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師德演講稿>

【精品】師德師風演講稿彙編7篇

學問君 人氣:2.55W

演講稿可以提高演講人的自信心,有助發言人更好地展現自己。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演講稿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演講稿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師德師風演講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師德師風演講稿彙編7篇

師德師風演講稿 篇1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們愛這個家》。

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XX小學,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錯。看那塑膠跑道上面孩子在玩耍,看那獎勵證書獎盃閃呀閃金光……

生活中我有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我愛我家!走進XX小學語文辦公室,我還有一個溫馨的八口之家,我愛我家!那一天一年級的學生課間撞傷了鼻樑骨,善良的李靜老師照顧着學生,就像位媽媽;向領導彙報情況之後,是鎮定勇敢的董靜老師一馬當先,親自開車將孩子送往醫院,跑上跑下;“唉,誰知道中國第一架飛機是什麼時候研製的?”四年級的李老師被社會書上的一個問題難住了,熱情的小鄭爽朗地說:“彆着急,我上網幫您查查。”一會功夫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公開課上,年輕有爲的小陳循循善誘,講解得法,課件製作更是堪稱一流,在年輕教師當中那叫一個頂呱呱;上學期期末複習,勤快的小丁沒和同事商量,主動將出印試卷的任務一個人承擔下,對同事她總是有求必應,對學生她也是有問必答;工作間隙,我們累得腰痠背痛,熱心而又充滿耐心的秦麗麗老師總會帶大家做兩下瑜珈……這是一個多麼幸福而又溫馨的家呀!在這個家庭中當然還有一個小小的我,工作十年,今年我第一次當上了班主任,這對我的壓力可 真大!就在我無助彷徨的時候,年輕的小陳告訴我:“祁姐,加油!我們一起努力工作。”和藹的教研組長李素花老師對我的幫助最大,藉此機會我要深深地感謝 她,對我這個“不恥下問”的學生她沒有一次厭煩,總是耐心地解答。有年輕同事的鼓舞,有老教師的幫扶,我還怕什麼?可是,最怕的事還真發生了,在我對班主任工作還未理清頭緒的時候孩子病了,這可太叫人揪心了。在我心急火燎的時候,又是我熱情的同事送來了聲聲問候,貼心的張主任也打來電話。安慰的話語中,我感受到了關切,感受到了愛。

是的,我有一個幸福的小家,我更擁有XX小學這個美麗的大家。在這個大家庭中充盈着幫助關愛,充盈着尊重理解,充盈着美好與希望……當你發自肺腑的去愛什麼時,你會不顧一切的爲她。我們的學校是一所新建校,全新的一切面臨的是全新的挑戰。挑戰的是誰?當然是我們XX小人。但是,我們愛這個家,我們不懼挑戰;我們愛這個家,會越戰越勇;我們愛這個家,必將使XX小這座知識的殿堂走向燦爛與輝煌!謝謝大家。

師德師風演講稿 篇2

受到XX主任兩次熱情而誠懇的邀請,得到了校領導的充分認可與支援,我仍然是十分惶恐地走上這個講臺,因爲我是個很愚笨的普通人,做的也只不過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平常事。我所說出來與大家分享的只是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我深知我很愚笨,所以我有時做事要比別人多花點時間,因爲我相信笨鳥是可以先飛,勤才能補拙。

說實話,我大多數所做都是爲了我自己。我喜歡我的學生,是爲了讓學生喜歡我,從而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信其道而從其理。我儘量維護學生的自尊心,不傷害他們,是因爲我自己害怕受到傷害,我害怕我的孩子受到傷害。當我想到自己受傷時的痛苦,我就會想十幾歲的初中生怎能承受?當我看到我的孩子受委屈時難過的樣子,我想我的學生肯定也是一樣。所以“己所不欲,勿施與人”。

有一句教育真理“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我一直謹記在心。作爲老師,,我們只有去愛才能贏得被愛,纔會使得教育更加有效。教師的愛,尤其是班主任的愛,是照亮學生心靈窗戶的一盞盞明燈。我們不僅要傳授給學生以知識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傳播給學生以人的情感和生命的積極動力,那就是愛。那麼教師的愛具體形式是什麼?愛就是面對學生時常常面帶微笑,愛就是經常與學生在一起,愛就是小心呵護學生的自尊,愛就是細心地觀察和耐心地傾聽,愛就是不厭其煩地輕聲細語地啓發與引導。雖然有時我會因爲學生的調皮而埋怨,因爲他們的退步而急躁,因他們的違紀而失態,雖然有時也感到很累、很煩,但處理學生問題時我始終記得一位老師報告中曾經說過的兩句話: “假如我是孩子”; “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兩句話這樣的情感使我對學生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寬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責,多了一份尊重。

