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經典名言>人生感悟>

舍與得之間隔着一個心態

學問君 人氣:2.38W

舍與得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生活領悟。下面由本站就由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舍與得之間隔着一個心態人生感悟,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鑑!

舍與得之間隔着一個心態

【舍與得之間隔着一個心態人生態度】

舍與得在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換個角度看,得了也許是失去了,舍了也許是得到了。不存在真正的舍與得,得到的同時也在失去,我們捨得親情和精力獲得了金錢,只是看你這麼看待事情。人在得舍之間千萬別較真。

而有些人就是爲了兩片薄面而爭,爲了一條賤命而戰,一身虛榮,一身醋味,值麼?累嗎?

捨得捨得,有舍就有得;得失得失,有得就有失。

人世間就是這麼奇妙,你又何須苦苦追尋一個目標。放得下,才能走得遠!有所放棄,纔能有所追求。什麼也不願放棄的人,反而會失去最珍貴的東西。

有一句很經典的話:當你緊握雙手,裏面什麼也沒有;當你開啟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懂得放棄,才能在有限的生命裏活得充實,飽滿、豐盛!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誰走進你的生命,是由命運決定;誰停留在你生命中,卻是由你自己決定。

學會取捨的智慧,懂得進退的真諦,享受美好的人生!

理的捨去,科學的獲得,是一種哲學,更是一種藝術;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領悟;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境界。捨得,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捨得,亦是隨心而生的“生活禪”。

鳴蟬捨棄了外殼,因而能自由高歌;壁虎捨棄了尾巴,因而能在危難之中保全生命……捨得就是抓主要矛盾,捨得對各行各業都含攝着深刻的內涵,例如:對於學生,在週末捨棄了休息玩耍的時間,而去發展特長,看似是放棄了很多,但使生活更充實、學得了技能;考試時,放棄了一道苦思冥想也不會做的填空題,把更多時間放在會做的題上,看似是放棄了一些,但得的分更多;要裝進一杯清泉,你就必須選擇倒掉已有的陳水;要獲取一支玫瑰,你就必須選擇放棄到手的薔薇。雖然你放棄了,但同時你也獲得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會遇到一個又一個的十字路口,太多的選擇,太多的放棄,就在這選擇與放棄中我們走向了成熟,走向了成功的彼岸。

“捨得”,是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人生境界,是一種時空的轉換,精神和物質的交流,人情和禮節的傳達,是物質世界的“流通”。“捨得”是一種精神,是一種領悟是一種成熟,更是一種智慧,一種人生的境界。

現代人眼裏“舍”就是放下,“得”就是成果。其實,懂得舍與得的智慧和尺度,就懂得了人生的真諦。擺正心態,透過“取捨”來豐富人生,在“捨得”中體現智慧,在“捨得”後感悟人生。

【管理智慧盡在舍與得之間】

舍與得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生活領悟。患得者得不到,患失者必失去。人不可能永遠只是獲得,而從不失去,珍惜曾經的擁有,就是一種最好的生活方式。

舍與得是一種哲學,更是一種處世藝術。舍,並不是全部舍掉,而是舍掉那些沉重的、讓你走不遠的負累,留下那些輕快的、靈性的美好,從而讓你閃耀着含蓄、內斂、從容的光芒。

舍與得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人生境界。只有真正懂得舍與得的智慧,才能更好地善待自己,要知道,人生苦短,不過是來去匆匆的幾十年,與其在抱怨中度過,不如爲自己營造一方快樂的天地。

前段時間,深圳富士康發生員工集中性地跳樓自殺事件。剛開始都歸結爲承壓的心理、心態等社會問題。在那幾個月裏富士康大量招收心理輔導員,結果深圳廠區還是接二連三地跳樓自殺。據說富士康老闆還請了五臺山高僧做法驅邪,最後都不管用。最後終於醒悟或被人點醒了,主動給深圳四十多萬員工加薪60%,沒隔兩天又追加6%,加起來正合了中國人很吉利的六六大順。這種加薪幅度也許在古今中外的勞工史都非常罕見,這是典型的中國“舍”文化,企業之“舍”在一定程度是調和矛盾,和諧社會,現代企業人士更多將“舍”當作一種生意策略或技巧,但要注意別變成了僞善、巧舍。那麼,企業捨得經營智慧到底如何運用呢?

