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培訓心得體會>

實用的暑期培訓心得體會4篇

學問君 人氣:1.53W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暑期培訓心得體會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暑期培訓心得體會4篇

暑期培訓心得體會 篇1

讓數學走進生活,讓生活融入數學

今年暑期,我參加了初中數學培訓會,聆聽了合肥兩位專家的專題報告,使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作爲一位數學教師如何能駕馭課堂,以及上好一節數學課要樹立四個意識和三個能力,關鍵看對教材的研究和挖掘,對新課標的理解,對新世紀培養人才的要求,要改變以前的應試教育的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學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最終實現《新課程標準》在第一部分的“基本理念中”提出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根據這一基本理念,我認爲在完成教育教材教學任務的同時,要密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繫,讓數學走進生活,讓生活融入數學。

一、讓數學走進生活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與生活是永遠無法剝離的。正如《標準》中所說的,數學,它是一種過程、技術,是工具,更是語言、思想和方法。可見,數學已經融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並已經成爲一種具有多維結構的人類活動。因此,教學時,要努力讓數學走進生活。

1、從現實生活中創設引入數學情境。《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因此,教師要多創設教學情境,從現實生活中引入數學知識,使數學知識生活化。讓學生帶着生活問題進入課堂,使他們覺得所學的內容是和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是生活中急待解決的問題。如教學“負數的引入”時,我們可以透過溫度計來認識,比較一個地方夏天與冬天的溫度如何表示,把數學的學習與日常的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像這樣創設教學情境,不但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鍾愛數學,激發學習動機,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而且培養學生憑藉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在教材中挖掘潛在的數學資源。《標準》中指出要變教教材爲用教材教。因此,我們在使用教材時,不要拘泥於教材中所呈現的具體素材,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教學的需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學生身邊的數學資源,切實發揮教材的作用。透過融入了數學的含義,體現了數學的價值,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的理解,感受學習數學的意義,而且體驗到身邊處處有數學的存在,獲得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成功喜悅,極大地激發了他們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二、讓生活融入數學

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標準》的要點之一。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要讓學生參與一定的含有數學問題的實踐活動,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探索中應用數學,讓數學生活化,讓生活融入數學

1、透過模擬活動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標準》中指出:數學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爲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如在教學中創設優美的生活情境:春天到了,班級想出去春遊,現在有兩家旅行社分別給了各自的優惠方式,請比較一下,選哪家旅行比較划算。透過把學生熟知的生活事例引進數學課堂,使生活常識數學化。由於這些數學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學生從中可以看到,現實生活和數學知識確實息息相關,兩者之間是一座相通的橋樑。透過這一過程的學習,學生覺得數學沒有白學,學了即可用得上,是實實在在的知識,從而體會到數學本身的強大魅力,感覺到數學課堂充滿着智慧和樂趣,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在數學活動中獲得生活經驗。《標準》中強調在特定的數學活動中,獲得一些初步的生活經驗。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改變教學方式,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生活經驗。寓數學知識於學生的活動之中,使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直觀形象,豐富多彩的的客觀事物爲載體,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內在價值,感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豐富的數學問題。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獲得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在實踐體驗,實際生活中嘗試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暑期培訓心得體會 篇2

爲期兩天的暑期培訓結束了,對我們教師來說,在大家經過了一段較長時間休息後,在新學期還沒有開始之前,心裏還沒有什麼工作上的壓力,此刻我們可以安下心來掏出一些平時來不及或沒時間思考教育教學上問題。

這次暑假教師培訓都是以學科進行分組學習,學習過程由我鎮的名師講座、上課、看視頻等培訓學習,在這種環境可以有了更多同學科人在專家的引領下,在思想上可以有機會碰撞,有更大的交流空間,在交流中不斷產生更多的教育智慧,收穫教育成果!

我本人蔘加這種方式的培訓真是受益非淺,參加這樣的培訓有讓人眼睛一亮,視野有頓時開闊的感覺。另外,站在一個教師的角度去看,創設這種方式的培訓可以鍛鍊教師自身更有大氣,思維更活躍,對教學理念理解更透徹。所以我本人非常贊同這種培訓方式繼續延續。

透過此次學習,不僅使自己的眼界得以開闊,而且使自己對數學新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這無疑將對我今後的教學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暑期培訓心得體會 篇3

