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辦事指南>事蹟材料>

師德先進個人事蹟材料範文(精選3篇)

學問君 人氣:8.11K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事蹟材料都不陌生吧,事蹟材料是對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模範事蹟進行綜合整理所形成的總結性書面材料。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事蹟材料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師德先進個人事蹟材料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師德先進個人事蹟材料範文(精選3篇)

師德先進個人事蹟材料1

河南一位大學教師利用寒暑假,獨自騎着摩托車行程萬餘里,走訪了自己所帶班級的絕大部分學生,成爲網友口中羨慕不已的“別人的老師”。

一個讓學生“又哭又笑”的大學老師

今年暑假,袁夢潔的大學班主任騎了300多公里摩托車到她位於河南省中牟縣農村家中家訪。袁夢潔說:“看到他的那一刻,特別感動,眼淚差點掉下來了。”

講到這裏,前幾分鐘還笑呵呵的袁夢潔忽然就哽咽了。“老師做這件事特別不容易,想起來就流淚。”

袁夢潔是河南省信陽師範學院歷史文化學院2013級學生,這位讓她“又哭又笑”的班主任名叫武xx,不少學生因此送了他“武媽”的稱號。

從2015年2月起,武xx利用寒暑假獨自騎着摩托行程一萬多裏,走訪了自己所帶2013級歷史班的絕大部分學生,還有自己擔任過班主任、已經畢業的2009級的部分學生。

武xx說,學生大部分來自河南省內,他所帶的2009級117名學生中,只有一名省外生源,2013級110名學生中,只有5名省外生源,這使得家訪成爲可能。

目前,武xx共進行了4次長距離的騎行家訪,行程近7000公里,足跡遍佈河南18個地市中的16個,走訪了自己教過的113名學生。

一個“看起來像農民工”的大學老師

一個頭盔、一輛摩托、一個拴在後座上的塑料收納箱,這就是武xx家訪路上的家當。

首次騎行家訪,武xx選擇了他的老家南陽。去年2月10日至2月17日,他走訪了南陽市下轄的13個縣、市、區,以及平頂山和洛陽部分縣、市的19名學生,行程2200公里。

“出發的時候是小年,回到家的時候是除夕。”這次家訪,武xx記得很清楚,因爲出發第一天就發生了意外。

“一條狗突然衝了出來,我急剎車,整個人就飛了出去。”雖然手腕受傷,心有餘悸的他還是堅持完成了第一次騎行家訪。

後來檢查發現,這次意外導致他的手腕輕微骨裂,至今,他上課時揉捏受傷手腕的動作,不少學生都還記憶猶新。

“看着像一個農民工過來了。”家在河南上蔡縣的學生黎淑娜說,這是她媽媽見到武xx的第一印象。“但我媽接着說,這樣認真負責的老師太難得了,有這樣的老師,她也就放心了。”

爲了不給學生家添麻煩,武xx儘量避開飯點,有時候,恰好到了飯點,也只是簡單吃點。“大部分住在鄉鎮家庭旅館,一晚上20塊到50塊錢。”武xx笑着說。

“臨放假前,老師在谷歌地圖上找到我們家,哪條街,旁邊有什麼標誌性建築都定位得很清楚。”家住河南舞鋼市的學生楊文超說。

“多的時候,一天走訪六七個學生,少的話,就走訪一兩個,平均每天騎着摩托要跑200多公里。”

一個傳遞“愛與責任”的大學老師

武xx從來沒有將自己的行動視爲“壯舉”,他做這件事的起因很簡單。“最初的動機就是爲了助學金髮放公平公正。”

武xx說,每年班裏大概會有30%左右的學生拿到助學金,但每次申請的學生都能達到70%以上。“只能根據學生遞交的申請書和開具的貧困證明等材料來判定,但這些材料真假難辨,難以保證助學金髮放的公平公正。”

爲了有一個相對公平的發放標準,武xx會在新生報到後,挨個把學生叫到辦公室瞭解他們的家庭情況,並記錄下來。“採集越早資訊越準確。”武xx說。

不過,這些仍不足以保證助學金髮放的公平公正。爲此,武xx決定進行實地家訪。“這是瞭解學生家庭情況最直接、最真實、最有效的方法。”

