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日誌>

地理教學日誌範文

學問君 人氣:2.63W

學教學日誌,可以很好的總結自己的一天,我們看看下面的地理教學日誌範文。

地理教學日誌範文

地理教學日誌範文1

師範大學教育三年以來,很多的地理師範生,包括我在內,大多以高中爲教學訓練的藍本。其原因包括高中地理更具有科學性和系統性,初中地理的教學則帶有一定的活動性和隨意性,所以在訓練效果上,高中地理比初中地理更具優勢。當然,這其中還包括各個師範生的求職意向。

長期的高中地理訓練,給我在東城一中的初中實習帶來一定的問題。初中地理教學有何特點?初中學生對地理的認知存在何種困難?如何採取有效措施做好銜接工作?這是我首要考慮的問題。

初中學生的觀察能能力較高中學生稍弱,在觀察中,他們觀察細節的感受力、辨別事物差異的準確率、理解事物的抽象程序均在不斷地發展。從思維上說,初中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是屬於經驗型。之前有過怎樣的生活經歷,他們很容易聯想到課堂之中。隨着學習內容趨向理論化,從初中二年級開始,中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開始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從形式邏輯思維看,初中一年級已開始佔優勢。初中二、三年級開始能理解抽象概念的本質屬性。就辯證思維發展來講,初中一年級學生已經開始掌握該種思維的各種形式,但水平還不高。初中三年級學生的辯證邏輯思維處於迅速發展的轉折期,但是辯證邏輯思維尚未處於優勢地位。同時初中學生思維的品質尤其是獨立性和批判性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很容易產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缺點。

爲此,在地理學科內容上,初中地理側重地理基礎知識的學習,對地理事物作一般瞭解。而高中地理更注重知識的系統化、理論化研究與學習,重視地理原理的歸納和應用。另外,新課程改革中都提倡開展實踐活動。初中地理實踐活動着重發現與觀察地理現象,而高中則注重印證地理原理及規律。總而言之,初中地理解決的是“是什麼”“怎麼樣”的問題,而高中地理解決的是“爲什麼”的問題。在實際的初中課堂教學中,必須權衡好教授知識的深度與難度,不必太多涉及原理性的講解。

地理教學日誌範文2

在現代的教學中,我覺得現在我體驗最深的一條是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嘗試創新的教育理論,做到教、學、 做合一的教學,重視對學生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在實施過程中的標誌性體現。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本人從事地理教育教學近12年,經歷了幾次的課改,這次的課改,讓我感受很多,下面僅從地理教學方式上進行反思。

一、 注重雙方交流溝通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啓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本人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透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師生共同對整個成長負責。對教學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着平等對話,意味着合作性意義建構,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僅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重視課本地圖的使用

地理新課程用圖文並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用生活中具體有趣的地圖、圖片、圖表,給學生展示了生動活潑的思維過程。面對這樣的教材,你該如何使用?又該怎樣上課?怎樣發揮教師的作用?怎樣挖掘學生潛能?……需要地理教師冷靜、積極地不斷反思,才能適應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 。

三、啓發學生“多問”

學習的興趣和願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學生具有好奇心,這正是追求知識的原始動力,是求知慾的嫩芽。他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會對某一事物特別感興趣,並由興趣發展爲熱愛,由熱愛進一步發展爲對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也由此會提出各種各樣看似無稽實有深意的問題。這時,作爲教師應順應學生的心理,正確地引導他們多問的習慣,教師可作饒有風趣的講解,並以豐富的感情色彩去組織學生的探索活動。切不可因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符合教師的意圖或教師一時難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壓制。

四、引導學生“好動”

九年制義務教育教學大綱提出的“變應試教育爲素質教育”,其實也就在於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讓學生“聽”科學。片面追求升學率,追求高分,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只能束縛學生的行動。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實際中去加以應用和發展,這樣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創造力呢?明科此理,身爲人師者,切莫把“好動”視爲缺點,就把學生從“靜”中解放出來,並熱情鼓勵,耐心引導他們動手,使他們在“動”中去增長知識,去形成能力。

作爲一名地理教師,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理論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學生心理動態的發展,是否想探究構建適應新課程的地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等。

地理教學日誌範文3

初中地理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兼有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的性質,這注定了區域地理的複雜性,學起來零碎而難以掌握,所以如何讓學生更輕鬆的學習區域地理是地理教學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一、要想學好區域地理,必須注重基礎知識的把握

