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人力資源>

國外職業技術培訓模式對我國技能培訓發展的啓示論文

學問君 人氣:2.47W

論文關鍵詞:技能培訓美國社區學院

國外職業技術培訓模式對我國技能培訓發展的啓示論文

論文摘要:本文對美國社區學院職業培訓模式進行研究,分析了其教育對象與招生制度、專業設定與課程教學等方面,從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3點建議:充分調動有利的社會資源,與企業加強合作;根據社會職業需求的變化,適時更新課程教學滿足不斷變動的職業需求;建立開放型職業教育體系。

雖然職業技能培訓發展的過程中,各個國家有其特有的歷史文化傳統、教育管理模式制度,政治經濟狀況也不盡相同,這勢必會導致相應職業教育的發展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場面,格局特色,自然不可隨意的照搬照抄。但不可否認的是,“拿來主義”自然不可取,但是爲什麼就不可以借鑑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們所應做的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透過對國外尤其是美國高職學校職業培訓模式的研究,探討其學院經費的來源,分析其課程的設定與培訓內容、方式,找出自我發展的可借鑑的經驗,從而取長補短,大力地發展自我。

1美國社區高職學校職業培訓發展概況

美國,這一發達國家,可謂人才濟濟,而其主要的職業技能人才來源於發達的社區學院系統。衆所周知的“土地贈與運動”這一偉大的革新,極大地促進了美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而社區學校系統也與其並列成爲教育史上另一次偉大創新。

20世紀初,工業發展與高等教育兩者之間出現了矛盾,而傳統的學院式單一教育已不能再滿足其要求,爲此,美國芝加哥大學校長W。R。HARPER提出將四年制大學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大學學院,一個是學術學院,後又改名爲初級、進階學院。顧名思義,初級學院主要負責大學一二年級的教育,進階則爲三四年級的教育。如此,解決了三四年級以及研究生對學術學習的要求,可以集中主要力量將其辦好,同時又可使大多數學生完成初級教育後可以直接工作。此後,又陸續出臺了《史密斯?休斯法案》和《喬治?迪安法案》等多項法案,聯邦政府開始大力支援初級學院的建立,二戰後,則進一步將其更名爲“社區學院”。其規模在不斷地擴大。

2美國社區學院及其制度

在美國,其社區學院面向社區,並服務於社區,十分重視當地社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因而其招收的對象與招生要求都相對寬鬆,各年齡人羣均可入學,且沒有入學考試。其招收對象主要爲:

(1)準備就業的高中畢業生,具備高中文化基礎及相關專業知識、技能基礎;

(2)進修人員,無論是出於對職業的適應,還是出於工作需要,抑或是出於晉升的目的(在美國,要想得到職務或技術級別方面的晉升,必須要參加進修或考試,因而此方面的生源較多);

(3)轉業或改行人員。由於產業結構的調整、變化,許多人員不得不重新學習,接受培訓,以適應新的崗位。而其招收制度也是爲開放式招生,即只要是申請接受教育者都可註冊學習。在學院所在社區內的已滿18週歲持有中學畢業證的人員均可被錄取。此種模式爲許多想進行深造的人員提高了很好的平臺,但其從另一方面也因受教育者的文化程度等方面的不同,而給教育教學帶來了困難,使許多學生不能順利地完成學業。

3美國社區學院教育內容與課程設定

美國社區學院的主要目的是面向社區,服務社區,因而爲更好地適應當地社區對人才的需求,其設定了嚴格的督導體系,來切實的保證其在課程設定、專業規劃等的合理性、實用性。組織結構上,其設有董事會(也叫校務管理委員會),而其組成人員則主要爲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瞭然於胸的成功人士。對於各個系科也有相應的專業顧問委員會,也都是聘用專家、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工程師,他們則來自於當地的企業、公司、工廠、市政機構、勞動部門、農場等,並且賦予他們絕對的監督發言權。而且,其專業課程設定也是經過反覆調研反覆實驗考證而正是設定的,其重視程度非同一般,且實施力度也大。舉例來說,在毗鄰加州內有一個好萊塢影城,爲了服務於社區中的這一行業,其內的FULLERTON社區學院專門開設了進階動畫設計課程。值得一提的是,DACUM”課程開發方法是許多學院進行課程設計時的有力手段,這個課程開發系統的基本原則是要充分達到產業界對培訓人才的要求,然後由專門經過訓練的人員分析研究某一個具體職業的工作人員的任務職責,考量此職業的工作人員所需具備的專項專業能力以及綜合能力,再以一定的形式將其描述出來,便於學院以此來開始課程。透過以上介紹,也可看出,此種課程設定系統可以使學院更瞭解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從而設定更有針對性的課程。 此外,其課程教學內容的安排也十分重視綜合能力的培養,爲了既滿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能滿足學生對就業方向方面的要求,其主要開設的課程可分爲三大類:副學士學位課程(兩年教育,學生畢業後可參加工作,也可選擇進入大學繼續深造)、職業培訓證書課程(有兩年、一年、短期培訓,其內容也主要是工作知識及技能)、學徒培訓課(專業培訓內容可由學員自學選擇)。課程涵蓋農業綜合企業、建築工程製圖、公共衛生、技術培訓、工商業、市場營銷、服務行業等各個領域。

