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培訓心得體會>

實用的學習培訓心得體會模板合集10篇

學問君 人氣:2.64W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習培訓心得體會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學習培訓心得體會模板合集10篇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篇1

“美術新課程標準”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從全新的角度,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爲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兩個學習領域的活動方式強調學生自由表現,大膽設計創造,外化自己的認識和情感;欣賞評述則傾向於內化爲文化品位和素質品質:綜合探索則強調透過綜合性美術活動的體驗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研究創造,運用綜合性知識技能去製作,表現和展示,喚起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求慾望,體驗愉悅和成就感。從新課標劃分的四個學習領域中,我們可以看出,不論是外化能力、內化品質,還是探索未知,體驗成功與情感,新課標賦予了新教材很多體驗性學習的方式。新課程強調"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從學生的經驗出發,教學要向少年兒童的生活世界迴歸。教學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式轉向探究性學習、自主合作學習。

《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美術教材“應具有基礎性、趣味性和開放性鼓勵教材編寫的多樣化,以適應各地的美術教學實際。美術教材質量的優劣,對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審美趣味、創新能力和個性品質有着直接的影響教材結構強調探索性,採用全新的設計思路。教材內容和活動方式充分考慮開放性、立體性”在這種形式下,我們必須認識到傳統美術教材在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的侷限性。傳統的美術教育注重寫實性的繪畫造型能力的培養,學生不僅要掌握比例、透視、體積、明暗、構圖、質感、色彩等造型藝術的基本知識,還要做到能準確真實地描繪觀察對象。這種教學方法用在兒童美術教育上,則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其中造型技能技巧的難度,是理解力還不強的兒童,特別是低齡兒童難以達到的。它容易把兒童已有的藝術直覺,潛意識的藝術創作活動壓制下去,使兒童的藝術思維侷限在某一特定的模式中。

美術課新標提倡發揮兒童的藝術直覺,在寫生作業中要求學生不僅僅要觀察事物的外在形象而且能聯想到與觀察對象相關的其它事物及自己與觀察對象之間的某種聯繫並把它表現在畫面上。它鼓勵學生在觀察與表現中不拘泥於客觀事物本身,學生可不受客觀限制將觀察視點擴展,進行超現實的表現,學生在創作式的寫生作業中學習基本的造型技能。這種教學方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發了學生的藝術衝動,培養的是學生的審美素質、創造性思維能力和最基本的造型能力。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確立新的教學觀,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慣性,使教學方式顯現多樣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師的概念中,教學就是講課,就是把書本知識傳遞給學生,把學生作爲知識的“容器”進行灌輸,“填鴨式”教學是某些教師慣用的教學方法。在新的課程與教學改革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於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而不是知識的化身,以權威自居。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起輔導、幫助、引導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學生的控制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要透過討論、實驗、探究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

美術教育,應該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引導學生髮現美、觀察美、體驗美、並且創造出美。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篇2

去年聽了實務課程(二建),今年報了建築工程(一建)的四門課程。自從報考一級建造師以來,我利用一定的時間在網校聽課。透過聽課,我得到了這樣一個學習心得體會:一定要聽課。其理由如下:

第一、思路清晰,以綱帶目。每位老師在講授時,思路都非常的清晰,他(她)會告訴你這本書的框架結構,這門課怎麼學習。從總述、分論、總結等三個步驟去講授。

在聽工程經濟課程時,齊錫晶老師說,這一章有幾節,每一節講得什麼,重點在哪裏,難點在哪裏。並且會告訴你,考點在哪裏,比如說,在講到費用與成本的核算第一節時,其考點是:

1)生產成本

2)成本與費用的關係

3)費用確認的原則。

第二節的重點是:

1)算什麼帳?

2)算誰的帳?