氣候、地形、河流、土壤、植被等地理環境是區域的基本自然要素,人口、經濟、文化是等地理環境是區域的社會經濟要素,要學好區域地理,首先就要對這些基礎知識有一定的把握,否則,猶如建在沙灘上的高樓,根基不牢,學得越多,知識的高樓倒塌的越快。

二、要想學好區域地理,必須注重對地圖的利用

地圖可以形象的把各種地理事物的數量和質量在空間上的分佈特徵展示出來。學生的基本地圖知識和使用能力,可以應用在地理的學習上,是每一個學生終身可用的基本生活能力。地理課堂教學是不能離開地圖的,尤其是區域地理的學習,更需要地圖來提高學生的空間認知能力。區域中的許多要素在地圖中都有明確的反映。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讓學生學會從地圖中獲取地理知識、分析地理要素之間的關係。學習一個區域,首先要從地圖上認識它的位置、地形、氣候、水文等特點,然後再去分析他們對本地區居民生活、經濟、文化等發展的'影響。眼中看地圖,心中有地圖,關於區域地理的知識理解就容易了。

三、要想學好區域地理,必須注重對區域內在規律的掌握

由於區域地理的複雜性,綜合性,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其內在規律,而教師的教學,除了教知識以外,也要交規律,教方法。以地圖爲基礎,先了解位置,緯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陸位置;再來了解地形特點;再者就是氣候特點了,透過位置和地形瞭解氣候的成因,氣候就容易把握了;河流與湖泊的形成和分佈有和氣候、地形有關;最後人口的分佈,經濟的發展等又受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較大。抓住這個內在規律後,任意區域的學習都可以遵循它。這樣學生既學之輕鬆,又學之有道。教師只要在重點和難點處給於指導學生便能順利的學習區域地理了。而且規律不需要學生去死記硬背,只要在教學過程中貫穿前後,學生便能掌握這一模式。

四、要想學好區域地理,必須注重相似區域的比較

自然地理環境具有整體性和差異性,任意兩個區域之間既有相同之處,又有區別存在。在具體的區域上,我們不僅要分析的是各區域內的各地理要素,包括各種自然地理要素(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植被、資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農業、工業、交通、城市等),各地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還要比較各個像是區域的不同,這些不同產生的原因等。對比學習,能夠發現兩者之間的相同之處以及他們產生的原因;也能比較兩者的差異,引起學生探索不同產生原因。比較學習,既能引起學生學習區域地理的興趣,也能完成課標要求,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

區域地理是初中地理的重點也是難點,同時也是高中地理的基石,只有在初中學好區域地理,才能在高中的學習中游刃有餘。因此教好和學好區域地理至關重要。

地理教學日誌範文4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爲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美、文字美、動畫美、語言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發揮地理知識趣味性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現有的趣味知識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潛在的趣味知識並進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尋求趣味知識的切入點進行有目的的匯入,使之融入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大陸漂移假說時,先讓學生講一個小故事,不但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上,而且對本課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了主動學習的心理,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這樣易使課堂更生動,同時調動學生的思考和學習的主動性。在講季風氣候的形成時,我先讓學生回子顧一下自己身邊的風向變化的規律,再進行教學,不僅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且讓學生聯繫實際生活探究地理問題。

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地理圖像,包括分佈圖、統計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啓發性、思考性的漫畫,而地理圖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它對於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規律及各要素間的內在聯繫,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教學中,我注意發揮圖像作用,運用圖像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學習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佈特點時,首先引導學生閱讀《六大板塊示意圖》,注意六大板塊的範圍及其邊界,然後閱讀《世界地震帶和火山分佈圖》,引導學生觀察地震帶和火山的位置,再與前圖對照,學生相互討論得出結論: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兩個板塊的交界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圖像來設計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充分利用課本中設計的“活動”,涉及讀圖或繪圖技能的訓練、材料收集和處理,需要動手做試驗、開展社會調查,進行合作討論等各個方面,從不同角度培養學生的能力。例如在《多變的天氣》教學時,我利用“活動”中提供的天氣圖,讓學生像氣象預報員一樣播報城市天氣,這樣不僅使學生鞏固了本課所學的天氣符號,還鍛鍊了學生讀圖、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