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關於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彙編九篇

學問君 人氣:1.13W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彙編九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1

一、說教材

《小小的船》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描繪出晴天夜空美麗的景象。這首詩韻律協調,音樂性很強。體現了一個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聯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藍天中航行,駛過星羣,看望星星的喜悅心情。詩中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起來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於在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

二、說教法

從本課兒童詩的特點考慮,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時我主要讓學生自主學習,並採用以情境教學法、激趣引讀法爲主,藉助現代化教學手段,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學習目標和學生實際的學習需求,我安排二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習課文中9個生字,會認會讀;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得到美的薰陶和情感的昇華;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圖文結合,體會詩文意境,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學習田字格內的生字,指導學生正確書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四、說教學流程

1、出示謎語,引出課題。

本課一開始,我就出示謎語,讓學生猜一猜,從而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培養了他們認真聽的習慣,並能一邊聽一邊想。再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用語言描述畫中內容,自然引出課題。

2、指導朗讀,感知課文。

一年級學生的朗讀往往需要教師的指導,因此,朗讀訓練的第一步就是範讀指導,逐步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在認識了本課的生字後,透過齊讀、男女同學比賽讀、個別讀等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 3、趣味識字

每篇課文的識字教學,我先讓學生自主認字,並當小老師教學生讀,說說是怎麼記住的,接着採用遊戲“開火車”、“猜字謎”的方式讓學生在玩樂的興趣中學會了識字。在識字節基礎上還讓學生組詞,並進行了說句子的訓練。 4.綜合運用圖畫、語言,理解課文。

在讓學生齊讀課文後,我設計了一些簡單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透過讓學生動手畫月兒,感悟彎彎的、尖尖的意思,目的是爲了讓課堂教學更有趣,也能讓學生更深刻、真實地理解月兒的特點。在理解了課文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說說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是彎彎的,如果你坐在月亮上,還可以看見什麼?這樣的設計是爲了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及學生的思維能力。

5、鞏固練習。

結合本課的課後練習,我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連線,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接着以送信遊戲來鞏固生字的認讀,爲的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能檢查出個別學生對本課生字的掌握。

讀與背並非語文教學的終止,學生要學會遷移、運用。學生在說一說、讀一讀時融入了情境, “寫”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太難了,而在這堂課上,有了一個很好的遷移結尾:組織學生表演唱《小小的船》。使學生激情再次得到了昇華。

在教學中,我始終重視讓“趣”字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讀讀、想想、說說中感受美。總是以鼓勵爲主,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保護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樂於學、敢於學。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七組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一篇科普童話,課文藉助形象化擬人的手法,透過小壁虎向小魚、黃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講了魚、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點,揭示了動物尾巴都有用這樣一個道理。文章生動有趣,把小動物有禮貌和它們之間真誠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是向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發展學生觀察能力、審美能

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本課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透過看圖,學習課文,理解詞句和每段的意思,瞭解小魚、黃牛、燕子、壁虎尾巴用處,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點。

(3)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瞭解其敘述方法。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小壁虎借尾巴的經過,懂得魚、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處,接受禮貌教

育。

教學難點: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處和特點。

4.教具準備

小壁虎剪圖、課文錄音、課文幻燈片4框、CAI課件、魚模型。

5.課時安排

整課計劃3課時完成,第1課時初讀課文,認識生字,學習課文1、2自然段,第2課時講讀三至七自然段並指導朗讀,總結全文,激發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興趣。第3課時,識記生字的形,指導書寫,完成課後練習。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以突出一個特色,遵循四個原則,落實兩個結合爲指導思想設計教法、學法、以及教學程序。一個特色培養學生自讀會讀。遵循哪四個原則呢?

1.三爲主原則,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以語言文字訓練爲主線;

2.直觀性原則,充分利用直觀形象、激發興趣、創設情景。

3.文道統一原則,在學習課文時,教育學生講文明、懂禮貌。

4.課內外聯繫原則,讓學生把課堂知識向課外閱讀、觀察、研究這一

應用上延伸,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在目標上落實兩個結合,即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把握科普童話教學特點,又把語言文字的訓練與邏輯思維訓練結合起來。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本課的教法主要用導學法即講扶放、直觀法、朗讀式教學法。學法是自讀、讀中思考、讀中討論、舉反三,貫徹自讀、會讀這一精神。

三、說教學程序

(一)情境匯入,整體感知。

1.導語:上課開始,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出示小壁虎剪圖,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種小動物叫什麼名字嗎?對!小壁虎生來就有一條長長的尾巴,可有隻小壁虎還要去借尾巴,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到《小壁虎借尾巴》這個故事中尋找答案吧!

2.看幻燈,聽錄音故事,思考:小壁虎爲什麼借尾巴,它向誰借尾巴,借到尾巴沒有?

3.自由讀課文,按要求自學。

提出兩個要求:

(1)畫出本課生字詞,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讀通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4.檢查自學效果。

讓學生根據要求讀課文、使學生讀有目的,能避免單純地、盲目地讀書,從而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讀後進行檢查,及時反饋,可以提高學生讀書的認真的程度。

(二)先扶後放,逐層精讀。

尋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後,理清了文章思路:小壁虎爲什麼借尾巴怎樣藉藉到了沒有了。下一步就是深究課文。首先引導學生尋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學生自由讀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爲什麼借尾巴?學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一掙,難看)小壁虎怎樣掙斷尾巴逃走的?放CAI課件,屏幕中顯示出:一隻壁虎在牆角捉蚊子,一條蛇悄悄地爬過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掙,掙斷尾巴逃走了。鮮明、活動的畫面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對一掙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小壁虎掙斷尾巴後,心情怎樣?指導學生用難過的語氣讀:沒有尾巴多難看哪!強調?多難看。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3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教材《兩隻小獅子》是人教版第二冊第27課。課文共有7個自然段,主要講述了兩隻小獅子不同的生活態度,以及獅子媽媽對小獅子的教育。告訴學生,從小應勤奮學習,學會生活的本領,不能依靠父母生活。

