感目標:

1、透過設定具體的問題情境,以小組爲單位開展探究、交流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合作的愉快與收穫。

2、實施開放性教學,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3、透過設定不同層次的問題,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學重點: 同類項的概念、合併同類項的法則及應用。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同類項;準確合併同類項。

二、設計思路:

1、 採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教學。讓學生經歷同類項概念和合並同類項法則的形成與應用過程,從而更好地理解知識,掌握其思想方法和應用技能。

2、 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猜想、推理、論證、交流與反思等數學活動;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學會探索、學會學習。

3、 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度,實施開放性教學,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 教學方法、手段與教學程序:

爲了達到教學目標,實現我的設計效果,我採用引導、探究法爲主的教學法,應用多媒體課件運用CAI輔助教學。設計以下主要教學流程:

1)創設五個步步深入的問題情境:目的在於引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啓發學生的探索慾望,同時爲本課學習做好準備和鋪墊。

2)問題探討:讓學生透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認識同類項,瞭解數學分類的思想;獲得合併同類項的法則,體驗探求規律的思想方法。同時讓學生體驗合作的愉快與收穫。感受成功的喜悅。

3)火眼金睛與看誰做的又快又準:讓學生加深對同類項的認識,加強對合並同類項法則的理解。

4)例題講解與鞏固練習:讓學生掌握在多項式中判斷出同類項和運用法則進行合併同類項運算的技能,使學生的知識、技能螺旋式上升。

5)課堂小結:透過學生的自我反思,將知識條理化、系統化。

6)拓展延伸與挑戰自我: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爲他們提供更廣泛的發展空間。

我的教學目的能不能實現,設計效果能不能達到,就只能看我接下來上課的情況了!我的說課就簡單說到這裏,謝謝大家!

初中數學湘教版說課稿3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有理數的加法。本節課選自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數學七年級(上)第一章第四節第一課時的內容。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和教學反思四個方面向大家介紹我對本節課的理解與設計。

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有理數的加法是小學算術加法運算的拓展,是初中數學的起始部分,也是初中數學運算最重要,最基礎的內容。熟練掌握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是學習有理數其它運算的前提,同時,也爲後面學習實數、代數式運算、方程、不等式、函數等知識奠定基礎.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是建構在生產、生活實例上,有較強的生活價值,體現了數學來源於實踐,又反作用於實踐。就本章而言,有理數的加法是本章的重點。學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數範圍內進行的各種運算的思考方式(確定結果的符號和絕對值),關鍵在於這一節的學習。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

(2)理解並掌握的有理數加法的法則,並會運用法則進行準確運算,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經歷法則探索的過程,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2)體驗初步的算法思想。(轉化)

(3)在探索過程中感受數形結合和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

(4)滲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辯證法思想。

3、情感與態度目標:

(1)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熱愛。

(2)培養學生協作意識,體驗成功,樹立學習自信心。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和運用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難點: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

教法與學法

我在本節課主要採用“引導——發現教學法”,並藉助多媒體課件來展開教學。學生主要採用“合作探究學習法”來學習本節內容。

教學程序:

我採用的教學模式分爲“引——探——結——用”四個環節。

(一)、引出課題(2分鐘)

例如,足球比賽中,可以把進球數記爲正數,失球數記爲負數,它們的和叫做淨勝球數。

如果,紅隊進4個球,失2個球;藍隊進1個球,失1個球. 則紅隊的淨勝球數爲 4+(-2),

藍隊的淨勝球數爲 1+(-1)。

這裏用到正數和負數的加法。

那麼,怎樣計算4+(-2)呢?

此環節大約2分鐘。

(二)、探索規律、得出法則。 (15分鐘)

現規定正能量爲正,負能量爲負。

(1)若兩個好人攜帶正能量分別爲+20、+30,

則相加的結果是( )。

寫成算式:(+20)+(+30)= ( )

(2)若兩個壞人攜帶負能量分別爲-20、-30,

則相加的結果是( ) 。

寫成算式:(-20)+(-30)=( )

這兩個算式,運算有什麼特點呢?

同號兩數相加,好比作同夥人:正數+正數,正能量增大;

負數+負數,負能量增大。

最後概括爲①定符號;②把絕對值相加。

(3)若一個好人攜帶正能量+30一個壞人攜帶負能量-10。

則兩人較量的結果是( ) 贏,還剩( )能量。

寫成算式:(+30)+(-10)=( )。

(4)若一個好人攜帶正能量+20一個壞人攜帶負能量-40。

則兩人較量的結果是( )贏,還剩( )能量。

寫成算式:(+20)+(-40)=( )。

這組算式,運算有什麼特點呢?

