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實用的小學說課稿範文集錦八篇

學問君 人氣:3.14W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的小學說課稿範文集錦八篇

小學說課稿 篇1

一、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設計從學生興趣出發,透過欣賞操作體會來獲取知識,透過看一看折一折比一比等實踐活動,逐步體驗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在教學中注意讓學生仔細觀察,在反覆的折、剪的過程中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將軸對稱圖形與實際生活相融合,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美和價值!

二、教材簡析

這部分教材是結合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而安排的實踐活動。活動的內容大致可分爲兩段。首先,指導學生欣賞中國剪紙作品,介紹其藝術特點,使學生對軸對稱圖形與剪紙的密切聯繫形成認識。然後讓學生運用已獲得的知識與技能獨立或分小組自由進行創作,最後進行交流。透過這次實踐活動,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和技能的靈活運用;另一方面,又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我國民間藝術的博大精深,培養其審美情趣。

三、教學目標

1.透過實踐活動,進一步加強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創造性,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

2.透過參與創作,合作交流,啓迪學生靈感,感受生活。

3.透過欣賞剪紙作品,感受古今勞動人民的高超技藝,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重難點

學習運用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創作美麗的圖案。

五、教學過程和設計意圖

第一部分 作品欣賞

先談話匯入: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些什麼?

用課件展示課前準備好的剪紙圖案。

然後再問:這些圖案好看嗎?你們見過這些圖案嗎?這是什麼?(窗花)你們還在哪兒見過?讓學生自由說說。

老師介紹:我國勞動人民用一把剪刀和一張紙創造出了各種各樣漂亮的圖案,這種民間藝術就是剪紙,又叫窗花。這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有1000多年的歷史,風格獨特,深受國內外人士所喜愛。

最後,揭示並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上一節活動課奇妙的剪紙(板書課題:奇妙的剪紙)

(設計意圖: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透過欣賞中國民間藝人的剪紙作品,讓學生鑑賞數學中的美,使學生對剪紙藝術有初步瞭解。)

第二部分 找軸對稱圖形

先出示課本第62頁的剪紙圖案,提問:請仔細觀察這些圖案,你有什麼發現?學生觀察,並說說想法。

如果有學生髮現了軸對稱圖形,就追問:你怎麼知道的?怎樣驗證?然後用課件演示。當然,也可以直截了當地提問: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你知道是怎樣剪成的嗎?在小組裏說說。

最後,師生在互相交流中總結出剪紙的幾點注意事項。

(設計意圖: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學生透過觀察、比較,認識到軸對稱圖形與剪紙有密切的聯繫,也爲學習剪紙的幾種基本剪法作鋪墊。)

第三部分 模仿與創作活動

1、初步模仿階段。

先演示課本上的兩種正方形剪紙的步驟,再讓學生嘗試這兩種基本剪法。

然後,教師引導:爲什麼有的同學剪出的圖案漂亮,而有的同學稍有不足呢?大家能否談談自己的看法?

最後,學生總結:a、對摺要整齊 b、畫樣要美觀 c、用剪刀也要剪整齊

2、放手嘗試階段。

學生初步有了剪紙經歷,就可以引導他們自由地嘗試一下。

想一想,正方形紙還可以怎樣折?怎樣剪?

學生剪好後在小組裏交流各自的做法,然後再進行修正或二次創作。

3、創作提高階段。

先出示教師剪好的剪紙,讓學生想一想,猜一猜像這樣一次剪出多幅圖案可能是怎樣折?怎樣剪的?學生自由說說。

然後,用課件演示剪紙過程。

最後,讓學生用長方形紙自己設計,自由剪花邊。

(設計意圖:剪紙活動的開展並不是學生放任自流,而是開始學習模仿課本的剪紙方法再到學生自己獨立嘗試、創作。這樣學生在活動中互相啓發,不斷超越自我,並在師生互動過程中,互相激勵,共同評價,真正讓學生體會到剪紙的藝術魅力。這個教學環節是本節課的難點。)

第四部分 交流總結

先談話:同學們,今天用自己的智慧和靈活的雙手創作出這麼多的精美剪紙作品,這些剪紙作品都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師生在交流中總結出規律:凡是對摺後完成的剪紙作品都是軸對稱圖形,不對摺完成的圖形都不是軸對稱圖形。