3)注意事項——不能列如產品成本的地方。

4)如何算賬——工程成本的計算方法。然後再複述一次,最後他會總結,如果你把這幾個問題搞明白了,這一節就結束了。

聽課,你會跟着老師的思路,帶着問題去聽,使你在學習中能夠深入淺出,以綱帶目,印象頗深,既易於理解,又利於記憶,有一種事半功倍的感覺。

第二、講授靈活,系統全面。有的老師在講課時,並不完全按照書本的體系或者順序,而是根據課程的相關性和重要性進行。張福生老師在講課時會做出很多補充內容,一是增加一些較爲基礎的東西,擴大知識面,如,在進度管理部分,增加了流水施工技術的內容。這樣便於在學習網絡計劃的課程時能夠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又如,豐景春老師在講課時,把業主方、設計方、施工方,供貨方,總承包方等的目標和任務(三管、三控一協調)近10頁的內容合併講授,並且繪製在一張表格上,讓你一目瞭然。這樣的結合講解,更會讓學員理解和掌握。

聽課,你會學到書本上沒有的東西,使你的知識結構更加系統和全面。不但能夠應付考試,對將來也有着更加深刻是影響。

第三、講練結合,舉一反三。每門課程在講授過程中都穿插着很多練習,而且,在容易混淆的地方重點講,並且講清楚答題的細節和技巧。例如,豐老師講到項目實施階段中,設計階段的內容是:初步設計,技術設計,施工圖設計,但是,如果是一般設計,就不包含技術設計。等等,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聽課,在學習的同時,做一些練習,使我們能夠把每次學習的知識都會及時地得以消化。尤其是在多選題時,不但明白對與錯,還知道爲什麼對與錯。這對我們將來的考試會有非常大的啓發和幫助。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篇3

xxxx年x月xx日至xx月xx日,我參加了在幼兒師範學院培訓中心舉辦的xx省幼兒園園長省級培訓班學習。在此期間,我們聆聽了由貴陽幼師培訓中心給我們安排的關於幼教事業的各類講座。參觀了貴陽市第五幼兒園,中天幼兒園一幼等各知名幼兒園,第一時間聽取了各幼兒園園長的管理經驗介紹,參加了集體研討《本土文化和管理特色》,聽取了各縣市幼兒園園長的經驗介紹,課餘時間我與來自全省各地的部分園長同行就辦園經驗、管理方略、幼兒園特色等問題進行了交流。這次培訓活動不僅使我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更讓我經歷了一場深刻的教育思想觀念的洗禮,給我注入了新的動力。

首先,在培訓學習和參觀過程中,使我真正瞭解了什麼是教師專業,什麼是教師專業發展,我們的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幾個問題,以及如何去進行教師的專業發展,爲我們以後開展教師培養和自身培養方面指明瞭方向。

其次,作爲一名年輕的園長,對於當什麼樣的園長,辦什麼樣的幼兒園正是我所面臨的問題,講座中很明確的給我們提出了現代園長應具備的觀點和要求以及現代化的幼兒園應該達到的要求,明確了我們園長的角色和幼兒園的發展方向,在此次學習中,讓我們明確幼兒園的管理不容忽視,從師資、設備、環境、孩子、家長等各個方面做了全方位的分析,幼兒園必須朝着精細化方向發展。

再次,陳暢老師的講座,改變了我們的育兒觀念,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科學的育兒方法,學會從幼兒的心理去分析幼兒的行爲並採取適當的措施加以引導,以更科學的開展幼兒園的相關教育,他的這一講座激起了在場園長們的共鳴和強烈的興趣,使我們收益匪淺。使我們意識到幼兒園的發展與幼兒、教師的密切關係,就如何提高幼兒園的發展效率給我們提供了一些明確的方法。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篇4

五月十八日在部隊禮堂聆聽了金校長講的《八德與幸福人生》,深深的被她的言談舉止所吸引,更爲她所講的實例所震撼。如:她說,她曾經做過一個尋根的調查,讓學生寫出自己家的祖父、曾祖父等,結果好多學生都寫不出來,這時我也在想,可是卻發現腦中一片空白,不禁苦澀一笑,這些問題真的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淡化了,可是我們還意識不到,想想真是後怕。她不僅爲我解答了現在教育所存在的問題,知道了爲什麼教師會這樣說:教師像把鹽,吃着有點鹹,人人都需要,就是不值錢。我們登封的崇高路小學的學生會這樣他媽媽:你知道誰罵我們、打我們,我們還得說他好嗎?他媽說不知道,孩子告訴她,這就是——老師。可見我們在學生心中地位是多高。同時也明白現,金校長說現在社會兩種該殺:醫生和老師。看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不好案例,仇富、殺同學、親人、失民心、校長帶小學生開房、透過毒食物學習化學知識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教育出現了偏差,沒有文化傳承,讓人無所忌諱,隨心所欲。並且還冠上了具有諷刺意味的中國現象,爲這現象我感到恥辱。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禮儀之邦,有着五千年的歷史,創造了光輝的人是我們。傳統文化經歷了歲月的考驗和提煉,留下來很多精華,閃耀着民族智慧與民族精神的燦爛光芒。可這好的傳統我們還在繼承多少?《弟子規》彙集了中國至聖先賢的大智慧,是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寶典:是對“育人爲本,德育爲先”的教育方針的具體解讀。《弟子規》首先教育我們孝順父母、恭敬兄長,繼而教育我們把對父兄的孝敬擴大到社會,“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進而教育我們泛愛衆,“凡是人,皆須愛”,通篇講的是愛心。許多學生雖然書讀得不錯,但與人相處的能力非常差,難以面對挫折,膽小懦弱,心胸狹隘,因此,做爲老師的我們,應當主動引導學生,從八德做起,八德是指:忠、孝、誠、信、禮、義、廉、恥,並賦予了新的內涵,體現了民族生命力的全新價值。這樣在承接中華傳統美德,實施方法是:在日常生活中落實《弟子規》。例如:對長輩禮敬的應對、與同學友愛的相處、公共場合的行儀,個人優秀品格的培養,這些在課堂上都要詳細地教育。必要時,可以將《弟子規》編爲劇本,讓孩子表演、互相觀摩學習,從中理解做人的道理。

