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精選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彙編十篇

學問君 人氣:2.64W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彙編十篇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荷葉圓圓》描寫了盛夏季節池塘裏邊一個生動、有趣的場景:荷葉兒圓圓的,碧綠碧綠的,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在荷葉上嬉戲,小水珠把荷葉當作了搖籃,小蜻蜓把荷葉當作了機場,小青蛙把荷葉當作了歌臺,而池塘邊的小朋友則把荷葉當作了涼帽。字裏行間處處都表現出荷葉兒給小動物、小朋友帶來了無比的歡樂。文章共有5節,除第一節外,其餘4節的寫法基本相同(先寫誰說什麼,再寫他怎麼做),想象豐富,充滿童趣,讀來琅琅上口,學生非常喜愛。

【說學情】

透過大半個學期的學習,極大多數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根據拼音讀準字音,在識記漢字方面也積累了一些方法,如部件分析法、加一加法、減一減法、姐妹字等,能有效地幫助識記漢字。在閱讀方面,學生逐漸產生了興趣,在老師的引導、點撥下能讀懂一些短小、淺顯、有趣的文章,初步嚐到閱讀所帶來的快樂。大多數學生能做到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基礎好一些的學生能讀出句子的語氣。

【說教學目標】

要求學生根據拼音讀準11個生字,一是藉助拼音這根“柺杖”來降低學習難度,避免老師機械、重複地領讀,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二是在拼讀生字的過程中,對前階段所學的拼音字母及拼音方法也起到了複習鞏固的作用。正確區分前後鼻音的發音,對上海地區的學生來講比較不易,因此在生字教學時應加以重視。“不加字,不漏字”是朗讀課文最起碼的要求,從一年級起就應該重點抓,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閱讀、理解、感悟三者互爲作用,互相促進,不能爲閱讀而閱讀,重感悟是語文新教材的特點之一,強調人文精神的培養,讓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感受到荷葉給大家帶來的快樂。語文能力本質上是實踐性的,而不是認識性的,脫離語言運用的實踐活動,語文能力的發展將會是一句空話。因此,把看圖說話當作教學目標之一,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舉一反三,進行知識遷移,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安排寫字的任務,目的是使學生的寫字練習經常化,做到課課寫、天天寫,描摹生字,做到少而精,既體現了新教材識字分流的原則,也不加重學生負擔,不但讓學生寫好字,而且逐漸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說教法】

教師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某事物產生了興趣,就會專心致志地去鑽研、學習。教學過程中的第一個板塊“看圖激趣,匯入課文”就是在這種指導思想下設計的。荷葉兒圓圓的、綠綠的,非常惹人喜愛,小學生也不例外。當看見綠得晶瑩剔透、大圓盤似的片片荷葉出現在屏幕或黑板上時,小朋友會眼前一亮,產生許多遐想,立刻對學習課文產生了興趣。課文的第一節描寫的是荷葉的形狀與顏色,在寫法與內容上與其他幾節不同,因此安排在匯入課文時,透過學生的看圖說說話、讀讀句子解決,與遊戲融爲一體。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過程的第2個板塊中,主要採用了自學、小組討論、集體反饋等形式,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藉助拼音自學生字新詞。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是一個有效的組織者和理智的指導者,當學生思維受阻或遇到困難時,及時啓發引導,當好學生的引路人。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課上的聽、說、讀、寫是進行語文實踐活動的途徑之一。在教學過程的第三,四板塊中,安排了較多的語文實踐活動,如“挑選你自己喜歡的小節,讀讀演演”,“其他小動物來到荷葉上會怎麼說,怎麼做”,“看圖把句子說完整”等等。在這些活動中,教師不必用過多的框框去要求學生,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落落大方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學生的回答有偏差或不合理的地方,適當給予引導,幫助學生樹立表達的自信心。透過這些活動,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積累比較規範的句式、語段,進行知識遷移,從而逐步提高語文素養。

【說學法】

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學生主要有三種學習方法:自學、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生字的字音、對課文的整體感知主要採用自學的方法。透過前階段的拼音教學,學生們已經基本掌握拼音的方法,能比較熟練地拼讀音節。放手讓學生自己拼讀音節,讀準生字字音,應該不是一件難事,極大多數學生能勝任。個別學

生有困難,在後面的幾個教學環節或聽同學交流、或聽同學朗讀課文中會得到幫助。對課文整體感知透過學生自讀課文完成,教師在學生朗讀完課文之後,透過“你讀懂了什麼,有什麼疑問,覺得最有趣的是什麼”等簡單的問題,瞭解學生對課文的感知程度,並及時給予鼓勵。

對於生字字形的識記主要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在小組內,學生們各自闡述識記生字的方法,思維的火花發生碰撞,可比比誰的識記辦法多,方法妙,互相取長補短,提高識字效率。至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語文能力培養方面,則需要在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探討中得以實現。要深入學習課文、理解課文的精妙之處,光靠學生的自學、小組討論是不夠的,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提問,讓學生帶着問題深入學習,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讀讀悟悟、練練說說,從課文中汲取文化營養,積累語言,提高能力。

【說實施】

匯入課文學習可以看圖說話着手,當學生說到“荷葉兒,圓圓的,綠綠的”時,教師可適時引導“那麼,在又圓又綠的荷葉上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呢”,匯入對課文的學習。學生在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時,教師應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作個別指導,及時掌握學習動態。學生在交流發言時,教師要耐心、仔細地傾聽,用多種方法表揚、鼓勵學生,讓學生大膽說,放心說,說出自己的所悟所得。及時調控教學節奏及教學氣氛,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裏學知識,學本領。設計練習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看圖把句子說完整中,“蘑菇是小白兔的”,可讓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講,最後一句則可讓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

最後一個環節中“小水珠變魔術”,說穿了就是鞏固字詞,若製作媒體有困難,抽讀卡片也無妨,但效果不及前者好。

【課堂板書】

荷葉圓圓

搖籃機場歌臺涼帽

小水珠說。小蜻蜓說。

小青蛙說。小朋友說。

【教學反思】

本文文字優美,想像豐富,充滿童趣,讀來琅琅上口,學生非常喜愛。因此,學生在學習本課時,思想集中,學習積極性高,發言積極,能各抒己見,大膽練習說話。

根據本課特點,除了學習生字之外,我設計了較多的說話練習,給學生提供說話的機會,從而積累語言文字。例:在匯入課文時,讓學生說說荷葉的形狀顏色;在初讀課文後,讓學生說說在又圓又綠的荷葉上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在第三個環節中,讓學生看圖開展想象,說說小魚、小螞蟻會把荷葉當做什麼、會怎麼做。一次次的說話練習,給學生提供了人人說話的機會,而且說話要求一次比一次提高,難度一次比一次加大。由於說話練習的難度設計得有坡度,加上有課文內容做鋪墊,所以學生並不覺得很難。說話練習的設計,要結合課文內容、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由淺入深,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從而讓學生從“敢說”到“會說”,積累語言,爲後續的學習打好基礎。

【訓練材料】

一、基本題

1.認讀漢字:晶荷搖臺停籃友朋油放紅

2.認讀詞語:寬大展開菜籃水珠荷花日光燈搖頭停車涼帽

搖籃機場笑嘻嘻

3.想一想,說一說。

圓圓的荷葉是誰的搖籃,誰的機場,誰的歌臺?它們各在荷葉上幹什麼?小朋友又把荷葉當作什麼呢?