(設計意圖:學生進一步體會這種類型的剪紙與軸對稱圖形有着密切的關係,並使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創作不同的作品,體現不同的學生學不同的數學的教學理念,既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能力,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第五部分 課後作業

運用所學知識,開動腦筋,爲班級的牆報設計一些美麗的花邊。

第六部分 板書

總之,本節課以活動爲主線,透過學生動手摺一折、剪一剪、比一比等,讓他們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感受到我國民間剪紙藝術的奇妙和博大精深,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合作能力等,當然,這只是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想,而實際上還有許多細節值得我們認真推敲,這樣才能上出一節有層次、有深度的數學活動課。

小學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新標準小學英語第二冊,全冊共十一模組,其中含有一個複習模組。每個模組兩個單元,第一個單元以故事或對話形式來對教學內容進行呈現,而第二個單元爲鞏固練習對教學進行拓展。我要說課的內容來至第四模組的第一單元,關於身體各個部分。

學情分析:

作爲一年級下期的學生透過一學期的英語學習,對英語有着很高的興趣,同時他們還有很強的模仿和接受能力,對學習的新知識有很高的好奇心和學習的慾望。這篇介紹身體的各個部分,課文來自孩子們最熟悉的身體,能夠很好的激發他們學習的慾望。課文中學習的歌曲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這首歌在孩子們幼兒園時已經以中文的形式進行學習,所以對於耳熟能詳的歌曲孩子們很願意學習英文的唱法。

Module 4

教學主題:Body.

教學目標:

1.學習身體各個部分,如:head shoulders knees toes eyes ears mouth .

2.語言功能:Understanding ourselves. 描述身體部位。

3.核心句子:This is my… This is your…

What are these? These are…

活動建議:

活動1:Touch and say (這是我們講這部分內容最常用的活動)

活動過程:

出示孩子們熟悉的朋友panpan頭像,介紹panpan 的身體各部分。並教讀各部分。

讓同學們都坐好,教師發出指令,如:Touch your nose.學生

根據指令,指向自己的鼻子並且說This is my nose,可以速度越來越快地說其他的身體部位,讓學生指的也越來越快。

活動2:Stick and say!

活動過程: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沒有五官的頭像。出五官示各部分分解圖片,一邊鞏固教讀,一邊讓孩子們組裝新的panpan.

活動3:My monster!

教師示範畫一個怪物,並用This is his… These are his…向學生介紹怪物的身體部位。然後,請學生畫自己的怪物,先在小組內展示、介紹。評選出好的作品向全班展示並介紹。

對於本課的難點This is a…These are…的練習,我們可以採用剛纔介紹的造句子的方法。教師準備一些同一物品的 單數和複數圖片,把兩個句子呈現在黑板上,依次向學生出示圖片,學生根據單複數的不同用This is… These are…造句。

另外,我們還可以考慮把涉及到身體部位的一些短語循序漸進地滲透到教學中,(Nod your head. Open your eyes. Close your mouth. Touch your face. Clap your hands. Wave your arms. Stamp your feet.)這樣在操練的時候,就避免總用Touch your這個命令語句,語言會更豐富一些。

學習歌曲,帶領孩子們邊唱邊跳。

小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分一分》一課選自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六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時。這一課是在學生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是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由於剛開始學生理解分數的含義時是很困難的,所以在第一次出現分數時,透過一些圖形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着重使學生理解一些簡單的分數的具體含義,給學生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也爲以後進一步學習分數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的闡述、確定的依據及落實的設想: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及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的各部分名稱。

過程與方法:透過探索與交流,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發展數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體驗分數的產生與應用過程中感受分數的價值。

教學重點: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理解分數的含義。

二、對學生狀況的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整數知識,學生在生活中還經常會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數來表示的一些量;但他們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大半等概念,這就決定了學生只能模糊地來表示某些量,他們的年齡決定了其認識事物往往停留在感性層面,他們好奇心強,渴望認識新事物,喜歡嘗試,根據這些特點,我採用分、折、塗等直觀形象的方式、方法實施教學。

三、教學法及手段

1、教學方式:

教師應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分數的意義,認識分數的作用,透過分、塗、折、說等手段及媒體輔助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進而達到幫助學生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教師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2、學習方式:

新的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就是轉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因此本節課我採用了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觀察發現、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學生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

四、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活動一:分蘋果

1、讓每個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2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分得幾個?