《兩隻小獅子》是一篇生動有趣、富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文章篇幅較長,表現形式以對話爲主,適宜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根據教材的特點,整合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我預設目標有下面三點:

1、認識"獅、整"等14個生字,會寫"練、習"等6個字,積累abb型的疊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兩隻小獅子的不同表現,明白不能依賴父母,應該從小學習生活本領的道理。

教學的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明白獅子媽媽說的話的道理。

難點是讓學生明白不能依賴父母,應該從小學習生活本領的道理。

二、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教學以創設情境教學法爲主,創設森林王國選大王讓學生投票這麼一個教學情境,讓學生融入到課文當中,同時採用朗讀法,運用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中學,讀中悟。學法上主要教給學生用自主探究法學習生字,透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提出見解,發表感受。

三、教學理念

本節課的設計,我依據的三點教學理念如下:

1、注重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本課的學習從每個孩子的自我出發,使每個孩子都興致盎然地得到發展,運用直觀動畫、分角色朗讀,續編童話等形式讓每個孩子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在飽滿的情緒中有所感悟和發展。

2、突出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徵。本課教學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在誦讀感悟中,讓學生受到教育,願意做一個勤學本領的好孩子。

3、注重創新,構建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教師在引導學生對文字的解讀中,致力於學生想像能力的培養,透過想像擴大語文文字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多元感受。

四、預設過程

我預設的教學過程共有六個環節。

1、激趣匯入,揭示課題。

A、看動畫片《獅子王》片斷,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興趣。

B、你知道獅子有哪些本領嗎?

C、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兩個新朋友。板書課題:兩隻小獅子

〔這一環節透過看動畫片片斷,聯繫生活談對獅子的認識,喚起了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準備狀態。〕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A、自由讀書,要求讀書姿勢端正,劃出課文中的生字,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可以問同學,問老師。

B、再讀課文,標出小節號,把句子讀通順。

C、同桌互相欣賞讀。

〔透過學生自由讀,同桌欣賞讀等讀的方式與生字常見面,培養自主識字的意識。讓學生注意讀書的姿勢,劃出生字,標出小節號是爲了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而同桌欣賞讀,可以激發學生的表現欲,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3、聯繫生活,趣味識字。

A、和生字朋友打招呼

用森林之王派生字來迎接我們了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讀準字音。

B、和生字朋友玩遊戲。

讓學生和生字玩捉迷藏,發現大屏幕上哪個生字藏起來了,就從自己的生字卡片裏找到它,大聲叫它的名字。在學生找出生字的同時,針對生字的特點,採取適宜的方法深入識記字形。

〔將生字的學習過程放置到學生日常熟悉的遊戲情境中去,先跟生字朋友打招呼,再跟生字朋友一起玩遊戲,喚醒了學生生活經驗,調動學生情感積澱,使學生學得積極,認得主動。〕

4、創設情境,研讀感悟。

A、創設情境

讓學生談談到了森林王國,看到了哪些景色?

再說森林王國選大王了!貼出兩隻小獅子的圖,一隻躺着,一隻練本領。給他們取個名字吧。

再讓學生讀課文去決定要投誰一票。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森林的美景,走進森林王國,再創設選舉的情境,讓學生給小獅子取名字,參加選舉投票,使學生走進教材,走近主人公的身邊,融入到學習的情境中去,與文字進行平等的對話。〕

B、研讀感悟

a、你準備投誰一票?理由是什麼?

〔依據學生交流句子的順序,決定品悟句子的順序,以學定教。〕

b、若學生先說勤勞的獅子學本領刻苦,就學習第二自然段,品悟"整天練習滾、撲、撕、咬,非常刻苦。"

小獅子在練習的過程當中會遇到哪些困難呢?

在學生充分想像說話的情況下,教師引導:我想採訪一下坐在這裏的小獅子們,遇到這麼多的困難,你爲什麼不休息休息,也躺下來曬曬太陽呀?

再讀句子,指名讀,小組讀,看圖片,每天天剛亮,太陽已經落山了,夏天烈日炎炎,冬天雪花紛飛,教師引讀。

〔抓住"刻苦"一詞,讓學生想像說話,開闊了學生的想像空間。而轉變角色,讓學生當小獅子接受採訪,充當教材中的主人公,設身處地地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將口語交際訓練落實到閱讀訓練中,有利於發展學生語言和隨機應變的能力。最後透過多種方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了理解這是一隻勤勞刻苦的小獅子。〕

c、合作探究學習3-7自然段。

學生如果說懶獅子懶惰不學本領的,讓學生同桌分角色朗讀三至七自然段,研究討論每個角色的語氣該怎麼讀,並探討可以給這些角色設計什麼樣的動作。

全班討論交流可以給他們加哪些動作,模仿語氣,表演"懶洋洋"的動作,積累還有哪些像懶洋洋這樣的詞語。

請小組合作表演。

學生評價表演,並提出自己的建議。

教師在原文的基礎上把學生的合理建議記錄下來,相機進行朗讀指導。

〔透過學生自主研究、小組探討、小組合作表演,評價表演提出建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作性。透過給角色加動作、語氣,積累ABB的疊詞,將紮實而有效地把語言訓練落到實處。整個環節以讀爲主,學生透過不同的理解和情感體驗,去體會不同的語氣,設計不同的動作,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從而進一步理解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d、想像說話

懶獅子聽了媽媽的話會怎麼做呢?如果課文有第8自然段會寫些什麼呢?如果有下一幅圖會畫些什麼?你可以說一說,寫一寫,畫一畫,演一演。

〔這個環節的設計爲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學生個性化的理解和創造,使學生的想像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5、聯繫生活,拓展延伸