鄭州市禁止摩托車,武xx就趁被省裏抽調閱卷的機會,傍晚坐公交車到三名家住鄭州市區的學生家裏家訪。“他們雖然住在城市裏,有的經濟狀況甚至不如農村家庭。”

實地家訪也確實發現了少量學生在申請助學金中存在誇大其詞、添油加醋現象,武xx對此都給予了糾正,並和這些學生進行談話,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通往公平公正之路是繁瑣複雜的。”2013級學生侯東景說,這是武xx說過的令她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武老師正是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的承諾,他的以身作則帶給我們最深刻的教育。”

師德先進個人事蹟材料2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高速鐵路線路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創建了“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理論體系,在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創造極大經濟社會效益,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曾獲“何樑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獎”、“長江學者成就獎”一等獎。教學工作突出,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在西南交通大學,翟xx給人的印象謙遜和藹、樸素低調,總是埋頭工作的樣子。有人說他是“三西牌教授”(即本科、碩士和博士都是在西南交大學習),也有人說他是“土生土長的土教授”,因爲他沒有出國念過一天書,是地地道道中國自己培養出來的專家。

18歲,翟xx從江蘇靖江考入西南交大。上學的旅程,他記憶猶新:“第一次從老家坐火車,遇到寶成鐵路塌方,火車繞道昆明,一繞便是三天四夜,身上的錢沒帶夠,真是飢寒交迫。”這讓他下定決心,投身中國鐵路建設,改變中國落後現狀。

31歲,他破格晉升爲教授,成爲當時鐵路系統最年輕的教授。他在國內外率先提出並創建了“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新理論,開創了鐵路大系統動力學學科新領域。他建立的“車輛—軌道統一模型”,位列本領域四大國際代表性模型,被稱爲“翟—孫模型”。他構造的適合於大系統動力分析的快速顯式數值積分方法,在國際上被稱爲“翟方法”,相關的理論、方法與技術被廣泛應用於我國鐵路6次提速、重載運輸及高速鐵路工程領域,解決了一系列工程技術難題,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科研強,教學也強。多年來,翟xx一直致力於軌道交通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他說:“培養國家重點工程領域急需的高層次專門人才,是我們從事本專業領域研究的大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當今我國軌道交通事業蓬勃發展,需要一大批高端人才,這是實現‘中國高鐵走出去、引領世界’的必要前提。”

把科研成果體現、反饋到教學中去,是翟xx一以貫之的做法。他認爲,“用科學研究反哺教育教學,不僅可以帶動學校的人才培養、提高育人質量,而且可以有效推動專業教育發展。”圍繞自己研究創建的新理論,他親自撰寫教材,開發出獨有的碩士生課程《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博士生課程《鐵路大系統動力學理論》。這兩門課程設立20年了,但每一次授課都會有新變化,因爲翟xx會把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第一時間用於教學中。他的課常常一座難求,相關專業的同學紛紛慕名“蹭課”。

想成爲翟xx的學生並不容易。“我的學生一定要學習態度端正,沒有功利心,要有更高的理想追求。”翟xx嚴肅地說,“沒有端正的態度,就不會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很難長時間專注研究。坐不得冷板凳,靜不下心,就幹不出成績。”

在重大的`科研實踐中培養高層次人才,是翟xx帶學生始終堅持的方向。他認爲科學研究是教學的一種特殊形式,本身就有育人作用,尤其對於研究生教育更是如此。陳兆偉跟着翟xx讀了兩年博士,已經承擔了“973”項目的課題。他拿出自己的第一篇論文,上面被改得“一片紅”。“這是翟院士親自修改的,我一直儲存着。學生的第一篇論文,他都要修改好幾遍,要求嚴格按照科學規範表達。我們都把這修改稿珍藏起來了。”陳兆偉說。

獨特的教學方法加上嚴格的培養要求,翟xx的學生的口碑特別好,很多用人單位慕名來“搶”。他的碩士研究生郜永傑,30多歲就在中鐵四院擔當重任,負責京滬高鐵軌道總體設計。如今他指導的很多學生在軌道交通領域獨當一面,有的還成爲教授博導,也開始帶研究生了。

