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關於高中說課稿彙總7篇

學問君 人氣:1.06W

作爲一名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說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高中說課稿彙總7篇

高中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大氣環境是高中地理第三節的課文,這一單元是高中地理中最重要的章節之一,考試中所佔的比例也較多,而這一節又是第二單元的重點知識之一,因此,它是高中地理一個重要內容。這部分內容很容易和我們周圍實際生活相聯繫,從而取材於我們的生產生活,考查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可以作爲考試的切入點,考查學科內與之相關聯的內容,體現綜合高考命題方向,因此,這一考點是高中地理中最重要的知識之一,考試中所佔的比例也較多,也是高考熱點知識之一。本節內容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講述大氣的垂直分層及每層大氣的特徵,第二部分主要講述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及對地面的保溫作用,注重學生培養讀圖分析能力、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2、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輻射、大氣逆輻射四種輻射之間的關係。

3、大氣的保溫效應。

(2)教學難點 大氣保溫作用原理。

(3)教學媒體 多媒體

二、說教法

教無定法,應“以學定法”,這是新課程“以人爲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以此爲出發點,本節課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徵,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式:

1、 探究式教學:在教學中,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激勵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探究,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地理實踐能力。

2、 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方式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又能增強學生競爭意識,提高參與各種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

3、問題導學法:提出問題讓學生採取自學的方式來解決,增強學生自己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三、說學法

根據地理教學的一般特點,採用下列教學方法: 1、圖導圖練法:

透過教師指導學生動眼識圖、動腦析圖、動口說圖等多項措施訓練,提出問

題,啓發學生思考,回答,並進行歸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讀圖分析能力。 2、比較分析法:

將教材中的主要知識進行對比,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3、案例分析法:

透過對課本及補充材料中案例的分析、探究,使學生掌握材料分析題的解題

方法,培養學生材料分析能力及探究能力。

四、說教學流程

創設情境匯入、探究學習、課堂小結、鞏固訓練。

五、 教學效果評價

本節課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學生之間團結協作的能力。同時,力求很好地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得學生們在快樂探索中尋找知識,豐富學生的課堂生活,培養了學生的積極的情感態度。

高中說課稿 篇2

本課構思:培養學生自主學練,能力是當前體育教學過程中實施新課標的需要,也是體現主體性教學思想。本節課以學生髮展爲中心,確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運動技能”、“社會適應”、“運動參與”、“心理健康”爲主要目標,着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動作技能形成過程中,採用了嘗試、啓發、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對新的動作有個總體的瞭解,同時根據不同水平,讓學生自主選擇輔助練習,完善技能的不同的練習方法,嚐到成功的樂趣,同時還能拓展學生思維空間,超越過去那種授之以魚”的被動教學模式,更好地貫徹“授之以漁”的思想,使學生在學習中做到會學、會用、會舉一反三。透過熱身遊戲,培養學生的良好的人際關係。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跳遠的空中姿勢

(2)讓75%學生基本掌握跳遠動作,並有着參與討論,尋求跳遠動作,發展協調性、靈敏性、增強下肢力量;提高跳躍能力。

(3)培養學生面對任何困難都不要輕言放棄,勇於向前、頑強、果斷的優良品質;且在不斷的嘗試中找出最佳的方法與捷徑,建立與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

重點:鼓勵學生在學習與練習過程中不斷的嘗試跳越新的障礙。

難點:騰空姿勢

三、說對象。

初中學生年齡較小,存在體質普遍較弱、運動技術較差的現象;在體育課中比較易興奮,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對於說教過多、技術要求的教學因其理性思維還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興趣;相反,對於直觀的、易於模仿的感性思維的體育課比較喜歡,學習興趣較高。

四、說教法。

根據初中學生的思維能力,結合本節課教學目標,主要採用以下教法:

1、障礙練習法運用助跑起跳的方法跳越一定的高度及頭碰氣球來完成跳遠動作,讓學生體會跳遠的樂趣。

2、示範法學生自己討論,進行展示,給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機會。

3、糾正法在學生的練習過程中,老師對起跳騰空的動作進行指導,引導學生學好規範的優美動作。

4、遊戲參與法將教學寓於“跳繩遊戲”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說學法。

1、大膽嘗試練習法學生自主大膽嘗試做跳越障礙練習,並體會騰空姿勢。

2、水平段練習法根據個人的身體素質,在練習過程中,移動鬆緊帶或球的高度,體會跳遠的動作和空中姿勢。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根據體育與健康教學目標的要求,結合初中生成長的生理、心理特點,按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在自主練習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學會鍛鍊的方法,並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行爲習慣。本節課爲幾個環節教學環節教學程序設計意圖教學常規宣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準備活動跟着音樂節奏參與活動做好準備,預防損傷。