2、接着把一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分得幾個?(一半)

這個一半還能用我們學過的整數來表示嗎?這個問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討論,但是,“半個”能用什麼方式表示呢?讓學生髮揮想象,大膽創造,表示“一半”的方法。並把自己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自然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分數的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同時注意到以情激趣,使學生帶着愉悅的心情學習數學。)

(二)動手操作、構建新知

活動二:折圓

讓學生拿出圓透過對摺,折出完全相同的兩部分,建立1/2的表象,還使學生知道現在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的數學符號是1/2,利用1/2教學分數的寫法。先寫橫線表示平均分,再在橫線的下面寫2表示平均分成了兩份,最後在橫線的上面寫1表示取其中的一份。

(設計意圖:是本着以“學生爲主體”的思想,大膽放手,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鼓勵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引導學生合作交流,學生也體驗到了學習的成功與快樂,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落實了新理念。)

活動三:塗一塗

出示一些彩色的圖形,讓學生塗出它的1/2。

(設計意圖:透過讓學生塗一塗,進一步體會到1/2,不僅可以表示半個蘋果,還可以表示半片樹葉、半張紙、半件衣服等。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中處處用數學。)

活動四:折喜歡的圖形

讓學生從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中折出自己喜歡的圖形的二分之一,同時與夥伴交流。鼓勵孩子進一步摺紙,探索出1/3、1/4、1/6、1/8、1/10、1/12等,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新分數的理解。最後得出:像1/2、1/3、1/4、1/5、1/10這樣的數都叫做分數。並由孩子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在學生明確了分數的概念後我指着其中的一個圖形(電腦出示)問:“看到了這幅圖,你都想到了什麼?(陰影部分表示1/3,在圖形中找到了另外2個1/3,一個1/3是1/3,2個1/3是幾?3個1/3就是這個圓。

(設計意圖:傳統的教材採取的是小碎步式的教學,在這我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給學生較大的探索時間和空間,讓孩子透過動手操作理解教材例2~例5的內容。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三)、聯繫生活、拓展新知

練習設計力求作到重點突出,層次清楚,針對性強,並注意面向全體學生。我除了利用好書本的習題外,還精心設計了寫數()、塗色()、判斷(),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分數的理解。最後爲學生設計了一道拓展思維題,接着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一根繩子,反覆對摺。透過反覆對摺得出:分數的個數是無限的。同時讓學生體會: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所佔的就越少。爲後面學習分數大小的比較奠定基礎。

(設計意圖:這樣既保證了全體的達標,又促進了個性的發展。)

(四)、歸納整理、評價總結

學生自己說一說你都學到了什麼?此環節這樣設計,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獨立歸納總結的能力。

小學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此主題有三個教學重點:透過認識生活中某一物品的發展變化,認識生產要根據人們的需求不斷革新和發展;從各種產品的不斷更新中,知道生產的發展是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是社會生產發展的需要;透過對勞動工具發展變化的認識,體驗人們在勞動中的不同感受,知道人們爲什麼要不斷改進生產工具的原因。本節課以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物品的多樣化和便利化入手,明確社會進步、科學發展、生活水平、生活需要之間的密切關係,重點教學前兩個主題。

學情分析:

四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爲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成爲迫切的需要。而且,他們的求知慾十分強烈,這是完成品德與社會教學任務的有利因素。四年級的學生開始有興趣也有能力,關注自己的一些學習能力、學習途徑,從身邊的一些變化中探究其變化的原因。這是完成教學任務的有力條件。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透過認識生活中電視機的發展變化,認識各種產品的不斷更新,知道科學的發展是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2、能力目標:透過調查發現生活中產品的不足,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不便,有設計、更新產品爲生活服務的意識,並進行簡單的設計去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認識到科技不斷髮展、社會不斷進步、祖國不斷強大,激發學生科技創新的理想。

教學重點:

體會科學發展、生活水平、生活需要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關係。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科技創新的意識。當孩子在生活中發現產品不足時,能進行簡單設計去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課前小調查表、電視機變化的課件、其它物品變化的課件、

學生蒐集的材料。

教學流程:

一、談話匯入:

隨着當今時代的變遷,我們的生活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上課伊始,我便在變化上做文章,介於對即將上課這個班級的瞭解,我會問:“同學們開學快一個月了,你們能說說咱們班都發生了什麼變化了嗎?”(板書:變化)學生暢所欲言,從不同層面展現班級的變化。接着我將及時引入本課主題,“在我們的生活中,小到我們的集體,大到社會、國家,在每個時期都發生着日新月異的變化。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交流、研究我們生活中的“變化”問題。首先我們先來研究研究電視機的發展變化。”(板書:從電視機說起)