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普遍都願意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事情,做起這些事情來,他們會做得得心應手,而且能夠做到很好,如果我們不去有意地中斷,他們也能堅持做下去;相反,如果是他們不願意做、不喜歡做的事情,即使是當前最重要的,最應該做的事情,他們也會從心裏牴觸這些事情,也會能拖就拖,能晚做就不早做,能不做就不做。如果我們不去加以控制的話,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們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和做事習慣,到那時,就很難改正了。做作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解決學生的各項問題,就不得不更深入地體悟經典的內容。若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除了要主動帶動學習之外,更要不斷汲取聖賢智慧與現代知識,融會貫通化爲自己的學識才能。那麼在教學的領域中,才能源源不斷推陳出新,引領出學生積極向學的精神

透過培訓,我還知道了“八德”雖然是以傳統文化爲起點,但卻以現代文化爲落腳點的教育,這也符合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 ”這一理論要求。 “先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篇5

從網上看到“三生教育”,透過學習,作爲一名教師,讓我懂得了“三生教育”的概念是學校德育範疇的概念,其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讓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關心自己和家人。”也懂得了“三生教育”要着眼於學生的健康成長、成人、成才,着力開啓學生心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健康水平、培養學生的愛心、感恩之心和責任感、正義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一脈相承。

如今,許多學生的生命意識淡漠,缺乏對生命應有的熱愛,尊重與珍惜,生命是一個過程,一個悲喜交加的過程,它讓我們嚐到了酸、甜、苦、辣、鹹的不同味道,有的人經受不了打擊,承受不了它的負重,從而放棄了脆弱的生命。其實,面對生命,我們要不屈服、不放棄;面對災害,要堅強勇敢,團結互助;在困難和挫折中,要磨礪生命的意志,展現生命的意識,展現生命的光輝。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開展了“三生教育”手抄報,在班級中展示,讓學生對“三生教育”認識得更全面,更深入。同時,在上語文課時,我也把“三生教育”貫穿到教學中。如,在上《傷仲永》一課時,講以了人要會學習、會生存。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對待學習態度也不同了,家長和學生都不重視後天的教育,不懂如何生存。其實,學習就是爲了生存,學無止境,這就詮釋了世間的舊事物,總是不斷的被新的被新事物所代替,因此要懂得後天的教育。

生命需要彼此尊重,人類來自大自然,是大自然進化的結果。我們的生命都孕育於大自然界,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大自然。在上《斑羚飛渡》一課時,讓學生從圖片中感受到一羣生性溫順的斑羚,被人類逼上了傷心崖,面臨種羣滅絕的時候,做出了令人震驚的飛躍。人類爲了私利,不惜破壞生態,肆意亂殺,作爲人類一份子,在震驚的同時,你不能想到什麼,從而引出思考:我們該如何對待生命、生存。從而教育學生,我們對大自然要抱有感激之情,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產生了深深的矛盾時,要學會和諧相處,相互依存,建設一個生態環境。

總之,透過深入學習“三生教育”,有利於讓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珍視生命、善待生命;懂得如何生存,保護環境,提高各種能力;也有利於在生活過程中,獲得生活體驗。只有透過“三生教育”,才能正確引導學生珍愛生命,學會生存,享受生活。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篇6