A、小朋友們,學了課文你知道怎麼樣纔是一隻"真正的獅子"了嗎?你是一隻勤勞的獅子嗎?你準們怎樣做一隻勤勞的獅子呢?、

〔將課文與生活實際聯繫,學生的想像由文字移到了人本,加深對童話教育意義的領悟。〕

B、補充格言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

6、指導書寫"練、習"兩字

四人小組互相評價。

你認爲哪個字你寫得很好,請你在這個字旁畫個五角星或對同桌誇一誇自己寫的字。

〔注重對學生寫的指導,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同時注重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讓學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學生認真寫字的習慣。〕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4

《山爺爺》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是一首讓學生樹立環保意識的兒歌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與寫作的基礎,教師要鼓勵學生採用多種方法自主識字。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書面語言中獲取資訊,引導學生與文字對話,探究性、創造性地感受、理解、鑑賞文章。

(二)教材分析

《山爺爺》這篇課文是三字句組成的兒歌,好讀易記,對山進行擬人化的描寫,使山爺爺的形象有一種親切感,易被兒童接受。但也給本課教學帶來一定難度,因爲整個環保行爲都隱含在具體的形象的描繪之中了。我對這堂課的設計側重於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自己談談對大山的感受,自主選擇識字方法。然後藉助多媒體激勵學生自由想象,創造發揮,保證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發展。

 (三) 教學目標

我認真鑽研教材後,爲《山爺爺》這課設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① 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② 藉助多媒體啓發,引導學生以讀爲主,讀中認知,理解、感悟。

③ 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幫助學生樹立環保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① 識字、寫字。

② 理解課文內容,增強“植樹造林”的意識。

(五) 教學設計

(1) 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好的匯入,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入景入情。我在教學中利用謎語(個子和雲一樣高,樹木都在它懷抱。一座一座肩並肩,春綠秋黃景色好。)匯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課題,然後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大山的印象,爲後面的學習作鋪墊。然後我再適時小結,告訴學生並非所有的大山都那麼綠,那麼美。

(2)圖文結合,激發閱讀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中把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作爲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所以我在教學時,就透過插圖努力營造情境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語文課程標準》特別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整體把握能力”。因此,我讓學生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初步感知山爺爺的樣子,然後再借助課文理解植樹前後山爺爺面貌的變化,從整體上把握文中的思想內容。

(3)結合課文,認讀生字

低年級的閱讀要求教低,重點是識記生字。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因此我在製作課件時,將本課的生字用橫線和不同的顏色作標記,並把flash製作的生字卡連結到課文中,讓學生更好地藉助課文識字。

另外,我在教學生字時鼓勵學生利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自主識字,然後再請小老師上臺教讀,並告訴小老師教讀的要求,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活動的主人。由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一定很到位,因此,我讓學生在前面閱讀的基礎上,適時地聽課文錄音,並提出要求,就是“認真看書,仔細聽”因爲有的一年級學生往往只是聽,不看書,這樣就起不到示範作用,這是一個必要的細節。

(4)品讀課文,感悟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寫道:“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我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談談讀好課文的方法後誦讀課文,再播放課件,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暢談感受。

對於低年級學生,教師還是應該進行朗讀指導。具體的方式方法,並不是我的指導所在,只有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語感,然後在圖片的幫助下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六)幾點體會

(1)理念爲統帥,讀悟結合,達到教學目標。

這節課我以新課標精神作指導,努力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珍視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我不讓學生一開始就聽範讀,然後有聲有色地模仿,而讓他們自讀自悟,並大力讚賞提出疑問的學生。這種教學方式關注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關注了他們的獨特感受。我特別注重讀的重要性,以讀代講,採用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發生感悟,在讀中激發情感,較好地達到了教學目標。

(2)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心理學認爲,愉悅的教學情緒有利於智力活動。對於小學生來說,展示生動的畫面,播放優美的音樂,動聽的錄音,創設了生動愉悅的教學環境,使課文內容形象、直觀、具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情緒,把無形的課本知識變爲活生生的有形知識,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氛圍,成爲學習活動的主人。

本課的設計致力於創新,力圖體現新課程的理念,以多媒體爲教輔手段,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能充分利用多媒體這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那麼,我們的教學就會進入一個新的境界。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5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一冊識字(二)中的第三篇課文《菜園裏》。本課以一幅菜園豐收圖爲背景,配有個蔬菜名稱,和一首帶有六種蔬菜特徵的韻文組成。本文極具生活特色,體現了讓學生生活中學語文,培養觀察能力的意識。本課的兒歌語言生動形象,琅琅上口,非常適合朗讀訓練,在朗讀中又能豐富學生對圖中蔬菜名稱加以鞏固。

說學生:

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很少跟着父母一起去田裏、菜市場,對於各種蔬菜的認識也是來自於飯桌上的。又因爲一年級學生以直觀形象思維爲主,結合圖片展示蔬菜及名稱,有利於學生認識生字,感知生活。

結合本課的特點,學生的學情,我制定了以下學習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1種筆畫和1個偏旁。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認識一些蔬菜,瞭解它們的特點。

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隨父母去一次菜市場,認識一些蔬菜,並製作一張你認識的蔬菜的卡片。

2、課件,生字卡片,蔬菜圖卡及詞卡。

教學時間安排:2課時

說教法:

因爲本課以識字爲重點,把看圖、識字、學詞結合起來了,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了。所以我打算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學習生字、新詞,解讀來自生活的資訊。在朗讀教學中,我採用領讀、開小火車讀、你聽我讀、賽讀、男女生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識字教學中,我採用課件演示和教師板書相結合,體現教師的主導性。

說教學過程:

遵照學生從直觀到形象的心理認知特點,我爲第一課時設計如下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興趣是做一切事情的力量源泉。一位名人曾說: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爲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創設了一個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到學習帶來的樂趣。如:我課件出示買菜畫面,並出示種蔬菜的實物:這節課我們要給它們貼上標籤。這種實物的出示,可以給學生帶來直觀的形象教學,又調動起學生識字的樂趣。

二、初讀課文,認識種蔬菜。

當學生爲種蔬菜命名感到爲難時,出示兒歌,透過小組讀、討論,判斷種蔬菜的名字。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想讓學生透過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探究。在教學前,先拋給學生一個問題:讀課文時遇到不認識的字怎麼辦?引發學生積極質疑,主動探究、思考的習慣。

