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求職故事>

高職生求職也要靈活變通

學問君 人氣:2.01W

學生苦惱:與本科生比文憑,與熟工拼技術,沒有一項擅長

高職生求職也要靈活變通

老師解惑:與本科生拼技術,與熟工比文憑,理論實踐俱備

這幾日,湖南各大高職院校校園招聘一場接一場,漸入高潮,“高職畢業生”一向是就業領域最讓人樂觀的羣體,據麥可思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25日,部分高職高專專業當前的簽約率高於本科。但是記者在多次採訪中卻發現,熱鬧後面,不少高職畢業生的求職卻面臨“無職可求、無職可就”的冷清境地,特徵不明顯、辨識度不高成高職畢業生求職最大敗因。

“夾縫”心態影響判斷

“與本科生拼文憑,與熟練工人拼技術,我們沒有一項擅長。”上週末,在湖南軟件職業學院的招聘會現場,網絡維護專業的王煒很沮喪地跟記者說。他已經找了十幾家單位,但是沒有一家願意聘用他。

王煒的求職心態不是特例。自認位置“夾縫”,成了不少高職畢業生求職時一大心病,甚至因此影響了求職信心。學計算機網絡的高職畢業生網友“亞澈兒”在前程無憂“象牙塔內”發帖“高職生vs本科畢業生”,比較自己與本科畢業生的優劣後憂心忡忡地表示:“我怎麼也看不出來跟本科生相比,我強到哪去?”

“爲什麼不反過來想呢,與本科生相比,高職生多了實踐經驗,動手能力強,與一般工人相比,高職生又多了系統理論學習,後勁足。”湖南軟件職業學院招生就業處趙處長表示,產生這樣的自卑心態是源於高職生對自己“既有系統的理論學習又有必要的動手實踐”的職業特徵和價值沒有清楚認識,“高職生爲什麼很受企業青睞,就是因爲學生‘用得上,留得住’,動手能力強,是企業生產線上骨幹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專業超強但“軟能力”匱乏

網絡對校園“貧二代”一詞普遍定義爲“出身貧寒、社會關係缺乏,求職過程中全靠個人奮鬥”的大學畢業生,並對貧困大學生的職業生涯多抱擔憂的態度。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相對於本科院校而言,高職院校的“貧二代”現象在求職中表現的缺點和不足更加明顯。

據分析,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因爲高職生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低收入家庭,在求學過程中關注重點一直落在就業“硬能力”的準備上,而忽視了其他“軟能力”的.儲備,以致人文教育欠缺和溝通能力差成求職硬傷。

張丹是長沙一所高職院校英語系學生,由於家庭貧困,除了在校學習,她的所有課餘時間都用在打工賺學費和生活費上。她說,雖然學校也有一些社團活動,但是她總覺得是浪費時間,從沒參加過,除了專業書,其他人文作品很少涉獵。而“軟能力”的缺失,卻讓專業優秀的她最近在求職中敗走麥城。“在一家外企的面試中,主考官要求我翻譯一首古詩,我一下子就蒙了,不懂意思,翻譯自然結結巴巴,最後被淘汰了。”張丹說。

一般來說,高職畢業後去向一半以上在製造業和服務業,而且有些行業的崗位調動頻繁,因此高職生的溝通能力成爲企業最重視的素質。麥可思全國性大學生就業能力調查也印證了這一觀點。據調查,在所有工作都必須具備的35項基本工作能力中,高職畢業生認爲最重要的五項能力是:有效的口頭溝通、積極學習、理解他人、積極聆聽和學習方法。

“對服務業而言,員工都必須從基層做起,我們不喜歡誇誇其談不幹實事的員工,但是過於木訥,溝通能力差的,肯定會被企業拒絕。”冰火樓人事部經理張曉玲表示。

“金牌藍領”難道不夠體面?

“大學畢業生遭遇就業‘寒流’,職業院校畢業生成了搶手的‘香餑餑’。”這是最近很多媒體的報道主流聲音。“‘香餑餑’是對工科男生而言,對我們文科類專業的高職生而言,困難依然很明顯。”即使就讀於就業率非常高的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文祕專業的小李同學跟記者坦言,她的求職路不知道會有多長。

現在有些高職生就業難度大,一方面是由於職業崗位定位不精準,看似是“萬金油”,什麼崗位都可以幹,卻什麼崗位都不緊缺。另外,家長態度對高職生就業的負面影響也非常大。

“找到自己喜歡的行業,從基層做起,一個月雖然只有幾百塊錢,但是積累了經驗,獲得了上升資本,待遇也比實習要強得多,有何不可?”作爲在高職就業指導一線工作的老師,李淮穎對家庭態度對學生就業的負面影響頗感頭痛。“有些工作,家長用老觀念看待,認爲工資待遇不高,看似‘不體面’,寧願養着孩子讓他在家待着。其實,高職培養的就是‘金牌藍領’,在各個普通的崗位幹得出色,也是成功。”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曾意,考了“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師”、“軟件開發工程師”、“數據庫管理師”、“linux管理師”,專業成績一直是班上第一名,也遇到了就業瓶頸。面對現實,曾意說,她只能一步步妥協,實在找不到專業對口的,文藝類工作也可以考慮。在求職困難的高職人羣中,是選擇眼前利益隨便擇業還是眼望長期發展找專業對口的崗位,仍是擺在高職生面前的抉擇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