七、主內容教學

1、學生練習

2、學生展示

3、教師指導

4、遊戲比賽

1)、初步掌握跳遠的空中姿勢。

2)、讓75%學生基本掌握跳遠動作,並有着參與討論,尋求跳遠動作。

3)、發展協調性、靈敏性、增強下肢力量;提高跳躍能力。

4)、培養學生面對任何困難都不要輕言放棄,勇於向前、頑強、果斷的優良品質;且在不斷的嘗試中找出最佳的方法與捷徑,建立與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八、課堂小結

1、整隊

2、總結本課的學習目的

3、放鬆下課愉快下課

高中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書第一冊(上)第二章第三節《函數的單調性》。以下我從六個方面來彙報我是如何研究教材、備課和設計教學過程的。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本節課是人教版第二章《函數》第三節函數單調性的第一課時,該課時主要學習增函數、減函數的定義,以及應用定義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2、教材所處地位、作用

函數的單調性是對函數概念的延續和拓展,也是後續研究幾類具體函數的單調性的基礎;此外在比較數的大小、函數的定性分析以及相關的數學綜合問題中也有廣泛的應用。在方法上,教學過程中還滲透了數形結合、類比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它是高中數學中的核心知識之一,在函數教學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1、知識基礎

高一學生已學習了函數的概念等知識,並且接觸了一些特殊的單調函數。

2、認知水平與能力

高一學生已初步具有數形結合思維能力,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問題。

3、任教班級學生特點

學生基礎較紮實、思維較活躍,能較好地應用數形結合解決問題,但歸納轉化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觀察討論能力有待加強。

三、目標分析

(一)知識技能

1.讓學生理解增函數和減函數的定義;

2.根據定義證明函數的單調性;

3.瞭解函數的單調區間的概念,並能根據圖象說出函數的單調區間。

(二)過程與方法

1.透過證明函數的單調性的學習,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透過運用公式的過程,提高學生類比化歸、數形結合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積極參與觀察、分析、探索等課堂教學的雙邊活動,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喜悅,以此激發求知慾。領會用從特殊到一般,再從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去觀察分析事物。

由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

教材的重點、難點、解決策略

教學重點:函數單調性的概念與判斷 。

教學難點:利用函數單調性定義或者函數圖象判斷簡單函數的單調性。

解決策略:

本課在設計上採用了由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教學策略。利用數形結合、類比化歸的思想,層層深入,透過學生自主觀察、討論、探究得到單調性概念;同時,藉助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幫助學生理解,並透過範例後的變式訓練和教師的點撥引導,師生互動、講練結合,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四、教學法分析

(一)教法:

1、從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問題引入課題,爲概念學習創設情境,拉近數學與現實的距離,激發學生求知慾,調動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

2、在鼓勵學生主體參與的同時,不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具體體現在設問、講評和規範書寫等方面,教會學生清晰的思維、嚴謹的推理,併成功地完成書面表達。

3、應用多媒體,增大教學容量和直觀性。

(二)學法:

1、讓學生從問題中質疑、嘗試、歸納、總結、運用,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利用圖形直觀啓迪思維,並透過正、反例的構造,來完成從感性認識到理性思維的認知飛躍。

五、課堂小結

高中說課稿 篇4

一、 教材分析

(一)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課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綱,也可以說是唯物辯證法的濃縮、結晶,是從總體上體現辯證法和唯物主義內在的有機統一的重要內容,因而在本書中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一節是講述世界的狀態是普遍聯繫的問題。普遍聯繫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總特徵。這個問題是辯證法部分的邏輯起點,也是第二課內容的邏輯出發點。第一框主要內容講述事物是普遍聯繫的。其中,聯繫是客觀的,但人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繫,去改變事物,建立新的具體聯繫。這兩種說法似乎自相矛盾,不能自圓其說。對於初學者來說,當然就成爲難點了。由於本節課的內容中包含了豐富的方意義,對於學生正確地對待人生和社會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所以從現實角度講,它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學目標