人的一生都會經歷過兩難的選擇,既然選擇了就有取捨。選擇總是要經過煎熬,有時候就要放棄對過去所擁有的或所適應的。一個商人總是在對權力、財富、感情的取捨之中。捨得既是一種做人與處世的哲學,更是一種企業經營管理的藝術。捨得捨得,有舍纔有得。做企業最難處理的是舍與得的關係。合二爲一,還是一分爲二,就是捨得之間的博弈。

捨得既是一種做人與處世的哲學,更是一種企業經營管理的藝術。捨得捨得,有舍纔有得。做企業最難處理的是舍與得的關係。合二爲一,還是一分爲二,就是捨得之間的博弈。合二爲一就是企業家思想即企業文化基因。一分爲二就是當企業家不再把企業當成囊中私物時,企業家開始從小我向大我昇華。企業開始植入長壽基因,企業就會本分而靈活地活得久遠。

著名作家賈平凹說:“會活的人,或者說取得成功的人,其實懂得了兩個字:捨得。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樹舍燦爛夏花,得華實秋果;鳴蟬捨棄外殼,得自由高歌;壁虎臨危棄尾,得生命保全;雄蜘蛛捨命求愛,得繁衍生息;溪流捨棄自我,得以匯入江海;鳳凰舍其生命,得以涅�重生。人舍墨守成規,得別具一格;舍人雲亦云,得獨闢蹊徑。只有懂得了捨得的人生大智慧,才能夠將自己的人生經營得有聲有色,擁有成功而幸福的生活,從而活得精彩,活得快樂。正如泰戈爾說過:當鳥翼繫上了黃金,就再也飛不遠了。從某種意義上講,人生是愈得愈少,愈舍愈多。

放低自己的心態,多從他人角度思考問題,謂之舍謂之智;放下“爲我”的執着,以他人利益爲中心,謂之舍謂之福。用淺顯的話說就是:“爲了客戶,可以成就企業;爲了員工,可以成就老闆;爲了他人,可以成就自己。”這個辨證的智慧在《道德經》中其實早有深刻表述。

佛教教義裏也有一條關於捨得的解釋:“捨得”者,實無所舍,亦無所得,是謂“捨得”。佛家認爲,萬事萬物皆在“捨得”之中成就自身。捨得。捨得宣稱: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中國智慧裏,就是不捨不得,舍就是得。捨得既是一種生活的哲學,更是一種處世與做人的藝術。舍與得就如水與火、天與地、陰與陽一樣,是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體,相生相剋,相輔相成,存於天地,存於人生,存於心間,存於微妙的細節,囊括了萬物執行的所有機理。萬事萬物均在捨得之中,達到和諧,達到統一。要想找到你自己的代名詞,也同樣一個道理,要懂得捨得。

飛速行駛的列車上,一位老人不小心將剛買的新鞋從視窗掉下去一隻,周圍的旅客無不爲之惋惜,不料老人毅然把剩下的一隻也扔了下去。衆人大惑不解,老人卻從容一笑:"鞋無論多麼昂貴,剩下一隻對我來說就沒有什麼意義了。把它扔下去,就可能讓拾到的人得到一雙新鞋,說不定他還能穿呢。"

老人在丟了一隻鞋後,毅然丟下另一隻鞋,這便是成熟而理智的表現。一般來說,人們總是飄飄然於擁有的喜悅,而悽悽然於失去的悲傷。老人卻以從容的達觀之態,超越於世人之上。的確,與其抱殘守缺,不如捨去,或許會給別人帶來幸福,同時也使自己心情舒暢。老人這種捨得的做法令人頓生敬意,也值得我們深思。