實際上,我們的收穫往往大於我們所付出。我們一人的付出,收穫的是兩班學生的愛戴與家長的信任。所以我愛學生,學生也愛我。因爲有了愛,地更闊,天更寬,因爲有了愛,草更綠,花更豔。

師德師風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好,今天,藉此機會我想和大家談談我的教育人生——《三十五年大山路,癡心到老也無憾》。

在海拔1100米的銅鑼山段,有一所稱得上全縣條件最艱苦的村小——大山村小。這裏環境惡劣,貧窮落後,連山民上街辦事至少也要走15公里的山路。前幾年隨着人口減少,附近的幾所學校——鐵龍村小、葛麻山村小、蒙子丫村小都相繼被撤除,大山村小有幸保留了下來,這對大山的村民來說無不是幸福,對山裏的孩子來說無不是幸運。“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還有真愛……”校若在師就在,大山之間還有師愛,用《從頭再來》裏面的歌詞來表達我對大山教育的執着,對山裏孩子的愛,這一點也不過分。

35年前,一位對未來充滿幻想的青年來到大山村小學,成爲了一位光榮的人民教師,那就是我,一個自信決心要用自己的青春去換孩子明天幸福的我。我帶着一顆赤誠的心,踏上了工作崗位,用自己的辛勤耕耘去澆灌着祖國的花朵。

35年來,我感受到了教師的辛酸,也感受到了教師的幸福。在這35年裏,我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事蹟,也沒有可歌可泣的故事,我只是做了一個人民教師應該做的事。

大山村,顧名思義地處大山,是山高路陡,人煙稀少,家貧人窮。不少家長不願意送子女上學讀書,尤其是女孩,更是難上加難。我生在大山,長在大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大山人,我愛大山,我愛山裏的父老鄉親,更愛山裏的孩子。爲了讓更多的孩子能上學,我來往深谷山澗,穿梭崎嶇小徑,動員學生上學。寒來暑往,披星戴月,我不知摸了多少黑,也不知行了多少路。現在想來,有些時候還真讓我有些後怕。記得是在1996年9月,我去動員輟學在家、離校5里路的學生李習奎,返回時天已全黑了。憑着山裏人的經驗我大膽的往前趕,突然,一隻受驚的野獸猛地從我身邊逃竄,惶恐中我被滾落到了崖下的刺棚上,那山崖有多高你們知道嗎?七八米高呀……如今那李習奎已經在部隊當連長了,由於他的文化和軍事素質過硬,表現出色而多次受到上級嘉獎!去年他探親回家到母校來看望我時說,當年如果不是王老師您幾次三番地到家裏來做工作,恐怕我今天說不定還是一個大老粗!更莫說考上軍大當連長帶領士兵保衛祖國啊!說着,他硬自己獲獎得到的把一雙“大頭鞋”塞給我,強行要我收下。他說,我知道您的腳有風溼而且經常在冬天生凍瘡!

大家都曉得,作爲教師——我們清貧不圖回報,但是我們卻非常幸福非常富有,因爲我有幾千個學生,他們有的已經是醫生、工程師,還有的是企業家、致富能手、教師、軍人……而每當看到他們做出成績取得成功時我都會感到非常欣慰和無比自豪!

教師苦,教師累,別人薪水是教師的好幾倍。是呀!我一家有妻子,兒子和女兒四口,家裏沒有其他收入,只有靠幹農活種點糧食換點錢,我家的生活也是比較拮据。有一件事更是讓我刻骨銘心:XX年9月3日,上天好像生氣了,電閃雷鳴,狂風呼嘯,大雨瀰漫了整個天空——

“哎呀,爸爸!你看我們的房子——”

說時遲,那時快,在女兒驚叫聲中,我和妻兒一家剛逃出門時,只聽到身後“轟——隆”一聲響,我家的房子竟不幸垮塌了。站在雨中我無可奈何地望着眼前的廢墟,妻子和孩子都忿忿地看着我。我,我恨自己無能呀!因爲我是家裏的支柱!然而,這麼多年以來我不僅沒能照顧好家裏、給兒子買一回零食爲女兒添制一件像樣的衣服不說,甚至連女兒上學的費用都還沒有湊齊呀!

