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辦事指南>事蹟材料>

現代中國的偉人的事蹟

學問君 人氣:1.66W

現代中國的偉人的事蹟1

現代中國的偉人的事蹟

從宋孝武帝即位之後,宋王朝很快就衰落了。在這個時期,卻出了一個傑出的科學家祖沖之。

祖沖之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個管理朝廷建築的長官。祖沖之長在這樣的家庭裏,從小就讀了不少書,人家都稱讚他是個博學的青年。他特別愛好研究數學,也喜歡研究天文曆法,經常觀測太陽和星球執行的情況,並且做了詳細記錄。

宋孝武帝聽到他的名氣,派他到一個專門研究學術的官署“華林學省”工作。他對做官並沒有興趣,但是在那裏,可以更加專心研究數學、天文了。

我國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並且根據研究天文的結果來制定曆法。到了宋朝的時候,曆法已經有很大進步,但是祖沖之認爲還不夠精確。他根據他長期觀察的結果,創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叫做“大明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號)。這種曆法測定的每一回歸年(也就是兩年冬至點之間的時間)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測定月亮環行一週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見它的精確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沖之請求宋孝武帝頒佈新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議。那時候,有一個皇帝寵幸的大臣戴法興出來反對,認爲祖沖之擅自改變古歷,是離經叛道的行爲。

祖沖之當場用他研究的數據回駁了戴法興。戴法興依仗皇帝寵幸他,蠻橫地說:“曆法是古人制定的,後代的人不應該改動。”

祖沖之一點也不害怕。他嚴肅地說:“你如果有事實根據,就只管拿出來辯論。不要拿空話嚇唬人嘛。”

宋孝武帝想幫助戴法興,找了一些懂得曆法的人跟祖沖之辯論,也一個個被祖沖之駁倒了。但是宋孝武帝還是不肯頒佈新曆。直到祖沖之死了十年之後,他創制的大明曆纔得到推行。

現代中國的偉人的事蹟2

宋濂小時侯,喜歡讀書,但是家裏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麼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

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於人,怎麼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着名者請教,並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那天下起鵝毛雪。當宋濂挑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裏早已大雪封山了。

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禦不住深山的嚴寒啊!”宋濂說:“娘,今不出發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當宋濂到達老師家裏時,老師感動地稱讚說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現代中國的.偉人的事蹟3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由於家裏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幹許多活,掙錢餬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

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他的鄰居家裏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

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藉着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

一天,匡衡卷着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裏白乾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爲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現代中國的偉人的事蹟4

岳飛久經沙場,英勇善戰,對坐騎了解得很透徹,什麼樣的馬是好馬,什麼樣的馬是劣馬,他一看便知。一次,宋高宗和岳飛談起馬來,問道:“你認爲什麼樣的馬是良馬?良馬和劣馬的區別是什麼呢?”

岳飛想了想說:“我以前有兩匹坐騎,都是上好的良馬。”宋高宗問:“怎麼看得出來是好馬?”

岳飛說:“那兩匹馬都食量很大,每天要喂幾擔草料,外加幾升豆子,還要選非常好的精飼料,稍稍差些,它們便不吃。除此之外,那兩匹馬喝的水也很講究,不清潔的泉水不喝。每次遛馬,先要給它們配戴好馬鞍,然後放開繮繩,看它撒開四蹄,奔跑起來。起初,並不很快,一溜小跑,跑出去約百里之外,開始加速,鬃毛乍起,頭高昂起,噴着響鼻,越跑越快,三個時辰,就能跑二百多裏。長途奔跑之後,卸下馬鞍,毫無疲勞之感,既不出汗,也不氣喘,這就是好馬。”

宋高宗又問:“那麼不好的劣馬又怎麼樣呢?”

“劣馬食量要小得多,就比如我現在的坐騎,每天幾斤糧就足夠了,對食物的優劣,飲用水的質量都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每次遛馬,一騎上,便能感到馬毫無精神.繮繩還沒抖開,就懶洋洋地跑起來。跑不了百十里地,就氣喘吁吁,汗流滿面,一副疲憊不堪的樣子,這樣的馬當然算不得好馬。”

高宗說:“看來馬的好壞在先天素質,也和飲食有很大的關係。“

岳飛道:“是的,良馬在飲食上要求精當,且食量很大,因此能有足夠的能量抗禦疲勞,有耐力,有長勁。而劣質的馬吃不進很多飼料,身體素質就差,跑不了多遠就疲勞不堪。如同人一樣裝進頭腦裏的知識越多,人就越聰明,越有才智。”