二、拓展題

1.用不同顏色的筆將下面的詞語連成句子。

小水珠歌臺,躲在下面吹泡泡。

小蜻蜓屋頂,停在上面休息。

小魚把荷葉當作機場,戴在頭上遮太陽。

小朋友搖籃,躺在上面眨眼睛。

小青蛙涼帽,蹲在上面唱歌。

2.想一想,說一說。

你會把荷葉當作什麼?你能仿照課文說幾句話嗎?教學實錄片段

(看圖說話部分)

師:小青蛙說:“荷葉是我的歌臺。”小青蛙蹲在荷葉上,呱呱地放聲歌唱。

那麼,其他小動物會把荷葉當作什麼?他們會怎麼說、怎麼做呢?

(出示小魚、荷葉的圖片,讓學生練習說話。)

生:小魚說:“荷葉是我的房子。”小魚游過來,住在下面。

生:小魚說:“荷葉是我的陽傘。”小魚游過來,躲在下面。

生:小魚說:“荷葉是我的帽子。”小魚游過來,藏在下面。

生:我覺得把荷葉當作小魚的帽子,好像這頂“帽子”太大了一點。

師:我也有同感。把荷葉當作小魚的房子、陽傘還

是比較合適的,當作“帽子”對小魚來說確實太大了一點。

(出示小螞蟻圖,繼續練習說話。)

生:螞蟻爬過來,坐在上面,說:“荷葉是我的小船。”它坐在上面搖呀搖。

生:螞蟻說:“荷葉是我的操場。”螞蟻爬上荷葉,踢踢腿,彎彎腰。

師:小朋友的想像真豐富,說得挺不錯。教學案例

從“學會”到“會學”

在教學本課生字階段,除了讀準後鼻音“晶、停、放、朋、紅”字音外,我讓學生重點說說“搖”和“籃”的識記方法,使同學之間相互啓發,逐步掌握一些識記漢字的方法,提高識字效率。

師:“搖”、“籃”的字音我們已經會讀了,接下來,讓我們想些好辦法,記住這兩個字。

生:我用動作記“搖”字(做“搖”的動作)。

生:“搖”是用手來搖的,所以有個提手旁。

生:我是用部件來記的。“搖”有三個部件,左邊是“扌”,右上是“爫”,右下是個“缶”。

師:這三種方法真不錯。能說說怎麼記“籃”字嗎?

生:籃子一般是用竹子做的,所以“籃子”的“籃”是竹字頭。

生:我知道它有一個姐妹字:藍天的“藍”,草字頭的藍。

生:我想請教大家,籃球的籃是兩個(藍、籃)中的哪一個?

生:我想大概是竹子頭的“籃”。因爲我看見籃球架上的那個“籃”,形狀有點像編的籃

子。

師:同學們,這位同學說的有道理嗎?

生(齊):有!郭沫若說:“教育的目的是養成自己學習,自由研究,由自己的頭腦想,由自己的眼睛看,由自己的手來做這種精神。”如果學生具備了識字的能力,識字的潛力將可大大發揮,學生遇到不識的字,可透過自學解決。學生自學而識的字是透過自己動腦探究學到的,印象深刻,容易鞏固。教師改進教學,在識字教學中滲透探究性學習,根據漢字的構字特點,讓學生探究識字方法,鼓勵學生自己創造好的方法識字。透過教學,學生掌握並創造了許多方法,獨立識字能力不斷提高。在識字過程中,他們思維活躍,充分發揮豐富的想象和奇特的聯想,時時閃現出創造的火花,伴隨這個過程的是一種善於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思維品質的養成。

傳統的識字方法,是課文中要求識的字,不論難易,一律按讀準字音、分析結構、組成詞語的順序,平均使用力量,字字過關。這種識字方法枯燥乏味,學生不感興趣。其實,低年級的學生是最富有想象的,他們的思維既形象又活潑。在生字字形教學中,不失時機地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讓一個個靜靜的漢字在學生們頭腦中變得生動形象起來,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如案例中的“搖”字,可以用部件來記,也可以用動作幫助記憶。正是這些生動有趣的識記方法,使學生學習漢字成爲了一種樂事、趣事。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學生的識字方法和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透過老師引導和同伴之間相互啓發、影響逐步學會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追求的是一種“教是爲了達到不需要教”的境界,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同學之間的合作和交流也能起到互相學習的作用。這樣,學生經過一個階段的“學會”,逐步變成了“會學”,並且越學越精彩。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一分鐘》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講了元元因爲早上多睡了一分鐘,卻遲到了20分鐘故事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繫十分緊密,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體驗、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教育和影響

說學情:

我面對的是一年級的孩子,由於學生小,時間觀念不強,對如何珍惜時間缺乏感性認識但考慮到部分學生可能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有過相似的情感體驗,所以理解本文難度不大

設計理念:

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爲基礎二年級小學生要達到這個理想目標,有一定難度,因此教師的引導更爲重要教學中,我們要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繫的橋樑,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真真切切地體驗一分鐘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地珍惜時間,牢牢把握每一分鐘,做一個惜時的孩子

說教法:

教學時要創設情境,在讀中感悟,使朗讀成爲學生學習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學習,自主地讀、說,體會元元的焦急與後悔;在主動探究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

說教學過程:

一、質疑,匯入新課

1、同學們,看老師這兒:1 =20,你覺得這個算式正確嗎?

2、板書課題《一分鐘》,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生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詞,將生字詞多讀幾遍

2、課件出示“我會認”中的生字,學生再次拼讀

3、去拼音讀一讀

4、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5、做猜字遊戲

三、再讀課文,感悟時間的寶貴

1、課件範讀課文,邊聽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元元聽到零聲後,開始是怎樣想的? 大家找出來讀一讀

3、 事情的結果呢?指名讀李老師的話,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模仿教師的語氣,朗讀“元元,今天你遲到了20分鐘”,可讀出不同的語氣。

元元遲到了半節課,你能想象一下元元是怎樣走進教室的嗎?這時他的心情怎樣呢?(後悔)

4、師:元元明明纔多睡了一分鐘,怎麼就遲到了20分鐘呢?找一找這20分鐘是怎麼來的

四、小結

在元元身上你受到了什麼啓發?