今年我們能夠作爲街道辦行動學習組的一員參與南環街道辦行動學習培訓是幸運的,透過培訓進一步瞭解了行動學習,掌握行動學習方法,也開始慢慢改變行動學習是一種流於形式的學習方法的看法。這對個人而言是一次學習的機會、是一種成長的體驗、也是一個不斷反思進步的過程。

行動學習理念的推行,要義之一在於全面提升幹部隊伍的學習力,強調要以解決問題爲導向,從解決問題中獲取知識、分享知識、使用知識和創造知識。只有正確處理好工作與學習的矛盾,樹立科學的學習觀念,我們才能想得更深,看得更遠,才能快速地感知變化的環境,全面地掌握最新的科學文化知識,最終形成自覺學習、團隊學習、終身學習、學用結合的良好風氣。

行動學習理念的運用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行動學習過程中會遇到一些新的名詞,比如促進師、召集人、小組長、頭腦風暴法、六頂思考帽法等等,這些詞在我們平常的工作中很少提到,就更別說當好這些角色、用好這些方法了,因此,行動學習理念的運用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課堂練習活動中,我們組在李桂林老師的指導下,現場實踐頭腦風暴法,在短時間內蒐集到大家提出的關於徵地後農民的出路問題,這種高效的團隊工作方法得到大家的認可,在往後的小組座談中,學員們開始摸索適合自己小組的方法,因時、因地、因事、因

人開展行動學習,活用行動學習理念。

二、行動學習是一次成長的體驗

行動學習培訓對於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成長體驗,從以一個學徒的心態參與行動學習、學習行動學習,到以一個實踐者的心態去貫徹行動學習理念、推廣行動學習理念,並從行動學習中鍛鍊自己的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考能力,這一路的體驗正是與行動學習理念所倡導的注重成長過程相契合,我們珍惜這樣的成長經歷。

三、行動學習是一個不斷反思進步的過程

行動學習不是單一部門的活動,而是上下聯動、共同開展的活動,因此,在協調各方人員、資源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總結反思,需要在實踐中學習,不斷提高“服務”意識和“協調”的能力。對於在村委工作的我們而言,能夠有機會透過行動學習來鍛鍊自己的組織協調、語言表達、待人接物的能力是幸運的,使我們能在瞭解工作的總體情況的同時,幫助我們熟悉和適應工作環境,進一步提升工作能力和領導能力。

行動學習是知行合一的過程,在學習中感悟,在行動中成長,最終實現個人和組織的共同進步。

二020xx年x月x日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篇7

今天,我聽了臨高一小(王小姐)校長的這一堂課王校長講座。課題是《課堂研究的點點滴滴》主要提到這幾個要點1、研究原因2、研究內容、3、研究方法4、研究過程,在研究方法上,我對這個內容所選取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抓住如何備好一節課。透過學習下面我就講講如何備好一節課的幾點思考方法。可以使我們的教學遊刃有餘,也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思維靈感。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要樹立課程意識,增強人文關懷,因此我們教師的備課也要立足更爲高遠的基點。

一、聯繫學生實際,確定教學目標。

備課首要明確的問題,學生是否具備了學習新知識必須的條件,學生到底掌握了哪些要求掌握的知識,有多少學生沒有掌握?哪些知識學生可以自己學會,哪些知識需要教師去教?只有對學生有了相當準確、深刻的瞭解,才能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從而真正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結合教學實際,認真鑽研每堂課的教學內容準確地把握教材內容,準確把握教材,制定的教學目標才能突出重點,抓住關鍵點。

二、精心設計“新課引入”

一個好的新課引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教師在備課時就應該精心設計,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利用直觀、形象、具體的事物,創設生動、愉悅的情境,從而讓學生能在輕鬆、自然的情境下愉快地學習。

三、從實際出發,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要以最少的教學時間,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要在有限的教學效果,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保證學生的獲取知識,發展思維能力,既要使學生學會,又要使學生會學、願意學,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選擇最合理的教學方法,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己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組織教學。四、以學生爲本,設計合理的課堂練習。

數學練習,是教學流程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繼續,其效果如何,直接關係到數學教學質量的高低。合理的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的實踐活動。所以我認爲一節成功的數學課,課堂練習設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的途徑,更是檢查一節課是否實在的一標準。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篇8