三、主動識字。

在認識了各種蔬菜後,利用給蔬菜貼上標籤的遊戲,引導學生主動識字。教師用用什麼方法來記這些字呢?既留給學生自主識字的權力,又能讓學生在原有生活實際基礎上快樂地識字。識字後,透過各種遊戲讓學生加以鞏固,真正做到樂中學,學中樂。

四、讀中感悟。

字詞的教學離不開文字,學習字詞又是爲了能更好地朗讀、理解課文。字不離文,文不離字。在學生學會了本課要學的生字、新詞後,讓學生更好地運用到文字中去,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環節。本課的兒歌琅琅上口,能極大激發學生的朗讀慾望。因此,我透過合作組讀、同桌讀、對讀、齊讀、指讀、賽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感知蔬菜的特點,體驗讀書的快樂,同時透過讀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

文字是教材,並不是教學最終的目的。因此,我在最後學有空間的情況下設計了讓學生模仿文中的兒歌,給你知道的蔬菜編兒歌的環節。既讓學生再一次鞏固了識字,又強化了學生對其它蔬菜的直觀形象認識;既培養了美感又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實現了對教材的拓展、延伸、補充,確實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六、寫字。

一堂課中,要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各種感官,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因此,寫的環節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最後的幾分鐘裏,我安排了卜心的書寫教學環節。

總之,我在本節課的設計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致力於構建開放的、民主的課堂環境,讓學生透過主動參與識字、合作探究方法,在情境中學習,在學習中交流,在交流中學會。努力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爲促進學生髮展、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過程。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6

一 教材分析

課文《李子的核》是一篇敘述性較強的故事。向我們講述了從沒有吃過李子的萬尼亞在李子的誘惑,好奇心的驅使下吃了一個李子。在孩子因爲害怕而不敢承認的情況下,爸爸用巧妙的方法讓孩子自己說出了事情的真相。

課文的語言通俗易懂,但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事情的一個發展線索和爸爸的這個巧妙方法是怎麼會讓孩子從不敢承認到最後無意識的自己說出了事情的真相是一個難點。爲了屏除課堂內教師煩瑣的講解,讓學生反覆讀文,在讀文實踐中,解決難點是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並在讀文實踐中,聯繫課文的有關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進行說話訓練,培養學生說規範的話,認真傾聽別人說話的習慣。

二 學情簡介

滬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李子的核》說課稿:課文講述的是每個孩子都知道的一個道理:要做誠實的人,學生在讀了課文以後一定能很快的知道故事所蘊涵的道理。如果課堂上仍反覆圍繞“誠實”這個觀點,課堂教學的氛圍一定會變得枯燥、煩瑣、沉悶,爲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課文中爸爸用的巧妙的方法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得到提高,從中也讓學生知道了整件事情的發展順序,瞭解了人物的心理變化。

三 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指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能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讀準平舌音“算、滋”的發音,學習部首“皿”。

以往從讀音到筆畫、筆順、偏旁、結構、字義,看似嚴謹,可學生對那一個個抽象的書面符號卻毫無興趣。其實識字在成爲閱讀基礎的同時,閱讀也是幫助識字的一個有效的方法。所以漢字的教學萬萬不可脫離語言環境。同時由於識字量、教學時間等因素,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對需要強化的生字進行重拳出擊,生字中“算、滋”都是平舌音,特別對上海學生而言是發音上的一個難點,教師應該關注。並結合課文內容,聯繫實際讓學生看圖學習部首“皿”。

目標二:藉助拼音正確朗讀課文,並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受萬尼亞兩次說話時不同的語氣,根據人物的心情有感情朗讀。

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基本技能訓練,要提高語文知識能力,都離不開閱讀。在讀時字字咬準,句句讀對是朗讀的基本要求,也是整個一年級語文朗讀訓練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教師傳授朗讀技巧,緊扣文意,幫助學生聯繫實際,體會課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根據提示語讀出一定的語氣。

目標三:能在聯繫上下文的基礎上,讀懂爸爸說這段話的目的,感悟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這是一篇敘事的課文,萬尼亞的心情變化離不開爸爸說的話和想的辦法,而爸爸說的話和想的辦法也離不開萬尼亞的行爲和想法。爲了要讓學生了解爸爸說這段話的目的一定要在理解上下文的基礎上展開。同時滲透“要讀懂課文,一定要聯繫上下文”的學習方法。

四 教法:

1、在快樂中識字 在識字中學習

在教學初,李子核的實物將學生的關注點引到了學習生字“核”上,讓學生交流各自的記字方法。在落實部首“皿”的教學中,聯繫生活實際,知道“皿”的意思,並用示範書寫的方法,直觀地表現皿字底的一般書寫規律。

但我們是否就只是爲了識字而識字呢?如果我們能充分利用識字來滲透學習習慣、學習方法,那纔是“授人以漁”。在學習“核”時,要求學生看教師板書,並跟着書空,學習部首“皿”時,幫助歸納帶有“皿”的字,結合字形來了解字意思。前者培養了學生靜心看,認真學的習慣,後者滲透了學習要時常歸納的方法,並幫助學生了解了中國文字形意結合的特點。

2、閱讀教學以讀爲本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常見的基本訓練方式。它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重點訓練項目。朗讀是多種感官參與,以聲釋意的活動,在教學中學生對生字的鞏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都可透過朗讀去獲得,去感知。

1)讀的形式多樣——自由散讀、指名讀、小組讀、男女生分讀、師生配合讀等。

各種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能饒有興趣地沉浸再讀書中,課堂內書聲朗朗,情意濃濃。學生在反覆讀文中認識了生字,瞭解了課文內容,體會了人物心情的變化,真正提高讀書的效益。