二、新授部分:

活動一:七嘴八舌話電視

1、交流彙報家庭電視機小調查。

電視機是我們每一個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件物品,學生對它再熟悉不過了,課前我讓學生回家調查一下自己家的電視機是否進行過更換,什麼原因,及更換的時間、款式和功能。上課後我首先會讓他們在全班進行交流,學生調查情況有的會很詳細,有的簡單,但對電視機的變化都有一個較清晰的瞭解。並隨機問學生透過調查有什麼感受?(板書有關話題:生活需要、科技發展、生活水平)

這樣從兒童的家庭生活手入,讓學生透過自己親眼所見的、調查得出的知識來說說電視機的變化,會更好地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同時讓他們說自家的變化,也能激起孩子們的自豪感。

2、“新的課程標準強調教師不再是單純的傳遞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聽了同學們的發言,我覺得調查情況受年齡影響,無法真正體現電視機的發展變化,於是我就會向學生介紹我家的電視機更換情況。“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像你們這樣大時,家裏只有一臺黑白的14寸小電視機。(課件)頻道要用旋鈕,搜尋節目還要用天線控制,有時候信號不好,什麼也看不清。你們猜猜老師當時收看這臺電視的心情怎麼樣?(學生衆說紛紜,多數猜一定是不高興。)其實老師當時還高興得很呢!在那個年代能有這樣一臺電視收看就已經很滿足了!不過漸漸地,我也像你們剛纔說的那樣,渴望能有一臺色彩更鮮豔,收看更便捷的電視機。終於在我上小學四年級時,家裏新買了一臺彩色電視機還是日本原裝的那,聽爸媽說還很難買那!,大家再猜猜,我這回又是怎麼想的?(學生又猜錯了)爲什麼?是呀,還想看更好的呢!”教師幽默、風趣的談話方式,使課堂輕鬆愉悅。

3、知識拓展:展示幾款新型的電視機

這一環節讓學生了解電視機的發展史,從黑白電視機、到彩色電視機、到大屏幕電視、到低輻射電視、到高清晰度電視等。讓學生感受到電視機的發展變化是爲了滿足人們的需求。同時又會課件出示環保的低輻射電視機——不傷眼睛的液晶電視機,還有科技含量很高的等離子電視機、即將大量投入市場的3D電視機、惹人喜愛的卡通電視機。

學生透過瞭解之後,很自然地會發現產品的更新是隨着人們的需求變化而變化的,與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有關。我趁熱打鐵問:剛纔咱們說了這麼多關於電視機的話題,你們從中發現了什麼呢?(結合板書談感受:生活需要、科技發展、生活水平)

4、學生的感受不會很全面,教師及時的進行總結:隨着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了,這樣就促進人們產生很多新的需求,新的需求又會促進科學技術不斷提高。(板書箭頭)爲了引入下一環節,我會很自然的拿起桌上的一個小杯子說:今天出門,爲了攜帶方便,我就帶了這麼一個輕巧又不易損壞又不漏水的塑料旅行杯,多方便呀!同學們,你們有嗎?拿出來?這真是哪裏有需要,哪裏就有創造!(板書:需要創造)

活動二:尋找身邊其他方面的變化

因爲課前我都讓孩子們做過調查,所以他們在小組交流及班級彙報中一定能夠很快地說出來。此環節目的在於透過感受周圍事物的變化,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勇於探索、發明。

活動三:“金點子”行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動一動,想一想中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學生投入到課堂中來。這一活動是一個聯繫實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的環節,但考慮到課上討論的時間一定不夠,學生想法也會有很多考慮的不夠成熟。於是採取舉辦一次奇思妙想金點子行動,把點子寫在自己的小卡片上,便於課下繼續交流。學生們稍作思索後,便開始回答,一定是有的想發明這個,有的想改進那個。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設計出更方便於生活的日常用品,也會夢想自己的創意能成爲現實,熱愛科學,努力學習良好氛圍油然而生。我也會及時評價與總結:從同學們的創意裏,我深受啓發,彷彿看到了一個個小發明家小設計師正在冉冉升起!這樣把大家把你們的金點子貼在這張愛心卡上,我下課粘到學校宣傳欄裏,讓全校同學一起分享。這是學生們的盡頭會更足,使課堂學習氣氛達到高潮。