說句心裏話,從來沒有一次培訓能讓我如此的“忘乎所以”,因此,內心有很多的感悟,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

一、授課專家對事業都有一種執着的精神

此次授課的專家,都心懷着對少先隊工作的執着。授課前都進行了大量的準備,授課時嚴謹而風趣。給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袁莉老師授課那天天氣炎熱,但她仍然精神抖擻,神采奕奕的爲我們講解爭章活動,用一個個鮮活的事例告訴了我們——成功之路就在自己的腳下,對待孩子要永遠懷着真誠之心。同時還有治學嚴謹的張振杰老師、和藹可親的王偉傑老師……他們話語不多,只用他們對事業這種執著的態度,就有力地證明了一切。他們不僅是我們年輕人的榜樣,更是我們今後努力的方向。

二、少先隊工作要細緻而大膽

這次的培訓讓我對少先隊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少先隊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做好此項工作,必須緊緊結合《綱要》,必須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有機結合,必須吸引學校、家庭、社會的注意力,從而得到他們的支援。在這些方面一定要做到心細膽大,開展工作不能畏手畏腳。另一方面,不論是中隊還是大隊活動,都要勇於創新。我想,根據我們學校的自身情況去準備隊的活動,中隊、小隊、大隊,並不一定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只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和放手讓學生去想去做,就一定能有想不到的結果,不能忽略孩子們的創造力!

時間很短,收穫頗豐,在今後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將對自己嚴格要求,努力開創學校少先隊工作的新局面。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篇9

昨日閱劉良華博士的一篇日誌“如果我當幼兒園園長”,跟帖的數量不少。對其鼓勵幼兒園老師做的幾件事,本人亦十分認同:

1、帶孩子帶教室外面去玩,讓孩子親近自然的泥土、雜草、山坡、樹林、河邊……

是的,體育應該成爲幼兒園首要的課程。透過親近自然的戶外活動,讓孩子遠離“蒼白無色”“懶散無採”“瘦弱無力”“怕熱畏寒”等字眼,從運動中獲得快樂,獲得健康的體魄,這是孩子一生成長、成功最重要的前提條件。

我們現有的園舍條件(鋼筋水泥、瓷磚塑膠)以及家長的過度保護制約着教師,影響着孩子。爲此,只能另闢途徑,我倡導、鼓勵並要求本園教師帶孩子走出班門、走出園門,走進自然、走入社區。並做出相關規定,如保證每日兩小時的園內戶外活動,每週必須安排一次“親近大自然”戶外體育活動或“走進社區”參觀活動,每月一次“實踐體驗活動”,極力反對一天到晚將孩子圈在教室裏、圍在桌子旁、定在椅子上。

2.室內活動是需要的,但這類活動不應該用來識字、學知識,主要用於唱歌、跳舞。幼兒教育的第二大課程是音樂與舞蹈。每個孩子都應該是能歌善舞者。

是的,音樂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藝術。孩子的生活應該沉浸在這美妙中,應該充分享受這份美妙。反省這些年的幼教改革熱衷於讓幼兒探索、操作,開展了諸多的主題活動,卻忽略了孩子喜聞樂見的音樂活動的開展。劉博士文中措詞嚴厲“一個不善於歌舞的孩子,他的成長必受了可恥的壓抑”不得不引起幼教工作者的反思。

3.無論室內還是戶外活動,孩子的學習應該顯示爲“遊戲”狀態。

幼兒園應該以遊戲爲基本活動,重視幼兒的興趣、需要,保障孩子的遊戲權,讓孩子擁有現實的快樂生活。然而,目前我們仍然存在許多促進孩子超前發展的教育模式,存在不少不適宜的教育行爲。特別是受到來自一部分家長的壓力,對遊戲功能的認識有所淡化,對遊戲活動的開展相對減少,我們應該思考:孩子是怎樣學習的?哪種方式最合適孩子?遊戲活動的真正價值是什麼?