師德師風演講稿 篇4

尊敬的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我覺得新時代的師德師風應該是與傳統的標準揉在一起的。平易近人、嚴中帶慈、公平待人、勤奮好學。嚴厲並不是苛刻,老師也是有七情六慾的,但不把學生當作發泄的對象,這不是教育學生。我覺得傳統中的師德師風與新時期的師德師風都應該是一樣的,但現在存在的區別在於:師生關係的變化。以前的學生對教師要絕對服從,但現在則要求教師對學生也應尊重,這是個進步。因此,新時代的教師在關愛和嚴格要求學生上要提出新的標準。

我主要就脾氣控制上怎麼修養自己,談自己的感受。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費了好大功夫精心準備了一節精品課,然而,當我們興沖沖地走進教室時,卻被一片打鬧不止的混亂景象攪得興致全無。這時您是怒氣灌頂高聲訓斥,還是巧作歡顏溫文爾雅?

我認爲,如果高聲訓斥,至少有以下幾點害處:一是人在氣頭上往往容易出言不當,不但會破壞教師自身的形象,也會破壞師生感情,有時甚至還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情感隔閡。二是破壞教師自己的情緒,影響正常授課。如果教師一進教室就生氣發火,上課時情緒就會一落千丈,無法投入熱情,學生也會受到影響而產生壓抑情緒。因此,這時教師情緒的自我控制和調節就顯得非常重要,這也是衡量優秀教師的一項重要指標。

一、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

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喜、怒、哀、樂、憂、懼等情緒,以及由這些情緒造成的心理氛圍,必然會對教育教學的效果以及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同時也影響着自身的心理健康。與開朗活潑的教師朝夕相處,學生必然會受到積極情緒的影響,也會保持愉快向上的情緒狀態。反之,如果老師經常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或經常發脾氣,學生必然會感受到壓抑與沉悶。積極的心境來源於良好的品德和個性,如果教師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胸懷開闊,興趣廣泛,爲人友善,心態自然就會平和。

二、以寬容之心對待學生的過錯。

所謂寬容就是寬大,有氣量,不計較,能容納。教師的教育在心理上從來不是單向流動的,在這個流動過程中,教師的教育態度一經轉化爲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對待教師的態度就會產生相應的改變。一旦作爲教育者的教師與受教育者的學生之間有了情感的溝通,學生就會信任教師,這就爲接受教育打下了基礎。而寬容能夠在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架起情感溝通的橋樑。法國文學大師維克多?雨果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只要我們多一點寬容,我想我們收穫的也許比想象的要多得多。

三、及時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

如果我自己怒從心頭起時,最好先不要說話,可以做幾次深呼吸,或者暫時離開現場,讓自己有時間冷靜下來。當然,教師要能及時控制自己的情緒,也不是輕而易舉的,它需要教師不斷提高個人修養,同時真正把學生看作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用愛心、誠心和耐心對待每一個學生。

謝謝大家!

師德師風演講稿 篇5

世上有很多東西,給予他人時,往往是越分越少,而唯有一樣東西卻是越分越多,那就是“愛”!愛,不是索取,不是等價交換,而是付出,是給予,是自我犧牲。作爲一種特殊的社會職業,教師扮演着多種角色:社會的代表着,道德的實踐者,人類文明的建設者,父母的代理人,知識的傳授者,課堂紀律的管理者,班級的領導者,人際關係的協調者和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等。而這一系列的使命就要求我們必須心中有愛,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促進學生的成長。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我經常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要做一名優秀的教師,最重要的條件是什麼?是優美的語言?是廣博的知識?還是豐富的教學經驗?實踐的過程中我發現: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不僅要有優美流暢的語言、廣博的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最重要的是要有愛心。師愛是教師對學生無私的愛,它是師德的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點燃學生的夢想;它是指路的明燈,照亮學生前進的路程。