識記:聯繫的概念。

理解:

①事物的聯繫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觀的。聯繫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之一,是人們正確地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重要理論依據。

②事物聯繫的客觀性與人的活動的關係。聯繫的客觀性是指它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必然性。但是,並不是說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聯繫就無法改變,而是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繫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繫。

運用:用事物的聯繫具有普遍性原理,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等。

①培養學生從事物之間、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關係,去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辯證思維能力。

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積極參與社會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提高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

高中學生思維活躍但缺乏辯證思維,遇到問題不會變通。透過本節課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客觀世界的基本特徵是普遍聯繫的,引導學生樹立事物是普遍聯繫的世界觀,學會運用聯繫的觀點和方法觀察和分析問題,培養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和積極參與社會的實踐能力。

(三)教學重點

爲什麼事物的聯繫具有普遍性。

(四)教學難點

事物聯繫的客觀性與人的活動的關係。

二、 學生分析

心理學研究表明:高二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從總體上看,正處於急劇發展、變化和成熟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但不成熟且在變化,思維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獲得較好的統一。不進行積極的主動的思維活動,就不能有效地獲取知識,發展智力和能力,也就難以從理性的高度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學的世界觀。哲學常識第一課講了唯物論,第二課接着講辯證法,它是第一課的引申和深化。唯物論主要揭示世界的本質、本原的物質性,而本課說明唯物辯證法的研究對象是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繫和發展,即物質世界的辯證性。學生現在往往把唯物論和辯證法的內容孤立開來,所以在教學中應加強這方面的指導。

三、教法

根據新課標強調師生共同參與課堂的建設,我採用多媒體教學與對話教學相結合,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因此我設計一個相對小但又具體的事例――前階段我們這裏發生的霍亂實例,作爲對話教學的入口,貼近學生實際。透過設計提問,創造氛圍,啓迪思維,層層設問,啓發學生思考和歸納,使學生理解生活中處處有哲學。遵循從特殊到普遍的認識秩序。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使學生不知不覺中到達本節課的知識目標。

四、學法

學習方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學法指導中我注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理論聯繫實際法——培養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既能從生活中感悟哲理。最後又讓他們用所學的理論試着解決實際問題。努力使生活邏輯和哲學邏輯相結合。

思維訓練法——理論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在具體事例中,透過教師引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和互動,獲得相關知識。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過度到理性認識,由形象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體現在過程中學習。

五、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首先向學生出示兩張霍亂弧菌的照片,猜猜是什麼?這就是這段時間讓我們很多人心煩意亂的霍亂弧菌。你們害怕它嗎?爲什麼?引導學生討論。有學生害怕,因爲霍亂弧菌侵入人體後,會引起人腹瀉、嘔吐、脫水等,嚴重的可能致使人死亡。有學生覺得沒有必要過多的擔心,因爲我們可以採取措施預防霍亂。

2、講述新課

得出:1、聯繫的含義

問題:那麼是什麼原因使霍亂在嘉善有流行的趨勢呢?如果你是疾控中心的領導,你認爲有哪些因素可能會引起霍亂?學生討論後歸納如下:

原因一:

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重點:2、事物是普遍聯繫的

接下來簡單介紹社會上有些人認爲霍亂髮生是神懲罰人類的潘多拉盒子說和盲年說,學生可以得出這兩種觀點都是錯誤的,是臆造的聯繫,違背世界是客觀存的物質性原理。我們不能把主觀聯繫強加給事物。

問題:我們可以透過預防措施來阻止霍亂病菌擴散,但是能消滅它與人類的聯繫嗎?爲什麼?

得出:3、事物的聯繫是客觀的,既不能強加也不能否認。具體聯繫是有條件的。

3、課堂小結

我用課件展示內容框架,一個概念,兩個原理。

五、課堂作業

運用:請你運用今天所學的哲學道理,談談我縣應該怎樣從根本上預防霍亂的再次發生?