異號兩數相加,好比兩人在打仗,誰的力量強大,誰就贏。如果正能量大, 符號就定爲正;如果負能量大,符號就定爲負,又讓學生理解兩人打仗,彼此力量會彼此抵消,彼此消損。那麼贏的一方還剩多少能量呢?故而把絕對值做減法。強調用大的絕對值減去小的絕對值。

最後概括爲①定符號;②把絕對值相減。

再看兩種特殊情形:

(5)若一個好人攜帶正能量+30,一個壞人攜帶負能量-30。則兩人較量的結果是( ),還剩( )能量。

寫成算式:(-30)+(+30)=( )。

(6)20+0=( ) 0+(-15)=( )

新課程倡導讓學生從“要我學”向“我會學”轉變,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由於教材上利用數軸和絕對值來探究法則過於抽象,不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借鑑之下,我選用了學生感興趣的卡通動畫人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我讓學生來當裁判,學生必須把6次的情況都完成後,才能得到結果,這樣每個學生的注意力一直會很集中。若學生有困難,則小組內探討交流、補充,讓學生能逐步引導概括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上述過程,大約20分鐘的時間,將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小結(3分鐘)

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1、同號兩數相加:

取加數的符號,並把絕對值相加。

2、異號兩數相加:

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3、互爲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

4、一個數同零相加:仍得這個數

(四)、用

1、加深理解,鞏固法則。(5分鐘)

(1)填表

(2)思考:在進行有理數加法運算時,應分幾步完成?

加數加數和的組成
符號絕對值
-123-12-3-9
188


-916


-9-5


此題的設計是爲了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有理數加法法則。同時,讓學生知道,凡是有理數運算都要首先確定結果的符號。學生獨立完成表格後,我將解題步驟,分步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對解題格式引起重視。

2、變式訓練,應用法則。(15分鐘)

例1.計算

(+20)+(+12) (-8)+(-12)

(-3.75)+(-0.25) (-1/2)+(-2/3)

(-7)+0

例2.計算

(-5)+9 7+(-10)

(-3/4)+1/2 3/5+(-3/5)

數學家皮亞傑認爲:“不斷的訓練才能夠逐漸的發展出一個合理的數學模型”。練習和科學的重複練習始終是數學學習的有效辦法。爲了讓學生熟練應用法則準確計算,我設計了2個例題.例1是同號兩數相加;例2是異號兩數相加。這兩種最典型的類型,以起到鞏固法則和規範格式的作用。我讓學生嘗試獨立完成,讓基礎組的學生板演後,並讓別的學生找錯誤,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透過學生糾錯的過程,讓學生對錯誤加深記憶,將知識轉化爲技能。

3、小組闖關,檢測目標。 (5分鐘)

在新課程下,教學的本質是學習活動,學生是否有效的學習,教學目標是否落實到位,檢測目標成爲一節課的一個重要環節。

我設計了兩個闖關小遊戲。一個是學生口答搶答,另一個是男生出題女生搶答,反之女生出題男生搶答,透過男女同學競爭中鞏固、應用法則。

三點教學反思

1、情境探究問題的設定

我用卡通動畫人物來引入問題情境,使學生能夠形象的理解有理數加法法則。在思考問題時,首先應讓學生對好人、壞人在一起有幾種情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培養學生考慮問題的完整性。然後再逐一的進行探索,透過學生談論交流,最後得到有理數的四條加法法則。

2、例題安排的設定

我安排了同號兩數相加和異號兩數相加兩種最典型的類型,以起到鞏固法則和規範格式的作用。

3、數學語言表達的訓練

爲了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在課堂中我儘可能的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表達。這樣可以及時糾正學生錯誤,引導學生規範的表達。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2

一、設計思想:

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教學應走進生活,生活也應走進數學,數學與生活

的結合,會使問題變得具體、生動,學生就會產生親近感、探究欲,從而誘發內在學習潛能,主動動手、動口、動腦。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自覺地把生活作爲課堂,讓數學回歸生活,服務生活。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豐富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活動經歷,並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之趣、數學之用、數學之美。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教師既要做到精講精練,又要敢於放手引導學生參與嘗試和討論,展開思維活動。根據新教材留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空間的特點,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動腦參與探索,讓學生有發表意見的機會,絕對不能包辦代替,使學生不僅能學會,而且能會學。充分發揮網絡在課堂教學中的優勢,力爭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由被動聽講式學習轉變爲積極主動的探索發現式學習。數學問題生活化,主導主體相結合,發揮媒體技術優勢,探究練習相結合,符合《課標》精神。