五、拓展延伸

1、將課文內容演一演

2、摘抄惜時的名言警句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揠苗助長》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七下冊第八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揠苗助長》選自《孟子﹒公孫丑上》,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

安排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讀懂課文,初步瞭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體會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節鮮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體會寓意是學習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課文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12個生字。掌握由本課生字組成的詞語。

2、讀懂故事內容,體會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實實,不能急於求成。

3、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寓言故事。

結合本單元的要求,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寓言所表達的寓意”,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爲以讀爲本,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品位。本課教學的難點是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透過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悟出寓意,潛移默化地從這個故事中汲取經驗教訓,達到自我完善的教育效果。

三、說教學思路

新課程要求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自主學習相結合,力求做到教學方法的多樣性、靈活性、創造性。爲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着力啓發學生質疑、朗讀、表演……努力營造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讓教師與學生平等對話,課堂上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合作交流……在閱讀中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不斷創新,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使語文課堂真正成爲師生合作互助、共同探索、共同進步、共同享受的樂園。

因爲本課是一則寓言,短小精悍,所以我準備一課時完成本課教學。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掛圖。

四、說教學設計

下面我就說說我的教學設計:

課前口語訓練

說一說,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一)、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孔子說過:疑,思之始,學之過。一篇新的課文,在學生還沒有閱讀之前,他們肯定有很多疑問。那麼,我就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閱讀課文,並且給學生提出了兩個閱讀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思考:這則寓言主要講了什麼?學生邊讀課文邊思考問題,在老師的輔助對一篇陌生的課文逐步熟悉,在初讀課文的過程中也熟悉了生字詞,達到了初讀課文的教學效果。

(二)、指讀課文,學生字詞

在初讀課文過後,我指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並且學習生字新詞。學生朗讀完一個自然段我會提出相應的問題以引出生字詞,再指導生字書寫,然後換一種朗讀形式讓學生再讀本段。讀完課文,也就學完了生字,最後複習鞏固生字,透過指名讀、男、女生讀、分小組讀來完成生字詞的教學。

(三)、齊讀課文,感知大概

透過迴歸整體,再讀課文,指名回答這則寓言主要講了什麼,可以更全面地瞭解故事內容。

(四)、精讀品味,議中悟理

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我打破了常規的教學思路,採用了“逆推情節,順推結果”的方式。我逐步提出了禾苗爲什麼枯死、爲什麼要把禾苗往上拔高兩個問題,從結果推原因,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透過這一教學環節也使學生明白了學習方式的多樣性,滲透了新的學習方法,這比讀懂這篇課文重要得多。語文的學習,一方面是學習語言,另一方面也是學習方法的過程。所以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我會在和學生一起學習語言的情況下,和學生共同探討學習方法,在不斷的學習中掌握越來越多的語言知識,找到越來越多的學習方法,擁有越來越多的創新精神。

(五)演演比比,加深理解

在學生對故事情節比較熟悉的情況下,分小組讓學生自己演一演這個寓言故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對錶演的慾望很強烈,他們非常想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這一環節的設計既使學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了釋放,同時也再現了課文內容,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兩全其美。

(六)勸導農夫,得出寓意

新課程標準上提到語文課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這是語文教師所不容忽視的。在教學的過程的尾聲,我貼出了課文的插圖,圖上畫着一位農夫在炎熱的氣候下在田裏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禾苗。我於是順水推舟地提出:同學們,看着這位農夫在這麼炎熱的氣候下,辛苦地拔禾苗,你忍心嗎?然後讓學生各抒己見,慢慢地他們由笑話農夫轉化爲同情農夫,產生幫助他人的思想。這個過程就是本課人文性的體現。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課文說了家庭生活中的一個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媽媽送給她一隻布熊,因爲媽媽總是忘記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給媽媽,並將布熊送給媽媽。全文語言淺顯,體現了母女真情。

二、說學情。

現在的學生獨生子女的同學較多,大多都是家中的小皇帝,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根本就不懂得去關心別人,去體貼別人。因此,老師透過本堂課的教學,希望恩能夠喚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學會關心他人,懂得去體貼他人。

三、說學習目標。

鑑於本課是本冊教材最後一單元的一篇課文,因此在全冊便起着"鞏固識字,用學到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朗讀課文,能提出課文中不明白的問題並能討論解決"等作用。本課要完成的學習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3個字。認識兩個偏旁"蟲、目"。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方法與過程:

1、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2、培養學生在朗讀課文時能提出不明白的問題並學會討論解決。

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學習課文。使學生能領悟到要學會關心身邊愛自己的所有人,做一個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

四、說教法

本課教學安排用兩課時完成,寫字安排在第二課時,我主要說說第一課時所採用的教法。

新理念指導下的語文教學,更應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不僅突出課文"工具性"的特點,還應突出"人文性"的特點。教學中,教師要努力轉變自己的角色,由課堂教學的"主宰者"轉變爲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學中,我將力爭擺正自己的位置,給學生更多的發揮與施展才能的空間。

1、讀中悟情

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而朗讀又貴在一個"悟"字,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悟理"。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將非常注重學生對課文的朗讀。但在讀中,並不是一味地告訴他們該怎樣朗讀,而是透過自己的範讀,給學生創設情景,讓他們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用心去感受和體會朗讀課文時輕快活潑的基調。

2、伴着音樂朗讀,讀中感悟。

從平時的接觸中知道,唱歌是孩子們的最愛,我設想如果在課堂中應用的話,效果應該說是不錯的。而且從一些公開課上,也時常能夠看到同學們在音樂的伴奏下朗讀課文,使朗讀有更大的收穫。因此在本堂課中我也想嘗試一下,讓孩子們在優美的音樂伴奏下讀,從音樂中感悟,從讀中感悟。

五、說教學程序

本課安排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的任務是識字,朗讀、瞭解課文內容。第二課時的任務是寫字。我執教的是第一課時,教學程序如下:

(一)啓發談話,揭示課題(課前播放《生日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三)學習課文

1、學習第1、2自然段。(引讀第1、2自然段,並理解這兩個自然段。)

2、學習第3、4自然段。(透過朗讀理解這兩個自然段。)

3、配樂分角色朗讀全文(課件播放《祝你生日快樂》的音樂,師生共讀)

4、小結:我們的媽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精心照顧我們、關心我們、愛護着我們;所以,我們也應該向課文中的小云一樣,多關心自己的媽媽,愛自己的媽媽。

(四)拓展練習。

(五)寫字練習。

(六)總結談話。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父親和鳥》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透過我和父親關於鳥的對話,讓我們瞭解到父親對鳥不同尋常的瞭解,體會到父親對鳥超乎常人的熱愛。在學生心中種下熱愛大自然,保護生靈的種子。讓你領略到人與自然的和諧、融洽。反覆閱讀,用心體味,一定會讓人有一種深深的心靈感悟。

【設計理念】

一、抓住重點詞句,培養語感,體驗情感

引導學生一邊閱讀體驗,結合重點詞句進行朗讀感悟,在讀讀說說中積累並遷移運用語言。在指導學生感悟出父親喃喃地說該怎麼讀,可以先指導學生理解喃喃的意思再來指導。父親怕驚動幼鳥時,說話很輕,指導學生讀得輕些,學生讀不到位時,可透過教師的範讀來引導。