三、總結提升,迴歸生活:

“同學們,我們的社會之所以能發展,我們的生活之所以有變化,就是因爲我們人類自己的不斷創新,不斷探索!正如奧林匹克精神所說的,我們將永遠向着“更高、更快、更強”的方向前進着,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用一雙睿智的眼睛去發現,一顆敏銳的頭腦去思考,用我們勤勞的雙手去創造,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本節課我力求避免講大道理,學生回答內容緊緊圍繞生活實際,特別注重課堂平等的學習氛圍的創設,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創新意識的培養,並想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教學內容層層遞進,能夠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小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爬山虎的腳》這篇精讀課文的作者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葉爺爺在這篇課文中用細緻、簡潔的文筆分別介紹了爬山虎葉子和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牆的。課文介紹爬山虎葉子的特點是透過葉子的變化來講,側重講長大了的葉子的顏色、排列、動態。介紹爬山虎的腳的特點是分三個方面來講。先講爬山虎腳的樣子和顏色,再講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最後講爬山虎的腳與牆的依賴關係,巴住牆與沒巴住牆的不同結果。

本篇課文是安排在本冊中的第七單元組中,其目的是在讀懂,理解字詞句段的基礎上了解課文敘述的順序,繼續學習和進一步鞏固怎樣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的知識點,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增強他們具有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知識目標:理解重點詞句、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能力目標: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透過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這是學習本課的難點。

三、說教法和學法

結合本課特點和本組課文訓練重點。以讀書訓練爲徑,以語言文字訓練爲緯,開放全腦爲橋,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學生饒有興趣的說、演、畫、議來代替教師單一的講。在藝術的薰陶下激發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審美欣賞

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設良好課堂氣氛給學生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是上好一節課好的開始。於是我以輕快的音樂和簡單的動作讓學生全身心的放鬆,以飽滿的精神準備上課。(播放上課實錄)透過這個環節學生的積極性很快就調動了起來,個個精神抖擻。接着我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說出馬的腳可以奔跑、烏龜的腳可以爬行、小寶寶的腳可以走路。以此談話匯入課題:同學們我們知道大部分動物都長着腳。

那你們想想看植物會長腳嗎?今天我們就跟着老師一起去認識一種植物的腳。同時板書課題《爬山虎的腳》,再出示爬山虎圖片。同學們這一片綠油油的攀援植物就是爬山虎。它同樣也長着腳。想不想看看呢?透過這樣的設懸念,激起學生求知的慾望。

(二)、細緻觀察,建構新知

小學生是透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教學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自學。於是在這節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比一比

我讓學生自由組成學習小分隊各組發爬山虎(播放上課實錄),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瞭解,再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按什麼順序觀察的?觀察到了些什麼?再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引導學生了解文中作者是怎樣抓住事物特點觀察的。

一是細心觀察,所以才能看見“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才能發現爬山虎的腳是“枝狀的六七根細絲”及“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等等。二是連續觀察,所以纔會發現“原先直的細絲後來變彎了,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纔會發現沒觸着牆的腳,不幾天就萎了,後來連一點兒痕跡也沒有了。”透過這樣比一比的環節,同學們的積極性很快就調動起來了,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藉以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2、找一找、讀一讀

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並找出文中寫爬山虎葉子的句子,理解剛長出來和長大了的葉子各有什麼特點。引導學生重點理解課文怎樣寫長大了的葉子,並抓住新鮮,一順兒、均勻這幾個重點詞進行分析講解。然後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抓住重音、反覆多讀,在讀中感悟爬山虎葉子的色澤美、整齊美和微風吹拂時的動態美。這節內容較容易掌握,所以我是以學生自學爲主,教師講解爲輔,充分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

談話匯入: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這樣生機勃勃地爬滿牆,跟它的腳有着密切的關係。它的腳又是怎樣的呢?於是我讓學生從文中找出描寫爬山虎腳的句子。瞭解爬山虎腳的位置、樣子、顏色。我同時板書。再讓學生拿起畫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隨後播放課件予以對比。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也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想象。