當選院士之後,翟xx更忙了。但是隻要有中學、大學請他做講座,他一定擠出時間去。江蘇的靖江中學、成都樹德中學、成都外國語學校、交大附中等中學還有近十所高校都留下了他的身影。“這是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他說,“我想把我的經歷和思考傳遞給他們,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渴望。這種啓蒙甚至比傳授專業知識更重要。”

“教師是美麗的職業,我很享受這樣的職業。學生是老師的延伸,他們在工作中開拓,投身大交通事業是我最欣慰的事情。”翟xx動情地說。

師德先進個人事蹟材料3

xx年9月,我帶着青春的希冀與夢想來到禾豐——這片我第一次踏上的土地上,開始了我的教師生涯。至今爲止,已有三個年頭。在這期間,既有蹣跚的前行,也有成功的喜悅;既有艱辛的探索,也有執著的追求。但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只有對學生充滿愛心,以春天般的溫暖去關心他們的學習,關心他們的生活,才能得到學生的愛戴。這三年讓我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年青教師逐步成長起來,讓我知道了如何處理生活與工作的關係,讓我學會了如何處理同事之間的關係,讓我收穫最大的是:當我接到一個新班時,我知道了如何讓他們儘快的融入班級當中,意識到自己是班級的主人。對於教學水平,我也成長了很多,在這裏我要感謝學校領導和同事對我的指導和幫助。

記得從教之初,我憑着年輕人的一種熱情和平易近人的性格,很快融入到孩子們的世界,成爲了他們心目中的大姐姐。當我總結出自己成功的經驗,併爲之自信時,卻遇到了新的麻煩和挑戰。那是在xx年的上學期,我班從亭子小學轉來一個學生——小榮。他非常淘氣,經常惹事生非,在學生中造成了極惡劣的影響。作爲班主任的我,自然不能不管不問,多次嚴厲的批評他,還和他的家長商量如何共同嚴加管教。然而,事與願違,他不但沒有改正,反而在班上公開宣稱:“老師不敢把我們怎麼樣,以後誰敢再告狀,就等着瞧吧!”孩子們的表現出乎我的意料。正當我山重水複疑無路時,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這本書出現了,讓我領略了一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然後,我試着以平等的心態走進他們,以朋友的真誠打動他們,對他們耐心說教,熱情鼓勵,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經過幾番感化後,小榮似乎變成了另一個人,同時也讓我發現了他的閃光點:他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及做事很勤快。因此,在一次大掃除當中,我安排他當負責人,只要監督班上同學,不需勞動,但小榮以身作則,自己帶頭在抹玻璃,看着他的成長,我欣慰的笑了。這讓我深刻的明白:教師需有四愛——理解之愛,寬容之愛,信任之愛和賞識之愛。

另外,在我的教學過程中,“學困生”一直是我的重中之重。我的原則是決不放棄“學困生”。對於那些後進生和生活有困難的學生,更需付出特別的愛和關注,給予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在我教書生涯的第二年,我發現我班的小俊同學上課老是發呆。我先後找他談了幾次,效果卻不是很好。於是,我透過深入瞭解清楚事情的原委,原來是父母剛離異沒多久,他覺得丟人,放學後不想回家,就在網吧玩。我沒有就事論事,也沒有過多的批評那孩子。而是聯繫到他的父母,反映了孩子的學習情況和現實表現,並且也一起商量如何幫助他。我還耐心的告訴他們,一定要尊重孩子,關愛孩子,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孩子的父母聽後深受感動,連聲說:謝謝!謝謝老師!第二天,孩子的情緒發生了明顯的轉變。於是我又趁熱打鐵,找他聊天,和他講名人故事,激勵他戰勝困難。然後又採取一幫一得方法,讓他的好朋友幫助他把落下的功課補一補,讓他感受到朋友之間的愛。在後一次的單元檢測中,他的成績有了明顯的回升。我於是又在班上送給他熱烈的掌聲並且送上一顆進步星。從此以後,孩子的臉上又有了燦爛的笑容,上課積極認真,是後進生的榜樣。這使我明白了“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心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學會了用不同的愛給不同的學生。

我堅信:成績永遠屬於過去,今後只有不斷地完美自我,才能繼續保持良好的師德師風,在平凡的三尺講臺,以春蠶的精神、蠟燭的品格,爲祖國的未來,儘自己的一份力量與責任,我深信這纔是一個優秀人民教師永無止境的奉獻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