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求職陷阱>

常見求職陷阱2016

學問君 人氣:3.21W

求職的時候要注意不要陷入求職的陷阱中了,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提供的案例,快來閱讀吧。

常見求職陷阱2016

求職陷阱案例介紹

案例1:“招而不聘”

馬上就要從南京大學管理學院畢業的小張最近忙得四腳朝天,在各個招聘會上不斷趕場,遞出的簡歷大概就有300多份。小張也陸續參加了一些面試,不過最終還是沒有如願找到工作。小張說:“很多參加招聘會的公司根本就不打算招人。有些是小企業藉機來做宣傳,還有一些就是走個形式而已。我參加了好多場招聘會,經常能在招聘的企業中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每場招聘會都有很多人投遞簡歷,他們怎麼可能一直招不到人呢?”

小張的疑問也反映了當前招聘市場上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學校與招聘會主辦方會審查企業的招聘資格,但他們也無法確認企業是否真的招人。因此,這些問題還需要求職的大學生們自身多加註意。

北京仁能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總監、著名職業諮詢師謝偉老師認爲,大學生在求職前要做好充分準備,要對企業的情況、招聘職位有全面瞭解,可以透過網絡查詢,或去相關服務中心諮詢,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以免費時費力,無功而返。

案例2:“變相收費”

小謝是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某專業大四的一名學生,他在網站上發現了鄭州某電子公司的招聘資訊,在和同學一起投遞了簡歷之後又一起參加了公司的面試。出乎小謝的意料,面試進行得十分輕鬆愉快,小謝和同學都很快透過了面試。然後,公司的負責人讓小謝和他的同學交200元的服裝費。小謝和他的同學商量,覺得錢不是很多,而且工作了之後應該能很快掙回來,於是就交了。交錢之後,公司負責人與小謝他們約好一週後簽訂協議。一週之後,小謝和同學來到這家公司所在的`寫字樓,發現已經是人去樓空。

這類打着招聘旗號的收費需要警惕,不能因爲有些收費不高就接受了。按照有關規定,招聘單位不得以招聘爲由向求職者收取任何費用,因此,不管招聘單位是收取服裝費、培訓費,還是押金,求職者都應該堅定地說“不”。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變相收費”的公司一般來說規模都不大、流動性強,看起來不十分正規;而且,公司進行的面試一般都比較草率,透過率基本上是百分之百。如果遇到這樣的公司,求職者們應該堅決摒棄。

案例3:“虛飾崗位”

北京城市學院的畢業生小林在大學時的專業是會計學,畢業的時候她去應聘某房地產中介公司的會計,招聘廣告上寫明瞭是招聘會計。經過簡單面試後,小林被錄取了。但當她去報到時,卻被告知,按照公司的規定,所有員工必須在一線鍛鍊一段時間,熟悉整個公司的運作流程後方可回到本職崗位。於是小林就被分派到街區做業務員,每天的工作十分繁瑣,而且公司遲遲不肯確定何時讓小林回到會計工作崗位上。一段時間之後,小林無法忍受,只好提出辭職。公司以違反合約爲由,要求小林支付違約金。

小林的經歷提醒大學生,在求職時一定要搞清楚職位的具體內容,仔細分析,詢問工作細節。一些招聘單位在發佈招聘資訊時,經常對招聘職位的工作內容做模糊化處理,玩弄“文字遊戲”,用一些聽起來職位很高的虛職招聘大學生做業務員。此外,在面試的過程中以及與招聘單位的具體接觸中,求職者也要多加留心,免得上崗後發現實際工作與預期的有出入,使自己陷入困境。

專家認爲,招聘職位與實際工作內容明顯不符的話將構成欺詐,可以向當地勞動監察部門舉報。

案例4:偷換“試用期”概念

小羅是北京師範大學的大四學生,她四處投遞簡歷,尋找工作的時候接到了一家小型出版社的電話,該出版社表示,如果小羅可以在出版社實習三個月並且表現得令人滿意的話,雙方就可以正式簽約。小羅想,在求職的高峯時期去實習的話,將錯過不少其他求職機會。而且,如何定義“表現得令人滿意”也存在很大的問題,於是就沒有答應。小羅的同學小夏聽說之後,覺得機會難得,於是就聯繫了這家出版社。在三個月的實習中,小夏一直在出版社中忙項目、整理資料,十分認真。不過,三個月之後,出版社並沒有與小夏簽約。後來,小夏聽說,出版社只是這段時間的工作比較多,需要她的幫忙,並沒有打算正式籤她。