從文中我們還發現,父親透過望了又望,聞了又聞就能知道林中有鳥,還知道鳥兒什麼時候愛唱歌,什麼時候最容易受到傷害。可見父親對鳥有多麼的熟悉,父親爲什麼能夠這麼瞭解鳥的生活習性呢?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就給出了答案,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這一句,就明白地告訴我們,父親和鳥的關係不同尋常。

二、創設閱讀情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年級學生有一定的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根據這樣的基礎,結合課文內容的`特點,我們應運用多種手段,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多形式深入地閱讀課文,以讀促思,以讀悟情,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及我護鳥心願,激發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如9至11自然段部分,從這開始是比較輕快的,所以可以讓學生聽聽事先準備好的鳥的聲音或者讓學生學學鳥叫。並讓大家說說如果你是一隻小鳥,這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書上又是怎樣說的?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樂的時刻。應該怎樣讀這句話,誰能把它讀好了?從朗讀中感受父親在說這句話時的那種愛鳥之情。此外,在學生讀熟的基礎上設計小組分角色朗讀。透過分角色,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願。反饋時讓學生給課件配音。課件中優美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加上學生的配音,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豐富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力,培養良好的語感。

三、巧設疑問,引導感悟

課堂提問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形式,是師生感情交流的紐帶,是課堂教學中資訊反饋的主要途徑。同時,也能誘發學生學習興趣,啓迪其思維,有助於達到教學目標。在讀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針對課文提問題,(你覺得你提哪幾個問題,對小朋友理解課文有幫助)教師從中挑選出幾個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如:從哪些地方可以知道父親知鳥愛鳥?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你怎樣理解?如果父親是獵人,會怎樣?聽了父親的話,今後的我會怎樣?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有效地培養和訓練了學生的讀書能力,從學生的視角出發,促進了對課文的理解。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和信心。

四、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運用收集的小鳥的圖片和資料,建一個小鳥樂園。佈置在班級一個合適的地方,交流關於鳥類的知識。新課程中非常注重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而且注重學科的整和。透過收集資料,既培養了能力又讓學生了解了關於鳥類的知識。

積累詞語,讓學生勾畫出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並讀課後我會讀中的詞語,並選擇其中的詞語練習說話。

寫一寫。提高語文實踐能力是語文教學的至高境界,透過看一看、想一想、寫一寫,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寫作能力得到提高。我設計一個關於小鳥的故事,鳥媽媽帶着小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突然一聲槍響,鳥媽媽被擊中落地。受驚的小鳥只有躲在樹林中哭泣。讓學生續寫後面的故事,可提示,如果自己碰到那隻沒有媽媽的小鳥該怎麼做?如果你看見那個獵人該怎麼做?等等。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葉聖陶先生的作品。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象的事,讚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隨着教學過程的推 進,入情、動情、移情、抒情。課堂教學以情感爲紐帶,變得更富誘惑力,使學生的好學精神得到培養,促使學生在好學、樂學中逐漸懂得愛,懂得熱愛崇高,追求美好。這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具有獨特的吸引力。

二、 學生情況分析

荷花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具有獨特 吸引力。我所教的三年級的孩子們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較快,但由於生活在城鎮,對荷花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認識和欣賞荷花那不同尋常的美。

三、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和教材特點,確定教學目標:

l、學習本課的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

2、透過觀察畫面、創設情景、深入感知課文,欣賞荷花的美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

4、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展開合理想象的方法。

四、教學重難點

在資訊技術環境下有機整合語文教學, 將課文重點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 促進學生藉助多媒體自主、個性化的閱讀。從而達到感受荷花之美,培養學生審美情 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樣的教學目標。

五.教法和學法

教法

1、採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感覺如臨其境,易於理解。

2、直觀教學法:透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突破教學難點。

3、以讀代講法。教學時讓學生透過各種形式的讀,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學法:

1、遵循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的“三爲主”原則,學生採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2、採用探究性學習方法,使學生在閱讀後自主探究合作。

六、 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設定,我把荷花第二課時的教學設定爲四大環節:

(一)錄象引入,整體感知 (在初讀課文和激發動機中——入情)

葉聖陶先生說:“入境始於親。” 新課開始,教師要讓孩子情感的河水盪漾起來,使他們對新課的學習,形成一種期盼的慾望,關注的心理。爲此,我設計瞭如下環節來匯入新課:今天,我們先來個謎語“一個花姑娘,開在炎炎烈日下,長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潔,芳香撲鼻醉人心。” 這麼美的荷花,大家喜歡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我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把孩子們帶 到荷花池。 如此激情匯入新課,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教學也因爲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

二)直奔重點,品味美麗 (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在欣賞畫面以後,我將以“作者是怎樣把看到的美景寫下來的呢?”的這一過渡語讓孩子直接去學課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於學生的個性品質存在着諸多差異,同一種方法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學生。因此,我提供三種方法讓學生選擇:(朗讀法、畫圖法、討論法)朗讀法:用感情朗讀表達出你體會到的美;畫圖法:用五彩的筆描繪美麗的荷花;討論法:用語言和夥伴交流學習體會。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自由組合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這樣設計教學,將使學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強,學生的頭腦不再是儲藏知識的容器,而是被點燃的火把,閃出智慧的光芒和個性的亮點。

在學習後交流學習體會時,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覺得美的句子,說說美在哪裏,能講出理由更好 。 “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 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

藉助圖畫,透過自主學習,孩子們一定能大膽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挨挨擠擠”體會荷葉的茂盛之美;從“碧綠、嫩黃”體會顏色之美;從“冒、飽脹、破裂”體會荷花的長勢之美;從“有的……有的……有的……”體會一池荷花千姿百態的美。

1、 在引導學生提出“冒”字後,我將採用以下步驟讓學生深刻理解“冒”

(1) 換詞體會“冒”的妙處;

(2) 讀課文體會怎樣長才叫“冒”,選一個喜歡的詞填到這句話中,大聲朗讀、用心體會是不是這種味道?這樣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解讀“冒”,是對“冒”字內涵的領悟。

(3)荷花冒出來的心情怎麼樣?

(三) 在領悟課文的神韻中——移情

精讀時要將學生的情感移入課文描寫的對象上,從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我透過三條途徑將學生的情感引向深層,產生移情。1、藉助比較區別;2、藉助想象展開;

3、藉助語言媒介。課文第三自然段中沒有對荷花的“姿勢”進行具體描寫,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環節:1、課件展示:看圖想象說話,“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有的 ,有的 ,還有的 。”小組討論,指名說,集體評議。2、指圖引讀這一自然段最後一句話。討論:作者爲什麼把這一大幅畫看作是“活的畫”呢?用這麼美的詞句來描寫荷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這樣的設計,既鍛鍊了學生的想象力,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對荷花美的認識,使學生更深地體會受到作者對荷花強烈的喜愛之情,可謂一舉三得。

(四) 在表情朗讀和語言訓練中——抒情.