網絡環境下代數課的教學模式:設定情境-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評價-鞏固練習-總結提高

二、背景分析:

(一)學情分析: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數學八年級下冊第十六章:《分式》

學生是本校初二實驗班的學生,參加北師大“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課題實驗一年半,學生基礎知識較紮實,具有一定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電腦使用水平較熟練,對於網絡環境下的學習模式已適應。

本節課實施網絡環境下教學,採用自學導讀式教學模式。學生喜歡上網絡數學課,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

(二)內容分析:本節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分式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

行的,爲後面學習可化爲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打下基礎。透過經歷實際問題→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過程,體會分式方程是一種有效描述現實世界的模型,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應用意識,滲透類比轉化思想。

(三)教學方式:自學導讀—同伴互助—精講精練

(四)教學媒體:Midea---Class純軟多媒體教學網幾何畫板

三、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瞭解分式方程定義,理解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可能產生增根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驗根的方法。

過程方法:透過經歷實際問題→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過程,體會分式方程是一種有效描述現實世界的模型,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應用意識,滲透轉化思想。

情感態度:強化用數學的意識,增進同學之間的配合,體驗在數學活動中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3

各位評委: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分式的乘除法(第1課時)》,所選用是人教版的教材。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爲什麼這樣教爲思路,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等五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 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是八年級數學第十六章第二節第一課時的內容,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這是在學習了分式基本性質、分式的約分和因式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分式的乘除法;另一方面,又爲學習分式加減法和分式方程等知識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課在整個的初中數學的學習中起着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

(二)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節課內容特點,考慮到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對教材的地位與作用的分析,我制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並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能進行簡單的分式乘除法運算,能解決一些與分式乘除有關的實際問題。

2.技能目標:經歷從分數的乘除法運算到分式的乘除法運算的過程,培養學生類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對從特殊到一般數學的思想認識。

3.情感目標:教學中讓學生在主動探究,合作交流中滲透類比轉化的思想,使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感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

(三)教學重難點

本着課程標準,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則進行運算。

教學難點:分子、分母爲多項式的分式乘除運算。

下面,爲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說學情

1.學生已經學習分式基本性質、分式的約分和因式分解,透過與分數的乘除法類比,促進知識的正遷移。

2.八年級的學生接受能力、思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有很大變化和提高,自學能力較強,透過類比學習加快知識的學習。

三、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教學方式的改變是新課標改革的目標,新課標要求把過去單純的老師講,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變爲師生互動式教學。師生互動式教學以教學大綱爲依據,滲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師主導、學生爲主體的原則,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本節課我採用啓發式、討論式以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爲主線,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師生互動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突破難點:分式的乘除法運算,在例題的引導分析時,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本課教學難點:分子、分母爲多項式的分式乘除運算。讓學生在練習題中鞏固難點,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二)說學法

從認知狀況來說,學生在此之前對分數乘除法運算比較熟悉,加上對本章第一節分式及其性質學習,抓住初中生具有豐富的想象能力和活躍的思維能力,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這些心理特徵,因此,我認爲本節課適合採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數學學習方式。一方面運用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由於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以類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則,易於學生理解、接受,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加深理解分式的乘除運算,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但讓學生"學會"還要讓學生"會學"

四、說教學過程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爲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接下來,我再具體談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安排:

(一)提出問題,引入課題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樣,好的引入能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慾。因此我用實際出發提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問題1求容積的高是 ,(引出分式乘法的學習需要)。

問題2求大拖拉機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機的工作效率的倍,(引出分式除法的學習需要)。

從實際出發,引出分式的乘除的實在存在意義,讓學生感知學習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實際需要,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慾。

(二)類比聯想,探究新知

從學生熟悉的分數的乘除法出發,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 (2)

解後總結概括:

(1)式是什麼運算?依據是什麼?