寫到這,覺得談不上什麼反思,只能說是同感,更重要的是作爲一名幼教工作者如何將認同的理念落實到實踐中。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篇10

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已逐步由世界大國邁入世界強國。在一帶一路新形勢下,中國開始注意到文化軟實力對國家科技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於是,作爲中華民族靈魂和精神支撐的傳統文化得到了應有的關注,國學作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部分更得到了高度重視。而高校作爲傳播和創新文化的重要機構和場所,有責任也有必要將其應用於教育之中。十八大報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都需要在一定的文化傳統基礎上進行變革、創新和發展。拋棄傳統,就等於丟掉根本,等於割斷自己的精神命脈、喪失文化的特質。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文化發展的母體,我們應當懷着溫情和敬意自豪地對待。

中醫藥學具有深刻的哲理性、科學性和倫理觀,橫跨自然科學、哲學和社會科學,蘊藏着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優秀的進階中醫藥人才須達到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和諧統一。中醫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立足於中醫藥學的人文特質,突出中醫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和亮點。同時,中醫藥文化中所蘊涵的中國古代天人文化,人文文化和大一統文化也爲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把國學貫穿到中醫藥的教育中來,是中醫藥院校德育教育可行的思路之一。

一、國學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國學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表達着豐富的中國文化思想。教育的本質是文化與人的雙向建構機制。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是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文化形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過程,也是一種以文化形態、方式、方法促進人的發展的過程。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德育的文化功能也在不斷擴展。德育與文化應當緊密結合,不斷創造和更新,實現德育和文化兩個維度的發展。國學教育與高校德育實際上也存在交互關係和內在契合之處。

(一)化人育人的作用

國學是中華優秀文化的載體,蘊藏豐富。中華文化被稱爲倫理型文化,這種文化以經典爲形式得以儲存,因而國學中充盈着豐富的、直至如今也極具現實意義的思想道德觀念和倫理規範。無論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處世之道,還是“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人格精神,抑或孝悌忠信等倫理襄永、愛國愛家的民族精神,對於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養成均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說,國學可以成爲高校德育的重要載體和資源,能夠更好地滋養和支撐高校德育。

高校德育旨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讓大學生成爲德與才兼備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成爲富有民族精神、思想道德水平較高、社會責任感強的優秀大學生。尤其是,要強化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提升大學生的民族自信、促進大學生實現民族自強,就必須從傳統中、歷史中找到支撐。從這一意旨上來講,國學的特性決定了它能夠爲高校德育提供助力。國學與高校德育,統一於教化和培育全面發展的大學生,二者統一於化人與育人的要求與實踐中。

(二)文化傳承的作用

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固有的傳統與根本。數千年綿延不斷的中華傳統文化是一種有着廣泛影響力、強大凝聚力的精神力量,其中的精華部分凝聚了袓先的智慧和力量,這些智慧一般集中體現在歷史流傳下來的偉大經典之中。它們是中華民族的根,是中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標誌。在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斷進取的過程中,優秀傳統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是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也是讓廣大中國人接受優良道德道德傳統、提升道德修養的重要要求。因此,實現文化的傳承是民族和國家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題中之義。

如今的高校不僅是知識的寓所,更是引領文化的力量。大學生是時代的未來,一定要樹立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大學的基本職責之一就是實現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實現民族精神財富的傳承和發展,提升民族文化自覺和民族文化自信。“這些因素的傳承和弘揚不能不依靠德育,應該說德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弘揚和培養一種民族意識、民族精神。”高校德育作爲大學教育的一個部分,是國學所承載的傳統文化能夠獲得傳承和發展的重要高地。在高校德育之中貫穿國學,使得優秀傳統文化能夠透過這一方式得到更廣泛的認識、接觸、理解和接受。換言之,高校德育是國學發揮作用、實現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將國學與高校德育相結合,是傳承和發展文化的要求。

總而言之,國學與高校德育統一於開展高校德育、教化大學生的過程之中。在這一過程中,高校德育透過對國學內容的檢驗、選擇和教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既傳遞道德知識、哲學知識等知識形態的文化,也傳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規範形態的文化,還傳遞情感、態度、信仰和各種文化心態、社會風尚等多形態的文化,從而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二、傳承中醫藥文化在德育教育教育中的作用

新中國成立後,傳統中醫藥人才培養的師國學承模式變爲院校培養,中醫藥院校爲我國培養國學了大量高等中醫藥人才。時至今日,高等中醫國學藥院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思想日趨成熟,然而國學令人費解的是: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發展起國學來的中醫藥卻要擺脫自身的理論基礎及其架國學構,追求科學實證,日漸式微的原典理論已經成國學爲人們對古典文化神壇的祭品,處處可見的“中國學西醫結合”、“中醫現代化”等光怪陸離的文化標國學旗無論是在中醫最高學術機構,還是在人們的國學普通生活之中,已經成爲一種文化的熟語,在此國學語境下的背離傳統、背離經典的任何言論和行國學爲都是對當下受衆的誤導,也是對中醫原旨的國學玷污和嘲弄。因此,高等中醫藥院校在着力國學中醫藥現代化的同時,應把中醫藥文化教育放國學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緊密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國學和發展中醫藥文化,不斷提高中醫藥學生的綜國學合素質。

