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經典名言>名人故事>

愛國名人故事50字(精選14篇)

學問君 人氣:2.71W

愛國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品質,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愛國名人故事50字,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愛國名人故事50字(精選14篇)

愛國名人故事 篇1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

臨刑前,監斬官湊近說:“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麼鬼話!”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絃的《正氣歌》。

愛國名人故事 篇2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嫺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爲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爲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羣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他被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分析:爲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愛國名人故事 篇3

在我國老一輩科學家中,有許多人都是留學國外又回國服務的。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在1916年20歲時,到美國留學,成爲康奈爾大學橋樑專業的研究生,很快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碩士學位。爲了獲得實踐的機會,他晚上上課,攻讀博士學位,白天到一家橋樑公司實習,親手繪圖、切削鋼件、打鉚釘、油漆,終於成了一個既懂理論又有技術的人才。美國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書從各地寄來,請他擔任工程師。

但是,茅以升沒有接受聘請,而是決定回國了。美國有些人勸他:“科學是沒有祖國的,是超越國界的。科學家的貢獻是屬於全人類的。中國條件差,你留在美國貢獻會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學雖然沒有祖國,但是科學家是有祖國的。我是一箇中國人,我的祖國更需要我。我要回去爲祖國服務!”

1919年,茅以升帶着一身本領回到國內,開始了爲國造橋的事業。現在浙江省錢塘江上那座雄偉壯觀的大橋,就是茅以升設計並主持建造的。

愛國名人故事 篇4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燬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衝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藥包,衝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衝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臺又無法放置炸藥包。危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爲了新中國,衝啊!”碉堡被炸燬,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爲部隊開闢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愛國名人故事 篇5

錢學森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當時任加利福尼亞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負責人的錢學森深爲祖國的新生而高興。他打算回國,用自己的專長爲新中國服務。但那時候在美國的中國科學家歸國不易,而錢學森的專長又直接與國防有關,美國千方百計要將他留下不讓他回國,他歷盡艱辛才終於回到祖國懷抱。

愛國名人故事 篇6

愛國將領吉鴻昌

1895年,在河南省扶溝縣呂潭鎮一家吉姓小茶館的後院,誕生了一名男孩,取名鴻昌。對於鴻昌的父親吉筠亭來說,添人增口是件喜事,可又多了張吃飯的嘴。吉鴻昌好不容易熬到了18歲,恰恰馮玉祥在河南招兵,於是他便報名參軍,從此開始了他一輩子的戎馬生涯。

愛國名人故事 篇7

董存瑞

旱河上,巨大的`橋型暗堡中向外噴吐着罪惡的火舌;橋型暗堡下,一個全副武裝的年輕戰士巍然挺立,單手託舉着炸藥包,導火索燃燒着,冒着青煙哧哧作響,戰士高聲呼喊着:“爲了新中國,衝啊!”這喊聲,震撼山河;這喊聲,穿透硝煙,成了千萬人的呼喊;這喊聲,至今還回蕩在我們的耳邊。董存瑞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愛國名人故事 篇8

革命家陳天華,在日本留學時,聽見沙俄軍隊吞佔滿洲,敗北沒有潛力的清當局又要同沙俄私訂喪權辱國公約的動靜後,他悲忿欲絕,當即在留學生中召開拒俄大會,組織拒俄義勇軍,籌辦回國入戰。

回到宿舍後,咬破本身手指頭,以血指書寫救國血shu,在血書裏陳述亡國的悲慘,當亡國奴的酸楚,鼓動同胞起來戰鬥……他連着寫了幾十張,終因流血過多而暈倒,可嘴裏還在不停地鹹:“救國!救國!”

愛國名人故事 篇9

辛棄疾憂國憂民

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後七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但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分析:“位卑未敢忘憂國”,爲國分憂,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義不容辭的義務。

話題:“責任”“愛國”。

愛國名人故事 篇10

蕭邦19歲從音樂學院畢業時已很出名氣了。厥後他出國深造。在送別晚會上,朋友們贈予給他一隻裝滿故國土壤的銀瓶。這隻銀瓶一直陪同着他19年。1849年秋日,蕭邦病重告急。他囑咐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當局不會容許將我的遺體運回華沙,就把我的心臟帶回故國去。”

愛國名人故事 篇11

老革命家吳玉章,年輕時東渡日本留學。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期中國貧窮衰弱,日本帝國看不起中國,在吊掛的萬國旗中,存心不掛中國國旗。爲維護國度以及民族的尊嚴,吳玉章自告鼓起勇氣,代表留日學生向當局嚴明提出:必需當即向中國粹生道歉並改正紕繆,不然,就要進行拒絕上課以及斷絕飲食以示抗議。

愛國名人故事 篇12

丹麥聞名童話作家安徒生跟德國的奧古斯登堡本來是要好的老朋友。

1848年普魯士進進入國境內丹麥的國境,這類侵略行爲導致安徒生的潑天憤慨。四年後,他到德國去旅行。許多德國朋友涌到車站去迎迓他。一名朋友說:“奧古斯登堡公爵夫婦在家裏等您,但願您去以及她們會見。”“我不肯去見她們,奧古斯登堡參加了四年前普魯士侵丹麥的戰役,我怎麼能去看這家人呢?”安徒生憤慨地說着。從此,兩位老朋友決絕了。

愛國名人故事 篇13

革命家陳天華,在日本留學時,聽見沙俄軍隊吞佔滿洲,敗北沒有能力的清當局又要同沙俄私訂喪權辱國公約的動靜後,他悲忿欲絕,當即在留學生中召開拒俄大會,組織拒俄義勇軍,籌辦回國入戰。

回到宿舍後,咬破本身手指頭,以血指書寫救國學書,在學書裏陳述亡國的悲慘,當亡國奴的酸楚,鼓動同胞起來戰鬥……他連着寫了幾十張,終因流血過多而暈倒,可嘴裏還在不停地鹹:“救國!救國!”

愛國名人故事 篇14

波蘭著名作曲家鋼琴家蕭邦,19歲從音樂學院畢業時已經很有名氣了。後來他決定出國深造。在朋友舉行的送別晚會上,朋友們贈送給他一隻裝滿祖國泥土的銀瓶。這隻銀瓶一直伴隨着他19年。1849年秋天,蕭邦病重垂危。臨終前,他囑咐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政府不會允許將我的遺體運回華沙,就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去。”