事物聯繫的客觀性與人的活動的關係,聯繫是客觀的,但並不是說人們對事物的聯繫無法改變。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繫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繫。我們掌握了霍亂與人的客觀聯繫,可以透過做好環保工作,防止霍亂再次發生。這樣進一步使學生樹立作爲人類必須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也體現了生活中處處有哲學的道理。

六、板書設計

整堂課的板書,主要內容由課件展示,副板書主要用於記錄學生討論的結果。

高中說課稿 篇5

第一部分:說教材分析

一.該部分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這節課主要講的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當前在中國發展先進的文化,便是設定裝備部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也便是設定裝備部署社會主義精力文明。第一框講了“對峙先輩文化的進步偏向”,答覆了今世中國的先輩文化是什麼,中國的先輩文化應當對峙什麼偏向,緊接着第二框就要答覆怎樣生長先輩文化,即怎樣設定裝備部署社會主義精力文明。可見第二框內容是第一框內容的天然延伸、繼承擴展和深化。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知道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目標是培育“四有”公民。瞭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②瞭解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途徑是大力發展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

③明確建設和諧文化的重要意義,透過瞭解近年來人民羣衆在精神文明建設中所創造的豐富多彩的形式,提高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2.能力目標

①積極參加有意義的精神文化活動,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學生的思想道德,昇華學生的道

德境界。

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初步探究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熱愛生活,自覺成爲“四有公民“,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以實際行動投身於和諧文化建設。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教學的重點: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務。和諧文化的重要地位。

2.教學的難點: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難點確立的依據:傳統文化的穩定性、繼承性和鮮明的民族性學生理解起來有些困難,理論較爲抽象,需要結合事例說明。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第二部分:說教法

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門爲學生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綜合性必修學科。結合我近年來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經驗,認爲好的教法不光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

常言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如何選擇適合的教法,我認爲應該在挖掘教材的內涵,比較相關知識和能力價值的基礎上,結合學校教學硬件配備情況和高三年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進行確定。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透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讓學生真正的參與課堂活動,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基於本節課的特點,以及重難點情況,我主要採用教與學並重的的教學方法和以學生爲主的教學方法:

1、啓發式教學法

透過啓發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啓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科學的分析思辨能力。

2、情景教學法

創設情境,透過老師引導,讓學生體會和感悟關中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透過關中的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思想、傳統文藝的情境感知,進而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進行整體把握。

3.例證法:運用事例,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第三部分:說學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給學生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教師的個性在如何塑造着學生的個性。”,所以我積極的引導學生從“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需要,也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位於城鄉結合部的學校,學生來源複雜,總體來說學生的知識與能力與市區學校都有一定差距,所以我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指導學生學習:

1、導讀法:

指導學生學會看書、理書、畫書。透過看書是學生對本節課知識有基本瞭解,使知識思維連貫;透過理書讓學生理清內容,理順結構,理出中心;透過畫書讓學生對重難點有標註,便於鞏固提高。這樣也能很好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思疑法:

學起于思,思起於疑,素材探究中設疑,發掘問題,疑中設難,引導思維,起到拋磚引玉。

3、分析歸納法:

主要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表達能力、知識觀點提煉能力、綜合運用能力。

4、總結反思法:

主要透過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總結反思,理論聯繫實際,讓知識內化爲學生的的認知和體驗,同時也能培養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知識遷移能力。

文化相對來說不是那麼難理解,加之學生之前對文化內容的學習已多時,因此對文化方面的內容已不再陌生,也具備了一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爲本課的學習做好了能力鋪墊。

高中學生思維活躍,教學中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可以多設定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總之,教法、學法是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它體現在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有機融合。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是點明思路、引導思考、活躍思維。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發展能力,提高素質。

接着我具體來談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第四部分:說教學過程

在這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但是,要儘量避免出現課堂活動而引出的學生課堂表現隨意化的現象。

首先,是讓學生觀看彭宇案事例和最美媽媽吳菊萍的故事,然後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教師做點撥,說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刻不容緩,從而引入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並板書)。

首先,向學生介紹,本節課的學習主要圍繞下面一些內容展開:1.爲什麼要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2.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務是什麼?3.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應該怎麼做?除此之外,就是關於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一些相關內容。

接着,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瀏覽教材3分鐘。三分鐘後,老師引導學生開始這節課內容的學習。首先是解決“爲什麼要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向學生提出問題,並讓其思考,並引導學生從兩方面思考討論,一是必要性,二是意義。然後,請學生起來回答,如果必要性方面打不出來,老師可以以填空題的方式,讓學生填關鍵詞,關鍵詞填完之後,讓學生理解一下必要性,教師對學生進行知識拓展,講述關鍵詞“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者之間相輔相成的關係。二是意義,仍然讓學生回答(課本書上100頁原文)。緊接着,讓學生思考回答課本100頁第個方框裏的問題,教師做一些簡要的點評。