針對此案例,謝偉老師告訴同學們,這種口頭合約充滿了極大的不確定性,求職者們一定要當心,如果因此錯過了招聘的黃金時期,接下來再找工作的話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因爲很多單位可能都已經招到人了。此外,《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勞動合同可以約定試用期,但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如果試用期超過六個月,就是明顯的侵權行爲。這些,都需要大學生求職者們多加註意。謝偉老師特別提醒求職者,一定要仔細閱讀勞動合同,尤其是其中關於勞動報酬、工作內容、合同期限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細節。在勞動報酬一欄中,要看清考覈、獎勵辦法;工作內容一欄中,注意對職位的具體約定;合同期限一欄中,則要注意試用期的期限及相關問題

案例5:“高薪”誘你搞傳銷

一些傳銷組織和傳銷人員利用大學生急於找工作的心理,在網上以高薪招聘爲名引誘畢業生上當,一些求職者因不瞭解情況而受騙。“只要你加入我們的團隊,3個月後就拿到月薪3000元左右,隨着你業績的增加,你的工資將逐月增加。”兩位上當的學生稱:他們與這家公司洽談時,公司不看畢業證書,只填一張表格,隨後便通知他們說被錄用了,並準備帶他們去廣西、雲南等地。在去廣西的途中,他們意識到是傳銷後,便在南下途中下車,逃了出來。目前,傳銷騙術主要有以下幾種新的形式,值得大學生求職者注意和警惕:一是“跨省招聘”.一些傳銷組織和傳銷人員知道,網上詐騙在當地很難實施,因爲當地人都熟悉情況,編造的謊言很容易被戳穿,而外省的求職者往往不瞭解當地情況,容易得逞。二是“高薪引誘”.在網上發佈虛假招聘資訊時,提供所謂的好職位和高薪,引誘大學生求職者上當。三是“共同創業”.一些傳銷人員爲了引誘大學生求職者上當受騙,在網上發佈虛假資訊時,向大學生伸出“橄欖枝”,表達共同創業的願望,一些大學生求職者信以爲真,結果受騙上當。四是“網上戀人”.一些傳銷人員以在網上尋找戀人爲名,誘騙大學生,一旦上當,便以各種理由拉其入夥。

案例6:高職誘惑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的畢業生小薛同學向記者述說了自己求職受騙的經歷。一天,小薛接到太平人壽保險公司的電話,被告知她已被該公司錄取爲“儲備經理人”.小薛在興奮之餘不免納悶,自己從未向該公司投送簡歷過呀?他們怎麼會知道自己的電話?但小薛還是興沖沖地來到該公司,可去過方知,原來是該公司從某招聘網站上的公開資料裏“選”中了自己。而所謂的預先被錄取的職位“儲備經理人”則被換成了“理財專員”.經過一番培訓後,小薛才知道,原來該公司把自己招來就是做保險業務員。有多名大學生有這樣的經歷:廣告上說是招聘“經理”,月薪1800元。當他們交了50元的中介費,辦完手續後,被安排在離中介所不遠處的一家公司工作。結果上班第一天,公司負責人就叫他們“先從基層幹起”,讓他們先在1個月內,每人推銷價值1萬元的保健品。1個月下來,他們6人中,沒有哪一個完成了任務,自然被辭退了,不但連基本工資沒拿到,還出了中介費。後來他們透過明查暗訪,發現這家所謂的公司就是職介所的人開的,專門用來騙人的。

據瞭解,目前很多公司招聘業務員都是到各招聘網站蒐集應屆畢業生的資料,以高職加以誘惑。對於諸如此類“掛羊頭賣狗肉”的招聘伎倆,畢業生一定要警惕,清楚自身實力,從基礎做起,逐漸展現自己的才華,不要輕信高職誘惑。

TAGS:陷阱 求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