2)讀有層次 有指導——初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的讀音,

讀通課文中的句子,目標是在識字上;第二次自由讀課文,要求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進行初步的瞭解和整體認識,並能用自己的語言簡單的講述課文講述的事情;再讀課文,質疑問難目標定位在瞭解課文的內容上。第三次學生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在反覆讀文的基礎上,瞭解了課文的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發現了爸爸在處理這件事情上的與衆不同之處。帶着自己的疑問,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聯繫上下文,發現了爸爸方法的巧妙之處。透過重點指導朗讀萬尼亞說的話,能根據提示語讀出一定的語氣,加以體會。透過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培養學生靜心讀書的好習慣。

3、一切從學生的需求和實際出發

教學環節的設計不能脫離學生的需求和學生的實際,否則再精彩的教學設計也只是教師一人的作秀。

在識字教學中,結合課文生字的特點和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重點放在了讀準“算、滋”的讀音上,反饋初,有部分學生不能咬準字音,但透過反覆的讀詞、讀句、讀文,全班都能達到讀準字音的要求。

爲了讓學生感受到萬尼亞並不是一個貪吃的孩子,組織學生交流平時吃李子的體驗,學生結合自己生活的實際從李子的形、色、味的角度把李子闡述得非常的誘人,萬尼亞一個從來沒有吃過李子,經過反覆思考,最後悄悄拿了一個李子吃的行爲得到了大家情感上的溝通,這也是爸爸沒有批評孩子,而是用巧妙的方法讓他承認的一個重要的原因。“爸爸爲什麼這麼說”的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在指導學生根據提示語讀出一定的語氣時,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展開合理的想象進行說話,在瞭解了萬尼亞的心情後,學會對要求讀出的語氣一氣呵成。

五、學法

1、學生質疑問難

質疑是透過提出問題而獲得知識的一種手段。質疑同樣是一種能力,學生如何運用,運用效果如何,需要教師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和啓發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 主動的質疑中掌握知識,學會思維,發展智力,這便是質疑教學法。《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在課程實施方面也明確規定,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爲教學改革的重心,提出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強調了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

在本堂課上我主要培養學生“讀思中質疑”,在讀思過程中質疑,既能引導學生對課文重點內容進行主動的探究,又能促進學生學、思、疑、問、悟的結合。當學生帶着疑問去學習課文時,他們會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產生一些針對強的具體問題。在本堂課上,當學生了解了課文內容,學習了爸爸說的話後,我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對課文的內容進行質疑。學生提出了許多問題。有的問:我爸爸要是知道我撒謊了,不是罵我,就是打我。可是課文中的爸爸知道自己的孩子撒謊了,爲什麼不打也不罵?有的問:不但不打不罵,反而是擔心孩子吃了李子核會肚子疼?還有的直接就質疑爸爸說的話是不是真的……這時,我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學生回到課文中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既領悟了課文的內容,也體會到了孩子不是個貪吃的孩子,爸爸也正是這樣的原因,用了一個“嚇唬”孩子的方法,讓孩子說出實話。

在學生主動參與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得以解決,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

2、培養良好的說話習慣

兒童說話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簡單事情,必須經過長時間的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必須從小抓起,持之以恆。小學低年級是學習語言的啓蒙和過渡時期,是掌握語言的關鍵階段,教師必須抓住這個黃金時期,培養兒童的說話能力。

爲了幫助學生說話,減少說話的難度,我創設情景,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話。如:看着媒體上李子的圖片,讓學生結合吃過的李子說說李子的誘人。接着,說說看到了誘人的李子,萬尼亞在李子跟前走來走去,他會想些什麼。這些都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使得說話不是一座空中樓閣,說話就是把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規範地說出來。

同時,我還引導學生說標準的普通話,說禮貌的話、完整的話。這樣創設情景的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較好地完成了口頭說話、口頭作文的教學任務。

3、認真傾聽

聽和說是一對“雙生子”,培養良好的聽話習慣,可以促進說話能力的提高,經過多年觀察,我發現一些不善說話的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不會聽老師講話,不善聽同學發言。因此不利於吸取別人說話的優點。爲此,我們要求學生在聽話時主動調整自己的大腦,排除一切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努力聽清說話人的每句話、每個詞,儘量在心中形成表象。對聽到的話還要進行重現、總結、評價,區分主要和次要意思,自覺記憶某些需牢記的要點。

六 實施

在教學設計時,着重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注重朗讀興趣的激發。

2 注重認真聽,培養說話習慣的培養。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7

一、說教材

《zh ch sh r》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一冊第五單元漢語拼音的教學內容,這個單元包括拼音教學和一個小詩歌教學。本課是第8課時。根據大綱對本年級段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應制定以下幾點教學目的:

1、藉助故事情景,讓學生學會zh、ch、sh、r 四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透過看圖能準確拼讀zh、ch、sh、r 和帶調韻母拼成的音節。

3、在對比中,學會zhi、chi、shi、ri 四個整體認讀音節。

4、在拼音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學習精神,激發起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和慾望。

由於z、c、s與zh、ch、sh的發音容易混淆,學生對平舌音與翹舌音的發音方法掌握不夠,因此我將zh、ch、sh、r的發音和整體認讀音節的發音作爲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法

由於本課出現了平舌音與翹舌音的區分,這恰恰也是個別地區的一個發音誤區,爲了能夠讓學生正確、清楚地掌握平舌音與翹舌音的發音方法,以及準確、流利地發好這兩個音。在教學中我採用提示、設疑、討論、對比、電教媒體等方法來教學本課。

本課所運用的教具有:生字卡片和多媒體電腦動畫一套。

三、說學法

在學法上,我放手讓學生運用討論法、比較法、來學習本課,表現較好的同學給予表揚或獎勵,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變被動爲主動,把所學的知識逐步轉變爲能力,而且還培養了他們善於動腦,善於思考的好習慣。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篇課文的要求,我準備用以下環節來教學本課:

1、音樂律動,匯入新課

因爲上節課的z、c、s與本節課教學的zh、ch、sh有着密切的聯繫,因此我採用音樂律動和複習匯入的方法,這樣不僅鞏固了上節課的知識,也聯繫了本節課的教學。我先讓學生在去拼音樂園中結交幾位特殊的朋友,然後看看誰來迎接我們了,課件逐一跳出卡通人物z

c s,問學生它們共同的名字叫什麼,強調平舌音在讀的時候要注意什麼?然後接着在來跟它們打招呼,課件逐一跳出卡通人物zi ci si,生個別跟卡通人物zi ci si打招呼,再讓學生說出它的名字是整體認讀音節,及發音的要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卡通人物又是學生最喜歡的,以跟卡通人物打招呼匯入新課,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爲進一步學習斬課打好基礎。

2、觀察情境圖,初步感知zh ch sh r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情境.以故事引入。透過學生眼、耳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認識了這幾個聲母。

首先告訴學生在一個美麗的綠色森林裏,什麼升起來了,課件出示情景圖,學生說一輪紅日升起來了,紅日的日就是r的讀音,

板書r,緊接着問學生,在圖中發現了那些動物?學生說發現了一頭獅子和兩隻猴子,獅子的獅唸的輕一些就是sh,引入sh

的發音及板書,接下來問這隻兇猛的獅子想要幹什麼?學生說出吃猴子,從而匯入ch及板書ch。猴子被獅子吃了嗎?爲什麼?學生用明亮的眼睛看到樹上一隻大猴子伸下一根樹枝拉小猴,樹枝的枝就出現了zh

並板書。從而總結我們今天就結交這4個聲母朋友。這樣故事引入後,編一首兒歌,老師配樂範讀課文,“一輪紅日上山頭,獅子想來吃小猴。樹上同伴有辦法,伸下樹枝來救猴。”最後,老師帶讀兒歌。

3、聯繫表音表形圖,探究發音

1、小組學習

皮亞傑認爲:“教育的宗旨不在於把儘可能多的東西教給學生,取得儘可能大的效果,而首先在於教給學生怎樣學習。”事實證明,憑藉學生已有經驗,讓學生自己嘗試,就能讓他們嚐到成功的歡樂,同時也樹立起學好拼音的信心.

在這裏我出示表音表形圖,讓學生單獨來學這4個聲母。先讓學生自由練讀,體會體會怎樣才能讀好這幾個聲母,學生在小組內自由練讀,圈出不認識的字母,並想辦法去學會它。其次,在4人小組互說體會。然後在學生彙報中總結髮音要領。最後給學生範讀後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再讀這幾個聲母,以各種方式自讀聲母。

2.遊戲鞏固

拼音的學習是比較枯燥的,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又容易分散,簡單的遊戲,充滿童趣的語言描述,使枯燥的字母富有生命,把書寫看成是把聲母送回家,很容易使學生聯想到迷路的小朋友,內心涌起強烈的責任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

遊戲一聽音取卡

把自己準備好的卡片擺好,老師念音學生舉卡,進一步鞏固發音

遊戲二找一找,送回家

課件逐一出現音節zhu che shu ru 找一找聲母zh ch sh r

分別藏在哪個字裏?學生自讀音節,遇到不會的向同學、老師請教。這裏是練習拼讀教學。

出現四線三格,把它們送回家,學生上黑板貼字母卡片。這裏教學zh ch sh r 的正確書寫。

遊戲三看誰記得牢

它們已經送回家了,看看怎樣記住,學生交流、討論然後說說,學生用各種方法認清形。

4、學習zhi chi shi ri

1. 教學zhi chi shi ri的讀音

zh ch sh r 也交了幾個特殊朋友,課件出示zhī chī shí rì

讓學生當小老師帶讀,其他學生跟讀,教師小結。請同學用喜歡的方式練讀,可以自讀、互讀、“開輪船”讀……

2. 與漢字對照讀

給它們戴上一頂帽子,讓學生認,課件出示。學生自由練讀,同桌檢查讀、彙報讀。

5、鞏固練習

小朋友,交上了幾個新朋友,以歌聲來祝賀自己,老師邊配樂邊教唱語境歌,學生喝着節奏跟唱。這裏恰當的利用音樂課的資源,注意了學科間的整合,既消除了學習的疲勞,又鞏固了所學的拼音。

6、總結,課外延伸

我們該回家,師放《火車開了》歌曲,學生邊唱邊做律動。

鼓勵學生表現好,並且以“今天晚上如果誰夢見了拼音樂園的朋友,明天可不要忘了給老師、同學說說”新穎的課外作業的佈置,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不再把學習當作是一種負擔。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8

一、教學背景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春夏秋冬》一課是部編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節識字課。本冊教材包括兩個識字單元和六個閱讀單元,識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單元,穿插在閱讀單元之間。《春夏秋冬》作爲全冊教材的第一課,在整冊教材中起着引領作用,主要體現在:1.識字、賞詞的學習是基礎,識字的意義在於學以致用,是在爲後面的學習做準備。2.本課的內容韻律和諧,易於朗讀,且蘊含着濃郁的文化韻味,使學生在誦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對後面的學習起着一定的導向作用。3.執教此內容時正逢冬去春來,是一年的開春之際,從教材結構編排和時間安排上來說順應了時節特點。4.《春夏秋冬》這一課是一年級下冊的開篇又是識字課,剛開學,學生的學習從識字開始,這樣的編排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

這一單元,從學生熟知的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入手,到學生喜聞樂見的猜字謎,都是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及插圖、字謎、形聲字規律等識字,圖文結合,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在欣賞和想象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發對自然的熱愛之情。這一課的學習內容旨在引導學生利用多種形式進行識字,透過欣賞,圖文結合、聯繫生活實際和想象等方式在朗朗上口的誦讀中感受四季之美,激發對大自然喜歡的情感。而這一切都是爲了達成實現新《語文課程標準》中“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願望”的要求。

2.學情分析:

作爲一年級的學生,他們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由於學生的起點水平不同,識字量和識字方法的掌握程度存在一定的差異。在瞭解了這些的基礎上我對本班又做了進一步的小調查。

課前小調查:

(1)你是否上過學前班?