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一起來解決第二個問題,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務?這個問題是本節課的重點。其答案讓學生回答,並申明其根本任務也是發展先進文化的根本目標。並向學生說明|“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但是他們每一項又包含不同層次的內容,並讓學生分組思考討論自己對每一項的理解,3分鐘後讓學生分享討論結果,教師做相應的點評並以幻燈片顯示相對標準的答案。爲了讓學生明白”四有“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教師做相應的拓展,簡要闡述一下“四有”之間相輔相成的關係,學生做相應的瞭解。

接下來,解決本節課的難點,即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其措施讓學生回答(書本上101頁有),學生回答完措施後,教師對其三個措施進行逐一講解。其基本思路是“運用該措施的原因?”以及“運用該措施的要求?”,至於課本書上相關連結的材料,可以讓學生瀏覽一下,102頁頂上方框的思考題,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思考並當場解決。

接下來,進入第二部分內容的學習,即“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首先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意義?”,該問題提出後,讓學生回答(課本上有);然後是講到建設和諧文化的要求,仍然讓學生起來回答(課本上有)。接下來,強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本質,是億萬人民參加文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億萬人民是精神文明活動創建的主體,並讓學生例舉一些自己參與過的或是知道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最後,強調投身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是當代中國青年成長成才的必然選擇,呼籲學生積極參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書上103頁最後一段文字)。

最後,教師對這節課學習的內容做回顧總結,並讓學生做幾道練習題鞏固一下新知識。

依據:本節課主要是透過學生對關中文化的瞭解來學習我國的傳統文化。所以我計劃透過3-5分鐘的設問導課讓學生把注意力轉變集中到課堂中,引導學生關注課堂。整體時間安排符合教育學中的最佳時間分配原理和反饋原理。這樣做也有利於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把主要時間留給學生,把主動權還給學生。

針對高三年級學生的層次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設定,設定有基礎題和拔高題。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板書設計

板書就是微型教案,板書集中體現教學的三維目標、重難點、教學過程,體現教學的特色與特性。

我們都知道,多媒體不能代替板書。我比較注重嚴謹美觀、系統的提綱式板書設計,因爲他能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形成知識網絡,以便於學生理解掌握。在板書設計中,用好副版和正版。重點部分用紅色粉筆標註,給學生形成強有力的視覺衝擊,透過細節讓學生更好的把無意注意轉到有意注意。

重視板書的依據:教育心理學認爲,在人所獲得的全部資訊中,其中聽覺只佔11%,而視覺佔83%,其它佔6%,所以板書在教學實踐中是必不可少的;彩色粉筆圈點來增強視覺刺激,充分發揮無意注意的非智力因素,起到畫龍點睛、突出重點,使學生分清主次,加深印象;嚴謹美觀的板書,使學生便於記憶、整理,給學生以賞心悅目的藝術美和科學美的享受。

第五部分、教學評價

在這節課裏,評價主體多元化,包括學生的自評、師生的互評、老師的評價。實時與學生進行互動的講授中的意見,從學生的需求角度舉行講授。動態掌握學生的講堂需求,注意對學生的情緒態度價值觀的引導,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底子品德得到教誨。整個講堂表現出開放性的生存化講授,在引導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上舉行拓展探究,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全面的思索題目,注意對學生的認知導向,在完成三維目的講授的上改正學生的已有知識毛病和認知毛病。

高中說課稿 篇6

一、說課題

我說課的課題是人教版教材必修四生活與哲學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二框題“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

二、說教材

1、本框題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框題是哲學辯證法理論中一個重要觀點,既是世界觀又是上一框題《世界是普遍聯繫的》的方法論,因此它是對上一框題的延續,同時學好這個框題也爲學好辯證法的其它觀點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它在整課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識記整體和部分的含義,系統的基本特徵,理解整體和部分的辨證統一關係,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

能力目標:用具體事例分析我們做事情要從整體着眼,尋求最優目標;剖析生活實例,鍛鍊綜合性思維,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樹立全局意識和顧全大局觀念,培養合作精神,增強集體主義思想,樹立爲集體做貢獻的價值觀。