(三)、抓重難點、強化認知

在這節教學中,我以演一演、議一議的方式來幫助學生了解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我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並標出動詞。隨後我出示句子及圖片重點理解觸、巴、拉、貼等詞的準確性。從而引導學生理解爬山虎一腳一腳向上爬的意思。它並不是像我們人這樣左右腳交替着前進,而是長一隻腳巴住牆,再長一隻腳,再巴住牆,這樣慢慢地爬滿牆。然後再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怎樣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推薦代表上臺演一演,其他學生評價,好在哪裏?不好的地方怎樣改?透過大家的表演和討論,進一步理解爬山虎是怎樣爬滿牆的。接着讓學生從“觸着牆”與“沒觸着牆”入手,找出兩個不同的結果。(同時板書)再播放錄象,朗讀全文。從而使學生更直觀地理解爬山虎的生長過程,體會它頑強的生命力。

最後,總結課文。

學生提着問題並且帶着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着疑問走出課堂纔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因此,本節課我採用提問的方式來總結全文。“學習了這篇課文作者在觀察方面有什麼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呢?”從而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

小學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研讀:

《輪椅上的霍金》是蘇教版第十一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介紹了“宇宙之王”霍金在長達40年的輪椅生涯中,不屈不撓地與殘酷的命運作鬥爭,他不因癱瘓而悲觀,不因身體的殘疾而消沉,不因醫生“只能活兩年”的斷言而放棄,用自己頑強的意志、樂觀的精神創造了生命的奇蹟,創造了科學的奇蹟。

霍金是個極富魅力的傳奇人物,他是物理天才,是“宇宙之王”,他更是一個生活的強者,他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打動了每一個人。課文從兩個方面向我們展示了霍金偉大而獨特的人格魅力,一、他在物理科學方面的傑出成就,這一部分,着力描寫霍金命運的不幸,患病直至身體各部分失去功能給生活帶來了巨大障礙,透過形象生動的描寫,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可憐、值得同情的普通老人形象,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身體殘疾、生活無法自理的老人,卻在這種令人難以想象的艱難中,與殘酷的命運進行抗爭,成爲了世界公認的科學巨人,讓所有人衆星捧月般頂禮膜拜。而他自己,卻願意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靜靜思考宇宙的命運。二、面對女記者而又充滿悲憫的提問,命運多桀的霍金表現出的是一個偉大人物的從容、樂觀,和無限溫情。能活動的手指、能思維的大腦、終身追求的理想、感恩的心……平凡樸素的擁有,讓這個平凡的老人如此不平凡。課文第八小節是過渡段,直接告訴大家:霍金用他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折服了大家。

這篇是一篇勵志課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應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兩者統一的,因此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除了要讓學生在語言文字之間去感悟這個人物的獨特人格魅力,還要引導學習學習不斷探索的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生態度。

2、教學要求

我初步設定本課教學目標:

(1)認識並用鋼筆寫好課文後面“撰、鴉”等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只識不寫。

(2)透過具體語言環境理解“悲憫、頂禮膜拜、神祕莫測、唐突、景仰”等詞語意思,能用其中兩個造句。

(3)有感情朗讀課文,在反覆朗讀中感受“宇宙之王”霍金獨特非凡的人物特點。學習霍金“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

(4)初步接觸和認識“雙重否定句”的用法和意義。

3、重難點預設:

教學重點:透過具體語言文字感受霍金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

教學難點:(課後第三個思考題)面對女記者唐突而尖銳的問題,霍金從容的回答所蘊含的深刻意義。

4、教學準備:

A爲了讓學生對霍金的認識能更加全面、具體和深入,可以在課前準備一些資料,作爲拓展閱讀的內容,也可以課後佈置學生透過網絡圖書等,將課內學習進行延伸。 B製作

二、教學設想

一、 談話匯入,初識霍金,形成閱讀期待

1、出示課文第一小節:他在輪椅上坐了40年……

自己讀讀這段話,然後指名朗讀,讓學生說說對這個人的第一印象。(課文第一小節就開門見山地向我們介紹了一個可憐又可敬的人物形象,讓學生直接走進文字,在語言文字間感受人物,讓心靈受到衝擊,從而產生強烈的閱讀期待。)

2、這個特殊的人物,就是今天我們要認識的,霍金,

出示課文第二小節的一句話,齊讀,引出本文主要人物,板書課題:輪椅上的霍金。你會帶着怎樣的感情去讀這個課題?(只是讀課題,但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掌握本課學習的感情基調。敬佩的,因爲輪椅上的他可以創造科學的奇蹟,疑惑驚訝,因爲不敢相信這樣一個幾乎殘廢的人,還可以活得這樣有價值。同情,因爲命運對霍金來說太殘酷了!)