(2)式又是什麼運算?依據是什麼?能說出具體內容嗎?(如果有困難教師應給於引導)

(學生應該能說出依據的是:分數的乘法和除法法則)教師加以肯定,並指出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引導學生類比分數的乘除法則,猜想出分式的乘除法則。

【分式的乘除法法則 】

乘法法則: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積作爲積的分子,分母的積作爲積的分母。

除法法則:分式除以分式, 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後,與被除式相乘。

用式子表示爲:

設計意圖:由於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故以類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則,易於學生理解、接受,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新理念。

(三)例題分析,應用新知

師生活動:教師參與並指導,學生獨立思考,並嘗試完成例題。

P11的例1,在例題分析過程中,爲了突出重點,應多次回顧分式的乘除法法則,使學生耳熟能詳。P11例2是分子、分母爲多單項式的分式乘除法則的運用,爲了突破本節課的難點我採取板演的形式,和學生一起詳細分析,提醒學生關注易錯易漏的環節,學會解題的方法。

(四)練習鞏固,培養能力

P13練習第2題的(1)(3)(4)與第3題的(2)

師生活動:教師 出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解答,並讓學生板演或投影展示學生的解題過程。

透過這一環節,主要是爲了透過課堂跟蹤反饋,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進一步熟練解題的思路,也遵循了鞏固與發展相結合的原則。讓學生板演,一是爲了暴露問題,二是爲了規範解題格式和結果。

(五)課堂小結,回扣目標

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課堂小結:

1.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2.在知識應用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

3.你有什麼收穫呢?

師生活動:學生反思,提出疑問,集體交流。

設計意圖:學習結果讓學生作爲反饋,讓他們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在交流中與全班同學分享,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記憶。

(六)佈置作業

教科書習題6.2 第1、2(必做) 練習冊P (選做),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延伸。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五、說板書設計

在本節課中我將採用提綱式的板書設計,因爲提綱式-條理清楚、從屬關係分明,給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於學生對教材內容和知識體系的理解和記憶。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4

大家好!所選用的教材爲浙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爲什麼這樣教爲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方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四個方面加以說明。(或加教學評價)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是初中數學 年級 第 章第 節的內容,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這是在學習了 的基礎上,對 的進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爲學習 等知識奠定了基礎,是進一步研究 的工具性內容。鑑於這種認識,我認爲,本節課不僅有着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

2、學情分析

從心理特徵來說,初中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着迅速發展。但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這些特點,一方面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從認知狀況來說,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 ,對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爲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

但對於 的理解,(由於其抽象程度較高,)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3、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情分析,結合新課標對本節課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爲:

難點確定爲:

二、 教學目標分析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與態度目標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繫的一個有機整體,學生學會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爲學會學習,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應以知識與技能爲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並把前面兩者充分體現在過程與方法中。藉此,我將三維目標進行整合,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 (瞭解、理解、熟記、初步掌握、會運用 對 進行 等);

2. 透過的學習,培養學生 觀察分析、類比歸納的探究 能力,加深對 函數與方程、數形結合、從特殊到一般、類比與轉化、分類討論 等數學思想的認識。

3. 透過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體會數學的合理性和嚴謹性,使學生養成積極思考,獨立思考的好習慣,並且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 教學方法分析

現代教學理論認爲,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言道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爲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本節課我採用啓發式、討論式以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爲主線,始終在學生知識的“最近發展區”設定問題,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引導分析時,給學生流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四、教學過程分析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爲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本節課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學環節:

(1) 複習就知,溫故知新

設計意圖:建構注意主張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出發, 是本節課深入研究 的認知基礎,這樣設計有利於引導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

(2)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以問題串的形式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使學生對舊知識產生設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透過情境創設,學生已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慾望,產生了強勁的學習動力,此時我把學生帶入下一環節———

(3) 發現問題,探求新知

設計意圖:現代數學教學論指出,的教學必須在學生自主探索,經驗歸納的基礎上獲得,教學中必須展現思維的過程性,在這裏,透過 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等活動,引導學生歸納 。

(4) 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數學教學論指出, 數學概念(定理等) 要明確其 內涵和外延(條件、結論、應用範圍等) ,透過對 定義 的幾個重要方面的闡述,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化,知識體系得到完善,使學生的數學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維的難點。

透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把握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此時,他們急於尋找一塊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體驗成功,於是我把學生匯入第 環節。

(5) 強化訓練,鞏固雙基

設計意圖:幾道例題及練習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各有側重,其中例1??例2??,體現新課標提出的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理念。這一環節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內化知識。

(6) 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結歸納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應該是優化認知結構,完善知識體系的一種有效手段,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從學習的知識、方法、體驗是那個方面進行歸納,我設計了這麼三個問題:

①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②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體驗是什麼;

③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學習數學的方法?