3、教學重點:整體和部分是辨證統一的關係;因爲掌握了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係,對青年學生正確處理好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從而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掌握系統優化的思維方法。因爲這個知識比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但學好這個知識,對於指導學生的認識和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三、說教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材料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透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討論法

針對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四、說學法

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1.聯繫的含義

2.說明世界是普遍聯繫的

匯入:情景匯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喚起學生的興趣是學習活動的基礎。激發學生興趣可採用設疑和創設情景的方式來進行。讓學生閱讀《太子丹贈手》故事,分析說明,手和身體是部分與整體的關係,整體離不開部分,部分也離不開爭整體,否則都不能發揮其功能。所以讓學生重視整體和部分的聯繫,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新課講授:講議結合

第一部分是重點,我採用直觀演示法和討論法等突破重點。設計情景,事例匯入,啓發思考,層層誘導,講議結合。

1、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一

從坐井觀天和盲人摸象的典故中,讓學生分析,整體和部分的區別,得出結論

青蛙錯誤的把頭頂上的天空,當作整個天空。而盲人們錯誤的把部分象當作整個大象。說明他們都錯誤的把部分當作整體,那麼他們有着怎樣的區別。引入第一個知識點

1.整體和部分相互區別

(1)含義不同;

整體指事物的全局和發展全過程;從數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發展的各個階段,從數量上看它是多。

讓學生了解張網捕雀典故

古代有個人在林中見到一張捕雀的大網,捕到的麻雀都是雀頭鑽進一個個網眼裏,於是他回家用一截截短繩結成許多互不關聯的像網眼一樣的小繩圈來捕雀,結果一個雀也沒有捕到。

學生探究活動:

單個網眼爲什麼捕不到雀而網能捕到呢?

師析:(1)因爲他不懂得捕雀的網雖然由一個個網眼組成,但網中的網眼相互制約地聯繫在一起,成爲一個整體,因而使網在功能上具備了單個網眼所不具備的功能。這說明,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

(2)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出示鍾和各個零部件,讓學生說思考:鐘錶是由各個零部件組成,但任何一個零部件都不具有計時的功能。這說明了那些哲學道理?

2.(1)整體和部分相互聯繫、密不可分

整體由部分組成,整體功能的形成離不開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部分離開整體就不再具有部分的功能。

讓學生分析,“國興則家昌,國破則家亡”“一着不慎,滿盤皆輸。”從而得出結論:

(2)二者相互

影響

整體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部分也影響整體,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及其變化起決定作用。

再次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講述“三個老師偷油”的故事,得出方法論的啓示,方法論的講解,是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和昇華。

3、整體和部分關係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1)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尋求最優目標

讓學生再思考:我國爲什麼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

(2)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學習完整體和部分,讓學生列舉出整體和部分的例子,從而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二者的關係,老師再列舉一個“地球,由地核、地幔、地殼三大部分的相互聯繫構成的系統”的例子,過渡到第二部分知識點,這是本課的難點,我採取學生探究,教師總結的方法,突破難點。

二、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

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係。由於之前已經講過整體和部分的含義,所以系統和要素的含義,可直接給出。

1、系統和要素的含義

系統是由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

要素是組成一個整體而相互作用的部分

爲突破難點,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講述一個“一舉而三役濟”的故事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述了一個“一舉而三役濟”的故事。宋真宗年間,一場大火把宮內樓臺宮室燒成廢墟。修復這些宮室樓臺有三個困難:一是取土困難,路途遙遠;二是運輸困難,要運土及大批建築材料;三是處理大量垃圾困難。面對這些困難,負責該工程的丁謂經過周密思考,首先下令把宮前的大街挖成大溝,就地取土燒磚。第二步把宮外的汴水引入大溝中,運進竹木等建築材料。第三步,重建宮室樓臺,工程完工後再把碎磚廢土填入溝內,修復原來的大街。

學生探究活動:用哲學道理分析一舉而三役濟的意義?