3、讓我們一起走近輪椅上的霍金,去感受這個平凡人不平凡的人格魅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把握文字結構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課後練習二的詞語,指名朗讀,

3、快速默讀課文,可以從課文中找出一個短語或者句子來描述你心中的霍金。

A、課文最後一節:心靈震顫之餘……非凡的科學家……

感情朗讀,理解“震顫”,突出“非凡的科學家”“由衷的敬意”

B、課文第八小節: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生活強者……

指導感情朗讀,理解“折服”、“由衷”,強化“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和“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

引導學生弄清楚這一小節在文中起“承上啓下”的作用,並嘗試給課文簡單分段。

三、精讀課文,認識霍金,感悟人格魅力

認識“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

1、霍金的人生,到底充滿怎樣的傳奇色彩?默讀課文3?7小節,思考:殘酷的命運造就了一個怎樣的霍金?可以圈畫重點詞句幫助理解,也可以在課文旁邊用簡單的詞語寫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

A、瞭解霍金殘酷的命運,“全身癱瘓,不能說話,身體變形,不能讀書寫字,醫生診斷只能活兩年……。讓學生找到相關句子和段落,反覆朗讀,談自己的感受,特別關注其中的一些細節描寫,如“齜牙咧嘴的標誌性形象,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等,在豐富的語言文字之中感受命運對霍金是如此殘酷和不公,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次朗讀,讀出對霍金的同情。

B、面對殘酷的命運,霍金卻在難以想象的艱難中成爲了世界公認的科學巨人,讓學生交流所瞭解到的霍金在科學領域獲得的成就,認識一個勇敢頑強,不斷探索的霍金。抓住“飛出了……飛出了……飛到……飛向……”反覆有感情朗讀,讀出霍金對科學的無比熱愛和執著,讀出霍金非凡的智慧。

C、獲得成功的霍金受到了衆人的尊敬,然而他,卻並不爲此沾沾自喜,引讀課文5-7小節,讀後可以繼續讓學生說說,在這一段中,你感受到了一個怎樣的霍金。(在生活中的霍金是普通的,但也是也是非凡的,因爲他總是和自己鍾愛的科學事業在一起,不停的工作使他和普通人一樣感受着生活的快樂。

3、再次出示第八小節,齊讀,引出下文

認識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

1、默讀9-17小節,思考:年輕女記者認爲霍金失去的太多太多,霍金是怎麼認爲的?你又是怎麼認爲的?

2、交流:

(1)指名讀女記者的問題,理解“敬仰”與“悲憫” 感受女記者提問時的複雜心情。

(2)報告廳內一片寂靜,引導學生理解,這一片寂靜背後蘊含着同樣的是大家對霍金的敬佩、同情、憐憫、期待的複雜情緒。

(3)指讀霍金的回答,齊讀,繼續交流(霍金並不認爲自己失去很多,因爲他有一顆感恩的心,他的手指能活動,他的大腦能思維,他還能透過思考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他還能在這並不容易的生活中感受到幸福,因爲對他來說,能思考,能和自己鍾愛的科學事業在一起,就是一種幸福,肉體的殘疾和生活的不便對他來說都不是很重要的,並不能影響他的追求和理想,更重要的事,親人和朋友給了他關心和愛,讓他的人生和其他人,甚至比所有健康的人更加燦爛。)

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是多樣的,這裏要讓學生盡情暢談自己的理解,感受霍金不向命運低頭,樂觀、勇敢頑強的生活態度,感受霍金對生活的熱愛,對科學事業的熱愛,感受霍金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

(4)在理解的基礎上,繼續感情朗讀這一段

(5)教師範讀最後一小節,學生齊讀,深化理解。(霍金的非凡,在於他非凡的科學成就,更在於他勇敢頑強的人生態度、人格魅力)

拓展文字,昇華感情

補充資料:霍金來到中國,霍金來到我們身邊

閱讀拓展資料,將文字人物生活化,認識生活中的霍金,進一步激發對霍金的敬佩之情。

可以用一句話來說說你學習了這篇課文後的收穫嗎?