一代先聖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教誨我們:仁者愛人。泰戈爾也曾嘆道: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於完美。是的,每個人都需要愛,學生更需要以愛來促進他成長。在愛的世界裏,一切都充滿了陽光。在平日的教學工作中,我試圖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誠的愛心去開啟每個學生的心門,因爲我知道,每一扇門的後面,都是一個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門的開啓,都是一個無法預測的未來。教育是對生命情懷的傾訴與關注的過程,是知識的構建與生成的過程,是師生爲了未來而共同奮鬥的過程,是托起希望的過程。我從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我要將我所知的全部教給我的孩子們,因爲我要對得起那些渴望知識的眼睛,那些對我如此信任的心靈。

原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蓮柯說過:“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冰心老師也說過:“有了愛,便有了一切,有了愛,纔有教育的先機。

在我還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曾特別喜歡過我的一位老師。我喜歡看老師對我們笑,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溫暖與信任;我喜歡聽老師叫我們可愛的孩子,這讓我們覺得很幸福。我知道老師很愛我們,所以我們就更應該好好學習。由此可見,一個好的教師應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動學生去關愛學生,使他們願意以你爲榜樣,去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地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師這個職業不僅僅是光榮的,同時也是一種責任。我們不是教書匠,我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齊心協力;我們可以感染家長,樹立威信,真誠溝通;我們可以感染學生,積極進取、勤奮努力;我們更可以感動社會,愛崗敬業。

是愛,愛是陽光,可以把堅冰融化;愛是春雨,能讓枯萎的小草發芽;愛是神奇,可以點石成金。愛是世上最偉大的語言,是激發潛能的最好動力。

有人把師愛比作春雨,滋潤了孩子的心田;有人把師愛比作陽光,溫暖了孩子的心房。師愛,是一種發自靈魂的芬芳,是一種深入骨髓的甜蜜。當你用心去關愛你的學生,你收穫的不僅僅是講臺上那一束束美麗的山花,辦公桌上那兩個紅紅的蘋果,耳旁那一聲聲清脆的“老師,您好”,更多的,是一種爲人師的幸福、自豪。那麼,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熱愛這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有什麼理由不去愛我們的學生呢?我們的生命在一批又一批的學生身上延續,我們的青春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身上閃光。這對於一個有限的生命來說,不正是煥發着無限的生機嗎? 所以,

讓我們把愛的火炬傳遞給學生,爲愛插上翅膀,讓愛在萬頃碧波、藍天白雲間飛翔。

既然作爲一名教師,我們就要對我們的學生負責。我們就要平等地、真誠地欣賞和對待身邊的每一位孩子。我們應用“愛滿人間”的胸懷去關愛一切,對待學生就像對待鮮花上的露珠一般呵護他們,像對待自己的傑作一般欣賞他們,像對待自己的錯誤一般寬容他們。仁者無私,讓每個學生在真誠的關愛中健康成長!

老師們,就讓我們在教育事業中盡最大力量,多獻一份愛,多發一份熱。以愛爲根,以德爲本,用我們的熱血,譜寫學生們美好的未來!

師德師風演講稿 篇6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教師一生,與花相伴>。

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說過:“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幹葉的事業吧,因爲葉總是謙遜地垂着她的綠蔭的。”選擇了教師,就是選擇了葉的事業,教師的一生,與花相伴。與花相伴的'一生,富有詩意而美好。

如果說老師是一朵花,那十萬百姓的送別就是一隻生花的筆;如果說老師是一片綠葉,那她用生命和愛鑄造的葉魂在千萬人的心中都樹立起了一座堅固的豐碑,成爲了我們所有這些爲人師者師德師風學習的楷模。讓愛在教育事業中閃光吧。

“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師應用自己博大的愛去溫暖每一位學生。教師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才能去精心地培養學生,只有愛得深,才能更認真、更耐心、更細心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愛”源於高尚的師德,“愛”意味着無私的奉獻。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出自個人的恩怨,而是出自社會的需要、教育的需要。這種愛是穩固的、深厚的,是與教師所肩負的社會責任緊密相連的。

教師對學生的愛,不能侷限於個別的對象,而是面向全體學生。教師所肩負的是對一代人的教育使命,並非對個別人的教育任務。這種責任和愛能超越一切,匯聚成一股無可阻擋的力量,當然,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無原則的,而是始終與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相結合的。要愛中有嚴,嚴中有愛,愛而不寵,嚴而有格,嚴慈相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這纔是合格的教師。

我來自一所再普通不過的鄉鎮學校——××中學,但這是一所美麗的學校。綠樹成蔭,一塵不染,鴿子在操場上散步,燕子在天空飛翔。我們學校老師形成的教風可以用十六個字來概括:“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愛校如家,愛生如子”。

