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日誌>

大班教學日誌

學問君 人氣:2.05W

大班老師在教學上需要不斷反思,不斷進步,寫好教學日誌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哦,下面小編爲你分享一下大班教學日誌吧!

大班教學日誌

大班教學日誌1

在這次活動過程中“能讓幼兒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是數學活動的重要目標。該活動是一個以遊戲爲主的學習活動,幼兒在分東西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理解了數的分合關係;在交流分享中學習了記錄方法並內化數的分合知識:在幫玩具找家人時運用已有經驗解決了問題,並獲得成功的喜悅。

數學是抽象的,需要幼兒透過遊戲和操作去理解和掌握。活動中教師提供玩具讓幼兒操作,同時透過猜拳遊戲增加活動的趣味性。猜拳結果的不確定性使活動過程充滿挑戰,幼兒躍躍欲試;猜拳過程需要兩人的磨合,能鍛鍊幼兒的交往能力與合作能力。

幼兒只有在生活和遊戲的真實情境中,才能逐漸體驗到數學的意義。幼兒只有在不斷接受挑戰和不斷成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獲得自信心,體驗活動的樂趣。如“幫玩具找家人”的遊戲任務是讓幼兒運用已學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當教師問及怎樣才能知道氣球中的祕密時.幼兒充分運用已有經驗完成了任務,滿足感和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其實,玩具的活動遠沒有結束,教師可以在節日裏提供各種顏色和形狀的玩具讓幼兒分類、數數,嘗試按一定的規律擺放玩具,統計不同特徵和種類的玩具,並進行各種有趣的遊戲。總之,教師應努力讓數學教育迴歸幼兒生活.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爲核心,將數學教育與其他領域的學習有機整合在一起,引導幼兒發現和解決問題.提升相

關經驗,並逐步提高思維能力,感受學習的樂趣。

大班教學日誌2

《認識人民幣》是本學期的教學內容。人民幣是我國法定的貨幣,在人們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幼兒年齡小,缺乏社會經驗,家長單獨讓孩子上超市購物的機會很少,對人民幣只是初步的認識。這節課的教學就是爲了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掌握的對100以內數的認識,進一步認識人民幣,使幼兒在簡單的活動中感知人民幣的'面值和人民幣的功能。爲了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在這節課的開始時。我以提問的形式,引入課題“認識人民幣”同時也滲透一種德育思想在其中,合理利用零花錢,教育幼兒養成節約的品質。第二環節是讓幼兒區分硬幣和紙幣。第三個環節是讓幼兒認識人民幣的面值。爲了完成這一環節,我課前讓幼兒準備了假幣,所以我就讓幼兒拿出樣幣逐一進行辨認,並讓有疑問的幼兒請教同桌。反饋提問幼兒:“你是怎麼知道這些人民幣的面值?”透過幼兒的回答總結出方法。再讓幼兒對手中的樣幣進行分類。最後一個環節是遊戲,加深對人民幣的認識。

在這次活動,課上的很好,完成得還很順利。我思考了許久,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在這次活動的時候,我採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對於1元的人民幣比較熟悉。當然我也準備了真的人民幣。因爲人民幣每人都有一份,所有的幼兒都看的很仔細。

2、在《紙幣找朋友》這個環節上,我是透過讓他們利用自己的學具是多少人民幣,幼兒怎樣拿這麼多錢。

3、《看誰拿得對》這個遊戲,大部分幼兒都能拿正確。

大班教學日誌3

一、教師引導、鼓勵不夠

在生生互動這個環節,我讓幼兒之間推選出一個代表講述最有趣的故事時,幼兒表現出膽怯,不主動,都想把這個任務推讓給別人,就是被推選上去的幼兒也是硬着頭皮去講,講述的時候也比較拘束,不敢大聲的說,語速很快,平淡,情節的描述也不夠生動,講完後猶如釋重負的感覺。看到這樣的情景非常詫異,這與《綱要》中要求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精神相差甚遠,當時我在衆目睽睽之下,顯得很緊張,一時忘了作爲教師,該有的隨機教學的能力。說出的話也顯得生硬,沒有用積極的語言進行引導。那一幕令我久久思索這和教師的引導和鼓勵有關。我在活動中沒有很好的關注孩子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沒有察覺到他們的需要,沒有及時的鼓勵孩子積極的表達。沒有很好的體現《綱要》的精神,在活動中做孩子的支援者,參與者,引導者。

