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辦事指南>生活常識>

廣東地區的清明飲食習俗

學問君 人氣:1.58W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一年清明至,清明節除掃墓祭祖外,“吃”在廣東清明節佔有很大的比重。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廣東地區的清明飲食習俗,供參考。

廣東地區的清明飲食習俗

烤乳豬

在廣東地區,烤乳豬是不可或缺的清明祭祖佳品,廣東人也給它起了一些非常好意頭的名字—“鴻運當頭”、“紅皮赤壯”等,向先人奉上脆皮金豬,希望保佑子孫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宏圖大展。

南北朝賈思勰在《齊民要術》對烤乳豬更有詳細記載:“色同琥珀,又類真金,入口則消,壯若凌雪,含漿膏潤,特異凡常也。”根據記載,“取正在吃乳的小豬,擊殺後洗刷乾淨,除去五臟,用茅草塞滿肚腹,用一根柞木棒穿過,架到火上,緩火遙炙急轉勿停,以酒塗乳豬之表皮,表皮易於髮色。”最後乳豬表面變成琥珀色,便大功告成。

甘蔗

廣州人稱掃墓爲“拜山”或“行清”。拜山後分食甘蔗,並將吃過的蔗渣丟於墳前,還要將包子掰碎撒於墳前。甘蔗寓意節節高。清明節很多地方都有吃甘蔗的習俗,寓意歡歡喜喜、甜甜蜜蜜。大人都會叮囑小孩子,吃甘蔗要從頭吃到尾,不能沒吃完就扔掉。據說這樣子以後做事情纔會有頭有尾,善始善終。

蕎菜

蕎菜是廣東人清明節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時令蔬菜,因與“轎”同音,寓意先人坐轎歸去,免受乍暖還寒之苦。

廣州人祭祀完了後,分了豬肉,並不算完成了拜祭形式,家人會將豬肉帶回家後,配上清明時節的.菜蔬“清明蕎菜”去炒着吃,還有不嫌麻煩的人家另外用這個“清明蕎菜”配一些雞蛋絲燒肉絲炸一些春捲吃,吃完了這些菜肉,這一年的“行清”任務纔算完成。

艾餈

清明節吃艾餈是廣東的傳統風俗。清明節的艾餈被稱爲“清明粄”,清明節前夕,市民到野外採摘艾葉,剁爛成漿後與米粉和糖做成粄糕,蒸熟後分給大家吃。由於艾葉有祛溼、健脾胃的功效,所以有吃清明粄身體強健之說。

做艾餈,一般要先將搗碎的艾草加上糯米粉、水、糖,一起拌成團,然後把麪糰捏成一小團,搓圓捏扁,把搗碎的花生、芝麻等餡料包進麪糰裏,再封口捏成扁圓形等形狀,墊在芭蕉葉上放入鍋中,隔水蒸約20分鐘,清香怡人的艾粄就可以出爐了。

雞屎藤餅

雞屎藤餅不僅味道清香可口,而且還是五邑地區清明節必備的過節小吃。

據瞭解,五邑地區居民做雞屎藤餅,是先把雞屎藤葉用水洗乾淨,用石磨把葉片磨成細碎狀,曬乾再與泡好的糯米同磨成溼粉,然後把粉、紅糖(或冰糖)、水等調成麪糰,煮熟加入糯米乾粉,再用傳統餅格壓制成魚、福字等寓意吉祥美滿的不同形狀的餅。製成後,再用蒸籠猛火蒸10分鐘後即可出爐。

樸籽粿

樸籽粿是潮人清明掃墓普遍要蒸制的粿品。據傳昔年元兵於清明前入侵潮汕地區,殺戮掠奪,民不聊生,百姓被迫無奈而避入山林之中,飢不擇食,只好採摘樸籽葉、果籽充飢,後人爲永記深仇大恨,故有“清明食葉”民諺。潮人世代相傳清明節加工蒸制“樸籽粿”的風俗,沿襲至今。

製作樸籽粿,首先將樸籽樹葉和果實(核)搗爛,與大米舂成粉末,然後發酵再配糖,最後再用陶模型蒸或梅花模型蒸熟而成。一般樸籽粿有梅花型和桃型兩種,也有叫碗酵桃的。蒸熟的樸籽爲草綠色,個個咧開嘴大笑,總是給人春天很美好的感覺。

清明節各方有各方的食俗,這個清明節你吃了家鄉特有美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