好馬和劣馬的區別,經岳飛那麼一比較,特點就較爲明顯,讓人聽了之後,很容易把好馬和劣馬區別開來。在這裏,岳飛說的是馬的優劣問題,其實也是在說人才和庸才的區別問題。人才和庸才並排站在一塊,孰是孰非,孰優孰劣,憑相貌我們根本看不出來,人才好比良馬,對待遇比較講究,“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工作起來有耐力,有長勁;庸才好比劣馬,不太講究,後勁不長,“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岳飛用良馬和劣馬來比喻人才和庸才,形象生動,一目瞭然。

現代中國的偉人的事蹟5

公元105年,中常侍(侍從皇帝的官員)、尚方令(負責朝政的官員)蔡倫奏請東漢和帝准予將他的造紙術向民間推廣,他還挑選出挺括良好的紙,進獻給漢和帝。漢和帝試用以後,非常滿意,當場讚揚了蔡倫的這一創造發明,同時立刻下令把這個造紙技術推廣開去。

從此,中國的造紙技術進入了先進的行列。在此之前,商朝把漢字刻在龜甲獸骨上,但是甲骨的來源很有限,而且不便攜帶、儲存,所以人們後來把漢字刻在簡牘上。簡和牘是用竹片或木片做成的,狹長的稱“簡”,略寬的稱“牘”。由於一片簡只能刻幾個字,因此寫一篇文章就要用許多簡,寫完之後人們再用繩子把簡串起來,成爲“冊”。雖然做簡牘的材料遍地都是,但是它們也太笨重了,據說秦始皇每天批閱用簡牘寫的奏摺重達一石(約五十斤左右)。後來人們用絲帛作爲書寫材料,它柔軟輕便,易於書寫,可惜量少價高,這一致命弱點使它難於推廣使用。

在京城洛陽的皇宮裏當官的蔡倫,當時主管監督製造宮中用的各種器物。他非常聰明,很會動腦子,經常和工匠們一起研究製作工藝。蔡倫看到皇帝每天要批閱堆成小山般的簡牘,非常不方便,他就琢磨着要製作出一種輕便易用的書寫材料,來取代笨重的簡牘。

對於新的書寫材料,蔡倫的第一個要求是輕便。因此用竹、木製成的簡牘首先被排除在外,而絲帛倒是符合的,可惜原材料稀少。於是,蔡倫仔細觀察了絲帛的生產過程,從分析絲帛的結構入手,發現它是由纖細的短纖維互相粘成的。於是,他把新材料定位在結構與絲帛相似、取材容易、價格低廉,從此時時處處留意着、尋覓着這種新材料。

有一天,蔡倫和幾個小太監來到城外遊玩。這是一個十分幽靜的山谷,一條小溪潺潺流過,溪邊垂柳依依,景色宜人。

小太監們一路打打鬧鬧,嘻嘻哈哈,十分快活,惟獨蔡倫心事重重,東張西望。忽然,他兩眼一亮,快步走到溪邊,蹲着不動了。

小太監們覺得非常奇怪,都圍攏過來。只見蔡倫手裏捧着溼溼的、破破爛爛的、像棉絮一樣薄薄的東西發呆。

一個小太監忍不住說:“我還以爲是什麼好東西呢,原來是這破玩意兒!快扔了吧!”

蔡倫卻彷彿什麼也沒聽見,仍然癡癡地捧着。

那個小太監一個箭步走上去,抓起那棉絮一樣的東西就要往水裏扔。

蔡倫突然醒過來似的,緊緊抓着不放,嘴裏喃喃地說:“找到了,找到了!”

小太監們都糊塗了,這蔡倫莫不是瘋了、傻了,怎麼把這破爛玩意兒當寶貝似的?

蔡倫雙手捧着,三步並作兩步,問河邊的農夫:“老人家,這東西是怎麼形成的?”

農夫笑着回答說:“這個呀,是漂在河裏的樹皮、爛麻、破漁網什麼的,它們被水衝呀、泡呀,又被太陽曬,時間長了就成了這模樣,到處都是呢!”

蔡倫擡頭看着滿山遍野的綠樹,不由眉開眼笑。

回到宮裏後,蔡倫馬上投入了緊張的試驗和製作中,他挑選出樹皮、破麻布、舊漁網等,讓工匠們把它們切碎剪斷,放在一個大水池中浸泡。過了一段時間後,其中的雜物爛掉了,而纖維不易腐爛,就保留了下來。他再讓工匠們把浸泡過的原料撈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攪拌,直到它們成爲漿狀物,然後再用竹篾把這粘乎乎的東西挑起來,等乾燥後揭下來就變成了紙。

蔡倫帶着工匠們反覆試驗,最後終於試製出既輕薄柔韌,又取材容易、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的紙。

人們爲了紀念蔡倫,就把用這種造紙工藝造出來的紙稱爲“蔡侯紙”。

TAGS:偉人 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