在漫長的暑假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們有幸聽到了省女子學院、省學習教育著名專家董旭光教授的精彩報告即“20xx暑期全縣園長及骨幹幼兒教師學習培訓”——《幼兒園教學活動、問題及對策》、《幼兒園戶外遊戲環境規劃》、《幼兒園室內區域環境規劃》,特別是《區域活動的規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透過學習區域遊戲活動的價值、內容及策略及看了那麼多的案例,我體會到:每個孩子都愛玩區角活動,但是由於他們年齡小,生活經驗有限,如果沒有老師正確的引導,區域活動就會成爲沒有組織沒有紀律沒有目標的玩!孩子什麼都學不到,而且會養成自由散漫的習慣,而且,遊戲是孩子的天性,是出於自己的興趣和願望,主動進行的活動。隨着時代的不斷髮展,教育觀念的不斷轉變,孩子們不再是直接面對老師,面對同伴,面對教育要求,而是透過與材料的互相作用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幼兒的年齡特點經常體現在“假戲真做”,老師巧妙地設定故事等情境,就能使幼兒自然融入故事等情境之中。區域活動是一種人爲創設自然情景下的幼兒自願、自發的遊戲,是我們現在普遍採取的一種教育活動形式。那麼,如何使區域活動真正成爲幼兒自由選擇、自發探索、自主活動的一扇門呢?在實際工作中,我有這樣幾點反思:

1、教師角色的定位要準確把握。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應該做什麼?這是我們必須弄清楚的首要問題。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支援性指導是有別於集體活動中教師的主導式指導的。也就是從活動的臺前到後臺,從一個引領者變成一個尊重幼兒意願的支援者和推動者。這就要求老師們要關注幼兒探索學習的整個過程,這樣才能充分了解每一個幼兒的發展水平,有利於正確指導和幫助不同層次的孩子。

2、教師介入指導要適宜。幼兒的探索學習需要得到老師的支援、幫助,但這並不意味着教師可以不分情況的隨意提供幫助。我們應該有這樣的理念:只有當幼兒確實因其本身經驗與能力的侷限,致使探索活動難以繼續的時候,纔給予一定的支援。所以這就要求老師一定要具有敏銳地觀察力和判斷力。比如當孩子在很專注、很順利地進行製作活動時,老師最好不要在此時去打擾他,以免中斷孩子的思維、影響孩子的活動。(當孩子用橡皮泥在捏一個蘋果時,不要去問:你在幹什麼呀?捏的是什麼呀?這些問題的提出不僅不能推動幼兒的活動,反而會影響孩子)

3、要體現教師的隱性指導。皮亞傑曾經指出:“在遊戲中,兒童是自我主宰世界。”在活動區中,如果老師的指導太突出,完全處在一種主導、主動、主持的地位,有時反而會限制、影響幼兒的活動。比如在指導創造性遊戲時,當面對孩子的無所事事,老師此時的適時引導確實是非常重要的,但老師的隱性參與指導要適度,只要達到引發、深入遊戲的目的即可,不必長時間參與遊戲,而且這種長時間的參與還會影響老師對其他孩子的觀察和指導。

此外老師本身還應該注意指導個別孩子時的音量,儘量不要影響其它正在活動的幼兒。(區域活動基本以自然觀察爲主,要做到:靜心、細心與耐心。靜心是儘量不打擾幼兒自然的行爲過程,與之保持一定的距離。細心是注意捕捉幼兒行爲表現中的有益資訊和其發生的時間、背景等,必要時可做一定紀錄。耐心是不要怕多花費時間,觀察有時需要經過一定的時間後才能獲得一些有價值的資料。觀察是教育的先導,只有充分觀察、瞭解幼兒,教育指導纔能有更好的針對性、也纔有可能真正適應、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一個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個善觀察者。)

4、材料提供的層次性。每個幼兒的能力水平不同,因此材料投放要兼顧每個層次幼兒,不能都簡單,也不能都複雜,要爲不同水平的幼兒提供活動的機會和成功的條件。比如美術區操作材料、益智區投放的拼圖等都應該體現層次性。

“多給孩子一點空間”是我們大家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在具體指導中,我們會不知不覺地變成一種灌輸。記得有位專家曾經說過:老師教的慾望太強、太主動,必然使幼兒學習變得被動。確實如此,如果老師教的多多的,填得滿滿的,孩子們就失去了自由的空間。反之,當離開了老師的視線和關注,孩子們的主動性、探索性就會多一些。幼兒的自主發展需要有自由的活動空間。讓我們一起爲幼兒創設、提供這樣的空間,而不是佔有。

新的學期馬上開始,幾天的培訓,再加上《廣饒縣幼兒園管理工作手冊》的學習,相信在以後的工作中能指導我向着正確的方向前進,儘快理解其中的.精髓,學以致用,把董老師拋給我的石頭快快變成金子,發光,發亮!