表情朗讀是抒發學生內心感受的一種常用形式。表情朗讀雖然讀的是作者的語言,但包含了學生自己的主觀感受。他們往往用恰當的語氣、語調、語速來表達,抒發他們對作品中人物、角色、場景的情感。因此,在課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設計了表情朗讀。特別是第二自然段,還安排了背誦訓練。在反覆品讀欣賞後,荷花之美躍然紙上,呼之欲出。此時,學生的情感達到了高潮,這一背誦環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語彙的積累內化,從而更好地抒發了學生的情感。學生有情,教材有情,“學生——教材”之間的情感橋樑就是教師。由教師來傳遞情感,讓學生隨着教學過程的推進,入情,動情,移情,抒情。學生在充滿情感的課堂教學中學會熱愛生活,追求美好。

七、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不僅起着舉綱張目的作用,還有畫龍點睛的作用,爲了更好的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我設計瞭如下板書

荷葉 挨挨擠擠 像大圓盤

3.荷 花

荷花 半開 全開 含苞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美麗的小路》是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它位於第三單元,這一單元的主題是保護環境,在學習本組課文時,環保意識將逐漸在學生心中萌生,進而養成從身邊小事做起的習慣,積極參與環保實踐活動。

這篇課文共有12個自然段,配有兩幅精美的插圖。課文講了一個有關環境衛生的故事,它告訴我們要保護環境,人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知道不美的行爲會破壞美麗的環境。課文中有大量生動的對話,適合分角色朗讀,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透過分角色朗讀來理解課文。

二、說學情

經過近一年的學習,學生具有一定的識字能力,大部分學生思維較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交流。但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極容易分散,對形式單調的課堂教學很難產生興趣。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及單元訓練要點,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我制定瞭如下幾條教學目標:(1)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分角色朗讀中,能讀好每個角色的語氣。

2、藉助動作、實物,理解字詞意思,瞭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反饋資料的能力。

3、激發學生環保意識,讓學生有參加衛生掃除的願望,自覺維護環境衛生。

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難點是:緊扣課文語言文字,抓住關鍵詞,着重體會第8自然段。

課前準備:教師:幻燈片、投影儀、生字卡片。學生:課前考查:1、我們身邊的垃圾是從哪裏來的?2、這些垃圾都到哪裏去了?

四、說教法

1、情境教學法。我要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理解課文語言,享受審美情趣。

2、朗讀感悟法。結合課文的語言特色,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充分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形成良好的語感。

五、說學法

我採用以讀爲載體感悟文字的方法。採用自讀、齊讀、引讀、邊演邊讀等形式,在反覆朗讀中讀通課文,理解內容。

六、說教學過程

1、匯入未成曲調先有情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匯入設計得精心、恰當,能使學生迅速隨教師進入課文優美的情境中。我是這樣匯入的:

這是條美麗的小路,這是條清潔的小路,啊我們來歌唱,我們歌唱,歌唱美麗的小路。在小路上散散步,在小路上說說話,我們來到小路上,一起跳舞又歌唱。美麗的小路不見了,美麗的小路不見了,啊我們來尋找,我們尋找,尋找美麗的小路。給花兒來澆澆水,給小路來洗洗澡,我們大家齊勞動,找回美麗的小路。

什麼是教育?教育便是用一顆心去碰撞另一顆心,用一顆心去感動另一顆心,用一顆心去啓迪另一顆心。愛是教育的前提,可以說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我的激情把學生自讀課文的興趣調動起來,以歌曲的形式,拉近了學生與課文主人公的心理距離,開啟了學生的話匣子。

等我唱完,就親切地問:小朋友們,剛纔老師唱到的是哪一課呀?學生就會回答:美麗的小路。我一邊誇學生會聽講,學習積極性高,一邊板書課題,使學生情緒飽滿地投入新課的學習。

2、初讀課文,複習生字。道是無情卻有情

匯入環節過後,我就興致盎然地問:小朋友們,你們想到美麗的小路上去走走嗎?老師帶你們透過這一關就可以到小路上了。首先,我出示生字卡片,透過看拼音自己讀、指名讀、同桌互聽互讀、賽讀、去掉拼音領着老師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與生字反覆見面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記住了生字,爲學生掃清了閱讀障礙。然後請小朋友把課文自讀幾遍,要求讀準生字,不丟字、不添字。一邊讀,一邊把生字用鉛筆圈出來,在課文中出現的小動物的名字下面畫橫線。學生的自主地位充分發揮,每個孩子都積極透過自身努力把課文讀好。這樣,初讀課文的過程就成了複習拼音、自主識字的過程,爲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打下基礎。

3、朗讀感悟,再現情境萬水千山總是情

這篇課文按“美——不美——美”的順序,圍繞美麗的小路,向我們展現了“讚美小路、失去小路、找回小路”等幾個情境,課文的語言極具表現力,貼近兒童生活,富有個性,特別適宜進行感情朗讀的訓練。我按照課文的情感脈絡,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

春色滿園,蜂飛蝶舞。第1自然段介紹了小路的美麗。我透過引導學生看文中的插圖,抓住文中“長長、花花綠綠、五顏六色”這幾個關鍵詞,結合學生的理解、想象,指導學生圖文結合,感受課文語言美,積累句式,豐?語言。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使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我用板畫結合貼畫的方式,將美麗的小路在黑板上再現出來。(板書:美麗)學生親身參與表現小路的美,真正分享小路的美麗。

有了充分的感性認識,學生對2、3自然段的閱讀和感悟就水到渠成了。我重點指導“輕輕地、慢慢地”這兩個詞的讀法,理解小路給人們帶來愉快的心情,表達人們對小路的愛護之情:“啊,多美的小路啊!”。當學生的情感之門悄然開啟時,我啓發學生想一想,還有誰會在小路上散步?他們會說什麼?這時,我播放輕鬆優美的音樂,(音樂1)創設賞心悅目的情境,學生自然地融入其中,成爲文中的角色,想角色所想,說角色所說,做角色所做,用自己鮮活的語言表述,體驗了小路的美。

第二步:

風雲驟起,痛心疾首。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講朋友們都喜歡在美麗的小路上散散步、說說話,要指導學生用喜愛、讚美的語氣來讀。第二句講美麗的小路不見了。要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感受堆滿垃圾的小路的醜、臭、髒。爲了激發學生讀出失去美麗的小路時惋惜、傷心的感情,我又播放了另一首曲子(音樂2),爲讓學生產生和小路同呼吸,共命運的感受着力渲染。“美麗的小路不見了。”,我要指導學生入情入境,讀出感情的起伏變化。

第5、6自然段。請學生再讀“鹿先生、兔姑娘”的話,要指導讀好“皺、捂”等詞。(板書:不見了)第7、8自然段,鴨先生的話要讀出驚歎的語氣:“天哪!我的美麗的小路呢?”他看着看着,忽然一拍腦袋,說:“我明白了!這都怪我!我一定要把美麗的小路找回來!”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這幾個自然段是發展學生想象力的重點段,要鼓勵學生用好臉上的表情,大膽充分地表現自己。你給學生多大的空間,學生就會給你多大的驚喜。誰能說經過這一課的全身心投入,學生中不會有朗誦大師、表演大師、文學家誕生?“當學習充滿樂趣時,才更爲有效。”學生透過親自理解、表演,獲得的是真正的知識,真正的精神食糧。