(一)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組國學成部分

自從十八大報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都需要在一定的文化傳統基礎上進行變革、創新和發展。所謂文化,是指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國學學的大衆的社會主義文化。國學中國傳統文化是中醫藥學發生、發育和發國學展的思想母體和動力源泉,科學與人文的成功國學交融是中醫藥學的基本特質。中醫藥學是中國國學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寶庫,是中國先進文化的重國學要組成部分。在世界醫學史上,許多文明古國國學都有過自己的傳統醫學,但是,歷盡幾千年的滄國學桑,目前碩果僅存且承傳不絕的只有中醫藥學。國學數千年來,中醫的實效性作用並沒有因年湮代國學革而削弱,一代又一代承前啓後的經驗積累使國學她超越了時空侷限而更臻完善,其關鍵的原因國學即在於她的文化性遺傳,在於她具有先進文國學化的合理內核。

(二)高等中醫藥院校德育教育要突出中醫國學藥文化特色

大學不僅要培養專門人才,而且國學應培養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國學應培養具有優良綜合素質的人才。各高等學校國學要確立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共同提高的國學人才觀,明確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是高質量人才國學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將文化素質教育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全過程[9]。因此,大學教育承國學載着文化教育的根本任務。傳承文化是現代大國學學的基本功能,創新文化是現代大學的崇高使國學命,研究文化是現代大學全部活動的基礎。

中醫藥院校是培養高素質中醫藥人才國學的重要基地,進行中醫藥文化教育理應成爲中國學醫藥院校的基本職能,理應成爲中醫藥院校德國學育教育的重要內容。繼承和發展中醫藥文化是國學中醫藥院校的基本職能,弘揚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學醫藥院校的神聖使命,而創新中醫藥文化則是國學中醫藥院校的核心競爭力。毋庸置疑,在市場國學經濟條件下,中醫藥學要繼承、創新,中醫藥院國學校要發展、強壯,突出中醫藥文化特色不容忽國學視。某種意義上說,特色就是市場。高等中醫國學藥院校的人才培養在重視學生專業素質教育的國學同時,更應注重中醫藥文化教育,以中醫藥文化國學豐富中醫藥學生德育教育。

三、中醫藥院校學生國學德育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加強國學素養的培育有助於提升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文化認同”是一種個體被羣體的文化影響的感覺,是人們在一個民族長期生活中形成的對本民族有意義事物的肯定性體悟。文化認同是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自我創建。而大國學的範疇認爲傳統文化就是國學,學習國學對建立學生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文化自覺性有着積極的意義。因此在中醫藥院校的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傳統文化的薰陶,有意識的提高學生對國學課程的學習興趣,繼而提升學生的國學素養。在 7年 0月的十九大報告中已經提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提升作爲中國傳統文化的國學素養必然有助於提升文化自信心以及文化認同感。

(二)提高國學素養是提升醫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

提高國學素養離不開國學教育,畢天璋提出“我們暫時可以界定爲以國學爲核心內容的,旨在傳承中華民族思想、文化和學術傳統,培養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的教育。”而中醫學本身和傳統文化就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中醫學就是作爲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儒道等學說思想都影響了中醫學的文化背景,而擁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才能夠更好的理解中醫理論中的精華。而國學中的經典無疑會幫助學生增強文化底蘊,提升人文素質,例如讀《論語》可以讓學生知禮、知仁義,懂得爲人處世的方式方法,讀《孟子》可以提升學生內心的道德感、提高社會責任感;讀《莊子》可以幫助學生更加豁達灑脫;讀唐詩宋詞在讓學生感受審美愉悅同時詩意的體悟人生,學習國學可以讓我們心靈中有詩意,記憶中有歷史,思考中有哲理。

總之國學在高校德育中的應用既是響應中央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要求,也是對社會和學術界“國學熱”的迴應,更是高校德育自身不斷改革和提升的應有之義。國學中包含的精華和優秀資源,能夠爲中醫藥高校德育注入新的血液、帶來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