××老師是我們學校德高望重的數學權威老師。他每天在學生上早自習的時候便到校了,坐在辦公桌前,邊寫邊算,頭上的日光燈雪亮雪亮,他的鼻樑上架着深度老花眼鏡,有時手裏還拿着饅頭啃着,有一回我看見他饅頭上還有墨水。這一幕,印在了我的心中,也銘刻在了學生的心中。我和他教過一個班,學生在週記和作文裏流露出了對他無盡的敬意和無限的愛戴,他是生活在花叢中的人。

學校有位女老師叫××,她是兩個初三班的語文老師,還兼任班主任,她的丈夫唐宗賓老師也在我們學校,他是一個初三出口班兩個初一新生班的外語老師,在這學期開校的第一週,他們忙得不可開交,根本沒有時間回家吃飯,雖然從家到學校只有十分鐘左右的路程。沒有辦法,他們只好把電飯堡搬到了辦公室,並從家裏帶來了米,一日三餐就這樣在食堂裏打點菜湊合着,晚上十點左右才能回家。

學校羅容老師一天在下課聊天時說:“我們家大人都是班主任,孩子上學都是自己去的,早飯是一包牛奶一個麪包,邊走邊吃,可能有時上學臉也沒洗吧,老師都叫我們管管孩子的生活了。”我們心裏都是一陣辛酸,也許保和鎮中的孩子都是這樣長大的。

這就是貧困中恪守信念的鄉村教師,清寒中奮而思進的鄉村教師!也許有人會笑我們傻,呵呵,也許我們是很傻,可我們問心無愧了!因爲,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在這羣優秀老師的薰陶下,我由一個懵懂的青澀的校園學生逐漸變成了一個合格的青年教師。我微笑着走到學生中間,傳道授業解惑,成爲了學生最爲知心的大朋友,在和其他老師團結協作下,我們班學生今年考上了20名中學。在畢業學生走的時候,他們跑到我的辦公桌前,說:“老師,我們真捨不得你啊!”我心裏真是酸甜苦辣味味俱全。教師節,我收到了學生寄來的賀卡,看到上面寫道:“感謝您,我們最最溫柔,最最美麗,最最文雅,最最高貴的大姐姐。”剎那間,我覺得自己成了世上最漂亮的人。孩子們純潔的心、聖潔的情、深厚的意,淨化了我的心靈,激起了我對教育事業深深的愛,我真正地體會到了一個教師最大的幸福和快樂。我感到自己是一個生活在花叢中的人。

師德師風演講稿 篇7

親愛的同學們:

有一個問題是我們人類始終在思索的,那就是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回答。對生命意義的認識決定着人們的價值取向和行動方向。

作爲當代中國青年,作爲發展中的新疆航空公司的青年員工,我們的回答是什麼呢?

是努力多掙錢,盡情享受生活?還是透過個人奮鬥,實現自我價值?這樣的生命有意義嗎?

我的回答是:生命的意義在於努力完成時代和企業賦予我們青年的嶄新使命。

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我們即將跨入嶄新的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時代正向我們走來,我們的國家還不夠富強,我們的企業正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我們青年是祖國的希望,是企業的未來,肩負着建設社會主義強國和現代化航空運輸企業的重任。時代給了我們青年無限的舞臺,這正是我們施展才華,燃燒青春火焰的最好的時機。我們應該響應時代的召喚,去追求,去探索,去創造,去奉獻,去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

然而,在當今時代我們的青年中,卻有着消極和頹廢的思想。有的人認爲:我們是凡人,只要管好自己就可以了,哪管的了國家、民族、企業這麼大的事;有的人認爲:現在是個一切講金錢的社會,傻子纔講奉獻,努力掙錢纔是正事;也有人認爲,工作就是掙錢養家,對我們來說沒有事業可言,沒必要那麼掙命的乾等等。這些思想影響着一些年輕人,他們對工作沒有責任心,對國家、企業的前途漠不關心,對學習根本就不用心,對事業沒有進取心,人雖然年輕,心卻已經進入暮年,絲毫沒有青春的朝氣,彷彿紅塵看破,無慾無求。對這樣的人來說,生命有什麼意義呢?