第三步:

雨過天晴,風和日麗。第9—12自然段是最後一部分。第9自然段,要結合看圖,組織學生進行情境式表演,再現勞動場面。

最後,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美麗的小路失而復得。學生由衷讚美小路,更能讀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時,我再次播放輕鬆優美的音樂,(音樂1)使學生深深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中,格外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

4、小結

我用真切的語言總結:孩子們,美麗的小路終於回來了,讓我們像鴨先生那樣,一起說一句:“讓美麗的小路一直和我們在一起吧!”(板書:讓美麗的小路一直和我們在一起吧)

5、擴展延伸

有兩點:

(1)引導學生展示收集到的資料,小組交流、反饋,全班反饋。引發學生做環保小衛士的渴望。

(2)課後看看我們周圍的小路,哪裏美,哪裏不美,爲什麼?在生活中用實際行動保護環境。

6、板書設計

這則板書脈絡清晰,簡潔明快,與板畫結合,做到了圖文並茂。因爲有學生的參與,更能加深學生對美麗的小路的美好印象。

美麗的小路

美麗——不見了——找回來

讓美麗的小路一直和我們在一起

保護環境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酸的和甜的》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四組元中一篇講讀課文,它是以連環畫的形式編排的。“吃不到葡萄說葡萄是酸的”,是狐狸的自我安慰,卻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只有小猴子敢於親自嘗試。這篇文章就告訴了我們平時做事要親自去體驗、去嘗試的道理。

二、學情分析

低年級的學生都很喜歡可愛的小動物,本課描寫的正是一羣活潑、可愛的小動物的故事。這對學生來說無疑是最好的學習動力。並且,本單元的前4篇課文都是寓言故事,孩子們已經學到了一些“怎樣看問題、想問題”的知識。對理解這類寓言故事,已經有了一定的能力。再加上本文還配有精美的插圖。可以讓學生結合插圖,觀察動物動作,猜猜他們的心理,並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以達到體會深刻道理。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及學情分析,我將預設如下:

三、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4個字,重點指導反犬旁的書寫。

2、學習課文1-3自然段,體驗故事中角色的心靈世界。

3、初步培養孩子聽、讀、講童話故事的興趣。

教學難點

識字、寫字。

四、說教法與學法

這篇課文故事性較強,在教學中我設計了情境創設法、分角色表演等教學方法,使學生的語感得到訓練,個性得到張揚,創造性也得到培養。

由於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學生很喜歡讀。因此,在學法上,引導學生採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情景想象,朗讀感悟,使學生對課文的內容以及中心都有更深刻的認識,把人物的神態、語言都透過聲情並茂的朗讀淋漓盡致地再現出來。

五、說教學流程:

匯入新課

1、課件出現楊梅、甘蔗。問:吃了很酸很酸的楊梅,你的表情會怎樣?

2、認識“酸”字:“酸”字的左邊部分多像一張緊皺着眉頭的臉。板書酸

平時的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酸”字。

3、伸出舌頭去舔甘蔗,嘴裏覺得甜甜的。板書甜,課題補充完整。

4、讀課題:一起想着這兩種味道來讀讀課題。

5、揭題:酸的和甜的這個有趣的故事就藏在書中的74頁。

(課標指出:識字要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要關注和激發學生日常識字的興趣。提醒孩子留心周圍的事物,會認識更多的字。因此讓學生說說平時的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酸”字。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識字。)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找準句子,分散識字一

1、師:(出示閱讀提示)

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下面的樹葉可以幫助你,遇到難讀的句子把它劃下來。

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動物?思考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這是對學生自己學習課文時,學習方法的一種提示。)

2、出示難讀的句子:

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裏送。

A、出示“一串串、葡萄、迫不及待”。指名小老師帶讀,齊讀。

指名讀句子。

B、重點指導學生的斷句。

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裏送。

C、“串”是生字這個串字像什麼?師範寫。

透過想象識記“串”字,學生可能會說:像羊肉肉,也像豆腐串,又像一串糖葫蘆。透過想象,一定能加深記憶,更能讓孩子感受識記漢字的樂趣,感受中國造字的形象生動。

D、理解一串串:

課件演示一串葡萄,又一串葡萄,許多串葡萄連在一起,就是“一串串”

你還知道還有一串串的什麼?(珍珠、項鍊、羊肉串等)

擴展延伸其他表示東西數量很多的詞語。

(二)整體感知,分散識字二

1、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動物?反饋,課件出示四種動物的圖象。叫叫他們的名字,跟他們打打招呼。

(雖然朗讀動物名字的詞語是對認讀生字的教學,但以打招呼的形式,更具情趣性,更符合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

2、指導正音狐狸,後面的字輕聲。

3、說說講了一件什麼事?(教師點撥:誰說葡萄是酸的?誰說葡萄是甜的?結果怎樣?)(引導學生簡單說說故事大意)。

4、出示一首兒歌:

葡萄,葡萄,圓又大,

狐狸,狐狸,口水掛,

一心想要吃到它,

可是一顆沒摘到,

硬說葡萄是酸的。

松鼠兔子上了當,

只有猴子自己嘗,

自 己 嘗。

(透過自編的兒歌將生字鞏固和故事情節、故事寓意有效地統一在一起,避免了煩瑣、支離與說教,實現了“文”與“道”的融合。)

賞析品讀課文1-3自然段

1、抓住重點句,品讀第一自然段吧!

(1)練讀重點句

第一自然段只有三句話,第二句描寫狐狸想吃葡萄又吃不到的句子和第三句描寫狐狸難過失望的話生動簡潔,很適合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圍繞 “他一會兒轉來轉去,一會兒跳起來摘葡萄,可是一顆也沒摘到。”這句話,我先用課件出示在屏幕上。接着我用一系列的問題:“小狐狸,小狐狸,你轉來轉去,幹什麼呀?”“他轉來轉去,能摘到葡萄嗎?”“一會兒轉來轉去動腦筋,一會跳起來摘葡萄,是什麼樣子呢?哪隻小狐狸來演給大家看看?”引導學生由逐步思考。

在反覆讀,演的基礎上,我又採用了引讀的方式進一步練習朗讀:“小朋友,你看,葡萄架下葡萄一大串一大串,這麼誘人,怪不得這隻狐狸生接讀 ,可是 生接讀 。”“小狐狸這麼想吃葡萄,想盡了辦法。”在引導學生讀完悟完的基礎上練習說話。

師:小狐狸在這裏忙得很,一會兒轉來轉去,一會兒跳起來摘葡萄。你能用一會兒,一會兒說句話嗎?

學生練習說話。

(2)在充分練讀重點句的基礎上,體會狐狸的的心情

師:狐狸啊,狐狸,你滿懷希望,可是一顆葡萄也沒摘到,這時候它心情怎麼樣?