多媒體顯示:《一舉而三役濟》(內容見注4)

引導學生探究活動得出結論:

這個施工方案全面考慮了施工的各個環節及其相互聯繫,結構合理、關係順暢,既節約了資源,又大大縮短了工期,實現了整體的最優目標。古人尚能如此,我們更應該自覺地優化結構、協調發展,爭取系統目標的最優化。

2、系統的基本特徵

系統觀念爲人們把握複雜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學方法和原則。

第一,整體性原則。

第二,有序性原則。

第三,優化原則。

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可以再調起高潮,讓學生聽一首歌曲,三個和尚挑水,讓學生從愉快的歌聲中,明白一個道理:

“三個和尚沒水喝”,導致這一結果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人數雖然多了,但沒有形成合理的結構,不是相互支援,相互促進,而是相互制肘、相互消磨,結果各要素的力量或作用被內耗了,出現了1+1<2的效應。所以,就要求我們一定要做到:

3、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的要求

(1)着眼於事物的整體性;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2)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

鞏固練習:以鞏固知識爲基礎,培養能力爲目標。

鞏固新知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過程,這一階段從時間上來看是學生注意力易分散,易疲勞的階段。進行練習可重新喚起學生的注意力,練習的形式和內容可以多樣化,但要以能提高學生技能、發展能力爲目標。高中哲學常識的教學更要突出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對社會政治經濟等各種現象的觀察、分析能力。

最後依據本課知識結構,回顧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並佈置課後作業。

六、說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知道了整體和部分是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密不可分的。應當樹立全局觀念,統籌全局,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同時必須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明確了系統是由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要運用系統優化的方法處理問題。設計這課的意圖是透過通俗易懂的典故、成語和材料,把抽象的哲學思想簡單化,讓學生能很容易就接受知識的目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滲透語文、歷史、等學科的知識,有助於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精心設定疑問,讓學生根據事例得出結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思辨能力。

高中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課題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冊第三章“生物的新陳代謝”第三節內容。學生在學完“細胞”以及理解“新陳代謝與酶”、“新陳代謝與ATP”知識後,轉入難度較大的“光合作用”學習,從生物界看,光合作用是最基本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是學生學習呼吸作用、生態系統等內容的基礎。

2.教材地位及作用 “光合作用”一節在綠色植物的新陳代謝以及整個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義務教育初中生物教材已經講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礎知識,安排了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的實驗。本節在此基礎上,更加深入地從產物到場所等方面講述了光合作用發現過程的幾個著名實驗,讓學生學會提取和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方法;並且講述光合作用的基本過程和意義等。目的是使學生不僅獲得有關的基礎知識,瞭解光合作用對人類生產生活的意義,懂得探索生物科學的基本方法。初步學會提取、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不斷探求新知識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光合作用的發現史②葉綠體中的色素③光合作用的過程④光合作用的意義

(2)能力目標: ①透過研究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和方法,使學生能夠體會和認識科學研究的過程,並初步學會具體的科學研究思路和方法。 ②透過觀察、設計光合作用發現的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思維能力。 ③透過運用物理和化學知識理解光合作用過程中物質和能量的變化過程,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以及學科間知識的綜合能力。 ④透過學生總結歸納光合作用過程中的主要反應以及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大階段的區別和聯繫,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透過體驗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家們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科學精神。 ②透過對光合作用意義的學習,幫助學生樹立生物進化的辯證觀點以及珍愛自然、珍愛綠色、珍愛生命的思想意識。

4.教學重點

(1)光合作用發現實驗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依據:科學實驗方法的教育是理科綜合考試的目標(設計和完成實驗能力),也符合新課程標準。本節教學內容是探究性學習的載體之一。

(2)光合作用的過程和意義 依據:①光合作用過程是本課題的核心內容。學生只有認識了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和暗反應的過程,才能理解光能、ATP分子中活躍的化學能到糖類等有機物分子中的穩定的化學能這一轉移過程,掌握光合作用的能量和物質變化的本質。使學生對光合作用的認識水平,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生只有知道光合過程的各個環節,才能理解內外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才能進一步研究如何提高光合效率的途徑,提高農業產量的技術。因此,學習光合作用的過程,是深入聯繫生產實際的理論基礎。②透過光合作用意義的教學,可使學生理解當今世介面臨的糧食、能源、環境污染等重大問題的解決與研究光合作用的關係。知道人類需要的農產品,歸根到底要靠光合作用去生產。農業生產和科學研究,應該把培養高效應的農作物品種,發明提高農作物充分利用光能的時間、空間的技術等途徑作爲研究方向;知道增加植被面積和質量,是改善環境的有效途徑等。這些是學生必備的科學素養。因此,光合作用的意義,是培養學生關心生物科學及發展,關心社會問題解決等意識的好材料,應充分利用。