(2)看書時你會因爲不認識字而苦惱嗎?

(3)你知道哪些和四季有關的內容?

本班有26名學生,情況如下:在課前調查中,你是否上過學前班?56%的孩子選擇的是,這說明有一半的孩子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識字基礎。看書時你會因爲不認識字而苦惱嗎?全班有22人表示爲此感到很苦惱,佔全班的84.6%。你知道哪些和四季有關的內容?100%的學生都能說出一年級上冊《四季》這篇課文。可見,春夏秋冬四季的特點在學生頭腦中是有印象的,同時也反映出學生願意認識更多的字。那如何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識字,在欣賞中陶冶情操,感受詞語學習的魅力成爲了我本課思考的重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情況分析,本課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春、夏、秋、冬的美麗,培養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能力與方法:

透過聯想、圖文結合、多種形式讀記等方法,引導學生識字賞詞,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知識:

認識“霜、吹”等8個生字;認識雨字頭和雙耳旁2個偏旁;讀好詞語和短語。會寫“春、冬”2個生字。

三、教學過程

爲達成教學目標,本課主要採用互動式與體驗式結合的教學方式。本節課上,根據學生識字較少,缺乏詞語欣賞的情況,引入了大量美景圖,並設計了畫圖識字,韻律讀詞的活動,從而爲學生創設體驗的機會,寓教於樂,激發學生興趣,達成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考慮,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包括四個教學環節:

環節一:透過聯繫舊知,遷移匯入新課。

環節二:透過圖文結合,認讀生字詞語。

環節三:透過“畫圖”識字,韻律讀詞。

環節四:透過指導寫字,培養書寫習慣。

下面逐環節進行介紹:

環節一:透過聯繫舊知,遷移匯入新課。

一上課,先請學生回憶背誦一上課文《四季》,順勢提出問題:四季包括哪四季呢?引出課題《春夏秋冬》。

這一環節的設計考慮到學生的學情,他們對於春夏秋冬有一定的認知,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透過背誦熟知的課文,喚醒學生對春夏秋冬的美好回憶。

環節二:透過圖文結合,認讀生字詞語。

所以接下以“春夏秋冬都有哪些漂亮的景色?”這一問題切入到第二個環節的學習。爲了讓學生讀好、讀準“春風、夏雨、秋霜、冬雪”這四個詞語,我採用了藉助拼音初讀、同桌檢查讀,小組開火車帶讀、去拼音詞卡讀、看圖配詞讀、圖文搭配連線讀以及最後的配上音樂有節奏的韻律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不斷地認讀過程中識記、感受學習內容。

接下來,透過出示生動形象的圖片、利用多種識字方法引導學生識字讀詞。例如在認識“吹”時,老師引導:春風一吹,大地一片生機,你會吹什麼?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吹”字?學生透過做動作、聯想、加一加、組詞、形聲字等多種記字方法識字。在認識“霜”時透過圖片的引入,強化學生對“霜”字的記憶。

環節意圖: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選擇教學資源,多種形式的認讀,在不斷地復現中識記生字詞,每一次的認讀對於學生來說都是新一層次的提高。透過出示生動形象的圖片,圖文結合,加深學生感官——眼看的體驗,強化他們的感受和認知,極大程度地降低了本課的教學難度,突出了教學重點。

環節三:透過“畫圖”識字,韻律讀詞。

識記了生字、認讀了詞語也想象了畫面,接下來是不是放手給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呢?這時我又想到了《語文課程標準》裏的話,它指出:“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的心理特點,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爲主要材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實用結合。”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基於這一思考,我們進入到了第三個環節,“畫圖”識字,韻律讀詞。有了前面的引導、鋪墊,學生基本掌握了圖文之間的聯繫,所以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將自主權充分地交還給學生,請他們一起來“畫畫”,透過展開想象在黑板上描繪出一幅美景圖。在學生描繪時,我及時抓住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相關資訊,相機引導學習“池草青、山花紅、魚出水、鳥入林”等短語中的生字詞。這一環節的設計,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以“畫畫”爲學習資源,透過聯想和想象,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說詞語、貼圖、識字,在情境中學習,玩中學,學中悟。

最後針對這些詞語、短語朗朗上口的語言特點,我將學習內容編成輕鬆有趣的小兒歌,輔以美景和音樂,學生在欣賞、感受中理解,在節奏韻律中學習,學習形式更爲活潑,學習內容更利於學生記憶。

環節四:透過指導寫字,培養書寫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一生受益的法寶。在指導書寫這一環節,我不僅注重學生的書寫質量,更關注對他們寫字姿勢和握筆姿勢的引導和培養。這一環節中,學生首先透過觀察、交流感受漢字的整體結構和關鍵筆畫,然後在教師範寫與書空的過程中感受每一筆的寫法,最後落實在書面上,親自體驗,描一個,寫一個。書寫後的反思和修改必不可少,透過互相評價,讓學生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在修改中進步,在鼓勵中成長。

四、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評價方式:

1.以觀察課堂生成的方式將評價貫穿整節課。

2.課堂結束後,觀察學生書寫的字跡是否工整,寫字姿勢是否正確,是否能從實際行動中真正去熱愛大自然做出進一步的評價。3.激勵性語言評價。

五、教學特色

與以往教學相比,本設計的特色之處在於: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選擇教學內容,結合課內外,採用多種形式識字、讀詞,創造性地選擇以“畫畫”識字、學詞和韻律賞詞、讀詞爲教學資源。

(一)根據學生情況安排教學

根據課前調查,44%的孩子沒有上過學前班,識字存在一定困難。全班84.6%的同學會因識字少影響自己的閱讀。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之間的落差較大,因此,在課堂中,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認讀和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在這樣的教學內容中,學生學習是主動的,情感是真切的,真正貫徹了語文學習應該注重對學生的整體把握和薰陶感染,陶冶學生情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宗旨。