在交流的基礎出示課件: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引導學生讀出難過、失望的心情

2、突出心裏想的話,賞讀二、三自然段

二、三自然段結構相同,我從中抓出了兩段中的重點句:小松鼠和小兔子心裏想的話重點賞讀。

師:葡萄是酸的,小松鼠聽見了,小兔子也知道了,他們心裏是怎麼想的呢?請小朋友讀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做上記號。

在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融入故事角色。

(1)讀好松鼠心裏想的話

課件出示課文第二幅圖,並出示文字:狐狸很聰明,他說葡萄不能吃,那一定是很酸的。

老師隨機提問學生:小松鼠,你是怎麼想的呢?針對學生的回答適時評價:這隻小松鼠有點將信將疑;他把“一定”讀得特別響,完全相信了;這位松鼠老弟是完全相信了,我們一起回到書中去讀一讀。

(2)讀好兔子心裏想的話

師;這時,來了一隻小兔子,望着架上這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正想美美地吃一頓,小松鼠把狐狸的話告訴了他。他是怎麼說的呢?誰來給畫面配配音。PPT8:第三幅課文畫面。並請學生試着配音。

師:聽了小松鼠的話,小兔子心裏是怎麼想的呢?誰來讀讀?

課件出示文字:狐狸和小松鼠都說葡萄是酸的,那一定不能吃!

針對學生的朗讀適時評價:聽到了嗎?他剛纔把哪個詞強調了?;看來小兔子也完全相信了。你不但讀好了,還關注了標點(感嘆號)。讓我們捧起語文書一起來讀一讀。

(3)師生配合讀

(創設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境,讓每個孩子喜歡閱讀,主動閱讀,快樂閱讀。爲此,我採用各種各樣方法,透過指名讀,分組讀,師範讀,師引讀,師生分角色讀等,始終把“讀”作爲學生學習文字的重要手段,讓孩子們在整堂課中始終保持着對讀的熱情與渴望。)

生字復現,指導書寫

1、再出示兒歌,齊讀。

2、剛纔唸的兒歌裏有幾個字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生字—— 猴 狐 狸

引導學生髮現反犬旁和左右結構。

3、提示寫反犬旁。(出示甲骨文反犬旁),多像一隻狗蹲在地上啊!

(師範寫,第三筆不能出頭)

4、書寫時要注意什麼?

“狐狸”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猴”的三部分要寫的緊湊。“猴”右邊與“候”不同。

5、生寫,交流展示

(識字寫字是二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情境中識字,分散識字,歸類指導寫字。是我在本節課教學中要突出的一個亮點。語文教學的泰斗,崔巒教授在明確“識字與寫字”學習目標中指出:識字教學提倡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利用兒童的已有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

迴歸課題,留有餘地

師:傻小兔、傻松鼠輕易相信了狐狸,上當了。誰又說葡萄是甜的呢?

師:猴子是怎麼知道葡萄是甜的?

師:看來,輕信別人容易上當,只有自己親自嘗試,纔可知真假。就如想知道老師帶來的葡萄是酸是甜,就得下課了親自到老師這兒來嘗一嘗。下節課,讓我們一起去看看聰明的猴子是怎麼戳穿狡猾的狐狸的。

(這一環節雖短,卻爲下一課時的學習作好了鋪墊,並適時迴歸到開課時那一串紫盈盈的葡萄上,讓學生親自嚐嚐,自然酸甜自知)

說板書

17酸的和甜的

聽 嘗

信 試

狐狸 小松鼠、小兔子 小猴子

(簡潔明瞭,形象直觀地表現出了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對待“葡萄是酸的”這種說法的不同態度,並且課文蘊含的深刻道理也清晰地展現出來。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9

一、教材解析

1.課標要求

低年級階段的語文學習,注重識字教學,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詞語。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課文片段。

2.單元分析

本組以美麗的秋天爲主題,安排了一個識字與4篇課文及語文園地一。分別是《識字1》《1秋天的圖畫》《2黃山奇石》《3植物媽媽有辦法》《4古詩兩首》。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五穀豐登,瓜果飄香,碩果累累。讀着本組教材,我們感到了“爽”,天高雲淡,秋高氣爽,金秋時節,神清氣爽;我們感受到了 “美”,大雁南飛,山河壯美,春華秋實,勞動創造美。透過讀本組教材的導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可透過朗讀導語,走進秋天,瞭解秋天。教材內容豐富,以秋天爲線索,又不侷限於秋天的景色。學生透過有感情地朗讀,感受秋天的美好,體會美好的生活是勤勞的人們創造的,領略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興趣,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秋天景物和氣候特點,知道秋天是收穫的季節。

3.本課分析

這是一篇介紹黃山奇石的記敘性短文。課文重點介紹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和“金雞叫天都”。本課圖文並茂,黃山奇石有趣,作者寫得也有趣,一塊塊本無生命的石頭,被描繪得活靈活現,惟妙惟肖。不由我們驚歎黃山的神奇,驚歎大自然的創造。學習本課應在培養學生觀察力與想象力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

二、學情分析

本課語言優美、生動形象,特別適合朗讀,教學中以讀爲主,以讀代講。讓學生多在讀中感悟、體驗、領會文意,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老師要指導他們在趣味閱讀中落實識字教學。

三、學習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喜愛黃山,嚮往去黃山看奇石。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生字,並能正確書寫。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黃山山石的“奇”。

五、設計思路

新的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就本課而言,“黃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華所在,爲了使學生在學習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態的黃山石,課前我就要求學生透過上網等方式收集關於黃山的資料。在講到“翻滾的雲海”時,學生就可運用課前收集的有關“黃山四絕”的知識幫助理解。又如在教學本課第1自然段時,我有意識地要求學生交流一下“你從這一段中知道了什麼?”喚起學生對文字資訊的關注。

六、教學模式

整體建構,和諧教學

七、教學過程

(一)、單元匯入 明確目標

1、談話匯入

同學們,我們現在學習的第一單元的主題是,美麗的秋天,本單元的內容分別是:(知識樹)今天我們學習第2課黃山奇石。

黃山奇石 植物媽媽有辦法

秋天的圖畫 古詩兩首

識字1 語文園地一

美麗

秋天

今天我們學習第2課黃山奇石。黃山在我國的安徽省,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那裏風光秀麗,景色神奇,最著名的就是:奇鬆、怪石、雲海、溫泉。那麼今天老師就帶領同學們去領略一下黃山的怪石。揭題:2 黃山奇石(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運用整體建構的教學思想,由單元知識樹本課內容匯入新課,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本單元的知識結構。並透過生動有趣的匯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好本節課做好準備。)

2、明確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喜愛黃山,嚮往去黃山看奇石。

(設計意圖:在匯入新課後,向學生出示了清楚、具體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白本節課的學習任務,爲後面學習做了良好的鋪墊。)

(二)、自學指導 整體感知

1.以小組爲單位相互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黃山石的資料,邊出示邊講解,將自己收集的奇石的種類及成因介紹給大家。