要得便須舍,有舍纔有得。一個裝滿了水的杯子,要麼喝掉,要麼倒掉,才能再裝,這道理並不深奧,可惜這個簡單的道理好像專治那些自以爲聰明的傢伙。這是日本思想家玲木大拙講爛了的一個有關禪的故事。人生實難,大道多岐。你不可能走遍天下所有的路過後,再來選擇一種自以爲平坦穩妥,不出絲毫紕漏的路來走,世界上沒有這等千載難逢的好事,等着你去撿個大便宜。

捨得,是一種精神;捨得,是一種領悟;捨得,更是一種智慧、一種人生的境界。譚小芳老師的管理課程就是運用了各種小故事、寓言以及很多人的成功經歷,希望能夠和企業家、經理人一起走進智慧人生,在企業經營關鍵點上能夠遊刃有餘。企業管理的精髓就在捨得之間啊。

事實上,我們中國的企業家不是沒有機會,而是機會太多,不是你會失敗,而是你會獲得各種各樣的成功,什麼都賺錢,這時候你反而會發現那些進入世界500強的公司,他的成功是他取捨的結果。的確如此,如何使GE這樣成熟的綜合性大公司像新興小公司那樣蓬勃發展?在傑克・韋爾奇接任通用電氣CEO的頭兩年,他出售了71項業務和生產線,其中包括中央空調業務、家用電器業務等GE以前起家的業務。幾年中,傑克・韋爾奇透過兼併、合資以及參股等形式完成交易118項。

戰略取捨的結果催生了韋爾奇的“數一數二戰略”,而這種取捨,也令通用具有了“在世界範圍內獨一獨二的.業務,即使10年後都不會落伍”。雖然人們會問GE堅持“數一數二”的經營策略,是否意味着它將放棄許多很好的商業機會?GE在諸多商業機會中的取捨是近乎直覺的悟性還是審慎的理性抉擇?GE在20世紀80年代所取得的傲人業績,高速的發展,得益於“數一數二”戰略的實施。

一、品牌管理與捨得智慧

“捨得”,最早出自《了凡四訓》。追本溯源,“捨得”一詞最早是出自佛經《了凡四訓》,在與國學傳統的老莊道學思想相互融會之後,逐漸成爲一種禪道哲理,而品牌這種融合着文化、理念、生產、商品、服務、營銷、管理、傳播、公關、新聞、廣告等衆多元素的商業複合體,在綜合管理過程中的點滴取捨與得失其實更需要一種眼光與智慧,也就是品牌管理的“捨得”之道。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舍”與“得”本是一個投入產出的問題,自古就有“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的兵法說辭,還有“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之類或雅或俗的各種說法,對於廣告是品牌無形資產投資的觀點更是早已被企業界廣爲接受,然而最難能可貴的捨得之道,卻往往是從自身品牌建設的大平衡基本點開始。

二、企業經營與捨得智慧

美國成功學家安東尼・羅賓在談到“華人首富”李嘉誠時說道:“他有很多哲理性的語言,我都非常喜歡。有一次,有人問李澤楷,他父親教了他一些怎樣成功賺錢的祕訣。李澤楷說父親沒有教他賺錢的方法,只教了他做人處世的道理。李嘉誠這樣跟李澤楷說,假如他和別人合作,如果他拿7分合理,8分也可以,那他拿6分就可以了。”也就是說:他讓別人多賺2分。所以每個人都知道,和李嘉誠合作會賺到便宜,因此更多的人願意和他合作。你想想看,雖然他只拿6分,但現在多了100個人,他現在多拿多少分?假如拿8分的話,100個人會變成50個人,結果是虧是賺可想而知。

在中國臺灣有一個建築公司的老闆,他從一萬元起步,做到100億臺幣的資產。他是怎麼創業成功的?他在別家做總經理的時候,對老闆說,假如想要成功的話,應該考慮多讓一分利而不是多爭一分利。他給老闆看一則報道,這則報道就是報道李嘉誠,然後在上面寫着:“7分合理,8分也可以,那我只拿6分。”他就是用這套李嘉誠哲學,成爲一個擁資100億臺幣的董事長。