其教學管理也是相當嚴格,對於教師的選擇也是層層把關。但其也相對靈活,教師既可兼職(一般佔到60%)也可專職。兩者都有嚴格的認證,審批。由於嚴謹的教學管理,其培訓出的學員都有十分強的實踐能力,能很好的將知識融會貫通,將其運用於實踐,開拓創新,使其服務社會,畢業生的就業率很高,70%以上的學員都是目前的工作十分滿意,企業也對學員的專業能力、綜合能力十分認可。

4借鑑美國社區學院職業培訓模式發展我國職業培訓

4。1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建立高效的人才培養體系

我國現在的職業教育培訓面臨的現狀是企業公司急需高水平的專業技能人才,而不斷擴大招生規模的高職院校培養出的學員實際操作能力、專業能力、綜合能力卻普遍偏低,不能立馬爲企業所用,社會上大量涌入各種看似高學歷的人才,但卻無法滿足社會經濟的需要,出現有充足畢業生源,卻仍技工人才短缺的局面。因此,要立足於積極培養社會技能人才,與企業內部培訓、社會培訓有效地溝通交流,與其建立聯繫,來互補互進。培訓學校人才培養、課程設定與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相結合,便可使企業積極地參與進來,爲技術培訓提供大量的人力財力支援,形成有效地合作。

4。2學習社會培訓機構,建立靈活、開放的培訓系統

目前社會經濟、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不斷涌現出大量的新型技術職業。而且,社會流動性在不斷地加大,產業結構在不斷地調整,許多人才在不斷地變動職業,這勢必要建立起靈活、開放的培訓體系,不斷調整更新培訓內容,對新工藝、新技術設定相應培訓課程,來滿足不斷變動調整的職業需求,滿足不同年齡、不同工作、不同層次人羣對知識、對技能水平的教育需求。

但是新工藝出現後,若完全有學校編寫教材,設定課程,組織師資隊伍,購買設備設施等,無論在財力上還是時間上可行性都不大。但是社會上的一些培訓機構則十分敏銳,能較快地形成新的培訓方法,開展新的培訓內容以適應新工藝的要求。而且,社會培訓機構對年齡學歷等要求都沒有限制,我們應充分地與其聯繫交流合作,實現雙方的互利共贏。

4。3更新、調整教學內容,完善課程體系

職業培訓的目的便是要爲社會經濟發展提供高素質的人才,因而必須要以當地對人才的需求爲依據,適時地調整教學內容,增設新的專業,形成特色專業優勢。對於國家有統一要求的技能培訓則按設定的內容組織教學。同時按照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並重的培養原則,適時適當增設實習、實驗、實訓課程。實行彈性學制,摸索出特色專業教學、人才培養模式。對於教材的編制,也要充分對其實用性、學生的接受效果進行反饋,並對結果進行分析研究,不斷改善。

人才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各個國家有各個國家不同的文化背景等差異,但不意味着不可學習借鑑,關鍵是如何取其精華。

參考文獻:

[1]楊守建。發達國家的職業技能人才培養及其借鑑意義[J]。中國青年研究,2005年9期。11頁

[2]畢結禮。國外職業教育培訓經費籌措與管理制度(續[J]。中國培訓,2005年10期。51頁

[3]張潔茹。國外職業教育的經驗及借鑑[J]。寧夏社會科學,2004年5期。124頁

[4]劉琳。國外職業教育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啓示[J]。湖南大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