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求職陷阱>

推薦信引起的思考

學問君 人氣:2.54W
108006>小張目前是一家外企的項目負責人。今年3月,另一家跨國公司向她招手,以眼下薪金的1.5倍誠邀加盟。在這一領域,這樣的高薪、這樣的機會並不多。小張萌生去意。

老闆沒有以升職、加薪的承諾挽留她,而是對她說:“今後,無論你去哪裏,我都會寫一封推薦信。”

這一消息傳到了誠邀其加盟的跨國公司,贏得一片嘖嘖聲。按照他們的說法,小張得到了一件無價之寶。爲了推薦信,小張留了下來。

近年來,推薦信逐漸在一些外企甚至個別具有良好聲譽的國內企業流傳。中國人事科學院人才研究所所長王通訊認爲:“員工離職,老闆的推薦信其實就是一張職業信譽證明,說明該員工的`從業能力、職業品質。”他介紹說,在許多國家,如果員工離職沒有老闆的推薦信,將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一些人力資源經理、專家對推薦信情有獨鍾。馬蘭拉麪快餐公司人事部主任王冬英說,很多時候,人們更多地依賴於一紙文憑、一項榮譽,而對推薦信看得很輕。實際上,推薦信絕不遜色於任何文憑、榮譽,透過它能看出一個人的職業道德、從業水平。目前的人事檔案管理,只對硬性的記錄指標(如嘉獎、記過等)進行記錄,難以承擔激勵、約束員工的作用。比如,一個員工沒有職業操守,給原企業造成經濟損失等情況,新單位無從對其跟蹤、記錄。這些已成爲建立職業信譽的重要難題。

王通訊認爲,按照現代就業理念,職業信譽是一種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信用資源。信譽,就是信用、名譽,一份工作擺在面前,等於是一次重要的人生約定,能否履行,能否取信,關鍵在於職業道德、從業能力。而這些,即便在信用體系發達的國家,也難以進入信用記錄。而職業信譽、從業品質是一種道德軟約束,必不可少。推薦信能記錄這樣一些資訊,受到就業者、用人者的歡迎。

此前,將職業信譽、工作績效進行硬性記錄,以檔案形式公開上網,或以公開形式轉入新單位,這樣的做法是否可取,引起了人們廣泛爭論。“企業員工績效管理系統”(人稱“中國紅黑檔”,本報曾於2001年12月17日予以報道)說明會,本意是向社會推介,希望用人單位能夠使用,但到會的40餘家國內外企業的人力資源主管、經理們疑慮重重。

推出“中國紅黑檔”的副研究員黃亨煜說,將績效考覈記錄(優秀、一般、劣跡)經本人、人事主管確認、上網,員工離職時將這一記錄通報新單位,可以起到檔案激勵、約束作用,同時,也增加了績效管理的透明度。

他認爲,此舉不涉及個人隱私,因爲隱私是指私人生活祕密。他認爲企業員工的工作績效不是員工的個人隱私,因此,將職業信譽進行硬性記錄,並予以公開,不存在法律問題。

黃亨煜說,在市場經濟社會裏,一個人可以沒錢,但不能沒信譽。因此,倡導“中國紅黑檔”的目的是建立中國職業人的個人信譽認證體制,建立廣泛的職業信譽資源。

當北京某外資顧問公司人力資源主管張秋香把“中國紅黑檔”的創意向法國老闆介紹時,這位外國老闆嚇了一跳,連忙表示“這樣做是不人道的,會毀了人家一輩子”。張秋香說:“隨便告知另一個用人單位一個僱員的劣跡,這將導致一個人的工作權利被剝奪。”此外,由此造成的人格歧視、精神損害等也是人們擔心的問題。

東方集團網絡技術公司薪酬主管劉瑜表示:“沒有一個員工願意接受這樣的東西,如果簽訂勞動合同時說明要公開員工的績效記錄,那麼,即便是員工同意,也等於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同時,績效考覈也涉及一個企業的商業祕密,不可能爲各方接受。”

引人疑慮的另一個問題是,建立職業信譽資源固然重要,但是,由誰建立,由誰發佈?一個以盈利爲目的的公司,怎麼保證職業信譽記錄的公正性呢?今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肖鋼表示,我國已着手建立個人徵信系統,包括個人的銀行貸款、電信、水電交費、治安記錄等。雖然國外大多是由私人公司完成個人徵信資訊徵集,但考慮到中國的實際情況,在起步階段將由國家建立個人徵信系統,而不由民間、私人企業進行操作。

據介紹,職業信譽認證屬於人力資源認證的一種,人力資源認證包括職業技能認證和職業道德認證。職業技能認證由國家勞動部門運作,而職業道德認證目前還是空白。

對此,王通訊呼籲,條件尚未成熟,不能盲目建立個人職業信譽系統。相反,利用推薦信發揮軟約束作用,建立職業信譽的良性循環,倒是迫在眉睫的現實問題。(《中國青年報》2002年04月12日)

推薦信引起的思考

TAGS:推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