前面提到的安東尼・羅賓,對李嘉誠的讓利理論十分讚賞,並立即應用於實踐中,他和任何人合作,一定是用這樣的思考模式,因此他的合作伙伴越來越多。比如,他在臺灣演講時曾說,“有一個經紀人,他有買房子還貸款的壓力,而我沒有什麼壓力,但給他的提成不夠,沒有辦法付貸款。爲了幫助他付清貸款,我給他額外的提成。我的另一個合夥人,他什麼都不懂,我還得教,結果我和他對開分。爲了幫助他消除他的生活壓力,我願意多犧牲二十個點。”

從羅賓與李嘉誠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出――捨得,是一種精神;捨得,是一種領悟;捨得,更是一種智慧、一種人生的境界。捨得是一種大智慧!佛家曰:捨得捨得,有舍纔有得,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全舍全得。舍之,方能得之!捨得之道,管理之道也!

三、企業外包與捨得智慧

捨得,有舍纔有得。早在1998年,任正非就提出:"後勤工作將逐步走向社會化、減少公司管理的壓力。"後勤工作包括員工的吃、住、培訓等相關領域。在後勤方面,華爲將安全保衛業務外包給了香港著名的物業管理公司戴德樑行,將膳食服務等外包給了其他幾家香港的專業服務公司。到2000年,華爲逐步將員工的吃、住、行全部包給社會機構,2003年春節,華爲又啓動了培訓外包計劃,開始逐步將一些非核心技術的培訓委託給社會上的一些專業機構。據稱,華爲每年需要爲包括客戶和合作單位在內的4000人培訓,每個人的培訓費用,加上交通費、住宿費,平均要1萬元左右,每年,華爲無論是爲培訓出動的人力,還是培訓經費,都是一個相當大的數字,這給負責培訓的部門造成很大的壓力。透過外包,華爲培訓部門從巨大的壓力中解放出來,費用得到了很大的節約,人力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在舍與得之間,不少人更喜歡得:得到尊敬,得到利益,得到榮譽,得到地位,等等。誰不希望事業更成功、生活更富足呢?問題是,有的人的目光緊緊盯在要得到什麼以及如何得到上,而忽略了與“得”脣齒相依的“舍”。他們應該明白的是,只有肯舍敢舍,有一種“大舍”的氣度,才能得到更多。

四、危機管理與捨得智慧

動物的求生本領是很強大的,當被某種捕獵工具捕到後,它們會先努力設法掙脫,當無法掙脫時,它們便會用牙齒硬生生地把被夾到的那部分肢體咬掉,以求逃脫。連小動物也都知道,生命是最重要的,爲了保住肢體而放棄生命是愚蠢的做法。這種"壯士斷腕"的壯舉同樣適用於企業管理中。

當損失不可避免的發生時,管理者就應權衡利弊,當機立斷捨棄小的利益。患得患失不僅無助於損失的挽回,反而只能使自己丟掉更大的利益。壯士斷腕只是一時之痛,優柔寡斷則會無休止地痛下去。危機來時,絕不能像鴕鳥一樣,頭緊緊地埋在沙灘裏。眼不見未必淨,逃避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火上澆油,只有積極主動地去解決問題,找出問題癥結所在,冷靜地面對新聞媒體,才能把危機的傷害降到最低。

總之,捨得既是一種處世的哲學,也是一種做人做事的藝術。舍與得就如水與火、天與地、陰與陽一樣,是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概念,相生相剋,相輔相成,存於天地,存於人世,存於心間,存於微妙的細節,囊括了萬物執行的所有機理。萬事萬物均在捨得之中,才能達至和諧,達到統一。你若真正把握了舍與得的機理和尺度,便等於把握了人生的鑰匙和成功的機遇!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