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求職指導>

80後職場的“司馬他”規則

學問君 人氣:2.96W

於是,與英文smart諧音的“司馬他”(或“司馬TA”)一詞在網絡迅速走紅,受到大批“80”後職場人士追捧。

80後職場的“司馬他”規則

“80”後總結“司馬他”職場生存法則

這個另類的“司馬他”生存法則最早源於天涯論壇的一篇熱帖,題爲“不瘋魔不成活,爆一爆辦公室裏的那些極品男女”。帖子中對金融危機下的辦公室生活有評論如下:“我們80後的,基本什麼好事都沒趕上。上小學的時候,大學不要錢;上大學了,小學又不要錢了。沒能工作的時候,工作是分配的;該工作了,費死了勁才能找個餓不死的活兒。不能掙錢的時候,房子是分的;能掙錢的時候,拼命攢一年都不夠買個衛生間。就這媒體還老說我們是垮掉的一代,怎麼着都會被冠個負面的大帽子。在公司幹了兩年,上不着村下不着店,夾在中間兩邊不得好。” 此帖一出不到一週時間,點擊人氣即刻飆升至2萬人,並在各大BBS競相轉載,“80後”如何適應職場,成爲衆多網民熱議的話題。

隨後,一個名爲“撫摸三下”的知名博客撰文與之相和。他總結出“80後”職場Smart生存法則,即work hard不如work smart,正迎合金融危機環境中的白領需要。博文中最精彩的是對Smart所作的註解,S-Specific、M-Measurable、A-Achivement、R-Realistic、T-Timebond。

隨着兩篇文章的`熱傳,開始有熱心網友將職場Smart改稱爲“司馬他”,將身邊充滿Smart精神的同事朋友稱爲“司馬他一族”,並總結該族羣特點如下:白領,受過高等教育,睿智,時尚,內斂等。

而由搜狐娛樂主播大鵬主演的3分鐘系列輕喜劇《司馬TA呀》在網絡上的廣爲流傳,更是將大家對“司馬他”一族的推崇不斷升溫。“司馬Ta”成爲了繼杜拉拉之後的第二個職場標杆人物,這一次他將白領work smart的特徵發揮到了極致。司馬他一族還創作了《藍精靈版司馬他之歌》,併發起司馬他指數投票、辦公室風水帖、十二星座討好老闆帖等趣味性職場話題。

《藍精靈版司馬他之歌》:

那都市裏面高樓裏面有一羣司馬他,他們聰明又努力,他們勤奮又上進,他們忙忙碌碌奔波在那職場生活裏,他們睿智勇敢永不退避。

“司馬他”生存法則:

1.找工作要不拋棄不放棄;

2.注意發揮自己的特長;

3.要懂得如何讓BOSS滿意;

4.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得淋漓盡致;

5.講原則不要亂了大局;

6.注重實踐並且謙虛謹慎

7.善於思考和處理問題;

8.做好補給和放鬆。

司馬他語錄:

◎揚長避短勝於取長補短。

領導是你工作中最有利用價值的資源。

◎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更不要低估自己的潛力。

◎只有變化才能趕得上變化。

◎如果一個人說不是錢的問題,十有八九就是錢的問題。

◎如果你最近的工作很閒,注意了,這可能是危機的先兆。

◎別帶着情緒工作,沒有人會可憐你,反而令人生厭。

◎你的上司越忙,你的飯碗越危險。

◎你的工作究竟是酷還是恐怖,取決於你自己的看法。

◎低調做員工,高調做工作。

◎自省和換位思考,是你職場交際的祕訣。

◎讓自己去適應環境,因爲環境永遠不會來適應你。

◎大方一點,不會就學大方一點,再不就裝大方一點。

◎辦公室裏,千萬不要吝惜你的掌聲。

◎不要把別人對你的幫助,視爲理所當然。

◎對事不對人;或對事無情,對人要有情。

◎忍耐是人生的必修課。

◎好心不一定會換來感恩,但千萬不要因此而灰心 。

◎對上以敬,待下以寬。

◎責任勝於能力。

◎記住,不可替代的是工作本身,而不是你。

◎你的形象價值百萬。

◎韜光養晦的意思是,積蓄力量,等待時機。

◎到處都是有才華的窮人,千萬別覺得自己無可替代。

◎我們能幹髒活兒,但是不能讓人覺得我們就是幹這個的命。

苦幹是基礎,巧幹是昇華

如果說,《杜拉拉昇職記》推出的辦公室女主角主要靠着“老黃牛”的精神,兢兢業業地幹出一番成就,那麼《司馬Ta呀》所推出的辦公室男主角,則是靠高超情商在職場中游刃有餘。

任何企業中,都會有“杜拉拉”和“司馬他”的存在。作爲公司的骨幹員工,“杜拉拉”們對待工作積極主動、勤勤懇懇,是保證公司關鍵時刻“不掉鏈子”的實幹派。而“司馬他”們用小智慧化解辦公室大小危機的做法,不僅讓人際關係更潤滑,也讓本人對職場的投入收到更多的回報。

苦幹和巧幹,究竟哪個是王道?哪個才最適合自己?其實兩種工作方法並非矛盾對立面。

說句實在話,幾乎每一個在職場中有所作爲的人,差不多都是從苦幹開始,並且在未來漫長的職業經歷中,苦幹的片段還要不時閃回。因爲初入職場的新人沒經驗沒資歷業務領域一片空白,只有在職場摸爬滾打過幾年之後,才能慢慢總結出自己的一套巧幹經驗。

不過,當職業資歷逐漸豐厚,業務水平到達一定層次,職場人士就開始出現微妙的分化——一部分人繼續苦幹的優良傳統,另一部分人則在常規做法外尋找“捷徑”,並且,後者的數量總是遠遠少於前者。

平心而論,苦幹誰不會,巧幹才更難。“司馬他”之所以引起職場的熱烈反響,就是因爲真實地反映了職場中的情況——無論同事還是老闆,都更樂意與“有趣”的人進行交流。除了埋頭苦幹外,有時候稍微機靈點會更受歡迎。在職場中,掌握一定的職場交流技巧,的確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司馬他”正是這樣老少咸宜的聰明族羣。

來源;北青網-青年週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