當然,消極頹廢的思想永遠不可能成爲時代的主流。否則,社會就不會進步,國家就不可能富強,我們新航就不可能有今天。回首看看我們偉大祖國走過的xx年光輝歷程,幾代建設者用他們的青春熱血築就了祖國的輝煌。我們熟知的“鐵人”王進喜,憑着“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頑強意志和沖天的幹勁,打出了大慶第一口噴油井;“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畢生從事水稻雜交事業,爲我國糧食增產發揮了巨大作用;“兩彈元勳”鄧稼軒爲祖國的原子彈、氫彈研製事業嘔心瀝血28載,把自己的青春融進了中國核防禦力量的“鐵脊樑”之中;“抓鬥大王”包起帆從18歲起,以主人翁精神,刻苦鑽研科技知識,先後完成發明70多項,爲企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他們用青春完成着共和國賦予他們的神聖使命,他們的青春之火熊熊燃燒,放射出了絢爛的光華。

翻開新航的創業史,我們也能看到一頁頁用青春書寫的華章。在遙遠荒涼的阿卡拉氣象觀測哨,爲了飛行安全,在艱苦惡劣環境下,在山上守望了1800個晝夜的馮繼堂;把青春奉獻給了航站,在航站工作了25個春秋的賈延玉;莎車導航臺上,默默奉獻,執著堅毅的李貴根;千里運油路上,安全行車117萬公里的“拼命三郎”楊孝根;把愛灑滿藍天的全國民航“十佳青年”費穎;幾代新航人爲了新航美好的明天,揮灑着青春和汗水,譜寫出了壯麗的新航的創業篇章。我們的前輩們他們心中沒有更多的想法,沒有爲自己做過更多的打算,他們想的只是發展新疆的民航事業,發展新疆的經濟、文化,改變邊疆的落後局面。他們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支援着他們的精神,指引着他們爲了新航事業無私無畏的奉獻自己的青春。正是因爲他們,新航纔有了今天的輝煌。今天,在我的身邊也有許多動人的故事。今年8月份,烏魯木齊機場出港旅客人數持續上升。到8月29日旅客人數突破8000人,創歷史最高紀錄。對於肩負着地面服務保障工作得值機室來說,爲了確保每一個航班,每一位旅客,每一件行李的安全正常,值機室的每一位工作人員常常是超負荷的工作。值機室的王東燕因咽炎引起發燒,連續打了十幾天吊針,仍不見好轉,可她硬是咬這牙沒有請過一天假,大家戲稱她爲“鐵人”,可她卻笑着說,“在這像我這樣的鐵人多着呢!“值機員張玉榮和幹機務的丈夫旺季期間苦戰一線,家裏孩子有時沒人帶,鎖在家中又不放心,她便帶着孩子來上班。她去辦手續,孩子就自己留在辦公室,一個航班接一個航班,一忙便是五六個小時,等她回到辦公室,孩子早就無精打采,當她問孩子:餓不餓?孩子說,我現在能吃下一頭斑馬。在場的人都被逗樂了,張玉榮眼圈一下子就紅了。這樣的故事太多太多了。正是因爲有了像他們這樣無私奉獻的人,我們新航才能夠在旺季創下優異的成績。

作爲建設中國、建設新航事業的後來者和接班人,我們應該感到肩上的擔子和責任。我們不能把自己僅僅放在“小我”的狹隘圈子裏,我們要向前輩們一樣,以建設強盛的祖國和現代化的新疆航空公司爲己任,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讓我們火熱的青春爲祖國和新航燃燒起來。

大家都熟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那句話吧,“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當我離開人世的時候,我不因虛度年華而懊悔,也不因碌碌無爲而後悔,因爲我已經講我的一生獻給了人類最壯麗的事業——共產主義事業。”是啊,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時代和國家賦予我們的使命之中。

朋友們,青春最爲動人,清楚最爲美麗,青春最爲雋永。不要說我們的苦惱太多,那是因爲我們的胸懷還不夠寬廣,我們的志向不夠遠大;不要說我們的幸福太少,那時我們還不懂如何生活,我們對幸福的理解還太膚淺。讓我們樹立高遠的志向,讓我們的青春融入祖國建設和新航事業的強勁脈搏,我們的青春一定會放射出更加燦爛的光華。

最後,我以汪國真的一首詩結束我演講。

我們象一隻響箭,一往無前的出征,我們不是風中的牆頭小草,搖擺不定,我們出征,讓生命和使命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