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手抄報>

小學生關於霧霾手抄報

學問君 人氣:5.86K

霧霾天氣越來越多了。一到霧霾來襲,山川,樹木,樓宇,都被悶悶地罩住。小編收集了小學生關於霧霾手抄報,歡迎閱讀。

小學生關於霧霾手抄報

  小學生關於霧霾手抄報一

  小學生關於霧霾手抄報二

  小學生關於霧霾手抄報三

從霧霾說開去

霧鎖樓臺,霾沒晴空,從東北到華北,從華北到華南,偌大的中國,一座座城市,一個個鄉村,迅速被霧霾佔領:碧水淪陷,藍天淪陷;視力受阻,呼吸受阻??

——霧霾,這個令我們沮喪的魔鬼,究竟是誰把它從地獄之中放了出來?

這不能不歸罪於某些人的短見。他們一味追逐眼前利益,不作長遠打算,爲了一時的利潤,不惜犧牲子子孫孫甚至他們自己的碧水藍天。正是他們,正是這種貪婪而愚蠢的短視,開啟了地獄之鎖。

請看一下當今的中國,大大小小的工廠,豎起長長短短的煙囪,冒出淡淡濃濃的煙霧。就是這些煙霧,攜帶着刺鼻的異味,裹挾着致命的粉塵,成了製造霧霾的主力。對於工廠主來說,每一根菸囪都是吸納財富的神奇管道;可是於社會來說,每一縷煙霧都是催人短命的可怕妖孽。

涸澤而漁,焚林而獵,殺雞取卵,種種鼠目寸光、遺患無窮的行徑,都在發展經濟的華麗大旗下,堂而皇之地上演!“在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這就是他們的邏輯,他們的準則!

然而社會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聯繫互相制約的整體,以爲在他死後纔有洪水滔天的人,往往於未死之前就先被洪水淹沒。當霧霾從首都北京擴散到偏遠山村,從東北大地擴散到西南邊陲,我們不能不驚歎:中國人已經置身於霧霾的汪洋大海中了!無辜者固然受害,就是那些魔鬼的同黨,又誰人能逃得一劫?

事實上,倘若不迅速拋棄這種短見,倘若不迅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倘若不着眼於整個人類的福祉,那麼,放任這種殺雞取卵的行徑,霧霾侵略的腳步,決不會止於如今的領地。

中國傳統道德中有“己所不欲,無施於人”的要求,你不喜歡霧鎖霾封的感覺,就不要把這種感覺強加給他人。中國歷史上也不乏“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事例,爲後人着想得多一點,人類纔可能一代一代的繁衍下去。孔子云: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孔子的憤慨還只是着眼於“仁”;倘若我們今天說“大造霧霾者,其無後乎”,這種憤慨卻實實在在是着眼於我們的生存了。

我們當然不反對發展,但是,我們反對自掘墳墓的發展。

日前,報社發表評論《取消高考錄取批次應大膽往前走》(以下簡稱《取》),主張高考錄取時應當取消批次,在學生面前各高校應當平等競爭。但筆者認爲,在相應配套措施未實施之前,對於高考錄取批次絕對不能簡單地一取了之。

取消錄取批次,對高校最直觀的影響便是大家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低分的高校也有了錄取高分學生的機會。但我們看問題不能只看其中的一個方面,對有些高校來說,的確是好事,能招到高分考生了。但如果從被錄取的學生的角度看,不又是高分低就了嗎?這麼多年來,家長呼籲、專家研究、政府改革,都在盡力地幫助學生避免高分低就,你這一大膽地往前走,怎麼又一夜回到了改革前呢?

多年來,大家爲什麼歡迎平行志願,痛恨順序志願?就是因爲後者讓學生的選擇權大幅度增加,原來只能選擇一所學校爲第一志願,平行志願則可以選擇多所學校作爲第一志願,學生高分低就的風險大大降低。其實,影響學生選擇權的不僅是平行志願改革,還有批次改革,在平行志願的原則下,每一個批次都有五到六個學校可以選擇,並且錄取時遵循“上不清、下不接”的原則,即上一批次沒有錄取完,下一批次不開始錄取。這樣,如果學生未被上一批次錄取,他還有機會進入下一批次的院校錄取。以四川省爲例,該省目前實行的本一、本二、專一、專二四個主要批次,上了一本線的學生,他如果每個批次都填六個學校,則學生可以有24(4×6)個學校可以選擇,現在,把所有批次都取消了,如果還實現目前的平行志願,則只有五到六所學校可以選擇,志願表上的學校大幅度減少,學生可以選擇的學校只有6所,這樣一來,如果這六所學校都沒有選中,那麼該生就只能進入徵集志願或者直接落榜了!這是多大的風險?相比於之前的劃分批次,對於學生來講,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請頭腦清醒後認真思考!《取》文中提到:“取消批次的改革,有利於促進高校平等競爭,且在實際操作中不存在技術難題,而且給學生更大選擇空間……我猜測,作者這裏所說的給學生更大選擇空間,其意爲低分的學生可以選擇高分的院校了,但這是以高分學生因爲志願沒填好導致低就或落榜爲代價的,這並不是學生的選擇空間更大,而是極大地增加了志願填報的博弈性和投機性,多年來,我們一直在改革以求減少乃至消除志願填報的博弈性和投機性,進而確保分數面前人人平等,也就是誰的分數高,誰就有優先錄取的權利。現在取消錄取批次卻造成了相反的結果,導致學生不專心學習、提高成績,把精力都投入到鑽研志願填報的技巧上來。這難道是我們追求的改革目標嗎?

再者,我以爲,該文中所提到的取消錄取批次後的各種改革紅利也是似是而非。取消批次後,原來的'低分高校是有機會錄取到高分學生了,但錄取到高分學生就意味着高校教學質量提高了嗎?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在於師資水平和老師責任心的提高,而不在於多招幾個高分考生。再者,學校中如果沒有適合高分考生的專業,加之考生進入該校本來就不情願,因此大學學習質量如何?畢業後就業質量如何?如果該考生最後的結果是學無所成,就業困難,這難道不是一個雙輸的局面嗎?《取》文說:取消錄取批次之後,一些“原一本”高校坐不住了,而“原二本”院校則看到了超過“原一本”院校,以教育質量、專業特色吸引優質生源的希望……這意思分明是錄取批次的存在讓“原二本”院校都沒有錄取到優質生源的希望。但在另一處,該文卻說:“近年來也有一本院校招不滿學生,而辦學質量不錯的二本院校,錄取分數超過一本線”。一方面說批次的存在讓二本院校沒有錄取到優質生源的希望,另一方面卻說批次存在的情況下,二本院校還是錄取了大量的一本生源。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如果非得要取消錄取批次,我建議在志願填報模式上應當儘快改革,向內蒙古的實時動態志願看齊,大家都沒有一二三本之分,所有高校同時面對考生,但考生在填志願時,應當分時段、分數段逐步填報並確認。進而確保分數面前人人平等。

在我看來,錄取批次的存在只是爲了減少考生高分低就或落榜的風險,並且方便錄取工作的進行。而一本院校、二本院校對於高校來講都只是稱呼,就像我叫張恆亮,他叫李恆亮一樣。《取》文中自己也在講,二本院校並不是就招不到好學生,一本院校也並不是必然就能招到優秀學生。最關鍵的,是高校自身在專業建設、師資培養等方面能否做到勵精圖治,學生能否學有所成,畢業後能否優質就業,成長爲適應社會需要的精品人才?從這點來看,所謂的取消錄取批次改革,很有點像我們高校多年來颳起升格熱、更名熱,都是一種浮躁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