(7) 佈置作業,提高升華

以作業的鞏固性和發展性爲出發點,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延伸。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以上幾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並充分體現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在教師的整體調控下,學生透過動腦思考、層層遞進,對知識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課堂效益達到最佳狀態.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5

說教材

“正數與負數”是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屬於“數與代數”領域的知識.本節課是學生學過的自然數與分數的延續和拓展,又是後面研究有理數的基礎,因此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作爲初中階段的第一節課,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區分正、負數以及用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還要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說教法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認知特點,我確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正、負數的概念,瞭解正數與負數是從實際需要中產生的;會列舉出周圍具有相反意義的量,並用正負數來表示;會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明確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過程與方法:

探索負數概念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建立正數與負數的數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實際例子的引入,讓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說教學重難度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我將確定如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正、負數的意義,學會用正、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難點:瞭解負數的意義及0的內涵。

說教學方法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教學目標,我將在教法上採用引導啓發法和講解傳授法相結合的方法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這是因爲七年級的學生個性活潑,學習積極性高。在整個過程中,我將講解和分析與學生自己歸納相融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說學法

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與學的整個過程,對學生的回答與表現給予肯定、表揚,由此保護並發展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積極性。

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方法和理念的引領下,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分爲五個部分: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合作交流,探索新知;鞏固練習,熟練技能;總結反思,發展情意;佈置作業。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首先我讓學生觀察課本上的三幅圖,透過設定問題串,讓學生複習小學學過的自然數、零和分數,讓學生了解到數是因爲實際生活的需要產生的.同時增加一個新的問題:某市某天的最高氣溫是零上3℃,最低氣溫是零下3℃,要表示這兩個溫度,如果都記作3℃,這樣就不能把它們區別清楚.這樣之後學生很容易就發現,用以前學過的數不能簡潔清楚地表示這兩個數,由此需要產生一種新數,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課.這樣的引入,既符合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又能夠較好地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慾望。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接着,我根據學生已經產生的認知衝突及時地給出4個實際例子讓學生練習,幫助他們理解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進入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的環節.我會在學生練習時進行巡視.具體的例題如下:

例1:氣溫有零上3℃和零下3℃;

例2:高於海平面8848米和低於海平面155米;

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車向東行駛4千米和向西行駛3千米.

我會讓學生對以上例子中出現的每一對量進行討論.由於學生的語文基礎,很容易就發現:零上和零下,高於和低於,收入和支出,向東和向西都是一對反義詞.於是我在學生回答 的基礎上,進一步歸納出它們的共同特點:零上和零下,高於和低於,收入和支出,向東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然後讓學生自己舉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實例.學生在閱讀課本後很容易就會回答:足球比賽中的淨贏球和淨輸球;花生產量的增長和減少;體重的增加和減少等例子.這樣的舉例,一方面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另一方面也爲新知的展開鋪平了道路.

幫助學生理解了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後,我將帶領學生回到創設情境中產生的問題:零上3℃和零下3℃應該如何表示? 一邊引導學生,一邊歸納總結:對於具有相反意義的兩個量,如果其中一種量用正數表示,那麼另一種量可以用負數表示.通常地,我們規定盈利、存入、增加、上升爲正,虧損、支出、減少、下降爲負.如零上3℃和零下3℃可以表示成+3℃和-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可以表示成+50元和-32元.

這裏建立正數與負數的概念時,我會特別強調,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同時指出,0不僅僅表示“沒有”的意義,還有確定的意義,比如0℃就是一個確定的溫度.

(三)鞏固練習,熟練技能

爲了使學生實現由掌握知識到運用知識的轉化,我將透過形式不同的練習,讓學生把知識轉化成技能.如課本上的練習:判斷正、負數以及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在判斷正、負數的時候,我將再一次強調學生的易錯點: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而其中一道練習:如果水位升高3m 時水位變化記作+3m,那麼水位下降3m 時水位變化就可以記作-3m,水位不升不降時水位變化可以記作0m.這裏也要特別強調0表示的意義.由此讓學生加深對正、負數概念以及零的意義的理解.課內及時練習,反饋調整,有利於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

(四)總結反思,發展情意

練習之後,我將引導學生透過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結合教學目標,歸納總結出本節課的知識要點:(1)用正數與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2)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從而起到了對本節課鞏固深化的作用.這樣不但可以梳理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記憶,而且可以讓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合理、更完善、更有所側重.

(五)佈置作業

最後,針對所有學生的實際情況,佈置課後練習作業,並將作業進行分層,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適應了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各位老師,以上說課只是我在短時間內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爲指導思想設計出來的一種方案,一定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果準備時間充分的話,我會在教學過程這一模組進行更多細節的探討,讓本節課的內容講授更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