5.教學難點:

(1)光合作用發現實驗的設計 依據:科學實驗方法的教育是理科綜合考試目標(設計和完成實驗能力)在本節教學中的較好體現,是研究性學習的載體之一,但由於學生剛剛接觸,這方面正是他們的薄弱環節。因此,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多項實踐,纔會使效果事半功倍。

(2)光合作用過程中物質和能量轉化 依據:高二學生對有機化學等知識還未學習到,對有關物理和化學知識不熟悉,還不能理解光合作用中的光能到電能,再由電能到不穩定的化學能,從不穩定的化學能到穩定的化學能的轉變的必要性,對於暗反應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三碳酸的還原等的必要性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難度。 根據教材的重難點,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這節內容安排3課時。第一課時學習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第二課時安排葉綠素實驗,第三課時學習光合作用的過程和意義。這裏主要說明第一課時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

二、說教法

1.教學方法: 教師的過程式教學與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相結合

2.教學手段: 課件、錄像、投影儀

三、說學法

學生在學習完細胞,理解新陳代謝等相關知識後,爲光合作用的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因此課堂中運用課件演示實驗,創設氛圍,引導學生透過觀察—思考—分析—討論,最後得出結論。 教學中主要採用了觀察法、討論法、總結歸納法。

四、說過程

(一)匯入新課 教師利用動畫演示海爾蒙特實驗,提出問題:從這個實驗可知柳樹重量增加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回答:水分是植物體建造自身的原料。 教師指出,海爾蒙特沒有考慮到空氣是否也能起作用。後來經過許多科學家的實驗,才逐漸發現光合作用的場所、條件、原料和產物。引出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的實驗。

設計意圖: 利用動畫的直觀性和已有知識降低了問題的起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傳授新知識

1、錄像演示普里斯特列實驗 引導學生思考:爲什麼B鐘罩內的小白鼠沒有死亡?植物從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學生透過觀察實驗,分析問題,得出結論:綠色植物能夠更新由於蠟燭燃燒或呼吸而變得污濁了的空氣。

教師指出:

(1)該實驗不能證明更新的空氣中的哪種成份?

(2)當其它人重複該實驗時候,有可能成功,有的總是失敗。直到後來,荷蘭科學家英格蒙斯證實了只有在陽光照射下,普里斯特利的實驗才能獲得成功。

2、學生介紹課前所做的薩克斯實驗 引導學生思考

(1)暗處理的目的是什麼?

(2)葉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目的是什麼?

(3)碘蒸氣處理葉片,目的是什麼?

(4)這個實驗成功的證明了什麼?

(5)高倍鏡下觀察“小藍點”聚集的部位是細胞的什麼結構?

學生經觀察實驗過程,分析問題,能夠得出結論。

(1)光合作用產生澱粉,同時需要光

(2)產生澱粉的部位是葉綠體。

〔小結〕:

(板書) 光合作用的場所、原料、條件、產物 設計意圖: 利用直觀課件演示的實驗,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能力。 透過學生親自重複薩克斯實驗體會科學研究的方法。 透過光合作用發現過程進行科學史的教育,使學生了解到科學家們用了200多年的時間,纔對光合作用的重過程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發現的艱難。

3、課件展示恩吉爾曼的水綿實驗 引導學生討論分析: A、這個實驗在設計上有什麼巧妙之處?

(1)選用水綿作爲實驗材料,不僅具有細而長的帶狀葉綠體,而且葉綠體螺旋狀地分佈在細胞中,便於觀察和分析研究。

(2)將臨時裝片放在黑暗且沒有空氣的環境中,排除了環境中光線和氧氣的影響,從而確保實驗能夠正常地進行。

(3)選用極細的光束照射並且用好氧細菌進行檢測,從而能夠準確地判斷出水綿中釋放氧的部位。

(4)進行黑暗和曝光對比實驗,從而明克實驗結果完全是由光照引起的。 B、這個實驗給了你什麼啓示?設計實驗時應注意哪幾個問題? 師生共同總結,實驗設計要注意的問題: 要有對照組和控制單一變量 設計意圖: 幫助學生體會科學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學習科學家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4、簡介同位素標記法

(三)鞏固練習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證明:氧氣到底來自於水還是二氧化碳

設計意圖: 幫助學生掌握同位素標記法的原理,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分析總結能力和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