(二)形成互動和體驗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在整堂課中,既有師生、生生、學生與文字之間的互動又有情景體驗。多種形式的讀,欣賞和想象,讓學生們敢說,愛說,這爲接下來的學習提供了憑據,讓學生有了學習的腳手架;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到繪畫當中,展開想象,學詞貼圖,跟着音樂,有節奏的拍手說兒歌,在音樂和美景中,強化了學習的效果,從而激發出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9

《秋天到了》是教科版課標教科書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的一篇主體課文。作者抓住初秋季節景物的變化及特徵,描繪秋季天高雲淡、五穀豐登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讚美之情。這篇描寫秋景的散文,作者從整體入手,由天空到田野,由植物到動物,形象直觀地寫秋天豐收的景象。文章雖短小精悍,三個自然段共5句話,但合在一起卻描繪了一幅初秋全景圖。

一年級學生剛剛走入校門,表達能力和認知能力還不是很強,但是經過幾個月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漢語拼音的直呼方法,初步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與學文。一年級的孩子對周圍事物處於好奇狀態,對於語文課亦是如此。“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興趣的養成是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的保證。但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打好基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更爲重要。學生們喜歡生動活潑、圖文並茂的課文,透過本課的學習,不但能讓學生了解秋天、觀察秋天、感受大自然,還能體驗在大自然中探索、發現的樂趣,同時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課堂中學會學習,打下紮實的語文學習基礎。

根據一年級學段目標,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爲:

1、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 6個;

2、藉助拼音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瞭解閱讀方法;

3、使學生初步瞭解秋天,知道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

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及本課的教材特點,我確定本節課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讀熟、讀懂本文,在多種形式的讀中感受秋天的美。

依據學生年齡特點及學段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流程分爲四個步驟:

1、激趣揭題,範讀感知;

2、自讀課文,自主識字;

3、反覆讀文,讀熟讀通;

4、指導書寫,落實雙基。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邊解讀文字邊站在學生的視角思索,“秋天到了,天氣涼了。” 孩子眼中的秋天是怎樣的呢?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我設計了這樣的匯入:“一年有四個季節,誰願意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個?”接下來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示動物朋友“大雁飛飛”帶來的一組圖片,問道:“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季節的景色嗎?”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了,當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之時,我適時小結:“大家觀察得真仔細啊,那就讓我們一起看看秋天到底都有什麼變化吧!”透過秋天裏事物的變化,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從而給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教學過程中,我力爭突出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將語文知識與能力的訓練貫穿於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板書課題時,我請學生伸出小手和我一起寫,並將拼音標註,使學生在書空的同時對生字“秋”、“到”有了初步的感知。閱讀過程中我嘗試改變從頭到尾串講的模式,給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機會。新課伊始,藉助多媒體課件,屏幕上出現了秋天的美景,在悠揚的背景音樂中,我彷彿置身於美麗的秋天,投入的範讀讓學生彷彿也沉浸其中,從而對課文有了整體感知。這時,學生很容易產生想讀的願望。根據課標一年級閱讀要求,在學生自讀前,我提出以下要求: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丟字、不添字,不唱讀。我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想怎樣讀就怎樣讀,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學生讀完一遍後,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瞭解。爲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我設計了第二遍讀。在這裏,我並沒有直接要求學生讀課文,而是先出示學生的動物朋友小老虎,告訴孩子們“小老虎也想讀讀這篇課文,但它有幾個字不認識,都着急了,大家都是有愛心的孩子,願意幫幫他嗎?”這時再讓學生邊讀課文邊圈畫出小老虎不認識的字,然後透過看拼音自己讀、同桌互讀、開火車賽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認識本節課生字的同時,又一次感知了課文內容。這一環節的設計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互動的學習方式。

一年級學生年紀小,注意力不夠持久,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兩遍讀後我設計了間休。讓學生欣賞一曲秋天的兒歌,舒展一下身體。短暫的休息後,學生們又有了精神,這時讓學生再次回到課文中。第三遍讀文,要求學生要注意讀出詞語之間、句子之間、段落之間的停頓,並請學生自己發現文中幾個“一”字變調的不同讀法,注意“一會兒”一詞兒化音的讀法。透過三遍讀文,學生已經對課文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這時候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去讀。學生透過學習夥伴間的練讀,在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學會讀書的方法。這時再問學生“你都讀懂了什麼?”自然水到渠成,理解文章內容迎刃而解。指導朗讀時,我在詞語上下功夫,請學生將第一自然段中重讀的詞語用小圓點畫出來;第二自然段,學生讀到大雁南飛時,我透過動畫將學生帶入情境,讓學生看到大雁到底是怎樣“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 ,同時還向學生介紹了關於大雁的科學知識,再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慾。接着讓學生用“一會兒……一會兒……”練習說話,使語言文字訓練落到實處。

識字、寫字教學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在幾遍讀文的過程中,學生基本解決了會認的問題;因爲低年級的字詞教學內涵很多,字詞、朗讀、閱讀、感悟理解等等,想在短短的40分鐘裏面把想講的全都呈現出來,那樣就比較蜻蜓點水或是浮光掠影了, 在本節課的寫字指導中,我重點指導“飛”字,“節”字,主要從筆畫上進行指導,交給學生寫字方法,其他的逐漸放手讓學生獨立識字,相信學生會逐漸掌握寫字方法,提高書寫能力,促進其良好習慣的養成。

進行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進行了深深地思索,我不斷地閱讀文字,揣摩從這5句話中表現出的思想內涵,思考如何透過這5句話三個自然段,落實低年級學生語文知識與能力的訓練。我將進行本課教學設計的過程視爲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在重新審視課標,充分的查閱資料的同時,我真的提高不少。全國小語會在如何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的問題上提出“立足工具,弘揚人文,凸顯語文學科個性”的觀點,本課的設計,我努力向此目標靠近,但我深知,我做得還很不夠。謝謝各位專家、評委!在語文教學之路上,我要走的路還很長,我願意努力爲小學語文教學付出,爲學生的語文學習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