二、在師生互動環節,孩子和老師之間有比較好的配合。

透過我有感情的將故事講述給孩子們聽,讓孩子體驗了故事的美感,以及感受到平面成像的科學道理。使得孩子的興趣頓時上升,我感受到孩子的配合,緊張情緒也消除了,帶着輕鬆的情緒與孩子在聊天式的提問中,孩子們積極動腦筋,爭先恐後的回答而且還運用了很多豐富的詞語,活動達到了高潮。

三、活動前的準備不夠充分。

最後一個部分我想讓孩子從歌曲中體驗小熊遇事有積極樂觀的態度,本來也是這個活動的亮點,可是在活動中,效果沒有體現出來。這和我活動前的準備不夠充分有關。在活動前我自認爲《吉祥三寶》這首歌曲應該是家喻戶曉的,孩子也應該很熟悉,所以在平時我也沒有花時間讓孩子去感受這首歌曲。在活動中,反應出孩子們對《吉祥三寶》旋律還不夠熟悉,另外我自己也省略了互動對唱的環節。所以這個部分沒有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四、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

我按照《綱要》的精神努力爲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樂趣。由於我情緒緊張,使得我說話就象背書一樣,所以自己講了什麼,提出了什麼要求都不是很清楚,因此,在引導的過程語言不夠精練,話說不到點子上,關注啓發孩子方面也做的不夠,顯得孩子不夠配合,使整個教學活動的氣氛都不夠活躍。

透過這個研討活動,使我進一步深入理解了《綱要》的精神,讓我在“集體活動中如何準確把握活動目標”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我會以《綱要》的精神爲指導,努力將理論的精髓,轉化爲實踐行爲。

在活動後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深刻反思,整改方案如下:

一、進場部分。將原來的律動換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樂入場。

二、圖片的改進。圖片增加了兩幅,更好的體現了故事情節。在入場後請孩子集體觀看圖片,把看見的記在心裏,激發的孩子接下來排圖講述的興趣。

三、由原來推選代表上來講述故事改爲孩子自願上來。這樣更好的發揮每個孩子的主動性,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寬鬆自由的表現環境。

四、幼兒在傾聽完我的講述後,設計的一些問題更精練了。避免我在不知不覺中說教成分會加重,重新設計後的問題能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力,有機的和平時生活經驗相結合,發散孩子的思維。讓孩子透過說,去體會從中的科學道理,以及人生態度。

五、結尾部分,將歌詞重新的創編,圍繞着小熊三次撈月亮所用的道具進行修改,讓孩子在課後多熟悉這首歌旋律。

大班教學日誌4

《綱要》指出:“即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塑料袋是孩子們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在風的作用下自然而然就會隨風而飛。《飛翔的塑料袋》就是結合我們現在進行的主題《我想飛》而組織的一個健康活動。主要目標是讓孩子們探索塑料袋的不同玩法,嘗試拋高和投遠的動作,體驗玩塑料袋的樂趣。

一、激發興趣,引出課題。

小朋友,你們知道什麼東西會飛嗎?

點評分析:這是活動匯入部分,爲的是激發幼兒對“飛”的興趣,引出後面的課題。

二、出示塑料袋,探索各種各種不同的玩法。

1、 塑料袋可以怎麼玩?

2、 幼兒自由玩塑料袋,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3、 集中講述玩法。

點評分析:在自由探索部分,孩子們的玩法比較單一,拋高和投擲的動作經引導纔想到。

三、嘗試拋高。

1、 討論:怎樣拋的高。幼兒自由嘗試。

2、 請一個幼兒與老師比賽拋高,引導幼兒發現摺疊打結後拋的高

3、 幼兒嘗試練習。

點評分析:因爲下雨在室內上的緣故,拋高受到環境限制,孩子們稍稍用力,塑料袋就碰到了天花板。儘管如此,孩子們仍舊玩的很開心。

四、嘗試投遠。

1、 塑料袋除了可以往上拋,還可以怎麼玩?

2、 幼兒自由探索嘗試,請個別幼兒示範投擲動作。

3、 集中討論,爲什麼他投的遠呢?

4、 幼兒模仿練習,再進行投遠比賽。

分析:這個環節是在拋高的基礎上練習投擲。先自由探索嘗試,再找出如何投遠的技巧,再練習,最後進行比賽。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最後的競賽環節讓活動達到了高潮。

五、放鬆整理,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由於下雨,這個健康活動由戶外改成了室內。場地雖有所限制,但孩子們的興趣卻絲毫不減。雖然在競賽環節有點欠缺(孩子們一度有點小興奮,沒聽清楚遊戲規則,或許也是我交代的不夠清楚,而導致第一次競賽有點混亂。)但從孩子們開心的笑臉可以看出,這次活動的目標已達到。。“老師,今天玩的真開心!”這是課後孩子們對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