2.出示介紹奇石或介紹黃山其他奇特風光的資料,針對學生的興趣,教師可讓學生在班上進行交流。

3.自主讀課文,歸納一下書中主要介紹了哪幾種“奇石”。圖文結合,邊讀邊悟、邊悟邊讀。

4、認識生字,把課文中的生字拼讀正確。

(設計意圖:透過交流資料,結合段落整體瞭解黃山風景區的秀麗神奇。,激起學生進一步研讀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探究“黃山奇石”的熱情。學生自學生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交流彙報

1、檢查識字情況:

(1)讀一讀。自由朗讀課文,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2)認一認。同桌將生字卡片上的生詞互相讀一讀,檢驗字音的掌握情況。

(3) 辨一辨。“風景區”與“巨石”——找出“區”“石”字型的異同點;給“區”“石”組出其他的詞語;朗讀詞組:風景區、地區、區分、山區,巨石、巨大、巨人、巨輪。“脖子”與“胳膊”——出示人物圖像,指出脖子、胳膊以及臉、腿、腳各部位;觀察字形,說出自己的發現;小結與身體有關的許多字都帶月字旁。

(4)玩一玩,做變字小魔術。

“著”——課件演示“者”來到草字頭的下面;說一說“著”是怎麼變出來的;小結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變字。“尤”——課件演示“優”字的單人旁離開了它;小結可以用減一減的方法變字。

做個魔術師,用“加一加”或“減一減”的方法變出字卡中的生字。

2.分段朗讀課文。帶着“我能將藏在文章中的生字認出來”的感受朗讀課文,並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設計意圖:運用自學、辨析、遊戲等多種識字形式引導學生初步讀準生字的字音,瞭解識字的規律,並透過接下來的閱讀過程掌握字音、理解字義、初識字形。)

(四)、研讀課文,品悟情趣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出示並朗讀句子:“那裏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

(2)找出中心句所在的段落,朗讀第一自然段。

(3)結合第一自然段,說說你從句子中知道了什麼。

(4)把“尤其”換成“特別”再來讀讀句子。

(5)讀了這句話你還想知道什麼?

(設計意圖:聚焦中心句,結合段落整體瞭解黃山風景區的秀麗神奇。扣住“尤其”,結合換詞、畫面、朗讀等方式感知奇石的有趣。設問引路,激起學生進一步研讀的積極性,輔以教師語言的渲染,激發學生探究“黃山奇石”的熱情。)

2、學習二到五自然段

(1)、觀察課文插圖,說說圖上的三塊石頭像什麼。

(2)、朗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石頭的,體會黃山石的奇。

(3)、引讀,就說“仙桃石”吧……“猴子觀海”又怎麼樣呢……“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4)、指名介紹自己喜愛的“奇石”。

(設計意圖:自主朗讀,讀中感悟,並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五)、實踐活動,拓展延伸

找找黃山奇石的圖片,或畫畫你想象中的“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在小組內介紹自己或夥伴的圖片、繪畫,進行交流。

(設計意圖:透過學生動手操作及發揮想象,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六)、課堂小結 單元迴歸

1.課堂小結

我們今天學習了黃山四絕之一的奇石,感受了黃山奇石的神奇,領略了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希望同學們以後善於觀察,善於發現,相信你會對大自然有更深的理解。

2.單元迴歸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的是第一組課文的第二課黃山奇石,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將繼續學習本單元的後兩篇課文,他們又會給我們帶來新的驚喜。

(設計意圖:最後的總結把本節課的知識及時的迴歸到它的上位單元系統中,讓學生不斷的把學到的知識系統化。)

(七)板書設計

黃山奇石

仙桃石

猴子觀海

秀麗神奇 仙人指路 神奇

怪石有趣 金雞叫天都

天狗望月

獅子搶球

仙女彈琴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落花生》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三課,這是一篇精讀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透過對花生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要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宗旨。說明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爲名利,只求奉獻於社會的人生理想。

這篇課文安排在第四單元中,這一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分清文章的主次”。讀課文時要抓住那些與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緊密聯繫的內容,多讀多體會,還要分清文章主次,加深對文章思想的理解,學到作者表達思想的方法。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及課程編排特點充分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心智水平,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讓學生掌握本課8個生字詞,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讓學生體會課文詳略恰當的寫法,初步瞭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讓學生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做人的道理。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由表及裏的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此外,還要學習文章表達上主次分明借物喻人的特點;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聯繫起來,進而悟出深刻的做人道理。

四、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這就要求教師要營造民主和諧寬鬆的課堂氛圍,所以我安排了創設情境法引出課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安排了討論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最後我會與學生一起領悟文章主題。

五、說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過程主要包括以下五個部分:

1.創設情境,謎底倒入;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3.重點研讀,品味道理;

4.全文總思,概括寫法;

5.拓展延伸,感受生活。

五個部分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很好的挖掘了文章的主題。

(一)創設情境,謎底匯入

上課伊始,我會向學生出示謎語“根根鬍鬚入泥沙,自造房屋

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學生思考一會兒,會回答“是花生”,我便肯定學生的答案,並出示關於花生在田地裏的長勢以及“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的圖片,讓學生對花生進行初步認識,由此引出課題,告訴學生我們這節課來學習《落花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語文教學中,朗讀相當重要,讀是語言實踐活動,是資訊的輸入,是積累,是培養學生終身受益的良好習慣和有效手段,同時,朗讀還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因此,我會讓學生帶着任務初讀課文:

1.在讀課文時劃出生詞表中的字詞,並查閱詞典,標註拼音,這一任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讀課文時給每自然段標上序號,爲分析課文提供方便;

3.讀課文時思考課文是依據什麼順序寫的《落花生》,這一任務能讓學生對落花生的整體結構有初步瞭解。

讀完課文後,學生會劃出“茅、畝、嘗、吩咐、石榴、榨”幾個字詞,並對文章“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的整體結構有初步認識。

(三)重點研讀,品味道理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語文課程必須依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一環節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6-14自然段,先讓學生找出“我們”眼中花生的好處,學生會回答花生的味兒美,可以榨油,價錢便宜。接着再讓學生找出父親眼中花生的好處,學生便會回答父親說的那段話,然後讓學生畫出父親把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做對比的詞句,比較二者的不同之處,我會出示相關圖片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讓學生對花生的好處有更清晰地認識。

分析完花生的好處,我會讓學生默讀課文的第12、13自然段並細細體會,小組之間進行交流合作,談談明白了什麼道理。

這樣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

(四)全文總思,概括寫法

在這一環節,我會提出兩個問題:

1.讓學生縱覽從種花生到議花生的過程,思考哪部分是重點描述內容,哪部分是次要描述內容,學生透過觀察會回答種花生到收花生是略寫,吃花生到議花生是詳寫,從而讓學生明白主次分明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2.本文由論花生到論人生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在上一環節中學生已然明白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質,由此引出做人要實實在在,無私奉獻,從而得出本文運用了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五)拓展延伸,感受生活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想一想”活動,讓學生小組之間相互交流,說說生活中你知道的那些人、哪些物具有花生一樣的品質。

這樣的板書設計重點突出,條理清晰,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謝謝大家,我的說課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