暑期培訓心得體會 篇4

我經過6天深圳暑期培訓學習,可以說受益匪淺。這次培訓主要圍繞“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一主線,時間雖然短暫,內容卻很豐富。既有專題講座,名師指導,又有實地參觀,名校考察,既從理論到實踐,又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這樣的培訓,不但給了我們一個良好的、新型的學習的平臺,而且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廣闊的思維空間,從而使我們看到了深圳市基礎教育的發展現狀,新課程改革存在的問題,學習了教學過程中的新方法,提高了教育教學的新理念。

這次培訓使我們看到了深圳市教育的輝煌成就,從而振奮了精神,增強了信心。我決不辜負中石先生、各位領導、老師的厚望,把這次學到的新手段、新方法和新思維以及教育教學管理文化帶回去,在農村紮根,開花,結果,爲提高農村的教育教學水平,齊心協力,共同奮鬥,爲國家的教育事業鞠躬盡瘁,做出新的貢獻。這個目標的實現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體驗。我的膚淺認識:

一、 轉變教育理念。

在實地參觀,名校考察中,我深刻感受到校長的辦學理念,辦學思想往往決定着一所學校的辦學走向,決定着學校的發展和進程。深圳市所有學校都能把轉變教育觀念擺在了首位,首先,在質量觀上,每所學校,教師都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爲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每個學生都是有創新的潛能,只要開發得當,就可以成爲不同層次的創新型人才苗子。其次,在學生觀上,每所學校不僅在智力上發展他們,還在情感、態度、習慣、人格等方面去影響他們,使他們永遠保持旺盛的求知慾。最後,在教師觀上,每所學校都認識到,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應當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其次應當既是知識的傳播者,又是學生潛力的開發者,創造思維的引導者,實踐活動的指導者,更是現代學生的發展的促進者

二、 轉變管理方法。

每到一所學校都建立一種激勵創新的教育機制,爲教師營寬鬆的環境,鼓勵教師創新,讓教師能夠有廣闊的空間和時間,去追求教學風格。

1.變“被動”爲“主動”。

“校長的生命在於教師之中”,深圳每所學校都努力營造一個互相尊重的用人環境。首先,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使人與人之間感情融洽,人們心情舒暢,相互產生積極影響。其次學校領導主動與教師交往,做教師知心朋友,同時也讓教師瞭解領導的內心世界,彼此溝通成爲知音。再次,學校領導對教師充分的信任,沒有事必親躬,把“被動”變爲“主動”,營造一種快樂的心情爲學校工作,從上而下都做到自己管理自己,實現學校的自動化管理。

2.變“重結果”爲“重過程” 。

透過培訓學習,認識到傳統學校管理是注重結果的,主要表現在學校考取多少個學生,有多少個學生在競賽中獲得名次等。忽視了 “過程管理”。深圳市的學校管理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就是把結果與過程相統一起來,才能提高管理效能。這樣着眼於未來,立足於教師的發展,幫助教師分析過去,探討如何使明天更好的發展性評價的做法,促使教師走上自信的良性循環道路。

三、 提升教師能力。

校長既是學校的指揮者,又是一代名師塑造者。因此每位教師必須站在時代的前列,把時代的脈搏,能獨立應答教育領域接踵而來的多種問題,必須有新思路和新策略,

1.加強學習,鍛鍊“師魂”。

學校管理像深圳校長那樣經常組織教師學習新知識、新理論,不斷加強師德修養,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嚴謹治學樂於奉獻”的傳統美德,積極鼓勵“敢於天下先”,增強教師開拓進取的意識和培養創新求異的品質。爲教師提供外出參觀、考察、學術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廣獵新資訊,瞭解新成就,學習新資訊,瞭解新成就,學習新經驗,以充實自我。

2.精心教學,着力“課改”。

像深圳學校那樣要求“創新型”教師要做到:第一,必須明確一節“好課”的基本要求,規範教學。第二,嚴格“說課”培訓,透過深鑽教材,研究教材,探索學法,進而對教學藍圖進行論證,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打下堅實基礎。第三,準確把握和運用課堂常規。第四,具備紮實的教學基本功。結合學科教學邊研究、邊實踐、邊深化,以達到新的感悟。

3.潛心科研,勤於“筆耕”。

校長要組織“創新型”的教師潛心研究素質教育理論,不斷內化,完善自我。同時鼓勵教師勤於教育科研寫作,筆耕不輟,提高發現問題的能力、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4.關愛教師,以情“育人”。

學校領導要爲教師所想,關心他人成長,不擺架子,不訓人,不罵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鑄造良好的師德。

透過培訓學習,我進一步認識到: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學校管理應如何開拓創新,尋找一條具有現代特點,符合學校實際的發展新思路,提高學校管理效能,是每個學校管理者必須面對而又急需解決的問題。只有在教育理念上、方法上不斷創新,培養創新型教師,學校才能開創新局面,才能辦出自己的特色,符合時代的要求,適應新形勢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