四、課外作業,嘗試練筆,延伸語文學習,

1、找一些“逆境人才”的人物故事讀一讀,感受不同人物魅力,感受描寫人物的不同方法。

2、練筆,嘗試使用“過渡”段。

小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跨越百年的美麗》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組第一篇課文。本組教材是以科學精神爲專題編排的,這是一篇讚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麗爲主線,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在於容貌,而在於心靈。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透過讀課文,可以從文章中感受到居里夫人的外在美,瞭解到她爲人類作出的巨大貢獻,也能從語言文字中初步感受到她的一些可貴的品質,如堅強、剛毅、淡泊名利等,但是還是缺乏深度,需要進一步走進文字研讀課文,深入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特別是對她高遠的追求,人生的意義的發現等較深層次的問題需要作爲重點來研讀。讓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感悟到她的內在美,從心靈深處敬重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懷着對居里夫人無限的敬意朗讀課文,讀出對她的敬意和讚美。

(三)教學目標是:

1、能聯繫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居里夫人爲科學獻身的精神。

2、體會作者對居里夫人巨大貢獻和人格精神的讚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深刻內涵。

3、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一是能聯繫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居里夫人爲科學獻身的精神。

二是讀懂居里夫人的事蹟,從具體的事例中領悟跨越百年的美麗就是居里夫人所體現的科學精神。

二、 說教學思路

我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更多的考慮到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所以,全部流程都是從學生的角度來設計的,分爲四個大部分:走進居里——解讀美麗——昇華美麗——書寫美麗。從易到難,從淺到深,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熱情。使學生的思維在整節課中始終處於激活的狀態,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真正的鍛鍊,讓學生真正享受到思維的樂趣。

三、 說教學方法

我們知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我本着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促發展的教學原則。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新課標中高年級的閱讀要求,我主要採用質疑問難——理解感悟——感情朗讀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體現閱讀教學以讀爲本,讀中感悟,使學生由一個被動接受者變爲主動學習者,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並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

五.說教學程序。

小學說課稿 篇8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的漢語拼音複習三。

我根據新課程“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理念,努力創設一種輕鬆愉悅、民主和諧、師生交往互動的教學關係。以動畫形式創設情境,以區分形近韻母、朗讀兒歌、動手做一做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對枯燥的拼音複習感興趣,樂於學習,主動學習,達到鞏固拼音,培養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

具體地說,就是以幫助藍精靈爲主導線,帶領學生去大森林。讓學生帶着愛心複習拼音字母、韻母及音節。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快樂地學習,達到“學與玩的結合”。同時注重“實效性”,努力實現學得“輕鬆”。

一、教材分析

本次複習包括兩項內容。一是比較形近韻母。二是拼讀音節,並恰當地和圖連起來。第一課時,比較形近韻母和拼讀音節,並恰當地和圖連起來。第二課時,認讀詞語和讀兒歌並動手拼一拼。

學習目標:

1.比較形近韻母.熟練拼讀音節。

2.正確、熟練地認讀詞語,進行初步的邏輯思維訓練。

3.正確朗讀兒歌,動手拼各種圖案,培養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

教學重難點:

能區分形近的韻母;認讀詞語,進行初步的邏輯思維訓練;利用兒歌拼圖形。

這節課我講授第一課時。

二、教法學法:

在這堂課中,我主要以,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課堂氣氛。爲了達到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分三個環節教學。

(一)幫助藍精靈,比較形近韻母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漢語拼音儘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遊戲爲主。所以一上課就創設情境,將學生帶入動畫片《藍精靈》中去,讓學生幫幫被咯咯巫爲難的藍精靈,咯咯巫先讓藍精靈認 單韻母和r,見難不倒藍精靈又把單韻母和r變成複韻母和er來爲難他們,從而激發學生對拼音複習的興趣。

(二)在愉快的旅行中複習音節

精靈們在大森林裏看到那麼多動物,水果,蔬菜,我讓他們先認一認再讀一讀。這一環節鞏固了上一環節ie ei ui iu er 的拼讀。

(三)培養學生的愛心記住音節

精靈們爲了感謝大家帶大家到大森林逛逛,來到森林深處,我們看到了可愛的動物和美麗的景物(出示圖畫),迷了路讓學生說出動物的名稱和有哪些景物,出示音節,指導連線。我又用第一人稱的口吻說我要和你們交朋友,你們願意嗎?那就把我的名字寫在本上,無形中就佈置了作業。

以上是我《複習三》的說課設計,希望各位領導給與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